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秋季: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编练习(含答案)
七年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①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
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连续两句)(一)阅读《观沧海》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三)阅读《次北固山下》,按要求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借长江风光表达了_______。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练 含答案01
《古代诗歌四首》一、基础积累(25分)1.理解性默写(19分)(1)《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分)(2)《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分)(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想象,借月抒发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
(2分)(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次北固山下》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一幅清雅、安适的画面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9)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沦落异乡的游子浓重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详解精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详解精练1.观沧海观沧海曹操【常识记忆】曹操:本名吉利,小名阿瞒(《三国演义》中称他为曹阿瞒),字孟德。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同时,曹操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曹操曾被封为“魏王”,在赤壁之战后退守北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天下格局。
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在文学方面,和儿子曹丕、曹植并称为三曹。
他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的四言诗,也被称为是继《诗经》之后成就最高的。
代表作品有《龟虽寿》、《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等。
【背景】乌桓是中国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在东汉末年,成为了当时东汉东北方的心腹大患。
再加上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和乌桓首领蹋顿勾结,严重影响到了曹操的势力。
所以,曹操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207年,乌桓的单于蹋顿在白狼山之战中被张辽斩杀。
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在胜利回朝的途中,路过碣石山,曹操面对大海,意气风发,写下了这首《观沧海》。
【详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dàn)澹,山岛竦(sǒng)峙(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到达,登上。
碣石,指碣石山,在河北昌黎。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秦始皇当年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也曾经到过碣石,并刻石留念。
沧海,指大海。
因为大海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所以这样说。
有解释说沧同“苍”,青绿色。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诗歌的相关知识,能够准确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2.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拥有豁达的心胸、积极乐观的精神。
绘壮丽之景,展非凡之志——《观沧海》赏析曹操的《观沧海》,融情于景,借壮丽之景,展现出他的雄才宏志。
诗人写景时,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描绘出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
从写景的远近上看,先写山岛、树木和百草,再写波涛汹涌的海水,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这四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先写全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个“何”字,用得饱满有力,再着“澹澹”一词,使得整个沧海神韵俱全。
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显得一派生机盎然;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瑟瑟秋风中海浪汹涌起伏的壮观景象。
曹操独立寒秋,极写秋天海的气象壮阔,岛的高耸挺拔,草木的生机勃发,一洗历代骚人墨客悲秋的感伤情调,其壮志凌云和远瞻世界的非凡气度跃然纸上。
前四行诗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态之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态之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融想象和夸张于一体,意境阔大。
在千古诗人中,想必也只有曹操这样具有雄才大略、傲视群雄的风云人物才写得出这种宏阔气象的诗句吧。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唐天宝初年,王昌龄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被贬谪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蛮荒之地,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叹惜。
好友李白在扬州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下了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表达了他对王昌龄的深切同情和慰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精编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精编练习题(有答案)古代诗歌四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竦峙(sǒng zhì)碣(jié)石澹澹(dàn)萧瑟(xiāo)(sè)枯藤(téng)天涯(yá)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
我寄愁心/与明月B。
XXX/入旧年C。
杨花落尽/子规啼D。
断肠/人在天涯解析:断肠人/在天涯)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 东临碣石(登上、到达)2) 潮平两岸阔(开阔)3) 海日生残夜(升起)4) 乡书何处达(信)5) 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4.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XXX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XXX为好友XXX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XXX,与XXX、XXX、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 在这次综合性实践研究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jié) 水何澹澹(dàn)B. 山岛竦峙(sǒng) 秋风萧瑟(sè)C. 子规啼(dí) 杜鹃(juān)D. 风正一帆悬(xuán) 枯藤老树昏鸦(téng)2.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B. 杨花落尽子规啼(t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lǜ)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cháng)人在天涯(yá)。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 《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下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山岛竦峙竦峙:耸立。
(《观沧海》曹操)B. 闻道龙标过五溪道:道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乡书何处达达:到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人在天涯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6.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 枯藤/老树/昏鸦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四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绝密★启用前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四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满分: 42分姓名: 得分: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题目的回答要求,将答案正确填写在规定位置上一、单选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 俞文同学要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请根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帮助他按作品创作的先后顺序给(3分)下列作品排序( )①《世说新语》 ②《论语》 ③《天净沙•秋思》 ④《次北固山下》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3分)2.下列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
B.在布局上前三句既是写景,又对主人公进行了详细的刻画。
C.这首散曲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作者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D.这首散曲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的他乡游子的悲哀。
3. 《观沧海》共七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 .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 .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3分)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抒情,次句叙事,后两句写景。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3分)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秋: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情感,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了解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阅读并划出重点。
(1)《观沧海》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
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次北固山下》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次北固山下》课内外阅读等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考点:1.填空题、判断题与翻译2.课内外结合阅读题3.课外阅读题【考点解读】一、填空题、判断题与翻译(一)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1.文学常识填空。
《次北固山下》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到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题目中“次"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___言____诗。
2.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
(一)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答案】1.唐王湾停宿五律诗2.律诗;思乡。
(二)实词含义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客路(_________ )②潮平(_________ )③残夜(_________ )④旧年(_________ )⑤乡书(_________ )⑥归雁:(二)实词含义【答案】1.①旅人前行的路。
②潮水涨满时潮与岸齐。
③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④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⑤家信;⑥北归的大雁。
【考题示例】一、课内外结合阅读题(一)王湾《次北固山下》——简要分析这幅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小组用下边这幅摄影作品学习如何选取有情韵的景致。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首诗,默写与这幅作品相匹配的一联诗句,并简要分析这幅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
A.王湾《次北固山下》B.李白《渡荆门送别》C.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解读】1.简要分析这幅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文本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4.3《次北固山下》练习一、字词书写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二、选择题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章台①夜思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②,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潜江西南五十四里龙湾,古华容县城内,是战国时楚国的灵王行宫。
②楚角:楚地的角声。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的一项是()A.【甲】诗的颔联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极为精妙:“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姿势。
B.【乙】诗的颔联既有视觉又有听觉,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常见意象加以层层渲染,突出“夜思"之苦。
C.两首诗的颈联中“残夜”“旧年"和已云暮的“芳草”等意象都触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相比来【甲】诗的颈联更显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D.两首诗的尾联都借南归的“雁"和“乡书”来表达思乡的愁苦,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B.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对偶,写出了潮平而两岸开阔,风正而一帆悬空的美景。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遥应首联,运用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了诗人的故乡所在,同时更表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练 含答案02
《古代诗歌四首》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灿烂(làn)澹澹(zhān)子规啼(tí)B.萧瑟(sè)竦峙(sì)歌咏(yǒng)C.枯藤(téng)沧海(cāng)一帆悬(xuán)D.碣右(hè)归雁(yàn)断肠人(cháng)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曹操—一三国魏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C.《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4.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升起)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B.老树昏鸦(黄昏)古道西风(秋风)C.歌以咏志(咏叹)风正一帆悬(挂)D.星汉灿烂(银河)次北固山下(停宿)5.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
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本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班级:姓名: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观沧海》曹操【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解析】D “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解析】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分层练习)(统编版)解析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分层练习1.选出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A.诗的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B.诗中对“海水”“山岛”“草木”“洪波”等自然景物的描写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C.诗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句,都是虚写。
D.这是一首乐府诗,诗的最后两句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并非都是虚写;故选C。
2.下面对《观沧海》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B.“水何澹澹”是静态,“山岛竦峙”是动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C.“树木丛生”至“洪波涌起”由静态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D.此诗借景抒情,诗人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B.“水何澹澹”意思是: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是动态描写;“山岛竦峙”意思是: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所以该选项中“‘水何澹澹’是静态,‘山岛竦峙’是动态”表述不正确;故选B。
3.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目“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
“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世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训练(含解析)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不相同的一项是()A.《黄鹤楼》(崔颢)B.《泊秦淮》(杜牧)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D.《次北固山下》(王湾)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碣.石(jié)咏.志(yǒng)子规啼.(dì)B.竦.峙(sǒng)枯.藤(kū)断肠.人(cáng)C.萧瑟.(sè)天涯.(yá)夜郎.西(láng)D.澹.澹(dàn)残.夜(cán)潮.平(zhāo)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B.《天净沙·秋思》的前三句共写了九种秋天特有的景象来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从全诗来看,切合当时情事,从而融情入景。
D.《观沧海》一诗,作者运用四言短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6.把下面这些句子重新排列,意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杨花落尽、杜鹃啼声声的时节②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③李白十分担忧④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⑤李白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⑥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A.①④⑤②③⑥B.⑤④③①②⑥C.①⑤④③②⑥D.⑤③④②①⑥二、填空题三、句子默写四、情景默写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xiē) 山岛竦峙.(zhì)B.水何澹.澹(dàn) 海日生残.夜(cán)C.秋风萧瑟.(sè) 枯藤.老树昏鸦(téng)D.幸甚至哉.(zāi) 杨花落尽子规啼.(tí)2.下面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京沪高铁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将建的众多铁路专线中最主要的一条,以后京广、京哈、沈达、陇海线也将相继建设。
B. 意想不到的微笑,在童老师的眼底一闪:“好,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了。
”C.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D. 人生百年,是为个人的名利而苦苦钻营?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不懈奋斗?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心情5.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_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_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碣石(jié)竦峙(zhì)B.沧海(chānɡ)萧瑟(sè)C.澹澹(dàn)天涯(yá)D.悬空(xuán)枯藤(ténɡ)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星汉灿烂(银河)B.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C.次北固山下(次序)D.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能力提升(一)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诗人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开阔壮丽的特征。
C.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D.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第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的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 )竦.峙( ) 萧瑟.( )枯藤.( )灿.烂( ) 残.夜( )2.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二、选择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
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4.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能融情入景。
B.【乙】诗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
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C.两首诗都描写了“月”,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人格化,都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忧愁之情。
D.两首诗的结尾句都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别之意,表达了对朋友、故乡的怀念惜别之情。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海日生.残夜(升起)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B.老树昏.鸦(黄昏)古道西风..(秋风)C.歌以咏.志(咏叹)风正一帆悬.(挂)D.星汉..灿烂(银河)次.北固山下(停宿)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下列对《观沧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3.下面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景色图。
B.最后两句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氛围。
C.作者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D.这不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游子的悲哀。
4.根据语境,完成下面小题。
汉丰湖之冬,鲜yán明媚。
蓝汪汪的天映绿了清悠悠的湖;湖中彩林,如娉.婷仙子,把金黄、橘黄、绯红、黛紫掺.入绿水,浸染出一幅绚烂的水彩画。
汉丰湖之冬,热闹温馨。
白额雁贴着湖面掠过,轻盈地落在树梢;中华秋沙鸭一前一后,相互liáo逗;小孩儿xī闹着,笑声漾起层层涟漪;老人们在湖畔________,享受惬意的阳光。
候鸟没了离家的惘.然,湖有了生命的律动,人有了生命的灵动。
湖与鸟,相映成画;人与自然,________。
两处横线上,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游历相得益彰B.漫步相得益彰C.游历珠联璧合D.漫步珠联璧合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的妈妈不仅是我最爱的亲人,也是我最知心的好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
4古代诗歌四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竦峙)jié(碣)石澹.澹(dàn)
萧瑟
..(xiāo)(sè) 枯téng(藤) 天yá(涯)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寄愁心/与明月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
(2)潮平两岸阔.(开阔)
(3)海日生.残夜(升起)
(4)乡书.何处达(信)
(5)断肠
..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4.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
)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请你按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③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
④按朝代分:唐诗、宋词、元曲……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示例:①让报名的同学们上台朗诵。
②让老师和同学评评谁最好。
③总结诗歌朗诵技巧。
④颁奖。
⑤结束。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7.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
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本诗的诗眼是“观”。
“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
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0.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开头。
示例: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1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
完成下面的题目。
13.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解析: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
1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03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释】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
15.“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是什么意思?
不要听到琴声和歌声就触动远谪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着我们啊。
16.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李诗中的“愁”是对朋友的担忧之愁。
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7.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18.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