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三篇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三篇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三篇【篇一】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认识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个节气名称。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划分依据。

并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常识。

3.探索节气含义及民间谚语等文化内涵。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给子孙后代带来的无尽财富,引导学生感悟“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各个节气的含义及民间谚语等文化内涵。

难点: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准备日历、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一看到《认识二十四节气》,你想到了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节气?你能说出几个你所熟悉的节气?由课题引入《节气歌》,大家齐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是干什么用的?与什么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二十四节气吧!板书:认识二十四节气。

走入课堂(一)解惑二十四节气1. 观察日历,说出你的发现。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2.节气的划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365 天分成 24 段,分列在 12 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气候、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 2 段,月首叫“节”,月中叫“气”。

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节气的由来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农业社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根据对天气和季节变化的长期观察,总结出一套规律方法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二)走进二十四节气。

1.把班级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是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和冬季组。

每个大组又以四人一小组讨论课前搜集的表格资料:每个季节有哪些节气,每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是什么。

讨论完之后,各季节组的代表汇报交流。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时间及气候变化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节气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2.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和时间3. 二十四节气与气候变化的关系4. 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 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时间及气候变化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节气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节气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变化,引发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时间及气候变化等基本知识。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绘制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制作节气卡片等,加深对节气知识的理解。

5.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节气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6.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2. 板书内容: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时间二十四节气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份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手抄报。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3篇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3篇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3篇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1跟着节气去探究——24 节气之谷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了解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思辨中养成主动参与实践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养成关注节气、关注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社会责任感,也增强对民族的自豪与认同感。

2.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2)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发现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有趣有效的问题。

(3)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和筛选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3.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不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基础上开脱自己多元的思维。

(2)学生用观察去了解和感受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1.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有效的指导,提升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提炼问题的能力。

2、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激发学生围绕主题提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课前准备PPT 教学课件,A4 纸、卡纸、双面胶、录像机等四、课时 1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图片活动导入师:(出示孩子们竖蛋的图片)同学们,我们这是在干嘛呢?生:春分竖蛋师:我们还进行过春分诵诗……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节气呢?生;惊蛰,立春……谷雨……大雪……老师,我知道 24 节气的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老师:你知道的真多。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指导农业的补充历法。

作为我国民俗一直沿用两千多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所特有的,是我们的骄傲。

老师:(展示孩子播种的图片)前两天,我们去市场买种子。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选择这几天吗?生预设 1:因为是春天生预设 2:因为不中就长不出来了生预设 3:没有说话的……师:是呀,同学们,惊蛰开犁,春分竖蛋,清明祭奠……不同的节气里有不同的事情要做,我们之所以播种是因为谷雨来了……预设 4:因为到谷雨了……(二)知识讲授师:呀,你知道的真不少,惊蛰开犁,春分竖蛋,清明祭奠……不同的节气里有不同的事情要做。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12篇)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12篇)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12篇〕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12篇〕二十四节气教案篇1活动目的:1.理解立春的含义和有关的风俗,2.尝试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3.在活动中享受动手制作的喜悦。

物质准备:1.春回大地的有关图片。

2.黏土制作的图片。

经历准备:幼儿对手工制作有一定经历。

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么?二、引出二十四节气及其中的立春。

师: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为了可以更好地耕田农作,将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分成了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寓意着不同的气候变化,而每年的2月3日或者4日就是第一个节气,立春。

你们知道立春的含义么?三、介绍立春的含义以及民间风俗。

师:立春作为第一个节气,代表着春天的到来,立春的立是开场的意思,春代表着春天,每年这一天,就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从这一天开场,我们的白天时间会渐渐变长,冰雪开场渐渐融化,小草也开场冒出新芽,我们的周围渐渐从白色变成了绿色。

知道了立春的含义,你们知道这么重要的节日,有什么传统风俗么?幼儿讨论考虑。

师:立春这天,我们有些地方会有打春的风俗,大家用泥塑捻成一个泥牛,用小皮鞭抽打泥牛,寓意祈求庄稼丰收。

立春这一天还有一个风俗,叫做“咬”春。

你们知道什么叫咬春么?幼儿讨论考虑。

师:咬春便是吃,有些地方会买白萝卜回来吃,北方的人们也会用面饼裹新颖的蔬菜吃,叫做“春饼”,南方人那么会吃“春卷”,都是寓意五谷丰收,企盼庄稼丰收。

人们也会将做出来的春卷互相赠送,共庆这美妙的时节。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做春卷呢?四、幼儿尝试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赠春卷。

师:我们的春卷做好了,你们想送给谁呢?我们一起去送给她吧。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2活动名称:《小寒的由来》活动目的:1、感受小寒节气,理解小寒由来。

2、积极参与晨谈,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片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出小寒。

老师: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这可是我们中国的瑰宝,今天我们来理解——小寒。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华传统文化与二十四节气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华传统文化与二十四节气 全国通用

中华传统文化与二十四节气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提高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的意愿。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归类整理教学难点:简单了解有关节气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

二、二十四节气起源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多河流谷地和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耕作,尤其是黄河水滋润哺育了两岸的人民。

从二十四节气形成到汉代完备的漫长时期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因此,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特点,得以充分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所以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

三、二十四节气与历法的关联二十四节气与阳历和农历密切相关,它们的完美的配合为古时老百姓掌握农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分布在一年的12个月里,常年每月有两个节气,一个在前半月月初,俗称“节气”,一个在后半月月中,俗称“中气”。

这个“气”是气象、气候的意思,是古人观察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象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后定出的名称。

和阳历配合时,节气在每月上旬,其规律是:上半年当月的4~6日,下半年当月的6~8日。

中气在每月的下旬,其规律是:上半年当月的18~22日,下半年当月的22~24日。

和农历(阴历)配合时,农历的平年每月也是两个节气,两者同样称为节气和中气,若遇到农历闰年的闰月只有一个节气,没有中气。

四、二十四节气诗歌、谚语二十四节气与气候的谚语1、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西边日头东边雨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2、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4、冬至大白霜,来年谷满仓. 冬天有浓霜,必有好太阳.5、三朝迷雾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春雾有雨夏雾热,秋雾转凉冬雾雪. 晨雾即收,旭日可求;晨雾不收,细雨不休.6、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 露水重,天气晴. 霜夹雾,旱得井也枯. 霜后南风连夜雨7、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5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个节气名称。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由来,古人制订和划分的依据。

3、重点学习5月份的两个节气“立夏”“小满”,了解对农事的指导、相关谚语、诗歌、习俗。

4、了解二十四节气对现在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5月份的两个节气“立夏”“小满”,了解对农事的指导、相关谚语、诗歌、习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由来,古人制订和划分的依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朗读《二十四节气歌》,读过或者想读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朗读。

揭示歌名。

就是《二十四节气歌》,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老祖宗们就已经依据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二十四节气。

二、了解名称由来,制订、划分依据。

1、什么是二十四节气?老师今天邀请小问号来给我们解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2、二十四节气如何制订和划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xx多年前,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3、二十四节气具体是哪些节气呢?我们根据《二十四节气歌》来了解一下,知道的同学可以和我们分享。

4、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四季来划分。

5、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节气,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第习俗与饮食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第习俗与饮食 全国通用

二十四节气的习俗与饮食教学目标:1、了解二十四节气人们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

2、知道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传承华夏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和饮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二、学习新课1、什么是节气二十四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2、节气与习俗立春,俗称“打春”。

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

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

立夏,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

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

孩子们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戏,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

”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立秋,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

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

立冬,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故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全国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全国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全国通用)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顺序及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1. 节气知识介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长辈等方式,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顺序及每个节气的特点。

2. 节气观察实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如植物生长、气候变化等,记录每个节气的变化。

3. 节气文化探究:研究节气与民间习俗、传统节日的关系,如清明祭祖、端午划龙舟等。

4. 节气环保行动: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三、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节气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长辈等方式,了解所选节气的起源、顺序及特点。

2. 实践阶段: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每个节气的变化。

研究节气与民间习俗、传统节日的关系,开展节气文化探究。

四、活动评价1. 学生对节气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及表现。

3. 学生对节气文化、环保理念的理解和践行。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安全避免危险操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展示机会。

3. 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活动资源准备1. 图书资源:关于节气、自然、文化等方面的书籍。

2. 网络资源:节气相关网站、视频资料等。

3.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节气变化。

4. 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学生记录节气变化,提供相关经验分享。

七、活动实施步骤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节气,制定活动计划。

3. 实践活动:学生按照活动计划进行观察、实践,记录节气变化。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跟着节气去探究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跟着节气去探究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跟着节气去探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其中几个重要节气的特点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气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内容1.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意义2. 重要节气的特点和习俗3. 节气与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重要节气的特点和习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节气与生活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2. 学具:笔记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PPT,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天气、季节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其中几个重要节气的特点和习俗。

3. 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节气与生活的关系。

5.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播放PPT,展示生活中与节气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6.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一份节气生活计划。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跟着节气去探究2. 板书内容: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意义重要节气的特点和习俗节气与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更多关于节气的资料,了解节气在民间的习俗和传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第习俗与饮食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第习俗与饮食全国通用

教案设计: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习俗与饮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及意义。

(2)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了解各个节气中的习俗与饮食文化。

(3)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动手操作、团结协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学会通过观察、实践,了解节气与习俗、饮食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及意义。

2. 各个节气中的习俗与饮食文化。

3. 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意义及各个节气中的习俗与饮食文化。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动手操作、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打印资料、节气图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及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关于各个节气中的习俗与饮食文化的资料。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节气,整理、分析所搜集到的资料。

3. 合作交流(1)各组代表汇报所选择的节气及其习俗与饮食文化。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节气图标。

(2)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节气与习俗、饮食的关系。

(1)让学生谈谈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二十四节气2. 节气习俗与饮食3. 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为家庭设计一个节气饮食方案。

2. 写一篇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习俗与饮食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本次实践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乐于合作?3. 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起点。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跟着节气去探究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跟着节气去探究  全国通用

跟着节气去探究活动目标:1、朗诵节气古诗、谚语、通过观察图片认识二十四节气,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二十四节气。

2、让学生动手搜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弄懂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等内容。

3、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汇报、展示来体验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活动重难点:通过搜集、整理、汇报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让学生了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内容,激发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活动过程:一、传播节气知识(一)节气起源导语: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以《神奇的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成了三个学习小组,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文字、数据、图片等方法,分别对节气知识、节气文化、节气传承方面进行了研究。

那大家的研究结果怎样?又有什么收获呢?老师抓住了精彩的瞬间,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吧!(PPT欣赏)导语: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共同运用综合实践的学习方式,来汇报展示我们前段时间共同研究的课题。

真知品之有味——《跟着节气去探究》(师生合念)这节课我们要做到:传播节气知识传颂节气文化传承节气精髓活动展示:导语:下面有请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二十四节气的神奇的吧!传播小组:(节气起源)组长:大家好!我们是节气传播小组,我们的口号是:快乐实践、快乐成长。

我们组传播的资料是认识节气,是从三个方面来展示的:首先有请xx同学来向大家汇报:Xx生1、我汇报的是二十四节气神奇的历史起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老的天文科学,是根据地心学理论学说而来的,古人以太阳围绕地球公转周期划分,它将365日分成24个等份,此为二十四节气的来源。

(ppt:出示圆形的二十四节气)。

Xx生1、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四个节气。

(ppt:图片出示四个节气的名称)。

后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指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学习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学习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学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中国传统节气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节气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及其影响;3.了解不同节气的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节气的概念和意义;2.节气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及其影响;3.不同节气的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节气文化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节气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及其影响;2.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节气文化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1.翻译出各个节气的含义、标志物、风俗习惯等资料;2.一张节气专题的海报;3.一些节气相关的文化品(如年画、花灯、梅花鹿等);4.课件及其他教学辅助资料。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节气的概念和意义1.引入在课前,老师应该提前准备好一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节气相关的海报,并将其贴在教室里。

活动开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认真观察海报,感受节气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节气的认识和印象。

2.导入介绍中国传统节气的概念和意义,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课件进行辅助讲解,同时解释为什么要学习传统节气文化,作用是什么以及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活动二:了解节气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及其影响1.学习让学生听老师详细地介绍各个节气的含义、标志物、风俗习惯等资料。

在讲完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习惯?它们与自然规律有什么关系?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实践在讲解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同时提供一些工具,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自己的节气文化图案,或者绘制节气相关的图形等。

活动三:体验节气文化的乐趣1.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同时可以邀请其他班级一起进行分享。

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呈现出来学生们的创作,比如用ppt预制作的图像或者录制的视频等。

2.感悟在分享完之后,让学生体验古代的节气活动,比如捞金鱼、逛庙会等,从中感受节气文化的乐趣,同时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跟着节气去探究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跟着节气去探究  全国通用

《跟着节气去探究》活动课教案一、活动分析节气,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方法。

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为我国的五大发明。

谈论起节气,大家也是滔滔不绝。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可见节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根据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五年级《跟着节气去探究》这一实践主题,让孩子们结合二十四节气,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天气等物候变化;长期坚持,认真做好记录,并尝试编制当地的自然日历,理解农业生产与物候变化的关系。

关注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变化,初步树立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活动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1、让孩子们结合二十四节气,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天气等物候变化;认真做好记录,理解农业生产与物候变化的关系。

2、在活动中制定研究计划,分工明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活动关注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变化,初步树立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的重、难点1、活动重点:学生根据二十四节气,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分工明确。

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学会合作。

2、教学难点:小组的合作分工,合理制定研究计划。

四、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主题(约8分钟)1、激趣导入,活跃气氛。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有哪些吗?那你们知道第五大发明是什么吗?(生答“二十四节气”)幻灯出示谜底。

师:节气,是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方法。

是汉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依然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的是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情景;“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说的是关于惊蛰的节气。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四季与二十四节气选题指导课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四季与二十四节气选题指导课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四季与二十四节气选题指导课摘要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综合素质。

四季与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特色的文化,我们应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多加引导,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季节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本文主要介绍了四季与二十四节气的选题指导。

选题指导一、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1. 春天的植物让学生了解春天哪些植物比较常见,如杏花、梅花、桃花、樱花、茶花等,了解这些植物的习性及栽培技巧。

2. 春天的食品春季的食品如草鱼、春笋、茭白、江米酒等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这些食品,增加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1. 夏季的水果夏季的水果如西瓜、葡萄、桃子、梨子等是非常常见的,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水果的生长习性,以及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2. 夏季的食品夏季气温高,热量也高,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制作夏季常见的食品如凉面、冰粉、凉皮等。

三、秋季(立秋、白露、寒露、秋分、霜降、立冬)1. 秋天的蔬菜秋季常见的蔬菜有南瓜、茄子、辣椒、蒜、洋葱等,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蔬菜的种植技巧和营养价值。

2. 秋天的食品秋季食品以水果和坚果为主,如秋葵、板栗、葡萄、枣、石榴等。

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食品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四、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1. 冬天的蔬菜冬季是蔬菜盛产期,如白菜、胡萝卜、大葱、蘑菇等,可以让学生学习这些蔬菜的种植和养护技巧。

2. 冬天的食品冬季的食品以肉类为主,如羊肉、牛肉、鹿肉等,还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食品如饺子、年糕等,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食品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五、其他1. 相关传统文化的介绍四季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生态保护通过了解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态保护的必要性,从而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认识二十四节气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认识二十四节气 全国通用

认识二十四节气教学目标: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气的认识、了解情况。

2.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节气相关问题的兴趣。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课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节气相关问题的兴趣。

教学准备:调查问卷,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节气歌》。

问: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小结:其实,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都是和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的。

我们以前曾学过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你还记得吗?(出示:二十四节气歌)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进行问卷调查1.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今天我们就一起说一说节气这个话题。

(出示课题)你对二十四节气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个调查。

2.统计、分析问卷。

我们来统计一下。

第一题:(预设:大家对节气的由来不是十分了解。

)第二题:(利用EXCEL表中的柱形图形,进行对比)观察这个条形图,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同学们对洋节的习俗比较了解,对我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还缺乏了解。

)小结: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二十四节气在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对我们的生活也有重大影响,值得我们去研究。

(出示:有价值)你对24节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呢?我们就先以清明为例来说一说:预设: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

古诗词⑵扫墓、踏青、吃青团……风俗⑶多雨天气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冲突激烈的时候,势力减弱的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常常在长江一带交锋,致使江南地区常常“乍暖还寒晴复雨”。

⑷“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瑞雪兆丰年)谚语⑸有没有听老人说:清明前吃什么眼睛会更明亮?(马兰头)(清明前的长江刀鱼鱼骨是软,特别鲜美,清明后就变硬)养生⑹农事(芒种: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全国通用二十四节气之寒露探究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对应的气候变化或者农耕特点,重点了解寒露节气的由来。

2、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并了解寒露节的特征、习俗、活动及农事和自我保健。

鼓励学生在节气时观察身变动植物的变化。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节气常识,提升学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的理解。

同时树立学生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乐于从民间汲取传统文化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

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我国古代主要政治活动中心集中在黄河流,二十四节气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2、本课的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在弄懂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基础上重点对于寒露节气内容的理解,知道节气的命名和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学习与寒露节气相关的诗词。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爸爸妈妈上班、下班,都会很有秩序,都会准确把握好时间,是因为现在有钟表。

可古时候没钟表,他们怎么记时呢?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呢?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其实我们的祖先特别有智慧,祖先们没有时钟计时,怎么办?便在地上插上一根竹竿,依竿影来了解时间的变化。

(我们现在还在用的成语“日上三竿”,就是出自这里,表示时间已经不早了。

)他们每天观察竹竿的影子,发现到每天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而中午所看到的竿影也会有长短不同的变化,且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更好的用于指导生产、生活,我们的祖先历经千百年的观察和实践,创造出了二十四节气。

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

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跟着节气去探究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跟着节气去探究 全国通用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节气相关问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课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节气相关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每人准备2—3条节气方面的资料,写在彩色便签条上。

每个小组做好一个答题牌,正面写A,反面写B。

分好6个小组,明确小组长、汇报员、记录员的分工。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读过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你们还记得吗?(出示: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们一起读一读。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查阅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资料,那么,你们搜集的资料中有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点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接下来,我们进入活动一:二十四节气——资料分享。

活动一:二十四节气——资料分享活动要求:1.交流:选取一条你认为最有意思的节气知识,跟小组内成员交流分享;2.汇总:组内成员依次交流,小组长将有意思的资料进行汇总;3.汇报:小组内讨论选出整组中最有意思的一条,由汇报员向全班进行汇报;4.时间:4分钟。

5.小组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老师发现,第-----小组的同学轻声有序,加一分;第-----小组分工明确,很有效率,加一分。

6.各组汇报汇报要求:1.各组汇报员按完成的先后顺序,依次起来汇报,声音响亮;2.其他组认真倾听,遇到前面组汇报过的,不重复汇报。

二、走近二十四节气1. 是啊,二十四节气可有意思了!它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不仅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二十四节气。

(出示课题,板贴)2.既然你们课前看过这么多资料了,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看你们对二十四节气是不是真的了解呢?活动二:二十四节气——知识竞答抢答规则:1.每个小组都参与答题;2.由小组长举牌示意本组的答案;3.答对一题即可为小组加一分,答错则不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2.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中蕴藏着的农事活动,积累语言,提高语感。

教学重难点:
在古诗中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体会农民种地的辛苦。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全班齐唱《二十四节气歌》
(二)教师导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

我们的祖先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主要为农民服务,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他们的每一项农事活动都和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它指引农民在适当的节气种适当的农作物。

(三)学生朗读古诗:
1、个别学生介绍相关节气
2、其他学生朗读相关古诗(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个别读、学生领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
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
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
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
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
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
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
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
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
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
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
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
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
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
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
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灌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
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谷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
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
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
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
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
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及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
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
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冬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
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联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3、教师介绍本班级的‘劳动小能手’(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四)教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春天耕地、夏天播种、秋天收割、冬天仓储,农民伯伯一年四季都是如此的繁忙,这学期,我们共同在二十四节气中感受了很多农事活动,有些同学和爷爷奶奶也学会了很多农活儿,老师希望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多帮一帮家里人,为他们减少疲劳。

三、结束语:
孩子们,二十四节气不仅能指导农事活动,还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除了我们本学期学习的古诗,还有好多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俗谚语,等着我们一起去学习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