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复习)

合集下载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制度引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旨在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支持。

而社会福利制度则是社会为保障个人的福利和幸福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其意义、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社会救助定义和意义社会救助是指社会对困境群体提供的经济和物质帮助。

这些困境群体包括失业者、贫困家庭、残疾人和老年人等。

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这些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克服困境。

社会救助的意义在于保障人们的生存和尊严。

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社会救助可以帮助那些失去生计或处于贫困状态的人们重建信心、恢复尊严,并为他们提供融入社会的机会。

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组成。

政府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非政府组织则通过慈善机构、救援组织等途径参与社会救助工作。

社会救助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经济援助:提供经济补贴、低保金、就业补贴等,确保困境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2.教育培训:为失业者和贫困家庭提供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就业机会: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和创造就业机会,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4.医疗保障:提供医疗补助和医疗保险,确保困境群体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

5.心理援助: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困境群体克服困难,重建信心。

社会救助的问题与挑战尽管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减少贫困和保障困境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救助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由于资源有限和管理不善,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及时的援助。

其次,社会救助制度缺乏可持续性。

重度依赖政府财政支持的社会救助制度容易受到财政压力的影响,无法长期维持。

此外,社会救助中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一些困境群体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获得应有的救助和支持,导致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完善。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复习材料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复习材料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复习材料第一章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发展1、1942年英国发布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又被称为“贝弗里奇报告”。

2、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包括:基督教教义、重商主义经济学。

3、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政策主要有:灾害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贫困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定人群救助、临时救助。

4、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从收容遣送变为救助管理,强化了自愿受助。

5、现行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减免所得税,免征营业税,先征后返增值税。

第二章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的基本关系1、在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有代表性的四大主义分别是: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2、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就要实行:社会职能社会化,社会事务社会办,社会福利社会化。

6、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服务对象公众化,社会福利社会办。

8、第三部门: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之外的“非营利部门”,它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

其突出特点是志愿性、公益性和民间性。

在国外,第三部门为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部门的总称,在国内主要指非营利的民间组织。

12、对家庭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是通过社区、社团、社工以及志愿者和社区成员去实施的。

15、市场经济学说中的公平包括:机会均等、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结果公平。

18、社会救助主要是满足受助者的生存需要,社会福利则主要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1、社会救助: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生活保障政策。

社会救助时一种政府或社会行为;救助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4、社会救助体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乡村贫困救助、农村五保制度、灾害救助、特殊对象救助等。

12、依据救助手段,社会救助可分为:现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以工代赈。

社会救助考试试题

社会救助考试试题

社会救助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
A. 有车有房但无固定收入
B. 无车无房但有固定收入
C. 有车有房且有固定收入
D. 无车无房且无固定收入
2. 社会救助对象包括以下哪些人群?
A. 失业人员
B. 孕妇
C. 退伍军人
D. 以上都是
3. 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 精神抚慰
B. 物质帮助
C. 心理援助
D. 托养服务
4. 我国对社会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是?
A. 民政部
B. 教育部
C. 卫生部
D.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5. 社会救助工作的目的是?
A. 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B. 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C.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D. 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
6. 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

7. 社会救助的对象包括__________。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是指导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
__________。

三、简答题
9. 请简要介绍一下社会救助的分类及内容。

10. 你认为社会救助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请阐述你的观点。

以上就是社会救助考试试题,希望你认真作答,祝你考试顺利!。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概述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概述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概述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对弱势群体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和救助措施。

它涉及到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援助和社会救助等方面,旨在帮助那些生活困难、处于不利地位或需要帮助的人们改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福利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基本权益而实施的各种措施。

它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福利政策。

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各种保险制度,确保人民在退休、生病或失业时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

而教育福利则是为了保障每个人接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此外,住房福利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方面,旨在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改善住房条件。

社会救助是指为了帮助生活困难、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

它包括救济性金钱、物品、服务等方面的援助。

社会救助旨在解决那些短期内无法自给自足、无法通过努力改变困境的人们的生活问题。

例如,对于失业的人们,社会救助可以提供失业救济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于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社会救助可以提供贫困补助金,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此外,社会救助还可以提供庇护所、食品救助和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们重新获得希望和尊严。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减轻他们的负担,还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首先,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可以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提供福利和援助,国家可以减少贫富差距,缩小社会的不平等,实现社会公正。

其次,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每个人都有享受福利和受到援助的权利,国家应该努力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合理的社会保障和救助。

最后,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当弱势群体得到帮助和支持时,他们会感到被社会接纳和关爱,从而减少社会冲突和不稳定因素。

救助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救助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救助社会工作出品单位:社会工作08级出品时间:2011年6月151、什么事社会会救助?它有什么地位和作用?P1、P13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向那些因各种原因导致基本物质生活陷入困境、依靠自身力量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提供各种形式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地位:1、社会救助是维护并实现困难群众基本权利的核心内容2、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的最后防线3、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社会制度作用:1、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2、增强弱势群体的竞争力,促进社会公平3、促进社会的认同,构建和谐社会4、保障基本人权,让社会成员共享社会改革发展成果2、什么是灾害救助?P231灾害救助是指通过抢救被灾害威胁、损害的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紧急转移和安置被灾害围困的群众,从而维护灾区的秩序,恢复灾区的工农业生产和重要设施,解决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动员社会力量支援灾区,尽快地使灾区得以恢复和重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活动项目。

3、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哪些内容?P451、贫困性救助体系:贫困型社会救助是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础。

它包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制度、五保供养救助制度、社会福利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等内容。

2、专项性救助体系:包括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教育制度、就业救助制度。

3、社会互助体系:包括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捐赠制度、社会帮扶送温暖捐赠制度、慈善救助制度。

4、什么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P51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全额或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

5.1、简述城市边缘群体?P72边缘群体是相对于“中心群体”或“主流群体”而言的。

指的是由于某些障碍或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同类社会成员的集合。

他们生活于贫穷困顿之中,被主体社会的关爱所遗忘;他们没有话语权,不能平等享受或不能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1、在国外,社会福利是一个比社会保障含义更为宽泛的概念,作为主要保证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是大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福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与公共福利制度等多种内容。

2、在中国,社会福利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狭义的社会福利范畴。

我国的社会福利主要包括对全体社会成员实施的公共福利,由单位和行业为其员工及家属所提供的职业福利,以及转为社会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妇女、军人及其家属等的特殊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特殊人群。

三、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15世纪-17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出现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西方福利思想开始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发展20世纪前期:国家干预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成为资本主义改革的理论武器四、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1、第一阶段:19世纪末以前-自助理念模式:家庭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的服务是重要补充;家庭及慈善无法满足时,政府通过济贫法制度提供官方救助。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国家福利理念国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公共福利与服务制度,追求建立“福利国家”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福利理念追求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协调和平衡;改革(提高一些享受社会福利的资格要求;降低一些社会福利津贴的标准;提倡社会福利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推进一些社会福利项目私营化)第二章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概述一、西方早期福利思想具有以下两大特点:1、不系统性2、基督教深深影响着早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二人所处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大致相同,而且柏拉图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复习资料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复习资料

是指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即由社区组织或其他公共组织举办的,在社区中开展的面向社区内居民群众和各类组织和群体的公益性服务体系。

是针对社会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救助,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救助,目的是解除贫困者生存危机,确保其维持起码的生活条件。

主要是指以地域为单位的、具有共同利益、共同意识和较密切交往的人群共同体。

( 1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目的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 2 )功能: a.最基本最直接的功能是缓解贫困 b.缩减贫富差距 c.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 d.有利于社会控制( 3 )面对的是陷入生存困境并迫切需要国家或社会援助的社会成员;有别于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渠道;:只要符合社会救助的条件,就有权享受救助,享受的是单纯的法定权利;( 1 )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 2 ) 功能缓解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生活的更有质量;乱,从而影响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功能的体现为整个社会和人类福祉的发展提供一些资源和做出一些探索,使社会福利能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 3 ) 社会福利是一种典型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是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必要补充。

:资金来源于国家和社会,公民享受社会福利无需缴纳任何费用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加常常比食物的增加快,而提出人口的增加是几何级数的,食量的增加是算数级数的人“口论” 。

其理论的原则是人口过度增加,食量不够,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致使贫穷人口增加,因此,贫穷问题就产生了。

所以,马尔萨斯主张减少人口,保持工资的提高,从而维持劳动者的高生活水平。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一、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公平正义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社会福利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

其中,教育和医疗是最基本的福利领域。

1. 教育福利教育福利是指国家为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使人民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我国的教育福利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免费的教育,包括教科书、学费、生活费和医疗费等方面的补贴。

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向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包括奖学金、学费减免、助学贷款等。

2. 医疗福利医疗福利是指国家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和医保保障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我国的医疗福利主要体现在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社会医保制度。

公立医院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并为贫困人群提供免费治疗和补贴。

社会医保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为广大居民提供医疗保障和医疗费用报销。

二、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为帮助生活困难、生计无着和有突发事件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的临时性帮助和长期性保障。

社会救济包括物质救助和福利救助两个方面。

1. 物质救助物质救助是指以物质资助的形式,帮助生活困难的人群度过紧张时期。

物质救助的形式包括食品、衣物、住房、药品等,以及直接发放经济补助。

物资救助一般由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发放,主要面向特困人群以及一些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受灾群众。

2. 福利救助福利救助是指国家为生活困难、生计无着的人群提供长期性的社会救济。

福利救助的形式包括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孤儿和残疾人生活补助等,主要由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发放。

福利救助为生活困难的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缓解其窘境,帮助他们重新回到社会。

三、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的意义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福利通过提供教育和医疗等资源,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使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实现。

社会救济则为生活困难的人群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使社会温暖和谐。

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
吃: 烧: 75.22元 3.09元 用:3.66元 住:4.62元 服务:7.90元 穿:6.89元 教育:6.5元 总计:120.88元 医疗:13.00元
根据以上计算,上海有关方面提出上海市1993年最低生活保障线为120元。 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调整: 调整的原则:每隔一年或二年调整一次,采用小步快调法,一次调整的 幅度不宜过大。 调整考虑的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 居民必需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化; 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
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994年,山西阳泉市建立试点。 1996年,民政部在三地建立试点。 1997年开始,有条件的地区开始推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1年,27个省的2037个县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助人口344 万,占农业人口0.4%。 保障对象:四类。 资金来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 保障方式:现金和实物结合。现金由乡镇通过村发放,实物由村发放。 发放时间:每季或半年,个别地方是每月。
计算实例:下面我们就以上海1993年开始实施生活保障制度时确定的标准 线为例,说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方法:
上海有关部门以城市调查队提出的10%最低收入户的日常消费数据为基 础,列出 吃、穿、住、用、烧、医疗、教育、服装等8个方面的生活 必需品的清单;再根据市职工物价总局提供的1992年市场商品价进行计 算;然后根据总工会对9户贫困职工家庭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得到的数 据进行修正,最后得到的每人每月最低消费平均为:
七、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现状 1、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现状 截止到2002年2月底,中国有近2000万人符 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全国领取 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已达1300多万。其中, 大部分是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下岗职工、 退休人员及其家庭成员。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题目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题目

贫困发生率又称绝对贫困指标,是指贫困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H 贫困发生率, N 全部人口, Q 贫困人口,那么:H=Q/ N。

它的基本特点是不考虑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收入变化和收入的分布,重在测定贫困人口比重。

(一)市场菜篮子法:又称标准预测法,首先按照营养学标准确定一张能够使人维持体力恢复的生活必需品清单,然后按照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

1、生活必须品种选择的准确性2、生活必需品价格指数的可靠性3、贫困家庭及其消费特征选择的可代表性优点: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便于公众参与;②.保证最起码的生活水平;③.可用以比较。

不足:①.由专家来决定菜篮子的内容是不妥的;②.虽然市场菜篮法标榜“纯客观”,但事实并非如此;③.菜篮子的分量容易偏低,流于不足;④.限制受助者的生活方式。

(二) 恩格尔系数法:又称最“低饮食费用测算法” ,一个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越大,表明这个家庭生活水平越低;反之,则表明该家庭收入水平越高。

(三)收入比例法:从城市贫困居民的收入低于其他大多数居民收入这个相对概念出发,把一定比例的最低收入居民定义为需要救济的贫困居民,并把他们的收入水平定为贫困标准。

(四)生活形态法:又称“指标剥离法” ,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然后选择出若干剥离指标,再根据这些剥离指标和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情况来确定哪些人属于贫困者,然后分析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收入,求出贫困线。

员提供一定的物资帮助,以保证其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帮助灾民确立自行生存能力的社会救助项目。

是指国家或社会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等权益保障,以改善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1 生活社会救助,解决贫困人员吃穿等温饱问题的一项社会救助项目。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一、关于贫困1、贫困类型(了解):(1)贫困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指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的需求品缺乏;相对贫困是建立在将贫困者的生活水平与其他社会成员的第生活水平对比之上的,是指比社会成员平均生活水平低的生活状态。

2、衡量贫困的指标:基尼系数(大于0小于1)、恩格尔系数全年食品支出与消费支出的比率。

3、传统社会救助与现代社会救助的区别(请谨慎参考)(1)理论基础从“劳资斗争说”转向“社会功能说”;(2)实施对象由原来的城市劳动者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不仅仅局限于贫困阶层和低收入阶层;(3)社会救助项目的全面性(4)脱离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的并存二、社会救助概述1、社会救助含义:社会救助是指通过立法由国家或者政府对由于失业、疾病、灾害等原因造成收入中断或者收入降低并陷入贫困的人员或者家庭实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救助内容:生活社会救助、医疗社会救助、生产社会救助、住房社会救助、教育社会救助、灾害社会救助、护理社会救助、法律社会救助。

3、社会救助产生(了解):课本p26,关键词:血缘;地缘;教会;恩惠。

三、生活社会救助1、特征:救助对象的全民性;最低保障性;适时调整性;既有长期救助又有临时性救助;选择性。

2、原则:生存权保障原则;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不断调整原则;与其它社会保障政策相协调原则;法制化原则。

3、确定方法:(1)市场菜篮子法(2)恩格尔系数法(3)收入比例法(4)生活形态法4、生活社会救助形式:5、美国生活救助(了解):补充性保障收入;一般援助;对有需要的家庭的临时援助;食品券计划;低收入家庭能源补助计划;三个营养计划;收入所得税抵免(相比之下,较为重要)6、我国社会生活救助(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a.程序: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行政程序包括六个层次,即个人申请与基层审核(原则:属地管理、首先举证、自愿申请、镇县审批、接受调查、);张榜公布与部门批准(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任何人”对受助者的经济状况都有监督权和举报权);发证领取和动态管理(定期核查)b.问题:关于家庭经济调查;关于隐性收入或隐性就业;关于“张榜公布”;关于低保制度“不利用”问题;关于对“有越轨行为人员”进行救助问题(警惕低保政策中的“连坐思维”);关于制度执行中的资源问题(2)我国农村生活社会救助现行制度主要内容:五保供养(吃、穿、住、医、葬);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临时救济措施。

(完整版)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原创钱宁主编

(完整版)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原创钱宁主编

绪论★社会福利的概念:(名词解释)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属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名词解释)(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a.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b。

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社会福利的根本目标是社会正义,他强调要使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使穷人或弱者同样可以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范围广,具有全民性,而且扩大到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

(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社会福利不设先决条件,它只要求受照顾者是属于本国的公民,具有基本的社会成员资格。

就此而言,社会福利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是作为“社会工资"提供给国民的,它不计功利,也不要求实物和金钱方面的回报,而是作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给予公民的服务和帮助。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特点:(1)意识形态性。

从根本上讲,社会福利思想是思想家们依据一定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福利的制度、政策和问题的根本观点,因此,社会福利思想总是围绕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社会理想谁更有价值或者说应该以哪一个为出发点来阐述自己的福利观。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导论:基本概念界定社会福利的含义1、从“福利”词意上看:welfare well+fare=好的生活例:韦伯斯特新世界大学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中对“福利”一词的定义是“一种健康、幸福和舒服的良好状态”2、从“福利”内容上看:(1)福利是物质手段和非物质目的的混合体。

(2)福利是一种幸福和利益的结合体,包括物质和精神内容的“福”和“利”。

(3)具体包括:基本生活保障:衣食住行医。

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价值追求,普惠福利是福利发展的本质要求与具体层面。

生活状况的满足程度:从福利属性理解——客观性、主观性。

3、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1)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是这样讨论社会福利的:“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的和不准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对被认识到的社会问题做出反应‚或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

……社会福利可能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的和稳定的。

这种社会福利的理念基于这样的假设:通过组织和治理,人类社会可以生产和提供这些东西,而因为这一理念是可行的,社会有道德责任实现这样的理念。

”2)同年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对“社会福利”的定义为:第一,一种国家的项目、待遇和服务制度,它帮助人们满足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医疗的需要,这些需要对维持一个社会来说是最基本的。

第二,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Barber,1999:454)。

3)郑功成等学者的观点: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

一是“三无人员”: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且无子女的老人; 二是贫困人口: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的人; 三是灾民:有劳动能力、有收入来源,但由于意外的自然灾害或社会灾 害,而使生活一时无法维持的人。

三、救助标准及其确定方法 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 最低生活标准 最低生活标准的影响因素
保障线?
《条例》规定:
“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
养人或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
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 享受”。
案例分析: 小王下岗后,每月领取失业保险金260元。家


三、社会救助的特点:
(1)最低保障性。
(2)权利和义务的单向性;在我国,社会保障以“社会扣除”的形式将一 部分国民收入集中到政府预算,通过转移支付来保障一些特殊成员的基 本生活需要;
(3)社会救助一般是短期性的; (4)社会救助的全民性; (5)社会救助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
四、社会救助的功能 缓解贫困问题 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文明进步 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
第6章 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 社会福利
第1部分 社会救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最低生活保障 第四节 农村五保制度 第五节 灾害救助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含义
1、社会救助的概念 所谓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在不能维持最低限度 的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要求国家和社 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 金和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 个社会保障网络体系中处于最初级、最基本的层次。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救助制度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救助制度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救助制度社会福利是国家对公民提供保障和帮助的一种重要方式,旨在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民政部作为国家负责社会福利政策及社会救助制度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各级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救助和服务。

本文将对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救助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福利政策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

养老保险是指通过给予退休人员一定的退休金待遇,确保他们在退休后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医疗保险是指通过设立医保基金,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费用报销的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是指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帮助他们度过就业困难期的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是指为育龄妇女提供一定的生育津贴和医疗费用报销的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是指为因工作中意外事故或职业病导致的伤残或死亡提供一定的工伤津贴和医疗费用报销的保险制度。

这些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帮助工作人员在就业和劳动中获得合法权益的保障,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其次,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低保救助、临时救助、兜底保障等。

低保救助是指为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的救助制度。

临时救助是指为遇到突发意外、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困难的人群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和其他形式的救助的制度。

兜底保障是指为特殊群体、残疾人、孤儿、流浪乞讨者等提供特殊救助和保障的制度。

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旨在帮助那些暂时或长期处于困境中的人群,提供其最基本的生活和帮助,使他们能够温饱有保障,实现基本的人权和尊严。

综上所述,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救助制度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和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通过制定福利政策和救助制度,民政部工作人员致力于解决公民在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对于社会福利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在一个完善的社会体系中,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是指通过政府或慈善机构提供给需要帮助的人临时性的援助,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而社会福利则是一种长期性的帮助,旨在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提供机会平等和人人享有可持续发展的权利。

本文将探讨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具有社会公正的社会福利系统。

社会救助是在突发事件或个人遭遇困难时提供帮助的一种机制。

无论是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还是经济危机,社会救助都能够及时地提供紧急援助,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例如,在自然灾害中,政府会向受灾地区提供食品、水源和紧急住所等物资,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此外,社会救助还包括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孤儿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和照顾。

通过这种方式,社会救助构建了一个人道主义的社会,使每个人在困难时都能感到被关心和支持。

然而,仅仅依靠社会救助是不够的。

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为社会的全体成员提供公平和平等的机会,以实现更好的生活质量。

社会福利可以包括医疗保障、教育、就业机会、住房保障和养老金等多个方面。

通过提供这些基本服务,社会福利能够缩小社会阶层差距,并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例如,一个良好的教育系统可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无论是贫穷的家庭还是富裕的家庭。

而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则可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健康和居住条件。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社会救助提供了临时性的援助,满足了人们遇到困难时的最迫切需求。

然而,仅仅依靠社会救助是治标不治本的。

社会福利通过提供长期的帮助,使被援助的人们能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摆脱贫困和弱势地位。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然而,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实施并非没有挑战。

首先,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会面临压力。

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提供援助和服务,但财政预算有限,可能无法满足所有需求。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复习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复习

第一章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一、贫困的类型(一)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分类标准:从最低生理需要和相对生活需要来区分1、绝对贫困(从人维持生命角度出发,以维持人的最低生理需要为指标):指某一个时期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收入或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贫困或者生活状态。

衡量标准:绝对贫困线——购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或维持最低限度生理需要的最低收入水平。

2、相对贫困:指在同一时期或者同一个国家,由于某一些人或者某些家庭的收入水平低于另外一些人或者家庭而产生的不如一般人或者一般家庭的生活状况或贫困状态。

衡量标准:相对贫困线——低于一般社会认定的某种生活水平的状况。

(二)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分类标准:从是否包括精神文化生活这个视角来区分1、狭义贫困:指某一些人或者家庭的生活在物质(或者经济)方面的一种困难状况,并不包括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如何。

2、广义贫困:指某一些人或家庭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贫困的一种生活状态(三)长期贫困与暂时贫困1、长期贫困:指某一些人或者家庭长时间地处于贫困的一种状态。

2、暂时贫困:指某些人或者家庭的生活不是长期地而是暂时地处于一种贫困状态。

暂时贫困往往是由于自然灾害、疾病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贫困。

3、当消除暂时贫困的措施不当或者由于另外一些原因发生时,暂时贫困就会变为长期贫困。

二、衡量贫困的指标(一)贫困测度1、洛伦兹曲线:世界各国通常用来测量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的曲线。

它与对角线之间的区域面积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均等。

2、基尼系数:从洛伦兹曲线推导出来,用以测定洛伦兹曲线背离完全平均状况的程度。

G=A/B(0<G<1);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趋于均等化。

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均等,0.2~0.3之间为相对均等,0.3~0.4之间为比较均等,0.4以上为不均等。

(二)贫困指标1、贫困发生率:又称绝对贫困指标,指贫困人口(Q)与全部人口(N)之比。

社会福利与救助管理考试 选择题 60题

社会福利与救助管理考试 选择题 60题

1. 社会福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税收B.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C. 增加政府收入D. 减少公共支出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形式?A. 临时救助B. 医疗救助C. 教育补助D. 商业保险3. 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原则是什么?A. 效率优先B. 公平优先C. 自由竞争D. 市场导向4. 下列哪项是社会救助的直接受益者?A. 政府B. 慈善机构C. 贫困家庭D. 商业公司5. 社会福利政策通常由哪个部门制定?A. 财政部B. 教育部C. 社会事务部D. 卫生部6. 临时救助通常用于应对哪种紧急情况?A. 自然灾害B. 经济危机C. 政治动荡D. 社会冲突7. 医疗救助的主要目标是?A.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B. 降低医疗成本C. 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D. 促进医疗技术创新8. 教育补助的主要受益群体是?A. 富裕家庭B. 中等收入家庭C. 贫困家庭D. 高收入家庭9. 社会福利计划的评估通常关注哪些方面?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政治效益D. 环境效益10. 社会救助管理的关键环节是?A. 资金分配B. 政策制定C. 执行监督D. 效果评估11.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A. 养老金B. 失业救济C. 商业贷款D. 残疾人补助12. 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A. 政府预算B. 私人捐赠C. 国际援助D. 商业投资13. 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群体通常包括?A. 所有公民B. 特定年龄段的人群C. 特定职业的人群D. 贫困和弱势群体14. 社会救助的实施通常需要哪些部门的协作?A. 教育、卫生、社会事务B. 财政、商务、工业C. 外交、国防、司法D. 文化、旅游、体育15. 社会福利计划的效果评估通常包括哪些指标?A. 经济指标B. 社会指标C. 政治指标D. 环境指标16.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需求评估”是指?A. 评估政府的财政需求B. 评估救助项目的经济效益C. 评估受益人的实际需求D. 评估救助政策的政治影响17. 社会福利计划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A. 资金来源的稳定性B. 政策制定的灵活性C. 执行机构的能力D. 公众的支持度18.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公平性”是指?A. 所有公民享有同等福利B. 根据需求分配资源C. 根据贡献分配资源D. 根据政治影响力分配资源19. 社会福利计划的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A. 经济周期B. 社会结构C. 政治环境D. 以上都是20.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效率”是指?A. 快速响应需求B. 最大化资源利用C. 最小化行政成本D. 以上都是21. 社会福利计划的“参与性”是指?A. 政府单方面决策B. 公众参与决策过程C. 专家参与决策过程D. 国际组织参与决策过程22.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透明度”是指?A. 政策公开B. 资金流向公开C. 执行过程公开D. 以上都是23. 社会福利计划的“包容性”是指?A. 仅包括特定群体B. 包括所有公民C. 包括所有弱势群体D. 包括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24.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创新性”是指?A. 采用新技术B. 采用新方法C. 采用新模式D. 以上都是25. 社会福利计划的“适应性”是指?A. 适应经济变化B. 适应社会变化C. 适应政治变化D. 以上都是26.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协调性”是指?A. 各部门独立运作B. 各部门协同工作C. 各部门竞争工作D. 各部门轮流工作27. 社会福利计划的“可及性”是指?A. 仅限于城市居民B. 仅限于农村居民C. 包括所有地区居民D. 仅限于特定地区居民28.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持续性”是指?A. 短期项目B. 长期项目C. 临时项目D. 一次性项目29. 社会福利计划的“有效性”是指?A. 达到预定目标B. 超过预定目标C. 未达到预定目标D. 以上都是30.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灵活性”是指?A. 政策不变B. 政策调整C. 政策取消D. 政策重置31. 社会福利计划的“综合性”是指?A. 单一项目B. 多项目组合C. 独立项目D. 临时项目32.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针对性”是指?A. 广泛覆盖B. 精准定位C. 随机选择D. 无目标33. 社会福利计划的“公平性”是指?A. 按需分配B. 按贡献分配C. 按政治影响力分配D. 按经济实力分配34.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效率性”是指?A. 快速响应B. 资源最大化C. 成本最小化D. 以上都是35. 社会福利计划的“参与性”是指?A. 政府决策B. 公众参与C. 专家参与D. 国际组织参与36.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透明度”是指?A. 政策公开B. 资金流向公开C. 执行过程公开D. 以上都是37. 社会福利计划的“包容性”是指?A. 特定群体B. 所有公民C. 弱势群体D. 经济活动参与者38.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创新性”是指?A. 新技术B. 新方法C. 新模式D. 以上都是39. 社会福利计划的“适应性”是指?A. 经济变化B. 社会变化C. 政治变化D. 以上都是40.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协调性”是指?A. 独立运作B. 协同工作C. 竞争工作D. 轮流工作41. 社会福利计划的“可及性”是指?A. 城市居民B. 农村居民C. 所有地区居民D. 特定地区居民42.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持续性”是指?A. 短期项目B. 长期项目C. 临时项目D. 一次性项目43. 社会福利计划的“有效性”是指?A. 达到目标B. 超过目标C. 未达目标D. 以上都是44.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灵活性”是指?A. 政策不变B. 政策调整C. 政策取消D. 政策重置45. 社会福利计划的“综合性”是指?A. 单一项目B. 多项目组合C. 独立项目D. 临时项目46.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针对性”是指?A. 广泛覆盖B. 精准定位C. 随机选择D. 无目标47. 社会福利计划的“公平性”是指?A. 按需分配B. 按贡献分配C. 按政治影响力分配D. 按经济实力分配48.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效率性”是指?A. 快速响应B. 资源最大化C. 成本最小化D. 以上都是49. 社会福利计划的“参与性”是指?A. 政府决策B. 公众参与C. 专家参与D. 国际组织参与50.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透明度”是指?A. 政策公开B. 资金流向公开C. 执行过程公开D. 以上都是51. 社会福利计划的“包容性”是指?A. 特定群体B. 所有公民C. 弱势群体D. 经济活动参与者52.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创新性”是指?A. 新技术B. 新方法C. 新模式D. 以上都是53. 社会福利计划的“适应性”是指?A. 经济变化B. 社会变化C. 政治变化D. 以上都是54.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协调性”是指?A. 独立运作B. 协同工作C. 竞争工作D. 轮流工作55. 社会福利计划的“可及性”是指?A. 城市居民B. 农村居民C. 所有地区居民D. 特定地区居民56.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持续性”是指?A. 短期项目B. 长期项目C. 临时项目D. 一次性项目57. 社会福利计划的“有效性”是指?A. 达到目标B. 超过目标C. 未达目标D. 以上都是58.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灵活性”是指?A. 政策不变B. 政策调整C. 政策取消D. 政策重置59. 社会福利计划的“综合性”是指?A. 单一项目B. 多项目组合C. 独立项目D. 临时项目60. 社会救助管理中的“针对性”是指?A. 广泛覆盖B. 精准定位C. 随机选择D. 无目标1. B2. D3. B4. C5. C6. A7. C8. C9. B10. C11. C12. A13. D14. A15. B16. C17. A18. B19. D20. D21. B22. D23. C24. D25. D26. B27. C28. B29. A30. B31. B32. B33. A34. D35. B36. D37. B38. D39. D40. B41. C42. B43. A44. B45. B46. B47. A48. D49. B51. B52. D53. D54. B55. C56. B57. A58. B59. B60.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互爱
——全民性的福利提供可以引发人民的利他主义
(二)对福利国家的立场—— 肯定
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福利国家有6项功能:
1、消除社会问题及改善受苦群体的困境;
2、推动经济的增长;
3、建立更平均的社会 ;
4、提倡利他主义和社会整合;
5、补偿弱势群体所付出的社会成本;
6、减少社会不平等。
三、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三、社会救助的类型
(一)按救助方式分类
1、院内救助——机构内安养; 2、院外救助。
(三)按救助手段分类
1、现金救助——最为广泛; 2、实物救助——传统方式、效果快捷; 3、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救助; ——对特殊的救助对象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 等服务。 4、以工代赈。
(二)按救助内容分类
1、生活救助; ——核心地位 2、灾害救助; 3、失业救助; 4、住房救助; 5、医疗救助; 6、教育救助; 7、法律援助; 8、扶贫开发。
三、负所得税理论
•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米尔顿· 费里德曼提出。 • “负所得税”——是以政府向个人支付所得税来代 替社会福利补助的一种形式。 • 目的:既补助低收入者, 又保全效率。
• 公式:
1)负所得税=法定最低收入—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 税税率(S=N-I×T)
2)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
(二)对福利制度的评析 (三)对福利国家的基本立场——否定
• 认为其强化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并没有对资本 主义造成结构性的转变。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基本价值观——平等、自由和互爱 1、平等
平等的作用:
2、自由
——平等的结果。
1)提高社会整合程度; ——自由的核心是拥有 经济权力去选择自己 2)提高经济效率; 的生活模式 。 3)维护社会正义。
第五章 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
二、贫困的类型:
(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的程度; 1、绝对贫困(生存贫困)
2、相对贫困
特征:相对的;动态的;不平等性;主观性。
(一)基本价值观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不平等
(二)对福利国家的立场—— 全盘否定
• • • • • • 1、反对以中央化组织推行福利政策; ——坚持福利服务的市场化。 2、反对为人民提供全民性的福利 ; 3、主张重新界定国家的角色。 ——应扮演积极的角色,创造法律架构 ——主张政府部门与其他福利服务提供者自由竞争
第四章 社会福利的一般理论
(二)社会福利的界定:
——是国家和社会 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 贴、实物供给和社会 服务,满足社会成员 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 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 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该界定的几层具体含义:
1、责任主体:国家、社会
2、本质:经济福利性 3、强调社会化 4、以服务供给为主 5、目标:保障并改善、提 高生活质量。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
一、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1、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论述了福利的含义
2、提出了检验社会福利的两个标准 3、要使一国经济福利增加,还须增加国民 收入量
(二)新福利经济学对旧福利经济学的修改和发展
1、在微观经济领域对福利问题进行一系列探讨
• 新福利经济学运用“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 线”“消费可能曲线”等方法,在微观经济领域 里对福利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丰富和完善了 庇古的福利经济理论。
2、新福利经济学发展了“最适度原理”
• 新福利经济学认为,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最大 福利的内容 。 • “交换的最适度条件 ”“生产的最适度条件 ”
3、提出了“假想的补偿原理”
• 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 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或者一些社会成员的改善 补偿了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则社会福利就增 加了。

在中国,现行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由生 活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乡村贫困救济、
农村五保制度)、住房社会救助、医疗社会
救助、灾害社会救助等。其中,生活社会救
助处于核心地位,其他项目起补充作用。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功能、特征和类型
一、社会救助的功能 (一)缓解贫困 ——是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 1、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经济学家纳克斯认为,资本形成不足是 贫困恶性循环的中心环节。 (1)资本的供给方面; (2)资本的需求方面。
(2)1601—1795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付诸实践时期
(3)1795—1834年,普及性救济和保障所有人最 低生活水平时期 1795年,英国《斯皮纳姆兰法律》 核心:承认普及性社会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原则 内容:1)开启了“院外救济”;
2)明确 “最低生活保障” 与“普及性权利”原则
3)取消《居住法》;
4)将工资津贴与社会救济、家庭收入,现金救济 与实物救济等结合提来。
(三)社会救助的发展
1、1834年—20世纪初,英国社会救助制 度的成熟和定型阶段。 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 主要内容 : 1)重新缩小救济对象 ; 2)建立全国统一的济贫行政体制;实行中 央督导制 3)引进劣等待遇原则
三、社会福利的分类
• (一)按社会福利的作用方式分类 • 1、残补型社会福利; • ——指社会福利制度(国家的社会福利机构) 只扮演常态社会结构——家庭和市场功能失败后 的补救角色。 • 2、制度型社会福利。 • ——将社会福利服务当做工业社会一种正常的 功能,以提供制度化的、针对全体人民的普遍福 利为标志。
第二章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的 基本关系
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
• 1、“大政府、小社会” ; 弊端:1)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脱节与矛盾 2)限制了社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 • 2、“小政府、大社会” 。 新型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要求: ——“小而强政府,大而强社会” ; ——政府主导型模式。
三、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四)按救助的时间分类
1、定期救助; 城乡低保、五保、特困户及医疗救助等 2、临时救助; 3、急难救助。
第三节 社会救助的有关理论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与贫困理论
(一)贫困思想: • 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人 口与生活资料最终保持平衡。 • 贫困的存在是必然也是必要的。 (二)解决方法和途径: • 收容本地极端贫困人员,并全国征收统一济 贫税来解决资金问题。 • 济贫院的生活要艰辛,强迫其劳动。
(二)社会互济——非制度性转移支付
• 1、社会捐助;
——是一种社会互助行为,也是社会救助和 社会福利资源供给的一条补充渠道。 • 2、慈善事业 ;
——建立在社会捐助基础上的社会互助行为
• 3、福利彩票。
第三章 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含义
——是指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 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二)按资源的提供方式分类:
1、现金给付型——社会津贴或社会补贴; 2、实物给付型——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3、社会服务型——主要形式是社区服务。
(三)按资源的分配方式分类:
1、全民性社会福利; 2、选择性社会福利。 条件:申请——家计调查——审核
(四)按社会福利的对象
1、老年人社会福利;
• 对象:老年人 • 需求内容:经济保障、健康保障、情感保 障、服务保障需求等 2、残疾人社会福利; 3、妇女儿童社会福利
(一)缓解贫困
2、对贫困人员影响:
• ——生存、延续与发展 (1)解决生存问题; (2)提高其生存能力——发展能力
(二)缩减贫富差距
(三)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四)有利于社会控制
二、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一)最低保障性; (二)按需分配(多样性) ; (三)权利义务单向性(不对等性); (四)享受对象的有限性; (五)资金来源的单一性。
第一章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产生和发展 (二)社会救助的产生
• 2、英国济贫制度的产生(初期济贫) (1)1531—1601,初创和奠基时期;
1)1531年,英国亨利八世制定《济贫法》; 意义:开启了政府负责救济贫民政策的先河。 目的:处罚和镇压贫困人员; 2)1601年,英国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 意义:奠定了英国济贫制度的基础 特点:对贫困人口进行区别对待。
六、七十年代前半期,福利国家达到顶峰时期
3、社会救助的改革阶段(70年代——至今)
第二节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基础
一、西方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 (一)基督教的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思想 3、16世纪初,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因 信称义 ”
弘扬了“以人为核心”的人文思想,使得以人 为本的观念、关注民生的思想、追求现实生活幸福 的愿望更加深入人心。
第四节 需求与供给
(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需要
• 1、社会救助需要——生存需要 从单一——多元化 • 2、社会福利需要——发展、享受需要 “生存型”“温饱型”——“小康型”“享受 型” “救助补缺型” —— “适度普惠型”
二、关于供给的问题
(一)国家财政投入——制度性转移支付 1、社会救助支出: 城镇低保的投入 农村低保区投入 灾害救助、救济性扶贫、医疗救助等 ; 2、社会福利支出: (1)直接投入 ; (2)税收优惠(隐形转移支付)
(二)重商主义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思想
——逐渐强化了“工作道德”;反对救助。
(二)近代中国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思想
1、所受影响:
(1)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 (3)西方福利思想的影响;
2、孙中山先生——民生主义思想
(1)平等主义的分配原则; (2)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3)通过国家力量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负所得税/差额补贴额(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