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数学动点问题完整版

合集下载

初二数学动点练习题

初二数学动点练习题

初二数学动点练习题1. 题目描述:在二维坐标系中,有一个动点P,起始坐标为(3, 2),经过以下规则的移动:每次向上移动一格,或向右移动一格。

现有以下几组指令,请计算指定指令下动点P的坐标。

a) 指令1:向上移动3格,向右移动5格,再向上移动2格。

b) 指令2:向上移动4格,向右移动2格,再向下移动1格。

c) 指令3:向右移动7格,向上移动1格。

2. 解题过程及计算:a) 指令1:- 向上移动3格:由于起始坐标为(3, 2),所以移动后坐标为(3, 2 + 3) = (3, 5)。

- 向右移动5格:移动后坐标为(3 + 5, 5) = (8, 5)。

- 再向上移动2格:移动后坐标为(8, 5 + 2) = (8, 7)。

指令1执行后动点P的坐标为(8, 7)。

b) 指令2:- 向上移动4格:由于起始坐标为(3, 2),所以移动后坐标为(3, 2 + 4) = (3, 6)。

- 向右移动2格:移动后坐标为(3 + 2, 6) = (5, 6)。

- 再向下移动1格:移动后坐标为(5, 6 - 1) = (5, 5)。

指令2执行后动点P的坐标为(5, 5)。

c) 指令3:- 向右移动7格:由于起始坐标为(3, 2),所以移动后坐标为(3 + 7, 2) = (10, 2)。

- 向上移动1格:移动后坐标为(10, 2 + 1) = (10, 3)。

指令3执行后动点P的坐标为(10, 3)。

3. 答案总结:根据指令执行结果,动点P的坐标如下:- 指令1执行后动点P的坐标为(8, 7)。

- 指令2执行后动点P的坐标为(5, 5)。

- 指令3执行后动点P的坐标为(10, 3)。

注:以上计算过程以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计算时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初中二年级数学动点问题

初中二年级数学动点问题

1. 梯形ABCD 中,AD∥BC,∠B=90°,AD=24cm ,AB=8cm ,BC=26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D 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 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

已知P 、Q 两点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假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1)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平行四边形?(2)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 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 (3)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直角梯形?(4)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等腰梯形?2. 如右图,在矩形ABCD 中,AB=20cm ,BC=4cm ,点P 从A 开始沿折线A —B —C —D 以4cm/s 的速度运动,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 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 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 时间为t(s),t 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 也为矩形?3.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cm BC AD 5==,AB =12 cm,CD =6cm , 点P 从A 开始沿AB边向B 以每秒3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向D 以每秒1cm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证:当t =23时,四边形APQD 是平行四边形; (2)PQ 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 ?若能,求出当t 为何值时PQ 平分BD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DPQ 是以PQ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 的值。

A BCD PQABCDQPA F D P EB QC FD BC D'A4. 如图所示,△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O 作直线MN//BC ,设MN 交∠BCA 的平分线于点E ,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F 。

(完整)初中数学动点问题

(完整)初中数学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一、知识点睛动点问题操作规程:1. 研究 ____________ .2. 分析运动过程,分段,定范围.根据起点、终点,确定.根据状态转折点确定______________ ;常见状态转折点有拐点、碰撞点等.3. 分析 ___________ 、表达、建等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表达线段长,根据____________ 建等式求解,结合范围验证结果.二、精讲精练1. 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 6 厘米,∠ B=60°.从初始时刻开始,点P,Q同时从点A出发,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B的方向运动,点Q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A→ B→C→ D的方向运动,当点Q运动到点D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Q运动x 秒时,△ APQ与△ 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平方厘米,解答下列问题:2)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当△ APQ是等边三角形时,x 的值为;1)点P,Q从出发到相遇所用时间是3)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秒;A QA2.如图,已知△ ABC中,AB=AC=10 厘米,BC=8 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 C 向点 A 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 BPD与△ 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 BPD 与△ 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提前 4 秒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 B 出发,都沿△ ABC的三边逆时针运动,当点Q首次回到点 C 时停止运动.设△ CQP的面积为S,点Q运动的时间为t,求S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 的取值范围.(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 的三角形)3.如图,在Rt△ABC中,∠C=90°,AC=3,AB=5.点P从点C出发,沿C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A 匀速运动,到达点 A 后立刻以原速度沿AC返回;点Q从点 A 出发,沿AB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伴随着P,Q的运动,DE始终保持垂直平分PQ,且交PQ于点D,交折线QB BC CP于点E.点P,Q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B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 ).(1)当t =2时,AP= ____ ,点Q到AC的距离是____ .(2)在点P 从C向 A 运动的过程中,求△ APQ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3)在点E从B向C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能否成为直角梯形?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当DE经过点C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4.如图,在Rt△ABC中,∠C=90°,AB=50,AC=30,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折线DE EF FC CD以每秒7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从点B出发,沿BA方向以每秒 4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作射线QK⊥AB,交折线BC CA于点G.点P,Q同时出发,当点P绕行一周回到点D 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参考答案】 知识点睛设点 P , Q 运动的时间是 t 秒( t 0). (1)D ,F 两点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射线 QK 能否把四边形 CDEF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 求出相应的 t 值; 若不能,说明理由. (3)当点 P 运动到折线 EF FC 上,且点 P 又恰好落 在射线 QK 上时,求 t 的值. (4)连接 PG ,当 PG ∥ AB 时,请直.接.写出 t 的值. D FP PG GCK AE Q B1.基本图形.2.时间范围;分段.3.几何特征;几何特征.精讲精练1.(1)6(2)832x2( 0x≤3 )(3)y 32x23 3x(3x 6 ) 32x673x215 3 ( 6x≤9 )2.(1)①△ BPD与△ CQP全等,理由略;②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厘米/ 秒时,能够使△ BPD与4△CQP全等.3 21t( 0≤8 x ≤)33 21t16 21(8x≤4 )3(2)S9 21t227 21t 40 21( 416 x ≤)8t 02320x ≤)(16339 21t2159 21t 56 21(20112x ≤)8t10315 3.(1)1;8.5(2)S2t2 6t559 153)四边形QBED能成为直角梯形,t 或t .884.(1)25.2)射线QK能把四边形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185153) t或t41253404)t或t343.三、巩固反馈1、如图,梯形ABCD中,AD∥BC,∠BAD=90°,CE⊥AD于点E,AD=8cm,BC=4cm,AB=5cm.从初始时刻开始,动点P,Q 分别从点A,B 同时出发,速度均为1cm/s,动点P 沿A→B→C→E 的方向运动,到点 E 停止;动点Q 沿B →C→E→D 的方向运动,到点 D 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 s,△PAQ 的面积为y cm2(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 的三角形),解答下列问题:(1)当x=2 时,y= ______ ;当x 9时,y= _________ ;2(2)当5 ≤ x ≤ 14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动点P在线段BC 上运动,且y 4S 梯形ABCD 时,求x 的值.154)t52或t 451457t.8参考答案】1.(1)2;9.1 x 27x 65( 5≤ x ≤9 )22 1 2 19x 2 x 35 ( 9 x ≤13 ) 224x 56 ( 13 x ≤14 )3) x 7 .2) y。

(完整版)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

(完整版)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

动态问题一、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类型:1。

利用图形想到三角形全等,相似及三角函数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4。

分情况讨论,把每种可能情况列出来,不要漏5.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6。

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二、例题:1、如图1,梯形ABCD中,AD∥ 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的长为 ;的长为 ;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EFCF于点F,求证:AE=EF.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ACBAED图1NMA BCDEMN图2ACBEDNM图36、如图, 射线MB上,MB=9,A是射线MB外一点,AB=5且A到射线MB的距离为3,动点P从M沿射线M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P的运动时间为t.求(1)△ PAB为等腰三角形的t值;(2)△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3) 若AB=5且∠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哪条边上相遇?A DFC GEB图1A DFC GEB图3A DFC GEB图2。

初二数学坐标系动点问题汇总

初二数学坐标系动点问题汇总

坐标系动点问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梯形,OA ∥BC ,点A 的坐标为6,0,点B 的坐标为4,3,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 在OA 上运动,从O 点出发到A 点;动点N 在AB 上运动,从A 点出发到B 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线段AB 的长;当t 为何值时,MN ∥OC2设△C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S 是否有最小值若有是多少3连接AC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MN 与AC 互相垂直若存在,求出这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山东济宁如图,A 、B 分别为x 轴和y 轴正半轴上的点;OA 、OB 的长分别是方程x 2-14x +48=0的两根OA >OB,直线BC 平分∠ABO 交x 轴于C 点,P 为BC 上一动点,P 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B 点开始沿BC 方向移动;1设△APB 和△OPB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求S 1∶S 2的值;2求直线BC 的解析式;3设PA -PO =m,P 点的移动时间为t;①当0<t ≤54时,试求出m 的取值范围; ②当t >54时,你认为m 的取值范围如何只要求写出结论3、金华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0A ,点B 在x 正半轴上,且30ABO∠.动点P在线段AB上从点A向点B,设运动时间为t秒.在x轴上取两点M N,作等边PMN△.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求等边PMN△的边长用t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当等边PMN△的顶点M运动到与原点O重合时t的值;3如果取OB的中点D,以OD为边在Rt AOB△内部作如图2所示的矩形ODCE,点C 在线段AB上.设等边PMN△和矩形ODCE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求出当02t≤≤秒时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4、如图,A18,0,B18,6,C8,6,四边形OABC,其中点P沿OA向终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沿OC,CB向终点B运动,当这两点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1求直线OC的解析式.2设从出发起,运动了t秒.如果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试写出点Q的坐标,并写出此时t的取值范围.3设从出发起,运动了t秒.当P,Q两点运动的路程之和恰好等于梯形OABC的周长的一半,这时,直线PQ能否把梯形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有可能,请求出t 的值;如不可能,请说明理由.5、如图2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直角梯形,OA∥BC,BC=14cm,A 点坐标为16,0,C点坐标为0,2.点P、Q分别从C、A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由C向B运动,点Q以4cm/s的速度由A向O运动,当点Q停止运动时,点P也停图1 图2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4.1求当t为多少时,四边形PQAB为平行四边形.2求当t为多少时,PQ所在直线将梯形OABC分成左右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2,求出此时直线PQ的函数关系式.6、直线y=- 34x+6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动点P、Q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S= 485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P、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初二动点问题(含标准答案)

初二动点问题(含标准答案)

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作者:日期: 2动态问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1、如图1,梯形ABCD 中,AD // BC,/ B=90 ° , AB=14cm,AD=18cm,BC=21cm,点P 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分别从A , 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_____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当t= _____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 , 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53、如图,在只也ABC中,ACB 90°, B 60°, BC 2•点°是AC的中点,过点°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D •过点C作2CE // AB 交直线I 于点E ,设直线I 的旋转角为(1)①当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AD 的长为②当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2)当 90°时,判断四边形 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解:(1 [① 30, 1 :② 60, 1.5;(2)当/% =900时,四边形 EDBC 是菱形•v/a =/ACB=90°,「. BC//ED. T CE//AB,二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在 Rt △ABC 中,/ ACB=900,/ B=60°,BC=2, /./ A=30°.137AC3••• AB=4,AC=2 '3. ••• A°= 2 = 3 •在 Rt △ AOD 中,/ A=30,二 AD=2.B• BD=2. • BD=BC. 又•••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 是菱形 4、C ,A(1) 当直线 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 ADC ◎△ CEB •,②DE=AD + BE ;⑵当直线 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 DE=AD-BE ;⑶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 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 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 [① •••/ ACD= / ACB=90 •••/ CAD+ / ACD=90 /-Z BCE+ / ACD=90•••/ CAD= Z BCE •/ AC=BCADC ◎△ CEB② •/△ ADC ◎△ CEB • CE=AD , CD=BE • DE=CE+CD=AD+BE(2) T Z ADC= Z CEB= Z ACB=90°ACD= Z CBE又 ■: AC=BCACD ◎△ CBE • CE=AD , CD=BE • DE=CE-CD=AD-BE(3) 当 MN 旋转至U 图 3 的位置时,DE=BE-AD(或 AD=BE-DE , BE=AD+DE 等)•/Z ADC= Z CEB= Z ACB=90° /Z ACD= Z CBE , 又 ■: AC=BC ,ACD ◎△ CBE ,• AD=CE , CD=BE ,• DE=CD-CE=BE-AD.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 AEF 90°,且EF 交正方形外角 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 M 连接 ME 则 AM =EC,易证△ AME ECF ,所以 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 )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 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 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 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 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3) 若AB=5且Z 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 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t 值(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 解:(1)正确. 证明:在 AB 上取一点M ,使AM45°DCFBM BE . BME QCF 是外角平分线,AMEQ AEBBAE(2)正确.证明: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NBN BE . N PCEQ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AE BEA . NAE △ ANEECF (ASA ). AE EF .ECF . BAE 90°, CEF . AEB△6、如图,射线MB 上,MB=9,A 是射线 MB 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 求(PAB 为等腰三角形的t 值;MB 外一点,AB=5且A 到射线 P 的运动时间为t.(2)△ 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t 值; 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MB 的距离为3,动点P 从图沿射线2 >过P 作PG 丄IVIN 于G VMN/7AB^NM=NP过N 作NR 丄MP^R 则有:RM=0.5FM= V宀 忑 J :Rt ANMRM^RM- y MN=」CMV3 再A — {5・X j ■亍:、x=43。

初二上动点问题

初二上动点问题

. .初二上动点问题1.如图,△ABC 中,∠B =90 º,AB =8cm ,BC =6cm ,P 、Q 是△ABC 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 开场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开场沿B →C →A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1〕出发2秒后,求线段PQ 的长?〔2〕当点Q 在边BC 上运动时,出发几秒钟后,△PQB 是等腰三角形?〔3〕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求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如图,在△ABC 中,AB=AC ,∠BAC=90°,BC=10cm ,直线CM⊥BC,动点D 从点C 开场沿射线..CB ..方向以每秒3厘米的速度运动,动点E 也同时从点C 开场在直线..CM ..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运动,连接AD 、AE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AB 的长;〔2〕当t 为多少时,△ABD 的面积为15cm 2?〔3〕当t 为多少时,△ABD≌△ACE,并简要说明理由.〔请在备用图中画出具体图形〕- .3.〔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2〕如图2,假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12∠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4.〔12分〕在等腰△ABC中,AB=AC=2, ∠BAC=120°,AD⊥BC于D,点O、点P分别在射线AD、BA上的运动,且保证∠OCP=60°,连接OP.〔1〕当点O运动到D点时,如图一,此时AP=______,△OPC是什么三角形。

(完整版)初二数学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初二数学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eandr动态问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1、如图1,梯形ABCD中,AD∥ 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53、如图,在Rt ABC△中,9060ACB B∠=∠=°,°,2BC=.点O是A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D.过点C作CE AB∥交直线l于点E,设直线l的旋转角为α.(1)①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等腰梯形,此时AD的长为;②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直角梯形,此时AD的长为;(2)当90α=°时,判断四边形EDBC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解:(1)①30,1;②60,1.5;(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α=∠ACB=900,∴BC//ED. ∵CE//AB, ∴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在Rt△ABC中,∠ACB=900,∠B=600,BC=2, ∴∠A=300.∴AB=4,AC∴AO=12AC.在Rt△AOD中,∠A=300,∴AD=2.∴BD=2. ∴BD=BC. 又∵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DBC是菱形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AA(备用图)CBAED图1NMA BCDEMN图2ACBEDNM图3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① ∵∠ACD=∠ACB=90° ∴∠CAD+∠ACD=90° ∴∠BCE+∠ACD=90° ∴∠CAD=∠BCE ∵AC=BC ∴△ADC ≌△CEB② ∵△ADC ≌△CEB ∴CE=AD ,CD=BE ∴DE=CE+CD=AD+BE (2) ∵∠ADC=∠CEB=∠ACB=90° ∴∠ACD=∠CBE 又∵AC=BC ∴△ACD ≌△CBE ∴CE=AD ,CD=BE ∴DE=CE-CD=AD-BE(3) 当MN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DE=BE-AD(或AD=BE-DE ,BE=AD+DE 等)∵∠ADC=∠CEB=∠ACB=90° ∴∠ACD=∠CBE , 又∵AC=BC ,∴△ACD ≌△CBE , ∴AD=CE ,CD=BE , ∴DE=CD-CE=BE-AD.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 =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 =EC ,易证AME ECF △≌△,所以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解:(1)正确.证明:在AB 上取一点M ,使AM EC =,连接ME .BM BE ∴=.45BME ∴∠=°,135AME ∴∠=°.CF 是外角平分线,45DCF ∴∠=°,135ECF ∴∠=°. AME ECF ∴∠=∠.90AEB BAE ∠+∠= °,90AEB CEF ∠+∠=°,∴BAE CEF ∠=∠. AME BCF ∴△≌△(ASA ). AE EF ∴=.(2)正确.证明: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N .使AN CE =,连接NE .BN BE ∴=. 45N PC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 BE ∴∥.DAE BEA ∴∠=∠. NAE CEF ∴∠=∠.ANE ECF ∴△≌△(ASA ).AE EF ∴=.6、如图, 射线MB 上,MB=9,A 是射线MB 外一点,AB=5且A 到射线MB 的距离为3,动点P 从M 沿射线MB 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P 的运动时间为t.求(1)△ PAB 为等腰三角形的t 值;(2)△ 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t 值;(3) 若AB=5且∠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 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t 值AD F C GB图1ADFC GEB图3A DFC GB 图2AD FC GE B MADFGE BNAllthisinth7、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 B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F BC∥交CD于点F.46AB BC==,,60B=︒∠.求:(1)求点E到BC的距离;(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 EF⊥交BC于点M,过M作MN AB∥交折线ADC于点N,连结PN,设EP x=.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如图2),PM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使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如图1,过点E作EG BC⊥于点G.∵E为AB的中点,∴122BE AB==.在Rt EBG△中,60B=︒∠,∴30BEG=︒∠.∴112BG BE EG====,.即点E到BCA DA DEBFC图4(备用)A DEBFC图5(备用)A DEBFC图1图2A DEBFCPNM图3A DEBFCPNM(第25题)si(2)①当点N在线段AD上运动时,PMN△的形状不发生改变.∵PM EF EG EF⊥⊥,,∴PM EG∥.∵EF BC∥,∴EP GM=,PM EG==同理4MN AB==.如图2,过点P作PH MN⊥于H,∵MN AB∥,∴6030NMC B PMH==︒=︒∠∠,∠.∴12PH PM==∴3cos302MH PM=︒=A.则35422NH MN MH=-=-=.在Rt PNH△中,PN===∴PMN△的周长=4PM PN MN++=++.②当点N在线段DC上运动时,PMN△的形状发生改变,但MNC△恒为等边三角形.当PM PN=时,如图3,作PR MN⊥于R,则MR NR=.类似①,32MR=∴23MN MR==.∵MNC△是等边三角形,∴3MC MN==.此时,6132x EP GM BC BG MC===--=--=.当MP MN=时,如图4,这时MC MN MP===此时,615x EP GM===--=当NP NM=时,如图5,30NPM PMN==︒∠∠.则120PMN=︒∠,又60MNC=︒∠,∴180PNM MNC+=︒∠∠.因此点P与F重合,PMC△为直角三角形.∴tan301MC PM=︒=A.此时,6114x EP GM===--=.综上所述,当2x=或4或(5时,PMN△为等腰三角形.8、如图,已知ABC△中,10AB AC==厘米,8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图3A DEBFCPNM图4A DEBFCPMN图5A DEBF(PCMNGGRG图2A DEBFCPNMGH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解:(1)①∵1t =秒, ∴313BP CQ ==⨯=厘米,∵10AB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5BD =厘米.又∵8PC BC BP BC =-=,厘米, ∴835PC =-=厘米, ∴PC BD =.又∵AB AC =, ∴B C ∠=∠, ∴BPD CQP △≌△.②∵P Qv v ≠,∴BP CQ ≠, 又∵BPD CQP △≌△,B C ∠=∠,则45BP PC CQ BD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433BP t ==秒, ∴515443Q CQ v t===厘米/秒。

word完整版初二教学数学动点问题总结练习含答案,文档

word完整版初二教学数学动点问题总结练习含答案,文档

动向问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 ,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种问题的重点是动中求静 ,灵巧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数形联合思想 转变思想1、如图1,梯形ABCD 中,AD∥BC,∠B=90°,AB=14cm,AD=18cm,BC=21cm, 点P 从A 开始沿AD 边以1cm/秒的速度挪动,点Q 从C 开始沿CB 向点B 以2cm/秒的速度挪动,假如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设挪动时间为 t 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 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2、如图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点M 在边DC 上,且DM=1,N 为对角线 AC 上任意一点,则 DN+MN 的最小值为 53、如图,在Rt△ABC中, AC B90°,B60°BC2.点 O 是 AC的中点,过 ,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地点开始,绕点O 作逆时针旋转,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CE∥AB 交直线l 于点E ,设直线l 的旋转角为 .(1)①当度时,四边形EDBC是等腰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②当 度时,四边形EDBC是直角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 ;(2)当 90° EDBC 能否为菱形,并说明原因.El时,判断四边形 C解:(1)①30,1;②60,;O(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 是菱形.ABD∵∠α=∠ACB=90,∴BC//ED.∵CE//AB,∴四边形EDBC 是平行四边形在Rt△ABC 中,∠ACB=900,∠B=600,BC=2,∴∠A=300.1 ACCO∴AB=4,AC=23.∴AO=2=3.在Rt△AOD 中,∠A=300,∴AD=2.BD=2.∴BD=BC.又∵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DBC是菱形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MMDCCE ND A B(备用图)AD⊥MN于D,BE⊥MN于E. MCEA B A B A B图1E D图2N N图31((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地点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地点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地点时,试问DE、AD、BE拥有如何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①∵∠ACD=∠ACB=90°∴∠CAD+∠ACD=90°∴∠BCE+∠ACD=90°∴∠CAD=∠BCE∵AC=BC∴△ADC≌△CEB②∵△ADC≌△CEB∴CE=AD,CD=BE∴DE=CE+CD=AD+BE(2)∵∠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CE=AD,CD=BE∴DE=CE-CD=AD-BE(3)当MN旋转到图3的地点时,DE=BE-AD(或AD=BE-DE,BE=AD+DE等)∵∠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AD=CE,CD=BE,∴DE=CD-CE=BE-AD.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o,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行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虑,小明展现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结ME,则AM=EC,易证△AME≌△ECF,所以AE EF.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假如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随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旧建立,你以为小颖的看法正确吗?假如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假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伸线上(除C点外)的随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旧建立.你以为小华的看法正确吗?假如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假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解:(1)正确.A D证明:在AB上取一点M,使AM EC,连结ME.A BM BE.BME45°,AME135°.M QCF是外角均分线,DCF45°,ECF135°.AME ECF.B QAEB BAE90°,AEB CEF90°,BAE CEF.△AME≌△BCF(ASA).AE (2)正确.证明:在BA的延伸线上取一点N.使AN CE,连结NE.BN BE.N PCE45°.NQ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E.A DAE BEA.NAE CEF.△ANE≌△ECF(ASA).DFE C GEF.FDFBE C G图1A DFBE C G图2FADAEEF.B CEG B6、如图,射线MB上,MB=9,A是射线MB外一点,AB=5且A到射线MB的距离为3,动点M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挪动,设P的运动时间为t.求(1)△PAB为等腰三角形的t值;(2)△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3)若AB=5且∠ABM=45°,其余条件不变,直接写出△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CE G图3P从M沿射线27、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B 60.求:(1)求点E到BC的距离;(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 EF交BC于点M,过M作MN∥AB交折线ADC 于点N,连结PN,设EPx.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如图2),△PMN的形状能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原因;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如图3),能否存在点P,使△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恳求出全部知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A D AND A D P PNE F E F E FB C BM C BMC图1图2图3A D(第25题)A DE F E FB C B C图4(备用)图5(备用)解(1)如图1,过点E作EGBE1AB2.BC于点G.∵E为AB的中点,∴2BG1BE1,EG22123.在Rt△EBG中,∠B60,∴∠BEG30.∴23即点E 到BC 的距离为 3.(2)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运动时,△PMN 的形状不发生改变.∵PMEF ,EGEF ,∴PM ∥EG .∵EF ∥BC ,∴EP GM ,PMEG3.同理MN AB4.如图2,过点P 作PHMN 于H ,∵MN ∥AB ,∴∠NMC ∠B60,∠PMH30.∴PH1PM3.22∴MHPMgcos303. 则NHMNMH43 5. 22 2232在Rt △PNH 中,PNNH 2PH 25 .227∴△PMN 的周长=PM PN MN 3 74.ADEFB CG 图1NADP E FH B GM C图2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运动时,△PMN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 △MNC 恒为等边三角形. 当PM PN 时,如图3,作PR MN 于R ,则MR NR .近似①,MR3.∴MN2MR3.∵△MNC 是等边三角形,∴MCMN3.2此时,x EP GM BC BG MC 6132.AD ADADPNPEFEF EF (P )RNNBM CBM CBCG GGM图3图4图5当MPMN 时,如图 4,这时MC MN MP3.此时,x EPGM61 353.当 NPNM 时,如图 5, ∠NPM ∠PMN30. 则 ∠PMN120,∠MNC60,又∴∠PNM ∠MNC180.所以点P 与F 重合,△PMC 为直角三角形.∴MCPMgtan301.此时,x EP GM 6 114.综上所述,当x2或4或53时,△PMN 为等腰三角形.8、如图,已知 △ABC 中,AB AC 10厘米,BC 8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1)假如点P 在线段BC 上以3cm/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4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能否全等,请说明原因;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可以使△BPD 与△CQP全等?(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 C 出发,点P 以本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 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解:(1)①∵t1秒,∴BPCQ313厘米,A∵AB10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BD5厘米.DQ又∵PCBCBP ,BC8厘米,∴PC835厘米,∴PCBD .BC又∵AB AC ,∴BC ,∴△BPD ≌△CQP .P②∵vPvQ ,∴BPCQ,又∵△BPD ≌△CQP,B C ,则BPPC4,CQBD5,BP 4v QCQ515t 4 4∴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t33秒,∴3厘米/秒。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动点问题八年级上册1.如右图,在矩形ABCD中,AB=20cm,BC=4cm,点P从A开始沿折线A—B—C—D以4cm/的速度运动,点Q从C开始沿CD边1cm/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也为矩形?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DC5,ABB45.动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BC的长.(2)当MN∥AB时,求t的值.C动点问题3如图,梯形ABCD中AD//BC,∠B=90°AB=14cm,AD=15cm,BC=21cm,点M从A点开始,沿AD边向D运动,速度为1cm/,点N从点C开始沿CB边向点B运动,速度为2cm/,设四边形MNCD的面积为S。

(1)写出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MNCD是平行四边形?(3)t为何值时,四边形MNCD是等腰梯形?AB4.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

已知P、Q两点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假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2)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3)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直角梯形?(4)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C。

初二上动点题50道

初二上动点题50道

初二上动点题50道1. 一辆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从A点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B点,问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 小明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跑步,经过10分钟后,他跑了多远。

3. 一列火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向东行驶,另一列火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西行驶,问两列火车相遇时的距离是多少。

4. 一辆脚踏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南行驶,经过3小时后,问它行驶了多远。

5. 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车A的速度为每小时50公里,车B的速度为每小时70公里,问车B在2小时后比车A多行驶多少公里。

6. 一个人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步行,经过1小时30分钟后,他走了多远。

7.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2.5小时后,问汽车行驶了多少公里。

8. 一艘船在水流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的河流中,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逆流而上,问船在1小时内逆流而上多少公里。

9. 两个相同的汽车从相距300公里的两点同时出发,车A的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车B的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问它们相遇时的距离和时间。

10. 一名游泳者游泳的速度为每小时3公里,若他游了2小时,问他游了多远。

11. 一辆车从A点出发,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向B 点出发,经过3小时到达B点,问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2. 两个孩子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A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向北走,B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向南走,经过1小时,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3. 一架飞机从机场起飞,速度为每小时600公里,经过1小时30分钟飞行,问飞机飞行的距离是多少。

14. 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75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3小时后,它行驶了多少公里。

15. 一个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2小时后,他骑了多远。

16. 一辆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1小时25分钟后,问它行驶了多少公里。

17. 两个火车在同一条铁轨上,火车A的速度为每小时90公里,火车B的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问它们在相向而行时,经过1小时后,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完整版)初二数学动点问题归类复习(含例题、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初二数学动点问题归类复习(含例题、练习及答案)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归类复习(含例题、练习及答案)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 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 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本文将初一至二学习过的有关知识,结合动点问题进行归类复习,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一、等腰三角形类: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例1:(2013 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模拟第25 题)如图1,在Rt△ABC 中,∠ A=90°,AB=6,AC =8,点 D 为边BC 的中点,DE⊥BC 交边AC 于点E,点P 为射线AB 上的一动点,点Q 为边AC 上的一动点,且∠ PDQ =90°.(1)求ED 、EC 的长;(2)若BP=2,求CQ 的长;(3)记线段PQ与线段DE的交点为F,若△ PDF 为等腰三角形,求BP的长.思路点拨1.第(2)题BP= 2 分两种情况.2.解第(2)题时,画准确的示意图有利于理解题意,观察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3.第(3)题探求等腰三角形PDF 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转化为探求等腰三角形CDQ .解答:(1)在Rt△ ABC 中,AB=6,AC=8,所以BC=10.3 15 25在Rt△CDE 中,CD =5,所以ED CD tan C 5 ,EC .4 4 4(2)如图2,过点 D 作DM⊥AB,DN⊥AC,垂足分别为M、N,那么DM、DN 是△ABC 的两条中位线,DM=4,DN=3.由∠ PDQ =90°,∠ MDN =90°,可得∠ PDM =∠ QDN .因此△ PDM∽△ QDN.①如图3,当BP=2,P在BM 上时,PM=1.3 3 3 19此时QN 3PM 3.所以CQ CN QN 4 3 19.4 4 4 4②如图4,当BP=2,P在MB 的延长线上时,PM=5.所以PMQNDM 4.所以QN 3PM ,PM 4QN.DN 3 4 3图2图33 15 15 31此时QN 3PM 15.所以CQ CN QN 4 15 31.4444(3)如图5,如图2,在Rt △PDQ 中,tan QPD QD DN3PD DM4在Rt△ ABC 中,tan C BA 3BA 3.所以∠ QPD=∠ C.CA 4由∠ PDQ =90°,∠ CDE =90°,可得∠ PDF=∠ CDQ.因此△ PDF∽△ CDQ.当△ PDF 是等腰三角形时,△ CDQ 也是等腰三角形.①如图5,当CQ=CD=5时,QN=CQ-CN=5-4=1(如图 3 所示).4 4 4 5此时PM QN .所以BP BM PM 3 .3 3 3 3②如图6,当QC=QD 时,由CH cosC CH,可得CQ5425 CQ25825所以QN=CN-CQ=4257(如图 2 所示).8847此时PM QN .所以BP BM PM 3 7253666③不存在DP=DF 的情况.这是因为∠ DFP≥∠ DQP >∠ DPQ (如图5,图6所示).图5 图 6考点伸展:如图6,当△ CDQ 是等腰三角形时,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BDP 也是等腰三25角形,PB=PD .在△ BDP 中可以直接求解BP .6二、直角三角形: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4 例2:(2008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如图1,直线y x 4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点3A 的坐标是(-2,0).(1)试说明△ ABC 是等腰三角形;2)动点M从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 运动t 秒时,△MON 的面积为S.① 求S与t 的函数关系式;②设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4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在运动过程中,当△ MON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5思路点拨:1.第( 1)题说明△ ABC 是等腰三角形,暗示了两个动点 M 、N 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 2.不论 M 在 AO 上还是在 OB 上,用含有 t 的式子表示 OM 边上的高都是相同的,用含有 t 的 式子表示 OM 要分类讨论.3.将 S =4 代入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解关于 t 的方程.4.分类讨论△ MON 为直角三角形,不存在∠ ONM = 90°的可能. 解答:4( 1)直线 y3 x4 与 x 轴的交点为 B (3,0)、与 y 轴的交点 C ( 0,4).3Rt △BOC 中, OB = 3,OC = 4,所以 BC = 5.点 A 的坐标是( -2,0),所以 BA =5. 因此 BC = BA ,所以△ ABC 是等腰三角形.( 2)①如图 2,图 3,过点 N 作 NH ⊥AB ,垂足为 H .44 在 Rt △BNH 中, BN =t , sin B ,所以 NH t . 55 如图 2,当 M 在 AO 上时, OM =2-t ,此时1 1 42 2 4 S OM NH (2 t) t t t .定义域为 0< t ≤2.2 2 5 5 5如图 3,当 M 在 OB 上时, OM =t - 2,此时11 42 2 SOM NH (t 2) t t 2 2 25 5解得 t 1 2 11, t 2 2 11(舍去负值)因此,当点 M 在线段 OB 上运动时,存在 S =4 的情形,此时 t 2 11 .3③ 如图 4,当∠ OMN =90°时,在 Rt △BNM 中, BN = t ,BM 5 t ,cosB ,4.55 5 54t5t 325 所以 .解得 t .t 58如图 5,当∠ OMN =90°时, N 与 C 重合, t 5. 不存在∠ ONM =90°的可能.考点伸在本题情景下,如果△ MON 的边与 AC 平行,求 t 的值.如图 6,当 ON//AC 时, t =如图 7,当 MN //AC 时, t =2.5.6,BA =3 5 .分别以 OA 、OC 边所在直线为 x 轴、 y 轴建立如图 1 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图1图2 思路点拨: 1.第( 1)题和第( 2)题蕴含了 OB 与 DF垂直的结论,为第( 3)题讨论菱形提供了计 算基础.2.讨论菱形要进行两次 (两级)分类,先按照 DO 为边和对角线分类, 再进行二级分类,图6三、平行四边形问题: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例 3:( 2010年山西省中考第 26 题)在直角梯形 OABC 中,CB//OA ,∠ COA =90°, CB =3,OA( 1)求点 B 的坐标;(2)已知 D 、E 分别为线段 OC 、OB 上的点, 直线 DE 的解析式;(3)点 M 是(2)中直线 DE 上的一个动点,在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OD =5,OE =2EB ,直线 DE 交 x 轴于点 F .求 x 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点 N ,使以 O 、 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DO 与DM、DO 与DN 为邻边.解答:(1)如图2,作BH⊥x 轴,垂足为H,那么四边形BCOH 为矩形,OH=CB=3.在Rt△ ABH 中,AH =3,BA=3 5,所以BH=6.因此点 B 的坐标为(3,6).22(2) 因为OE=2EB,所以x E x B 2 ,y E y B 4 ,E(2,4).33 b 5, 1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kx+b,代入D(0,5),E(2,4),得解得k ,b 5 .所2k b 4. 21 以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x 5 .21(3) 由y x 5,知直线DE 与x轴交于点F(10,0),OF=10,DF=5 5 .2①如图3,当DO 为菱形的对角线时,MN 与DO 互相垂直平分,点M 是DF 的中点.此时点M55 的坐标为(5, ),点N 的坐标为( -5, ).22②如图4,当DO、DN为菱形的邻边时,点N与点O关于点E对称,此时点N的坐标为(4,8).③如图5,当DO、DM 为菱形的邻边时,NO =5,延长MN交x轴于P.考点伸展如果第( 3)题没有限定点N 在x 轴上方的平面内,那么菱形还有如图 6 的情形.由△ NPO ∽△ DOF ,得NP POOFNO,即NP PO 5.解得NP 5DF 5 10 5 5图3图5 图6DOPO四、相似三角形: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例4:(2013 年苏州中考28 题)如图,点O 为矩形ABCD 的对称中心,AB=10cm,BC=12cm,点E、F、G 分别从A、B、C 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点 E 的运动速度为1cm/s,点 F 的运动速度为3cm/s,点G 的运动速度为 1.5cm/s,当点 F 到达点 C (即点 F 与点 C 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EBF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图形是△EB′F.设点E、F、G 运动的时间为t(单位:s).(1)当t= s 时,四边形EBFB ′为正方形;(2)若以点E、B、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t 的值;(3)是否存在实数t,使得点B′与点O 重合?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相似,分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逐一分析计算;(3)本问为存在型问题.假设存在,则可以分别求出在不同条件下的t 值,它们互相矛盾,所以不存在.解答:(1)若四边形EBFB′为正方形,则BE=BF ,即:10﹣t=3t,解得t=2.5;(2)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① 若△EBF∽△FCG ,则有,即,解得:t=2.8;② 若△EBF∽△GCF ,则有,即,解得:t=﹣14﹣2 (不合题意,舍去)或t=﹣14+2 .∴当t=2.8 s或t=(﹣14+2 )s时,以点E、B、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3)假设存在实数t,使得点B′与点O 重合.如图,过点O 作OM⊥BC 于点M,则在Rt△OFM 中,OF =BF =3t,FM = BC﹣BF=6﹣3t,OM=5,由勾股定理得:OM2+FM 2=OF2,即:52+(6﹣3t)2=(3t)2解得:t= ;过点O 作ON⊥AB 于点N,则在Rt△OEN 中,OE=BE=10﹣t,EN=BE﹣BN=10﹣t﹣5=5﹣t,ON=6,由勾股定理得:ON2+EN2=OE2,即:62+(5﹣t)2=(10﹣t)2解得:t=3.9.∵ ≠3.9,∴不存在实数t,使得点 B ′与点O 重合.考点伸本题为运动型综合题,考查了矩形性质、轴对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勾股定理、解方程等知识点.题目并不复杂,但需要仔细分析题意,认真作答.第(2)问中,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第(3)问是存在型问题,可以先假设存在,然后通过推导出互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判定不存在.拓展练习:1、如图1,梯形ABCD 中,AD∥ BC,∠ B=90 °,AB=14cm,AD=18cm,BC=21cm, 点P从 A 开始沿AD 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 从 C 开始沿CB 向点 B 以 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 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 秒。

初二动点问题(非常经典)

初二动点问题(非常经典)

初二动点问题1 姓名时间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2、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已知AD=AB=3,BC=4,动点P 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点C作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沿线段DA向点A作匀速运动.过Q点垂直于AD的射线交AC于点M,交BC于点N.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点运动到A点,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NC,MC的长(用t的代数式表示);(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恰好将△ABC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探究:t为何值时,△PMC为等腰三角形.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BC=16,DC=12,AD=21,动点P 从点D出发,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2)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直线y=- 3/4x+6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动点P、Q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 运动.(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S= 48/5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P、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5、如图,△ABC中,点O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外角平分线CF于点F,交∠ACB内角平分线CE于E.(1)试说明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猜想△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初中二年级数学动点问题

初中二年级数学动点问题

A F DPE B Q C FDBC D'A1. 梯形ABCD 中,AD∥BC,∠B=90°,AD=24cm ,AB=8cm ,BC=26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D 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 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

已知P 、Q 两点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假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1)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平行四边形?(2)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 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3)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直角梯形?(4)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等腰梯形2. 如右图,在矩形ABCD 中,AB=20cm ,BC=4cm ,点P 从A 开始沿折线A —B —C —D 以4cm/s 的速度运动,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 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 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 时间为t(s),t 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 也为矩形?3.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cm BC AD 5==,AB =12 cm,CD =6cm , 点P 从A 开始沿AB 边向B 以每秒3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向D 以每秒1cm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证:当t =23时,四边形APQD 是平行四边形; (2)PQ 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 若能,求出当t 为何值时PQ 平分BD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DPQ 是以PQ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 的值。

4. 如图所示,△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 ∠BCA ∠BCAEO FO =∠B 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将矩形沿AC 折叠,点D 落在点D ’处,求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6. 如图所示,有四个动点P 、Q 、E 、F 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出发,沿着AB 、BC 、CD 、DA 以同样的速度向B 、C 、D 、A 各点移动。

初二几何之动点问题

初二几何之动点问题

初二几何之动点问题中考数学动点几何问题※动点求最值:两定一动型(“两个定点,一个动点”的条件下求最值。

例如上图中直线l的同侧有两个定点A、B,在直线l上有一动点)例1、以正方形为载体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动点P,使PD+PE的值最小,则其最小值是例2、以直角梯形为载体如图,在直角梯形中,AD∥BC,AB⊥BC,AD=2,BC=DC=5,点P在BC上移动,当PA+PD取得最小值时,△APD中AP边上的高为一定两动型(“一个定点”+“两个动点”)例3、以三角形为载体如图,在锐角△ABC中,AB=4√2,∠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例4、以正方形、圆、角为载体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的一动点.连接BP,EP,则PB+PE的最小值是例5、⊙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 ∠AOC=60°,P是OB上的一动点,PA+PC 的最小值是例6、如图,∠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求△PQR周※动点构成特殊图形例9、如图,在Rt ABC △中,9060ACB B ∠=∠=°,°,2BC =.点O 是A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 作逆时针旋转,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CE AB ∥交直线l 于点E ,设直线l 的旋转角为α.(1)①当α=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②当α=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2)当90α=°时,判断四边形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例10、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E 是AB 的中点,过点E 作EF BC ∥交CD 于点F .46AB BC ==,,60B =︒∠. (1)求点E 到BC 的距离;(2)点P 为线段EF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EF ⊥交BC 于点M ,过M 作MN AB ∥交折线ADC 于点N ,连结PN ,设EP x =.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时(如图2),PMN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 △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 ,使PM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O E C DA αl OC A (备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11、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分线CF 于点F ,求证:AE =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 =EC ,易证AME ECF △≌△,所以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A D EB FC 图4AD E BF C 图5A D E BF C 图图A D E B F CP N M 图A DE B FC P N M (第明理由.例12、如图,在Rt △ABC 中,∠B =90°,BC 3C =30°.点D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 、E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过点D 作DF ⊥BC 于点F ,连接DE 、EF .(1)求证:AE =DF ;(2)四边形AEFD 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 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3)当t 为何值时,△DEF 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所解决图形的性质(或所求图形面积)直接转化为函数或方程。

初二数学经典动点问题

初二数学经典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2、如图,△ABC中,点O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外角平分线CF于点F,交∠ACB内角平分线CE于E.(1)试说明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猜想△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AB=14cm,AD=15cm,BC=21cm,点M从点A开始,沿边AD向点D运动,速度为1cm/s;点N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运动,速度为2cm/s、点M、N分别从点A、C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MNCD是平行四边形?(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MNCD是等腰梯形?4、如图,在矩形ABCD中,BC=20cm,P,Q,M,N分别从A,B,C,D 出发沿AD,BC,CB,DA方向在矩形的边上同时运动,当有一个点先到达所在运动边的另一个端点时,运动即停止.已知在相同时间内,若BQ=xcm(x≠0),则AP=2xcm,CM=3xcm,DN=x2cm.(1)当x为何值时,以PQ,MN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或BC)的一部分为第三边构成一个三角形;(2)当x为何值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等腰梯形?如果能,求x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5、直线y=- 34x+6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动点P、Q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S= 485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P、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1、如图1,梯形ABCD 中,AD ∥ BC ,∠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 从A 开始沿AD 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开始沿CB 向点B 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 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二年级数学动点问题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A F D P EB Q CFD B C D'A 1. 梯形ABCD 中,AD∥BC,∠B=90°,AD=24cm ,AB=8cm ,BC=26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D 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 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

已知P 、Q 两点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假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1)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平行四边形?(2)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 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3)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直角梯形?(4)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等腰梯形2. 如右图,在矩形ABCD 中,AB=20cm ,BC=4cm ,点 P 从A 开始沿折线A —B —C —D 以4cm/s 的速度运动,点Q 从C开始沿CD 边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 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t 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 也为矩形?3.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cm BC AD 5==,AB =12 cm,CD =6cm , 点P 从A 开始沿AB 边向B 以每秒3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向D 以每秒1cm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证:当t =23时,四边形APQD 是平行四边形; (2)PQ 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 若能,求出当t 为何值时PQ 平分BD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若△DPQ 是以PQ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 的值。

4. 如图所示,△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O 作直线MN ∠BCA ∠BCA EO FO =∠B 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将矩形沿AC 折叠,点D 落在点D ’处,求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 6. 如图所示,有四个动点P 、Q 、E 、F ABCD 的四个顶点出发,沿着AB 、BC 、CD 、DA B 、C 、D 、A 各点移动。

(1)试判断四边形PQEF 是正方形并证明。

(2)PE 是否总过某一定点,并说明理由。

(3)四边形PQEF 的顶点位于何处时, A B C D P Q A B C DP其面积最小,最大各是多少7. 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 DC ,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E 是BC 边上一个动点(E 点不与B 、C 两点重合),EF ∥BD 交AC 于点F ,EG ∥AC 交BD 于点G . ⑴求证:四边形EFOG 的周长等于2 OB ;⑵请你将上述题目的条件“梯形ABCD 中,AD ∥BC ,AB = DC ”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得结论“四边形EFOG 的周长等于2 OB ”仍成立,并将改编后的题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动点问题练习题1、(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2、如图,在梯形ABCD 中,35AD BC AD DC ==∥,,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t 秒. (1)求BC 的长.(2)当MN AB ∥时,求t 的值.(3)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6,0),点B 的坐标为(4,3),点C 在y O点出发到A 点;动点N 在AB 上运动,从A 速度都是每秒1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线段AB 的长;当t 为何值时,MN ∥OC(2)设△C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S 是否有最小值?若有是多少?(3)连接AC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MN 与AC 互相垂直?若存在,求出这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C B2、(河北卷)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16,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 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 关于直线PQ 对称的图形是△PD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1)设四边形PCQD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2)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 是梯形(3)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请估计t 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 ≤1;1<t ≤2;2<t ≤3;3<t ≤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3、(山东济宁)如图,A 、B 分别为x 轴和y 轴正半轴上的点。

OA 、OB 的长分别是方程x 2-14x +48=0的两根(OA>OB),直线BC 平分∠ABO 交x 轴于C 点,P 为BC 上一动点,P 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B 点开始沿BC 方向移动。

(1)设△APB 和△OPB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求S 1∶S 2的值; (2)求直线BC 的解析式;(3)设PA -PO =m ,P 点的移动时间为t 。

①当0<t ≤54时,试求出m 的取值范围;②当t >54时,你认为m 的取值范围如何(只要求写出结论)4、在ABC ∆中,,4,5,D BC CD 3cm,C Rt AC cm BC cm ∠=∠==点在上,且以=现有两个动点P 、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其中点P 以1cm/s 的速度,沿AC 向终点C 移动;点Q 以s 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 移动。

过点P 作PE ∥BC 交AD 于点E ,连结EQ 。

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 秒。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E 、DE 的长度;(2)当点Q 在BD (不包括点B 、D )上移动时,设EDQ ∆的面积为2()y cm ,求y 与月份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当x 为何值时,EDQ ∆为直角三角形。

5、(杭州)在直角梯形ABCD 中,90C ∠=︒,高6CD cm =(如图1)。

动点,P Q 同时从点B 出发,点P 沿,,BA AD DC 运动到点C 停止,点Q 沿BC 运动到点C 停止,两点运动时的速度都是1/cm s 。

而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Q 正好到达点C 。

设,P Q 同时从点B 出发,经过的时间为()t s 时,BPQ ∆的面积为()2y cm (如图2)。

分别以,t y 为AP C横、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已知点P 在AD 边上从A 到D 运动时,y 与t 的函数图象是图3中的线段MN 。

(1)分别求出梯形中,BA AD 的长度;(2)写出图3中,M N 两点的坐标;(3)分别写出点P 在BA 边上和DC 边上运动时,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在图3中补全整个运动中y 关于t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

6、(金华)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043)A ,,点B 在x 正半轴上,且30ABO =.动点P 在线段AB 上从点A 向点B 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在x 轴上取两点M N ,作等边PMN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2)求等边PMN △的边长(用t 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当等边PMN △的顶点M 运动到与原点O 重合时t 的值;(3)如果取OB 的中点D ,以OD 为边在Rt AOB △内部作如图2所示的矩形ODCE ,点C 在线段AB 上.设等边PMN △和矩形ODCE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求出当02t ≤≤秒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7、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板ABC 和DEF 如图1所示放置,点C 、F 重合,且BC 、DF在一条直线上,其中AC =DF =4,BC =EF =3.固定Rt △ABC 不动,让Rt △DEF 沿CB 向左平移,直到点F 和点B 重合为止.设FC =x ,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12,求当x =21时,y 的值是多少?(2)如图3,当点E 移动到AB 上时,求x 、y 的值;(3)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8、(重庆课改卷)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ACB=90°,AC=8,BC=6.沿斜边AB 的中线CD 把这张纸片剪成11AC D ∆和22BC D ∆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11AC D ∆沿直线2D B (AB )方向平移(点12,,,A D D B 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1D 于点B 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11C D 与2BC 交于点E,1AC 与222C D BC 、分别交于点F 、P. B A (图1) CB A D PQ (图2)O y t30(图3) (图1) (图2)AP(1)当11AC D ∆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1D E 与2D F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设平移距离21D D 为x ,11AC D ∆与22BC D ∆重叠部分面积为y ,请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面积的14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山东青岛课改卷 )如图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EFG 叠放在一起(点A 与点E 重合),已知AC =8cm ,BC =6cm ,∠C =90°,EG =4cm ,∠EGF =90°,O 是△EFG 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②,若整个△EFG 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 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 从△EFG 的顶点G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 上向点F 运动,当点P 到达点F 时,点P 停止运动,△EFG 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 (s ),FG 的延长线交 AC 于H ,四边形OAHP 的面积为y (cm 2)(不考虑点P 与G 、F 重合的情况).(1)当x 为何值时,OP ∥AC(2)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OAHP 面积与△ABC 面积的比为13∶24?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142 =12996,1152 =13225,1162 =13456或 =, =, =)10、已知:如图,△ABC 是边长3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 ,当点P 到达点B 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2)设四边形APQC 的面积为y (cm 2),求y 与t 的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APQC 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 值;不存在,说明理由;C BD A 图1 PEF 1C 12C 2图3 C 2D 2C 1B D 1A 图2(1) 8,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090C D ∠=∠=PBQ ∆PBQ ∆PBQ ∆25设△B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