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纺织材料热电光学性质

第八章纺织材料热、电、光学性质思考题及难点:1.导热与保暖2.玻璃化温度、流动温度3.极限氧指数4.双折射5.静电现象及消除途径第一节热学性质 (1)一、比热 (1)二、导热 (1)三、热对纺织材料的影响 (1)第二节光学性质 (3)一、反射与光泽 (3)二、折射与双折射 (3)三、耐光性 (3)第三节电学性质 (3)一、介电系数ε (3)二、纺织材料电阻 (3)三、静电 (4)第一节热学性质一、比热质量为1克的纺织材料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二、导热导热系数:材料厚度为1m,表面之间温差为1℃,1h通过1m2材料所传导的热量焦耳数。
影响保暖性因素:⑴静止空气层的厚度越大,保暖性越好⑵导热系数越小,保暖性越好⑶纺材吸湿后,保暖性下降三、热对纺织材料的影响(一)力学三态: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1.玻璃态:温度较低,大分子的运动动能远远低于分子间结合力,大分子里面的链节、基团都不能运动,只能在平均位置上振动,因此弹性模量很高,变形能力很小,纤维坚硬,类似玻璃,故称玻璃态2.高弹态:温度超过玻璃化温度以上,纤维的弹性模量突然下降,纤维受较小的力作用就发生很大的变形当外力解除后,链段的运动使大分子发生卷缩,变形逐渐恢复,在温度变形曲线上出现平台区,称为高弹态。
3.粘流态:温度超过粘流温度以后,链段的运动不仅使分子链的构象发生变化,而且通链段的相跃迁,使整个分子链相互滑动。
宏观表现为合成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粘性流动,称为粘流态。
(二)热转变温度:有明显热塑性特征的纤维,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之间发生转变涉及纤维性质显著变化时的温度1.玻璃化温度( Tg ):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二级转变温度)2.粘流温度(T f ):高弹态向粘流态转变的温度(一级转变温度)3.熔点:晶体发生熔化时的温度4.分解点:高聚物发生分解时的温度(三)耐热性纺材在高温作用下一定时间之后,保持其物理机械性能的性质。
指标:剩余强度率=(热作用之后的强度/原强度)×100%(四)合成纤维的热收缩与热定型1.合成纤维热收缩:合纤受热后发生尺寸收缩的现象1).原因:合纤在后加工受到牵伸,存在着内应力,由于玻璃态的约束,无法恢复,一旦温度升高,解除玻璃态约束,由于内应力而大量回缩。
纺织材料的热学、光278学和电学性质

热稳定性
纺织材料的热稳定性是指材料 在高温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 颜色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方 面的表现。
天然纤维如棉、羊毛等在高温 下容易收缩、变色和分解,而 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等具有 较好的热稳定性。
提高纺织品的热稳定性可以通 过选择热稳定性好的纤维、改 进染整工艺和使用耐高温助剂 等方法实现。
技术挑战
实现纺织品的热光电性质调控和多功能集成面临 诸多技术挑战,如材料选择、工艺优化、性能稳 定性等。需要不断加强研发力度和技术创新,推 动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金属纤维、碳纤维等导电纤维以及导电高分子材料在纺织材料中的应用,可以显 著提高纺织品的电磁波屏蔽性能。
纺织材料的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
介电常数是衡量材料在电场中储存电能能力的一个物理量。纺织材料的介电常数一般较低,不利于电 能的储存和传输。
介电损耗是指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内部偶极子的转向和离子迁移等原因而产生的能量损耗。纺织材 料的介电损耗一般较高,不利于电能的有效利用。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多功能集成
未来纺织品将向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实现温度 调控、光响应、电热等多种功能的集成,提高纺 织品的附加值和应用范围。
绿色环保
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纺织品的环保性能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未来纺织品的开发将更加注重环保 、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推动绿色纺织品的研发和 应用。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品 将实现智能化发展。通过集成传感器、执行器等 智能元件,纺织品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并作出 响应,提高穿着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光的折射发生在纺织材料内部, 影响其透明度和质感。
纺织材料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三)合成纤维的热收缩和热定形
合纤受热后发生不可逆的尺寸收缩现象,称~。 原因 合纤在纺丝成形过程中经受拉伸,在纤维中残留有内应力,但受玻璃态的约束不能恢复。当纤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分子间的约束减弱,由于内应力的作用而产生收缩。
*
弊: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 利:获得特殊的外观效果,如膨体纱
(五)熔孔性
01
02
*
落球法 烫法:热体(金属棒、纸烟等)接触试样一定时间,观察熔融状态。 天然纤维和粘胶的抗熔性好,涤纶、锦纶等的抗熔性差。
测量方法
01
与天然纤维混纺 制造包芯纱(锦纶、涤纶外包棉) 对织物进行抗熔、防熔整理
改善织物抗熔性的方法
02
纺织纤维在光照射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
标准波长
波长范围
红色
700
620-780
橙色
610
595-620
黄色
580
575-595
绿色
510
480~575
蓝色
470
450~480
紫色
420
380~450
纤维的光泽 光泽是纺织材料的重要外观性质。光泽取决于对可见光的反射情况。当光线射到纺织材料的表面时,在纤维和空气的界面上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折射光在纤维内部进行,当达到另一界面时,再产生反射和折射。
02
3. 影响光泽的因素 (1)纤维的纵向形态:表面光滑,粗细均匀,光泽好,如丝光棉、没有卷曲的化纤长丝。 (2)截面形态 圆形截面:透光能力强,观感明亮,易形成极光,纤维绕轴心转动光泽不变; 三角形截面:可发生全反射、有闪光效应。
入射
反射1
反射3
折射2
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

尽可能多的储存静止空气;
(中空纤维、多衣穿着、不透水) 降低W%; 选用λ低的纤维; 加入陶瓷粉末等材料
Page 9
二. 纤维的热机械性能
若对某一纤维施加一恒定外力,观察其在等 速升温过程中发生的形变与温度的关系,便得到该 纤维的温度--形变曲线(或称热机械曲线)。
纤维典型的热机械曲线如下图,存在两个斜率 突变区,这两个突变区把热机械曲线分为三个区域, 分别对应于三种不同的力学状态。
定义: 耐热性——纺织材料在高温下保持原有物理力学性能的
能力成为耐热性。
Page 18
2. 常用纤维耐热性:
天然纤维:棉>麻>蚕丝>羊毛
人造纤维:粘胶>棉 合成纤维:涤纶>腈纶>锦纶>维纶 碳纤维、玻璃纤维相当好。
Page 19
四、阻燃性
按燃烧时引燃的难易程度、燃烧速度、自熄性等燃烧特征 分: 1. 易燃纤维 2. 可燃纤维 3. 难燃纤维
Page 21
a.沸水收缩率:
一般指将纤维放在100°C的沸水中处理30min,晾干后 的收所缩率;
b.热空气收缩率:
一般指用180°、190°C、210°C热空气为介质处理一 定时间(如15min)后的收缩率;
c.饱和蒸汽收缩率:
一般指用125-130°C饱和蒸汽为介质处理一定时间 (如3min)后的收缩率。
1.静电现象及产生原因 纤维在加工中要受到各种机件的作用,由于纤 维与机械以及纤维与纤维间的摩擦,必会聚集起 许多电荷从而产生静电。纤维为电的不良导体 2.静电的危害与应用 危害:粘接和分散、吸附飞花与尘埃、放电等; 应用:静电植绒、静电吸尘、粉末塑料的静电喷 涂等。
Page 29
织物——第六章织物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

第六章 织物的热学、电学 和光学性质
第一节 织物的冷感性
织物刚与人体皮肤接触时人体产生的一种冷热知觉反应称为冷感性。冷 感性主要与内衣的接触舒适性有关。寒冷季节穿用的内衣如棉毛衫裤、羊毛 内衣衫裤等要求暖和、无明显冷感;炎热季节穿用的内衣如汗衫裤、衬衫等 则要求凉快、有明显冷感。
冷感性实质上是在温度不平衡条件下产生的。冷感性大的织物做内衣在 寒冷季节穿上时,会使流经皮肤表面的血液受寒后回流至血液中心在经颈静 脉时引起寒战而增加产热,又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而控制了传导、对流、辐射 的热量,这样就使体内与体表间的温度梯度加大而使深层组织的传导热增加。 因此,寒冷季节使用的内衣应降低其冷感性。在炎热季节中,由于皮肤血管 扩张,体内与体表间几乎无温度梯度,同时环境温度已接近甚至超过体表温 度,传导、对流、辐射、散热几乎接近于零,甚至成为受热状态,此时,人 的机体以蒸发散热为主,因此,炎热季节使用的内衣应提高其冷感性,使织 物与皮肤接触时,较高温度的皮肤有冷的感觉。
第五节 织物的光泽
织物光泽是织物外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品种、用途的织物对 光泽的要求不同,运用织物光泽的某些规律还可以获得某些特殊外观 效应。
一、织物光泽机理 织物是一个半透明体,其内部也存在可供光线反射的平面层状结 构,因此,与纤维一样织物光泽也来自三个方面:及透射光。其中反射光表 现为织物光泽的强弱,透射光主要表现为织物的透明程度。
第三节 织物的抗熔孔性
织物局部接触火星或燃着的烟灰时,抵抗形成孔洞的程度称为抗熔 孔性。由于此类小孔往往难以修复,会使外观变劣,甚至失去使用价值, 所以,抗熔孔性已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尤其随着合成纤维服装面料的大 量使用,提高其抗熔孔性更成为消费者的迫切要求。厚一些的织物,虽 不致于在接触火星瞬间形成明显孔洞,但也会在织物表面留下熔迹,造 成外观疵点。此外,焊接工穿的工作服,抗熔孔性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安 全性要求。
第10章纺织材料热电光学性质

6、热破坏温度(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1)耐热性:纺织材料抵抗热破坏的性能。
一般根据材料受热时机械性能的变化来评定。随温度、时
间和纤维种类而异。涤沦、锦纶、腈纶耐热性较好,粘胶纤维 较好,蚕丝较羊毛好,羊毛耐热性较差,加热到100—1100C就变 黄,强度下降。 (2)热稳定性:在一定温度下,随时间增加纤维抵抗性能恶 化的能力。 涤纶的热稳定性好,在1500C下168小时,锦纶、腈纶热稳定性 都好。
(二)影响比热因素
1、温度的影响 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下所测得的比热不同,见 表8-2。比热随着温度增加呈台阶式上升,但影响 不是太大。
2、水的比热大于干纤维的比热,纤维吸湿后比 热会相应的增大。 所以湿衣服和干衣服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所需的 热量较大,反之湿衣服接触到热源时,其温度升
高时的速度没有干的衣服快。
常见纤维的导热系数(在室温20℃时测得)
纤维 棉 羊毛 蚕丝 粘纤 醋纤 锦纶
λ(W·m/m2·℃)
纤维 涤纶 腈纶 丙纶 氯纶 静止空气 水
λ(W·m/m2·℃) 0.084
0.071-0.073 0.052-0.055 0.050-0.055 0.055-0.071 0.050 0.244-0.337
分子链段运动被冻结,显现脆性,类似普通玻璃
性能。
高弹态:当温度超过Tg后,纤维的弹性模量突然 下降,纤维受较小的作用就发生很大的变形,但
又因整个分子不发生位移,所以这种变形在外力
除去时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回复,纤维的这种力学 状态为高弹态。 分子链段运动加剧,出现高弹变形,类似橡胶的 特性可回复。
0.051 0.221-0.302 0.042 0.026 0.599
表中显示: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最小, 纤维介于两者之间。 λ↑ 导热性越好,保温性越差
第五章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

●一、名词解释1. 导热系数2. 玻璃化温度3. 粘流温度4. 耐热性5. 热稳定性6. 热收缩7. 极限氧指数8.抗熔性9. 耐光性10. 光致发光●二、填空题1. 一般情况下,导热系数小,纺织材料的保暖性①,自然界中②导热系数最小,③导热系数最大。
2. ①纤维和②纤维,没有玻璃化温度。
3. 耐热性较好的化学纤维有①、②和③,但既耐热性好,又热稳定性好的纤维只有④。
4. 热收缩的种类包括①、②和③。
5. 阻燃性分为①、②、③和④。
6. 在纺织纤维中易燃纤维有①、②、③。
7. 在纺织纤维中不燃纤维有①、②。
8. 纺织材料产生静电后的危害是①、②、③。
三、问答题★1. 试述纺织纤维热定型的作用机理。
2. 试述纺织纤维产生热收缩的优缺点。
3. 防止纺织纤维燃烧的措施有哪些?4. 为什么要测量化学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值?若质量比电阻值超过标准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答案:一、名词解释1. 当材料的厚度为 lm,且两表面之间的温差为1℃时,每小时通过lm2材料传导热量的千卡数,叫材料的导热系数。
2. 高聚物链段运动开始发生的温度。
3. 高聚物熔化后,发生粘性流动时的温度。
4. 是指纤维耐短时间高温的性能。
一般用纤维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程度表示。
5. 指纤维耐长时间高温的性能。
一般用纤维在高温作用下,强度随时间而降低的程度表示。
6. 因受热的作用而产生的收缩。
7. 指点燃纺织材料后,放在氧—氮大气里维持燃烧的最低氧量体积百分数。
8. 纤维接触火焰时抵抗破坏的性能。
9. 指纺织材料抵抗光照的能力。
10. 纺织材料受到紫外线照射时,材料分子受到激发,会辐射出一定光谱的光,而产生不同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之。
二、填空题1. ①好②空气③水2. ①天然②再生纤维素3. ①涤纶②锦纶③腈纶④涤纶4. ①沸水收缩②热空气收缩③饱和蒸汽收缩5. ①易燃②可燃③难燃④不燃6.①棉②人造纤维③腈纶7. ①碳纤维②玻璃纤维8. ①纤维间的粘结和分散②吸附飞花与尘埃③放电三、问答题1. 将纺织纤维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对合成纤维来说须在玻璃化温度以上)时,纤维变形能力增大,这时加以外力强迫其变形,冷却和解除外力作用后,这个形状就能保持下来。
纺织材料与检测课件——纺织纤维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

二、纺织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热转变点)
无定形区的力学三态
玻璃态 高弹态
1、玻璃化温度Tg 2、粘流化温度Tf
粘流态
三.热定形
1、概念 2、影响因素:温度和时间 四.耐热性与热稳定性
短时间高温作用下抵抗热破坏的性能(强力、分解、颜色) 一定温度,随时间的增加抵抗恶化的能力
涤纶、锦纶、腈纶较好 羊毛、氯纶较差
×100%
第二节 光学性质
一、耐光性与光防护
光泽
(一)耐光性:抵抗日光照射破坏的性能
颜色
强度
优良:腈纶---- —CN
较好:羊毛、麻、粘胶、涤纶、棉
较差:蚕丝、锦纶、丙纶
(一)光防护:防护日光照射破坏的性能
日光:紫外光(400nm以下)、 可见光(380~780nm)、红外光(780 nm以上)
UV— A
第八章 纺织纤维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
第一节 纺织纤维的热学性质
一、常用热学指标 ➢比热:重1g,面积为1m2 温差Δt=1℃,纤维吸性或放出热量的焦耳数
释放
贮存
缓冲
➢导热系数:厚1m,面积为1m2 温差Δt=1℃,1S内通过的热量焦耳数
保暖性
1m2
Δt=1℃
1m
➢克罗值clo:t=21℃,R.H. ≤50%,v ≤ 10cm/s,穿着服装感觉舒适,所具 有的热阻,为1 clo。
aviolet Rays
causes your skin to turn darker
防护性指标
1、透射率 有试样时的透射辐照度/无试样时的透射辐照度×100% 2、防护系数UPF 无织物时产生红斑所需的最小辐照度/有试样时相应的透射辐照度
第三节 电学性质
第8章 纺织材料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1.比热
• (2)温度的影响
– 当纤维回潮率一定时,温度愈高,纤维回潮率的比热 愈大 – 原因:纤维吸湿热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 2.5
80 ℃ 40 ℃ 20 ℃ 0℃
比热(J/g·℃)
2 1.5 1 0.5 0 10 20 回潮率(%) 30
40
2. 导热系数
• 当材料的厚度为1m,两侧温差为1℃时,1秒钟内 通过1m2纤维材料传导的热量焦耳数 • 纤维集合体是纤维与空气共同构成的复合体 • 存在三种传热方式; • 存在水分的吸收与释放的潜热形式
16 14 12 10
沸水
热空气
饱和蒸汽
收缩率(%)
8 6 4 2 0 PA6 PA66 纤维品种 PET
图 7-10 合成纤维的热收缩率
4.3 抗熔孔性
• • • • 织物在接触到点状热体时,形成孔洞的性能 热体类型:烟灰的火星、火花等 纤维特点:受热软化、熔融——热塑性纤维 原因:当接触到温度超过其熔点的热体时,接触 部位因吸收热量而熔融,熔体向四周收缩,形成 孔洞; • 现象:热体脱离,已熔断的纤维端就相互粘结, 孔洞不再继续扩大。
两端压差大
导热系数λ
两端无压差 静止空气
0
0.05
0.1
0.15
0.2
0.25
体积重量(δ )
• 为什么?
影响纤维集合体导热系数的因素
• (4)环境因素
• 温度上升,纤维分子的热运动频率升高,热量传 递能力增强 • 湿度,水的导热系数约为干纤维的几倍到一个数 量级
思考
• 如何选择夏季织物纤维材料 • 如何选择冬季织物纤维材料
3.4 热定形与变形
• 热定形目的是使纤维的内部结构或织物形状在热 作用下固定并获得一定的尺寸 • 变形是使纤维材料获得卷曲和膨松的效果
纺织材料学第七章(07)讲解

• 影响纤维导热系数的因素 • (1) 纤维的结晶与取向
纤维本身的导热系数由于纤维结构的原因也呈 现各向异性。
//
• (2) 纤维集合体密度 对于纤维集合体,也是纤维、空气、水分三者 的综合值。导热系数与集合体的体积重量的关 系呈对号规律。
11
两端压差大
导热系数λ
两端无压差 静止空气
68
38
10
亚麻 100
70
41
24
12
苎麻
100
62
26
12
6
蚕丝
100
73
39
—
—
粘胶 100
90
62
44
32
锦纶
100
82
43
21
13
涤纶 100 100
96
95
75
腈纶
100
100
100
91
55
玻璃纤维 100
100
100
100
100
33
热收缩 (1)定义:合成纤维受热后发生不可逆的收缩
现象称之为热收缩。 (2)指标:
17
• (一)熔点Tm(软化点) • 熔点是纤维的重要热性质之一,也是一个结构
参数。我们知道低分子结晶体的熔化是一个相 的转变过程,由结晶态(晶相)变成熔融态 (液相),而且相的转变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 进行,所以叫熔点。对纤维材料,结晶是由高 聚物形成的,它的熔化过程有一个较宽的温度 区间——熔程,由于该熔程比较宽,通常把开 始熔化的温度叫起熔点,把晶区完全熔化时的 温度叫溶点Tm。 若材料的结晶度高,晶体比较完整,则熔程变 窄,熔点也随之而提高,同样结晶度条件下, 晶粒大,Tm升高。
第七章纺织材料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2、纺织纤维的电导性能(熟悉)
纤维的比电阻定义及影响因素
3、纺织纤维的静电(掌握)
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应用
静电的防止
4、纺织纤维的光学性质(了解)
纺织纤维的色泽、耐光性、光致发光、双折射和二向色性
5、纺织纤维的热学性质(熟悉)
(三)小结
1、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比电阻的定义
第七章纺织材料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纤维的电学性质及静电现象的危害、防止与及利用;
2、了解各种纤维的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纺织纤维的电学性质.保暖性,热力学三态与热定形,热破坏温度,燃烧性;双折射、耐光性;电阻、静电序位及测试。
2.教学难点:难点在纤维这些性质的综合表现。
2、纺织上静电的防止,并举实例讨论之
3、纺织纤维的热学、光学性质
六、作业与思考题
1、名词解释:比电阻、纤维的介质损耗、纤维的介电常数。
2、在纺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如何防止静电现象。
七、课后分析
结合生产实际讲解,能较好地增强学生对纺织纤维的电学性能有关知识的理解,加强教学效果。
三、教学与学习建议
1、教学手段与建议: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与讨论,并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关现象阐述便于学生理解。
2、学习建议: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多观察周围的生活现象
四、课时安排:理论教学4课时
五、教学内容与进程
(一)复习与提问
纺织纤维按燃烧能力的不同,分成哪几类?
(二)新课内容
1、纺织纤维的介电性质(掌握)
第十章 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

1、纺织纤维的色泽
纤维的颜色 天然纤维的颜色,取决于品种,即天然色素 和生长过程中的外界因素
纤维的光泽 光泽是纤维的重要外观性质。光泽的强弱, 主要由纤维对光的反射情况而定。
影响纤维光泽的主要因素
纤维的纵面形态; 纤维截面形状; 纤维层状结构
蚕丝的形态结构特点
截面大多数具有接近于三角形的外貌特征; 是一种具有典型原纤型构造的长丝纤维,从纤维中
等。
表示纤维极其制品燃烧性能的指标
可燃性指标:点燃温度或发火点(℃) 点燃温度或发火点越低,纤维越易燃烧
耐燃性指标:极限氧指数 极限氧指数(LOI)定义:指材料经点燃后在氧氮大气里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一般用 氧占氮-氧混合气体的体积比(或百分比)表示。 LOI值越大,材料的耐燃性越好。
提高纺织材料阻燃性的方法
维束时的电阻(Ω)
(2)影响纺织纤维比电阻的因素
纤维内部结构对比电阻的影响: a 非极性分子组成的纤维,比电阻大 b 聚合度大、结晶度大、取向度小的纤维比电阻大
吸湿对比电阻的影响 干燥的纺织纤维比电阻很大,吸湿后比电阻下降。
温度对比电阻的影响 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纤维上的附着物对比电阻的影响
洁衣物。
三、纺织材料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的测试
❖ 合成纤维热收缩率的测定(详见实验部分) ❖ 纺织材料静电性能的测试(详见实验部分) ❖ 纺织材料保暖性的测定(详见实验部分)
内部反射光的比例高,并具有一定的色散和衍 射反射效应,故光泽绚丽柔和;
透过光有可能形成全反射,因此有闪灿的光速 效果;
沿纤维表面反射光强度的分布比较整齐,故光 泽均匀。
2、纺织纤维的耐光性
耐光性:纺织纤维抵抗日光作用的性能。 常见纤维的耐光性比较
纺织材料与检测教案——纺织材料的热学、光学、电学性质1

1、纤维的二个热转变温度;
2、热收缩、熔孔性等热学性质;
3、极限氧指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1、耐热性与热稳定性;
2、热定型;
3、合成纤维的热力学状态。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删节:
1、测定纤维的熔孔性的方法;
2、纤维材料的点燃温度等性能。
更新:
1
三大题,见作业附页
课后小结
这一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比较苦燥,又没有相关的实验配合,因此讲课内容组织与设计从趣味性着手,与服用织物的服用性能多加联系,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在熔孔性内容讲解时,与中小学生的校服设计及部队军服对服材的要求结合起来。
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日期
2006年12月11日第十五周
授课章节名称
第八章 纺织材料的热学、光学、电学性质
第一节 热学性质
教学目的
1、了解热学性质的常用指标;
2、了解纤维的热转变点;
3、掌握纤维的热定形、热收缩等热学性能;
4、重点掌握纤维的玻璃化温度、粘流化温度这二个热转变温度;热收缩、熔孔性等热学性质及极限氧指数的概念。
【东华大学精品课程】纺织材料第8章 纤维材料的热学、光学、电学性质

8.1.2 热力学性质 (1)概念
热力学性质也叫热机械性质,是指在温度的变化过程中, 热力学性质也叫热机械性质,是指在温度的变化过程中,纺织材料 的机械性质随之变化的特性。 的机械性质随之变化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温度点来表征纤维材料力学行 为的差异。 为的差异。
(2)热力学曲线
黏
对于结晶体, 对于结晶体,热力学状态以熔 点为界分为两个状态。 点为界分为两个状态。 对于非结晶体, 对于非结晶体,热力学状态一 般分为三个状态——玻璃态、高弹 玻璃态、 般分为三个状态 玻璃态 黏流态。 态、黏流态。用玻璃化温度Tg、黏 来划分。 流温度Tf来划分。
8.1.7 阻燃性 (1) 定性表达
根据纤维在火焰中,离开火焰后的燃烧状况分为: 根据纤维在火焰中,离开火焰后的燃烧状况分为: A.易燃:遇火就燃,离火仍燃,且燃烧迅速,可造成火灾。 易燃:遇火就燃,离火仍燃,且燃烧迅速,可造成火灾。 B.可燃:遇火能燃,离火后仍蔓延,但速度慢。 可燃:遇火能燃,离火后仍蔓延, 度慢。 C.难燃:在火焰中可燃,离开火则自熄。 难燃:在火焰中可燃,离开火则自熄。 D.不燃:与火接触亦不燃烧。 不燃:与火接触亦不燃烧。
(2) 定量表达
A.点燃温度 B.火焰最高温度 C.燃烧速度(单位长度的时间) D.极限氧指数 LOI
LOI = O2 体积 × 100% O2 + N 2的体积
8.2 光学性质 8.2.1 色泽
色泽既是外观质量也是内在质量的反映。 色泽既是外观质量也是内在质量的反映。 (1)颜色:材料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结果。多用白度表示。 颜色:材料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结果。多用白度表示。 (2)光泽:反射可见光的能力。 光泽:反射可见光的能力。 影响光泽的因素主要有: 影响光泽的因素主要有: ①纤维的表面状况。 如粗毛比细毛光泽强。 纤维的表面状况。 如粗毛比细毛光泽强。 ②纤维的截面形状。不同的形状会产生不同的光泽效果。如表面平滑 纤维的截面形状。不同的形状会产生不同的光泽效果。 ——平行反射(镜面反射),光最强;表面粗糙 平行反射(镜面反射) 光最强;表面粗糙——漫射,光柔和(反射 漫射, 平行反射 漫射 光柔和( 光强一致)或产生闪光效应(有峰值漫射) 光强一致)或产生闪光效应(有峰值漫射)。 ③纤维结构与含杂。蚕丝的特殊光泽与它的层状结构有关。成熟度高 纤维结构与含杂。蚕丝的特殊光泽与它的层状结构有关。 的棉纤维比成熟度低的光泽好。水分使光泽下降,颜色浓度上升, 的棉纤维比成熟度低的光泽好。水分使光泽下降,颜色浓度上升,表面上 的油、蜡等其他成分也会使光泽发生变化。 的油、蜡等其他成分也会使光泽发生变化。 ④纤维彼此排列的平顺程度。 纤维彼此排列的平顺程度。
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光学性质

夹持的空气流动,保暖性将大大降低。 纤维层的体积重量在0.03-0.06g/cm3,λ最小,保暖性最好。
精品文档
3.增强服装保暖性的途径 (1)尽可能多的储存静止空气; (中空纤维、多衣穿着、不透水) (2)降低W%; (3)选用(xuǎnyòng)λ低的纤维; (4)加入陶瓷粉末等材料。
的百分率。 根据介质不同有: a.沸水收缩率:一般指将纤维放在100°C的沸水中处理 30min,晾干后的收缩率; b.热空气收缩率:一般指用180°、190°C、210°C热空气 为介质处理一定时间(如15min)后的收缩率; c.饱和蒸汽收缩率:一般指用125-130°C饱和蒸汽为介质处 理一定时间(如3min)后的收缩率。 (3)产生原因: 纺丝成形过程中,受到较大的抽伸作用,纤维残留一定的内 应力,一旦T>Tg,会发生收缩。
回到常温时,其机械性能的变化程度耐短时 间高温的性能。
•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度(qiángdù)降低的程
度表示。
• 热稳定性——纤维耐长时间高温的性能。
精品文档
• 2.常用(chánɡ yònɡ)纤维耐热性: • 天然纤维:棉>麻>蚕丝>羊毛; • 人造纤维:粘胶>棉; • 合成纤维:涤纶>腈纶>锦纶>维纶;
第六章 纺织(fǎngzhī)材料的热学、电学、 光学性质
第一节 纤维的热学性质 一.纺织纤维的导热与保温(bǎowēn) 二.纤维的热机械性能曲线 三.纤维的耐热性与热稳定性 四.纤维的热膨胀与热收缩 五.纤维的热塑性和热定型 六.纤维的燃烧性能 七.纤维的熔孔性
精品文档
• 1.指标 • (1)导热系数λ • 定义:材料厚度(hòudù)为1m,两表面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两端压差大
导热系数λ
两端无压差 静止空气
0
0.05
0.1
0.15
0.2
0.25
体积重量(δ )
图8-1 纤维层体积重量和导热系数间的关系
9
3.增强服装保暖性的途径 (1)尽可能多的储存静止空气;(中空纤维、 多穿衣服、不透水) (2)降低W; (3)选用λ 低的纤维; (4)加入陶瓷粉末等材料。
10
4.绝热率T 表示纺织材料的绝热性指标。
Q0 Q1 T Q0
式中:Q0-热体不包覆试样时单位时间的散热量(J); Q1-热体包覆试样后时单位时间的散热量(J);
T值越大保暖性越好
11
二、热对纺织材料的影响
纺织材料受热时,内部结构和性质会发生变 化。根据受热时的变化现象,纺织纤维可分两类。 热塑性纤维:在较高温度时会发生软化、熔 融的纤维,如涤纶、锦纶、醋酸纤维等。 非热塑性纤维:在较高温度时不出现熔融而直 接发生分解、炭化的纤维,如棉、羊毛、蚕丝等。
28
2、分类 按燃烧性能不同分:易燃、可燃、难燃、不燃。
燃烧性能的分类
分类 不燃 LOI(%) ≥35 燃烧状态 纤维品种 多数金属纤维、碳纤维、 常态环境及火源 石棉、硼纤维、玻璃纤 作用后短时间不 维及PBO、PBI、PPS 燃烧 纤维
难燃 可燃
26~34 20~26
芳纶、氟纶、氯纶、改 接触火焰燃烧, 性腈纶、改性涤纶、改 离火自熄 性丙纶等
锦纶比热大,其不易随温度变化,夏天穿着锦纶服装, 有明显的“冷感”。 3
2 影响比热容的因素: (1)环境温度:温度提高,C增大。 (2)环境相对湿度:随回潮率增加而增大。 (3)纤维中孔洞和纤维间缝隙:随孔隙率增
加而下降。
4
(二)热焓 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状态的参数。 H=U+PV U-系统的内能 P-压强 V-体积 比热容:温度升高1℃时单位质量物质热焓的增量。
T1
6
常见纤维的导热系数(在室温20℃时测得)
纤维种类 棉 λ (W· m/m2· ℃) 0.071-0.073 纤维种类 涤纶 λ (W· m/m2· ℃) 0.084
羊毛
蚕丝 粘纤 醋纤
0.052-0.055
0.050-0.055 0.055-0.071 0.050
腈纶
丙纶 氯纶 ★静止空气
0.051
23
(3)影响合纤织物热定形效果的因素 1)温度(最主要因素) 2)时间 :低温时间长,高温时间短 3)张力 4)冷却速度:要迅速冷却,以使新的结合点很 快“冻结” 5)定形介质
24
25
合成纤维与毛纤维热定形异同
相同:都是通过定形来达到使产品尺寸稳定。 不同: (1)合成纤维主要通过玻璃态的“冻结”来定形; 毛纤维则是通过分子间化学联结键的“重 建”(如二硫键)定形。 (2)合成纤维定形时可伴随有晶型的改变;而毛 纤维没有。 (3)合成纤维的玻璃化温度明显;而毛纤维则不 明显且多变。 (4)合成纤维可用干热来定形;毛纤维用干热无 法获得良好的定形效果。
14
(2)高弹态 宏观力学特征:变形能力较大,强度较小。 内部结构特点:具有比较大的运动单元――链 段,大分子可通过链段的运动使其伸展或卷缩,但 没有分子链的滑移。 (3)粘流态 宏观力学特征:发生不可逆变形,纤维呈现粘 性流动。 内部结构特点:整个大分子链具有较高的运动 能,有较强的滑动能力。
15
26
(四)纺织材料的燃烧性能 1、极限氧指数LOI
极限氧指数LOI (Limiting Oxygen Index):将 材料点燃在氧、氮大气中,维持材料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含氧量的体积百分比。
V氧 LOI 100% V氧 பைடு நூலகம்氮
LOI越大,材料越难燃。
27
点燃温度: 火焰最高温度: 续燃时间: 阴燃时间: 损毁长度: 火焰蔓延速率: 火焰蔓延时间: 熔孔时间及熔滴:
21
2、热定形 (1)基本概念 热塑性:将合成纤维或制品加热到玻璃化温度 以上,并加一定外力强迫其变形,然后冷却并 去除外力,这种变形就可固定下来,只要以后 不超过这一处理温度,形状基本上不会发生变 化。这种性质称之为热塑性。 热定形:利用合纤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张 力下加热处理,使之固定于新的状态的工艺过 程。
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紫色
700
610 580 510 470 420
620-780
595-620 575-595 480~575 450~480 380~450
34
2.纤维的光泽 光泽是纺织材料的重要外观性质。光泽取决于 对可见光的反射情况。当光线射到纺织材料的表 面时,在纤维和空气的界面上同时产生反射和折 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折射光在纤维 内部进行,当达到另一界面时,再产生反射和折 射。
22
(2)热定形的机理 合成纤维(热塑性):纤维处于高弹态,分子链 段移动,在新的位置重新建立新的结合,冷却后新 结构得以固化。(针对无定形区) 棉、麻:结晶度高,类似合成纤维的定形机制不 存在或太少,无法进行(类似合成纤维的),获得暂时 性定形。 羊毛:湿热和力的作用打开二硫键,并在新的位 置重键,获得半永久性定形。
第二章 纺织材料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第一节
热学性质
与温度相关联的物理性质,称为热学性质。
一、比热容与热焓 (一)比热容 1 概念:质量为1g的纺织材料,温度升高(或降 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J/g· ℃。 比热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材料温度变化的 难易程度。
2
常见干纺织材料的比热(测定温度20℃)
30
(五)熔孔性 1、概念 熔孔性:涤纶和锦纶等合成纤维织物,接触到 火星等热体时,在织物上形成孔洞的性能。 抗熔性:抵抗熔孔破坏的性能,称~。 2、影响熔孔性的因素 (1)热体的温度 (2)热体的作用时间、热体的热量 (3)纤维熔点、分解点、分解所需的热量、导热 系数、回潮率大小等
31
3、测量方法 (1)落球法 (2)烫法:热体(金属棒、纸烟等)接触试样一 定时间,观察熔融状态。 天然纤维和粘胶的抗熔性好,涤纶、锦纶等的 抗熔性差。 4、改善织物抗熔性的方法 (1)与天然纤维混纺 (2)制造包芯纱(锦纶、涤纶外包棉) (3)对织物进行抗熔、防熔整理
寻常光:遵守折射定律,快光(o),振动面⊥光轴,折
射率n⊥ 非寻常光:不遵守折射定律,慢光(e),振动面‖光轴, 折射率n‖ 双折射率:△n=n‖- n⊥
40
纤维双折射率的大小,与分子取向度和分子 本身的不对称程度有关。分子与纤维轴平行排列 时双折射率大,大分子紊乱排列时双折射等于零, 故可利用双折射率来比较同种化纤取向度的高低。
入射 反射1 2 3
4
空气 层1 层2 层3 层…
(4)纤维彼此排列的平顺程度 纱线表面的纤维沿纱轴向排列,粗细均匀,毛 羽少,光泽好。 (5)化纤中加TiO2可消光 TiO2改变光线的反射情况。
39
二、折射与双折射 双折射:光线投射到纤维上时,除了在界面上 产生反射光外,进入纤维的光线被分解成两条折 射光。纺织纤维的这种光学性质,叫双折射。
32
第二节 光学性质
纺织纤维在光照射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
色泽(颜色和光泽)
折射与双折射 耐光性
光致发光
33
一、色泽 1. 纤维的颜色 纤维的颜色取决于纤维对不同波长色光的吸 收和反射能力。 天然纤维的颜色,取决于品种、生长过程中的 外界因素;化纤,与纺丝工艺有关。
各种颜色的波长与波长范围(mm) 颜色感觉 标准波长 波长范围
12
(一)两种转变和三种力学状态 热塑性纤维在不同的温度下,其伸长变形和弹 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热机械曲线。如图。
热 塑 纤 维 的 热 机 械 曲 线
两个转变区:玻璃化转变 区、粘弹态转变区
三种力学状态:玻璃态、 高弹态、粘流态
13
1、三种力学状态
(1)玻璃态 宏观力学特征:模量高,变形能力较差,强 度高,纤维坚硬,类似玻璃,显得脆。 内部结构特点:大分子的热运动能较低,整 个大分子处于“冻结”状态,运动单元只是一些 小的链节、侧基、支链。 绝大多数纤维在常温下都处于玻璃态。
37
3. 影响光泽的因素 (1)纤维的纵向形态:表面光滑,粗细均匀,光 泽好,如丝光棉、没有卷曲的化纤长丝。 (2)截面形态 圆形截面:透光能力强,观感明亮,易形成极光, 纤维绕轴心转动光泽不变; 三角形截面:可发生全反射、有闪光效应。
入射 反射3 折射3 反射1
折射1
反射2
折射2
38
(3)纤维层状结构 使纤维光泽强而不耀眼。
可点燃,能续燃, 涤纶、锦纶、维纶、羊 但燃烧速度慢 毛、蚕丝、醋酯纤维等
易燃
≤20
易点燃,燃烧速 丙纶、腈纶、棉、麻、 度快 粘胶纤维等
29
3、提高纺织材料难燃性途径 1) 进行阻燃整理
2) 制造阻燃纤维:a)纺丝液中加入防火剂制 成阻燃纤维;b)用难燃的聚合物纺成阻燃纤维, 如诺麦克斯(Nomex)等
材料 棉 羊毛 桑蚕丝 亚麻 大麻 黄麻 比热值 (J/g· ℃) 1.21~1.34 1.36 1.38~1.39 1.34 1.35 1.36 材料 粘胶纤维 锦纶6 锦纶66 涤纶 腈纶 丙纶(50℃) 比热值 (J/g· ℃) 1.26~1.36 1.84 2.05 1.34 1.51 1.80 材料 静止空气 芳香聚酰胺 纤维 醋酯纤维 玻璃纤维 石棉 水 比热值 (J/g· ℃) 1.01 1.21 1.46 0.67 1.05 4.18
18
常用纤维的耐热性:
天然纤维:纤维素纤维比蛋白质纤维好 合成纤维:涤纶>腈纶>锦纶>维纶;
碳纤维、玻璃纤维相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