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进展
槲皮素的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槲皮素的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966a6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5.png)
槲皮素的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槲皮素,一种天然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尤其是水果和蔬菜。
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槲皮素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槲皮素的药理活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文章首先概述了槲皮素的基本性质和来源,然后详细分析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接着,文章综述了槲皮素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在预防和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文章对槲皮素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槲皮素的药理活性槲皮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已被广泛研究并证实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使得槲皮素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的药理效果。
槲皮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它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种抗氧化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槲皮素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槲皮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相关的疾病症状。
这对于治疗炎症性肠病、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槲皮素在抗肿瘤方面也展现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这些作用为槲皮素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
槲皮素还具有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它能够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代谢、保护心血管内皮细胞等,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槲皮素的药理活性涵盖了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多个方面,这使得它在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发现槲皮素更多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三、槲皮素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槲皮素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日益受到关注。
槲皮素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槲皮素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50e53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a.png)
槲皮素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高丽枫李秀丽张雪辉王晋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06期摘要:槲皮素是一种在蔬菜、水果、茶叶等广泛存在的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肝脏保护等多种药物活性以及抗肿瘤作用。
肝细胞癌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的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
大量报道证明槲皮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增加化疗药的抗癌作用以及改善肝功能等方面对肝细胞癌发挥治疗作用。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槲皮素抗肝细胞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槲皮素;肝细胞癌;细胞凋亡;脂质代谢中图分类号:R28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6-0065-06槲皮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茶叶中的黄酮类多酚化合物[1],有广泛的药物活性,如抗氧化[2]、抗炎[3]、免疫调节[4]、肝保护作用和抑制肝纤维化[5],改善脂代谢等功能[6,7]。
近年来,槲皮素的抗肿瘤功能[8,9]逐渐引起重视。
有大量研究表明,槲皮素在胃癌[10]、食管癌[11]、肝癌[12]、结直肠癌[13]、胰腺癌[14]、卵巢癌[15]及乳腺癌[16]等多种肿瘤治疗中发挥显著的抗癌活性。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
目前HCC的病因主要有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为主的慢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过度饮酒等[17]。
在我国及部分东南亚地区,HCC的主要原因为HBV及HCV病毒性肝炎,而西方发达国家则以酒精性肝硬化和NAFLD为主[18]。
随着肝炎病毒疫苗的普及接种和抗病毒药物的出现,HBV和HCV得到一定的控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NAFLD将成为HCC的最主要病因[19]。
槲皮素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槲皮素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3a06939b6648d7c0c746e4.png)
㊃综述㊃槲皮素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刘晟文㊀刘建英DOI:10.3877/cma.j.issn.1674⁃6902.2020.01.026作者单位:563002贵州,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通信作者:刘建英,Email:nara199155@163.comʌ关键词ɔ㊀檞皮素;㊀药理学;㊀研究进展中图法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㊀㊀槲皮素(Quercetin)是从芦丁中提取的一种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化学名为3,3 ,4 ,5,7⁃五羟基黄酮,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药理学作用也很广泛,它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还具有抗炎㊁抗病毒㊁抗肿瘤㊁降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1]㊂随着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学者们越来越多的把关注点投向了槲皮素㊂本文将近年来槲皮素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促进槲皮素的研究㊁开发及利用㊂一㊁槲皮素的抗氧化作用槲皮素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直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㊁鳌合金属离子以及抑制LDL氧化损伤等三个方面得以实现㊂1.直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槲皮素不溶于水,溶于部分有机溶剂㊂Lespade等[2]采用卡⁃帕里尼诺密度泛函理论发现羟自由基(⁃OH)的清除速率主要决定于其氢氧原子所处的羟基环境㊁一级结构以及二级结构中氢氧原子的数量,从而证实了槲皮素直接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与其溶解性密切相关㊂黄海艳等[3]采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P1G1正常人黑素细胞形成氧化应激模型,同时给予槲皮素预处理模型细胞,最后使用DCFH⁃DA检测槲皮素组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freeradical,ROS)的变化,结果发现槲皮素组细胞内ROS水平较H2O2组明显下降㊂由此说明槲皮素可降低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对氧化损伤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㊂Saw等[4]制作了HepG2⁃C8细胞的氧化应激模型,使用槲皮素预处理后,通过DPPH分析发现槲皮素具有较强的氧自由基清除活性,同时DCFH⁃DA测定和组合指数的结果也证实了槲皮素可降低氧化应激状态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㊂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们使用槲皮素作用于绝经大鼠的卵巢细胞,结果发现槲皮素治疗组大鼠卵巢细胞中抗氧化相关因子SO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5],此外,学者们还发现槲皮素可通过逆转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显著地提高了细胞的活力,同时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也出现下降㊂槲皮素对活性氧自由基的直接清除作用可能与结构中富含酚羟基相关㊂酚羟基可通过提供活性氢灭活自由基,同时自身被氧化为具有较高稳定性的自由基的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6]㊂2.与金属离子的鳌合:金属铁㊁铜是可催化许多自由基的产生,Cu2+㊁Fe2+可介导脂质发生过氧化,同时Fe2+还可催化羟自由基的产生[7⁃10]㊂相关研究证实,槲皮素可通过其结构中的邻苯二酚鳌合Cu2+㊁Fe2+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㊂Tang等[11]通过含乙醇的饮食喂养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形成酒精性肝病的模型,同时使用槲皮素进行治疗,结果提示槲皮素通过鳌合Fe2+从而抑制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最终发挥抑制酒精性肝病铁超载和氧化损伤的作用㊂Babenkova等[12]通过化学发光研究得出结果 与二氢槲皮素复合物中的Fe2+是不活泼的,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也不能进一步诱导羟自由基的产生,由此可知槲皮素可通过鳌和Fe2+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㊂PęKal等[13]通过光谱分析观察了槲皮素鳌和Cu2+的过程,对其鳌和程度做了评价,结果发现槲皮素被氧化成为具有稳定结构的苯醌类产物,同时Cu2+也丧失了其介导脂质氧化的能力㊂随后,该课题组使用EDTA阻断了铜槲皮素复合物的形成,再次证实槲皮素可通过鳌和Cu2+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㊂Jomova等[14]通过EPR自旋捕捉实验发现槲皮素与铜的螯合作用显著抑制铜诱导羟基自由基形成的能力;通过DNA损伤实验证实在槲皮素与铜的化学计量比较高的时候,槲皮素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同时证实槲皮素对活性氧攻击的DNA保护作用有两种机制 第一个机制是通过鳌和铜抑制活性氧的形成,第二种机制是由于游离槲皮素温和地嵌入DNA形成了一个抵抗更强嵌入物的保护壁从而使得铜⁃槲皮素复合物的嵌入能力受到抑制㊂3.抑制LDL氧化损伤:人体内的自由基可通过侵害细胞脂质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脂自由基从而引起脂质氧化,而槲皮素可通过抑制LDL的氧化而逆转上述过程㊂Lim等[15]通过观察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㊁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以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强度的变化,证实了槲皮素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从而发挥抑制LDL的氧化损伤的作用㊂高脂血症患者常常出现LDL⁃R的表达下调及PCSK9表达的上调,从而出现LDL的氧化损伤,最终导致肝损害的发生,Mbikay等[16]通过研究证实在低浓度下,槲皮素可增加LDL⁃R的表达,减少了PCSK9的分泌,刺激了LDL的摄取,从而起到抑制LDL氧化损伤的作用㊂二㊁槲皮素的抗炎作用槲皮素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形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㊂有研究证实,50μm的槲皮素可显著抑制IL⁃6㊁MCP⁃1㊁IP⁃10㊁RANTES㊁GM⁃CSF㊁G⁃CSF㊁TNF⁃α㊁LIF㊁LIX和VEGF的产生[17],并可抑制DSRNA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钙的释放,由此得出槲皮素可通过钙稳态途径抑制dsRNA诱导的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抗炎的功效㊂Zhang等[18]通过手术制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形成脑缺血大鼠模型,㊂同时给予槲皮素治疗,结果发现槲皮素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㊁增加抗炎细胞因子(IL⁃4㊁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降低ED⁃1阳性率,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最终减轻脑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程度㊂Si等[19]观察到槲皮素可抑制一氧化氮(NO)㊁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D2)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水平,通过PCR观察到槲皮素能显著抑制NF⁃κB亚单位p50和p65㊁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cJUNN⁃末端激酶(JNK1/2)的表达,同时westernblot分析表明槲皮素可抑制p50㊁p65㊁ERK1/2和JBK1/2的磷酸化,上述结果表明,槲皮素通过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㊂三㊁抗病毒作用流感病毒的糖蛋白血凝素在甲型流感病毒㊁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初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病毒融合的关键在于与细胞膜上HA2亚基的相互作用,阻断病毒与HA2亚基的关联成为抗流感治疗发展的潜在靶点㊂Wu等[20]通过槲皮素抑制一系列流感菌株后发现槲皮素可与HA2亚基相互作用,从而阻断病毒的融合,同时还发现槲皮素可以通过伪造病毒药物筛选系统抑制H5N1病毒进入细胞㊂在另外一项研究中,Rojas等[21]发现槲皮素可显著降低丙肝病毒(HepatitisC,HCV)的复制率,同时发现经槲皮素处理后的HCV病毒颗粒的传染性降低了65%,表明槲皮素影响了病毒的完整性,进一步通过分子层面实验证实了槲皮素可以通过阻止丙型肝炎病毒对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acyltransferase,DGAT)的上调和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在脂质滴表面的典型定位而发挥抗病毒作用㊂四㊁抗肿瘤作用槲皮素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㊂原发性肝癌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抑制其表达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新的治疗方向㊂有研究表明,槲皮素可诱导肝癌细胞(HepG2,HuH7)的凋亡㊁抑制代谢活性和细胞死亡[22],增加BAX/BCL⁃2(B淋巴细胞瘤⁃2)的比值,同时槲皮素对上述肝癌细胞系的DNA有损伤作用;随后在蛋白层面观察到槲皮素治疗后肝癌细胞中GLUT⁃1膜表达增加,胞质部分随之减少,考虑与GLUT⁃1受到槲皮素的竞争性抑制相关㊂Ren等[23]观察到槲皮素纳米粒加速了caspase⁃9㊁caspase⁃3的分裂,诱导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o⁃c)的向上释放,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凋亡,同时研究者还发现槲皮素纳米粒可通过降低AP⁃2β的表达和降低其与HTERT启动子的结合来促进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的抑制㊂此外,槲皮素纳米粒通过抑制核转移及其与COX⁃2启动子的结合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中具有抑制作用㊂槲皮素纳米粒也使Akt和ERK1/2信号通路失活㊂上述结果表明槲皮素纳米颗粒通过灭活caspase/Cyto⁃c途径㊁抑制AP⁃2β/hTERT㊁抑制NF⁃κB/COX⁃2和阻断Akt/ERK1/2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肿瘤作用㊂Klim等[24]进一步从细胞增殖周期层面分析了槲皮素的抗肿瘤机制,其发现槲皮素对A549细胞的微丝㊁微管和波形蛋白丝具有分解作用㊁对波形蛋白和N⁃钙黏蛋白表达存在抑制作用,这些均导致了A549细胞迁移的减少,同时发现槲皮素可通过对有丝分裂微管的扰动造成有丝分裂的突变,另外,槲皮素对肌动蛋白丝的消耗也可能是细胞分裂失败的原因之一㊂以上结果表明槲皮素可诱发A549细胞的凋亡㊁坏死和有丝分裂突变,抑制细胞的迁移潜能㊂在胃癌研究领域,Shen等[25]同样发现槲皮素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㊁激活caspase⁃3和⁃9㊁下调Bcl⁃2及Bax表达和上调细胞色素c(Cyt⁃c)以线粒体依赖的方式诱导细胞的凋亡㊂其团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槲皮素治疗后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而在给予富马菌素B1(FB1,Akt激活剂)预处理后显著减弱了槲皮素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线粒体依赖性凋亡的促进作用㊂上述研究结果证实槲皮素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而触发线粒体凋亡依赖性生长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作为治疗胃癌的新靶点㊂CSN6是组成型光形态发生因子9(CSN)的一个亚基,其可通过调节myc和mdm2原癌基因的稳定性来促进癌变的发生,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㊂Yang等[26]使用槲皮素处理HT⁃29人结肠癌细胞后发现槲皮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HT⁃29细胞的活性,同时Western⁃blot分析显示,槲皮素降低了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了CSN6蛋白的降解,影响了Myc㊁p53㊁Bcl⁃2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说明槲皮素诱导HT⁃29细胞的凋亡可能涉及到HT⁃29细胞中的Akt⁃CSN6⁃Myc信号轴㊂五㊁降糖㊁降脂作用Ahmad等[27]观察到给予糖尿病大鼠反复口服槲皮素并局部应用槲皮素软膏,可使其血糖和氨基葡萄糖水平的趋于正常化,同时发现槲皮素软膏可单独应用于治愈切足糖尿病大鼠的伤口㊂胰岛素抵抗是降糖㊁降脂的一大难题,有研究证实,槲皮素可逆转由油酸制造的HepG2细胞脂肪肝状态中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增加[28],脂质过氧化增加以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8水平的显著升高㊂此外,RT⁃PCR结果表明槲皮素(10μm)可抑制TNF⁃α基因的表达,同时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㊁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蛋白层面也证实槲皮素可使白蛋白和尿素含量升高㊁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降低㊂上述研究成果说明槲皮素通可过减少三酰甘油积累㊁胰岛素抵抗㊁炎症细胞因子分泌而发挥降糖㊁降脂的作用㊂六㊁槲皮素的免疫调节作用槲皮素通过抑制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㊂在针对白血病细胞系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槲皮素对白血病细胞系的凋亡潜能高于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uclearcell,PBMC),同时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和活化等正常免疫功能[29]㊂此外,槲皮素还阻止PBMC增殖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B,SEB)诱导的激活标记物的上调㊂上述结果证实槲皮素可能通过干扰效应器T细胞功能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㊂槲皮素是一类黄酮类化合物,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㊂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其具有抗氧化㊁抗炎㊁抗病毒㊁抗肿瘤㊁降糖㊁降脂㊁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和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对治疗细菌感染㊁病毒感染㊁肿瘤㊁糖尿病㊁高血脂和免疫系统疾病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㊂但由于槲皮素本身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目前其的治疗研究大多集中于细胞㊁动物模型中;对于槲皮素治疗效果的通路机制分析也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同时槲皮素本身在具有致癌性的同时又具有抗肿瘤特性,这在以后的研究中也会有一定考虑㊂综上所述,槲皮素的药理作用研究前景是巨大的,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槲皮素会在各类医学领域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GranatoM,RizzelloC,GilardiniMontaniMS,etal.QuercetininducesapoptosisandautophagyinprimaryeffusionlymphomacellsbyinhibitingPI3K/AKT/mTORandSTAT3signalingpathways[J].JNutrBiochem,2017,41:124⁃136.2㊀Lespade,Laure.Abinitiomoleculardynamicsofthereactionofquercetinwithsuperoxideradical[J].ChemicalPhysics,2016,475:32⁃38.3㊀黄海艳,王㊀芳,丁晓岚,等.槲皮素对H2O2诱导的正常人黑素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0(3):1012⁃1017.4㊀SawCL,GuoY,YangAY,etal.Theberryconstituentsquercetin,kaempferol,andpterostilbenesynergisticallyattenuatereactiveoxygenspecies:InvolvementoftheNrf2⁃AREsignalingpathway[J].FoodChemToxicol,2014,72:303⁃311.5㊀WangJ,QianX,GaoQ,etal.Quercetinincreasestheantioxidantcapacityoftheovaryinmenopausalratsandinovariangranulosacellcultureinvitro[J].JOvarianRes,2018,11(1):51.6㊀dᶄAvilaFariasM,OliveiraPS,DutraFS,etal.Eugenolderivativesaspotentialanti⁃oxidants:isphenolichydroxylnecessarytoobtainaneffect?[J].JPharmPharmacol,2014,66(5):733⁃746.7㊀BackeMB,MoenIW,EllervikC,etal.IronRegulationofPancreaticBeta⁃CellFunctionsandOxidativeStress[J].AnnuRevNutr,2016,36(1):241⁃273.8㊀VasconcellosLR,DutraFF,SiqueiraMS,etal.Proteinaggregationasacellularresponsetooxidativestressinducedbyhemeandiron[J].ProcNatlAcadSciUSA,2016,113(47):E7474⁃E7482.9㊀ChenZ,SongS,WenY,etal.ToxicityofCu(Ⅱ)tothegreenalgaChlorellavulgaris:aperspectiveofphotosynthesisandoxidantstress[J].EnvironSciPollutResInt,2016,23(18):17910⁃17918.10㊀RakshitA,KhatuaK,ShanbhagV,etal.Cu2+selectivechelatorsrelievecopper⁃inducedoxidativestressinvivo[J].ChemSci,2018,9(41):7916⁃7930.11㊀TangY,LiY,YuH,etal.Quercetinattenuatesethanolhepatotoxicitybyregulating free ironuptakeandrelease[C].2012年第二届中韩植物化学物国际学术研讨会.12㊀BabenkovaIV,OsipovAN,TeselkinYO.TheEffectofDihydroquercetinonCatalyticActivityofIron(Ⅱ)IonsintheFentonReaction[J].BullExpBiolMed,2018,165(3):347⁃350.13㊀PęKalA,BiesagaM,PyrzynskaK.Interactionofquercetinwithcopperions:complexation,oxidationandreactivitytowardsradicals[J].Biometals,2011,24(1):41⁃49.14㊀JomovaK,LawsonM,DrostinovaL,etal.Protectiveroleofquercetinagainstcopper(Ⅱ)⁃inducedoxidativestress:Aspectroscopic,theoreticalandDNAdamagestudy[J].FoodChemToxicol,2017,110:340⁃350.15㊀BeongOuLim,ByungPalYu,SeongⅡCho,etal.Theinhibitionbyquercetinandganhuangeninonoxidativelymodifiedlowdensitylipoprotein[J].PhytotherapyResearch,2015,12(5):340⁃345.16㊀MbikayM,SiroisF,SimoesS,etal.Quercetin⁃3⁃glucosideincreases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LDLR)expression,attenuatesproproteinconvertasesubtilisin/kexin9(PCSK9)secretion,andstimulatesLDLuptakebyHuh7humanhepatocytesinculture[J].FEBSOpenBio,2014,4:755⁃762.17㊀LeeJY,ParkW.Anti⁃InflammatoryEffectofWogoninonRAW264.7MouseMacrophagesInducedwith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Acid[J].Molecules,2015,20(4):6888⁃6900.18㊀ZhangLL,ZhangHT,CaiYQ,etal.Anti⁃inflammatoryEffectofMesenchymalStromalCellTransplantationandQuercetinTreatmentinaRatModelofExperimentalCerebralIschemia[J].CellMolNeurobiol,2016,36(7):1023⁃1034.19㊀SiTL,LiuQ,RenYF,etal.Enhancedanti⁃inflammatoryeffectsofDHAandquercetinin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RAW264.7macrophagesbyinhibitingNF⁃κBandMAPKactivation[J].MolMedRep,2016,14(1):499⁃508.20㊀WuW,LiR,LiX,etal.QuercetinasanAntiviralAgentInhibitsInfluenzaAVirus(IAV)Entry[J].Viruses,2016,8(1):6.21㊀RojasÁ,DelCampoJA,ClementS,etal.EffectofQuercetinonHepatitisCVirusLifeCycle:FromViraltoHostTargets[J].SciRep,2016,6(1):31777.22㊀BritoAFRibeiroM,AbrantesAM,etal.Newapproachfortreatmentofprimarylivertumors:Theroleofquercetin[J].NutrCancer,2016,68(2):250⁃266.23㊀RenKW,LiYH,WuG,etal.Quercetinnanoparticlesdisplayantitumoractivityviaproliferationinhibitionandapoptosisinductioninlivercancercells[J].IntJOncol,2017,50(4):1299⁃1311.24㊀Klimaszewska⁃WisniewskaA,Hasas⁃WisniewskaM,IzdebskaM,etal.AntiproliferativeandantimetastaticactionofquercetinonA549non⁃smallcelllungcancercellsthroughitseffectonthecytoskeleton[J].ActaHistochem,2017,119(2):99⁃112.25㊀ShenX,SiY,WangZ,etal.Quercetininhibitsthegrowthofhumangastriccancerstemcellsbyinducingmitochondrial⁃dependentapoptosisthroughtheinhibitionofPI3K/Aktsignaling[J].IntJMolMed,2016,38(2):619⁃626.26㊀YangL,LiuY,WangM,etal.Quercetin⁃inducedapoptosisofHT⁃29coloncancercellsviainhibitionoftheAkt⁃CSN6⁃Mycsignalingaxis[J].MolMedRep,2016,14(5):4559⁃4566.27㊀AhmadM,SultanaM,RainaR,etal.Hypoglycemic,Hypolipidemic,andWoundHealingPotentialofQuercetininStreptozotocin⁃InducedDiabeticRats[J].PharmacognMag,2017,13(Suppl3):S633⁃S639.28㊀VidyashankarS,SandeepVarmaR,PatkiPS.Quercetinameliorateinsulinresistanceandup⁃regulatescellularantioxidantsduringoleicacidinducedhepaticsteatosisinHepG2cells[J].ToxicolInVitro,2013,27(2):945⁃953.29㊀LugliE,FerraresiR,RoatE,etal.Quercetininhibitslymphocyteactivationandproliferationwithoutinducingapoptosisinperipheralmononuclearcells[J].LeukRes,2009,33(1):140⁃150.(收稿日期:2019⁃08⁃11)刘晟文,刘建英.槲皮素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0,13(1):104⁃106.。
槲皮素药理作用及相关总结
![槲皮素药理作用及相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2784ed750e2524de5187e71.png)
现代医学认为槲皮素是止咳、平喘、降压的有效成分抗炎作用:当槲皮素的浓度为40μmol/ L 时,其恢复作用达到最大。
说明槲皮素对LPS(细菌脂多糖)延迟PMN自发性凋亡的效应产生了抑制作用,减轻了因预激因子活化PMN而加重的炎症反应,部分揭示了槲皮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槲皮素通过对抗LPS 对PMN 黏附分子CD62L ,CD11b/CD18 的表达的影响,抑制LPS 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效应,从而阻止PMN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减少炎症细胞向炎症局灶的浸润。
这里的中性粒细胞(PMN)是最重要的炎性细胞,对炎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发挥防御作用时,PMN是一把“双刃剑”,其胞浆内的细胞毒性物质既可杀伤外来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也可造成自身组织的损伤[3]。
PMN自发性凋亡则是炎症反应的主要收敛机制之一,这种机制是避免炎症反应扩大化,减少自身组织细胞损伤的最佳方式[4]。
止泻:肠道感染时,肠道受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刺激,化学性炎症介质分泌增加,乙酰胆碱分泌增多,作用于肠道胆碱能受体,使肠道蠕动亢进,水、电解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等在肠道停留时间缩短,来不及完全吸收而被排出体外,引起腹泻[27]。
槲皮素能够抑制离体豚鼠回肠乙酰胆碱的释放[28]. 槲皮素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通过改变腹腔毛细血管和肠粘膜的通透性,减少肠道水分和电解质的分泌,最终达到止泻的目的[27]。
槲皮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肠道内氧自由基[29],槲皮素抗炎活性与其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关[27]。
槲皮素体外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直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抑制脂质氧化损伤,螯合金属离子,抑制DNA氧化损伤;体内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提高一氧化氮水平和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等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3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综介症(MODS)根本原因,肺脏是MODS 时最易受损靶器官,ALI发生、发展与大量促炎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有关,而促炎细胞因子是SIRS触发和级联效应关键因素。
槲皮素对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
![槲皮素对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73848b7960590c69ec37625.png)
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 槲皮 素明显地增 加 胞 周期蛋 白 B 1和周期 素依 赖性 蛋 白激 槲 皮 素通过诱 导 细胞周 了 G/ . 的细胞数量 ; 0G 期 膜联 蛋 白分析 酶 1 表 达 , 这 两 者 是 调 节 G, 细 的 而 zM /
11 肝 癌 .. 2
比率而促使 细胞 凋亡 :槲 皮素还 可在 抑制 卵巢 癌细胞 O C R 3生长 ,呈剂 期进 程而实现对肿瘤化学预 防作用 。 VA 一 mR A 和蛋 白水平 上 稳 定 p 3 N 5 ,而使 量 依 赖 性 。 R —C 和 E IA 分 析 发 22 对相关蛋 白/ 的作用 TP R LS . 酶 .. P 0的 作 用 H P 0常 在 S7 p 3依 赖性肝 癌 H p 2细胞 的细 胞周 现 ,槲皮 素有 效抑制 O C R 3细胞生 221 对 HS 7 5 eG VA
提 并防止癌细胞 凋 期停滞及凋亡 。 提示槲皮素促使肝癌 细 长 和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 子 表 达 。 示 槲 皮 恶性肿 瘤中过度表达 , 素可有效 预防卵巢癌发生 。 亡 以适 应各 种应激反应 , 而槲皮素则 能 胞 周期停滞 及 凋亡是 经多个 分 子途径 1 肺 癌 K ma j I研 究 表 明 , 抑 制 H P O表 达 并 诱 发 癌 细 胞 凋 亡 。 . 5 a r 等s a ] 在 ST 调 节 而实 现 的 。 11 胰 腺癌 胰 腺 癌 因其 自身有抗 用槲 皮素 治疗苯 并芘 诱导 的小 白 鼠肺 S e .. 3 hn等[报道 , 6 ] 槲皮 素能抑制 由热休克 凋 亡 作 用 而 对 化 疗 敏 感 性 差 。 而 癌模 型中 . 槲皮素预 防肺 癌的效应 比治 诱 导 的 白血 病 K 6 / 52 A细胞 H P 0和 S7 — P过 量 表 达 。有 研 究 Ⅲ发 现 , 皮 素 槲 A h as 等…研 究发 现 , 正常胰 腺导 疗肺癌效 果更明显 . gd s i 与 因为它通过减少脂 Pg 清 ST 管细胞 比较 , 热休 克蛋 白 7 ( et h c 质 过 氧 化 反 应 、 除 自由基 和 增 强 抗 氧 可 能是 在 转 录水 平 抑制 H P 0合 成 , 0 ha ok s 槲 它 能 抑 制 热 休 克 因 子 (etsok ha h c poe s 0 H P 0 rti . S 7 )在胰腺癌 中表达 明 化剂效能 而起抗癌 作用 。可 以推 测 , n7
槲皮素对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
![槲皮素对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d799dea6294dd88d0d26bae.png)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10 年 第 26 卷 第 18 期
· 综述 ·
槲皮素对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
林增海 孟勇 马涛
2008 年 4 月 29 日 卫 生 部 发 布 第 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 恶性肿瘤病死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并 呈持续增长趋势。 防治肿瘤刻不容缓, 而广泛存在于多种水果和蔬菜中的黄 酮类化合物槲皮素与肿瘤发生发展关 系密切。本文就槲皮素在抗肿瘤方面的 实验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槲皮素对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1.1 消化系统肿瘤 1.1.1 结 肠 癌 在 槲 皮 素 治 疗 人 结 肠 癌 SW480 细 胞 研 究 中 发 现 , 槲 皮 素 能 减少Ⅱ型细胞角蛋白 8、还原型辅酶Ⅰ 脱 氢 酶 -Fe-S 蛋 白 -3 的 表 达 , 另 外 又 增加另一个属于钙依赖磷脂结合蛋白 家族的蛋白表达,这些特殊蛋白表达水 平的改变可能成为槲皮素防治结肠癌 的基础。 1.1.2 肝 癌 槲 皮 素 通 过 诱 导 细 胞 周 期 停 滞 和 细 胞 凋 亡 而 抑 制 肝 癌 HepG2 细 胞 增 殖 。 槲 皮 素 激 发 p21 表 达 及 抑 制 细 胞 周 期 蛋 白 D1 表 达 ,从 而 促 使 细 胞 周 期 停 滞 ; 槲 皮 素 亦 能 提 高 Bax / Bcl-2 比率而促使细胞凋亡; 槲皮素还可在 mRNA 和 蛋 白 水 平 上 稳 定 p53, 而 使 p53 依 赖 性 肝 癌 HepG2 细 胞 的 细 胞 周 期停滞及凋亡。提示槲皮素促使肝癌细 胞周期停滞及凋亡是经多个分子途径 调节而实现的。 1.1.3 胰 腺 癌 胰 腺 癌 因 其 自 身 有 抗 凋亡作用而对化疗敏感性差。 而 Aghdassi 等 [1]研 究 发 现 , 与 正 常 胰 腺 导 管 细 胞 比 较 ,热 休 克 蛋 白 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 在 胰 腺 癌 中 表 达 明 显增加。经过每日定期给予裸鼠静脉注
槲皮素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进展论文
![槲皮素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进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711f0cf2cc58bd63186bd86.png)
槲皮素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摘要】槲皮素是黄酮类化合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
重点介绍了它的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活性,认为其作用机理有六个方面:①与mdr基因及p-糖蛋白(p-gp)作用;②与热休克蛋白和热休克因子作用;③与谷胱甘肽和gst作用;④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作用;⑤改变药物在细胞中的异常分布;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槲皮素可作为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抑制剂加以研究。
【关键词】槲皮素逆转多药耐药机制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53-02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quercetin’s effect of reversing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cancer cellsshiaihua1 huangzhen1 tanhongbo2【abstract】quercetin, one of the flavanoids, has a wide physiological vaciely of functions. the paper focues on a introduction on quercetin’s effect of reversing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cancer cells , on the presumption of it’s mechanisms, which include mdr’saction on gene/p-gp, mdr’s action on hsp/hsf, mdr’s action on gsh/gst , mdr’s action on mrp, the alteration of abnormal distribution of medicine in cell, mdr’s action on suppressor of cell proliferationand induction of cell apoptosis. in short ,the study is focoused on quercetin as a inhibitor of muti-drug resistance in tumour cells.【key words】quercetin reversing multi-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是药物化疗能否成功的关键。
浅析槲皮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浅析槲皮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c9da99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e.png)
浅析槲皮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6-07T03:19:32.61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8期作者:姬文京[导读] 槲皮素(quercetin,QC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已有研究发现槲皮素有多种药理作用姬文京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槲皮素(quercetin,QC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已有研究发现槲皮素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通过整理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章,综述了槲皮素的药理作用,以期为今后槲皮素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槲皮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槲皮素,又称栎精、槲皮黄素。
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化学名为3,3',4,5,7-五羟基黄酮。
许多中草药如槐米、罗布麻、桑叶、银杏叶、三七、金荞麦等均含此成分,槐米花中含量高达4%[1]。
目前发现槲皮素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学活性。
1抗癌作用槲皮素对多种肿瘤通过多种途径起抗癌作用。
槲皮素影响环境毒物1,2二甲基肼(DMH)介导的结肠癌,用槲皮素预处理可改善结肠组织中DMH诱导的增殖、解毒酶活性和推定的早期标志物。
还显著调节APC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肿瘤的发生率和多样性[2]。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槲皮素通过抑制MCF-7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P21和Twist的表达来影响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3]。
槲皮素对食管癌细胞的侵袭和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VEGF-A、MMP2和MMP9表达下降有关[4]。
KerstenBerndt等[5]发现槲皮素诱导143B骨肉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G2/M期阻滞和凋亡。
Nwaeburu等[6]调查了AsPC1(胰腺癌细胞系)细胞在槲皮素处理前后的miRNA表达情况,并指出槲皮素可诱导miR-200b-3p的表达。
在卵巢癌的治疗中,槲皮素调控了PA-1细胞内在的凋亡通路,导致抗凋亡分子Bcl-2、Bcl-xL的表达减少,促凋亡分子caspase-3、caspase-9、cyto-c、Bid、Bcl-2、Bcl-xL的表达增加。
槲皮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槲皮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e36951ffab069dc51220138.png)
槲皮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感染、免疫抑制、心血管保护和血糖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槲皮素因其生物活性强、药理作用广泛、副作用小而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综述近10年槲皮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对槲皮素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标签:槲皮素;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心血管保护;血糖调节;免疫抑制Research Progres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QuercetinLUO Ming-xu,LUO Dan,ZHAO Wan-hong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442000,ChinaAbstract:Quercetin,a natural flavonoid ,has the antitumor,antioxidant,anti-infection,immune suppression,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regulation of blood glucose and any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 recent years,quercetin has got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because of its high biological activity,extensiv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little side effect. This review sums up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quercetin in recent 10 years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aiming to direct further study on quercetin.Keywords:Quercetin;Antitumor;Antioxidant;Anti-inflammation;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Regulation of blood glucose;Immunosuppression槲皮素(quercetin)又名栎精、槲皮黄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10O7,不溶于水,溶于甲醇、冰醋酸、丙酮和碱等。
槲皮素体外抗肺癌作用研究进展
![槲皮素体外抗肺癌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c9f2fc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f.png)
胡粉青,李翠柏,党菱婧,等. 槲皮素体外抗肺癌作用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8):416−42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1080017HU Fenqing, LI Cuibai, DANG Lingjing,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lung Cancer Effect of Quercetin in Vitro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2, 43(18): 416−42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1080017· 专题综述 ·槲皮素体外抗肺癌作用研究进展胡粉青1,李翠柏1,党菱婧1,邹 澄2,赵 庆3,邵曰凤1,*(1.德宏职业学院,云南芒市 678400;2.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云南昆明 650599;3.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云南昆明 650599)摘 要:槲皮素是一个含有邻二酚羟基和间二酚羟基的黄酮醇类化合物。
为了探析槲皮素体外抗肺癌现状,本文通过国内知网、万方,输入“槲皮素”、“肺癌”、“槲皮素衍生物”等,国外SpringerLink 、PubMed 数据库查阅了“lung cancer ”、“ quercetin ”、“quercetin derivative ”等主题词,检索了近年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在抗肺癌方面研究的相关数据,综述了其新制剂、衍生物和作用机制。
槲皮素抗肺癌新制剂有纳米粒、纳米乳、纳米胶束、脂质体和其他制剂。
从已合成的120余个槲皮素衍生物中发现了11个对肺癌作用强于槲皮素的化学成分。
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酶的活性、阻滞细胞周期、逆转肿瘤耐药性等作用发挥抗肺癌作用,以期为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在肺癌方面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槲皮素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槲皮素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d28d2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3.png)
槲皮素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槲皮素,一种天然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如苹果、洋葱、葡萄、莓果等。
由于其强大的生物活性,近年来,槲皮素在药理学领域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槲皮素的药理学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能为未来的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槲皮素的基本化学特性,包括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以及生物来源等。
随后,我们将详细探讨槲皮素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血管保护等方面的药理学作用,并通过引用近年来的研究文献,阐述槲皮素在这些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我们还将对槲皮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深入的讨论。
我们将对槲皮素药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槲皮素的抗氧化作用槲皮素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槲皮素能够清除多种活性氧(ROS)和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羟自由基等,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
在细胞层面上,槲皮素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相关的信号通路,如NF-κB和MAPK,来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槲皮素还能够上调抗氧化酶的表达,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进一步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在动物模型和人体研究中,槲皮素也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例如,在一些慢性疾病模型中,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槲皮素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组织损伤,改善疾病症状。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摄入富含槲皮素的食物与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有关。
槲皮素的抗氧化作用为其在药理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未来,随着对槲皮素抗氧化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有望发现更多新的应用前景。
三、槲皮素的抗炎作用槲皮素因其强大的抗炎作用在医药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槲皮素对肺腺癌细胞A549/DDP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槲皮素对肺腺癌细胞A549/DDP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12128c02d276a200292e2b.png)
2 De p t . T h o r a c i c S u r g e y, r J i n a n Mi l i t a r y Ge n e r l a Ho s p i t a l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ct e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q u e r e e t i n( Q U E)o n r e v e r s l a m u h i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MD R)o f A 5 4 9 / D D P c e l l s , a n d
WA N G Y u b o L U Z h a o t o n g 2 Z H A N G Q i n g g u a n g G A O X u e j u n Z H A N G L i a n g u o L I U H o n g j i a n
・
8 6・
受州 医学 院学 报 2 0 1 3年 4月 第 3 6卷 第 2期
B MU J o u r n a l , A p r . 2 0 1 3 , V o 1 . 3 6 , N o . 2
槲 皮 素 对 肺 腺 癌 细胞 A 5 4 9 / D D P多药 耐 药 的逆转 作 用
度( I C 5 0 ) 由( 3 1 . 3 4± 2 . 9 9 ) g・ m l 降至( 9 . 0 9±1 . 2 3 ) ・ m l ~, P< 0 . 0 1 , 逆 转倍数 ( R F ) 为3 . 4 5 。A 5 4 9 / D D P细 胞 均 高 表
达P — g P及 s u r v i v i n蛋 白, 平均荧光指数( A F I 值) 分别为 4 . 4 2和 3 . 9 6 , 两蛋 白的表 达水平均随 Q U E浓度增 加而呈逐 渐下 降趋 势。结论 Q U E对 A 5 4 9 / D D P细胞 MD R有 明显的逆转作用 , 其作用 与 P - g P及 s u r v i v i n蛋 白表达下降有关。
槲皮素逆转人胆囊癌细胞耐药性的作用机制探讨
![槲皮素逆转人胆囊癌细胞耐药性的作用机制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950f33b43323968011c92b4.png)
Me h im fq e c t e e sn rg r ssa c fh ma al ld e a cn ma c l c ans o u re i rv r ig d u e it n e o u n g l a d rc rio el n b s
WA i NG L ,DO NG Hu i ig.G n — i n a- n p AO He g qa g,z NF Y n qn HA a — ig,L e g z o g l Zh n —h n
GB S c l r ut r d w t d imy i n y C- D el wee c u e i a r s l h a e n o l .Ho e e e i e e t o c n r t n o u r ei Sa d d,I 0W S wv r wh n d f r n n e tai f e e t Wa d e c o q n C5 a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0 07年第 4 第 2 7卷 9期
槲 皮 素逆 转 人 胆 囊 癌 细胞 耐药 性 的 作 用 机 制探 讨
王 力 。 怀平。 董 高恒强 。 延强 。 张 李振 中
( 聊城 市人 民 医院 , 山东聊城 2 2 0 ) 50 0
m c ( .3—3 .8 gm )a dq e ei( . , .5 0 0 5pnlL eim.T e bevdtecl uv a rt yi 3 3 n 3 2 / 1 n u r t 0 1 0 0 , .2  ̄o )m d e n / u hnosr e ssr vl a e h i e
( epe o i lfLa ceg, iohn 5 0 0, . . h a P ol' s t iohn Laceg2 2 0 P R C i ) s pa o H n
槲皮素的研究进展和实验方法
![槲皮素的研究进展和实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68616bc77da26924c5b086.png)
槲皮素的研究进展和实验方法发表时间:2018-08-27T10:24:57.3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5期作者:刘青青[导读] 槲皮素是一种重要的黄酮类抗氧化剂,常见于许多植物,在叶子和果实中以糖苷的形式出现。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摘要:槲皮素是一种重要的黄酮类抗氧化剂,常见于许多植物,在叶子和果实中以糖苷的形式出现。
据药理研究报道,槲皮素有强效抗氧化,抗血管生成,抗炎,神经保护和抗细胞凋亡等特性。
有帮助血压平衡,对抗哮喘和过敏,和预防心血管病和肿瘤进展的功效。
是一种着名的具有各种生物类的黄酮,已被广泛使用,并在许多疾病中得到证实。
有人提出槲皮素可以预防各种疾病,包括糖尿病,癌症和肥胖症。
在本综述中,我们重点介绍槲皮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验方法。
关键词:槲皮素;抗炎症;抗氧化;神经保护【背景】槲皮素来自天然植物,(3,3',4',5,7-五羟基黄酮)是一种多酚类植物[1]。
药效低,副作用小[2]。
水果,蔬菜和芳香中草药普遍存在,包括红苹果,西兰花,芦丁和绿茶,洋葱,,绿茶,银杏和St. Johns-wort(贯叶连翘)[1]。
由于它的耐受性和无毒性,可以长时间使用无副作用[3,4]。
槲皮素可以与各种信号通路相互作用,例如蛋白激酶,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和生长因素[5]。
通过各种信号通路在抑制炎症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包括TLR4 / NF-κB和MAPKs[6]。
据报道,各种信号通路都能有效进行抗炎治疗[7]槲皮素对人体健康有许多益处,抗癌[8],抗炎[9],抗氧化压力效应[10]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缓退行性疾病的进展[11]. 因此,槲皮素能对抗各种各样的疾病。
一.使用来曲唑诱导大鼠的综合征模型证明槲皮素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功效实验方法:形态测量:J2x软件测量的卵泡膜细胞,计数并进行分类卵泡。
评估抗氧化酶:将卵巢组织(20mg)在2ml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匀浆,并以12000rpm离心。
槲皮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槲皮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fc5da2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4.png)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 Vo1115 No12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 T 171槲皮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王艳芳1 王新华2 朱宇同2(1. 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 级硕士广州510405 ;21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州510405)摘要本文概括了国内外近20 年来有关槲皮素的药理研究,综述了槲皮素抗肿瘤,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脉等作用,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初步探讨了槲皮素抗病毒的机理。
关键词槲皮素;药理作用;抗病素;DNA 拓扑异构酶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它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花、叶、果实中,多以甙的形式存在,如芦丁、槲皮甙、金丝桃甙等,经酸水解可得到槲皮素。
荞麦的杆和叶、沙棘、山楂、洋葱中含量较高。
许多中草药如槐米、侧柏叶、高良姜、款冬花、桑寄生、三七、银杏等均含此成分。
槲皮素在槐花米中含量高达4 %左右,而且提取分离方法也较简便。
90 年代以来,有关槲皮素的抗肿瘤、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氧自由基、扩血管等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近年来发现槲皮素有抗多种病毒的作用,值得在此方面引起注意。
槲皮素在人体内代谢动力学的数据:生物半衰期(t1/ 2β)818 ±112 min (静注) ,214 ±014 h (口服)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8 % ;表观分布容积0134 ±0103 L/ kg ;总体血浆清除率571 ml/ min。
放射同位素13 C标记的槲皮素体内分布:肠道50 %、肺15 %、血浆1 %。
槲皮素口服约25 %由消化道吸收。
槲皮素口服后由肠道细菌作用使糖甙断裂而成槲皮素[ 1 ] ,再吸收代谢。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动物毒性较小,大鼠LD5010~50 g/ kg 小鼠一次口服槲皮素15 g/ kg ,观察7天无一死亡。
1 槲皮素的抗肿瘤作用111 对癌的化学预防作用1971 年,首次发现槲皮素对P388 白血病有抑制作用。
槲皮素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槲皮素作用机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fbad31f7f1922791788e86d.png)
槲皮素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摘要】槲皮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多醇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又名栎精、槲皮黄素,化学名为3,3',4,5,7-五羟基黄酮,分子式为C15H10O7,分子量为302.24。
槲皮素存在于多种植物的花、叶与果实中,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血栓,抗病毒,心血管保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学作用[1]本文将近年来槲皮素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促进槲皮素的研究、开发及利用。
【关键词】槲皮素;作用;研究1 抗肿瘤作用1.1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槲皮素通过多种途径对多种肿瘤都具有抗肿瘤特性。
槲皮素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槲皮素能通过上调Bax 蛋白和下调Bcl-2 蛋白的表达来诱导癌细胞的凋亡。
研究报道,槲皮素可能通过下调Bcl-2 的表达和上调Bax 的表达,降低Bcl-2 /Bax 的比值,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2,3]。
槲皮素还能抑制黑素瘤A375 细胞增生,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Bcl- 2和Bax 基因有关[4]。
槲皮素通过下调人宫颈癌细胞(SiHa 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抑制SiHa 细胞的活力和增殖[5]。
槲皮素能降低乳腺癌MCF-7 细胞株中Survivin 的表达,使癌细胞停滞在G0/G1 期,抑制癌细胞增殖,促使癌细胞凋亡,且槲皮素对癌细胞的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比[6】。
1.2影响相关信号通路槲皮素纳米粒也使Akt 和ERK1 /2 信号通路失活。
Brito 等[7]观察到槲皮素纳米粒加速了caspase-9、caspase-3 的分裂,诱导细胞色素c( cytochrome C,Cyto-c) 的向上释放,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凋亡,同时研究者还发现槲皮素纳米粒可通过降低AP-2β 的表达和降低其与HTERT 启动子的结合来促进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 的抑制。
天然药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近展
![天然药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fa71313227916888486d78c.png)
用底 物 多柔 比星 ( 0 ) T (Og 1的胎 牛 血 清 中培 养 D x 与 P4p/ ) m
7 h 以 MI 2, T法检测 细胞 活力。结果显示 , o D X与 r I ’ P联用 对
降, 严重影响了化疗 的效果 。MD 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 瘤药物产生抗药性 的同时, 对其它结构和作用机理不 同的抗 肿瘤药物也产 生交 叉抗药性 , 其发 病机制 复杂 , 多药耐 药基
顺 t I , R)的产生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 药物敏感性下 g I eMD ac
# he E C)表没食 子儿茶素 ( pgl ct hn E C 和表没 t,C 、 E i l ae i, G ) ao c 食子儿茶 素没食子 酸1 ( pgl ct hn sl tE C / Me ] E i l ae i  ̄ , G G) 。 i  ̄ ao c h  ̄ 啕等将耐药的人 口腔表皮癌 细胞 株 K — 一 在含有 P g BA 1 -p作
可分别达 到 4 . 11 %和 3 .%。 8O 表明 r I ’ P在体 内亦能逆转 MD R,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减弱 m r1 因表达 , d- 基 - 抑制 P g T - p A P酶
达是产生 M R最 主要 的原 因之一【 , D l 被称 为经典耐药 。 -p I Pg 是一种分 子量 为 10 u 依 赖 A P的膜转运 蛋 白, 7k , T 起药 物外
维普资讯
一
12 一 0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 0 0 7年 第 3 卷第 1期 (o ma f o g igMe i l n es y2 0 ・ o・2N ・) 2 J u l n qn dc i ri 0 7 V l o1 o Ch aU v t 3
槲皮素对多药耐药细胞株KB—MRP的耐药逆转研究
![槲皮素对多药耐药细胞株KB—MRP的耐药逆转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e92a0b02020740be1e9bd3.png)
【 摘
要 】 目的 : 究槲 皮素 ( ur t ) 研 qe en 对多 药耐 药细 胞株 K — R ci BM P的耐药 逆 转作 用 。方 法 : 用 四 甲基偶 氮 唑盐 使
i hiii n r t fADM . CP 11. VCR nd n b to a e o T一 a CTX to n t dfe e tc nc tai n o ue c t t KB一 1 nd wih uta d wi h ifr n o enr to fq r ei o n 3— a KB— RP e l M c ls we ee auae t TY sa r v l td wih M a s y.TheI no ifr nta e swa o td. Th C fdfe e g nt sc un e e KB一 1 nd KB— 3— a MRP el n r e ll rc nc ta in o c lsi tac lu a o enr nt f o
制浓度 (C 。通过流式细 胞术 检测 K 一-、 I ) B31 加入槲皮素前后 K — P细胞 内 的化 疗药物 阿霉素 ( D 的荧 光强度 以及加 B MR A M)
入槲皮素前后 多药耐药细 胞株 K — P的 MR 1 白表达 。结 果 : BMR P蛋 终浓度为 0~ 0. o 41 l t /L的槲 皮素对 K — P无明显细胞 m BMR
M e h d T e i h b t n r t fdfee t o c n r t n o u r ei o KB一 — n — t o s: h n i i o ae o i r n n e t i f e c t t i c ao q n 3 1 a d KB MRP c l e e e au td w t r s a .T e el w r v ae i Mrra s y h s l h
槲皮素研究进展
![槲皮素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59088f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9.png)
槲皮素研究进展引言槲皮素是一种天然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度不断提高,槲皮素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
本文将概述槲皮素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研究现状和不足,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主题一:槲皮素的结构和生理功能1、发现与历史槲皮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酚类化合物。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槲皮素的化学结构及其性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槲皮素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植物中的分布槲皮素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茶叶等植物性食物中。
其中,红酒、黑醋栗、蓝莓、洋葱等食物中含量较为丰富。
此外,中药材如银杏、槐花、黄蜀葵等也富含槲皮素。
3、药理作用与保健价值槲皮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
研究表明,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此外,槲皮素还具有心血管保护、神经保护等作用,对于预防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二:槲皮素的研究现状及不足1、研究现状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槲皮素的研究。
主要包括其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制备方法、在医药和保健品中的应用等方面。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槲皮素在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等方面的作用。
2、研究不足尽管槲皮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槲皮素的某一药理作用或某一疾病上,对其整体药理作用和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还需进一步探讨。
其次,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机制尚不明确,这限制了其应用效果。
最后,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模型上,对人体的临床试验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无法准确地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主题三:未来研究方向1、加强槲皮素其他生理功能的研究除了已经研究较为深入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外,槲皮素在其他方面的生理功能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例如,其在免疫调节、抗疲劳、抗衰老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
槲皮素对小鼠术后肿瘤转移的影响
![槲皮素对小鼠术后肿瘤转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91e5d24bd64783e09122bcc.png)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o s t u d y t h e e f f e c t o f q u e r c e t i n o n me t a s t a s i s o f l e wi s l u n g c a n c e r a n d 4 T1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f t e r t h e s u r g e r y. Me t h o d s Tu mo r c e l l s we r e i n j e c t e d s u b c u t a n e o u s 1 y i n t o t h e r i g h t t o e o f mi c e a n d t h e t r e a t me n t wa s
Re s u l t s Qu e r c e t i n i n h i b i t e d t u mo r me t a s t a s i s i n mi c e b e a r i n g 1 e wi s l u n g c a n c e r a n d 4 T1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e x c i s e d b y
i n i t i a t e d o n s e c ond da y.W he n t u m or wa s a bou t 5 mm i n di a me t e r a,t he who l e f oo t be a r i n g t u m or wa s e x c i s e d.T he t r e a t me nt wa s c ont i nu e d f o r 3 w e e k s a nd t he m e t a s t a t i c no du l e s a nd i mm u ne o r g a n i nd e x we r e i n ve s t i ga t e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作者: 翟闪闪( 1986-) ,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肿瘤多药耐药研究。
图 1 槲皮素的基本结构
理功能〔9〕。 2. 1 P-gp P-gp 由多药耐药基因 1( MDR1) 基因编码,是目前 研究的最多的 ABC 转运体。P-gp 可以转运多种化疗试剂像长 春碱类,蒽环类,紫 杉 烷 类 等〔10〕。 其 在 节 肠 癌 细 胞,白 血 病 细 胞,畸胎癌细胞中均被检测到,在肿瘤细胞膜上过度表达,与化 疗物结合 ,将其泵出胞外,使的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 低,产生了多药耐药。曾有文献报道利用 RNA 干扰技术特异 性地抑制直肠癌细胞 MDR1 及 P-gp 的表达,导致阿霉素及长 春新碱在胞内浓度上升,从而使长春新碱及阿霉素的细胞毒性 增强〔11〕。 2. 2 MRP1 MRP1 是由 ABC C1 基因编码。的带负电的药物 能被 MRP1 排出细胞外,从而造成 MRP1 高表达肿瘤细胞的多 药耐药。MRP1 的药泵作用与 P-gp 并无协同,其特异性的转运 底物是在胞内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共轭结合的化疗药物。曾有 文献报道通过建立 K562 / ADM 发现此细胞 MRP1 的表达较亲 代明显升高,并表现出对长春新碱、阿霉素( adriamycin,ADM) 、 顺铂( cisplatin,DDP) 、依托泊苷( etoposide,VP-16) 不同程度的 耐药〔12 ~ 14〕。 2. 3 BCRP 1998 年 Doyle 等从人乳腺癌耐药细胞系( MCF-7 / Ad-rVP) 中发现了 BCRP,其是由 BCRP 基因编码的,其与 P-gp、 MRP1 同属于 ATP 依赖性膜转运蛋白超家族,其同样是以药泵 的形式减少胞内药物浓度来实现耐药的〔15〕。BCRP 在乳腺癌 细胞,白血病细胞,肺癌细胞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均被检测,在对 应的耐药株中表达量较高〔16〕。BCRP 虽与 P-gp 和多药耐药蛋 白同属于 ABC 跨膜转运蛋白超家族,但他们在空间结构上存 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他们之间的耐药机制的不同。
1 槲皮素抗肿瘤的作用 临床肿瘤患者很大一部分发生多药耐药现象,即对某些结
构与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现象,严重阻碍了肿瘤患 者的临床治疗。因此探索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机理并加以有 效的逆转,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肿 瘤多药耐药的治疗主要采用联合化疗,而一些多药耐药逆转剂 如维拉帕米、环孢素 A 等因其副作用大,尚 不 能 投 入 临 床 使 用〔1〕,因此从日常饮食中寻找潜在副作用小的多药耐药逆转剂 以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槲皮素,化学名为 3,3',4',5,7五羟基黄酮( 结构式见图 1) ,是一种天然的小分子黄酮类化合 物。槲皮素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常见的多酚类物质形成了普 通饮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蔬菜、水果、谷物和多种中草药中含 量丰富〔2〕。近年来研究发现,槲皮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干扰肿瘤细胞的周期、干扰肿瘤细胞的 信号转导通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作用〔3 ~ 5〕。
槲皮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的天然小分 子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发现,槲皮素可抑制肿瘤细胞增 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扰肿瘤细胞周期、干扰肿瘤细胞信号 转导通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文 献,就槲皮素影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逆转肿 瘤多药耐药方面进行综述分析。
槲皮素逆转君 王 芳 傅 瑶 (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槲皮素; 肿瘤细胞; 逆转; 多药耐药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2) 13-2906-03;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13. 126
翟闪闪等 槲皮素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研究进展 第 13 期
·2907·
高表达的 BCRP 的肿瘤细胞株对米托蒽醌、阿霉素、柔红霉素、 足叶乙苷、伊立替康等产生交叉耐药,但对长春新碱、紫杉醇等 不表现交叉耐药。
3 槲皮素对肿瘤多药耐药逆转的研究
3. 1 抑制 P-gp 的活性 P-gp 在白血病,淋巴瘤,成人,儿童肉 瘤和成神经细胞瘤诊断期间被检测到〔17〕。P-gp 具有低的底物 专一性,能够结合各种各样的化合物将药物转运到细胞外。一 旦 P-gp 在癌细胞内表达,细胞将获得其他抗癌因子的抗药性。 事实上,很多结构不同的抗癌因子如 ADM,长春碱,长春新碱, 放线菌素 D,秋水仙碱变成底物由 P-gp 转运到细胞外。据报道 临床肿瘤治疗中 30%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是由 P-gp 引起 的,因此,P-gp 的抑制作用将会克服多药抗药。考虑到黄酮类 衍生物具有促进抗癌的活性,他们有可能成为新的多药耐药逆 转剂。Ikegawa 等研究发现五甲基槲皮素、五丙烯基槲皮素显 著促进了 K562 / ADM 对长春新碱的吸收,吸收倍数是之前的 10. 6,10. 8 倍〔18〕。由此看出他们对 P-gp 的抑制作用比传统的 P-gp 抑制剂维拉帕米、环胞素 A 更有效。有研究发现槲皮素作 为应用广泛的 ATP 酶抑制剂,在实验中被证实可竟争性抑制 P-gp NBD ATP 酶活性,从而抑制 P-gp 的药物外排功能〔19〕。 3. 2 MRP1 的活性 有文献报道,槲皮素能明显的增强 KBMRP 细胞内 ADM 的荧光强度。其可能机制与 MRP 交互作用, 进一步的检测结果表明,槲皮素大幅度下调膜转运蛋白 MRP1 的表达,减少 药 物 的 外 排,恢 复 化 疗 药 物 在 耐 药 细 胞 中 的 分 布〔20〕。槲皮素大大降低了 MRP1 过度表达所导致的肿瘤多药 耐药,可能是通过结合到 MRP1 的第一和第二核苷酸结合区 上,降低 MRP1 作为 ATP 酶的活性〔21〕。此外槲皮素还能显著 降低 MRP2 的转录活性,减慢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22〕。 3. 3 抑制 BCRP 的活性 三苯氨胺及其代谢产物 4-羟基他莫 昔芬是一种非类固醇类的抗激素药,能够治疗和预防乳腺癌, 他们都是 BCRP 的底物。三苯氨胺经过口服后会在肝和肠道 被广泛的代谢和排放。大鼠的体外实验研究发现,当槲皮素协 同三苯氨胺使用时可能改变三苯氨胺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 力学。实验结果发现,同时服用 2. 5 mg / kg 和 7. 5 mg / kg 的槲 皮素显著增加了三苯氨胺的吸收速率常数,峰浓度; 同时三苯 氨胺的相对生物利用率比对照组高,绝对生物利用率从 18. 0% 升到 24. 1% ,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23〕。进一步体外实验研究 发现 BCRP 的含量随着槲皮素的浓度增加而减少〔24〕。
2 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 ATP 结合盒( ABC) 跨膜转运蛋白的过度表达是肿瘤细胞
多药耐药最常见的一种机制。ABC 家族是一个庞大的膜结合 蛋白家族,与肿瘤多药耐药关系密切的主要有 P 糖蛋白( P-glycoprotein,P-gp)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1) 、乳 腺 癌 耐 药 蛋 白 (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6 ~ 8〕。ABC 转运蛋白的底物众多,常用的抗肿瘤 药物有蒽环类、长春碱类等。ABC 转运蛋白的功能组成分为两 个部分: 12 个跨膜区( trans-membrane domain,TMD) ,形成底物 转运通道,具底物识别功能; 2 个核苷酸结合区( nucleotide binding domain,NBD) 水解 ATP 为转运提供能量〔8〕。BCRP 仅具有 6 个跨膜转运区和 1 个核苷酸结合区,需要形成二聚体发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