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 境问题
现状
原因
生物物 种减少
生物多样性遭破 坏的速度比历史 上任何时候都快, 生物物种灭绝、退 化
答案:D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 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 地利用类型。完成第2~3题。 2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3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危害 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环境自身以及对人类生产、生 活的影响。如森林的破坏不仅会造成自然环境中其他要素的改变, 也会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 4.解决措施 联系实际,针对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 平原农田防护林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分布在我国大地上,为我国 的生态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读“我国生态工程与森林分布示意 图”,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云、贵、川、渝、 鄂和黄河中游地区的晋、陕、甘、内蒙古、宁。
南方水土流失是地形崎岖,降水多,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人为破 坏植被所致。北方地区水土流失是土质比较疏松,夏季多暴雨,生 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所致。

高中地理《3.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 中图版选修6

高中地理《3.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 中图版选修6
ppt课件
互花米草:引入外来物种引起的问题
ppt课件
巴西龟
ppt课件
森林资源的破坏
森林资源破坏状况 热带雨林的损失尤其严重
ppt课件
ppt课件
这张照片让人很难想象是拍摄于地球最湿润的地带——亚马逊。 2005年,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ppt课件
湿地减少
ppt课件
什么是湿地?
ppt课件

日益减少的湿地
质加人 过速类 程了活
这动 种大 地大
ppt课件
湿地破坏现状
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
巴西中部的潘塔尔沼泽在不断退化, 中国的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和天然湿地的减少
ppt课件
如何看待“围湖造田”
• 为什么要围湖造田?
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
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
系的恶性循环;
• 如何解决?
开源: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
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
土地的依赖
• 开源节流! 节流: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
退田还湖
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 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ppt课件
◆湖泊变迁示意(富营养化过程)
ppt课件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 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 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
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ppt课件
湿地的作用: 提供食物、原料和水
ppt课件
湿地的生态效益
• 天然物种库 • 天然水库(涵养水源、蓄洪抗旱、补充地下水) • 降解污染 • 调节气候 • 控制土壤侵蚀 • 地球之肾
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可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及非法贸易,可导致物种物种数量减少

「精品」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

「精品」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主要生态问题的现状,理解它们的成因。

2.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思考1.什么是外来物种入侵?它对我国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主要危害?答案外来物种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

主要危害有:①生态系统被破坏;②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思考2.森林有哪些生态功能?植被破坏会造成哪些主要生态问题?答案森林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的环保作用: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多方面。

植被破坏一是森林面积锐减:①珍稀动植物减少、灭绝;②生态系统恶化;③环境质量下降;④水土流失;⑤旱涝等自然灾害加剧。

二是草原退化:①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变化;②降低草场的生产能力;③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④出现土地荒漠化。

3.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答案围湖造田造成湖面缩小,湖泊削峰补枯的作用大为减弱,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加,同时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当地气候的变化。

退耕还湖可以使以上问题得到缓解。

探究点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201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我们的未来”。

西藏湿地面积达600.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9%,居于全国首位。

可有一部分天然湿地却已受到了现代工业的污染,湿地保护迫在眉睫。

“十一五”期间,西藏新建了玛旁雍错、麦地卡等8处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新建了多庆错、雅尼等3处国家湿地公园,填补了西藏的空白。

2012年西藏成为率先颁布湿地条例的省区之一,并于当年3月1日开始施行《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

对退化的湿地采取补水、限牧、退耕、封育等措施进行恢复。

地理选修中图版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地理选修中图版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如何看待“围湖造田”
• 为什么要围湖造田?
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
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
系的恶性循环;
• 如何解决?
开源: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
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
土地的依赖
• 开源节流! 节流: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
退田还湖
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 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地理选修中图版 3.1 生态环境问题 及其产生的原因 (共23张PPT)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生物物种减少 生物的作用
(探索资料)
生物物种减少的现状
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可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及非法贸易,可导致物种物种数量减少
加拿大人捕杀海豹
日本人捕鲸
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在过去的50年内,受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过度渔猎以及海洋酸化等因 素所致,全球珊瑚礁覆盖面积减少了四分之一。此外,全球近三分之一 的珊瑚种类已濒临灭绝。
互花米草Hale Waihona Puke 引入外来物种引起的问题巴西龟
森林资源的破坏
森林资源破坏状况 热带雨林的损失尤其严重
◆湖泊变迁示意(富营养化过程)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这张照片让人很难想象是拍摄于地球最湿润的地带——亚马逊。 2005年,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湿地减少
什么是湿地?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 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 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

选修⑥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高中地理选修6 第1页(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2.4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3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3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重点)2.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生物物种减少(1)生物物种减少现状: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森林。

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和非法贸易,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④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生物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

2.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森林资源减少原因: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湿地概念:湿地指不论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6米的水域。

湿地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3)湿地破坏现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

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潘塔尔沼泽地也在不断退化。

在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

(4)湿地减少原因①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

②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以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完全干涸。

③人类的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泊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

④环境污染使湖泊和近海岸海水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湿地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1.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完全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生态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加快了大部分生态问题产生的速度。

高中地理课件-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高中地理课件-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A.自然选择 B.物种退化
D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对野生动植物过度狩猎或采伐,对其生存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4.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工业发达,盆地地形 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少,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垦、过牧、过伐造成的
B.北美: 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C.澳大利亚: 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D.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
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欧洲
北美
亚洲大部分牧场
草地退化原因 A.过度农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滥挖药材
D.鼠害和虫害(主要是蝗虫)严重 E.气候异常等
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措施:
黄土高原、东南丘 陵
西北、华北半干旱 区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 重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自我检测区
右图为某游客在旅途中拍摄的一个画面,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画面中的情景如果出现在我国江南地
区,当地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
“十” 字 架 的 沉 重
(二)森林资源破坏
1、森林功能 物质生产功能:人类提供大量林、副产品等工业原料;提 供大量动物、植物性副产品和药材。
生态防护功能: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 气候。
社会公益功能:净化空气,防止环境污染,美化环境;杀 菌、降低噪音;精神享受;
2、世界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3、保 护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办 法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教案中图版选修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教案中图版选修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难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态环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如水土流失、雾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定义,明确生态环境问题的范围和内涵。

3. 分析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讲解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

4. 讲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5. 案例分析:以具体生态环境问题为例,如荒漠化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加深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理解。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减少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其效果。

2. 使学生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其效果,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中图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中图版选修6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由学习目标明目标、知要点举例说出生物物种减少、丛林资源损坏、湿地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由。

掌握我国不一样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散布及成因。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由【自主学习】1.生物物种减少(1)生物物种减少的现状:生物多样性遭损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丛林。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由①对丛林的乱砍滥伐;②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分捕猎、砍伐及非法贸易;③环境污染;④大批引入的外来物种。

2.丛林资源损坏(1) 丛林资源损坏情况:全世界每年均匀损失丛林面积 1 800万公顷~2 000万公顷,对全世界生态环境起侧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2)丛林资源减少的原由①林木砍伐;②林地开荒和开矿;③薪柴收集和大规模放牧;④空气污染。

3.湿地减少(1)湿地损坏现状①因为不合理的利用和损坏,湿地的面积急剧减少;②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潘塔尔沼泽地不停退化;③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迅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分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

(2)湿地减少的原由①土壤侵害;②大批引水浇灌和河流截流改向;③人类围湖、围海造田;④环境污染;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损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合作研究】读资料,研究以下问题。

资料一教材 P40研究资料。

资料二教材图3- 1-3“鸟类的地狱”,图3- 1-4“物种入侵”,图3- 1-5“亚马孙热带雨林遭损坏”,图3- 1-6“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图3- 1-7“温带丛林遭破坏”。

(1)依据资料一中的骨牌效应,试举一个生态系统损坏的实例,解说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由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据图 3- 1-3“鸟类的地狱”研究:为何渔塘成了鸟类的地狱?(3)据图 3- 1-4“物种入侵”研究:外来物种的危害是什么?(4) 据图 3- 1-5“亚马孙热带雨林遭损坏”、图 3- 1-6“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和图 3 -1-7“温带丛林遭损坏”研究:世界丛林减少的原由是什么?(5)亚马孙地区的丛林损坏严重对世界环境有哪些影响?提示: (1) 比如在一片草原区,草地、兔子、狼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生态系统,但因为人为猎杀等原由,使狼忽然减少,甚至消逝,那么生态稳固性被损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被打破,可能出现兔子急剧增添、草场退化等现象。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讲义含解析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讲义含解析

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情景导入先思考———————澳大利亚牧区有几百万的草场,养着4 500万头牛,每天排出成千上万吨牛粪,牛粪覆盖草场,使草无法生长,又引来吸吮牛血的蝇类,使养牛业大受挫折。

于是,澳大利亚有关专家便从我国“邀请”了喜爱牛粪的屎壳郎,帮助清扫牧场。

它们到澳大利亚勤奋工作,把遍地牛粪埋掉,使牧草繁茂,牧业兴旺。

“昆虫诗人”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第一篇就是赞美屎壳郎的,他称屎壳郎为“大自然的清道夫”。

思考探究:屎壳郎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个要素?提示:屎壳郎以牛粪为食物,起到了分解者的作用。

———————基础知识要记牢———————1.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态系统的形成:(2)组成:①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非生物成分(生物生存环境):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

2.生态平衡(1)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持续性的动态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2)特征:①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

②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

③食物链结构复杂、互相交叉而形成食物网。

④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关系。

3.受损生态系统(1)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

(3)表现:①原有动态平衡被打破;②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障碍,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生态平衡的内涵及特征理解生态平衡可以从其内涵与表现特征等方面分析,具体如下所示: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1.食物链食物链是指通过食物关系把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连接起来。

任何食物链都是以绿色植物为基础的。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食物网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教案中图版选修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教案中图版选修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难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态环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图片、案例资料等。

2. 安排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环境问题吗?它为什么重要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环节二:讲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1. 教师简要介绍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强调其重要性。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内涵。

环节三:分析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 教师展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 学生观察图片,教师逐一讲解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环节四:探讨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1.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吗?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环节五: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具体案例,如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案例,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环节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环节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 分在我国存在,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项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 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 C项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 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 样性减少。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典型分布地区
森林破坏严重 次生盐渍化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东北林区、□32 _西__南__林__区___ □33 __华__北__平__原__、东北平原 □34 _黄__土__高__原__地__区___和南方低山丘陵区
以及云贵高原部分地区
西北地区和□35 __内__蒙__古__高__原__
中国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 结果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答案】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 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 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 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就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 发要有一定的限度,现在的结果是过度开发,造成了森林的锐 减。
2.森林资源破坏
(1)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10
__热__带__雨__林____损失尤其严重。
(2)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林木□11 __砍__伐______、林地开荒和 开矿、□12 ___薪__柴_____采集和大规模□13 ___放__牧_____、空气污染是
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①人们对森林的 __乱__砍__滥__伐____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 人 们 对 野 生 动 植 物 的 _过__度__捕__猎___ 、 砍 伐 和 __非__法__贸__易____,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 __环__境__污__染____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④大量引入的 __外__来__物__种____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 护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 因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主要 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 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某一区域 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重点
世界主要的生 态环境问题及其产 生的原因。
探究问题 1.结合图文材料探
究生物物种的减少和灭 绝的原因及保护。 2.结合案例分析全球森 林资源破坏的原因及保 护措施。 3.分析材料,探究湿地面 积减少的原因及危害。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①造成野生生物物种减少以致灭绝的原因:对森林乱砍滥伐→ 生态环境改变;对野生动植物过度捕猎、砍伐及非法贸易→物种数量 减少;环境污染→生物生存环境破坏。 ②土生物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 竞争栖息地和食物、以土生物种为食、带来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 病。
预习导引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物物种减少 (1)生物物种减少的现状 目前,生物物种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鸟类和哺 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 100~1 000 倍。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森林。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 岛屿上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由于战争、开荒、森林火灾等原因,目前森林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
30%。全球森林面积波动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时期 主要原因
变化趋势
地质时 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提示: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
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行政区域涉及黑龙江、
内蒙古等 21 个省(区、市),具体分析如下表:

高中地理第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

高中地理第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

高中地理第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 引言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既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也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有关。

本节课将介绍生态环境问题的常见类型,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生态环境问题的常见类型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多个方面,常见的类型有:2.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最紧迫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地球气候系统受到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2.2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

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捕捞、生境破坏等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2.3 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是指由于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活动产生的废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污染的问题。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威胁。

2.4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包括土地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等。

过度放牧、不合理农业开发造成的土地退化是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3.1 经济发展压力现代社会对经济发展的追求往往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人们为了满足经济需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砍伐大面积森林,导致生态系统破坏。

3.2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导致资源需求量增加,进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人口增长引发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这些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大量的废水和废气排放,严重污染环境。

3.3 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过度消费和大量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和污染物,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损害。

同时,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也使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主要生态问题的现状,理解它们的成因。

2.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原因生物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快,生物物种灭绝、退化a.乱砍滥伐森林b.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及非法贸易c.①环境污染破坏生物生存环境d.大量引入的②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③森林资源破坏全球平均每年损失1800万~2 000万公顷森林,尤其是④热带雨林损失严重a.林木砍伐b.林地⑤开荒和开矿c.⑥薪柴采集d.大规模⑦放牧e.空气污染,尤其是⑧酸雨污染⑨湿地减少面积⑩急剧缩小,退化严重a.⑪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b.⑫引水灌溉、河道截流改向导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c.⑬围湖、围海造田d.环境污染e.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⑭湿地植被破坏思考1.什么是外来物种入侵?它对我国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主要危害?答案外来物种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

主要危害有:①生态系统被破坏;②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典型分布地区森林破坏严重东北林区、⑮西南林区次生盐渍化⑯华北地区、东北平原水土流失⑰黄土高原地区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以及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和⑱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思考2.森林有哪些生态功能?植被破坏会造成哪些主要生态问题?答案森林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的环保作用: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多方面。

植被破坏一是森林面积锐减:①珍稀动植物减少、灭绝;②生态系统恶化;③环境质量下降;④水土流失;⑤旱涝等自然灾害加剧。

二是草原退化:①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变化;②降低草场的生产能力;③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④出现土地荒漠化。

3.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答案围湖造田造成湖面缩小,湖泊削峰补枯的作用大为减弱,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加,同时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当地气候的变化。

退耕还湖可以使以上问题得到缓解。

探究点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201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我们的未来”。

西藏湿地面积达600.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9%,居于全国首位。

可有一部分天然湿地却已受到了现代工业的污染,湿地保护迫在眉睫。

“十一五”期间,西藏新建了玛旁雍错、麦地卡等8处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新建了多庆错、雅尼等3处国家湿地公园,填补了西藏的空白。

2012年西藏成为率先颁布湿地条例的省区之一,并于当年3月1日开始施行《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

对退化的湿地采取补水、限牧、退耕、封育等措施进行恢复。

对于擅自排放水资源、在保护区内捡拾破坏鸟蛋的行为也将进行罚款。

(1)图甲中的景观是人类________的结果,这种人类行为可能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2)图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导性因素是什么?(3)图丙中的人类行为是________,这种人类行为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4)西藏地区为保护湿地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借鉴意义?答案(1)滥伐森林森林匮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

(3)高强度的捕猎生物多样性减少。

(4)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立法颁布施行保护条例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自然过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活力;通过立法,可以提高人们对湿地保护紧迫性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1)图解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2)框图分析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3)湿地减少的原因分析造成湿地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泊、沼泽消亡的过程。

湿地减少的原因用框图表示如下:2.对每种生态环境问题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对每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应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分布区域每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都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形成的。

因而首先要明确分布的区域。

(2)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一般来说,自然原因是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基础(如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湿地等问题都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沙漠化往往发生在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而目前大多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原因。

从人为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明确成因,有助于对环境问题的解决。

(3)危害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环境自身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如森林的破坏不仅会造成自然环境中其他要素的改变,也会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

(4)解决措施联系实际,针对成因、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

)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

探究点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阅读教材P45图3-1-10“中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森林破坏严重的两个主要地区在哪里?(2)我国次生盐渍化的两个主要地区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次生盐渍化?(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分布在哪些省区?南方和北方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何不同?(4)我国土地荒漠化涉及的省区主要有哪些?答案(1)森林破坏严重的两个地区主要是指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和西南林区。

(2)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西部地区(松嫩平原地区)。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灌溉系统不健全,而导致土壤盐渍化,也叫次生盐渍化。

上述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排水不畅,可溶盐较多,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所致。

(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云、贵、川、渝、鄂和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晋、陕、甘、内蒙古、宁。

南方水土流失是地形崎岖,降水多,土层薄,生态环境较脆弱,人为破坏植被所致。

北方地区水土流失是土质比较疏松,夏季多暴雨,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所致。

(4)土地荒漠化主要涉及我国北方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1个省区。

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形成原因主要防治措施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森林破坏华北、西南、华南林区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乱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森林火灾等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系统的破坏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属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过牧严重降水少、气候干旱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A区域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3)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说明危害更严重的地区及理由。

(4)比较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答案(1)土壤侵蚀(2)土壤侵蚀。

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3)B区域。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4)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解析第(1)题,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分布最广的问题。

第(2)题,A位于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这里人口密集,过垦严重,降水丰富,主要的生态问题为土壤侵蚀。

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为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第(3)题,两地都面临着土壤侵蚀问题,但B地更严重些,与这里的丘陵地形、城市密集、土地的生产力高有关。

第(4)题,D区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的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E为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土壤易受侵蚀,该地的森林作用主要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下图为某游客在旅途中拍摄的一个画面。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画面中的情景如果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当地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D.沙尘暴2.该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有( )①林副产品短缺②珍稀动物减少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④造成土地盐渍化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画面中大量树木被砍伐,土地裸露,是森林资源匮乏的表现。

第2题,土地盐渍化主要是不合理灌溉导致的。

3.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选择B.物种退化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对野生动植物过度狩猎或采伐,对其生存环境的污染和改变答案 D解析物种的退化要经过十分漫长的时间,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大量生物濒危和灭绝;人类对生物资源的正确开发和利用也不会导致生物灭绝,其主要原因是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对动植物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所致。

4.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工业发达,盆地地形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少,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垦、过牧、过伐造成的答案 D解析四川盆地的酸雨危害属于环境污染,而不是生态破坏环境问题;青藏高原南部存在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草地退化和土壤侵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和土壤侵蚀;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原因主要是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