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30章节

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30章节

《经济学原理_宏观经济学》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一、重要名词解释货币数量论: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

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真实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货币中性: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也称为货币周转率,指一单位货币每年用来购买经济中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

)⨯=⨯,它把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中物品与服务产岀数量方程式:即方程式M V P Y的美元价值联系在一起。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

二、重要摘抄1.如果P是用货币衡量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那么1/P就是用物品与服务衡量的货币价值。

而供给与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联邦储备与银行体系共同决定货币的供给,而货币需求反映了人们想以流动性形式持有的财富量。

虽然许多变量都影响货币需求,但有一个变量最为重要:经济中的平均物价水平。

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会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图1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物价水平横轴表示货币量,左边纵轴表示货币价值(1/P),右边纵轴表示物价水平(P)。

货币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美联储将货币供给量固定了。

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当每一美元买的东西减少时人们想持有的货币量就更多。

显然,当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向经济中注入货币时创造了超额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增加;货币的注入增加了人们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然而经济中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并没有改变,因此这种对物品与服务需求的增加就引起价格上升;而物价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最终导致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水平上升。

根据货币数量论,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而且货币量増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5章 垄 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6章 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7章 寡 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曼昆 宏观经济学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 宏观经济学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Money Growth andInflation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302008-5-231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超速通货膨胀是极高的通货膨胀率。

2008-5-232通货膨胀的历史¾在过去的60年间,物价平均每年上升5%左右。

¾通货紧缩——平均物价水平的降低,在19世纪的美国发生过这种情况。

¾超速通货膨胀——极高的通货膨胀率,20世纪20年代德国发生过这种情况。

¾在20世纪70年代,物价每年上升7%。

¾在20世纪90年代,物价平均每年上升2%2008-5-233古典通货膨胀理论¾货币数量论(The Quantity Theory ofMoney)被用来解释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决定因素。

¾通货膨胀是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它涉及到的是经济中交换媒介的价值。

¾当总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的价值降低。

2008-5-234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¾货币供给量是美联储控制的政策变量。

¾货币需求有几个决定因素,包括利率和经济中的平均物价水平。

¾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它是交换媒介。

¾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调整到货币需求等于供给的水平。

2008-5-235货币数量论¾对物价水平如何决定以及为什么它一直在变的解释被称为货币数量论。

¾经济中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

¾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2008-5-238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¾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¾实际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¾根据休谟和其他学者的观点,实际经济变量(生产、就业、实际工资、实际利率)不随着货币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¾根据古典二分法,影响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的力量是不同的。

¾货币中性: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曼昆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六版

曼昆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六版

P $2.00 $2.50 $3.00
Q 1000 1100 1200
增加:
= $6,000 = $8,250
37.5%
= $10,800 30.9%
例:
年份
2005 2006 2007
皮萨
P
Q
$$1100
400
$11
500
$12
600
拿铁咖啡
P
Q
$2.00
1000
$2.50
1100
$3.00
1200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区别
• 研究对象不同 •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
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 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 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 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 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 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 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31
例:
年份 2005 2006 2007
名义 GDP $6000 $8250 $10,800
真实 GDP $6000 $7200 $8400
• 名义GDP是用当期价格来衡量 • 真实GDP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衡量(本例中以2005年
作为基年)
一国收入的衡量
32
例:
年份
名义 GDP
真实 GDP
2005 2006 2007
D. 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了价值5亿美元的汽车,但消费者 只购买了价值4.7亿美元的汽车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9篇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第25章 生产与增长25.1 复习笔记25.2 课后习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详解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26.1 复习笔记26.2 课后习题详解26.3 考研真题详解第27章 基本金融工具27.1 复习笔记27.2 课后习题详解2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8章 失 业28.1 复习笔记28.2 课后习题详解2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第29章 货币制度29.1 复习笔记29.2 课后习题详解29.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30.1 复习笔记30.2 课后习题详解3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31.1 复习笔记31.2 课后习题详解[视频讲解]31.3 考研真题详解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32.1 复习笔记32.2 课后习题详解[视频讲解]3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33.1 复习笔记33.2 课后习题详解3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34.1 复习笔记34.2 课后习题详解3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35.1 复习笔记35.2 课后习题详解3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3篇 最后的思考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36.1 复习笔记36.2 课后习题详解3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在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流动性偏好理论(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答:流动性偏好理论是解释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的理论。

流动性偏好是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

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M·Keynes)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它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

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呈负相关。

该理论假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格水平P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

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较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2.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流动性偏好理论〔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答:流动性偏好理论是解释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的理论。

流动性偏好是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

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M·Keynes〕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它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

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呈负相关。

该理论假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格水平P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

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较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2.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北京师范大学2004研;北京工业大学2005、2006研;山东大学2006研)答:菲利普斯曲线是指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

因此,如图35-1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货币工资增长率(W),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根据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

图35-1 菲利普斯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作为调节经济的依据,即当失业率高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承受一定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借助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进一步论述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以进一步解释在不同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古典通货膨胀理论1.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经济中的物价总水平:(1)物价水平可看作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必须为他们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支付更多的钱。

(2)可以把物价水平看作货币价值的一种衡量指标。

物价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价值下降,因为每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变少了。

用数学方法来表述上述思想:假设P 是用消费物价指数或GDP 平减指数所衡量的物价水平,那么P 也就衡量了购买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所需要的美元数量。

用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等于1/P 。

换句话说,如果P 是用货币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那么1/P 就是用物品与劳务衡量的货币价值。

因此,当物价总水平上升时,货币价值下降。

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s M B M =⋅,它提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因素:基础货币(B )和货币乘数(M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常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2)货币需求①货币需求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②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收入状况、信用的发达程度、市场利率、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心理预期、人们的资产选择等因素。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投资
第17章消费
第19章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和银行体

第19章经济 周期理论的 进展(第6版
教材)
附录指定曼 昆《宏观经 济学》教材 为考研参考 书目的院校 列表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
第10章总需求Ⅰ:建 立IS-LM模型
第11章总需求Ⅱ:应 用IS-LM模型
第12章重访开放经济: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与汇率制度
第13章总供 给与通货膨 胀和失业之 间的短期权

第14章一个 总供给和总 需求的动态 模型
第3章国民收 入:源自何 处,去向何 方
第4章货币与 通货膨胀
第5章开放的 经济
第6章失业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经济增 长Ⅰ:资本 积累与人口
增长
第8章经济增 长Ⅱ:技术、 经验和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笔记
第章
习题
复习
理论
第版
政策
笔记
教材
习题 习题
教材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 生产要素:
K=资本 L= 劳动经济的技术水平 用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Y= F (K,L) ❖ 其中MPL是劳动的边际产
量,即: MPL= F(K,L+1)–F(K,L) 当某种投入要素增加,其边
际产出下降(其他要素不变)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理由:
1. 目光短浅
2. 借贷约束
3. 子孙后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16~17章消费&投资
❖消费函数:C=c(Y-T) 0﹤c﹤1
❖ 凯恩斯的猜想
1. 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小 于收入增加量
2. 平均消费倾向APC:平均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3. 收入决定消费,利率没有重要作用(而古典主义认为:
2. 资本资产 3. 未计算的负债 4. 经济周期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14~15章稳定政策与政府债务
传统政府债务观点
这种观点假设:
当政府减税国民储蓄减少 并有预算赤字时,消费者 对他们税收后的收入的增 加的反应是更多的支出
李嘉图政府债务观点
❖ 李嘉图等价----用债务 筹资的减税方法并影 响消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 封闭经济中,GDP只由三 个部分组成即消费C,投 资I和政府购买G
❖ 关于消费: 可支配收入是扣除全部税 收后的总收入,即Y–T 消费函数: C= C (Y–T ), 当↑(Y–T ) ⇒↑C,其中C是 边际消费倾向,是每增加 一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所引 致的消费的增加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复习全书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复习全书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第29章货币制度一、货币的含义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

据此定义,货币只包括在物品与劳务交换中卖者通常接受的少数几种财富。

1.货币的职能货币在经济中有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

这三种职能把货币与经济中的其他资产,如股票、债券、不动产、艺术品,甚至棒球运动员卡区分开来。

(1)交换媒介即买者在购买物品与劳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

货币是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货币从买者向卖者的转移使交易得以进行。

(2)计价单位即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商品的价格、偿还贷款的数额用计价单位来衡量,如美元、元等,而不用物品和劳务的数量来衡量。

(3)价值储藏手段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

当卖者今天在物品与劳务的交换中得到货币时,他可以持有货币,并在另一个时候成为另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

货币不是经济中唯一的价值储藏手段:人们也可以通过持有诸如股票和债券这些非货币资产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

财富这个词用来指所有价值储藏手段的总量,包括货币和非货币资产。

2.货币的种类(1)商品货币商品货币(commodity money)是指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内在价值这是指,即使不作为货币,东西本身也有价值。

商品货币的一个例子是黄金。

黄金之所以有内在价值,是因为它可以用于工业和制造首饰。

黄金在历史上是货币最常见的形式,因为它较容易携带、衡量和确定成色。

当一个经济用黄金作为货币(或者用可以随时兑换为黄金的纸币)时,可以说这个经济是在金本位下运行。

(2)法定货币法定货币(fiat money)是指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法定就是一种命令或法令,虽然政府是建立并管理法定货币制度的中心,但这种货币制度的成功在还依赖于其他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接受法定货币对预期和社会习惯的依赖与对政府法令的依赖同样重要。

3.美国经济中的货币(1)货币层次(美联储)1M =流通中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如NOW 账户,ATS 账户等)21M M =+储蓄存款(含货币市场存款基金账户)+小额(10万美元以下)定期存款+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最低初始投资在5万美元以下)+几种不重要的项目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货币流动性的强弱。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复习全书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复习全书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2.费雪效应答:费雪效应指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费雪效应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用来阐述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用费雪方程式表示为:i rπ=+(其中i代表名义利率,r代表真实利率,π代表通货膨胀率)。

由于货币在长期中是中性的,货币增长的变动不会影响真实利率。

由于真实利率不受影响,所以名义利率必然根据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一对一的调整。

根据费雪方程式,通货膨胀率上升1%引起名义利率上升1%。

3.预算盈余答:预算盈余指预算中存在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情况。

预算盈余是一种预算不平衡的状态,不过它与预算赤字的不平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

盈余表示财政宽松,赤字表示财政困难。

严格地讲,预算应是平衡的,不仅在计划中是平衡的,而且执行中和执行后也应是平衡的。

但在某些时候,适当地使财政收入的安排大于财政支出是可以的。

这时,就会出现预算盈余。

一般情况下,政府得到的税收收入用T表示,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用G 表示。

如果T大于G,政府的预算盈余就是(T G)。

4.古典总供给曲线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

宏观经济学笔记整理(30)

宏观经济学笔记整理(30)

宏观经济学笔记整理(30)宏观经济学笔记整理(曼昆三版)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名词解释(1)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

(2)名义变量(nominal variables):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3)真实变量(real variables):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4)古典⼆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5)货币中性(monetary neutrality):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6)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货币易⼿的速度。

(7)数量⽅程式(quantity equation):⽅程式M×V=P×Y把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中物品和劳务产出的美元价值联系在⼀起。

(8)通货膨胀税(inflation tax):政府通过创造货币⽽筹集的收⼊。

(9)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的⼀对⼀的调整。

(10)⽪鞋成本(shoeleather cost):当通货膨胀⿎励⼈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11)菜单成本(menu costs):改变价格的成本。

(⼆)课后习题1.Suppose that this year’s money supply is $500 billion, nominal GDP is $10 trillion, and realGDP is $5 trillion. (E)a.What is the price level? What is the velocity of money?b.Suppose that velocity is constant and the economy’s output of goods and services risesby 5 percent each year. What will happen to nominal GDP and the price level next year if the Fed keeps the money supply constant?c.What money supply should the Fed set next year if it wants to keep the price levelstable?d.What money supply should the Fed set next year if it wants inflation of 10 percent?答:a、物价⽔平=名义GDP/实际GDP,所以物价⽔平为10/5=2;根据M×V=P×Y可得货币流通速度为100000/500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古典通货膨胀理论1.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经济中的物价总水平:(1)物价水平可看作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必须为他们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支付更多的钱。

(2)可以把物价水平看作货币价值的一种衡量指标。

物价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价值下降,因为每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变少了。

用数学方法来表述上述思想:假设P 是用消费物价指数或GDP 平减指数所衡量的物价水平,那么P 也就衡量了购买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所需要的美元数量。

用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等于1/P 。

换句话说,如果P 是用货币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那么1/P 就是用物品与劳务衡量的货币价值。

因此,当物价总水平上升时,货币价值下降。

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s M B M =⋅,它提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因素:基础货币(B )和货币乘数(M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常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2)货币需求①货币需求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②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收入状况、信用的发达程度、市场利率、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心理预期、人们的资产选择等因素。

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下降)增加名义货币需求量。

③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指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货币数量。

(3)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与由经济的实际变量或客观因素决定的货币需求相符合。

如图30-1所示,横轴表示货币量;左边纵轴表示货币价值1/P ,而右边纵轴表示物价水平P 。

物价水平轴正好上下颠倒:较低的物价水平接近于这条轴的顶端,而较高的物价水平则接近于底部。

这种颠倒的轴表示,当货币价值高时(用接近左边纵轴的顶端来表示),物价水平低(用接近右边纵轴的顶端来表示)。

货币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美联储固定了可得到的货币量。

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当货币价值低(物价水平高)时,人们需要更大量的货币来购买物品与劳务。

在均衡时,如图30-1中A点所示,货币需求量与货币供给量平衡。

这种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决定了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

图30-1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物价水平3.货币注入的影响在经济原来是均衡的条件下,中央银行突然增加货币供给时,会造成物价水平上升,货币贬值。

设想经济最初是均衡的,后来美联储通过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向公众购买一些政府债券而向经济中注入货币。

图30-2显示了发生的变动。

货币注入使供给曲线从MS向右移动到1MS,而且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B点。

结果,货币价值(用左边纵轴表示)从1/2下降到21/4,而均衡物价水平(用右边纵轴表示)从2上升到4。

换句话说,当货币供给增加使美元更多时,结果是物价水平上升,这使每一美元更不值钱。

图30-2 货币供给增加4.调整过程简述(1)货币注入的直接影响是创造了超额货币供给。

在注入之前,经济是均衡的(图30-2中的A点)。

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人们拥有的货币量正好是他们想拥有的。

当注入货币后,人们钱包里的美元比他们想要的多了。

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货币供给量现在超过了货币需求量。

(2)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花掉这些超额货币供给。

他们可能用所持有的超额货币购买物品与劳务;或者他们也可能用这些超额货币通过购买债券或把货币存入银行储蓄账户而向其他人发放贷款,这些贷款又使其他人可以购买物品与劳务。

在这两种情况下,货币的注入都增加了人们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

(3)然而,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并没有改变,因为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产量由可获得的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决定。

货币注入并没有改变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项。

因此,这种对物品与劳务需求的增加就引起其价格上升。

而物价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因为人们要为每次交易支付更多的美元。

最后,经济在货币需求量又等于货币供给量时实现了新均衡(图30-2中的B点)。

物品与劳务的物价总水平以这种方法调整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

5.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1)古典二分法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是指对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二分法指分为两类,古典指早期的经济思想家。

)大卫·休谟在18世纪认为所有经济变量应该分为两类:第一类由名义变量组成——名义变量是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第二类由真实变量组成——真实变量是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这种分类称为古典二分法。

特别是名义变量,主要受经济中货币制度发展的影响,而货币制度对于理解重要真实变量的决定因素基本是无关的。

(2)货币中性货币中性(monetary neutrality)是指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通常认为,在短期中货币变动对真实变量有重要影响。

但在长期中,货币供给变动对名义变量有重要影响,但对真实变量的影响却是微不足道的。

6.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1)货币流通速度为了计算货币流通速度,用产出的名义值(名义GDP)除以货币量。

如果P表示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Y表示产量(真实GDP),M表示货币量,那么,货币流通速度为:()/=⨯V P Y M(2)货币数量方程式⨯=⨯M V P Y这个方程式说明,货币数量(M)乘以货币流通速度(V)等于产品的价格(P)乘以产量(Y)。

数量方程式说明,经济中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反映在其他三个变量中的一个上:物价水平必然上升,产量必然上升,或货币流通速度必然下降。

(3)货币数量论的本质①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②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名义产量价值(P Y⨯)同比例变动;③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和可以得到的技术决定的。

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货币并不影响产量;④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量价值(P Y)相应的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的变动上;⑤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是高通货膨胀率。

7.通货膨胀税(1)含义:指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2)通货膨胀税的主要受益者是国家政府,政府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收益:①扩大货币供应量能直接增加其收入;②通过单位货币购买力的降低而减少为偿还国家债务的实际价值;③直接增加税收收入,因为通货膨胀会使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在名义上增加,纳税等级自动上升,政府可获得更多的收入。

8.费雪效应(1)费雪效应的含义因为货币在长期中是中性的,所以货币增长的变动并不会影响真实利率,所以,名义利率必然根据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一对一的调整称为费雪效应。

其公式为: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可以改写成:名义利率=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真实利率,而且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供给的增长决定通货膨胀率。

(2)费雪效应的适用性费雪效应在短期是不成立的,因为通货膨胀是不可预期的。

名义利率是对一笔贷款的支付,而且它通常是在最初进行贷款时确定的。

如果通货膨胀的变动出乎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意料之外,他们事先达成协议的名义利率就没有反映较高的通货膨胀。

但是,如果通货膨胀保持在高位,人们最终就会预期到这一较高的通货膨胀,而且贷款协议也将反映这种预期。

确切地说,费雪效应表明名义利率是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行调整的。

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随实际通货膨胀而变动,但短期中不一定。

二、通货膨胀的成本1.通货膨胀对购买力的影响当物价上升时,每一美元收入所能购买的物品和劳务量都减少了。

因此,通货膨胀似乎剥夺了一个人辛苦赚来的美元的购买力,直接降低了生活水平。

但当物价上升时,尽管物品与劳务的购买者为他们所买的东西支付得多了,但同时,物品与劳务的卖者从他们所卖的东西中得到的也多了。

由于大多数人通过出卖他的劳务而赚到收入,所以收入的膨胀与物价的膨胀是同步的。

因此,通货膨胀本身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

2.通货膨胀的成本(1)皮鞋成本皮鞋成本(shoeleather cost)是指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在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经历过超速通货膨胀的国家中,这种成本就很重要了,物价上升幅度如此之大,货币丧失价值储藏职能,为了降低所遭受的损失,人们会努力寻找各种途径把手中的货币花出去,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就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此时的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可能相当高,如果通货膨胀率很低,人们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努力投入到更具生产性的活动中。

(2)菜单成本菜单成本(menu costs)是指改变价格的成本。

菜单成本包括决定新价格的成本、印刷新清单和目录的成本、把这些新价格表和目录送给中间商和顾客的成本、为新价格做广告的成本,甚至还包括处理顾客对价格变动的恼怒的成本。

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必须承担的菜单成本。

通货膨胀率较低时,一年调整一次价格是许多企业合适的经营策略。

但是,当高通货膨胀使企业成本迅速增加时,一年调整一次价格就是不现实的。

例如,在超速通货膨胀期间,企业必须每天甚至更频繁地变动价格,以便与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保持一致。

(3)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通货膨胀率越高,相对价格自发的变动就越大。

因此,由于在一段时期内价格只变动一次,所以通货膨胀引起的相对价格的变动就比没有通货膨胀时大。

而市场经济是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的。

消费者通过比较各种物品与劳务的质量和价格决定购买什么。

通过这些决策,他们决定稀缺的生产要素如何在个人与企业中配置。

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其最好的用途中。

(4)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法律制定者在制定税法时往往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往往增加了储蓄所赚到的收入的税收负担,进而抑制了储蓄。

名义资本收益和名义利息收入是税法与通货膨胀如何相互影响的两个例子:①税收对资本收益——以高于购买价格出售一种资产所得到的利润——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