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效应
邻避效应原因及影响
邻避效应原因及影响邻避效应是指人们倾向于避免在附近的地方购买或居住与其自身特征不同的人的现象。
其原因有很多,包括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等多个领域的因素。
社会心理学方面,邻避效应可能由人们对自身身份和地位的感知和自我保护意识产生。
人们可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那些与自己类似或者与自己愿意接受的人交往,以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感。
此外,人们也可能会通过避免与其他不同群体的人接触,以减少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复杂度。
经济学方面,邻避效应可能是由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
不同社会群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在消费习惯、购买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影响到商业区和居民区的房地产价格和市场需求。
由此,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可能会分别聚集到不同的地方,形成彼此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
人类学方面,邻避效应可能是由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可能包括价值观、宗教信仰、社会习俗、语言习惯等多方面。
由于这些差异存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会选择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中,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适应或者误解。
邻避效应对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它可能加剧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和矛盾。
随着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和“不同”的人交往,社会融合和多元化的程度可能进一步降低。
其次,邻避效应也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分配。
由于不同社会群体所处的地区的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商业区和居民区的房地产价格和市场需求可能也相应有所差异。
如果邻避效应太过明显,一些社会群体可能会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无法享受到一些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
社区养老设施邻避效应的治理
社区养老设施邻避效应的治理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需求日益增加,养老设施的建设和规划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往往会引发邻避效应,即邻近居民对养老设施的建设抱有担忧和抵触情绪。
如何有效治理社区养老设施邻避效应,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邻避效应的成因分析社区养老设施邻避效应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担心影响居住环境:居民担心养老设施的建设会带来噪音、交通拥堵等问题,影响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2. 增加社会负担:居民担心养老设施的建设会增加社会负担,导致社区服务质量下降,社会秩序混乱。
3. 地产价值下降:居民担心养老设施的建设会导致房产价值下降,影响自身利益。
以上成因导致了居民对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从而形成了邻避效应。
二、治理邻避效应的途径针对社区养老设施邻避效应,需要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治理,以缓解居民的担忧和抵触情绪,促进社区养老设施的顺利建设和发展。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居民宣传养老设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居民对养老设施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度,减少邻避效应的发生。
2. 公开透明规划:在养老设施建设规划过程中,公开透明地向社区居民介绍建设方案、规划蓝图,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确保养老设施建设合理、合法、公开,形成社区共识。
3. 建立沟通机制:建立健全居民参与养老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沟通机制,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会等机构,为居民提供意见表达的渠道,增进居民对养老设施建设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4. 提供双赢方案:在养老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邻近居民的利益,提供双赢方案,通过公共设施建设、绿化环境改善等方式,增加居民对养老设施的认可度,减少邻避效应。
5. 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养老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监督机制,严格遵守规划、环保、安全等各项法规和标准,确保养老设施的合理、规范运行,减少对居民的负面影响。
以上治理途径的有效实施,能够有力减少社区养老设施的邻避效应,推动养老设施的规范建设和发展。
邻避效应名词解释传播学
邻避效应名词解释传播学
邻避效应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信息,而忽略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信息过滤或信息选择。
邻避效应的存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会受到自身观点、信仰、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信息选择的偏向。
此外,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的出现,也加剧了邻避效应的存在,因为这些媒介往往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喜好等因素,向用户推送与其观点相同的信息。
邻避效应在传播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它说明了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信息的选择和过滤。
另一方面,邻避效应也提醒我们,应该在信息传播中注重多样性和公正性,避免信息的偏向和扭曲。
为了克服邻避效应的影响,传播学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增加信息的多样性和覆盖面,减少信息的重复和偏向;通过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增强其对信息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建立公正、透明的信息传播机制,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邻避效应的影响,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申论热点解析:邻避效应
【含义】“邻避效应”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案例展示】近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部分群众反对当地拟新建垃圾焚烧厂,并自发上街表达诉求。
记者从惠州市委宣传部证实,网络上所提及的“垃圾焚烧厂”实际上为该市生态环境园项目。
有关部门表示,群众表达诉求现场情况总体稳定,没有出现过激行为,当地政府将进一步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确定项目选址。
该事件与今年5月初浙江杭州发生的居民抗议建垃圾焚烧厂事件,以及今年3月份广东茂名部分市民抗议px项目落地一样,都属于“邻避效应”的典型案例。
政府部门规划经济项目或公共设施,产生的效益为社会共享,而负面影响则由附近居民承担,于是遭到周边居民的反对。
这种“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大众心理,在社会学中被称之为“邻避效应”。
【原因分析】地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而项目建在何地,一直困扰着地方政府。
可以说,随着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对邻避设施的集体抵制行为也会随之增多,一旦部分居民采取极端的维权方式,还会造成不可控的局面。
因此,当事件发生后,如果不及时化解,很容易使政策执行走向非合作博弈的死胡同,陷入“一闹就停”的窘境。
【对策分析】规避“邻避效应”,不能止于某个设施的停建,或某个项目的迁移。
这种“一闹就停”“欺软怕硬”的决策执行方式,只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要破解难题,政府部门和工程建设方都要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更广泛地听取公众意见,以求官民之间进行良性互动。
工程建设方在规划、修建设施时,要科学决策、完善制度,并充分吸纳民众意见。
比如,新加坡民众对px项目很放心,就是建立在公众的广泛参与、监督和政府的科普宣传、强力的污染惩戒措施,以及严格的风险控制流程等基础之上。
邻避效应的经典案例
邻避效应的经典案例邻避效应的经典案例有很多,以下列举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一、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垃圾数量的不断增加,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成为了邻避效应的焦点之一。
许多城市在建设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时,都遭到了周边居民的反对和抵制。
居民们担心垃圾焚烧设施会产生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
例如,2016年,广州番禺区的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项目就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甚至引发了群体性事件。
二、高压电线设施高压电线设施也是邻避效应的经典案例之一。
人们普遍认为高压电线设施会产生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在建设高压电线设施时,往往会有居民出来反对和抵制。
例如,2013年,厦门的PX项目就因邻避效应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三、核电站核电站是邻避效应最为显著的案例之一。
人们普遍认为核电站存在潜在的核泄漏风险,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建设核电站时,往往会遭遇到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对和抵制。
例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中国和德国都出现了反对建设核电站的邻避效应。
四、化工厂化工厂也是邻避效应的经典案例之一。
人们普遍认为化工厂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在建设化工厂时,往往会遭遇到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对和抵制。
例如,2013年,宁波市镇海区的一家化工厂项目就因邻避效应而引发了群体性事件。
这些案例都具有类似的特征:首先,它们都涉及到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健康、环境等;其次,这些问题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即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风险和影响缺乏足够的信息和了解;最后,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利益冲突,即建设方和周边居民之间的利益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邻避效应。
首先,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让周边居民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和相关信息;其次,需要加强沟通和协商,让周边居民参与到项目的决策过程中来;最后,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邻避效应 案例
邻避效应案例邻避效应是指人们在选择住房或者工作地点时,倾向于避开某些特定的邻居或者环境,这种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比比皆是。
邻避效应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选择,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邻避效应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房地产市场上,邻避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某些地区,由于某些不良因素的存在,比如噪音污染、环境恶劣、治安问题等,导致该地区的房价明显低于周边地区。
人们在购房时往往会避开这些地区,选择相对环境优美、社区治安良好的地方居住。
这就是典型的邻避效应,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偏好和选择。
其次,邻避效应在职场择业中也有着显著的表现。
有些公司所在地的交通不便利、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境较差等因素会导致人们对于该地区的工作机会持观望态度,造成该地区的人才流失。
相反,一些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环境和配套设施则会吸引大量的人才涌入,形成人才聚集的效应。
这也是邻避效应在职场择业中的具体体现。
另外,邻避效应还在城市规划和社区建设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社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或者环境资源约束,导致其发展不均衡、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形成了贫民窟或者城中村。
这些地区往往会被人们所回避,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社会发展的不公平现象。
而一些高品质社区则因为其良好的环境、优越的配套设施而备受青睐,形成了人们争相涌入的局面。
这种现象也是邻避效应在城市规划和社区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总的来说,邻避效应是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在房地产市场、职场择业、城市规划和社区建设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邻避效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能够使大家对邻避效应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邻避效应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邻避效应,即临近效应,是指某一地区居民对于某些具有争议性、可能对周边环境或健康造成影响的设施(如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品仓库等)产生抵触情绪和反对行为的现象。
为有效应对邻避效应,保障社会稳定和环境保护,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最大限度地减少邻避效应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2. 妥善处理与邻避效应相关的各类矛盾和问题;3. 保障环境保护和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4.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邻避效应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工作;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工作;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应急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收集与评估(1)对邻避效应相关事件进行及时、全面的信息收集;(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判断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3)根据评估结果,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应急处置(1)针对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制定应急处置方案;(2)组织相关部门和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加强现场巡查,及时了解事件进展,确保应急处置措施落实到位。
3. 沟通协调(1)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了解其诉求和关切;(2)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社区居民的合理诉求;(3)加强与媒体沟通,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 风险防范(1)加强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2)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3)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确保应急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2.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求;3. 资金保障:设立应急资金,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4.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预案实施与评估1. 预案实施:按照本预案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2. 预案评估: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邻避效应原因及影响
邻避效应原因及影响邻避效应,又称邻近避让效应或者邻避行为,是指个体在做出决策或选择时,往往会避开邻近的相似选择,选择邻近的不同选择。
这一效应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城市规划、市场竞争、产品定价等领域。
邻避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差异化需求:人们对相似选择有一种厌倦感,渴望一种新鲜感和独特感,所以在面对邻近的相似选择时,会更倾向于选择与之不同的选择。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当一些品牌的产品相似度很高时,人们更容易选择不同品牌的产品。
2.风险分散: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分散风险来减少潜在的损失。
因此,在选择决策时会避免集中投资于其中一个邻近的相似选择,而是选择不同选择来分散风险。
3.群体行为:人们在选择时往往会模仿他人的选择,尤其是邻居、亲友或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的选择。
当邻近的人选择了一些选项时,为了避免与群体脱节,个体也更倾向于选择与之不同的选项。
这样形成了一种“邻你者”的社会压力。
4.个人特质:个体的个人特质、偏好和态度会对邻避效应产生影响。
例如,个体对风险的态度、对变革的接受程度等都会影响其对邻近选择的喜好程度。
邻避效应对个体和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邻避效应会导致消费者选择多样化的产品,使得市场更加多样化和竞争激烈化。
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或进行品牌建设,以获得竞争优势。
2.市场饱和:当一些市场已经进入饱和状态时,邻避效应会导致消费者选择其他行业或领域进行投资。
这将导致市场的供需失衡,造成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3.社会风险分散:邻避效应使得个体在选择决策中更加分散风险,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风险暴露。
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4.社会压力:邻避效应的存在也会使得个体面临一些社会压力。
当个体不愿意追随群体的选择时,可能会面临来自邻居、朋友等的压力和质疑。
这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坚持自己选择的能力。
邻避效应原因及影响
邻避效应原因及影响
邻避效应是指人们在决定居住位置时,倾向于避开某些不受欢迎的社会群体或环境,从而造成某些区域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组成的失衡现象。
邻避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种族和文化差异:人们往往会因为种族和文化差异而选择避免某些社会群体,从而导致社区的人口结构不平衡。
2. 收入差异:人们往往根据经济实力在不同区域购房,因此收入差异也会在社区间造成人口结构的不平衡。
3. 犯罪率:高犯罪率的区域会让人们感到不安全,因此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在低犯罪率的区域居住。
邻避效应的影响也是相当显著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加社会隔阂:因为人们会刻意避免某些社会群体,所以会加大社会隔阂,减少交流和互动。
2. 形成贫富差距:由于人们倾向于在自己经济实力范围内购房,所以会出现一些区域人均收入差距巨大的现象,从而形成贫富差距。
3. 影响教育公平:由于一些社区的居民更具有经济实力,所以他们能够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影响教育公平。
因此,为了减少邻避效应的影响,我们应该提倡多元化的社区建设,消除社会隔阂,提高教育公平,使社区更加和谐、稳定。
- 1 -。
工程伦理中的邻避效应
工程伦理中的邻避效应
工程伦理是指在工程实践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邻避效应是指一项工程活动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即工程活动会对邻近的人、环境和社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工程伦理中的邻避效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工程师在设计和实施工程项目时必须考虑到邻避效应,以确保工程活动不会对周围环境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首先,工程师在设计和实施工程项目时必须考虑到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
工程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工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比如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废物排放等。
其次,工程师在设计和实施工程项目时必须考虑到项目对周围社区的影响。
工程活动可能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比如噪音污染、交通拥堵等。
工程师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比如在施工期间减少噪音污染、合理安排交通等。
另外,工程师在设计和实施工程项目时必须考虑到项目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的长期影响。
工程活动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留下长期的影响,比如资源耗尽、生态破坏等。
工程师应该在设计和实施工程项目时考虑到这些长期影响,并采取措施来减少这些影响,比如进行环境评估、制定长期环境保护计划等。
总的来说,工程伦理中的邻避效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工程师在设计和实施工程项目时必须考虑到工程活动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采取措施来减少这些影响。
只有这样,工程活动才能真正做到造福社会、可持续发展。
解决邻避效应的意义
解决邻避效应的意义邻避效应(NIMBY,Not In My Back Yard)是指社区居民对周边环境中出现不利的建设、设施、活动或社会问题,提出抗议或拒绝支持的现象。
这些问题往往涉及环境、公共卫生、交通、安全等方面,如核电站、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养老院、精神病院等。
而解决邻避效应的意义在于为实现公共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减轻邻避效应造成的负面影响。
首先,解决邻避效应可以促进公共利益。
在邻避效应的阻挡下,很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建设和设施无法得到落实,造成公共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例如,一个城市需要建设新的土地填埋场,但由于周围居民的抵制,这个计划不得不被搁置,导致城市垃圾处理能力的不足,影响着城市的基本运行。
因此,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邻避效应,既能够增强民众对公共利益的认知,还可以推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其次,解决邻避效应可以支持可持续发展。
在一个日益发展的社会中,各种建设和设施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所在。
若是居民一味地抵制这些建设和设施,将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
反之,若是居民能够对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给予支持和肯定,则会大大地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一个城市需要建设新的减排工厂,那么居民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计划,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落实,这样可以保障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解决邻避效应有助于改善社区环境质量。
有些邻避事件与环境健康和公共安全息息相关,比如核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抵制。
在一些严重的邻避事件中,邻避效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环境、健康和安全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拥挤的生活环境中,会对居民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解决邻避效应可以促进改善社区环境质量,增强社区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解决邻避效应对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公共利益和社区环境质量都有积极作用。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面的合作。
政府应该保证公共利益得到充分落实,企业应该关注环境、健康和安全问题,居民应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
px邻避效应
px邻避效应在当今数字时代,人们的视觉需求与日俱增。
对于网页设计师而言,如何创造视觉上的吸引力,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在设计过程中,像素(px)这一概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关注设计元素的大小和颜色等基本要素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个被称为"px邻避效应"的现象,它对设计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一、了解px邻避效应Px邻避效应是指当两个形状紧邻时,它们的边界趋向于看起来更加模糊或不清晰的现象。
同时,这种效应与周围背景颜色的对比度也存在相关性。
简单来说,如果两个像素块具有相同的颜色,在它们的接触点上会产生一种影响,使得视觉上难以分辨它们之间的界限。
二、px邻避效应的应用1. 文字排版中的考虑在网页设计中,文字排版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对于采用相同颜色或相似颜色的文字,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它们的间距,避免产生px邻避效应。
例如,当标题和正文文字边界接触时,可以微调它们的大小,使得两者之间的空隙更清晰明了。
2. 图标和按钮设计的技巧图标和按钮设计是直接与用户互动的重要元素。
通过应用px邻避效应,设计师可以增强用户对按钮的点击感知,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使按钮在触摸屏和鼠标操作时更容易被点击,我们可以为按钮添加适当的背景颜色或边框,并注意周围元素与按钮之间的间距,以凸显按钮的独特性。
3. 版式设计中的使用技巧版本设计是指在网页或印刷物等项目中设置版式的过程。
通过合理设置行间距、段落间距和文本对齐等参数,可以避免版面中文本、图片等元素的重叠,保持版面整洁美观。
同时,注意元素之间的间隔大小,避免px邻避效应对版面造成不利影响。
三、应对px邻避效应的实践经验和建议1. 深入了解设计素材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使用的图像、字体等素材要进行详细分析,特别是颜色和边界等方面。
通过了解素材的特点,设计师可以更好地预估和应对px邻避效应,确保设计成果符合预期效果。
2. 增加元素之间的间距为了减轻px邻避效应的影响,可以在设计中增加元素之间的间距。
邻避效应 案例
邻避效应案例
邻避效应是指人们在选择居住地点或者工作地点时,会倾向于避开某些特定的邻居或者环境,这种现象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邻避效应的存在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通过一些案例来具体分析邻避效应的表现和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个典型的邻避效应案例,城市中的贫民窟。
在许多大城市中,贫民窟往往聚集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或者是一些偏僻的区域。
这是因为许多人会避开这些地方,他们不愿意和贫困、犯罪率高的地区有太多的接触。
这种邻避效应导致了贫民窟地区的孤立化和边缘化,使得这些地区的居民更加难以融入城市的主流社会,也更加难以获得资源和机会。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学校选择的邻避效应。
许多家长在选择孩子的学校时,会避开一些被认为是“差生聚集区”的学校,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成绩好、师资优秀的学校。
这种邻避效应导致了一些学校的资源和教育质量严重不均衡,差生聚集区的学校往往面临着师资不足、设施简陋等问题,而成绩好的学校却可能面临着招生过剩的问题。
此外,邻避效应还在职场中有所体现。
一些公司在选择办公地点时,会避开一些犯罪率高、环境较差的地区,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
这种邻避效应导致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大量的人口外流导致了这些地区的资源和机会匮乏,也使得这些地区的居民更加难以融入城市的主流社会。
综上所述,邻避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居住选择、学校选择、工作选择等方方面面。
邻避效应的存在使得一些地区和群体更加边缘化和孤立化,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邻避效应的存在,并努力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让社会更加公平和包容。
《环境学基础》-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环境学基础》-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邻避效应,也被称为免疫反应、对立反应或逆境反应,是一种在环境治理中常见的现象。
它指的是在某种环境干扰下,某些生物种群的数量反而增加,而不是减少,这是因为它们在适应环境干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举个例子,在某个森林区域中,如果环境中的某些树木被毁坏或移除,那么本来依靠这些树木生存的栖息于其中的动物种群可能会出现邻避效应,这些动物在寻找新的栖息地时,可能通过迁移、加强觅食活动等措施来增加其种群数量。
邻避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纵深层次性所造成的。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每个生物种群之间都表现出相互作用,它们彼此之间会产生各种生态效应。
当某种因素在生态系统中发生变化时,对其中某种生物的影响可能会引起其他生物种群数量的多态性响应。
这种多态性响应是由于物种适应环境的生态行为、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等因素所造成的。
邻避效应的出现虽然可以带来某些好处,但其可以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能被忽视。
例如,邻避效应可能导致某些物种过度繁殖,影响到其他生物种群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导致生态链的紊乱。
此外,邻避效应的产生也为环境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应对邻避效应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态种间关系的连续性、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和对接下来的环境改变的适应性等方面。
为了解决邻避效应的问题,环境监测和有计划的生态修复是非常必要的。
在环境监测方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生态监测系统,规范监测方案,并获得及时精准的监测数据。
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对环境的全面监测,才能了解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
同时,需要针对特定的生态系统,开展长期的监测和调查研究,持续关注其生态变化,及时掌握其状况。
在有计划的生态修复方面,需要将环境治理定位在整个生态系统易失控点。
对于邻避效应,环境保护和治理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避免或减少它的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这些策略包括:加强环境监测,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和程度,及时向公众发布监测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关注两种或多种物种的相互关系;消除环境污染点,防止雨水和地下水的侵入;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网络,维护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减缓邻避效应的发生。
邻避效应
【“邻避效应”是什么意思?】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以邻为壑”的典故演 绎出另一个版本 当地群众不甘承受“以 我为壑”的污染成本 衍生出对政府引进项目 的集体抵制。
邻避效应是指居民因 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 场、核电厂等)对身体 健康等带来诸多负面 影响,从而激发嫌恶 情结,滋生“不要建 在我家后院”的心理, 及采取的强烈和坚决 的、有时高度情绪化 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 行为。
Thanks For Watching!
参与人员:林、郑、黄、曾 2015年9月
实践: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新环保法不能成为“纸老 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 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真抓实干、不能懒政不作 为、久久为功、敢于碰硬、守住底线、决不允 许……这些表述让人们看到了环保部“铁腕治污” 的决心。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解决中国环境问题是全体 公民的共同责任。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他强调,“大气十 条”是对下一个阶段 治理雾霾的全面、系 统部署,是今后几年 治霾的行动指南和路 线图。今年要全面实 施“大气十条”,真 抓实干,提高治污水 平,大幅减少污染物 排放量。
• 对于中国目前的环境形 势,陈吉宁给出的形容 词是“十分严峻”,并 认为是“实现全面小康 的瓶颈问题”。他说, 目前污染物排放量仍然 处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上,已经接近或者超过 环境容量, 在一些 地方、 一些时间段 超过还比较 多。
•
• 从清华大学到环保部,陈吉 宁作为环境工程专家、中国环 保部首位科班出身“掌门人”, 他在上任伊始就被寄予为环保 事业带来“新风”的希望。
• 在整场记者会上,陈吉宁既 显现出“学者范儿”,轻松说 出“邻避效应”的英文“NotIn-My-Back-Yard”;又态度 坚决地回应雾霾治理、推动新 环保法落实以及环保部“整改” 等问题:真抓实干、不能懒政 不作为、久久为功、敢于碰硬、 守住底线、决不允许……这些 表述让人们看到了环保部“铁 腕治污”的决心。
生态补偿破解邻避效应
生态补偿破解邻避效应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保护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生态补偿,即为保护生态环境所需要投入的资金、物资或人力等资源进行补偿。
然而,在推行生态补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邻避效应,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一、邻避效应是什么?邻避效应,又称“补偿负担”或“社区负担”,是指生态补偿过程中,由于补偿的资源来源于特定区域,因此不能避免地会给周边居民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即受到的补偿负担。
邻避效应的典型表现是:为了保护某一生态环境,在该区域禁止或限制某些人类活动,如砍伐、开采、养殖等等,这无疑会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些居民由于未能享受到补偿而感到不公平,对整个生态补偿过程心生不满和抵触情绪,最终可能会破坏生态补偿的可持续性。
二、邻避效应的破解方法为了解决邻避效应所带来的问题,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合理制定补偿计划针对生态补偿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邻避效应,应当在制定补偿计划之初就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大体评估,并设定相应的补偿措施。
补偿计划应当公开透明,并在周边居民和社区中广泛宣传,以便他们了解、认识和接受生态补偿的过程和意义。
2. 吸收社区参与为了尽量平衡补偿负担,可以在制定生态补偿方案时吸收当地社区的参与。
社区居民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帮助制定更合理、更公正的补偿措施,如在补偿过程中涉及到砍伐或养殖,就可以考虑将这些业务转移到其他区域,减少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3. 实行责任共担要缓解邻避效应,责任也应该得到共享。
关于补偿资金和资源的来源,应该采取多方面筹措和共配方式,将补偿责任共担给各方责任主体,这既可以加强各方的合作关系,还可以减少某一方负担过重而造成的矛盾和不公平情绪,提高生态补偿的诚信和公信力。
4. 建立社会监管机制为确保生态补偿计划能够实施,还应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管机制,使计划的执行情况得到监督和检查。
社区养老设施邻避效应的治理
社区养老设施邻避效应的治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随着社区养老设施的不断增加,也引发了邻避效应的问题,如何治理社区养老设施邻避效应成为了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社区养老设施邻避效应呢?通俗来讲,邻避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不良因素(如养老设施的建设)的存在,导致周边居民的兴趣和需求下降,从而带来负面影响的现象。
在社区养老设施建设中,邻避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周边环境、交通、居住品质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邻避效应对社区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邻避效应会对社区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随着社区养老设施的增加,可能会伴随着更多的车辆和人员流动,从而加重了对周边环境的压力。
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会成为邻避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
邻避效应会对社区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量的养老设施会导致周边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不便。
邻避效应还会对社区居住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养老设施的建设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人口流动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而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基于以上问题,如何治理社区养老设施邻避效应成为了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实的治理。
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
在社区养老设施建设之初,就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交通、居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避免邻避效应的出现。
地方政府在规划和管理社区养老设施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用地位置、建设布局等,避免集中建设、过度开发问题的出现。
需要加强社区治理。
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社区养老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力度,确保社区养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周边环境的良好状态。
也应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共同维护好社区和谐稳定的环境。
需要加强监督和问责。
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问责和处理。
邻避效应
信息透明化
台北的焚化炉所在地,都会成立民间的监督委员会。 焚化厂每两个月,要把运行状态的各个指标公开到 网上,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排放要一目了然,市 民可以质询。而垃圾倾泻平台上还设置了录像设备, 市民随时可以上网查看焚烧炉烧的是什么。
居民参与案例:台湾宜兰白米社区
小区:石矿加工厂,远东最大规模的台湾水泥厂, 中油油库。 小区居民:成立各种不同形式的非营利组织 与台湾水泥厂签订“环保协议书”,书中并明订环保 回馈的相关规定 回馈金、政府相关计划的小额补助用以维护环境
邻避效应
L/O/G/O
引入
山东济南的美里新居小区里最近有一家社区医院开 始装修准备对外营业了,这对小区居民来说本来是 一件好事,可是却遭到了大多数小区业主的激烈反 对,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是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 不过院方却解释说这是一家“神经科医院”,并不会 影响居民生活。 结果:院方承诺做出调整 筹建综合性医院
邻避效应的特点
“情绪”多于“理性”:美国,从1980到1987年预定 兴建81座的毒性废弃物处理场,但只有8座顺利完 成,其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邻避情结。 绝大多数的民众没有特别关心任何事45.7%;而关 心健康与安全问题者25.5%;担心环境遭受破坏与 财产权受到影响仅占2.4%
邻避效应的解决原则:
总结
小区居民:发挥自身力量,营造良好社区 政府:尊重居民的权力,并且以身作则
Thank You!
L/O/G/O
矛盾该怎么解决?
“政府为何不能以身作则,取信于民,为何不能学习国外先 进经验,将焚烧发电厂建在城市的 中 心 ,也 便 于 监管。 建在政府附近便于政府机构监管,市民还能观赏游乐,作 为垃圾分类的教育基地,方便对市民进行环保宣传,这样 就能打消市民的顾虑”——会江居民刘蕾 首尔的建在市中心的公园内 日本:焚烧发电厂建在市中心大阪环境事业局附近 奥地利:维也纳广场建设了施彼特劳垃圾场 韩国:垃圾焚烧厂建在首尔的世界杯公园内 台湾:环境署政府办公机构常设在焚烧发电厂内以利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邻避效应
邻避效应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即采取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中文名
邻避效应
外文名
Not-In-My-Back-Yard
概念
对建筑项目厌恶而产生抗争行为
对象
居民当地单位
目录
1. 1 邻避效应
2. 2 影响因素
3. 3 案例
1. 4 社会影响
2. ▪利
3. ▪弊
1. 5 避免与化解
邻避效应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以邻为壑”的典故演绎出另一个版本:由于当地群众不甘承受“以我为壑”的污染成本,衍生出对政府引进项目的集体抵制。
政府部门规划经济项目或公共设施,产生效益为全体社会所共享,但负外部效果却由附近居民来承担,于是受到选址周边居民的反对,这种“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邻避效应”,在国际社会已是普遍现象;对“邻避效应”的认识和引导,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挑战。
邻避效应影响因素
邻避效应是社会失灵的表现之一,指成果受益者只愿意付出与其他人等价的成本,而不愿付出高额的成本。
邻避项目存在环境污染和健康伤害风险,减少项目所在地的发展机会,而且,如果风险失控,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甚至影响居民健康,这意味着项目所在地将承担更多的风险与责任,从而产生了自己是政策牺牲者和项目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
社会存在邻避效应是人之常情的表现,是理性经济人与非理性社会人纠结的结果,应循理解决,不能简单、粗暴处理,也不能指望一夜之间解决。
首先,一些项目本身具有潜在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伤害风险,属于邻避项目。
一方面,其产品或原料可能存在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伤害风险,如PX项目的PX(对二甲苯)虽不是高危高毒化学品,但具
有一定毒性,长期反复直接接触或大量吸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又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垃圾也是一种固体污染物。
另一方面,这类项目在建设营运过程中会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如建设过程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营运过程中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
其次,多年来,地方政府抓GDP快速增长,企业忙财富积敛,牺牲发展质量换取经济增速,加之官商创租寻租、腐败行贿和利益输送,致使地方GDP和社会福利的快速增长难掩社会公平与信任的流失。
社会经济呈现出低质量增长模式,公众目睹环境逐渐恶化,开始日益焦虑健康安全,进一步加深了公众的不信任,放大了建设项目的邻避效应。
[1]
导致邻避效应的五方面心理与认知因素:
1、不信任政府和项目发起人。
当存在对政府的一般性信任缺失,或者受影响社区在与政府的交往经验中存在失败或负面的经历时,则在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的情况下,居民易于产生不安全感与不公平感。
一旦政府的经济性补偿方案明显不公,极易导致过度的自我保护行为。
2、知识与信息欠缺。
当利益相关人缺乏对公益性邻避设施的近期与远期后果的充
分了解时,容易接受一些不准确或错误的概念,在主观上缩小邻避设施的正面效应,夸大其负面后果。
3、对问题、风险和成本的狭隘和局部的观点。
“只要不建在我的后院就行”,“凭什么由我们来承担应该整个社会承担的后果”,这些都是在缺乏社会责任感时可能出现的狭隘观点。
在基层社会政治中,这些观点易于获得群众支持,并可能被一些基层政治人物所操纵。
4、对邻避设施的情绪化评价。
一方面邻避设施的选址和补偿决策等,往往会被社区认为是强加的,导致情绪化反应;另一方面对抗性情绪和行为会加剧社区对设施的可能威胁的主观预期,形成恶性循环。
5、一般的和特别的风险规避倾向。
对具有风险规避倾向的居民,更倾向于注意到邻避设施带来的负面效应。
邻避效应案例
编辑
1.家门口建变电站虽有必要但别影响我
2012年7月29日,广州市建委组织的110千伏南德变电站建设座谈会由于当地居民拒绝参加不欢而散。
这并非是政府部门与当地居民的第一次沟通。
此前,周边白云雅苑、公安宿舍、汇怡苑等小区的居民曾多次到市规划局、市环保局等单位上访,强烈反对变电站建在自己“家门口”。
2.断头路连通广佛有人需要有人嫌吵
8月24日,家住广州荔湾区逸彩新世界的何小姐,连续第二个月坐进广州市环保局接访室。
她这样做是因为家门口即将开建的广佛放射线二期高架桥的一段匝道工程。
3.垃圾围城迫在眉睫选址请远离我家
连续好多个月,每到广州市城管委接访日,都能见到从清远远道而来上访的居民。
他们上访则都是为了反对选址位于狮岭镇汾水林场的花都垃圾焚烧厂。
4.孤岛新建大桥有人期盼有人抗议
一边是万人签名迫切要求建桥,一边是选址附近的广州碧桂园部分业主一再上访反对。
南浦三桥项目还没诞生就充满了争议。
5.余杭九峰垃圾焚烧厂营建2万多人联名反对
2014年5月10日上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及附近地区人员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发生规模性聚集,并封堵02省道和杭徽高速公路,一度造成交通中断,多人受伤。
余杭官方表态,在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
杭州市常务副市长徐立毅也表示,全程确保群众知情权,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成能求取最大公约数的项目。
邻避效应社会影响
编辑
邻避效应利
在社会现实中,邻避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纠正行政和技术精英的决策失误或不良偏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邻避效应弊
邻避效应的心理与认知因素越强烈,则居民的邻避意识越强,对经济性补偿方案的各方面要求也就会越高。
对相关问题的处置不当,除了可能延误建设进程、加大建设成本外,还可能引发社会政治问题、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同时,由于邻避效应而拖延甚至取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必要性的公益性项目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邻避效应避免与化解
避免和化解邻避效应的关键是建立邻避项目的选址机制。
选址机制应规定选址机构的组成办法、选址程序和选址方法,既发挥政府及其公共事业机构的作用,又保障公众合适参与,贯彻为民行政理念。
一是建立选址程序。
规定建设需求的提出、备选址筛选、民意征集、论证会及听证会组织、设施建设与营运监督组的成立等程序及相关规定。
二是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和政府与社会互动机制。
明确选址机构的形成办法及其责任,明确选址过程中公众参与内容、方式、程度与程
序,既发挥政府及其公共事业机构的作用,又保障公众合适参与,确保政府与社会公众平等参与贯穿选址始终,确保选址决策融合政府、相关机构、行业专家和普通公众的意见,确保项目用地部门(或建设方)与居民双方准确传递与共享相关信息、相互信任、相互妥协,努力形成相互满意的局面。
三是明确并公示一个合情合理的选址方针。
公示一个明确且合情合理的选址方针是说服居民简单质疑并得到居民满意的首要条件。
选址方针包括征(租)土地的可能性、建设处理设施的可能性、作业与维护管理的便利性和复垦利用的可能性。
除满足设施建设的技术要求外,需要考虑自然环境(包括景观、生态环境)、城市(乡镇)甚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法律、政治等方面的要求。
四是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认真评价建设项目的实施对几个备选地址的环境影响和潜在风险,明确现状,回答可能发生的事件,阐明事件的后果,告知事件后果的可控性,提出削减和控制事件发生与后果的方法与措施,提出利益补偿办法,让备选地址周边居民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筑牢所在地居民拥有促成设施建设的意愿。
需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处理设施是为自己服务的设施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化成推动设施建设的动力,为设施选址奠定民心基础。
邻避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的良性互动。
首先,企业应坚持信息透明化,向公众和政府提供完全的信息,消除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对公众心理和政府决策的负面影响。
为此,企业除进行商务分析外,还应进行简明扼要、系统的风险分析,制定风险减轻与控制方案,并及时公开,吸收公众和政府的意见,确保受影响区拥有知情权、表达权。
其次,企业应遵循社区自愿和企业满意的原则进行选址,主动寻找自愿性社区,绝不能单厢情愿,也不能依靠政府指定。
第三,政府应出台受影响区域生态补偿与经济补偿制度,给项目所在地的发展机会损失、环境污染和生态恢复予以补偿,确保受影响区域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最后,完善政府与社会共同监管制度,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依法对项目建设营运进行指导、规范、监督与监测,加强社区监督,赋予社区一定的掌控权,强化政府的管理与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