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统编版 必修4 高中政治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课件ppt(25张PPT)
![统编版 必修4 高中政治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课件ppt(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05f35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e.png)
制度方面的 进步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等具有 意识形态性质)内容和(自然 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 意识形态)的内容
生态文明 生态方面的 进步
联 ①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 系 ②创造主体都是人。
③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文化的
功能 课间操跳“鬼步舞”,引领全国课间操
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
功能
本框题核心 素养
政治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
传承和发展共同的文化,坚定文化
自信。
科学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科学分析文化的内
涵、特征与功能 积极参与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
公共参与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
文化的内涵
——是什么
二
文化的特征
——是什么
④2020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19年GDP增
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俄罗斯建交
70周年纪念币,该纪念币图案精选两国代表性建筑,
通过精湛、精美的设计庆祝两国关系走过极不平凡的
历程。由此可见 ( )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排异
归航拾贝
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 获?自己构 建思维导图,相互展示下 吧!
牛刀小试
1.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B ①2020年5月,“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②2019年5月,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扬州举行
③2020年3月,首部全面反映抗疫的20集电视剧
《在一起》在上海正式启拍。
商品
济经济
(4)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政治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分别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分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ca61d1983c4bb4cf7ecd136.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分别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精神与内涵相信有很多人都很了解吧。
下面是由分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希望对你有用。
一、中国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缩影,是先人追求天人和谐的产物中国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土壤中,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即节日日期的选择与设定是古人依据天候、物候和气候的周期性转换而约定俗成的,都对应着特定的节气和农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步入农业文明的古国之一。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国之大事在农”的观念,并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认识到:人类要生存、庄稼要收成,就必须观察和掌握天象(日月星辰的变化)、物象(动植物随季节而生的变化)和气象(寒暑雨雪的变化)及其规律,顺应天地运行的节奏和气候变化的秩序,来合理地计划和安排其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
为了准确地反映四季气温、降水、物候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情况,用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古人依据太阳在黄道的不同位置,确定出了“二十四节气”。
岁时节令一经确立,一些特别的日期就凸显出来,它们作为农耕周期中的关节点,备受先民的重视,每当特定的节气来临之时,都要举行与这个节气相应的仪式和庆典活动,这样,农耕周期便也成了庆典周期。
“‘节’正是对岁时的分节,把岁时的渐变分成像竹节一样的间距,把两节气相交接之日时定为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
”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依托的中国传统节日,充分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节律,顺应自然时序,感悟天、地、人“三才”的贯通一气,追求和升华“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传统节日从时序安排上宛如一条由自然节气生成而贯穿春夏秋冬的“文化链”,“四时节庆,纷至沓来”。
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春节、元宵节、中和节、清明节等节日接踵而至。
人们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阖家团聚、拜年庆贺、舞龙观灯,尽情欢庆新春的到来;还要祭奠先祖、尽孝寻根、踏青赏春、娱乐健身,在慎终追远中享受新春的赐福,准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农耕播种。
文化内涵是什么意思
![文化内涵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e411de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3.png)
文化内涵是什么意思
文化内涵的意思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等。
文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体现,文化从客观上存在着一种极其强烈的割不断的历史传统,虽然文化的历史传统在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可以使其逐渐改变,但这种改变需要一种社会风气,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历史过程。
文化内涵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c8d63e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3.png)
思考一:中国为什么能够拍出《长津湖》这一大片?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预算成本高达2亿美元(人民币约13亿人民币),是 中国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影片,已经远超近年来好莱 坞投资的战争大片。
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技术实力
电影管理部门对本电影更加包容审查和科学的产业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的支持——政治
思考二:《长津湖》的播出带来什么?
C 而行。下列选项中对文化与文明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②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③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④文化和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文化的载体 P92-1
思考:以下文化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
器物、行为、制度 是文化的载体,而
【当堂检测】
5.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习近平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 能淡化这个颜色。”为使红色文化发挥其精神力量的作用,上海最大化地利 用红色资源,通过“沉浸式”红色主题文化教育发挥了红色文化的功能,以
B 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样做( )
①有利于保护红色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②是因为人们接受红色文化的影响的过程往往是被动的 ③旨在使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④能使红色文化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对国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
辨 析: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替代。( ) 【解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三者之 间的联系加深,呈现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但并不能抹杀三者 之间的区别。
2.文化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 )
文化的内涵及解读
![文化的内涵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0f71521fad6195f312ba63a.png)
文化的内涵及解读文化的内涵及解读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在不断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从东方和西方关于文化一词的含义中不难看出,文化总是与人有关,它同人的生存行为和生存境界密切融合。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差异之大,足以说明界定“文化”概念的难度。
本网着重研究企业文化及其建设方法,但首先要对文化有个深入的理解。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认为文化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
他认为文化具有如下特点,其一,铭刻于人们的内心;其二,文化是慢慢地诞生的,但每天都能获得新生力量并逐渐取代过去的权威力量;其三,能够维系人们的法律意识。
法国学者大卫·克雷说,文化一词应具有两种相关的含义:它首先支持着群体或组织成员广泛持有的神话、象征、故事等价值观念,同时,它也代表着存在于一个国家或一些其他大型政治组织中以价值观念为基础所构筑起的共同团体。
文化是一组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的、共享的、相互关联的符号,它为团体成员提供某些方针,能为组织或团体的生存提供必要的解决方案。
在《当代人类学》中,哈维兰指出,可为人所接受的文化定义应该是:文化是一系列规范或准则,当社会成员按照它行动时,该行为应限于社会成员认为合适和可接受的变化范围内。
美国学者沙因认为,文化是由一系列假设所构成的模式,它是由组织或团体的成员在探索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这一过程中所发现形成和创造的。
当然,关于文化的定义还有很多。
总之,从基本上看,文化是一个沟通体系,它把人类的生物和技术行为完美地融合到语言和非语言体系中,从而使人类得以存在和发展。
文化可大可小,或抽象或具体,它既包括诸如一般行为、信仰、语言、价值观以及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它也是某个区域内人们的行为、特性和价值观的鲜明表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173979b7fd5360cbb1adbb9.png)
借鉴传统文化,推进时代文化建设提纲——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有些人大脑子里并不是一个清晰的概念。
要了解这个概念我们首先来说一说文化的定义。
有人把这个定义从两方面解释:1、老百姓的理解老百姓对文化的理解就是,这个人书读得多,这人就有文化。
2、权威的解释对文化的一个诠释,需要去看一些比较权威的书,比如《辞海》、《辞源》,它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
这跟老百姓的理解不同,它将“文化”提升到了“生存”的问题上。
文化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有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
战争年代,也有战争年代的文化。
比如,游击战文化、阵地战文化、正规战文化、海陆空三军的战争文化。
五四时期,有人又提出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把中国文化批得一文不值。
一切都唯西方是举,只知有西,不知有东,已经成为时尚、成为潮流。
刘梦溪教授认为从广义角度看,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从狭义的角度看,可以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
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
<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
张岱年先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概括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四个方面。
他认为, 《易传》中提出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个命题, 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
“自强不息”就是“努力向上, 决不停止”,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精神的写照;“厚德载物”指君子应以大地一样的胸怀包容万事万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098c8f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a.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已经有数千年,相信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都很了解吧。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指世代传承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渊源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
什么是传统文化
![什么是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414b9c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0.png)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宝贵财富,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历史长河中闪耀不衰。
传统文化是代代相传、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精神信仰和审美情感。
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经岁月沉淀的一系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总和。
它承载着国家、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不仅包括文字、语言、礼仪、音乐、舞蹈、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还包括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文化元素。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承先启后、传统创新、继承发展等特点。
首先,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历史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其次,传统文化承先启后,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再次,传统文化传统创新,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发展,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最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文化融合和发展。
三、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来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情感价值。
传统文化铭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人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对于保持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传承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风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不衰,得益于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和执着追求。
应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等方式,立足于当代,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之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是什么
![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3e6bc3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c.png)
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是什么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决定着企业其他文化要素能否将自己企业的全部正能量发挥到最大的决定因素。
下面店铺要和大家探讨的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是什么。
企业文化的内涵1.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就是照亮企业航向的灯塔,没有目标的企业是没有动力、失去希望的企业。
每一家企业必须确立了发展方向,将目标作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前进的号角、一种体现正能量的符号传达给每一位员工,使他们为实现自己企业的宗旨全力以赴,才能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因此说,企业目标是激励企业员工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品牌是企业拥有的最大无形资产,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为此,格盟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开展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引导所属企业树立诚信意识,培育关爱文化,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与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美誉度,为开辟更为广泛的国际国内市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日本电源开发株式会社、日本中国电力株式会社毅然购买了德意志银行受让的10%的股份,成为格盟国际的股东方一员,彰显了格盟的价值和品牌。
近年来,集团公司先后与山西省朔州市、阳泉市、武乡县、娄烦县、盂县等地市、县区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中石化、中石油、中联集团、晋煤集团等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集团公司得到中外合作方的充分认可,被认为是诚实守信的优秀企业,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每一家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单位、公众与企业开展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
只有与社会活动联系起来,才能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
格盟集团公司在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坚持以发展绿色电力、奉献清洁能源为己任,长期致力于山西地方电力发展事业,大力发展低碳绿色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省外大型输电项目、风力发电、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文化的内涵及解读
![文化的内涵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a5b9b8fb84ae45c3a358c29.png)
文化的内涵及解读文化的内涵及解读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自20 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在不断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从东方和西方关于文化一词的含义中不难看出文化总是与人有关它同人的生存行为和生存境界密切融合。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差异之大足以说明界定“文化”概念的难度。
本网着重研究企业文化及其建设方法但首先要对文化有个深入的理解。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认为文化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
他认为文化具有如下特点其一铭刻于人们的内心;其二文化是慢慢地诞生的但每天都能获得新生力量并逐渐取代过去的权威力量;其三能够维系人们的法律意识。
法国学者大卫· 克雷说文化一词应具有两种相关的含义:它首先支持着群体或组织成员广泛持有的神话、象征、故事等价值观念同时它也代表着存在于一个国家或一些其他大型政治组织中以价值观念为基础所构筑起的共同团体。
文化是一组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的、共享的、相互关联的符号它为团体成员提供某些方针能为组织或团体的生存提供必要的解决方案。
在《当代人类学》中哈维兰指出可为人所接受的文化定义应该是:文化是一系列规范或准则当社会成员按照它行动时该行为应限于社会成员认为合适和可接受的变化范围内。
美国学者沙因认为文化是由一系列假设所构成的模式它是由组织或团体的成员在探索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这一过程中所发现形成和创造的。
当然关于文化的定义还有很多。
总之从基本上看文化是一个沟通体系它把人类的生物和技术行为完美地融合到语言和非语言体系中从而使人类得以存在和发展。
文化可大可小或抽象或具体它既包括诸如一般行为、信仰、语言、价值观以及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它也是某个区域内人们的行为、特性和价值观的鲜明表现。
教学设计3: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3: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f960014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c.png)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传承和发展共同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科学分析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化的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文化的功能。
教学过程:出示学习导航:目的是让学生对本框题所学内容心中有数。
一.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二.文化的特征——是什么三.文化的功能——是什么议题1:什么是文化情景1:思辨人生(一)文化的内涵◆“文化”在拉丁语中是“耕作”“栽培”的意思,属于物质生产的范畴。
后来,文化的内涵由对禾苗的培植和化育,逐步延伸到对人的心灵和道德情操的培植和化育,从而成为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于一体的概念。
◆中国人所说的“文化”一词最早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主要是指人的教化与培养。
《周易》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西汉刘向将“文”与“化”两个字联为一词,他在《说苑》中写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文化概念传入中国,文化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使得人们对文化概念有了诸多不同的理解。
思考:1.拉丁语中的“文化”和中国人所说的“文化”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学生分析材料回答,老师点评总结:拉丁语中的“文化”指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于一体的概念,这里讲的是广义的文化。
而中国人所说的“文化”一词最早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主要是指人的教化与培养,这里讲的是狭义的文化。
出示:文化的内涵。
(1)广义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共28张PPT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fe1c3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9.png)
【探究导学】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华文明多元起源 (1)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 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 华文明的摇篮。 (2)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 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2.春秋战国 (1)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 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2)社会出现大变革。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 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 (3)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 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4)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 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题。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 “大一统” 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 了思想基础。儒学在中华文化中确立了正统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 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4.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孟子说:“天下 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张载概括为“为天 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拓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核心思想理念:天人之学、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 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 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礼、精忠爱国、克己奉公、 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3.中华人文精神:以人为本。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ce1f2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2.png)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林则徐
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并分析其意义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有利于提高责任感、使命感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博大精深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博大精深
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协调人与国家的关系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6.主张和而不同
协调人与自身的关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选自《论语·子路》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西周太史伯
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并分析其意义。
主张和而不同
“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 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4.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协调人与自身的关系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选自《论语·为政》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 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选自《墨子·尚贤》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5584fb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6.png)
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有值得借鉴与思考的地方。
那么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
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传。
看着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朴贴切的陶艺,心里顿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遗迹,似乎能窥出历史的痕迹;每当阅读者那一卷卷诗书画卷,我们仿佛被洗礼;还有那些精细的民间艺术,我们应该幸福,因为我们身在一个文明的国度,在传统文化的培育下成长!发展核心素养,一个普通的词语、平常的概念,它不时尚,也不奇崛,却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迅速地流行起来,显现出巨大的力量。
核心素养的力量,来自它提出的时代背景,来自它的内涵、它的价值方向,及其所带来的变革行动。
众所周知,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所关注、研究的共同话题,而且已成为改革与发展的共同主题,有关的文件及研究成果相继面世:《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与概念的基础》、《21世纪素养框架》、《核心素养建议案》、《课程编制的基础研究》等等。
这些研究给我们以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示。
开放的中国、深入的课改,当然十分珍视并要吸收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表达,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实基础、学生特点以及对未来的认知、把握和追求。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应如何彰显“中国”元素?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
在传统文化宝藏中,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经验熠熠闪光,塑造着中国教育之魂。
细察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不难发现对人、对学生发展的宝贵思想,不难发现所蕴含着的文化精神、科学理性、创新实践的基因。
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要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同样要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
毋庸置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制,在吸收“外来”的同时,必须不忘文化的“本来”。
请谈谈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请谈谈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23fec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e.png)
请谈谈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茶文化贯穿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艺术、哲学、礼仪、文学等。
在茶文化中,人们可以体会到深思、静心、敬业以及传统的美德。
首先,茶文化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亲近。
在茶文化中,茶叶被视为一种自然的礼物,传递着生命和成长的力量。
茶叶的生长过程需要合适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人们需要细心呵护才能获得优质的茶叶。
茶农和制茶师傅们注重观察和感知自然,他们经常与植物为伴,通过灵敏的触觉和嗅觉来判断茶叶的品质。
茶文化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的独特之美,并促使人们保护和尊重自然。
其次,茶文化代表了中国古代修身养性的传统精神。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都非常推崇茶文化。
茶被视为一种精神饮品,喝茶不仅能够提神醒脑,还能够静心、净化心灵。
在喝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沉浸在宁静的环境中。
茶文化要求人们注视当下,摆脱烦恼和焦虑,体验放松和宁静的状态。
茶道的流派,例如禅茶,着重于修身养性,强调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茶文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的途径。
茶文化也体现了中国人面对生活的豁达和包容。
在中国,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待客之道。
无论是家庭聚会、商务会议还是社交场合,茶都常常是必备的饮品。
通过为客人倒茶,人们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和热情。
即使是与陌生人相遇,通过分享一杯茶,人们可以建立起友好和亲密的关系。
在政治、商业和人际关系中,茶文化在团结和友好的促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修身养性的传统精神、对生活的包容和豁达,以及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
茶文化不仅提供了一种饮品,而且更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珍视传统文化和追求内心平静的人们来说,茶文化是无价的,它使人们能够在喧嚣和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中发展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具有稳定性,多样性,民族性,继承性
什么是文化?其本质性的、深刻的内涵是什么?“文化,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因此,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体现。
正因为如此,不论人们承认与否,文化从客观上存在着一种极其强烈的、割不断的历史传统性质。
虽然,文化的历史传统,在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可以使其性质逐渐地得到改变,但这种改变,需要蔚成一种社会风气,在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才能实现。
文化传统的历史性改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历史过程,往往是人们对它并不多么在意。
但是,这种文化传统的性质一经改变,哪怕是部分的改变,就将反转过来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或祸或福。
无论何种文化,其本质性的、深刻的内涵是哲学,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生存思想与方法的各方面体现。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国的天道、地道、人道、时变四维一絷哲学思想理论体系为其灵魂的,这是它在世界各种历史文化中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其博大精深的根本性原因;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是与国家制度密切相关的,“五帝时期”形成的是以民为本、爱地亲民、以道立法、以法治国、选贤任能、刑德相养、执法有度、富民强国、明民而治的思想文化;自夏禹以来,所形成的是唯皇作极、以官为本、任人唯亲、神道设教、愚民而治的独裁专制封建文化;自百家争鸣以来,民主法制与独裁专权两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而存于诸子之说中。
因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就有一个分清精华与糟粕的工作必须仔细地进行;第三,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节、悌等行为规范的社会教化相关联的,抽去了社会教化,缺少了具体的道德规范,就无以传承。
不能进行历史传承,造成了文化的历史缺位,就谈不上文化的弘扬;第四,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这个特点不是如何教导别人,而是内省,“吾日三省吾身”,“克己复礼为仁”,此之谓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和谐,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文化的兼容。
中国传统文化突出理学知行合一的学风,它以研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迈情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影响了几千年饱学之士的价值观,成为一双无形的手牵动着文明的进步!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
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有四点: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七点;1.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2.刚柔相济——穷本探原的辩证精神;
3.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
4.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
5.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
6.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
7.生生不息——中华人文精神在近代的丰富与发展。
1.“天人合一”的自然世界观。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对于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思想认识以“天人合一”的自然世界观为代表。
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数主张天人协调,而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因而可以达到统一。
而这实际上就是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循环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之相区别的,西方文明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对自然世界的不同理解,最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2.“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之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
“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
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
长期以来,中国各种传统哲学派别、文化思潮的关注焦点,以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主题和价值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价值目标揭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实践而展开。
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间人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3.“刚健有为”的人生价值观。
“刚健有为”的人生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和民族进取心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从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长卷来看,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强盛和文化繁荣有重要意义。
刚健有为的精神,不仅在我们民族兴旺发达时期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我们民族危难之际,外族人侵、政权易手之时,也总是成为激励人们起来进行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
且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式的激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式的感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式的雄心,这些无不是民族自尊自信而表现出来的自强精神。
所以,才会有文天祥的那句着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二是“中庸”,指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天人和一”旨在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反对将它们割裂开来。
“中庸”则强调对待事物关系要把握一个度,以避免对立和冲突。
提倡“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有利于处理现代社会各种矛盾,以保持社会的稳定。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谐调。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自然过程、历史过程、人生过程、思维过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这一思想特征贯穿了“天人合一”观念源起与演变的基本过程,贯穿于古代的哲学、科学和艺术中。
中庸之道是“和合文化”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具体准则,它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