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演变及其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从古代的都市国家到现代化的大都市,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不断演变和发展,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面貌。
在古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约4500年前的黄河流域文明。
当时的中国已经形成了各个城邦,如河南的安阳城、陕西的咸阳城等。
这些城市以宫殿、官府、庙宇和市场为中心,以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为支撑,建立起了自己的经济和社会体系。
然而,由于技术和交通的限制,古代中国的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城市规模也较小。
进入宋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改善,许多城市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此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大城市,如东南沿海的杭州、南京等。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城市成为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中心。
然而,由于行政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城市化进程仍然相对缓慢。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而大幅扩张。
各个城市不断壮大,人口数量大幅增加。
同时,城市规划和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许多城市开始采取规则和顺序的方式进行发展。
这一时期的城市化进程对于后来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到了20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工业化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大幅提高。
从小城市到中小城市,再到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国的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许多城市成为了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中心。
城市的功能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政治、文化和社会中心。
此外,城市化进程还推动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的城市化是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基础的。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就业的增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下是有关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的详细介绍:一、城市化进程1.第一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移民主要是农业劳动力,他们迁移到城市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在此阶段,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不足。
2.第二阶段: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的速度逐渐加快。
在这一阶段,城市的人口增长迅速,城市面积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也变得更加迫切。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3.第三阶段:城市规模达到饱和状态。
在这个阶段,城市的人口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的面积也不再扩大。
城市化的重点转向优化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人口聚集在城市。
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
人口聚集在城市,有利于集中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2.城市功能多样化。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功能不断扩大,除了原有的生产和居住功能,逐渐增加了商业、金融、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
城市的多样化功能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入城市。
3.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临的市场规模更大,资源配置更有效率。
城市更容易吸引和集聚人才,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市政设施等不断优化。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改善了城市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5.城市社会面貌多样化。
城市化使得城市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多样。
城市化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社交方式。
城市中的社会群体多元化,社会结构更加复杂。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
一、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过程:1.农业城市化阶段:在人类社会早期,人口主要以农业为生,农村是主要的人口聚居地。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农村逐渐发展成为农业城市。
2.工业城市化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进行工业生产,城市快速发展,成为工业城市。
这一阶段的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工业的集聚和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3.现代城市化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城市化进入现代阶段。
现代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功能复杂化。
现代城市化是以经济为重点,兼顾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集聚: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
这是城市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人口集聚可以带来人口规模经济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人口集聚也带来了城市社会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等。
2.资源集中: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市成为各种资源的中心,吸引着各种资源的流动。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集中在城市,形成城市资源聚集效应。
这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
3.功能多样性: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
城市不仅承担了经济功能,还承担了政治、文化、教育、科研、医疗等多种功能。
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增加了城市的复杂性和社会发展的压力。
4.文化多元化:城市是多民族、多文化交汇的地方。
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口相互融合,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这使得城市成为文化的熔炉,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5.制度变革:城市化对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城市化要求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轨迹与特点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轨迹与特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
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城市化进程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轨迹,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历史轨迹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轨迹1.计划经济时期的初期阶段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初期,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
1950年全国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3.3%左右。
这一时期城市化主要由国家计划驱动,政府仍然掌控着工业、农业和城市规划,并对城镇发展进行调控。
2.计划经济时期的高速阶段1965年至1975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进入高峰期,城镇人口比例从13.3%快速上升到了17.9%。
这一时期,政府提出了"四人三地"战略,即把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升级为国家级城市,同时大力发展地级市,建设新型工业城市。
这一时期城市化主要由国家计划和政策驱动。
3.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至1989年,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城市化得以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比例快速提高到了26.4%。
在这一时期,政府开始实行"市场化成分"改革,逐渐把城市发展权交给市场。
同时国内外资本的大量涌入,给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4.改革开放中期1990年至2000年,改革开放进入中期,城镇人口比例达到了29.05%。
这一时期除了经济发展的推动之外,还有一些政策上的帮助。
国家出台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同时城市化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5.改革开放后期2001年至2010年,改革开放进入后期阶段,城镇人口比例快速提高到了49.68%。
这一时期,城市化的发展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市场化依靠的双重驱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城市化和城市规划政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同时,房地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二、特点分析1.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快于其他国家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转移两个方面上快于其他国家的。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
本文将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人口、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和集中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包括人口的城市迁移、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化率的提高。
1.2 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2.1 初期城市化阶段初期城市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但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
1.2.2 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2.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城市化水平达到或接近饱和。
在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放缓,城市发展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3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明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和模式都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贫民窟问题、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2.1 城市化速度快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速度快。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例如,中国城市化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在高位。
2.2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
2.3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社会经济问题。
如贫民窟问题、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
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第1课时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自主探究】1.城市化的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地域转化为,农业活动转化为的过程。
具体反映在:(1)人口的集中过程----包括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规模。
(2)地域转化过程----包括扩展,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
(3)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向转变。
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2.城市地理学家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的建立和集聚。
3.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发达国家已进入阶段,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水平,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现象;发展中国家工业水平低,农村人口多,多数国家城市化先于,造成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二战结束后,城市发展迅速,超大城市发展惊人,并且出现了巨大的。
『思考』世界著名的城市带有几个?分布有什么有利条件?[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城市化的内涵〖探究活动1〗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过程中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 __、_____ _ _、_______ ___等生产。
(5)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____ __污染、____ _____污染、______ _污染、____ ____污染等。
知识点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探究活动2〗1.阅读图文材料,探究问题。
(1)读世界城市化进程图和表2-2-1,总结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并从中找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的差异。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城市化的特征有哪些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城市化的特征有哪些城市化进程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初始时期、中期时期和稳定时期,不同时期的城镇人口占比不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1)初始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工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2)中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到70%之间):工业基础已经比较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
(3)稳定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到90%之间):为了保持社会必须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
城市化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已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和地方,在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开展再次城市化,形成世界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中心,为二次城市化,所形成的的城市即为新的世界中心。
1.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一工业化经济及远距离物流交换模式形成的通胀危机,采用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杜绝通胀危机而形成的新的无通胀危机的城市,是其第一特征;2.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缺少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形成的能源危机,采用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杜绝能源危机而形成的新的无能源危机的城市,是其第二特征;3.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掠夺与人类共生的生物质资源,超出了人类的预期,城市随经济利益的驱使而无限扩大,掠夺了大量的可生产粮食的土地资源,使粮食形成了新的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消除通胀危机、能源危机另外消除了粮食危机而形成的无粮食危机的城市为其第三特征;4.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牺牲了人类生存质量使养老和就业发生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农事很好的解决了就业和养老问题而形成无养老就业危机的城市为其第四特征;5.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燃烧化石能源形成的单一工业经济而形成的人类无法在生存的气候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很好的解决了气候危害而形成无气候危机的城市为其第五特征;6.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对水的无限制使用而形成的无水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用水是原有城市水消耗的百分之一,从而解决由水消费而引起的水资源危机而形成的无水资源危机的城市为其第六特征。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与趋势分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历时近40年。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本文将从城市化进程的概念、中国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特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以及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市化进程的概念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面积扩大和城市化人口比例增加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人口已成为世界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城市化也带动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二、中国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特点1.人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60.6%,城镇化率较2010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九年间,中国每年平均向城市转移了近1.6%的人口。
2.城市化速度加快过去十年间,中国城市化的速度非常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速2.5%,高于农村人口年均增速0.05%。
与此同时,城市化程度也同步提高。
3.大型城市成为主流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大型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主流。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大型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城市拥有高水平的城市基础设施、优质的社会服务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这些城市生活和工作。
4.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
在城市内部,各种城市功能区不断分化,形成了商业中心、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教育区等各种不同的区域。
在城市之间,城市网络也不断发展壮大,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通性不断提高。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1.城市化率将继续提高未来几年,中国城市化率将继续提高。
随着新型城镇化改革进一步深入,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加速进行,农村劳动力将不断向城市流动。
2.城市化空间格局将进一步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中国城市空间格局将不断优化。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和特点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和特点: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一些欧美留学生仿照西方成立了中国地学会,同时也以单个城市研究为主。
2、1949--1966相对萧条阶段,受苏联的影响,发展不平衡。
3、1967-1977停滞阶段,于与世界水平进一步拉大。
4、1976-1990振兴阶段,中外交流加强,研究领域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注重实践意义和研究意义的应用价值。
5、1990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地理学显得更加专业化多元化。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由此可知,一个城市往往有多个职能,但不是所有职能都可作为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应是城市主要职能的体现和反映。
或者说,城市的一个或几个主要职能就是城市的性质。
科学正确地确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
因为,它能为城市发展指明方向,为合理选择建设项目和规划布局提供依据,有利于合理地控制城市规模,突出总体规划特点,经济合理地组织城市用地和功能结构。
城市职能与城市经济活动活动的关系: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而城市经济活动指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联系中心地理论的评价:1、尽管假设在建立中心地理论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某些假设和条件不符合客观情况,从而损害了给理论的现实性。
2、中心地理论仅适用于单纯农业区,而不适用于城市密集区,3、忽视了制造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大城市本身就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4、中心地理论强掉了城市间的等级联系,忽视了那些并非子系统中的二级系统后更低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
5、在现实生活中也为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中国城市化进程

1、调整城镇发展战略,完善城镇体系
多元化—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
发展逐步由大中城市—中小城市;
区域城市化方针—以各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交通干线为依托,职能分工不 同、分布较为合理,开放式、网络型的城市化格局。
五、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措施
2、发挥大城市的优势,促进其健康发展 使发展势头较好的中等城市,逐步发展成为大城市,发挥区域
度迟缓、过程曲折。(经济因素仍未能代替政治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动力因素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导致中国城
市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超经济强制因素的减少及市场因素的
增加, 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机械迁移)
2、城市化进程的计划性
城市建立和发展受到政府支配,功能结构偏重于重工业
工业型城市化,多呈政治与经济中心二位一体的城镇网络。 政府(城市化的主体)
4 、动力机制之四:制度变迁促进 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我国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制度 安排。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发动和包办的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制度安排转变为国家宏观调控 下的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制度安排。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在国家宏观调控 的基础上 , 由富裕起来的广大农民自发建设和管理小城镇。(户籍制度、
乡镇 企业 面临 的困 境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制工作缓慢
布局分散(企业搬迁存在的问题:路径依赖、经 营成本、原料地趋近、小城镇建设无序)
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2 、动力机制之二:比较利益驱动 从比较利益驱动的作用机制看: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过程是在农业的 内部推力和非农产业的外部拉力的双重作用下完成的,同时资本、技术等 经济要素的转移也存在着同样的趋势。
2.1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
30%-70%, 加速阶段 水平较高 成熟阶段 70%以上, 水平高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世界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240 220 200 180 160 特 140 大 120 城 100 80 市 60 的 40 数 20 量 0 1900
国家类 起步 目前 城镇化 型 时间 速度 水平 发达国 家
城镇化现状
城镇化与 经济发展早Βιβλιοθήκη 慢 快高低
发展中 国家 晚
城市→农村(郊 区化、逆城市化) 农村→城市(城市 发展不合理)
相适应
不相适应
看图:哪些国家城市发展不合理?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的原因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偏高,主要是因城市
(3)会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紧 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环境污染
社会问题
有利影响: 给居民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绿
化环境、修建水利设施、平整土地)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卫星城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 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 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 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气象卫星一样,故名。旨在控 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 卫星城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 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十分密切的联系,与 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 有十分便捷的交通联系。 卫星城概念产生于英国,美国学者泰勒正式提出并 使用“卫星城”这一形象性的概念。
图解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 ,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4. 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 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 结构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 续推进的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 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 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 乡差距
中部地带 117 130 247
西部地带 47 75 122
2、特点 B、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 的地区差异。 东部地区城市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中心 城市发展较快,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相 对滞后; 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高,西部地区 城市化水平比较低。
3、我国的城市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人口转化
产业结构 工业
科技
文化、思 想、观念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思考:1、是什么力量推动城市化发展? 2、城市化还与哪些进程有关系? 3、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特点?
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社会 经济 发展
安 排 大 量 劳 动 力 就 业
城பைடு நூலகம்市 化
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①国的第二、三产业最落后
【高考真题】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 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按城市化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B.acdb C.dbca D.cdba 2)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3)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练习:
1、由下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
C 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①②
③
A、①② C、 ②③
B、①③ D、 ③①
C 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
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了:
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
教材P43
城市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相同点 不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郊区化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城市化的有关概念的区别
(1)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指农业人口转 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美国、英国开始早; 印度、巴西开始晚。
(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 哪一阶段?
美、英处于后期阶段 巴西处于后期阶段 印度处于初期阶段
(3)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美国、英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缓; 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剩.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南美洲最突出
“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
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在南亚最明显)
滞后的主要原因: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 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 制城市化的发展。
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教材P45
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及地价上涨; 乡村环境质量好、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交通运输的发达,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人口流动 城市建设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的发展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17世纪开始,阐述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17世纪是城市化进程的起点。
在这个时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
人们纷纷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城市逐渐成为各种工业和商业活动的中心,形成了规模较小的工业区和商业街区。
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城市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住房短缺、垃圾处理、交通拥堵等。
18世纪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期。
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工厂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大量农民因地主的剥夺而被迫流离失所,他们成群结队地迁徙到城市,寻找新的生存出路。
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城市的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工人阶级的崛起将城市化与社会变革密切联系在一起。
到了19世纪,城市化进程进入了高峰期。
工业革命的全面展开使得城市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
大量工厂和企业的建立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徙到城市。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大型住宅区和办公区开始出现。
城市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包括铁路、电力和自来水等。
大量的移民和流动人口给城市带来了文化和人种的多样性。
20世纪是城市化进程的巅峰期。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同作用推动了现代化进程的全面展开。
城市化不仅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也给环境带来了挑战。
城市的发展导致土地过度开发,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到了21世纪,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大城市群的形成成为城市化的新特点。
大城市群的崛起带动了城市的协同发展,加速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绿色城市和智能城市的概念逐渐流行起来。
总的来说,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
城市化过程及特点

城市化过程及特点城市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城市功能不断扩展的过程。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城市化过程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
下面将从城市化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城市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
在农业社会中,人们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经济和社会活动主要在农村进行。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人口增长,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逐渐增加,从而推动大量的农民向城市迁徙。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并成为现代城市化的基础。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农民向城市迁移的阶段。
由于农村人口增加和农业革命的推动,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形成了城市基础人口。
第二阶段是城市功能的不断扩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
随着工业化的推动,城市经济活动的发展速度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
第三阶段是城市化进程的调整和优化。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增加,例如城市的污染、交通拥堵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化进程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城市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口密度高。
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的人口密度更高。
这是因为城市具有丰富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以及各类文化设施等优势。
第二是城市规模大。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有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其人口规模可以达到数千万甚至更高。
第三是社会分工明确。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社会分工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劳动力分工更加细致。
这使得城市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城市的发展也得以加快。
第四是城市化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
城市生活需要大量的能源、水资源以及土地等,这对资源的需求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给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徙到城市地区,加上城市地区的土地和资源被用来扩展城市的规模和范围。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一,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以下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一些重点:城市化的过程:1.人口迁移:城市化的第一步是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人口迁移。
人们离开农村地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这导致了城市地区人口的增长。
2.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化的下一个阶段是城市规模的扩张。
城市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容纳流入的人口,并提供各种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
3.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工业化带来了工作机会和经济增长,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往城市。
4.城市化政策:政府的城市化政策对于城市化过程至关重要。
政府的政策可以鼓励人们迁往城市,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来支持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密度:城市化导致人口密度增加,人口集中在城市地区。
这导致了城市地区更加拥挤和繁忙,也给城市规划和管理带来了挑战。
2.经济活动: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活动和机会。
城市成为商业和产业中心,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经济条件。
3.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包括交通设施、水电供应、医疗设施等。
城市化进程也需要城市规划来确保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有效运营。
4.社会和文化变迁:城市化对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5.环境挑战:城市化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城市化导致土地开发和资源消耗增加,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6.不平等问题: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经济不平等的问题。
在城市地区,富裕和贫困的差距更加明显,一些人因为缺乏教育和技能而无法从城市化过程中受益。
总之,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以确保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趋向集中居住和集聚在城市地区。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对人口分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也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流动性增加: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种转移使得人口流动性增加。
农民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等,选择流动到城市。
这也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碰撞。
2.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大型城市不仅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有更丰富的文化和娱乐活动。
3.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的工厂、企业、商业中心等不断涌现,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
这种就业机会的增加也促进了人口更多地向城市流动。
4.社会服务设施的完善:城市化是城市面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城市中有更多的医院、学校、娱乐场所等,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此外,城市化也带来了更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信息交流。
5.环境问题的挑战: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中的建筑和工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污水,致使空气和水质污染加重。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的产生,垃圾处理和资源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社会问题的出现: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中的贫富差距加大,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较低,容易面临就业困难、住房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
此外,城市化还导致了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带来了养老和照顾问题。
总体来说,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既给人们带来了机遇和福利,也带来了挑战和问题。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拉力
乡村的推力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的发展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市 化
安 排 大 量 劳 动 力 就 业
三、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
小结: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
工业化早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因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郊区城市化化与逆城市化的异同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数量减少 乡村人口数量增加
四、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晚 目前发展速度快 城市化水平低,城市 人口比重小(40%以 下) 初期和加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 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 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从城市化 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 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 (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 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化的滞后, 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地球的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地球的城市化进程与特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上的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加速进行。
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但各个地区的城市化特点也有所不同。
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随着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推进,大量人口迁移到城市中,城市从传统的村落聚居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趋于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更为迅猛。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1. 巨大的人口规模: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庞大,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
这导致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使城市化进程加速。
2. 快速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成为了重要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3. 城乡差距加大: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加大。
城市的发展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因此城市化的速度更快。
4.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城市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5. 产业结构的转变: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劳动力逐渐向城市流动,工业和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主导。
这也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1. 基础设施的完善: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较早开始,其城市基础设施已经相对完善,城市环境质量高。
2. 人口稳定增长: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较为稳定。
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
3.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发达国家的城市以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多元化。
城市经济比较稳定,城市化的进程相对较为平缓。
4. 高度的城市规划:发达国家注重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环境美观整洁,城市功能完备。
5. 城市再生与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注重城市的再生和可持续发展,提倡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
城市的绿地和公园设施得到重视,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课程标准与教材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城市化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转移的,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在能够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还要会解释这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包含两方面影响,一是城市数量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是城市居住地环境的变化,使教学最终归结在人地关系的理解上。
人教版地理教材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编排为一节内容,湘教版将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与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编排为两节内容,相比而言,湘教版关于城市化过程的内容比较丰富,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两个方面分类清楚。
●具体内容
一般地域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都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两者之间相互作用。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一、城市化
1、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乡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
(注意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一个是人口向城市的集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二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需要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来接纳人口,提供服务。
三是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是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包含三种类型①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②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③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从人口迁移来说
①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平常我们在新闻中听到的,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多少,就是用城镇人口的比例来衡量的,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人口的比重,考虑到人口就业、为人口提供的各种服务等要素,它反映出来的是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②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水平高、基础设施便捷文化、设施齐全
推力:自然灾害、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我们说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来衡量,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迁移呢?城市是一个产业、文化、服务的集聚体,非农业生产活动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多;文化发展繁荣,文化设施齐全;(服务可以分为商业的服务和社会服务)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能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另外,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
(2)社会经济发展来说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①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剩余是城市化发展的前提
②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关系密切,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③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城市二三产业吸引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活动的发展)
二、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推进速度慢。
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但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面临着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城市化成熟阶段,人口增长停滞,产业和人口向郊区转移,逆城市化现象出现)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②产业向边缘区迁移,建设了比较多的卫星城
③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
④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
⑤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在城市化进程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一些产业向外围地区转移,边缘地区发展较快,形成一些卫星城市,是次一级的发展中心,发达国家人口高度集中、大城市密集分布、产业集聚程度高,形成了大都市连绵带,经过了较长的发展阶段,比较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
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①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推进迅速
③“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④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很大压力
⑤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城市化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较低,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等方面面临很大压力)
3、中国的城市化
①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③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推进有着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推进速度快的特点,注重政策引导促进农业人口转移,注重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课堂小结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概念
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成熟阶段
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