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课题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序号 1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遗传的多样性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教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教具图片、挂图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授课内容: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分组统计交流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学生观察师生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讨论,举例说明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案 北师大版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运用给定的材料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推测叶片的结构与功能之间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中的一部分知识。
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生活的最大特点;所以本章首先讲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一节中,先介绍光合作用有发现史,让学生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学生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利用制作模型讲解叶片的结构,最后,总结归纳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学情分析: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12 班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有一定兴趣。
2、知识现状: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已经有2月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合作用现象虽熟悉,但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尤其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
3、知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实验和制作模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学法指导: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
2、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和制作模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第五节 运输作用 导学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生物导学案备课时间:2020年11月20日年级:七年级设计教师:审核教师:课题 5.5 运输作用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以及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2.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和枝瘤的形成,以及用显微镜观察南瓜茎纵切片,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结合户外观察的长期性和困难性,培养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辩证唯物自然观。
重点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2.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难点1.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观察导管和筛管。
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澳洲的杏仁桉,高可达156m。
世界上最粗的树是生长在西西里岛的一棵大栗树,树干的周长有55m左右。
如此高大的树木,它们所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是如何进行运输的呢?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阅读课本94-97页,完成下列问题:1.茎对是和无机盐的运输、对有机物的运输。
请分别指出运输部位在哪?方向是指什么呢?2.导管和筛管有哪些特点与运输功能相适应?三、合作辨思探究活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1.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什么问题?2.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3.表述根据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
四、训练反思1.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片刻后将枝条纵切开来,用放大镜可看出哪一部分被染红了( ) A.韧皮部中的筛管B.木质部中的导管C.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 D.韧皮部中的导管2.导管的运输特点是( ) A.由下向上输导有机物 B.由叶向其他器官输导有机物 C.由上向下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D.由下向上输导水和无机盐3.树皮的筛管运输的物质是( ) A.向下运输有机物B.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C.向上运输有机物 D.向下运输水和无机盐4.导管位于( ) A.木质部和韧皮部 B.木质部 C.韧皮部D.髓5.保护树皮的意义是( ) A.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B.保护木质部不被破坏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保护形成层,使树能不断长粗6.从掐断的幼嫩的植物茎上可看见汁液,它们来自于( ) A.导管 B.细胞液 C.筛管 D.水蒸气五、回归拓思思考:为什么把树皮全部剥掉之后,会导致树木死亡呢?。
生物体-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生物体-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北京地区七年级学生开设的生物学入门课程,主要介绍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生物体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功能特点,以及生物的分类和演化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特点;2.掌握生物的分类和演化基本概念;3.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实验探究等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和科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和功能特点1.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介绍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比如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区别,生物的营养、呼吸、运动、感应、繁殖等特征。
1.2 生物体的组成部分介绍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比如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等,以及它们在维持生命、完成各种功能方面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生物的分类和演化2.1 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系统和分类常识,能够简单地认识各种常见生物的名称、特征和分类等内容。
2.2 生物的演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介绍生物的演化学说,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进化,掌握人类对生命进化的认识和探索。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介绍生物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功能特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课堂讨论法:利用案例分析、问题解答、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共同探讨生物的分类和演化等问题。
五、教学评估1.作业评估:布置课堂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生物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
2.实验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课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3.考试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生物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以及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北师大版)
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重点与难点: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填空1、生物的家族中包括等。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4、生物的特征体现在等方面。
(二)、选择题5、生物圈是指()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6、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A、遗传的多样性B、变异的多样性C、环境的多样性D、气候的多样性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A、生殖和发育B、生长C、新陈代谢D、遗传和变异8、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小鸡破壳而出 B、小鱼在水里游动C、合欢的叶子在夜幕降临时合拢起来D、“嫦娥”绕着月球运动9、生物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A 、森林和草 B、陆生动物和人 C、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D、森林、草、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10、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A 、生活环境 B、环境因素 C、生态系统 D、生态平衡11、现在世界上已有2万——2、5万个品种菊,这体现了生物的()A、物种的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蘑菇B、绿豆C、兔D、珊瑚礁13、含羞草受碰触时,它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下列与这个现象相同的是A、母鸡下蛋后咯咯叫B、小公鸡长大后,长出了大鸡冠C、人的手被烫了后,会立刻挪开D、月亮在十五变圆,在初一变成月牙二、合作探究(一)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二)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初中北师大版生物教案
初中北师大版生物教案教材: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一册)学生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时间: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组成;2. 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3. 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4.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组成;2. 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难点:1. 种子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2. 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相关内容;2. 实验用的种子、水杏种子、观察镜等实验器材;3. PPT或实物图片,呈现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4.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植物的传承者,它是如何生长的呢?”引发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兴趣。
二、呈现(10分钟)1. 利用PPT或实物图片,展示种子的结构组成,包括种皮、胚芽、营养组织等部分;2. 简要介绍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重要性。
三、实验(15分钟)1. 分发实验器材和种子,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观察水杏种子萌发的过程;2. 学生利用观察镜观察种子的变化,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3. 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观察到的现象。
四、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讨论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种子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五、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种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和探索生物世界。
六、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种子萌发实验报告表》,并写出对种子结构和萌发过程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培养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只是要注意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种子的变化过程,提高实验的效果和教学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导学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_____________。
2.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____________。
3.生物____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环境。
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________________。
6.7.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有捕食关系、互惠互利关系、竞争关系等,最普遍的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8.在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____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①形态上:保护色(北极熊)、警戒色(毒箭蛙)、拟态(竹节虫)②结构上:有翅(昆虫)、鳍(鱼)、足(多数动物)等③习性上:冬眠(青蛙,蛇)、休眠(落叶乔木)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____________,反过来也会____________环境。
2.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对环境都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绿色植物调节气候的作用与其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利弊之分,但其结果都是使其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适应环境,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环境,生物与____________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5.作为生物圈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_____________!6.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休止地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________!达标检测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水B.土壤C.空气D.温度2.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C.蚯蚓改良土壤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的寄生关系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4.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5.鼠妇俗称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第二节呼吸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堂导学案一、激趣导入动画片导入,引出问题:为什么熊二一进入光头强的地窖就晕倒了呢?二、目标导向1.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分析描述实验结果。
2.探究呼吸作用的部位,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3.说出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解释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重点、难点、考点】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呼吸作用三个演示实验(重、难点)三、预检反馈1、呼吸作用是的共同特征。
2、呼吸作用在中进行的,细胞利用,将有机物分解成,并且将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3、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4、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散发出去。
5、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疏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
四、探究释疑知识点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演示实验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1、说出演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2、为什么将实验装置放到温暖的环境中?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实验设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瓶萌发的种子蜡烛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________ 乙瓶煮熟的种子蜡烛【演示实验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1、演示实验中乙瓶的作用。
2、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萌发的种子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1、煮熟的种子能呼吸吗?为什么?2、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实验设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瓶萌发的种子温度计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________ 乙瓶煮熟的种子温度计小组讨论:能量从哪里来的呢?1、火柴燃烧时,能量从哪里来?2、能量原本就储存在这些有机物中。
火柴被划燃后,需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持续燃烧呢?3、结合前面的实验结果。
有机物利用氧气,进行燃烧就能释放能量。
这个过程产生了什么?4、植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又从哪里来的呢?知识点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中进行的。
(导学案)(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节 血液
1.将等量的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
中。下图的____A_____选项是在鸡血中加入抗凝剂的 结果,下图的____D____选项是鸡血自然凝固的结果。
A
B
C
D
第1节 血液
课堂导案
2.不少同学容易混淆血液、血浆、血清。它们之间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请补全下列表格内容。
名称 颜色
组成关系
备注
第1节 血液
课堂导案
1.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情况紧急时也可 少量、缓慢输入个别类型的异型血。小组讨论并完成 下列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 AB、O
AB
O
O A、B、 AB、O
第1节 血液
课堂导案
2.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会有针对性的选用 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严重 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减少症患 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红细胞、全血、血浆、 血小板。
第1节 血液
课堂导案
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如 果一次失血超过全血量的15%时,机体的代偿机能 将不足以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可引起机体活动障 碍,此时就需要输血。输血原则上应输同型血,并 作交叉配血试验,无红细胞凝集现象方可进行。输 血的途径一般采用静脉输血。抢救重症低血压时, 较少量的动脉输血能迅速使血压升高。骨髓内输血 仅用于垂危小儿。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第1节 血液
随堂检测
7.甲失血后,乙(B型)和丙(O型)各献血200 ml,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大全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大全5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大全5篇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1)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担七年级的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必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
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作为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一般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1)学生都是初一新生,对生物这门学科很陌生。
(2)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
学生学习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争取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冀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末尾又有信息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呼吸作用》导学案
第2节呼吸作用【学习目标】1.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2.知道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学习重点】1.植物的呼吸现象。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学习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结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二、自主学习活动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1.说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
2.为什么将实验装置放到温暖环境中?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活动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1.说出实验中乙瓶的作用。
2.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活动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1.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2.煮熟种子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活动四: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1.用新鲜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做实验材料时,都能观察到植物的呼吸现象,这表明:。
2.呼吸作用的原理:。
3.呼吸作用的概念:。
4.呼吸作用的意义:。
【达标检测】1.有机物的分解是通过(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2.取甲、乙两个瓶子,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两瓶分别用橡皮塞塞严,放在温暖的地方。
一天后把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两瓶内,观察到( )A.甲瓶火焰熄灭,乙瓶不熄灭B.甲、乙两瓶火焰都熄灭C.甲瓶火焰不熄灭,乙瓶熄灭D.甲、乙两瓶火焰都不熄灭3.把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里,会较快熄灭,这是因为( )A.光合作用吸收了氧气B.光合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C.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D.呼吸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4.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人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5.取甲、乙两个暖水瓶,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与甲瓶等量的煮熟的种子。
两瓶均用插有温度计的橡皮塞塞严,置于温暖的地方,几小时后看到的现象是( )A.甲瓶温度下降,乙瓶温度升高B.甲瓶温度升高,乙瓶温度不变C.甲、乙两瓶温度都升高D.甲、乙两瓶温度都不变6.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根B.茎C.叶D.每个活细胞7.细胞内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量的主要场所是( )A.叶绿体B.细胞核C.细胞膜D.线粒体8.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后,产生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水B.无机盐和水C.有机物和氧气D.水和有机物9.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10.呼吸作用对植物体本身的意义是( )A.分解有机物B.释放能量C.与光合作用保持平衡D.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导学案1
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习目的】1.说出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认识到保护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动态平衡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的平衡。
【学习方法】综合分析法,资料分析。
【学习过程】一、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活动1:分析我们的生活与绿色植物的关系举例说明人类的日常食品与绿色植物之间存在的直接和间接关系。
举例说明人类的日常生活与绿色植物之间存在的直接和间接关系。
二、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空气中氧气21%,二氧化碳0.03%,78%氮气)1.1 hm2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里,一天吸收二氧化碳约__________,释放氧气约_________。
2.人类的各种活动,工业生产、汽车、轮船的广泛使用,对森林和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引起大气中___________平衡的失调。
三、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1. 植物的生活离不开__________。
2.__________能涵养水分。
3.植物通过__________散失水分。
4.促进了生物圈的________循环。
【课堂自测】1.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2.被称为绿色之母的是( )A.细菌B.病毒C.绿色植物D.微生物3.生物圈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指( )A.人B.动物C.绿色植物D.生活在大气圈中的生物4.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 )A.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B.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C.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D.以上都不是5.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人和呼出的气体分别是( )A.氧气、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氧气C.氧气、氧气D.二氧化碳、水蒸气6.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绿色植物( )A.光合作用的结果B.呼吸作用的结果C.蒸腾作用的结果D.大量消耗氧的结果7.除哪项外其余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A.二氧化碳B.水蒸气C.甲烷D.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8.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 )A.草原B.森林C.荒漠D.陆地9.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A.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运输作用10.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所有的生物提供了必需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理解生物学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辨别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物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学特性对生物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个人思考,查阅课本――小组合作,研讨交流――得出结论,勇于抢答什么是由物质和非生命组成的生命?什么是生物学?2.你认识哪些生物?我们身边的生物有哪些?你会背诵含有生物的古典诗词或经典语句吗?3.什么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学?4.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是什么?2、导入新课程:1.请各小组讨论后展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2.让我们打开生物之门,走进生物的神秘世界,享受生命的神奇与美丽。
3、关键解释1.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为什么要研究生物学?)讨论1:生物学在医学上的应用(见图)医院里有一个重要的科室。
每个人都必须出生在这里——产科和妇科。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的四大学科之一。
它主要研究生理学和病理学、怀孕、分娩、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
生物学与人类生理学、疾病原理和预防的研究密切相关。
讨论2:生物学在农学上的应用(见图1)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杂交水稻之父,社会价值超过1000亿元。
经过40多年的研究,水稻产量已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900公斤以上。
通过在国外推广超级杂交水稻,全世界近1亿人获得了粮食。
让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看图2)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害虫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许多害虫的天敌又大量被杀灭,致使一些害虫十分猖獗。
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群健康。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例如:瓢虫、蜘蛛、赤眼蜂、蛙、蟾蜍以及许多食虫益鸟等吃害虫;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大多数药物都是抗生素,杀死有害细菌病毒。
【七年级】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北师大版)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导学案时间:2021.12复习目标:1、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实质和意义及在生产上的作用2、阐明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实质和意义及在生产上的应用3、理解根的吸收作用,茎的运输作用,和叶片的蒸腾作用复习重难点:各节的基础知识复习导学:一、知识梳理:1、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2、光合作用反应式:它实现的两个转化:、3、叶片由、、组成,其中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表皮上气孔是由围成的,是和的门户。
叶肉由许多叶肉细胞组成,包括,。
叶脉是叶片的,具作用。
4、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5、水.无机盐是通过根尖的吸收,是通过茎中内自下而上运输的。
有机物是叶片通过制造的。
是通过茎中内自上而下运输的。
6、蒸腾作用的部位是、、二、巩固提高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不包括A、光B、无机盐C、水D、二氧化碳2、会养金鱼的人,常在缸内放一些水草,其目的是为了A、增加美感B、增加氧气C、提供饵料D、增加二氧化碳3、多数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绿色要深一些,其主要原因是A、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多B、下表皮气孔分布多C、海绵组织含叶绿体多D、栅栏组含叶绿体多4、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A、在光下B、在白天C、在夜晚D、白天和夜晚5、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原因A、缺少肥料妨碍光合作用B、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C、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根的吸收D、缺少氧气妨碍根的吸收6、环割枝条形成枝瘤的实验证明了A、有机物的输送管道在树皮里B、树皮是输导水、无机盐的通道C、树皮可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D、没有树皮、植物可正常生活7、移栽植物常去掉几片叶是为了A、减少水分蒸腾B、降低光合作用C、降低呼吸作用D、操作方便8、判断(1)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2)植物只有地上部分进行呼吸作用(3)通过气孔的开闭调节蒸腾作用是植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4)给庄稼施肥,施的越多越好(5)植物移栽应在晴天(6)光合作用为地球上一切生物提供生命活动能量(7)将买的新鲜蔬菜或水果放在塑料袋内,很易烂掉,这是因为呼吸作会产大量的热量(8)煮熟的豌豆仍可进行呼吸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生物的特征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自己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自己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问题导学:阅读教材第二页生物的特征上面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它要求有明确的___.(2)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一下什么是生物?阅读教材三、四、五页,完成以下的问题:1.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把它总结在下面:2.想一想,除了以上提到的特征,生物还有没有其它的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展示学习检测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D.生物能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对环境没有反应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A.人在离开路灯行走时,影子越来越长B.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的面积越来越大C.工人筑路时,路面越来越宽D.春暖花开时,杨树的树的树干越长越粗3.下列关于生物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A.生物都能进行呼吸B.生物生活都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C.生物都能进行繁殖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5、1999年在我国捆明市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珍贵植物应有尽有,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教师寄语:有生命,就精彩!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说出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
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
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下列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四、拓展创新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_《光合作用》第二课时名师学案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 组号:_______第2节光合作用(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复习导航】回顾光合作用知识点:组织回答:原料是:_______________ 产物是:___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探究】实验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重点)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实验P69第一段)2.结合课本活动P69,完成实验步骤的归纳。
实验步骤:(1)___________: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选叶遮光:用黑纸片选取叶片上、下遮光,形成_____和 ____两部分,叶片的遮光部分起______作用;(3)进行光照:将实验材料放在光下,接受光照2~3h,让叶片重新生成淀粉;(4)___________:摘取叶片放在盛有_______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装置见图)。
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酒精变_____色,叶片变_____色;(5)____________: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几滴________,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6)实验现象:从实验中可得出,叶片的照光部分遇碘变______色,而遮光部分_______色,证明了叶片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_,而___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备条件。
3. 思考分析(带着以下问题,观看ppt视频,回答问题):(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遮光部分起什么作用?(3)将叶片放在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什么?用酒精处理后的叶片呈现什么颜色?(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4.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1)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2)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5.中考链接1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A.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B.使叶片内的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2.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三.【拓展探究】实验二: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学生探究过程)1.认真阅读课本P72,了解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重点与难点: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填空1、生物的家族中包括等。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4、生物的特征体现在等方面。
(二)、选择题5、生物圈是指()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6、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A、遗传的多样性B、变异的多样性C、环境的多样性D、气候的多样性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A、生殖和发育B、生长C、新陈代谢D、遗传和变异8、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小鸡破壳而出 B、小鱼在水里游动C、合欢的叶子在夜幕降临时合拢起来D、“嫦娥”绕着月球运动9、生物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A 、森林和草 B、陆生动物和人 C、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D、森林、草、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10、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A 、生活环境 B、环境因素 C、生态系统 D、生态平衡11、现在世界上已有2万——2、5万个品种菊,这体现了生物的()A、物种的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蘑菇B、绿豆C、兔D、珊瑚礁13、含羞草受碰触时,它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下列与这个现象相同的是A、母鸡下蛋后咯咯叫B、小公鸡长大后,长出了大鸡冠C、人的手被烫了后,会立刻挪开D、月亮在十五变圆,在初一变成月牙二、合作探究(一)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二)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三、知识反馈14、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夜来风鱼声,花落知多少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15、下列不属于描写生命现象的是()A、春眠不觉晓B、处处闻啼鸟C、夜来风雨声D、花落知多少16、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A、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B、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C、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物D、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17、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的A、进化现象B、适应现象C、遗传现象D、变异现象18、下列各项中,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沙漠及沙漠中的全部生物B、竹林中的全部竹子C、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的食物D、菜园中的全部白菜和菜青虫19、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出“墨汁”,这一现象生命了生物()A、能生长和繁殖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由细胞构成20、你听说过捕蝇草吗?捕蝇草生活在美洲,它的茎很短,叶片的构造十分奇特,在靠近茎的部分,叶片呈绿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叶端变成了肉质的,象一个可以随意开合的贝壳,并且每半个叶片的边缘上还生长有10多根又长又硬的刚毛。
平时,“贝壳”向外张开,叶缘蜜腺中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同时发出紫外光。
苍蝇对紫外光特别敏感,当它飞过去,一旦触动了刚毛,“贝壳”就在极短的时间里闭合,将猎物禁闭在“牢笼”里。
当捕蝇草捕获到猎物以后,那个象贝壳似的捕猎器又变成了它的“胃”,能及时的分泌出消化液,将猎物慢慢的消化。
几天后,当猎物被完全消化干净了,叶子便再次张开,等待下一只猎物的落网。
问题:(1)以上这段文字,表现出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
根据上文,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和繁殖C、体小且绿色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四、拓展延伸21、捏鼻闭口,屏住呼吸,试试能坚持多长时间。
为什么不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这说明了生物要生存必须一刻不停地进行什么活动?22、下列几则资料,阅读后请在每则资料后面的括号内填上与之相应的观点资料(1)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近亲结婚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表兄妹之间的婚配占有一定的比例,近亲结婚者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往往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出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资料(2)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水稻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
()资料(3)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
()资料(4)现今由于人为因素,环境在不断的加速改变,许多物种由于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濒临灭绝。
A、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之一体现在生物能为人类提供药物资源B、生物基因多样性的保护越来越重要C、基因的多样性可以为改良作物品种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D、生物种内的基因多样性对物种的进化和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五、归纳反思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影响》导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难点1、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2、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学习方法讲述法,探究法,分析法。
学习过程引入新课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自主学习活动1、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讨论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是:、、、、、、。
结论: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互助:企鹅孵卵竞争:梅花鹿在交配时捕食:狮捕与班马共栖:海葵与蟹寄生:蛔虫与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壁虎、北极熊拟态:竹节虫警戒色:胡蜂、河豚、夹竹桃活动2: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讨论: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 个数据的平均值?3、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课堂自测: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这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2、山坡阳面的玉米生长情况比阴面的要好,其主要原因是()A、空气新鲜B、温度高C、阳光充足D、水分多3、仙人掌适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水B.空气C.温度D.土壤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湿度5、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A.缺氮时植株矮小B.秋末有的树木纷纷落叶C.蝗虫具有保护色D.鹿、兔遇到敌害时快速奔逃6、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A.蚯蚓改良土壤B.森林净化空气C.沙漠变绿洲D.山顶上和山脚下植物的形态差别很大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A.一块草场B.沙漠C.生物圈D.羊群8、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这应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A.发现并提出问题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C.作出假设D.分析实验现象9、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
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如今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条件决定人口数量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10、秋天凋落的枯叶之所以不是生物,主要原因是()A、它已经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了B、它已经不能再生长了C、它已经没有绿色了D、它已经不能再繁殖了11、生命科学在宏观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生理B、生态学C、遗传学D、进化论12、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命现象B、生理C、遗传和变异D、结构13.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大气第二章第一节《生物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生物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2、能初步认识到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认识生物学家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难点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
学习方法探究法活动法学习过程知识链结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内涵?2、生物最基本的特征?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习方案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分不开的。
你知道生物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吗?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是什么样子的?自主学习1、分类学之父---林奈分类方式为:。
2、达尔文运用等研究方法,揭示了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3、哈维用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
从而发现了。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5、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是一门科学。
课堂自测1.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的是( )A.拉马克 B.林奈 C.达尔文 D.哈维2.古代的生物学大多用哪种研究方法( )A.简单的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3.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是( )A.哈维 B.林奈 C.沃森 D.克里克4.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 )A.林奈 B.哈维 C.达尔文 D.沃森5.科学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相互交流等。
6.远古时代的先民在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程中就已经涉及了有关生物的形态、分类和行为的基本知识。
7.生物学是一门_________。
19世纪初,法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_________次提出“生物学”。
8.分类学家们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多个界,每个界又分出若干门,可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分类单位。
9.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研究方法,揭示出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_________。
10.什么方法的运用使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 )A.调查法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11.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 )A.实验法的运用B.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C.达尔文的进化论D.林奈的生物分类12.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国家有(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⑤日本⑥中国⑦韩国A.①②③ B.②③ C.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13.在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的科学家是英国人_________,他发现了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