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膜分离影响因素
气体膜分离原理
膜分离原理
膜分离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一种高分子聚合物(膜材料通常是聚酰亚胺或聚砜)薄膜来选择'过滤'进料气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混合物通过聚合物薄膜时,各气体组分在聚合物中的溶解扩散系数的差异,导致其渗透通过膜壁的速率不同。
由此,可将气体分为'快气'(如H2O、H2、He等)和'慢气'(如N2、CH4及其它烃类等)。
当混合气体在驱动力—膜两侧相应组分分压差的作用下,渗透速率相对较快的气体优先透过膜壁而在低压渗透侧被富集,而渗透速率相对较慢的气体则在高压滞留侧被富集。
快气慢气
各气体渗透量可表示为
上式中Qi:气体组分i的渗透量
(P/l)i:气体组分i的渗透系数
A:膜面积
P:原料气压力
p:渗透气压力
x i:气体组分i在原料气中的体积分数
y i:气体组分i在渗透气中的体积分数
从上式可以看出:膜的分离选择性(各气体组分渗透量的差异)、膜面积和膜两侧的分压差构成了膜分离的三要素。
其中,膜分离的选择性取决于制造商选用的膜材料及制备工艺,是决定膜分离系统性能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分离器结构
膜分离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一构型类似于管壳式换热器的膜分离器,数万根细小的中空纤维丝浇铸成管束而置于承压管壳内。
混合气体进入分离器后沿纤维的一侧轴向流动,'快气'不断透过膜壁而在纤维的另一侧富集,通过渗透气出口排出,而滞留气则从与气体入口相对的另一端非渗透气
出口排出。
膜分离气体的原理
膜分离气体的原理膜分离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气体分离技术,它是利用膜材料对气体分子的选择性渗透性进行分离的过程。
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气纯化、空气分离、氢气制备、二氧化碳捕集等领域。
膜分离气体的原理基于气体分子在不同材料膜上的渗透速率差异,其分离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过程:溶解、扩散和脱附。
首先是溶解过程。
在膜分离过程中,气体分子会溶解进入膜材料内部。
溶解过程的速率取决于气体溶解度和膜材料的亲溶性。
当气体分子的溶解度较高时,溶解过程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将更加显著。
接着是扩散过程。
溶解在膜材料内部的气体分子会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发生扩散,从而通过膜材料逐渐向另一侧迁移。
扩散过程的速率取决于气体分子在膜材料内部的扩散系数、膜材料的厚度和温度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较小的气体分子扩散速率更快。
最后是脱附过程。
气体分子在膜材料另一侧的界面上会脱附,重新进入气相。
脱附过程的速率取决于气体分子在膜材料内部的脱附速率和膜材料与气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膜材料表面与气体分子之间的亲和力较低时,脱附过程将变得更加容易。
膜分离气体的原理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膜材料实现,如多孔膜、非多孔膜和复合膜等。
多孔膜是由具有一定孔径和孔隙度的材料制成,通过孔隙内气体分子的溶解、扩散和脱附来实现分离。
非多孔膜则是由透明聚合物制成的非孔隙结构,气体分子通过聚合物链的链隙进行扩散。
而复合膜则是由多层材料组成的,通过不同材料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膜分离气体的分离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膜材料的选择。
不同膜材料对于不同气体的分离效果有所差异,因此在应用中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当的膜材料。
其次是操作条件的控制,如温度、压力和流速等。
适当的操作条件可以提高膜分离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通过采用多级膜分离和膜组件的组合来提高分离效果。
总的来说,膜分离是一种基于膜材料对气体分子的选择性渗透性进行分离的技术。
它的原理涉及到溶解、扩散和脱附三个过程,通过控制这些过程的速率差异实现对气体分子的分离。
气体膜分离.
2)完备的控制系统保证氮气的纯度,流量和压力具有 高稳定性。
3)启动迅速,操作简单,开启3分钟后即可供氮。 4)系统为模块设计,结构紧凑。 5)气体分离过程无噪声,无污染,并且不产生任何有害 废弃物。经过一级膜分离后,富氮浓度一般可达99.5%。
膜材料的类型与结构对气体渗透有着显著影响。气体 分离用膜材料的选择需要同时兼顾其渗透性和选择性。
按材料的性质区分,气体分离膜材料主要有高分子材 料、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无机复合材料。其中高分子材料 又分橡胶态膜材料和玻璃态膜材料两大类。 高分子材料 和无机材料各有优缺点,采用复合材料可以较好地利用高 分子和无机材料的优点,以实现分离要求。
由上式可知,扩散系数反比于分子大小。从这一点也 可以看出氧的渗透性比氮要高。
此外,气体对给定聚合物的亲合性是有差别的,有时 甚至可以高达6个数量级。聚合物的选择性对气体的渗透 性有非常大的影响。具体到氧、氮来说,取膜质为聚二甲 基硅氧烷,氮气的渗透系数 QN 2 为280Barrer,而氧气的渗透 系数QO2为600Barrer,选择性因子为QO2/QN 2 = 600/280≈ 2.14。由于理想的聚合物膜必须具有高的选择性和通量, 因此,开发具有高的选择性的膜对制氧、制氮也是非常重 要的一个课题。
1). 在膜高压侧,气体混合物中的渗透组分溶解在膜的表 面上;(吸着)
2). 从膜的高压侧通过分子扩散传递到膜低压侧;(扩散) 3). 在低压侧解吸到气相。(解吸)
一般而言,吸附和解吸过程比较快,气体在膜内的扩散较
慢,是气体透过膜的控制步骤。
纯气体在高分子膜中的溶解平衡可以用Henry定律的形
氢气提纯膜分离与变压吸附技术浅析
氢气提纯膜分离与变压吸附技术浅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石油的消耗量急剧上升,因此我国需要从中东进口原油,但是受到原油价格的影响,导致原油中的硫、酸、氮的含量较高。
而现代化学与炼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氢气的需求越来越多,推动了我国氢气提纯工艺的快速的发展。
笔者结合我国所使用的氢气提纯工艺与风险进行分析与概述,以推动我国氢气提纯工艺的快速发展。
一、膜分离技术與存在的风险1、膜分离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被应用与我国的氢气提纯中,属于一种较为创新的分离方法,是对混合气体具备的选择性渗透原理的充分利用,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气体对应不同的渗透率,从高到低排列如下:H2O、H2、He、H2S/CO2、Ar、CO、N2、CH4,气体组分受到膜两侧存在压力差的影响,从而保证氢气都富集在渗透膜的渗透侧,渗透性较差的气体则无法通过渗透膜,从而实现气体分离的作用。
随着气体不断渗透,渗透性较差的气体就越聚越多,如果氢气纯度要求较高的话,所对应的回收率不高,反之则回收率高。
膜分离技术对于氢气纯度的影响较为明显,要注意氢气的回收率与原料和渗透膜两侧的压力比相关,压力比越多,氢气的回收率也就越高,相对应的对压缩功的要求也就越大,因此需要操作人员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提高氢气提纯的工作效率。
现阶段,根据现代工业的要求,氢气提纯中所使用的渗透膜分为两种:复合型与不对称型,但是不对称型膜的使用受到限制,复合型膜却应用较为广泛。
但是我国工业中普遍使用中空纤维复合膜。
2、膜分离技术中存在的风险由于在氢气提纯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装置的使用与操作,因此极容易出现起重伤害或者是机械伤害,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因此需要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行培训,以树立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与记录。
在氢气提纯的操作现场,操作人员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发生爆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膜分离氮气
膜分离氮气
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氮气生产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膜材料将气体分离为不同组分。
在膜分离氮气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从而产生高纯度的氮气。
膜分离氮气的原理基于气体分子的大小和溶解度差异。
常见的膜材料包括聚酰胺膜(如聚酰胺脂膜、聚酰胺酸膜)、聚醚膜、聚合醚膜等。
这些膜材料具有不同的透气性和选择性,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膜材料。
膜分离氮气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压缩空气供给:将环境空气通过压缩机压缩到一定的压力。
2. 预处理:通过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液态水,保护膜材料。
3. 分离膜模块:将压缩空气引入分离膜模块中,膜模块由多个膜组成,使氮气和其他气体分离。
4. 氮气收集:收集通过膜分离得到的纯净氮气。
5. 控制系统:监控和控制膜分离过程的参数,如压力、温度和流量等。
膜分离氮气具有一些优点,包括操作简单、无需化学物品、节能高效、灵活性高等。
然而,它的纯度和产量受到膜材料的选择和气体进料条件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膜分离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考虑适合的膜材料和工艺参数。
1 / 1。
二氧化碳膜分离材料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当前研究的不足与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01 02
缺乏高效分离膜材料
目前已有的二氧化碳膜分离材料在性能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选 择性不高、渗透性较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发新的高效分离膜材料 。
缺乏系统性的比较研究
目前对于不同二氧化碳膜分离材料的比较研究还不够系统,难以全面 评估各种材料的优缺点,需要加强比较研究,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结构分析
通过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分 析膜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态。
吸附性能测试
通过测量气体在膜材料表面的吸附量,评 估膜材料的吸附性能。
热稳定性测试
通过测量膜材料在高温下的性能变化,评 估其热稳定性。
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材料种类
不同种类的膜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如聚酰亚胺、 聚四氟乙烯等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而 聚丙烯则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成本优势。
总结词
二氧化碳膜分离材料在能源与环境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详细描述
二氧化碳膜分离材料可以用于能源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和回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此外,二 氧化碳膜分离材料还可以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效果。
在医疗与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二氧化碳膜分离材料在医疗与生物工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04
二氧化碳膜分离材料的应用研究
在气体分离与纯化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二氧化碳膜分离材料在气体分离与纯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详细描述
二氧化碳膜分离材料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和稳定性,可用于分离和纯化各种气体 ,如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医疗等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化学工程与工艺传质与分离复习题
传质与分离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i ∑=1i X i -1>0,则说明(C)A. 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D. 冷液进料2.萃取精馏时若饱和液体进料,则溶剂加入位置点:(A)A. 精馏段上部B.进料板C.提馏段上部D.精馏段下部3.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 ,B 混合液的总蒸汽压力为P ,若P >P A S ,且P >P B S ,则该溶液(A)A. 形成最低恒沸物B.形成最高恒沸物C.不形成恒沸物4.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措施是(C)A .提高压力 B .升高温度 C.增加液汽比 D.增加塔板数5.分离过程的特征是 (C )A. 熵增加过程B. 熵不变的过程C. 熵减小的过程D. 自发过程6.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X ji 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板的温度(A)A .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 物料平衡方程7.简单精馏塔是指(C)A .设有中间再沸或中间冷凝换热设备的分离装置B. 有多股进料的分离装置C. 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8.下面有关塔板效率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B)A.全塔效率可大于1B.总效率必小于1C.Murphere板效率可大于1D.板效率必小于点效率9.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C)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10.形成二元最高温度恒沸物的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P-X 线是(D)A.曲线B.直线C.有最高点D. 有最低点11. 当把一个常人溶液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的点叫作(C)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12.设计变量数就是(D)A.设计时所涉及的变量数B.约束数C. 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和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差13.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B)A . 正偏差溶液B .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确定14.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A)A.提高温度B.提高吸收剂用量C.提高压力D.减少处理的气体量15.下列关于吸附过程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C)A. 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没有工业化B.可以分离气体混合物C.不能分离液体混合物D.是传质过程1.下列哪一个是传质分离过程(B)A.超滤B.吸收C.沉降D.离心分离2.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A)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3.二元理想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P-X 线是(B)A.曲线B.直线C.有最高点D.有最低点4.汽液相平衡K 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A)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5.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D)A.饱和液相B.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D.气液两相6.约束变量数就是(D)A.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B.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7.简单精馏塔是指(C)A .设有中间再沸或中间冷凝换热设备的分离装置B.有多股进料的分离装置C.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8.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吸收因子的物理量(B)A.温度B. 气体浓度C.压力D.吸收剂用量9.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 A =0.5时泡点为t 1,与之相平衡的气相组成y A =0.75时,相应的露点为则(A)A t 1 = t2 B t 1 < t 2 C t 1 > t2 D 不能确定10.当体系的yi-yi*>0时(B)A. 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 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11. 如果二元物系有最高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A)A 正偏差溶液B 理想溶液C 负偏差溶液D 不一定12.下列关于吸附过程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C)A. 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没有工业化B.可以分离气体混合物C. 不能分离液体混合物D.是传质过程13.从塔釜往上逐板计算时若要精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的(X L /X H )j +1 比由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得更大,则加料板为(A)A. j板B. j+1板C. j+2板14.当蒸馏塔的在全回流操作时,下列哪一描述不正确(D)A. 所需理论板数最小B.不进料C.不出产品D.热力学效率高15.如果二元物系,A12<0 ,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C)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1.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C)A.蒸馏B.吸收C.离心分离D.膜分离2.一个多组分系统达到相平衡,其气液平衡条件表示正确的为DA. ƒi = ƒi .B ƒi = ƒjC μi = μL VjD μi = μi L V3.汽液相平衡K 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A)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4.逆流填料吸收塔,当吸收因数A 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哪个部位达到平衡(B)A 塔顶B 塔底C 塔中部D 塔外部5.当蒸馏塔的在全回流操作时,下列哪一描述不正确(D)A. 所需理论板数最小B.不进料C.不出产品D.热力学效率高6.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D)A.部分气化B.部分冷凝C.等含节流D.纯组分的蒸发7.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C)A.计算简便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C.计算结果准确D.所需物性数据少8.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当达到汽液平衡时,溶液的蒸气压力小(A)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9.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C)A . 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B . 只是两相温度相等C. 两相间各组份的化学位相等D. 相间不发生传质10.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B)A.一定是为塔底产品得到 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11. 当把一个常人溶液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的点叫作(C)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12.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D)A.难吸收的组分B.最较轻组分C.挥发能力大的组分D. 吸收剂中溶解度大的组分13.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B)A.一定是为塔底产品得到 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14.在吸收操作过程中,任一组分的吸收因子Ai 与其吸收率Φi 在数值上相应是(C)A. Ai<ΦiB. Ai=ΦiC. Ai>Φi15.只有重非关键组分时,则以何处为起点逐板计算(B)A.塔顶往下B.塔釜往上 C .两端同时算起1.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K i X i -1>0,且∑Z i /K i <1,该进料状态为(C)A.过冷液体B. 过热气体C. 汽液混合物D. 饱和液体2.易吸收组分主要在塔的什么位置被吸收(C)A.塔顶板B.进料板C.塔底板D.不确定3.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D)A.计算简便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C.所需物性数据少 D .计算结果准确4.选择的萃取剂最好应与沸点低的组分形成(A)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饱和液5.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A)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6.吸收塔的汽、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A)A.塔的底部B.塔的中间C.塔的顶部D.进料板处7.当蒸馏塔的在全回流操作时,下列哪一描述不正确(D)A. 所需理论板数最小B.不进料C.不出产品D.热力学效率高8.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D)A.饱和液相B.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D.气液两相9.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B)A. 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10.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A)A.提高温度B. 提高吸收剂用量C. 提高压力D. 减少处理的气体量11.平均吸收因子法 (C)A.假设全塔的温度相等 B.假设全塔的压力相等C.假设各级的吸收因子相等 D.假设全塔的气液相流率相等。
气体膜分离技术
• 毛细管凝聚对蒸气混合物的分离效果尤其显著
气体膜分离过程的关键是膜材料,目前用于气体分离的膜种类繁多, 根据结构的差异将其分为2类:多
孔膜和高分子致密膜(也称非多孔膜),它们可由无机膜材料和高分子膜材料组成。膜材料的类型与结构
对气体渗透有着显著影响。例如,氧在硅橡胶中的渗透要比在玻璃态的聚丙烯腈中的渗透大几百万倍。气 体分离用膜材料的选择需要同时兼顾其渗透性与选择性。
高等分离工程
气体膜分离
膜生物反应器
气体膜分离
1 2 3 4
简介 膜材料
原理
设备
应用
5
简介
气体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原料混合气中不同气体对膜材料具有不同渗透 率, 以膜两侧气体的压力差为推动力, 在渗透侧得到渗透率大的气体富 集的物料, 在未渗透侧得到不易渗透气体富集的分离气, 从而达到气体 分离目的。
③高分子-无机复合或杂化材料
采用高分子-陶瓷复合膜,以耐高温高分子材料为分离层,陶瓷膜为支撑层,既发挥了高分子膜高选择性的优势,
又解决了支撑层膜材料耐高温、抗腐蚀的问题,为实现高温、腐蚀环境下的气体分离提供了可能性。 。
根据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不同其原理主要有以下两种:
溶解扩散机理: 吸 着
扩散
一般来说, 所有的高分子膜对一切气体都是可渗透的, 只不过不同气体渗透速度各不相同.人们正是借助它们之间 在渗透速率上的差异, 来实现对某种气体的浓缩和富集。
通常人们把渗透较快的气体叫“快气”, 因为它是优先透过膜并得到富集的渗透气, 而把渗透较慢的气体叫“慢
气”, 因为较多地滞留在原料气侧而成为渗余气。“快气” 和“慢气” 不是绝对的, 而是针对不同的气体组成 而言的, 如对O2和H2体系来说, H2是“快气”,O2是“慢气”;而对O2和N2体系来说,O2则变为“快气”,因为O2比N2 透过得快.因此, 这主要由其所在体系中的相对渗透速率来决定。
第七章 气体分离膜及液膜
气体分离膜
(2)制备气体分离膜的主要材料 根据不同的分离对象,气体分离膜采用不同的材
料制备。 1)H2的分离
美国Monsanto公司1979年首创Prism中空纤维 复合气体分离膜,主要用于氢气的分离。其材料主 要有醋酸纤维素、聚砜、聚酰亚胺等。其中聚酰亚 胺是近年来新开发的高效氢气分离膜材料。它是由 二联苯四羧酸二酐和芳香族二胺聚合而成的,具有 抗化学腐蚀、耐高温和机械性能高等优点。
高分子膜在其Tg(玻璃化温度)以上时,存在链 段运动,自由体积增大。因此,对大部分气体来说, 在高分子膜的Tg前后,D和S的变化将出现明显的转折。
3
气体分离膜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不是通过加大两 侧的压力差(Δp)来提高q值,而是采用增 加表面积A、增加膜的渗透系数和减小膜的 厚度的方法来提高q值。
4
14
气体分离膜
2. 气体分离膜的应用领域 气体分离膜是当前各国均极为重视开发的产品,
已有不少产品用于工业化生产。如美国Du Pont公司 用聚酯类中空纤维制成的H2气体分离膜,对组成为 70%H2,30%CH4,C2H6,C3H8的混合气体进行分 离,可获得含90%H2的分离效果。
15
气体分离膜
第七章 气体分离膜与液膜
1. 气体分离膜的分离机理 气体分离膜有两种类型:非多孔均质膜和多孔
膜。它们的分离机理各不相同。 (1)非多孔均质膜的溶解扩散机理
该理论认为,气体选择性透过非多孔均质膜分 四步进行:气体与膜接触,分子溶解在膜中,溶解 的分子由于浓度梯度进行活性扩散,分子在膜的另 一侧逸出。
1
气体分离膜
(2)多孔膜的透过扩散机理 用多孔膜分离混合气体,是借助于各种气体流
过膜中细孔时产生的速度差来进行的。 流体的流动用努森(Knudsen)系数Kn表示时,
气体分离膜分离能力的测试方法介绍
气体分离膜分离能力的测试方法介绍摘要:对不同气体的分离能力是材料能否作为气体分离膜的基本评价指标。
本文利用G2/110膜分离测试分析仪检测了分离膜样品对氮气、甲烷的分离能力,并通过对试验原理、设备参数及适用范围、试验过程等内容的介绍,为分离膜的研发及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离能力、气体渗透系数、气体分离膜、膜分离测试分析仪、压差法、色谱分析1、意义基于薄膜材料对不同气体具有选择渗透性的特点,气体分离膜能够实现对不同气体的分离。
与传统的气体分离方法相比,气体分离膜在分离效率、降低能耗及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在气体富集、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处理等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气体分离能力是决定薄膜能否作为气体分离膜的基本要素,这种能力与不同气体在薄膜中的渗透性快慢有关。
受气体分子尺寸、薄膜结构、薄膜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气体在薄膜材料中渗透性能并不相同,薄膜中不同气体的渗透系数相差越大,对气体的分离能力越好。
根据所分离混合气体的性质差异,对分离膜进行结构改性,是进一步扩大不同气体的渗透性差异并提高分离膜分离能力的常见方法。
本文通过对分离膜分离能力的测试,介绍了一种验证气体分离膜分离效果的试验方法。
2、试验样品对氮气、甲烷具有分离能力的某种气体分离膜材料。
3、试验依据目前尚未发布有关分离膜分离能力的测试方法标准,相关的研究方法通常为测试不同气体在分离膜中渗透系数的比值,本文通过测试一定比例的氮气、甲烷混合气体在样品分离膜中的渗透性能以研究其分离能力。
4、试验设备本次试验采用G2/110膜分离测试分析仪进行测试,该设备由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
图1 G2/110膜分离测试分析仪4.1 试验原理试验过程可分为混合气体渗透过程与不同气体渗透量的测试过程两部分。
渗透过程采用压差法原理设计,即设备的测试腔被装夹的试样分为上、下两个腔,上腔中充填的是待测试的混合气体,下腔中通过抽真空形成低压环境,上腔内气体通过试样渗透到低压腔;气体渗透量测试过程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渗透气体进行定量测试,即渗透到低压腔中的气体通过载气携带至气相色谱仪处进行测试。
co2膜分离装置工作压力
co2膜分离装置工作压力
CO2膜分离装置是一种用于分离气体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的设备。
其工作压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所需的分离效率、操作温度、气体混合物的成分、以及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标准等。
一般来说,CO2
膜分离装置的工作压力通常在几十至数百psi(磅力每平方英寸)
之间。
首先,工作压力受到所需的分离效率的影响。
较高的工作压力
通常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因为它能够促进气体在膜上的传递速率,
从而加快分离过程。
其次,操作温度也会对工作压力产生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较高的工作压力通常可以提高CO2的分离效率。
然而,过高的
温度可能会导致膜的性能下降,从而需要更高的工作压力来实现相
同的分离效果。
此外,气体混合物的成分也是影响工作压力的因素之一。
不同
的气体混合物需要不同的工作压力才能有效地进行分离。
例如,如
果气体混合物中CO2的含量较高,可能需要更高的工作压力才能达
到预期的分离效果。
最后,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标准也会对工作压力产生影响。
不同厂家生产的CO2膜分离装置可能具有不同的工作压力范围,因此在选择设备时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
综上所述,CO2膜分离装置的工作压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分离效率、操作温度、气体混合物的成分以及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标准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工作压力,以达到预期的分离效果。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特殊材料的筛选作用,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
本文将对膜分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膜分离技术概述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它是利用膜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浓缩、纯化等过程。
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可以将溶液中的化合物隔离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膜分离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二、膜分离技术的分类根据膜的性质和材质不同,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逆渗透膜分离技术逆渗透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一种半透膜,使水分子和溶质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别通过膜,从而实现水和溶质的分离。
逆渗透膜具有高的选择性,可对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分离效果。
逆渗透膜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海水淡化、食品加工、医药制品等领域。
2. 超滤膜分离技术超滤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具有一定孔径大小的多孔膜,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溶质粒子。
超滤膜的分离效果与分子的大小、形状、电荷等因素有关。
超滤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制浆造纸、制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
3. 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离子交换膜,可实现离子的去除、富集和分离。
离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可对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吸附效果。
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学工业、电子行业等领域。
4. 气体分离膜分离技术气体分离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膜的选择性,将混合气体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气体分离膜主要用于气体纯化和分离。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气、空气分离等领域。
三、膜分离技术的应用1. 工业应用膜分离技术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纯化、浓缩、分离等领域。
例如,在糖果制造中,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果汁的浓缩和分离;在制药过程中,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分离纯化药品;在化工生产中,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溶液的分离和浓缩等。
2. 环境保护膜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污水的处理和饮用水的净化。
第六章 气体膜分离
多孔膜的透过扩散机理
用多孔膜分离混合气体,是借助于各种气体流 过膜中细孔时产生的速度差来进行的。 图6-3. 气体分离膜孔径一般小于5~30nm,由于多孔介 质孔径及内孔表面性质的差异,使得气体分 子与多孔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有些不同, 表现出不同的传递特征。
多孔膜的透过扩散机理
气体在膜内的传递机理
气体分离膜材料
此外,富氧膜大部分可作为CO2分离膜使用, 若在膜材料中引入亲CO2的基团,如醚键、苯环 等,可大大提高CO2的透过性。同样,若在膜材料 中引入亲SO2的亚砜基团(如二甲亚砜、环丁砜 等),则能够大大提高SO2分离膜的渗透性能和分 离性能。具有亲水基团的芳香族聚酰亚胺和磺化聚 苯醚等对H2O有较好的分离作用。
2.气体膜分离机理 3.气体膜材料与组件 4.气体膜分离的应用
气体膜分离历程
理论阶段 1831年:氢气和混合气的渗透实验(提出膜分离的可能性) 1866年:天然橡胶膜(气体扩散行为) 1920年:研究气体通过膜的非稳定传递行为 应用阶段 1940s:铀235的浓缩(第一个大规模应用) 1950年:富氧空气浓缩 1954年:气体浓缩膜材料的改进 普及阶段 1979年:Prism气体分离膜装置的成功
1 1 1 T 1 DM ( ) DKP 48.5d P ( ) 2 DAB DKP Mi
Knudsen扩散
气体的渗透速度q:
4 2RT p1 p2 q r 3 M LRT
1/ 2
气体透过膜孔的速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 成反比。
扩散系数D和溶解度系数S与物质的扩散活化能 ED和渗透活化能Ep有关,而ED 和Ep又直接与分子大 小和膜的性能有关。分子越小, E p 也越小,就越易 扩散。这就是膜具有选择性分离作用的理论依据。 高分子膜在其Tg(玻璃态转化温度)以上时,存在 链段运动(当分子链中某一个单键发生内旋转时,它的运
《气体膜分离技术》课件
03
气体膜分离技术分类
根据驱动力的分类
压差驱动
利用不同气体在膜上的溶解-扩散 差异,在压力差的推动下实现混 合气体的分离。
浓度差驱动
利用不同气体在膜上的吸附-脱附 性能差异,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实 现混合气体的分离。
电场驱动
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不同气体 在膜上的电离或吸附性能差异, 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
01
03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提 高膜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
叉合作,拓展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04
气体膜分离技术与其他分离技术的结合将为工业气体 分离和净化提供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工 艺流程的需求。
THANKS感谢观看应用领域工业气体分离
用于分离空气、氮气、氧气等工业气体,提 高产品质量和纯度。
氢气回收与纯化
用于从各种原料气体中回收和纯化氢气,满 足氢能产业的需求。
有机蒸气回收
用于从有机废气中回收有价值组分,实现资 源化利用和环保减排。
天然气处理
用于脱除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杂 质,提高天然气的品质。
发展历程与趋势
根据膜材料的分类
01
02
03
高分子膜
利用高分子材料的透过性 和选择性,制备成气体分 离膜。
无机膜
利用无机材料的稳定性、 耐高温性和高透过性,制 备成气体分离膜。
复合膜
将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 复合,制备成具有优异性 能的气体分离膜。
根据应用领域的分类
工业气体分离
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各种气体混合物的分离 ,如氢气、氮气、氧气等 。
拓展气体膜分离技术在氢气、二氧化碳、 甲烷等气体分离领域的应用,推动其在环 保、能源和化工等领域的发展。
气体膜分离
(2)、无机材料 无机膜的主要优点有:物理、化学和机械稳
定性好,耐有机溶剂、氯化物和强酸、强碱溶液, 并且不被微生物降解;操作简单、迅速、便宜。
受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无机膜的缺点为:制 造成本相对较高,大约是相同膜面积高分子膜的10 倍;质地脆,需要特殊的形状和支撑系统;制造大面 积稳 定的且具有良好性能的膜比较困难;膜组件 的安装、密封(尤其是在高温下)比较困难;表面活 性较高。
④ 温度 温度对气体在高分子膜中的溶解度与扩散系数均 有影响,一般说来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而扩散系数增大。但比 较而言,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更大,所以,渗透 通量随温度的升 高而增大。
3、气体膜分离流程及设备
气体膜分离流程可分为单级的、多级的。当过程的分 离系数不高,原料气的浓度低或要求产品较纯时,单级膜分 离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因此,采用多级膜分离,即将若干膜器串 联使用,组成级联。常用的气体膜分离级联有以下三种类型。
膜法进行气体的分离最早用于氢气的回收。典型的 例子是从合成氨弛放气中回收氢气。在合成氨生产过程 中每天将有大量氢气的高压段被混在弛放气中白白地烧 掉,如果不加以回收,将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1)、简单级联 简单级联流程见下图,每一级的渗透气作 为下一级的进料气,每级分别排出渗余气,物料在级间无循 环,进料气量逐级下降,末级的渗透气是级联的产品。
(2)精馏级联 精馏级联的流程见下图,每一级的渗透 气作为下一级的进料气,将末级的渗透气作为级联的易渗 产品,其余各级的渗余气入前一级的进料气中,还将部分易 渗产品作为回流返回本级的进料气中,整个级联只有两种 产品。其优点是易渗产品的产量与纯度比简单级联有所 提高。
1、气体分离膜
常用的气体分离膜可分为多孔膜和致密膜两种,它们 可由无机膜材料和高分子膜材料组成。膜材料的类型与 结构对气体渗透有着显著影响。例如,氧在硅橡胶中的渗 透要比在玻璃态的聚丙烯腈中的渗透大几百万倍。气体 分离用膜材料的选择需要同时兼顾其渗透性与选择性。
气体膜分离概述、分离机理和装置组件
存在的问题
• 深冷分离技术在费用上有一定的优势; • 变压吸附技术的发展很快。
气体膜分离机理
气体膜分离机理
• 膜法气体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混合气体 中各组分在压力推动下透过膜的传递速率 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两种机理: 1. 气体通过微孔膜的微孔扩散机理; 2. 气体通过致密膜的溶解-扩散机理。
气体膜分离定义
• 分离原理
• (a) (b) (c) (d) (e) (f) (g)
致密膜气体分离与蒸汽渗透
分离机理
进料
蒸汽渗透
致密膜气体 分离
依赖于膜材 料与分离组 分的相互作
用
依赖于气体 在膜内的传
递速率
蒸汽形式 气体
微孔扩散机理
1. 努森扩散:
2.
微孔直径(dp)远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λ)
• 气体在膜内的扩散过程可用费克定律来描 述,稳态时,气体透过膜的渗透流率可用 下式来表达:
J p1 p2 Q QD(c)S(c)
l
溶解-扩散机理
QD(c)S(c)
c2 D(c)dc
D(c) c1 c1 c2
S(c) c1 c2 p1 p2
2.非多孔膜内的扩散
• 对橡胶态膜, 气体渗透通过致密膜的传递方程可由
1
从渗透系数的因次可以看出它与膜面积、 膜厚及推动力无关,是个归一化的参数。 对于相互作用体系,Henry定律不再适用, P也就不在是常数,与推动力有关。
微孔扩散机理
• 对混合气体通过多孔膜的分离过程,为了 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要求混合气体通过 多孔膜的传递过程应以分子流为主。基于 此,分离过程应尽可能地满足下列条件: ①多孔膜的微孔径必须小于混合气体中各 组分的平均自由程,一般要求多孔膜的孔 径在(50~300) ×10-10m;②混合气体的温 度应足够高,压力应尽可能低。高温、低 压都可能提高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同 时还可避免表面流动和吸咐现象发生。
膜分离过程的机理
与浓度差关联。
§3.1、基本传质形式
组分从高化学位向低化学位的被动传递
§3.1、基本传质形式
在多组分体系中由于推动力和通量之间是互相耦合 的,不能用简单的唯象方程表示。各组分间渗透不 是互相独立的。 例如:膜两侧的压差不仅会产生溶剂通量而且会导 致溶质传递并形成浓度梯度。另一方面浓度梯度不 仅会导致扩散传质,而且会产生流体静压。 传递过程的推动力为膜两侧位差除以膜厚度。化学 位差和电位差。化学位差主要有压力、浓度、温度 等。
§3.2、多孔膜的传递
临界孔径为吸附水层的厚度 tw的两倍,且比盐和水的分 子直径大好几倍,才可得到 合理的分离效果。 优先吸附的精确的物理化学 标准尚未知,tw很难测定。
膜表面上的水层 多孔膜 2tw 多孔膜 tw
由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理论 模型建立的传递方程,包括 水的流动传递、溶质的扩散 传递和边界层的薄膜理论。 在操作压力下,溶质和溶剂 都有透过膜微孔的趋势,水 优先吸附在孔壁上,而盐则 由于物化性能被脱除在膜面 上。基本方程为: 溶剂的流率:Jw=A(P-) 溶质的流率:Js=Ds/(kl) (c2c3 ) A为纯水的渗透速率, c2、c3为 高、低压侧溶质浓度。
2、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模型 用于不对称多孔膜,针对反 渗透膜而提出的。 分离机理包括:表面现象和 流动传递共同支配。即在压 力作用下,优先吸附的组分 流动传递通过毛细管而促成 分离。 与孔径、孔隙率、膜表面的 化学性质有关。 对于一个给定的膜和操作条 件,有一临界孔径,方能得 到最好的分离效果和高渗透 流率。
§3.1、基本传质形式
促进传递是由于某种流动载体的存在使传递过程得 到强化。 主动传递主要发生在细胞膜中。
气体膜分离性能-阶段性总结
1.气体膜分离基本原理1.1分离原理气体膜分离是在膜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膜中渗透速率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过程,其中渗透快的组分在渗透侧富集,相应渗透慢的组分则在渗余侧富集,气体分离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原料气r匚 -------------------- 渗余气压缩机—>@―如渗透气真空泵图1气体分离过程示意图气体分离膜可分为多孔膜和无孔(均质)膜两种。
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均质膜。
气体在均质膜中的传递靠溶解-扩散作用,其传递过程由三步组成:(1)气体在膜上游表面吸附溶解;(2)气体在膜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扩散通过膜;(3)在膜下游表面脱附。
此时渗透速率主要取决于气体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
气体膜分离具有以下特点:(1)该过程不发生相变化,因此能耗较低;(2)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小,且装置规模可依处理量大小而变化;(3)膜分离设备本身没有运动的部件,因此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可靠性高;(4)无噪声,清洁,产品气为干气,环境友好。
1.2性能参数评价气体分离膜性能的主要参数是渗透系数和分离系数。
(1)渗透系数渗透系数定义为在单位压力差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膜面积气体的量P = -q~(1)At A p式中:q——气体渗透量,m3;A p——膜两侧的压力差,Pa;A --- 膜面积,m2;时间,s;渗透系数,m3/(m2• s • Pa)。
渗透系数反映气体通过膜的难易程度,渗透系数越大,其渗透能力越强。
渗透系数的单位通常也用cm3(STP)/(cm2.s • cmHg)表示。
(2)分离系数分离系数反映膜对气体各组分透过的选择性,对于含有A、B两组分的混合物,分离系数a A,定义为(2)式中七,*——原料中组分A与组分B的摩尔分数;y A, y B——透过物中组分A与组分B的摩尔分数。
分离系数的大小反映该体系分离的难易程度,a AB越大,表明两组分的透过速率相差越大,膜的选择性越好,分离程度越高。
气体膜分离原理
精心整理
气体膜分离原理: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混合物通过高分子膜时,由于各种气体在膜中的溶解和扩散系数的不同,导致气体在膜中的相对渗透速率有差异。
在驱动力——膜两侧压力差作用下,渗透速率相对较快的气体,如水蒸汽(H2O)、氢气(H2)、二氧化碳(CO2)和氧气(O2)等优先透过膜而被富集;而渗透速率相对较慢的气体,如甲烷(CH4)、氮气(N2)和一氧化碳(CO)等气体则是在膜的滞留侧被富集,从而达到混合气体分离的目的。
??气体分子在高分子膜表面遵循下列公式中描述的溶解-扩散渗透原理进行气体的分离。
??气体分离膜产品应用领域:
??气体分离膜技术作为全球最先进的气体分离技术,在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主要应用领域有:
??·O2/N2———————空气分离(富氮、富氧)
??·CO2/CH4——————沼气、天然气脱碳、三次采油中CO2分离
??·H2/(N2、CO、CH4)——化学工业、石油精炼等H2回收,高纯H2
??·H2O/Air——————空气脱湿
??·H2O/(VOC)————有机蒸汽脱水(醇类、酮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膜面积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膜面积越大,渗透气浓度越小,渗透气流量越大,即回收率越大。
2、分离系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在产气量一定时,膜组件的分离系数越大,渗透气浓度越高,所需膜组件的膜面积也越大。
当分离系数达到一定值后,分离系数对渗透气浓度影响不大。
当分离系数较大时,分离过程主要是在分离器前半段完成的。
因此,在分离器中,前半段完成了提浓过程,而后半段主要是为了增加回收率。
当原料气流量、原料气浓度、原料侧压力、渗透侧压力、渗透气浓度一定时,随着分离系数的增加,系统所能达到的回收率增加,所需的膜面积增大。
从工程的济性角度考虑,膜分离过程有它自身的最佳工作条件,当产品气浓度一定,即使膜组件的分离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回收率的增加,也会导致系统造价直线上升。
3、温度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温度的提高会极大的促进渗透过程的进行。
因为随着温度的提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快,膜中高分子链段的震动频率加快、震动幅度加大,因此分子将更快、更容易地通过膜,但是,由于高分子链段震动幅度的加大,使膜对各种气体分子选择性通过的能力减弱,即分离系数降低。
一般来说,温度提高后,最终的结果将导致回收率显著地提高,渗透气浓度降低。
4、压差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由于渗透过程的推动力是气体分子在膜两端的分压差,因此压差的增
大会使渗透过程的推动力变大,从而导致产品气量增大,同时产品气浓度也会略微提高。
以上所说的是正向压差,由于在膜设计时,为了降低气体分子在膜内的透过阻力,因此膜被做得很薄,同时为了满足工程中对其耐压性能的要求,在膜的下面增加了结构较为疏松的支撑层,当膜受到正向压力时,膜会受到支撑层的支撑作用,不被压坏,但是,当受到反向压力时,膜就很容易损坏了。
5、压比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压比的提高,将直接导致产品气浓度的提高。
在膜分离过程中,压比是非常重要的,提供更高压比的操作条件,将会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但是当压比超过6以后,其意义就不大了。
作为一种定性的理解,提高压比与增加膜的分离系数类似,提高压差与增加膜的渗透系数系数类似。
6、原料气流量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原料气流量越大,渗透气浓度越高,回收的氢气总量越多,但是,回收率降低,这时,如果渗透气浓度大于产品气所要求的浓度,可以考虑增加膜组件的数量,来提高回收率,也可以提高操作温度,增大压差等办法,但如果但如果渗透气浓度不大于产品气所要求的浓度,这时提高回收率只能用增大压差或压比的办法。
当原料气流量减少时,为了保证渗透气浓度和充分发挥膜组件的性能,减少膜组件的数量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7、操作条件对尾气冷凝的影响
在炼厂,尾气冷凝对膜组件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这里单独作一下讨论。
尾气中氢等难冷凝气体组分越少,C4+等易凝气体的分压越大,它们在膜表面冷凝的可能性越大。
而这些C4+的冷凝液对膜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在操作中一定要避免C4+在膜组件内冷凝。
下面是几个主要导致尾气在膜组件内冷凝的因素:
⑴、原料气中C4+浓度增加。
⑵、原料气流量降低。
⑶、膜组件数量增加。
⑷、原料气压力升高。
⑸、渗透气压力降低。
⑹、原料气温度升高。
以上6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尾气在膜组件内冷凝,因此当上述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对尾气成分进行全组分分析,并通过露点计算,确定尾气在膜组件内是否会冷凝。
如果尾气在膜组件内会冷凝,我们可以通过减少膜组件的数量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