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申请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朱 燕,对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建构的思考,新闻世界十一月刊 ○ 4 郑 燕,网 民 的 自 由 与 边 界———关于微博公共领域中言论自由的 ○
反思社 会 科 学 研 究 Leabharlann Baidu2012. 1.
5 李异平、赵 玲,论微博公共领域中公共精神的缺失,东南传播,2011 年 ○
第 6 期 (总第 82 期) (2)对微博文本的分析和批判
5
3、指导教师对学生选题报告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4、选题报告会评议组意见



组长(签字): 5、学院审查意见:



主管院长(签字):
学院(公章)



6
主要参考文献:
2
相关论文: (一) [1]袁靖华,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 因素,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6 期,第 35 卷(总第 171 期) [2]蔡楚泓,微博 乌合之众——运用《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解读微博的 信息传播,今传媒 2011 年第 8 期 [3]朱 燕,对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建构的思考,新闻世界十一月刊 [4]郑 燕,网 民 的 自 由 与 边 界———关于微博公共领域中言论自由 的反思社 会 科 学 研 究 ,2012. 1. [5]李异平、 赵 玲, 论微博公共领域中公共精神的缺失, 东南传播, 2011 年 第 6 期 (总第 82 期) [6]李伶俐,微博热的冷思考———兼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新闻爱 好者,2011·5(上半月) [7]吴 涛,微博中话语权马太效应的呈现,新闻爱好者,2012·1(上半月) [8]陈立敏,微博与传统媒体关系探微,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3(下半月) [9]胡瑶迪,微博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新闻世界,2010 [10]王 朦 李 苓,微博不等于浅阅读,中国编辑,2010.4 [11]许 琛, 论微博时代的公民新闻传播与公民意识培养, 东南传播, 2011 年 第 9 期 (总第 85 期) [12]杨维,论微博在网络舆论形成中的作用,现代视听,2011.1 [13].李瑗瑗,微博舆论的形成机制及特点分析,新闻界 ,2010 年第 6 期, 2010 年 12 月 [14]喻国明, 《潜逃性:一种关于微博价值本质的探讨(上) 》 ,新闻与写作, 2011 [15]郑保卫 马悦舒,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 “互动” 与 “互补” ——以 “五 道杠少年”事件报道为例》 ,2011 [16]赵文晶 刘军宏,微博舆论引导策略研究,中国出版,2011 年 6 月下 (二)相关著作 1.齐格蒙特·鲍曼(英) ,郇建立译,被围困的社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尼尔·波兹曼(美) ,吴燕莛译,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让·鲍德里亚(法) ,刘成富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
河北经贸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申请书
姓名: 李凡宗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 新闻学 李金惠 职 所属学院: 称: 人文学院 讲师
开题报告时间: 2013年 12 月 15 日
一、拟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与本人实习、 社会实践、调研的关系,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
1
①李伶俐,微博热的冷思考———兼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新闻爱好 者,2011·5(上半月) ②吴 涛,微博中话语权马太效应的呈现,新闻爱好者,2012·1(上半月) (3)微博语境下对个体内在的影响,如: ①陈华明、李 畅,微博中的个体认同: 静态 “内观”与动态分裂,四川大 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4 期 (二)抱有乐观主义期待的分为这几个方面 (1)与传统媒体可实现互补的期待,如: ①陈立敏,微博与传统媒体关系探微,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3(下半月) ②胡瑶迪,微博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新闻世界,2010 (2)对微博内容和形式所引发变革的期待,如: ①王 朦 李 苓,微博不等于浅阅读,中国编辑,2010.4 许 琛, 论微博时代的公民新闻传播与公民意识培养, 东南传播, 2011 年第 9 期 (总第 85 期) ②杨维,论微博在网络舆论形成中的作用,现代视听,2011.1 (三)采取中立态度的研究 (1)对微博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进行阐明和表述 ①赵文晶 刘军宏,微博舆论引导策略研究,中国出版,2011 年 6 月下 ②李瑗瑗, 微博舆论的形成机制及特点分析, 新闻界 , 2010 年第 6 期, 2010 年 12 月 (2)对于微博潜在性所做的探究 ①田 飞,王海龙,微博的社会文化传统分析,今传媒 2010 年第 9 期
虽然对于微博的研究是这几年才开始的, 但对于微博这一新兴媒介的功能和 在各领域的作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人站在各自学科的立场上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 究。其观点往往是站在微博的媒介特性和潜在性上所引发阐述的,虽有少数对其 持一定的批判性态度,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还是在分析基础上对其抱有很大的期待。 所以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种可以称之为 带有担忧的批判性立场;一种是对其媒介特性所能引发的社会变革抱有期望的乐 观主义期待立场;最后一种是站在中立立场行论述。 (一) 关于批判性立场的主要有以下研究方面 (1) 基于微博 “公共性” 的研究, 包括公共领域 (公共空间) 的建构和解构、 公共精神的培养、微博环境中草根阶层和精英阶层的话语权问题、“公众” 这一微博生态下的网络群体的成长和制约因素等如: ①袁靖华,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 素,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第35卷(总第171期) ②蔡楚泓, 微博 乌合之众——运用 《乌合之众》 群体心理学解读微博的信息 传播,今传媒 2011 年第 8 期
3
4.尼尔·波兹曼(美) ,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二、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完成课 题的条件(包括实习单位的情况)和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一)以微博的使用和相关资料为基础,沿着尼尔·波兹曼的媒介分析角度 对微博的隐喻进行探究 (二)吸收、运用一些社会学观点,对“微博信息可能带来理性”的观点进 行解构和重建 (三)微博对个人和对传统媒体媒体的关系上的影响进行梳理,以其能够得 出微博对当下的潜在性意义
完成课题的条件(包括实习单位的情况) :
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藏书 河北经贸大学电子阅览室 河北经贸大学期刊阅览室 河北经贸大学综合阅览室 中国知网
论文的主要内容:
尼尔· 波兹曼在 《娱乐至死》 中提出的观点和思考至今仍然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以微博为例,现在的微博越来越像尼氏当年眼中的电视,可是也像当时电视兴起 一样,并没有多少人对它感到恐惧和忧虑。无论是使用微博的民众,还是学者的 观点中,大家都在惊呼,都在感叹微博巨大的作用和无限的潜力,却忘了微博作 为一种技术的本质,或者说太过相信技术的力量。本质上而言,我们大多数人对
4
微博的看法是站在了“技术中性论”的立场上。对于微博引起的消极方面,他们 习惯用这样的句式, “加强„„” “把„„的危害降到最低,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来显示人的主导作用。暂不去理会这种句式的形式主义和伪实用价值,如果尼 尔·波兹曼在场,一定要说,无论是这种解决方式的提出和人们对它的崇拜根本 就没有说到点子上。因为探讨这个问题的人只是注意到了微博的显性影响和它的 现实作用,而根本上忽略了它对于现实语境、民众话语、以及整个社会文明结构 的影响,而这些才是一个媒介作为“工具”和“形式”最本质的影响。也就是说, 大部分研究者并没有注意到麦克卢汉的“后视镜”思维:认为一种新媒介只是旧 媒介的延伸和扩展。它们将微博这一工具看作是不同于“电视”的新兴的强大工 具,也许他们没有想过,当初电视出现时,人们未必想到在某种意义上它和电报 有着什么紧密的联系。 要说明的一点是,我想不要把“微博”这一名词的含义固定化,仅仅把它作为一 种实在的工具,那会影响我们对于“这一类”网络媒体影响的考查。之所以选取 “微博” , 因为它不仅最为典型, 而且涵盖了其他新兴网络媒体的特质,而且对于 这些特质有着尖锐化的突出。通俗地说,我们理解时,应该也包括 QQ、人人网、 微信等一些社交媒体在内。而且本文将沿着尼尔·波兹曼的脚步和社会学的某些 观点进行尽可能的梳理。
理论和应用意义:
这个选题的意义,在于尽可能抛开同质化观点的影响,从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 的媒介角度出发,对我们一直抱有一种技术中性的观点进行解构,将研究的视线 引向我们时常忽视的“公众话语的方式是怎样规范乃至决定话语内容的”这个问 题。对于大多数人以为媒介至多充当一种工具属性,而常常忽略它背后对语言结 构、思维结构、话语策略和“会话”的控制和影响方面进行阐发。从而来探究微 博这一媒介形态下的语境和对使用者乃至整个文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国内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当部分的学者对微博的现象进行了研究,无论是抱有期 待的一方还是持批判态度的一方, 多少都是从媒介特性可能引发的各种可能出发。 由于其出发点的倾向和对微博具有的暧昧情绪,多少都有一些片面的地方。多是 以人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鲜有从媒介本身出发,分析微博框架下所建构何种的 语境和文化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