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

合集下载

溶解度范围

溶解度范围

溶解度范围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完全溶解的最大浓度。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往往存在一定的范围,下面是一些常见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1. 水(H2O)
- 氯化钠(NaCl):0.29 g/100 mL - 36 g/100 mL
- 葡萄糖(C6H12O6):91 g/100 mL - 95 g/100 mL
- 硫酸铜(CuSO4):3.2 g/100 mL - 31.6 g/100 mL
2. 酒精(乙醇,C2H5OH)
- 乙酸(CH3COOH):3.9 g/100 mL - 19.8 g/100 mL
- 碘酒(I2):12.9 g/100 mL - 12.9 g/100 mL(溶解度不随浓度变化)
3. 氯仿(CHCl3)
- 乙醚(C2H5OC2H5):6 g/100 mL - 115 g/100 mL
- 苯(C6H6):0.1 g/100 mL - 1.76 g/100 mL
4. 硝酸银(AgNO3)
- 溴化钠(NaBr):58 g/100 mL - 259 g/100 mL
- 氯化亚铜(CuCl):14.7 g/100 mL - 55.6 g/100 mL
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度范围是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可以因为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不同实验条件下获得的数据可能会略有不同,以上仅为参考值。

溶解度的测量方法

溶解度的测量方法

溶解度的测量方法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剂中能够完全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测量溶解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法: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观察是否能够完全溶解。

当溶渣不再出现或完全消失时,即达到了溶解度。

2. 重量法:将一定量的溶剂加入稳定的温度下的容器中,记录容器的重量。

逐渐加入溶质,直到溶解度达到。

再次称量容器,用后的溶液的质量减去溶剂的质量就是溶质的质量。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溶解度。

3. 饱和溶液法:在一定容积的溶剂中加入溶质,逐渐加入溶质以达到饱和,过滤除去未溶解的溶质。

然后测量溶液的体积,并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溶质的质量,从而计算溶解度。

4. 测量浓度法:根据溶液的浓度反映其溶解度。

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的变化关系来确定溶解度。

5. 等重法:将一定量的溶液和溶质加入一个容器中,温度保持恒定。

逐渐加入溶剂或溶质,将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当溶剂或溶质不再溶解时,即为溶解度。

不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实验条件、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因素。

常见化合物的溶解度(溶解程度)

常见化合物的溶解度(溶解程度)

常见化合物的溶解度(溶解程度)1. 引言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物质量或最大摩尔量。

研究化合物的溶解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在溶液中的行为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化合物的溶解度及其相关性质。

2. 盐的溶解度盐是一类常见的化合物,其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盐的溶解度会增加;而随着温度的降低,盐的溶解度会减小。

不同的盐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会有所不同,这与盐的晶体结构及离子性质有关。

3. 酸碱的溶解度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的溶解度也受温度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酸的溶解度通常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碱的溶解度通常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酸和碱分子的热运动加剧,更容易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而溶解。

4.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其溶解度受分子结构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极性有机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此外,分子量较小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溶解度较高,而分子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溶解度较低,这是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导致的。

5. 结论化合物的溶解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温度、溶剂性质和化合物本身的性质都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化合物的溶解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溶液中的行为和应用。

然而,要准确预测和确定化合物的溶解度,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1. 张三,xxx化学杂志,2018年,第10卷第2期。

2. 李四,xxx科学研究,2019年,第15卷第4期。

溶解度参数

溶解度参数

溶解度: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参数:
溶解度参数是衡量液体材料相溶性的一项物理常数。

其物理意义是材料内聚能密度的开平方
概念:
溶解度参数是衡量液体材料相溶性的一项物理常数。

其物理意义是材料内聚能密度的开平方
计算公式:
SP=(E/V)1/2
其中,SP是溶解度参数,E是内聚能,V是体积,E/V是内聚能密度。

常用参数:
各种常用高分子材料的的溶解度参数如下:
橡胶异戊胶:7.8-8.0;天然胶:7.95;三元乙丙胶:7.95;顺丁胶:8.1;丁苯胶:8.5-8.6;
丁酯胶:8.7- 8.9;氯丁胶:8.85;氯硫化聚乙烯:8.9
塑料聚乙烯:7.8;聚丙烯:8.1;高苯乙烯:8.5;EVA:9.1-9.5;PVC:9.57;尼龙:13.6
意义:
掌握溶解度参数,就是掌握了不同聚合物之间的相容程度,为能否成功并用提供依据。

两种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参数越相近,则共混效果越好。

如果两者的差值超过了0.5,则一般难以共混均匀,需要增加增溶剂才可以。

增溶剂的作用是降低两相的表面张力,使得界面处的表面被激化,从而提高相容的程度。

增溶剂往往是一种聚合物,起到桥梁中介的作用。

另外,在设计配方的时候,为某种胶选择液态助剂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双方的SP是否接近,以保证各组分分散均匀。

溶解度

溶解度

溶解度【识记部分】本节课的知识点1. 固体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固体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如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表示NaCl在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

(2)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应注意四个因素:①温度:一定温度下②溶剂的量:100克溶剂中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克2. 溶解度曲线(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如K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如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意义:①可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或某一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

③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3. 气体溶解度定义(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称为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如0℃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是1,表示二氧化碳在压强为101kPa和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①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②随着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理解部分】通过例题理解知识点例1:判断题(难度:易)(1)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解析】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2)对于任何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时均可变为饱和溶液。

(×)【解析】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其不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时,由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3)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食盐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

(√)【解析】由于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降低温度时只能析出少量或不析出晶体,故采用蒸发溶剂结晶法使食盐从其溶液中分离出来。

溶解度ppt课件

溶解度ppt课件
通常以质量单位(如克)表示在 一定量的溶剂(如100克水)中 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单位
01
02
03
质量百分比
以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 比表示,常用于固体溶解 度。
摩尔浓度
以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 积之比表示,常用于气体 溶解度。
其他单位
如ppm(百万分之一)、 g/L(克每升)等。
溶解度影响因素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02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溶解度与溶解速率的关系
03
溶解度大不一定溶解速率快,溶解速率与溶质颗粒大小、溶剂
温度等因素有关。
溶解度研究前沿动态
超临界流体溶解度研究
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研究不同物质在其中的溶解度,为化 工、医药等领域提供新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温度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升高,溶解 度增大。但某些物质(如气体和 某些盐)的溶解度可能随温度降
低而增大。
压力
对于气体溶解度,压力增大通常会 使溶解度增大。
溶质与溶剂的性质
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可能相差很大,这与溶质和溶剂分 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CHAPTER 02
固体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定义
定义
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溶解平衡时所溶解的质 量。
单位
通常用g/100g溶剂表示。
固体溶解度测定方法
静态法
在一定温度下,将过量的溶质加入一 定量的溶剂中,搅拌并静置,测定上 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溶解度。
动态法
通过测定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绘制溶解度曲线,利用曲线推算出 其他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概念

条件控制
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 结 论
M克,N克,P克,100克 对于同一种溶质,温度改变,溶解度改变
结论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 温度 (外因)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内因)
• 补充: 1.给水加热时我们可以看到水煮沸前会出现气泡, 减小 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______.
2.打开健利宝盖时我们会看到有气体冒出,说明 压强 有关. 气体的溶解度和______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 而减小。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影 响 溶 解 度 大 小 因 素 的 探 究
影响溶解度大小因素的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事 实:在相同条件下,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 而食盐、小苏打在水中易于溶解;用热水 更容易溶解蔗糖;等等。
提出问题:
影响这些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影 响 溶 解 度 大 小 因 素 的 探 究
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控制变量法)


验证溶解度是否与温度有关 温度不同,溶质、溶剂一样
(1)称量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M克,在室温下 用一定量100克的水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剩余N克。即溶解度为M-N克。升高温度,饱和 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 称量剩余的硝酸钾为P克。即溶解度为M-P克。 (2)或配制较高温度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 进行
读图: 1、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与温 度的关是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2、温度对溶解度影响最大的 物质是 硝酸钾 ,影响最小的物 质是 氯化钠 ; 3、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 (如熟石灰 )随温度的升高 而 减少 。
氢氧化钙的溶大的是________; (2)B点代表的含义是

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概念,它指液体可以溶解某个物质的能力。

它可以在纯水中测定,也可以在各种溶剂中测定,从而提供对溶解性的有价值的信息。

溶解度不仅受到溶解物的性质和总量影响,还受到溶液温度、溶剂种类、极性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溶解度是物质溶解的衡量标准,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一些有关溶解性的基本信息,包括溶解物的溶解度和形成的溶液的浓度。

它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溶液中溶解物的分布和变化状态。

它还可用于预测某种物质溶解时的反应,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溶解度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计算,包括蒸馏量的定量分析和滴定测定法。

蒸馏量定量分析通过量化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来计算溶解度。

通常,溶解度是通过制备几种在相同温度下的不同溶液的比较测定法,或者用几种在固定温度下具有不同溶解物浓度的溶液来测定的方法。

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溶解度测定方法,它被用来确定溶解度。

滴定法可以直接测量溶液中溶解物浓度,而无需使用量筒对溶解物浓度进行估算。

它能够提供在样品中溶解性的精确结果,从而更快地获得有关溶解性的信息。

溶解度可以用于许多应用,其中最重要的是用于溶解和分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通过研究溶解度,研究者可以探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性,了解相互关系,以及理解各种物质的溶解性之间的差异。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生物学,技术,食品科学等领域,以及生产各种产品的过程中,包括抗生素、磷脂酰肌醇等。

总之,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概念,它提供了关于溶解性的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用于许多应用和研究,包括生物学、技术、食品科学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探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性,以及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之间的差异。

它也可以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过程中,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了解溶解度。

溶解度

溶解度
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⑤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比较和确定物质的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
曲线陡升: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 曲线缓升: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曲线下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⑥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练习 :
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 (2)1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 (3)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4)当温度变化时,溶解度变化最明显的是__ _物质, 溶解度变化不大的是_ __物质。
138
38.4
39.0
39.8
硝酸钾
氢氧化 钙 蔗糖
13.3
20.9
31.6
45246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28
0.116
0.106
0.094
0.085
0.077
179.2
190.5
203.9
219.5
238.1
260.4
287.3
320.4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37.5 37
溶解度/g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0C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37.5 37
溶解度/g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0C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37.5 37

溶解度—搜狗百科

溶解度—搜狗百科

溶解度—搜狗百科溶解度 1.固体及少量液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为⽔)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在⼀定温度下,100克溶剂⾥溶解某物质的最⼤量),⽤字母S表⽰,其单位是“g/100g⽔(g)”。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的溶解度。

例如,在20°C的时候,100克⽔⾥溶解0.165克氨氧化钙,溶液就饱和了,氢氧化钙在20°C的溶解度就是0.165克,也可以写成0.165克/loo克⽔。

⼜如,在20°C的时候,100克⽔⾥要溶解36克⾷盐或者溶解203.9克蔗糖才能饱和,⾷盐和蔗糖在20°C的溶解度就分别是36克和203.9克,也可以写成36克/100克⽔和203.9克/lOO克⽔。

2.⽓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体(其压强为1标准⼤⽓压)在⼀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的体积数。

也常⽤“g/100g溶剂”作单位(⾃然也可⽤体积)。

3.特别注意: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或者是克/100克溶剂)⽽不是没有单位。

在⼀定的温度和压⼒下,物质在⼀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量。

⼀般以 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

⼀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即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平衡常数。

例如,⽔是最普通最常⽤的溶剂,甲醇和⼄醇可以任何⽐例与⽔互溶。

⼤多数碱⾦属盐类都可以溶于⽔;苯⼏乎不溶于⽔。

溶解度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增⼤;⽓体物质的溶解度则与此相反,随温度的升⾼⽽降低。

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以⽤溶解度曲线来表⽰。

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缓慢增⼤,硝酸钾KNO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迅速增⼤,⽽硫酸溶解度仪钠Na₂SO₄的溶解度却随温度的升⾼⽽减⼩。

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基本不受压⼒的影响,⽽⽓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体的分压成正⽐。

物质的溶解度对于化学和化学⼯业都很重要,在固体物质的重结晶和分级结晶、化学物质的制备和分离、混合⽓体的分离等⼯艺中都要利⽤物质溶解度的差别。

溶解度

溶解度

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相同条件下 食盐在水中溶解度比氢氧化钙的大得多
外因:温度起影响作用 a、大多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 升高而增大,如KNO3、NH4NO3等
b、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较小,如NaCl
C、极少数固判断是非:
(1)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2)100克水中溶解了36克食盐刚好达到饱和,所 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3)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 则20℃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 (4)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 24克,则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克。 (5)在30℃时,100克水中加入40克氯化钾后达到 饱和溶液,则3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克。
•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 解度曲线,请回答: (1):M点的含义是________ ( 2 ):当温度为t1º 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 到大依次为_______,当为t3º C时,溶解 度最大 的是________.
气体溶解度
• (1)概念:在压强为101KPa,一 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 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条件--------- 一定温度 标准---------- 100克溶剂 (一般指水) 溶液状态---- 饱和状态 单位---------- 克
•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含义 是什么? •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6g氯化 钠。 •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溶液达到饱 和状态。 • 20℃,100g水能配成氯化钠饱和溶液的 质量为136g。 • 20℃的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溶液=36: 100:136.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学习化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溶解度,与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非常多,大家知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溶解度的计算公式_溶解度和什么有关,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如果一种物质是可溶的,它就可以溶解。

溶解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剂的用量通常为100克,温度为25°C。

当离子物质在水中溶解时,它会分解成离子。

溶液中生成的离子数与离子化合物的配方有直接关系。

离子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一般形式如下:AX(s) → A+(aq) + X-(aq)溶解度公式例题:例题1.当1摩尔氯化钙在水中溶解时,溶液中会产生多少摩尔离子?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到正确的氯化钙配方和溶解方程式。

CaCl2(s) → Ca2+(aq) + 2Cl-(aq)在这个例子中,1摩尔的氯化钙CaCl2会产生1摩尔的钙离子Ca2+和2摩尔的Cl-氯离子,因此总共有3摩尔离子在溶液中生成。

▼溶解度和什么有关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溶剂种类等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七溶解度曲线: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完整版)溶解度

(完整版)溶解度

二、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3.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4.溶解度曲线:(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③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5.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例题2】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解析】溶解度概念包括四要素:“一定的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题中错误之处在于:一没有指明在什么温度下,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二没有指明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所以不正确。

【答案】在20 ℃时,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例题3】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10 ℃时,在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 g甲物质;在30 ℃时,将23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3 g乙物质。

则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A.甲=乙 B.甲<乙C.甲>乙 D.无法确定【解析】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一定要在相同温度下进行。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物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剂中溶解的量。

测定溶解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饱和溶解度法:将固体物质加入溶剂中,通过搅拌或加热使其溶解,直到不能再溶解为止。

测量得到的溶解的量即为饱和溶解度。

2. 悬浮试剂法:将固体试样加入溶液中,使其悬浮在溶液中。

通过观察悬浮试剂的下降速度或消失时间来判断溶解度的高低。

3. 色度法:通过测量溶液中物质的颜色强度来判断溶解度的值。

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进行测量。

4. 电导法: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溶质的溶解度与溶液的电导率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测量电导率来确定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5. 比重法:固体物质的相对密度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利用比重计或密度计测量浓度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常用的溶解度测定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溶解度计算

溶解度计算

第八讲 溶解度计算【知识梳理】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m(溶液)=m( )+m( )2、溶质的质量百分数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溶液的浓度。

溶质的质量百分数(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溶解度溶解度基本关系式:溶解度S ——100g 溶剂——+溶解度100(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计算公式:()=()100m S m 溶质(1)溶剂 ()2=()100m S m S 溶质()饱和溶液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 )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 的计算:(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 的计算:【相关考点】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1)计算溶解度:已知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或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能正确计算溶解度。

(2)已知溶解度,计算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

已知溶解度,能正确计算一定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

2、有关溶液中溶质和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能正确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正确计算溶质(或溶剂)的质量;能正确计算不同温度下,溶质、溶剂的质量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掌握一定温度下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题型归纳】1、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例1】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2、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2】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3、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例3】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4、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例4】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5、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例5】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6、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例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求此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的公式

溶解度的公式

溶解度的公式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溶解度物质最大的量。

溶解度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公式如下:溶解度 = 溶解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克/升或克/毫升。

溶解度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溶解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了解溶解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溶解度的公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溶解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以便确定适当的溶液浓度。

在工业生产中,溶解度的公式也被广泛应用于溶液的配制和反应的控制。

此外,在药物研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溶解度的公式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溶解度的公式不仅可以用来计算溶解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溶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

根据溶解度的公式,我们可以得知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的热运动,使溶质分子更容易脱离晶体并溶解在溶剂中。

但在某些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出现异常,这是由于溶解过程中涉及到的热力学因素的影响。

除了温度,溶解度的公式还可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压力和溶剂的性质。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溶解度的公式可能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例如,在高压条件下,溶解度的公式需要考虑压力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此外,溶解度的公式还可以用来研究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深入了解溶解过程的机理。

溶解度的公式是化学和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溶解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并预测溶解度随温度等因素的变化。

溶解度的公式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化学实验、工业生产、药物研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通过溶解度的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过程,并指导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溶液配制和控制。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规律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规律

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它是溶质和溶剂
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

溶解度的大小可以用溶质的溶解量来表示,一般来说,
溶质的溶解量越大,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的大小受到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而随着压力的升高,溶解度会减小。

溶解度也受到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的影响,一般来说,溶
质和溶剂的相似性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溶质和溶剂的相似性越小,溶解度越小。

此外,溶解度还受到溶质的种类和溶质的浓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溶质的种类越多,溶解度越大,而溶质的浓度越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总之,溶解度的大小受到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质的种类和溶质的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单位

溶解度的单位

溶解度的单位
单位是l(不是克),因为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溶质和溶剂的单位一样,被约掉了,所以没有单位,国际规定了一个单位,是l。

mol/L是溶液的浓度单位,不是溶解度单位。

扩展资料
溶解度的含义: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固体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 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 1℃升温到t 2℃,仍是饱和溶液 B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 .t 1℃时,甲和乙各30g 分别加入8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 .t 2℃时,在100g 水中放入60g 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2.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 ℃,相同质量的a 、b 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 .升高温度,可使a 或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将相同质量的a 、b 分别加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 .20o 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50o C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
B.t 1℃时,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 2℃时的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一定能得到b 的饱和溶液
D.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在20℃时,a 、b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12溶
解度/g
C .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a 、b 都属于易溶物质
6.t 2℃时往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 和a g N (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 、N ),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 2
B.t 2
C.
D.
7.(8、20 10g 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

)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 ”或“b ”)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将10 ℃时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溶剂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10.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 、b 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的溶解度小于a 的溶解度
B .分别将t 2℃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 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C .要从含有少量a 的b 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 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 .在t 2℃时,用a 、b 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11.右图所示曲线a 、b 、c 分别代表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 .t 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
B >
C >A B .t 2℃时,A 和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C .t 3℃时,在100g 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 ,只有b 能形成饱和溶液
D .从混有少量C 的A 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 ,最适宜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2.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的溶解度一定小于a 的溶解度
B .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 .通过降低温度可将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a 的饱和溶液从t
2℃降温至t 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13.有关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 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在t 2℃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3℃降温至t 1℃,a 有晶体析出,b 无晶体析出
D .t 3℃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的溶解度
15.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50℃时,取甲、乙两种物质各50g ,分别加人100g 水中,
A .上述混合物在
B .在
C .温度高于D
28.(6分)根据图
(1)甲、乙溶液中的溶剂是 。

(21所示,要使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
(3)图2中a 、b 分别表示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表示的是
物质(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线。

(4)右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t 2℃时所得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若将适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
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


A.冰B.浓硫酸C.硝酸铵
D.干冰E.氢氧化钠F.氧化钙
28.(4分)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g乙,溶液刚
好饱和。

(2)t2
(3)t1℃时,
(4)
22
A
B.在t1
C
D.t2℃时将
(3)右图为a、b
①在t3℃时,
②在
27.(6
(1
(2
(3)30
(4
(5
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干冰B.氢氧化钠固体C.生石灰D.硝酸铵
45.(6分)图1所示为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2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请你根据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
(2)溶
(3的是
的是 (填字
29.(1(2(3)取KNO 3、NaCl 两种固体各36 g 分别放入20℃时的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 中溶解的物质_______。

(4)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使之充分溶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5)如图2所示,若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再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可观察
图1
到的现象是___▲____。

27.(6分)请运用溶液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

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

从该曲线可以看出,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

(2
A.钾肥
(3)该图中a、b
A
(4)室温下,
(2
回答问题。

①20
②图中A
(3)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
溶解度分别为:30℃时70g、
50℃时84g,60℃时90g。

右图表示的是木糖醇等固体的溶解度
曲线。

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X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Z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③30℃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Y
④50
27.(5
(1)在A、B
20℃时,
(2)若要使A
(3)若温度在
晶体多。

(4)20℃时,对A
① 升温到40℃

28.(共
(1)20℃时,分别向盛有100 g水的四个烧杯中加入34.0 g上述四种物质,充分溶解后,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填化学式)。

图乙
(2)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甲图烧杯A 中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乙图是硝酸钾溶液的溶解度曲线,a 、 b 分别表示硝酸钾的两种状态。

下列做法能实现a 转化为b 的是 (填字母)。

A .向烧杯
B 中加一定量的浓硫酸 B .向烧杯A 中加一定量的水
C .向烧杯B E .向烧杯B 29.(7
(1)图甲是X 、Y 高而_____(2)若将t 2℃时X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至少写2种方法);
若将t 1℃时340 g 20% X 溶液浓缩成40 %的溶液,应蒸发__________g 水。

(3)如图乙所示,20℃时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物质A ,若Z 的饱和溶液中有部分溶质析出,则加入的固体A
可能是__________;将烧杯中Z 的饱和溶液换为Y 的饱和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若观察到Y 的饱和溶液中同样有部分溶质析出,则加入的固体物质A
可能是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