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的读后感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赏析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9c561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e.png)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赏析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名为“宝钗戏金莲元春悲难”,是整部小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回中,宝钗和黛玉到了贾母的东府上,而元春却因为宝玉病重而心情沉重。
黛玉在这个场合中与元春有了一些交流,而贾母则要求宝钗演出了一个戏剧,名为《二进宫》。
这个戏剧中,宝钗饰演贞妃,而金莲则饰演嫔妃。
这个戏剧中的一些情节与贾母和宝玉家族的争斗有关,因此有一些人感到非常不满。
最终,宝玉情况危急,黛玉因为这个事情而感到非常悲伤。
这一回的主要主题是权力斗争和家族关系。
宝钗和黛玉都是贾家的女儿,但是宝钗和她的母亲王夫人之间有一些关系复杂的秘密。
这个秘密包括王夫人的梦中缘、宝钗的身世以及贾政对王夫人的情感等等。
这些关系对于贾家的权力斗争和家族关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一回中的《二进宫》戏剧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展示了贾家的争斗和权力斗争的复杂性,以及贾母等人的策略和政治手腕。
这个戏剧还展示了金莲的一些性格特点,包括她的嫉妒和报复心理,以及她对贾母和其他人的嘲讽和挑衅。
总的来说,第四十八回是整个小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展示了贾家的权力斗争和家族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
这一回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推荐】红楼梦四十八回读后感-word范文 (3页)
![【推荐】红楼梦四十八回读后感-word范文 (3页)](https://img.taocdn.com/s3/m/f4730e3da76e58fafab003ab.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红楼梦四十八回读后感红楼梦这本小说读过以后让人感慨万千,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红楼梦读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红楼梦读后感一《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
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
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
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二想曹公当年,“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我们便很难v“都云作者痴”了。
香菱学诗读后感15篇
![香菱学诗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4d121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f.png)
香菱学诗读后感15篇香菱学诗读后感1读完《香菱学诗》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的关系。
《香菱学诗》这篇课文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中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第四十八回,本篇课文叙述了香菱在林黛玉的指导下专心读诗,认真理解,讲评诗歌并苦心吟诗,写诗的全过程。
也赞扬了黛玉教得得法,香菱学得极致。
文中黛玉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的好老师。
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的女子。
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黛玉有诗性、有灵性、有耐性、有经验的好老师。
一个苦学的学生加上一个好老师,体现出教与学紧紧相扣,缺一不可的重要关系。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学习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有教也有学,教得细,学得精。
自从上了中学后,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尽人意,而我们的英语老师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好老师,她讲的课针对性强,循序渐进。
成绩不理想时她会很严厉的批评但又叫你下次努力。
这种指导发式可谓严而不苟,引而不发。
但是我却没有好好珍惜这种优良的教学资源。
有了好的'教,却没有认真学,才会导致今天英语差的局面。
在《香菱学诗》一文中香菱为学诗“诸事不顾”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如果用香菱苦志学诗的精神去学英语,我想也不至于那么差。
在我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我有一位与黛玉相似的好老师,但我“不学无术”没有香菱苦志学诗的精神,所以成绩当然提高不了。
在学习中不但要有教也要有个人的苦学。
在学习中教育学缺一不可。
教与学密不可分,教与学相结合才有可能成功。
对于教与学的认识使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无穷。
香菱学诗读后感2香菱学诗这个情节想必大家都曾阅读过,不知里情节怎么样,她不耻下问,聪明能干,不能把事情弄明白,不罢休的这种心态,使我受益匪浅。
我,其实很懒惰,但我喜欢做饭,我从这个做饭,改掉了很多毛病,我最喜做鱼,特别是烫,我很喜欢;第一次,妈妈告诉我怎么做,我就做,结果吃时,差点儿没把我腥死,鱼腥味还全在。
“妈,你说你怎么做的这么好吃,能告诉我呗。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情节解析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情节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1b49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0.png)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情节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内容深刻,意境优美,人物栩栩如生。
其中的第四十八章是小说中的重要情节,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的解析与分析。
本章中,宝玉与宝钗因为大观园中发生的红线之事而发生争执。
宝玉倔强地认为自己没有错,还认为宝钗在推卸责任,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宝钗则认为宝玉说话不经大脑,不考虑后果,更重要的是,他不尊重女性。
两人在这个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整个场面被逐渐地激化。
情节分析本章的情节设计非常巧妙,写得深刻动人。
宝玉和宝钗两人的争执,逐渐升级,激化。
这不仅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男女地位差异,更表现了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特别是在传统社会中,男性通常视女性为低等物,这种观念反映在宝玉身上,进一步导致了他对女性的不尊重、不理解。
文本分析本章的文本非常精美,无论是对话、情节、人物刻画还是思想表达,都表现出了红楼梦的深度和广度。
对话本章对话的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采用了大量的对话技巧,使人物形象鲜明。
这样的技巧使得读者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宝玉和宝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情节情节紧凑又富有波折,将读者的情绪带到了高潮。
通过宝玉和宝钗之间的冲突,作者清楚地表现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对于宝玉对女性的错误观念,提出了批判和反思。
人物刻画宝玉一直被描绘成优柔寡断的青年,这在本章节中得到了深入的证明。
宝钗则是一个有智慧和毅力的女性,她的言语和行为,充分体现了她内在的优秀品质。
思想表达在本章节中,作者通过宝玉和宝钗的争执,深刻阐述了封建社会中存在的男女地位差异,反思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这也引导着读者思考当代社会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从而增强了本章节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总结红楼梦第四十八章是一篇级别高、意义深刻的章节。
通过对宝玉和宝钗之间的争执的描述,作者以此反映封建社会中男女地位的不公平,表现了他对文化背景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同时,文本的技巧、对话、情节、人物描写和思想表达等方面都体现了红楼梦的深度和广度,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内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325b24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c.png)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是贾宝玉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画像回。
在这一回中,贾宝玉在梦中看到了贾母手描的金陵十二钗的画像,并为之感慨不已。
以下是对这一回的内容讲解,大致涵盖了重要情节和主题。
在这一回中,贾宝玉梦游至蓼府,见到了贾母手描的金陵十二钗的画像。
这十二位女子是当时贾府中的佳丽,各具风采,深得贾母钟爱。
贾宝玉在梦中对这些画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画中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品评和揣摩。
首先,贾宝玉对黛玉的画像产生了深深的感触。
黛玉的形象在梦中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她那独特的性格和才情让贾宝玉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贾宝玉不禁感叹黛玉的才情与神秘,对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吸引。
接着,贾宝玉对其他女子的画像也逐一进行了评价。
他对画中人物的品评不仅仅停留在容貌和仪态上,更注重她们的内在品质和性格特点。
这反映了贾宝玉对美的独特理解,不仅仅追求外表的艳丽,更注重心灵的深度和内在的气质。
整个回目通过贾宝玉的梦境展现了贾府中众多女子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贾宝玉对美的独特感悟。
这些女子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为整个小说增添了层次和色彩。
总体而言,第四十八回通过贾宝玉的梦境,生动地描绘了金陵十二钗的形象,展现了贾府众多女子各具特色的风采。
通过对这些女子的评价,贾宝玉的心境也得以展现,为整个小说增加了一场精彩的梦幻插曲。
这一回不仅在情节上展现了贾府中女子的风采,同时也通过贾宝玉的眼光,传达了对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香菱学诗——《红楼梦》读后感2500字
![香菱学诗——《红楼梦》读后感2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cb17ada10661ed9ac51f389.png)
香菱学诗——《红楼梦》读后感2500字香菱学诗——《红楼梦》读后感2500字:《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有香菱学诗一段。
香菱搬到蘅芜苑,想跟宝钗学诗,宝钗委婉拒了,叫她先把大观园的门摸清;香菱又找黛玉,才有黛玉教香菱学诗这一段。
黛玉教的学诗门径是,先五律,后七律,再到七绝,然后上窥陶谢诸家。
这条门径,是古人学诗比较正统的路途。
最近有些体会。
聊以记之。
从五律入门,学的是平仄声韵,对仗,相粘,相错,以及炼字,揣摩,优游涵泳。
香菱本来就有点古学功底,平仄应该是通的,所以格律被黛玉一点就明白了。
黛玉教她写诗,一上来香菱用功的点就是“炼字”。
黛玉缘何推荐她先看王维的五律,盖王维诗工整,字句皆斟酌出,遣词造句极准。
香菱体悟“大漠孤烟直”,体悟的正是王维的“炼字”工夫。
学诗也要学对仗。
古人的对仗本领,是从四六骈俪中训练来的,像李商隐,杜工部一类句工的诗人,骈文必定是极好。
《红楼梦》里没有提香菱怎么训练对仗,只是从对话中强调了体味“诗眼”,“炼字”的本事,宝玉说,你已经“得了”,得的应该是古诗的字句那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下一字如画龙点睛的境界,是一种玩汉字游戏的优雅技巧。
到了这层,香菱便可以入诗社了。
所以黛玉说闺阁之玉不外传,自知多是一些雅好,文字游戏而已。
说到这里扯点闲话。
自古官宦家庭,大多有诗教,相信沉废在闺阁之中的诗作真是太多了,连名家的作品,如大诗人李白,也是“十佚其九”,虽说是很遗憾的事,但是写古体诗,本身第一目的并非流传,而是陶冶性情,这一点其他的文学体式很难与之相比。
比如现代诗,滥觞于西方的自由体,也叫诗,但是它不渊雅,体式太自由了,情感不受克制,带进节奏里容易患中二病,精神病之类的;当不了文字游戏来玩,一当文字游戏,就俗烂了,因其语句的精炼感不如古诗,白话诗的作者可能会宣称,我们也会纠结于哪里该不该,哪里要不要用“了”——我看现代诗,只看思想和意象,以及理路这些东西。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读后感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b78b2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1.png)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读后感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读后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其中第四十八章是情节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作者曹雪芹所蕴含思想
的精髓之一,让我深受启发。
第四十八章描写了黛玉生病后,宝钗前来探望,并和黛玉谈及世事
沧桑、人生无常,着重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炎凉。
作者的文字幽默诙谐,但其内涵十分深刻,表现出死亡和生命的关系,直戳人心:时间使人生老病死,人类的寿命是多么之短暂。
生命
的脆弱和无常如同空中的飘萍,无人能够抗拒。
在这个意义上,黛玉的命运也是一种象征。
她的生命被注定是短暂的,她的内心则经历了许多痛苦和磨难。
这个比喻人生无常的写法引
起我深思:人生短暂,每个人都要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在有
生之年去追求他们,为自己的生命寻找意义。
此外,《红楼梦》还通过宝钗对黛玉的关心和陪伴,表现了情感的
可贵和升华,展示了一种深刻的人性关怀。
宝钗的行为体现的是一种
真挚的情感,她不仅全力关注黛玉的身体,也关心黛玉的内心。
这种
情感不是出于无聊或者装饰,而是出自人性的本质需求,它比世俗的
金钱和名利更加真实和可贵。
最后,通过《红楼梦》第四十八章的阅读,我认为人们需要珍惜生
命中的每一时刻,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像宝钗一样,
用真挚和纯粹的情感去拥抱生命中的一切。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领悟
到人生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综上所述,《红楼梦》第四十八章是一篇卓越的文学之作,它通过
对生命和人性的生动描绘,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启示。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读后感50字(精选5篇)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读后感5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98270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e.png)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读后感50字(精选5篇)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读后感50字(精选5篇)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那么你有什么红楼梦个人读书心得呢?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读后感5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读后感50字篇1或许,人生是如诗一般的美好;或许,人生是跌宕起伏一般的有悲有喜;或许,人生如戏剧一般精彩;如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一般,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让人荡气回肠。
对于人生的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贾府往事一一列举在读者眼前。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一生历尽沧桑,就因如此,才写出了传唱千古,震慑人心的《红楼梦》。
它给我们讲述了贾府从繁荣昌盛到抄家破亡的故事,从而又写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凄婉爱恋,把人生旅途中酸甜苦辣,变幻万千都跃然纸上。
人生如戏,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
人生像一场旅途,正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说过:“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
”对啊,虽然有难关,但不怕的人才能挺过去。
《红楼梦》中,钟鸣鼎食的宁荣府,最终也一蹶不振。
人生几何,何必留恋人世繁华,不如努力拼一生,潇洒走一回。
以免来去匆匆,白白流逝人生时光!想必这正是《红楼梦》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读完《红楼梦》这部历史名着,我对人生的感悟有了更多,正因为有了这些让人震撼内心的经典名着,才会让这华彩美文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想必经典诵读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咱们国家这些古典文学,也让人为之赞叹,耳熟能样的四大名着,四书五经…都在人生长河里,如宝石般栩栩生辉,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行,远行在如戏般的道路上。
人生如戏。
曾几何时,那些古时的文学大师们,把满腔热血,把人生感触以各种形式呈现在我们跟前,名着让人慢慢感悟,经典让人回望过去…就让我们在如戏般的人生中,尽情感受中国古典文学。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之读书感想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之读书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8f7343c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e.png)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之读书感想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是整部小说其中一章的名字,它详细描写了贾宝玉读书的情景以及他的读书感想。
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了读书对于我们人生的重要性。
读书,既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也可以帮助我们打开视野。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章中,贾宝玉读书的场景中提到,“但前头这各经义颇有些新奇,看不大明白。
” 这句话反映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细心地琢磨。
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阅读,假以时日就会获得收获。
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逐渐地扩展视野,不会仅仅局限在自己所处的范围之内。
这也是阅读对于我们人生的重要作用之一。
读书,还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思考能力。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章中提到:“不过细腻处必定被他所想,模糊处也尽情杜撰出来,尤其是疑难之处反复体贴揣摩。
” 这句话说明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精细思考,不仅仅要理解书中文字的表面意思,更要想一想背后的含义。
这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可以灵活思考,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正如贾宝玉所言:“这不单单是传统贞节所教,更要结合今日实情,加进上帝的馈赠与教诲,才可以是真的妥善和有益。
”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阅读和思考过程中,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应该将其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思考如何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总之,阅读是开启人生智慧之门的途径之一。
我们应该不断地吸取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红楼梦42回到48回读后感(精选5篇)
![红楼梦42回到48回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8ffdc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3.png)
红楼梦42回到48回读后感(精选5篇)红楼梦42回到48回读后感(精选5篇)《红楼梦》一书让人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红楼梦》这是一本古典名著,一致认为这本书写尽了人情冷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红楼梦42回到48回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红楼梦42回到48回读后感(篇1)曾经对于《红楼梦》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也曾为了宝之悲,黛之惨而愕腕叹息。
如今取下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如品茶一般细细品读,忽觉爱情不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
至于石头如何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贾宝玉,我们不得而知,只觉得颇有些神化色彩。
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
黛玉性格孤僻,并非与天俱来。
她幼年丧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
但这并非是一个有温暖与爱的家庭,而是一个龌龊之地。
贾母看似慈善,对刘姥姥施恩有加,实则自吹自擂,不过是出"携蝗不嚼"的闹剧,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手段,黛玉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
极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
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
就连被王夫人认为"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玉的眼睛。
黛玉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
"于是,黛玉被认为"小性,多心,心窄",没有大家闺秀风范,不能入选"宝二奶奶",终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鸡肚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
红楼梦读后感第四十八回(精选5篇)
![红楼梦读后感第四十八回(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597f6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9.png)
红楼梦读后感第四十八回(精选5篇)红楼梦读后感第四十八回(精选5篇)红楼梦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红楼梦》创作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红楼梦读后感第四十八回”,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红楼梦读后感第四十八回(精选篇1)“金陵十三钗”中,我最喜湘云,喜欢她的率真,她的洒脱,她的豁达。
且看湘云第一回出场,并不感其突兀,概因前之已伏之笔吧。
而后由贾母,王夫人眼中写出湘云之衣着打扮,再由宝钗口中说出湘云旧事,至此,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丝毫不费笔墨,却有如此传神。
与宝黛初会比较看来,宝湘在书中的初会便是有一番景象了。
如此文字,似犯而不犯,似重而不重,又有几多。
而这位云妹妹当真是心直口快且俐齿伶牙,几个绛纹石的戒指换出的那一番道理,想来读者应记忆犹新吧。
直到玉卿挨打,宝钗赶蝇,龄官划蔷,湘云才结束了她的第一次小住。
此间数个故事,纷乱头绪,却从未有缺何人,象凭空消失一般,必在纷乱中有几笔点到,象宝玉挨打时,众人来看,便点了湘云一笔,宝钗赶蝇时,湘黛二人偶见,又是一笔。
如此又生出多少故事,至龄官划蔷后,湘云来辞,一切就顺理成章,总在乱中添置几笔,让人看后觉得简单而又有绪。
再看湘云二次来访,便是海棠结社后了。
若上一次雪芹先生要突出刻画湘云的性格,此一次则刻画湘云的才情。
两首白海棠诗写尽多少故事,而其中“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两句我窃以为便是其真实写照,再看她的菊花诗“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事,看来惟有我知音”,“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倘若陶彭令再生,也比慨然菊有此咏者,不枉矣。
再看红楼最精妙的一副百笑图中,也不乏湘云的身影,雪芹先生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写到“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如此这般,红楼中的人物性格便全部展露在读者面前,如此文字,试问古今小说中非红楼而谁有?好一副红楼百笑图,如见如闻。
红楼梦四十八回读后感
![红楼梦四十八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b85e8e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0.png)
红楼梦四十八回读后感红楼梦这本小说读过以后让人感慨万千,以下是收集的红楼梦,仅供大家阅读参考!《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
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哀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
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那么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
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快乐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想曹公当年,“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我们便很难v“都云作者痴”了。
但“谁解其中味”呢?鄙人不才,愿浅评一二。
初读《红楼梦》的人,首先便会倾倒于其间那字字珠玑的文字。
不必说卓绝千古的《葬花吟》,动人心魄的《五美吟》,奇葩争艳的咏菊诗,单是大观园中的几副对子、匾额,就令人啧啧不已。
红楼梦48回读书心得
![红楼梦48回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ae191c15941ea76e59fa04c8.png)
红楼梦48回读书心得红楼梦48回读书心得1《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
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他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和母亲你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竟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逃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他小心眼,可是只有她才有有贾宝玉这个知己。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计的一个了。
她为人处事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的真爱,他极力讨好每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
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却也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读完了《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48回读书心得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荣国府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讲述了金领贵族名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转至衰败的过程,以大观园的点滴琐事,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我觉得,《红楼梦》中,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其中的诗句了,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众人以白海棠来作诗,他们作的诗一首比一首好,一个比一个妙,尤其是林黛玉作的那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关于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的读后感
![关于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37a40a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2.png)
关于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的读后感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有一段黛玉教香菱学诗的精彩描述,它不仅展示了林黛玉这位菊花诗魁首高超的诗歌才艺,而且为后人提供了一个释疑解惑、指点迷律的范例。
黛玉的循循善诱,香菱的孜孜不倦,为我们今天的中学作文教学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初学入门时重在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初学写作者多因不谙为文之道而视写作为畏途。
教师此时若不及时加以诱导,激发兴趣,学生往往就会失去信心,难于长进。
兴趣是初学者最可贵的原动力。
第五深知此理,所以当香菱求她教诗时,她不是似香菱之小姑那样取笑香菱“得陇望蜀”,而是鼓励香菱,还夸她“极聪明伶俐”,指导她不要被别人的诗套住了手脚,“只管放着胆子去做”,这样既解除了香菱的思想顾虑,又保护了那颗稚嫩的“慕雅”之心。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香菱孜孜不倦的学习,直到最后取得成功。
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看到作文题或咬笔陌眼,无从下手;或到处抄袭,东拼西凑,或干脆乱写几句。
总之毫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来源于实际的需要。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产生作文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正像蓖玉一样,让香菱觉得“心里羡慕”,那作文就不是难事了。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从黛玉教诗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一是要调动情感。
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要保持童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命题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评价学生的作文,不要求全责备,要多用鼓励的话语。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点,闪光点,保护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是要指导观察。
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对于环境的改变,人物的变化,事情的发展,以及自己的心理历程,尤其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甚至要让学生去感受风雨的洗礼,严寒的侵扰,酷暑的烤晒,去体验经商的辛苦,劳作的快乐,远足的疲惫,这样,使学生觉得有话要写,有情要抒。
红楼梦48回读后感(精选5篇)
![红楼梦48回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da083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b.png)
红楼梦48回读后感(精选5篇)红楼梦48回读后感(精选5篇)《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真不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有着那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征,引人入神的情节。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红楼梦48回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红楼梦48回读后感(精选篇1)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屹立在我国古代小说巅峰。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
“这首歌似乎还萦绕耳畔!《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
《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我觉得最有趣的当数心地善良、老于世故的刘姥姥。
刘姥姥二进贾府时,为了取悦贾母,在宴席上故意出丑,鼓着腮帮子幽默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抬头!“哄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也跟着笑。
《红楼梦》中最令人悲伤的情景莫过于黛玉葬花和焚稿。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
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红楼梦48回读后感(精选篇2)《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读完它我的感触很深。
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
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贾宝玉从小过着被捧在掌心里的日子,再加上衔玉而生被他的祖母视为珍宝。
红楼梦48回读后感
![红楼梦48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d95caf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a.png)
红楼梦48回读后感红楼梦48回读后感《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红楼梦48回读后感: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说的是薛蟠在酒宴后被柳湘莲羞辱,自觉无脸见人,于是与家人一道外出经商。
自薛蟠走后,宝钗把香菱接到大观园做伴。
那天黛玉一见香菱心里高兴,二人谈起了诗。
黛玉收香菱为徒,认真教她。
黛玉先讲了诗的格律,接着又强调了诗的立意的重要性。
香菱也颇有心得。
黛玉见香菱聪明,吩咐香菱先读王维、杜甫、李白的诗,再读其它诗人的诗,不须一年不愁不是诗人。
香菱读了王维的诗,对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理解较深,经黛玉指点,进步更大。
宝玉、探春也来了,也加入讨论。
香菱兴趣更浓。
黛玉布置作业。
香菱几经苦思,完成了第一首诗。
不过黛玉点评“措词不雅”。
香菱入了迷,众人皆以为奇。
宝钗对宝玉道若有她的苦心,学什么都能成功。
香菱的第二首诗,被黛玉评价“过于穿凿”。
香菱不灰心,日思夜想,天快亮时才睡去,竟于梦中得了八句。
这第三首终于赢得了大家的好评:“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个人觉得,这一回是承前启后的一回,一边将十二金钗副册中的香菱引入大观园内,与园中众多女子团聚,同时也将香菱的才华尽显,显示了她的确是出身乡绅豪门。
而薛蟠的离家,也为之后尤三姐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之后薛蟠巧遇柳湘莲,意外结为兄弟,原愿意为他与尤三姐结为一门好亲,却不料终成悲剧结局。
可以说,48回的内容,表面上看与宝黛爱情主线毫不相干,却从其他方面,展现了四大家族的没落,暗示了将来的悲剧结局。
红楼梦简介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出身贵族世家,经历了一个封建富豪家庭盛极而衰的过程。
少年时代的豪华生活,使他熟悉了贵族大家庭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人情和世态。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溢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溢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https://img.taocdn.com/s3/m/67516e4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8.png)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溢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每次读红楼梦已过多年,再一次拿起红楼梦,这次,想很认真地把四大名著看完。
第四十八回溢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还没有认真看过,总觉得里面的世界对我很陌生,陌生到让我自己无法潜心去读那些生僻字以及文言文。
看惯了白话文,对于没有文字功底的我而言,有些地方真的晦涩难懂,而这些书竟是初中生必读,感觉我就像是生活的局外人,总想融入却总是在局外徘徊着。
自从看到了和我年龄相仿的作家们,一个接一个地写着励志文的时候,我想从头来过,虽然早已回不到过去,但是我相信,我可以通过文字充实未来,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回顾过往时,也可以略知一二!。
红楼梦48回读书心得5篇
![红楼梦48回读书心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055ff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3.png)
红楼梦48回读书心得5篇红楼梦48回读书心得1《红楼梦》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和高鹗呕心沥血,把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跃然在纸上。
《红楼梦》造就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
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480余人,其中能给人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
而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红楼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不同地位,以不同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他们的特征。
特别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往往具有复杂、多面的性格,不要说宝钗、袭人,即使像豪爽单纯的史湘云、道貌岸然的贾政,也不是由单一特征所构成的。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全书的主要内容。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超出了”才子佳人“的模式。
贾宝玉不是才高八斗、金榜题名的状元郎,而是蔑视功名利禄、”于国于家无望“的情痴林黛玉爱贾宝玉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从不曾劝贾宝玉去求什么功名利禄。
正是在超脱了世俗偏见的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宝黛之间建立起相互爱慕高于其他一切的纯真爱情。
这种爱情支持贾宝玉在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路上走得更远,爱情的毁灭使他割断了同封建家族的最后联系。
贾宝玉最终弃世出家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彻底绝望实际上表达了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无情否定。
红楼梦48回读书心得2我从小就喜欢看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因为,这里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
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是那样深深吸引着我。
今年夏天,我去北京旅游。
在天安门广场、天坛、长城都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游客。
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到大观园看一看、瞧一瞧,因为,这里曾经是拍摄《红楼梦》的地方。
我真想看一看小姐们住的屋子和花园,体会一下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09年的8月14日,我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大观园。
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假山,翠绿的爬山虎已经把它全部覆盖住了,看起来这里真是一个绿色的清凉世界。
假山周围有一圈花坛,花坛里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把大观园的夏天装扮的分外的多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的读后感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有一段黛玉教香菱学诗的精彩描述,它不仅展示了林黛玉这位菊花诗魁首高超的诗歌才艺,而且为后人提供了一个释疑解惑、指点迷律的范例。
黛玉的循循善诱,香菱的孜孜不倦,为我们今天的中学作文教学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初学写作者多因不谙为文之道而视写作为畏途。
教师此时若不及时加以诱导,激发兴趣,学生往往就会失去信心,难于长进。
兴趣是初学者最可贵的原动力。
第五深知此理,所以当香菱求她教诗时,她不是似香菱之小姑那样取笑香菱“得陇望蜀”,而是鼓励香菱,还夸她“极聪明伶俐”,指导她不要被别人的诗套住了手脚,“只管放着胆子去做”,这样既解除了香菱的思想顾虑,又保护了那颗稚嫩的“慕雅”之心。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香菱孜孜不倦的学习,直到最后取得成功。
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看到作文题或咬笔陌眼,无从下手;或到处抄袭,东拼西凑,或干脆乱写几句。
总之毫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来源于实际的需要。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产生作文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正像蓖玉一样,让香菱觉得“心里羡慕”,那作文就不是难事了。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从黛玉教诗我们得到如下启
示。
一是要调动情感。
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要保持童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命题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评价学生的作文,不要求全责备,要多用鼓励的话语。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点,闪光点,保护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是要指导观察。
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对于环境的改变,人物的变化,事情的发展,以及自己的心理历程,尤其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甚至要让学生去感受风雨的洗礼,严寒的侵扰,酷暑的烤晒,去体验经商的辛苦,劳作的快乐,远足的疲惫,这样,使学生觉得有话要写,有情要抒。
三是要激励思考。
在学生遇到新鲜事物的时候,在学生发现社会丑恶的时候,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在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要激励学生去思考,要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写出来,放开胆子去写。
我们还要设计各种引发学生思考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演讲等。
四是要引导课外阅读。
学生之所以无话可写、住往就是因为读的书太少,积累的知识太贫乏。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目、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黛玉在教香菱学诗时,告城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
若意超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在这里,黛玉明确地告诉丁香菱选材立意“求真”的重要性。
选材不真实,立意不徒确,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文章写作,使
他们只好忙于抄录名句、堆砌警句;为文造倩,滥编故事。
在某年的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就有许多考生都不约而同地编造了“父死母亡。
的“惨剧”,让阅卷者“目瞪口果”。
那么怎样才能够使学生选材立意时倩真意切呢?从黛玉教诗中,我们也能得到一些启示。
一是鼓励引导学生多读名家经典。
黛玉结虚心求教的香菱提供的教材就是王维的五言律诗,杜甫的七言律诗,李白的七言绝句,她要香菱将这些诗人的几百首诗歌“细心揣摩适熟”,在肚子里“作底子”。
我们可以开设“名著赏折讲座”,“名诗欣赏课。
,组织学生办“读书沙龙”.编“美文选萃”.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利时文的熏染,陶冶情性,涵养文气。
二是要引导学生扩大生活面,体味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
当代中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他们生活在家庭、学校的小圈子里,很少与社会接触。
我们要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工厂、下农村、搞经商、弄管理,既要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要让他们体会失败的痛苦。
只有人生阅历丰富了,生活实在了,文章才不会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黛玉教香菱作诗“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于,乎声的对历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这是告诉香菱写近体诗的基本规则。
初学者必须先掌握常规,然后再视具体情形突破规则,方可实现写作水平的飞跃。
近年高考“话题型”作文,虽已谈化审题,淡化文体,但并不
是谈化审题意识与文体意识,不过是让学生针对话题自选所长罢了。
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即让学生抛开写作章法,信马由缨,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感到心中无底,思绪飘荡无所归依。
焦玉及众人对香菱最后的一首诗之所以肯定,就是因为它“新巧有意超”,由此可见,创新是写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达到达一境界呢?黛玉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一是“只管放着胆子去做”。
这就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敞开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开放取材的渠道,杨宽认识的视野。
当代“新概念作文”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写真实的生活体验,去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个性特征,不要画地为牢,不要老是“旧瓶装新酒”。
其次是不要“过于穿凿”。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院学生的思维能力。
既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既要引导他们求同思维,更要鼓励他们求异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一件事情变换题目写,一个场景变换角度写,一个人物运用不同方法定,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展拓写作空间,运用多种形式,演绎人生员美的画卷。
只有这样,学生创造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作文才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