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现代农业生物科学技术,具有农作物病虫草害的识别、流行监测、灾变预警及可持续控制等能力,能够在农业、林业、园艺、环保、商贸、农产品安全、生物技术和农药公司及各级植保站等相关领域或部门从事与植物保护科学有关的科研、技术推广、开发、经营和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农业生物科学、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发生规律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主要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鉴定、测报和防控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植物病虫害流行监测、灾变预警及可持续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农产品安全检验、农药残留分析等基本知识,具有绿色农产品检验能力;
2、掌握农资营销、农药加工与管理企业运作的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农药推广、农药加工与经营管理能力;
3、具备数学、化学、试验统计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
4、熟练掌握英语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具有阅读和翻译外文资料和获取现代农业技术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
5、熟悉植保、植检和农药管理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作物学和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作物生产的基本能力;
7、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具有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诊断、鉴
定、调查、监测、植物检疫、控制和综合防治的能力。
三、专业方向
1、植物保护方向
学习和掌握有害生物安全等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生物安全与控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合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农化企业以及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有害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2、农产品安全方向
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产品安全与检验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合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农业企业以及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与农产品安全相关的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
五、学制与学分
1.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2.学分:最低修读162.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26.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满36学分。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七、全学程时间安排总表(表二)
八、实践性教学环节(表三)
注:表中括弧内数据属课外周数。
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表四)
十、主干学科
植物保护学;作物学;生物学
十一、核心课程
1、农业昆虫学(agricultural entomology)
学时:72(其中理论课42、实验课30)
学分:4(其中理论课2.3、实验课1.7)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IPM的基本理论,农作物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综合治理技术。重点讲授水稻、小麦、棉花、杂粮、薯类、油料、蔬菜、果树等农林作物重要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等,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主要为上课出勤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内容);考试成绩占70%。
教学方法或手段:采用移动课堂教学理念,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情景式教学方法进行。
教材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袁锋主编,农业昆虫学(第3版)
2、农业植物病理学(agricultural phytopathology)
学时:72(其中理论课42、实验课30)
学分:4(其中理论课2.3、实验课1.7)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IPM的基本理论,农作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综合治理技术。重点讲授水稻、小麦、棉花、杂粮、薯类、油料、蔬菜、果树等农林作物重要病害的生物学、生态学、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等,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主要为上课出勤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内容);考试成绩占70%。
教学方法或手段:采用移动课堂教学理念,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情景式教学方法进行。
使用的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陈利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第3版)
3、植物化学保护(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学时:72(其中理论课42、实验课30)
学分:4(其中理论课2.3、实验课1.7)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虫害、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原理与方法以及各类农药的基本知识。主要讲授各类农药理化性质、毒理、毒力、药效和加工配制,以及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等,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主要为上课出勤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内容);考试成绩占70%。
教学方法或手段:采用移动课堂教学理念,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情景式教学方法进行。
使用的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徐汉虹主编,植物化学保护学学(第4版)
4、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plant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学时:36(其中理论课24、实验课12)
学分:2(其中理论课1.3、实验课0.7)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病虫害管理与预测预报的基本理论。主要讲授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生态条件,个体、种群、群落和系统的生长、发育、发生、发展与环境相互关系,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与方法以及预测预报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等,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主要为上课出勤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内容);考试成绩占70%。
教学方法或手段:采用移动课堂教学理念,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情景式教学方法进行。
使用的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张孝曦主编,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第3版),马占鸿主编,植物病害流行学
5、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and plant diseases)
学时:36(其中理论课24、实验课12)
学分:2(其中理论课1.3、实验课0.7)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植物病害、虫害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原则途径和原理方法;害虫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类群及其应用概况;生物防治的应用技术、害虫天敌的调查方法和效能评价;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类群及其研究应用技术;保护利用天敌持续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实践、展望新技术对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发展的前景等主要内容等,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主要为上课出勤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内容);考试成绩占70%。
教学方法或手段:采用移动课堂教学理念,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情景式教学方法进行。
使用的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吴云锋主编,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