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联大精神之我见
摘要:有人说,在一个民族历经生死存亡的时刻,总有一些人愿意用自己的背,
承受住整个民族的苦难,鼓舞引导着迷茫绝望的同胞坚定信念,不懈奋斗,这些人被称为“民族的脊梁”。他们并不仅仅局限于冲锋在战场前线以血肉之躯抵御敌人的士兵,还包括那群致力于用文化的力量激发民族觉醒的文化人。大学就是文人的战场,同时也是诞生文人的摇篮,处于民族危难时刻的中国大学责无旁贷,不可避免的被历史赋予振新民族的艰巨使命,西南联大就是这一时期杰出的学校代表,而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好好的传承。
关键:西南联大精神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西南联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西方现代大学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结晶,既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爱国、民主、科学的主流意识,又承接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光荣历史传统,更突出了抗战烽火中联大自身的精神特质,堪称大学精神之典范。接下来,我将着重讲解西南联大精神。
一、淑世为公,敬业乐群精神。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日本侵略者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历史的沧桑中也涌现了大批的爱国志士,劫难的年代终究不能动摇科学教育救国的至奉,艰难的生活也动摇不了联大人治学求学的执着与追求。打开西南联合大学教师的名册,其阵容之豪华叫人瞠目结舌。他们不惜摒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不辞辛苦,不畏牺牲,跋山涉水来到云南,致力于学校人才的培养。当时的中国,生活之艰苦让人无法想象,但他们毅然坚持了下来,用智慧和顽强引领联大学子探寻救国救民之道路,将毕生的心血挥洒在了这充满传奇的黄土高原。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华罗庚的身上可以看到。1938年,华罗庚结束在剑桥大学的进修,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在抗战中,华罗庚一直在西南联大教学系任教,过着及其贫穷的教授生活。我们看到一个爱国人士为自己的祖国所做出的决定,毅然绝然的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艰苦的环境中,把自己的知识全数交给西南联大的师生。
二、自强不息,务实苦干精神。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西南联大在滇的八年时间里,正处于抗战的艰苦时期,因此生活环境异常艰辛,每个班没有固定教室,而且教室里只有椅子,没有桌子,根本无法摊开书本写字。教室里夏天犹如蒸笼,冬天则寒风穿堂入室,照明也只有煤油灯。而且对于联大学生来说,大多数人来自战区,断绝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少许的贷金度日,为了继续维持生计和学习,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做兼职,以此来弥补生活来源的不足。生活如此艰辛,然而他们却从未沮丧,心怀祖国,以民族独立与复兴为己任。他们深知男儿当自强,天将降大任
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开放求新,与时俱进精神。
联大的师生摒弃了传统的闭门造车的学习观念,开放求新,以博大的胸怀去接受和学习国外先进的学习理念及学术成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对自己的学术进行改进。正是这种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民族气魄,使国家的文化命脉得以延续和创造。
四、自由民主,兼容并包精神。
西南联大三校一体,合作办学,名家荟萃,师承有别,学派各异。在诚敬礼让,民主宽容的精神下,联大人遵循学术自由之原则,别出门户之争,排除派别之扰,包容众家,自觉把学校的民运和国家的民运紧密相连,形成了西南联大独特的学术风格。学生自治也是西南联大的一大特色,当时的联大没有班主任,也没有辅导员,但有学生自治会,由学生选举产生。自由与民主在此相得益彰,同时也为中国的自由与民主之路提供了典范。艰苦岁月中,联大人始终以追求卓越为奋进的航标。教育目标上奉行“通才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培养取向上不仅注重生源质量,更对在校学生严格要求;办学管理上充分发挥民主精神,坚持“教授治校”。正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进取意识,使联大学子成就大器的基础得以锤炼与夯实,大批一流人才涌出,展现出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交相辉映的动人风采。重现中国现代大学在世界大学之林的光彩,必定要具备勇于进取、自我超越的精神,必定要践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气魄与信念。
五、服务社会,爱国爱民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以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己任,自觉承担起救国救民的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近代的中国就是一部屈辱史,在历史的磨难中饱受西方列强的揉捏与凌辱,为使中华民族强大与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要中华儿女做出贡献甚至牺牲。在家国飘零之际,联大的学生除了一心求学之外,体会的是先师大的言传身教。国难当头,定当奋勇杀敌,保中华民族之安逸。此时的联大学生,他们一些选择奔赴抗日前线,部分担任盟军翻译,有的同学参加远征军到了印度、缅甸,出没于不见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的直接参加盟军的重要航空飞行任务。这种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必将传承于后世,永垂不朽。
西南联大的精神,其实就是对于中国最为坚定的信念。重温冯友兰先生所作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的碑文,列举了四条这个大学值得纪念的理由。第一条就是对于这个国家命运的信念:“我国家以世界之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也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至今。”这种同国家民族同命运,共呼吸的精神,其实正是中国大学具有的精神力量之所在。
今天的中国在全球化的新时代,正面临着新的和平发展机遇。继承西南联大的精神先辈们所期于我们的正是追求新的超越和新的可能。让年轻人了解历史并不是期望他们重复过去的经验,而是期望他们记住过去的历史中这个民族的付出的同时,以新的姿态和新的风貌为中国和世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