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综述
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综述
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综述发表时间:2012-09-20T16:21:22.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陈琨[导读] 小容量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麻醉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麻醉较为理想的方式,但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陈琨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慈善医院呼吸科 510370)【摘要】术前麻醉效果是决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目前的麻醉方法可归纳为喷雾或雾化吸入法、气管内滴入法、环甲膜穿刺法、局部神经阻滞法及穴位按压法。
方法:将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结论:小容量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麻醉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麻醉较为理想的方式,但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040-0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手段尚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1]。
由于局部麻醉的局限性,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检查时,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及声门以下气管,患者易出现咳嗽、气憋,感觉极不舒服,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因而不愿接受检查或在检查时不能很好合作,使检查工作难以进行。
虽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相对安全的,但有时也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目前国内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0.3%,严重并发症为0.1%,死亡率为0.01%。
常见的并发症有缺氧、出血、喉头痉挛、气憋、发热和感染等,少数患者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高龄患者大多基础病多,全身免疫功能差,心肺功能下降,在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
为减少不良并发症,术前麻醉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
现将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进展综述如下,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求摸索出最佳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
1.咳嗽反射机制咳嗽反射起始于迷走传入神经的激活,目前认为至少有两种不同亚型的迷走神经纤维引起咳嗽反射,一种为低阈值的机械感受器纤维,对持续超阈值的机械刺激快速适应,称为快适应感受器 (rapid adaption receptor,RAR)纤维,是引起咳嗽反射的主要迷走传入神经亚型 [2]。
支气管镜操作麻醉方式及无痛支气管镜的相关问题
支气管镜操作麻醉方式及无痛支气管镜的相关问题一、支气管镜操作麻醉方式的分类目前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主要有3种: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即所谓无痛支气管镜技术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不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二是MAC技术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即监测下的麻醉管理,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无论清醒镇静还是MAC都不是全身麻醉,患者有自主呼吸,不需要气管插管或喉罩进行机械通气,MAC技术因麻醉较深,需要麻醉医师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以控制呼吸,而清醒镇静根本就不需要麻醉医师来调控;二、局部麻醉技术早期的气管镜检查采用硬镜,其刺激性大,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软性纤维支气管镜软镜的应用,绝大多数患者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气管镜检查,该项技术迅速在临床普及应用,对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丁卡因与利多卡因比较适用于气管镜操作时的气道黏膜表面麻醉,而利多卡因安全性最好,因此该药也是2008版的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中推荐的局部麻醉药物;成人利多卡因的总用量应≤ mg/kg,如体重60 kg的患者,2%利多卡因用量不超过25 ml;对于老年患者或肝、肾、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格外谨慎,在达到预计的麻醉效果时,应尽量减少经支气管镜注入利多卡因的量;局部麻醉可以避免全身性麻醉药对呼吸及心血管的抑制作用,保留患者必要的咳嗽反射,常规软镜检查和简单的治疗均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但是局部麻醉下操作会对患者产生强烈的刺激,特别是敏感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紧张、恐惧、剧烈咳嗽、屏气、恶心、躁动及窒息感等不适,并可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增高及心律失常等,甚至有些患者因不能耐受而使检查中断;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此项检查;而且对于儿童以及老年痴呆症等不能合作的患者,局部麻醉下难以实施检查;当前一些新的支气管镜诊断技术,如TBNA、EBUS–TBNA、导航等技术操作较以前的常规支气管镜操作技术更为复杂、技术难度大,对患者的配合及安静程度要求更高,局部麻醉往往难于达到要求,因此局部麻醉时施加一定程度的镇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局部麻醉合并镇静用于支气管镜的操作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但如何应用镇静药物、是否同时加用镇痛药物以及如何应用、用药剂量的个体化、镇静深度等并不是每一个呼吸内镜医生都清楚;三、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即所谓的无痛支气管镜技术,欧美国家支气管镜检查时在局部麻醉的同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已成为常规,无论操作是否复杂,有时仅仅是进行很小的黏膜活检操作,也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因为实际上将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气管对患者来讲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体验,因此给予镇静、镇痛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人道主义;国内在局部麻醉下支气管镜操作同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物的并不多近年有增多趋势,仅在患者不能耐受或做介入操作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物,有的仅给镇静药物、有的仅给镇痛药物、有的二者均给;给的药物种类也各不相同,诸如咪唑安定、芬太尼、吗啡、哌替啶、可待因、曲马多以及盐酸二氢埃托啡等,很不规范,因此达到的效果有很大差别,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比较常见;目前国内大多将局部麻醉+镇静、镇痛称为无痛支气管镜技术,但查阅国外文献后发现有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无痛宫腔镜、无痛人工流产等,但却没有查到无痛支气管镜技术的说法,想想也有道理,不同于胃、肠、宫腔等,气管支气管及肺泡并无痛觉神经,因此支气管镜操作并不会引起剧烈的疼痛;由此我们也会提出问题,镇痛药物在支气管镜操作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支气管镜操作需要那么强的镇静与镇痛吗需要麻醉的那么深吗需要MAC技术吗我们知道MAC技术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目前大多数医院中实施无痛胃镜、肠镜及宫腔镜等还是占少数,原因是麻醉医师的缺乏,同样在目前给每个气管镜室配备麻醉医师也是不现实的,即使在欧美国家也达不到这个要求而MAC技术必须由麻醉医师实施,这就决定这种"无痛"技术只能用于少数特殊的患者;由于气管镜操作并不会引起如胃镜、肠镜及宫腔镜那样的疼痛程度,采用类似于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的深度即可,不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清醒镇静是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引起中枢抑制,使患者镇静、注意力降低、遗忘,但具有语言交流和合作能力;从而提高患者耐受性,降低应激反应,使诊疗操作得以能顺利进行;需要提出的是,镇静与镇痛药物合用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这里的镇痛药物主要起到增加患者对内镜插入及操作所引起的刺激反应的阈值,提高患者对内镜操作刺激的耐受力,而不是真正的镇痛;适宜的镇痛药物可增加镇静药物的疗效,从而减少镇静药物的剂量;少量的镇静与镇痛药物可使患者维持在基本清醒状态,对呼吸的影响很小,由非麻醉专业的临床医师实施亦很安全;需要指出的是,单独应用镇静或镇痛药物常需要较大剂量才能达到二者合用的效果,这时由于药物剂量过大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因此宜镇静、镇痛药物二者合用;因为气管镜操作并不会引起如胃镜、肠镜及宫腔镜那样的疼痛,因此也不需要MAC,而达到清醒镇静的程度就可以了由此笔者觉得"无痛支气管镜技术"的说法似乎不太恰当,当然最终的称谓还有待今后达到共识;四、全身麻醉技术早期的吸入麻醉药如氟烷、异氟烷及七氟烷等,曾作为介入性气管镜检查与手术的麻醉方法,现已极少使用;近年来,随着静脉麻醉技术的进步,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anesthesia,TIVA已成为该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TIVA的成熟应用得益于静脉超短效药物的开发和基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而进步的静脉给药技术;全身麻醉需要气管插管、喉罩或硬质气管镜来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来进行,诊断性支气管镜操作一般不需要全身麻醉特殊情况下除外,如患者极度不合作或血氧低、需要50%以上氧浓度维持血氧分压等,治疗性支气管镜操作由于刺激大、出血多,采用全身麻醉是较安全的方法;由于全身麻醉由麻醉医师来操控进行,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此处不再赘述;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3803: 162-163.。
两种麻醉方式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响
两种麻醉方式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与常规局部喷雾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行气管镜检查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
观察组予2%利多卡因10ml氧气雾化,在检查过程视情况加2%利多卡因纤支镜活检孔滴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麻醉(2%利多卡因咽喉喷雾3次,加2%利多卡因纤支镜活检孔滴注)。
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并评价麻醉效果,记录局麻药用量。
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平均耗药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对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采用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且有利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关键词】麻醉纤维支气管镜效果纤维支气管镜(Fibor bronchoscopy,FB)检查作为治疗和诊断肺部、支气管疾病的重要工具,麻醉效果直接关系到检查和治疗过程能否顺利进行[1],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纤支镜麻醉方法较多,但对不同方法的效果评价仍存在争议,我科对两种麻醉方式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行气管镜检查的患者160例,男65例,女95例,年龄18-78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
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1.2.1纤维支气管镜前常规禁食、禁饮,空腹受检在排除麻醉药物过敏史基础上,先行凝血酶原和心电检查,无FB检查禁忌症时即行准备工作,观察组予2%利多卡因10ml氧气雾化吸入局麻,指导患者深呼吸,雾化时间15-20分钟,纤支镜进入气管后加视情况追加2%利多卡因(纤支镜活检孔滴注),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咽喉喷雾3次,每间隔5分钟喷一次,每次喷5喷。
纤支镜到达声门时经纤支镜活检孔滴注2%利多卡因5ml,纤支镜进入气管后加视情况追加2%利多卡因5-10ml,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并评价麻醉效果,记录局麻药用量。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应用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应用
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在麻醉中用于插管的技术,通过纤支镜的引导下,将气管插管放置到患者的气管中。
该技术在麻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将气管插管放置,并提高插管成功率。
1. 术前准备:在麻醉中使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气道状况、牙齿情况、颈部活动度等。
对于存在气道狭窄、颈部活动度受限等因素的患者,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完成插管操作。
2. 纤支镜的使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需要使用特殊的纤支镜,该纤支镜非常灵活且具有良好的视野,可以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气道,并引导气管插管。
在麻醉中,医生需要熟练掌握纤支镜的使用技巧,以确保插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插管成功率提高: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放置气管插管,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尤其在气道狭窄、颈部活动度受限等特殊情况下,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完成插管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纤支镜经气管插管的麻醉方案
纤维支气管镜经气管插管的麻醉方案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是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的麻醉方式,需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有文献报道全身麻醉时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为2%~3%。
插管行机械通气是救治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措施之一,也是麻醉医生一项基本技术,而纤维支气管镜( Fiber B ronchoscope)气管插管是可以应用于任何气道的患者, 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具有迅速、可视、对鼻黏膜损伤小、插管过程平稳等优点,与盲探插管相比有较明显的进步。
应用价值①术前评估和确诊困难插管病例;②对困难插管或清醒插管病例施行气管内引导插管术;③核实和纠正单腔气管导管或双腔支气管导管在气道内的位置;④判断弥漫性肺实质病变、肺不张、咯血、胸部钝器伤等的病理情况;⑤施行气管、支气管内吸引,吸除误吸物、气道异物、分泌物或凝血块等;⑥采集气道组织标本,施行细胞微结构病理检查或化学分析。
【禁忌症】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肺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未机械通气者、肺出血大咯血者、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控制不佳者、全身情况严重衰弱者1术前准备1 患者心理准备多数患者缺乏对麻醉、手术的了解,易产生恐惧、紧张情绪,对麻醉、手术仍充满担忧。
我们主动热情耐心接待患者及家属,注意倾听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细致解答,尊重患者知情权,向患者讲述麻醉、手术的详细操作过程、配合方法,交代可能出现的风险、不适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应对措施。
2.物品准备检查急救物品、药品是否齐全,检查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电视监视系统、光源系统,喉罩,氧气、麻醉机、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喉镜等性能是否好。
根据患者年龄、气管大小选择气管导管。
准备数个内径为 6 . 0~7 . 5 mm的低压气囊导管,在无菌操作下检查导管外观有无破损、导管顶端与塑料接口固定是否紧密,向套囊注气,检查其弹性及有无漏气,外部中下段涂无菌液体石蜡,套在纤维支气管镜镜杆外端,且在维支气管镜镜杆涂无菌液体石蜡,放入无菌盘内备用。
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阐述
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阐述【摘要】:现如今我国的临床医学发展迅速,国内针对术前麻醉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对于一些特殊的疾病患者需要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麻醉是保证检查安全开展的大前提。
临床针对纤维支气管镜术前检查的方式较多,其中包括了喷雾、雾化吸入法、环甲膜穿刺法等,为了保证麻醉效果,医护人员需要针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麻醉的方式予以科学的干预。
现针对纤维支气管镜下的术前麻醉方式进行综述研究,内容如下。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阐述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诊断和手术辅助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难度较大且对患者的身心有一定的刺激,这种侵入性伤害方式不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因为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候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刺激,在清醒的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和声门的器官可能导致出现咳嗽、憋气等不适感,患者也可能存在恐惧心理,导致患者的在检查时候出现躁动等表现,导致检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此外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后患者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研究表示国内的常规纤维支气管镜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3%严重并发症为0.1%,死亡率达到0.01%;患者也因此出现出血、喉头痉挛和感染等问题,一些患者甚至还能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等问题。
对此临床也建议对患者予以麻醉工作,现将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的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人体的咳嗽反射机制和气道痉挛问题研究咳嗽反射工作多源于迷走传入神经的激活,临床分析可知咳嗽反射机制多为低阈值的机械感受期纤维对持续超阈值机械刺激快速适应,是主要迷走传入神经亚型。
此外支气管RAR纤维来源于结状神经节的神经元,神经末梢分布于传导气道的皮下层,对机械刺激十分敏感,因此术前麻醉时候需要考虑咳嗽反射机制做好管控进而实现良好的麻醉效果。
喉痉挛问题在纤维支气管检查中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大多数的咽喉部的声带麻醉不充分,纤维支气管镜可能强行通过声门导致痉挛问题。
而气道近况发生可能和纤维支气管镜直接刺激气道黏膜和局部麻醉药物的毒副作用有相关性。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的改进与护理
・
7 ・ l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的改进与护理
张 炜
【 中图分类号】 R 6. 78 【 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04 20 )107-2 6 185 (090—0 10 【 要】 目 探讨连续压缩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 摘 的: 方法: 0 1 例需做纤支镜检查的患者, 0 根据麻
醉方法的不 同, 分为 实验组、 对照组 , 对照组采 用传统的喉头喷雾表面麻 醉 。 实验组采用连续压缩雾化吸入麻醉。观 察: 纤支镜检查过程 中, 患者心率、 呼吸频 率、 血氧饱和度 变化及检查过程 中操作 时间、 平均耗 药量、 醉效果。 麻 结果 : 与术前相 比,实验组操作 时间明显缩短 ,追加药量明显减 少,严重呛 咳程度 明显降低 ,两组之 间比较显著性差异 ( P<00 ) 麻 醉效果良好率 分别为 4 %和 9 %, .1 。 8 6 心率、 呼吸频 率在术 中有 一过性加快 , 血氧饱和度有一过性下降 , 术 毕恢复正常 , 两组有显著性 差异( P<0 5 o结论 : . 0 连续压 缩雾化吸入表 面麻 醉, 具有麻 醉效果好、 流动 力学稳 定、 血 插 管时间短等优 点 , 值得临床推广。
1 资 料与 方法
或偶有呛咳。 ②插管困难 , 插镜过程中呛咳较多 , 需补 注利多卡因重复麻醉; ③插管失败, 不能完成检查。 1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 4 计量资料采 用f 检验及方差分 析 。
2 结 果
1 资料 我 院呼吸科从 20 . 1 0 7年 3 ~ 0 8 6 月 20 年 月对 门诊及住院患者 10例需做纤支镜检查患者 , 0 其 中 20 年 2 08 月及 以后检查 的 5 0例行压缩雾化 吸人麻醉为实验组 , 3 例 , 1 例。年龄 5 ~7 男 2 女 8 3 7 岁 ,0 8 2 以前 的 5 20 年 月 O例用利多卡因喉头 喷雾 麻醉为对照组 , 4 例 , 9 , 男 l 女 例 年龄 4 ~3 。 47 岁 1 方法 常规准备 :所有 患者摄胸部 X光片 , . 2 心 电 图 、 常 规 及 凝 血 常规 检 查 , 前 4 水 , 前 血 术 h禁 术 晚 80 起禁食 , :0 以防术 中呕 吐引起 窒息 ,术前 3 0 分肌注阿托品。 实验组采用百瑞 T A型压缩雾化吸入器 2 L %利 多卡 因 5 l m 放人 吸人器 内, 打开 电源 , 受检患者 口 含雾化接头并做深吸气运动 ,使雾粒吸入气道 , 余 气经鼻腔呼出 , 雾化时间 1mn 气管镜插人后即由 5 i。 助手从纤支镜吸孔滴入 2 %N多卡 因 12 l - m 以补充 麻醉气管隆突。 对照组 : 采用单纯喉部喷雾麻醉 , 加 局部气管 内滴人法 。用 2 %利多卡 因做喉头喷雾 3 次, 后休息 12 i,  ̄ rn 采用同样方 式再 喷同时嘱患者 a 深吸气 , 连续 4 次共 1 2喷。 1 评估指标 观察操作 过程 中患者心率 呼吸频 . 3 率和 氧饱 和度 观察麻醉效果 , 平均耗药量及达到有效麻醉时 间, 麻醉效果以插管是 否顺利划分 : ①插管顺利 , 纤 支镜通过鼻腔 、 会厌、 声门 、 气管及各级支气管时无
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支架植入术的麻醉处理
病例讨论
3、CT 检查时应注意:
(1)病变部位用1~3 mm层厚的薄层扫描,最好行三维重建及虚拟纤维支气管镜 (virtual bronchoscopy); (2)对侧相应部位支气管直径; (3)病变支气管壁的厚度、有无钙化及肿瘤浸润等;狭窄部位上端和下端管腔的口 径; (4)狭窄管腔的长度; (5)狭窄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的血管及与临近器官粘连情况等。
病例讨论
▪ 此类手术由于支架置入过程中,麻醉医师、手术医师需要共用患 者呼吸道,麻醉处理的关键是:围术期保持气道通畅,维持良好 的通气及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另一方面,还要降低气道的反 射性活动,减轻由支架置入所致的应激反应。
病例讨论
▪ 所以麻醉处理过程中:主要用镇痛药物来提高患者痛阈,使用表 面局部麻醉与静脉麻醉相结合使患者能较好耐受手术刺激,同时 尽量减少使用镇静安定类药物,保持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手 术,并保留自主呼吸,维持脉搏氧饱和度。
病例情况
▪ 首先通过纤支镜活检孔送入导引钢丝,越过气管的狭窄段,保留 导引钢丝,缓慢拔出纤支镜。从另一鼻孔插入纤支镜至气管狭窄 口的近端,在纤支镜直视下,将安装好支架的导入鞘通过导引钢 丝送入狭窄的近端,确定位置无误后,退镜,同时释放支架至狭 窄口近端,成功后退出置架器和导引钢丝。通过纤支镜再次确认 支架释放位置,狭窄管腔扩张情况,无误后退出纤支镜,完成操 作。
病例情况
▪ 予口腔喷入局麻药1%丁卡因对呼吸道从舌尖到舌根周围施行充分 表面麻醉;约5 min之后,普通喉镜下以2%利多卡因4 ml喷喉,对 喉咽腔及声门下充分表面麻醉;之后瑞芬太尼注射液(2 mg/20 ml),2 ml/h持续泵注。同时高流量纯氧经鼻导管予患者持续吸 氧,静注咪达唑仑1 mg,手术开始。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麻醉方法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麻醉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 在诊治肺部疾病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如检查、注药、支气管肺泡灌洗、放支架、高频电刀治疗等 [1].目前纤支镜检查麻醉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局部麻醉法、局麻加镇静的复合麻醉法和全身麻醉法。
一局部麻醉法纤支镜自开展以来,首先使用地卡因作为局麻用药。
1992年起逐渐被利多卡因所代替。
1. 传统的麻醉方法是喉头喷雾+ 气管滴注法。
此法的不良反应较多,其效果不太令人满意,特别是声门的麻醉。
其最大的副作用为恶心,从而导致药液浪费2. 经鼻麻醉法可以分为滴鼻吸入麻醉法和经鼻喷洒法。
滴鼻吸入麻醉法是患者主动吸气过程中使利多卡因随气流到达声门进入气管,达到麻醉效果。
方法简单,医务人员操作容易掌握,患者易接受,麻醉效果好,用药量少,副作用小[6]. 经鼻喷洒法与口咽滴注麻醉法相比,效果好,耗药量少,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快,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尤其是慢性咽炎及心情紧张者,口咽滴注麻醉法易造成药液的浪费和增加麻醉的次数[3].3. 雾化麻醉法此法可分为直接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两种。
魏海霞等表明利多卡因直接雾化吸入法的麻醉效果要明显优于咽喉部喷雾法,它无创伤性,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并且能减低因患者紧张和(或)黏膜受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的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6]超声雾化麻醉法,喷出气雾颗粒小,而且喷在粘膜表面分布均匀,弥散效应好,且患者易于配合。
在FB 受检之中不需要再追加麻药,操作简便,省时间,同时麻醉药物耗量少,也减低了麻醉药物的副作用。
其同步性尚可,但麻醉操作时间延长,麻醉用药量大,难以控制[7]。
而且超声雾化器质量要求高,使手术成本增加[8]。
另外还有手助式喷雾麻醉加氧气雾化吸入的麻醉法。
此法效果好,对能很好配合喷雾和雾化吸入者首选。
[11].4. 导管导向麻醉法采用此法时,利多卡因基本全部达到需要检查的气管粘膜表面部位,在局部灌洗时,纤支镜管口紧贴支气管粘膜,咳嗽反射明显减少,病人也不会由于刺激性咳嗽而感到痛苦,或灌洗失败。
利多卡因氧气雾化与喷雾麻醉行纤支镜检查临床分析
等经统计 学统计均无显著性差异 ( 0 0 ) 具有可 比性 。 P> .5 ,
染 。一旦感染 , 难以控制 , 后果严重 , 本组死亡病例 中均存在感染 情况。因此一定要严格执行 消毒 隔离制度 , 防止 感染至关 重要 。
我 院 自成立新生儿科 以来 , 建立 产儿合 作制度 , 遇到有 高危
病人深吸气时喷挤压装有 2 %利 多卡因的雾化 手柄 , 出雾 状利 喷
20 0 4年 1 一 0 7年 1月我科 纤 支镜 检查病 例 8 月 20 0例 随机
选择喷雾 组 4 1例 , 中男 2 其 0例 , 2 女 1例 , 龄 1 7 年 5— 6岁 , 平均 4、 55岁 , 中有 哮喘病 史 1 其 2例 , 律失 常 ( 心 房性 早搏 及 室性早 搏) 0例 , 1 慢性阻塞性 肺病 ( O D)0例 。雾化组 3 CP 2 9例行纤 支镜 检查或治疗 , 中男 1 , 2 , 其 9例 女 0例 年龄 1 7 6— 8岁 , 均 5 . 平 05
2 1 两组病人 的麻醉方法 .
术前均禁 饮禁食 4 , h 喷雾组先 嘱病
人取坐位或卧位 , 嘱病人张 口, 伸舌 , 左手用无菌纱 布包住舌 体前
人麻醉方法简便 、 易行 、 省时 、 高效 、 安全 , 现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半部分并轻拉住患者舌头。右手将喷雾器喷头伸进病人咽部 , 嘱
维普资讯
医学 创 新 研 究
20 0 7年 7月 第 4卷
第2 1期 ME II EI N V T O E E R H D CN N O A I N R S A C
管 . 研 究 ≯ ∥ ≯ 譬 爹 曩 ! ≯ 曩 ∥ 零 譬 ≯ 曩 重 誊 ≯ 爹番 ≯ ∥ ∥ ≯ 毒 ≯ ≯ 誊 曩 0 毒 誊 霪≯ 曩 ≯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3种不同麻醉方法效果的比较_刘延菊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3种不同麻醉方法效果的比较刘延菊,郝美华,曹文华,孟玲(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纤支镜室,山东泰安271000)关键词:麻醉;纤维支气管镜;利多卡因;丁卡因中图分类号:R4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115(2007)12-0980-02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是目前诊治肺部疾病的常用手段,而术前麻醉是确保检查顺利实施及检查效果的关键。
我室自1991年9月至2007年5月共开展纤支镜检查术1500例。
为了探索方法简单且效果佳的纤支镜检查麻醉方法,减少麻醉的不良反应,我们借鉴其他医院经验,对过去的纤支镜麻醉方法进行了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3种不同的纤支镜检查术前麻醉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9月之前,我室均采用肌注阿托品、安定,丁卡因喉头喷雾及环甲膜穿刺注射利多卡因作为术前麻醉方法。
自2002年9月以来,我室尝试性增加了利多卡因喉头喷雾吸入麻醉法和丁卡因喷雾吸入麻醉法。
为了回顾性分析比较以上3种麻醉方法的效果,选择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进行纤支镜检查术前麻醉的患者共15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42例;年龄18至78岁,中位年龄54.4岁。
分为3组,A组(丁卡因喉头喷雾麻醉及环甲膜利多卡因注射麻醉)5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3至70岁,中位年龄53.2岁; B组(利多卡因喷雾吸入麻醉)5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20至75岁,中位年龄55.2岁;C 组(丁卡因喷雾吸入麻醉)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18岁至78岁,中位年龄54.2岁。
各组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检查前均作如下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分析、血H bs Ag、心电图、胸部X片或CT片。
1.2麻醉方法A组:为对照组,术前30m i n肌肉注射阿托品1m g与安定10m g,1%丁卡因喉头喷雾2次,每次15喷,鼻腔每侧3喷,2次,间隔5m i n重复1次,约用药量1.0m l(10mg),然后给予2%利多卡因4.0m l环甲膜穿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课稿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作者:柳仓生霍俊华张军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4%利多卡因,该药穿透性强,扩散性强,局部麻醉作用较强,维持时间长,用药总量一般不超过400mg。
但仍有严重并发症的个案报道[8,9]。
(3)芬太尼,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镇静作用较强,半衰期短等特点。
能降低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增加对气管插管及呼吸道操作耐受性。
(4)咪唑安定,一种水溶性的苯二氮类药物,有明显的镇静及顺应性遗忘作用。
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清除率快,治疗指数宽,安全系数大等特点。
咪唑安定0.06mg/kg与度冷丁合用效果更佳。
(5)得普利麻(并丙酚),对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均能使用,较其它全麻药有如下特点:作用时间短,起效时速快,复苏迅速,完全清醒后无头痛、头晕。
一般用量2.0mg/kg,老年体弱患者、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为1.5mg/kg,20~30s注射完毕。
2 麻醉方法(1)雾化吸入法(喷雾法):用1%地卡因溶液喷咽喉3~4次(1ml可喷20~30次)。
2%利多卡因喷雾鼻腔及咽喉部,每隔2~3min喷雾1次,共3次,每次3喷。
此方法进镜至声门,及气管内还需追加2%利多卡因7~8ml,总量不超过2%利多卡因15ml [10]。
(2)气管内滴注法:在鼻咽部麻醉基础上进行,贾伟等报道[11]。
声门加气管内滴入法优良率为92%,环甲膜穿刺麻醉法96%,环甲膜穿刺法患者恐惧、怕疼痛、不愿接受。
将注射器连接1根细的(直径约2mm)塑料管,长约15cm,由鼻腔插入,令患者深呼吸,同时注入2%利多卡因2ml,重复注入1次,麻药经咽喉流入声门内。
此方法患者痛苦小,操作简便。
(3)含漱法:一般应用1%地卡因溶液,仰头含漱2~3次,每次含漱30s~1min,用量不超过50mg。
因地卡因药物毒性反应,利多卡因含漱效果不佳,目前很少采用此方法麻醉。
(4)环甲膜穿刺法:环甲膜穿刺法是下呼吸道粘膜表面麻醉效果最好的方法。
注入地卡因或利多卡因。
纤维支气管镜术的麻醉
麻醉管理注意事项
目前不推荐阿托品、咪唑安定作为常规麻 醉前用药。 要加强保护意识,须穿戴手术帽、口罩、 手套、手术衣和护目镜。
麻醉管理注意事项
对于气道畸形患者而言,吸入麻醉诱导可 保持自主呼吸,但诱导阶段可出现兴奋期, 部分吸入麻醉药刺激呼吸道,苏醒过程可 出现躁动,吸入麻醉药的废气泄漏到手术 室在所难免。 对于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全麻气管 插管便于麻醉医生对患者呼吸循环的管理。 但气管导管型号应满足纤支镜操作的需要。
麻醉方法
异丙酚效应室与血浆浓度为目标控制输注的比较
麻醉方法
以异丙酚血浆浓度为目标靶浓度,以效应 室浓度为麻醉深度的指标
静注芬太尼1-2g/kg
设定初始血浆靶浓度4μg· -1,目标血浆靶浓 ml
度6μg· -1,分三步行TCI诱导,每步间隔20s ml
效应室浓度达到4.5μg· -1时开始纤支镜术 ml
纤维支气管镜术的麻醉
金善良
纤支镜
肿瘤、结核、哮喘 气道异物或分泌物 气道狭窄
纤支镜术需通过患者气道而直接影响麻 醉医生对气道的管理和控制 纤支镜对声门及气管的不良刺激*
麻醉要求
保证患者呼吸循环的平稳
最大限度地抑制咽喉及气管对置入纤支 镜的不良反应
术前评估*
呼吸系统评估
麻醉前准备
麻醉机工作正常 备加压氧气面罩、口咽通气道、喉罩、气 管插管用具、吸引装置。 常规备阿托品、麻黄素、利多卡因,配备 血管活性药及抢救用药 麻醉前用药: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20 -30min
麻醉前准备
患者入室后鼻导管吸氧(5L/min)。 常规监测BP、ECG、SPO2。 开放静脉通路,诱导前适当容量填充(5 -10ml/kg)。
支气管镜检和治疗的麻醉(格式整齐)
医院医学
22
对麻醉医生的要求
保证患者呼吸循环平稳,抑制支气管镜 对声门和气道的不良刺激。
麻醉医生要熟悉各项操作流程、所需的 麻醉技能和各种气道管理技术。
医院医学
23
术前评估
确定术式及范围。 回顾常见相关疾病及伴发疾病:如大量吸烟、
冠心病、慢性阻塞性/限制性肺疾病、长期酗酒、 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 评估气道,回顾与疾病相关的气道症状,如: 声嘶、喘鸣、 使用呼吸辅助肌、吞咽困难、端 坐呼吸等。
医院医学
24
术前评估
术前检查:ECG、胸片、血气分析等 病变大小、位置、侵犯范围、与重要结构的
关系 必要时颈部和胸部CT排除异常气道和纵膈肿
块 化疗方案、疗程以及其对重要器官的影响
医院医学
25
术前准备
戒烟 禁食禁饮 控制呼吸道感染
医院医学
26
术前用药
通常不使用镇静和抗焦虑药物(异常焦虑的患 者除外):患者的呼吸储备差、术前用药可能 导致呼吸抑制
医院医学
10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
是一项可引导支气管镜到外周支气管指定 部位的方法,根据气道和目标部位CT影像所 重建的三维“地图”进行实时导航。 可用于肺外周病灶的诊断,有助于肺部孤 立结节的诊断和处理。
医院医学
11
检查步骤: CT扫描
电脑处理、三维成像 制定计划
导航支气管镜检查及 活检
气胸 声带损伤 肺部气压伤 二氧化碳或氩气栓
塞
医院医学
6
支气管镜下检查诊断
常规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刷检 支气管冲洗
医院医学
7பைடு நூலகம்
日间手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
日间手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0-0095-02【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麻醉药物麻醉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目前可以归纳为7种:雾化吸入法;气管内滴注法;含漱法;环甲膜穿刺法;局部神经阻滞法;超声雾化法;全麻或清醒镇静法[1]。
1 麻醉药物分局部麻醉药和全身麻醉药1.1 0.5%~1%地卡因,该药穿透性强,作用迅速,1~3min即生效,维持20~40min,但药物毒性较大,总量不能超过50mg。
尚需皮肤实验,有严重过敏报道。
1.2 2%~4%利多卡因,该药穿透性强,扩散性强,局部麻醉作用较强,维持时间长,用药总量一般不超过400mg。
但仍有严重并发症的个案报道。
1.3芬太尼,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镇静作用较强,半衰期短等特点。
能降低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增加对气管插管及呼吸道操作耐受性。
1.4咪唑安定,一种水溶性的苯二氮类药物,有明显的镇静及顺应性遗忘作用。
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清除率快,治疗指数宽,安全系数大等特点。
咪唑安定0.06mg/kg与度冷丁合用效果更佳。
1.5得普利麻(并丙酚),对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均能使用,较其它全麻药有如下特点:作用时间短,起效时速快,复苏迅速,完全清醒后无头痛、头晕。
一般用量2.0mg/kg,老年体弱患者、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为1.5mg/kg,20~30s注射完毕。
2 麻醉方法分局部麻醉、局麻加镇静的复合麻醉和全麻三种2.1局部麻醉2.1.1 雾化吸入法(喷雾法)用1%地卡因溶液喷咽喉3~4次(1ml可喷20~30次)。
2%利多卡因喷雾鼻腔及咽喉部,每隔2~3min喷雾1次,共3次,每次3喷。
此方法进镜至声门,及气管内还需追加2%利多卡因7~8ml,总量不超过 2%利多卡因15ml。
2.1.2 气管内滴注法在鼻咽部麻醉基础上进行。
将注射器连接1根细的(直径约2mm)塑料管,长约15cm,由鼻腔插入,令患者深呼吸,同时注入2%利多卡因2ml,重复注入1次,麻药经咽喉流入声门内。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三种麻醉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三种麻醉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内窥镜检查方法,通过插入支气管镜进入气管支气管进行检查。
为了减轻患者检查时的疼痛和不适,通常需要做麻醉处理。
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一般有三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分别是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和半全麻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麻醉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1、局部麻醉局部麻醉通常是针对口鼻咽等局部的麻醉处理,可以减轻患者刺激和不适感。
这种麻醉方式比较简便,而且不需要术前准备。
但是,由于支气管镜插入口腔后的感觉无法完全消失,因此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
2、全身麻醉全身麻醉通常是在术前进行为患者全身控制麻醉,可以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无痛的状态,减轻患者不适感和紧张度。
这种麻醉方式比较适用于极端情形下的患者,如患有恐惧心理、自主呼吸不稳定等。
但是全身麻醉需要专业麻醉医师或重症监护设备,而且费用昂贵。
3、半全麻醉半全麻醉是介于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之间的一种麻醉方式,即在术前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关键生命功能,如呼吸、循环、神经等,让患者保持较为安静和疼痛的较高阈值。
这种方式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紧张度,但不会产生全身麻醉的风险和费用成本。
因此目前半全麻醉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首选麻醉方式。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非常重要,需要考虑患者年龄、身体健康状况、麻醉耐受能力、检查部位等因素。
如果适合局部麻醉,则可尽量选择局部麻醉;如果患者需要整个过程保持无痛状态,那么全身麻醉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但通常建议选择半全麻醉方式,既可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降低麻醉风险和费用,还可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紧张情绪,提高检查质量。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的改进_杨耀峰
文章编号:1007-1989(2004)02-0101-02#经验报道#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的改进杨耀峰,肖光明,苏庆琳(湖北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孝感432100)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麻醉;声门中图分类号:R768.1文献标识码:D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时,传统的麻醉方法是在咽部作局部喷雾表面麻醉,尽管如此,但仍有不少病人在纤支镜插入时痛苦难忍。
为提高做纤支镜的安全性,减轻病人痛苦,我们对传统的喷雾表面麻醉操作做了一些改进。
采用/一吸一喷法0对病人进行术前麻醉,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00年5月~2003年5月施行纤支镜检查共148例。
其中男97例,女51例;平均年龄53.95岁。
14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
1.2方法所有病人当天常规禁食,于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必要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1g。
先用1%的丁卡因试喷雾鼻腔及咽腔1次,观察2,3min 确定无过敏反应后再进行以下操作。
麻醉时令病人取坐位,喷雾器喷头对准患者喉头声带方向喷药。
观察组,用1%丁卡因作麻醉剂,让患者作连续较快深吸气一呼气动作,每吸气一次喷药一喷,连喷4喷后休息1,2m in,然后采用同样方式再喷,共4次,计16喷;对照组,用1%丁卡因作麻醉剂,嘱患者慢深吸气,同时连续喷3喷,休息1,2min后采用同样方式再喷,共4次,及12喷。
1.3麻醉效果判断标准[1]优:声门开放良好,插镜顺利,患者安静,无咳嗽及恶心或偶有1,2声轻咳。
良:声门开放良好,插管尚顺利,纤支镜进入气管后患者有轻度阵咳(<5收稿日期:200312-04~6声)。
可:声门开放不良或恶心反应,插镜不够顺利,镜体进入气管后患者有较明显阵咳(>7,8次),患者不安静,但无明显紫绀及憋气。
差:声门不易开放或恶心,插镜不顺利,镜体进入气管后有剧烈呛咳,患者躁动不安,并出现紫绀及憋气。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麻醉现状的研究进展(全文)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麻醉现状的研究进展(全文)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choscope,FB,简称纤支镜)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适应证广泛,如肺部恶性肿瘤、感染、弥漫性肺疾病、气道疾病等。
常规局部表麻下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处于清醒状态,镜身对气管粘膜的刺激和操作给患者带来强烈的呛咳及恐惧。
对合并心血管疾病和重度肺功能下降的患者,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心率失常和呼吸功能衰竭的可能性加大。
另外纤支镜检查过程中由于操作和呼吸供氧共用气道,同时纤支镜对气道产生刺激,常诱发喉及支气管痉挛,术中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明显高于胃镜检查。
现阶段,全身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技术已广泛得到认可,但需要行该项检查操作的患者多为高龄,合并多系统功能下降,往往ASA 评分达Ⅲ-Ⅳ,给麻醉实施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
因此全身麻醉下纤支镜检查,在大多数医院没有得到广泛开展。
现就近年国内外无痛纤支镜检查的麻醉方法,呼吸管理等进展综述如下。
1.麻醉方法1.1局部表麻传统纤支镜检查均采用粘膜喷洒局麻药的麻醉方式,为镜检医生操作,无麻醉医生管理,患者处于清醒状态。
局麻药绝大部分使用利多卡因,也有少数使用丁卡因。
方式有:①喷雾。
②雾化吸入法。
③气管内滴注法。
④环甲膜穿刺法。
充分的鼻咽喉气道表面麻醉,仍然无法完全消除心血管应激、疼痛和恐惧窒息感,检查过程中较高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后患者的体会,说明充分的表面麻醉并不能缓解痛苦。
单纯局部麻醉无论怎样改进都无法消除患者恐惧感,多数患者都不愿接受第二次检查,且术中易出现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反应。
1.2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疼痛,并能改善操作中患者血压的稳定性。
全麻药物通常都是联合应用以产生不同程度的镇痛,镇静和遗忘作用。
Prakash等,在血压稳定方面证明了瑞芬太尼的优势。
纤支镜检过程要求显著抑制中枢神经的功能,结束后能很快苏醒,所以用药时要尽量将药物的浓度控制在一个相对精确、有效的浓度范围内,既能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又能在较短时间内苏醒(开关性的药物作用需求是麻醉药理学所特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综述摘要】术前麻醉效果是决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目前的麻醉方法可归纳为喷雾或雾化吸入法、气管内滴入法、环甲膜穿刺法、局部神经阻滞法及穴位按压法。
方法:将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结论:小容量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麻醉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麻醉较为理想的方式,但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040-0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手段尚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1]。
由于局部麻醉的局限性,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检查时,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及声门以下气管,患者易出现咳嗽、气憋,感觉极不舒服,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因而不愿接受检查或在检查时不能很好合作,使检查工作难以进行。
虽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相对安全的,但有时也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目前国内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0.3%,严重并发症为0.1%,死亡率为0.01%。
常见的并发症有缺氧、出血、喉头痉挛、气憋、发热和感染等,少数患者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高龄患者大多基础病多,全身免疫功能差,心肺功能下降,在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
为减少不良并发症,术前麻醉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
现将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进展综述如下,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求摸索出最佳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
1.咳嗽反射机制咳嗽反射起始于迷走传入神经的激活,目前认为至少有两种不同亚型的迷走神经纤维引起咳嗽反射,一种为低阈值的机械感受器纤维,对持续超阈值的机械刺激快速适应,称为快适应感受器 (rapid adaption receptor,RAR)纤维,是引起咳嗽反射的主要迷走传入神经亚型 [2]。
支配支气管RAR纤维来自结状神经节的神经元,其神经末梢分布于整个传导性气道的上皮下层,在近隆突区域分布密集,对机械刺激非常敏感。
因此,纤维支气管镜术前麻醉药物必须均匀分布于纤维支气管镜所经的整个气道,才能起到良好的麻醉作用。
2.引起气道痉挛的原因秦军等 [3]研究发现,喉痉挛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发生较多,大多因咽喉部尤其声带麻醉不充分、纤维支气管镜强行通过声门所致,而支气管痉挛则相对较为少见,其诱因可能与纤维支气管镜直接刺激气道黏膜以及局麻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关。
利多卡因粘膜表面麻醉,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率极低,但仍有少部分过敏体质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导致气道痉挛。
利多卡因本身可以降低气道反应性,但在应用早期却可以刺激气道引起收缩,患者会有明显不适感,此时应注意气道痉挛的发生。
部分患者对此检查过于恐惧,精神过于紧张,对术前麻醉、术中操作等各种刺激造成的不适心理反应较大,易出现气道痉挛。
一部分患者先天咽喉部软组织较多或淋巴滤泡增生明显,操作时极易发生咽喉部痉挛而出现软组织包裹声门部,造成进镜困难。
肥胖伴脖子较短粗的患者出现这种情况较多。
因操作不熟练,纤维支气管镜未摆在气管、支气管的中央及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病灶部位活检、刷检或肺泡灌洗等操作,可导致气管内出血或强烈刺激进而引起患者咳嗽等反应,出现气道痉挛。
由此可见,除了操作方面原因及体质因素外,气道表面麻醉效果良好与否是避免引起痉挛的关键所在。
3.麻醉药的选择丁卡因粘膜穿透力强,吸收分布快,主要用于粘膜表面麻醉,鼻喉科总用量不超过50mg/次 [4],其毒性为普鲁卡因的10~12倍,为利多卡因的5~6倍。
丁卡因吸收显效快,易出现中毒或过敏反应。
单一用利多卡因安全范围大,刺激小,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一般不需作皮试 [5]。
而10%普鲁卡因作表面麻醉吸收较慢。
4.表麻药不同给药方法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方卫平等[6]研究表明,以2%利多卡因进行气道表麻,平均雾化量13~18ml。
血药浓度峰值出现在雾化后10min,平均峰值浓度(2.33±0.13)μg/ml,低于中毒浓度(5μg/ml)。
赵志丹 [7]报道1%利多卡因 2mg/ml气管内喷雾峰值时间及峰值浓度相近 (8.10±4.08)min,(2.14±0.88)μg/ml。
雾化后 15~20min行气管插管,血药浓度均值(1.99±1.61)μg/ml,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稳定作用 [8]。
余柏坚等 [9]以鼻腔单侧或双侧注入2%利多卡因,药物的吸收较气管内给药慢,5分钟后方达一定血药浓度并保持相对稳定,l5分钟血药浓度达2.21μg/ml,血药浓度均在有效阈线 1.5~5μg/ml以下,但早期对心脏仍有刺激作用,心率增快(5.12士9.8 )占61.5%,5分钟后4/10见ST或QRS有改变,但瞬间即转为心脏的抑制,其程度和持续时间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逐渐消失,因此,心脏病患者应用利多卡因作表面麻醉的剂量和浓度须持谨慎态度。
此外,余柏坚等经将该研究与Nydabl实验 [10]比较后发现,单纯鼻腔用药要取得理想药效,必须把药液直接送入咽喉部,否则即使药物用量、浓度和途径相同,由于鼻腔粘膜分泌物较多,且毛细血管不如气管内丰富,如果药液不能直达咽喉部,药效也差。
因此,我们将给药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将头皮针去头后经鼻将利多卡因直接注入咽喉部,减少了麻醉药量,并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5.不同的麻醉方法及优缺点比较5.1 喷雾法或雾化吸入法5.1.1 雾化吸入法雾化器主要类型有气囊压缩式喷雾器、小容量雾化吸入器(也叫喷射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等。
气囊压缩式喷雾麻醉方法,药物雾粒较大,多数大于10μm,不均匀沉积在咽喉部,极少能到声门以下,不够全面,麻醉效果不理想,受检者有一定痛苦,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较困难。
超声雾化麻醉的雾化量大,气雾颗粒密度高,可引起气道阻塞和肺水肿;超声雾化器的气雾微粒直径大多为0.5~3μm[11],雾粒过细不易沉积在大气道,而以重力沉积形式沉积在第10~17级支气管壁,达不到麻醉气管、支气管的目的,细小雾粒进入肺泡还可产生肺泡炎。
小容量雾化吸入器可保持持续稳定的气雾,气雾颗粒直径为1~5μm,平均大小为 3.6μm,气雾喷出流速为0.25~0.3mL/min,容易通过撞击沉积方式均匀沉积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壁上,发生较为理想的麻醉作用,而且因雾粒中等,雾化量适中,不易发生气道阻塞和肺水肿,操作简单,受检者无明显不适和心理负担。
由于超声雾化器反复使用,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小容量雾化吸入器为一次性用品,无交叉感染之虑,麻醉效果好,受检者容易接受。
5.1.2 喷雾法即以气雾剂局部麻醉。
梁永华等[12]以7%利多卡因气雾剂喷射咽喉及会厌部,每揿释药4.5mg,局部喷用 2~6揿,后往下伸入 2~4cm喷射2~3揿,如此继续往下伸 2~3次,或至气雾喷管不能下伸为止,7%利多卡因总量不超200mg,每喷射一次时,需病人作深吸气配合,间歇 1~ 2min喷射 1次。
27例中有 25例麻醉成功,成功率92.6%,2例麻醉不成功。
本方法的优点在于(1)喷管长,质较软,喷射程远,可达到声门以下,故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声门后,亦无需追加气管内滴药。
(2)无需皮试,不易出现过敏反应。
不足之处:喷雾是要求患者能很好配合吸气动作才能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如不慎喷入口中,将引起患者恶心呕吐,该方法不宜用于不能良好配合的患者 ;由于没有对声门以下声带、气管及支气管麻醉,进镜时需要重新麻醉,故使操作时间延长,利多卡因总用量较多。
吴芳勤等 [13]采用2%利多卡因咽喉喷雾、滴鼻,纤维支气管镜通过鼻腔后,若声带敏感并紧闭者,立即向声门注入利多卡因1ml,以免发生声门痉挛。
通过声门后再向气管、支气管注入6 ml,总量不超过10m1(200 mg)。
以上操作 1万例未发现严重中毒者。
5.2 环甲膜穿刺法即以颈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的环甲膜为穿刺点,将2%利多卡因注入气管进行气管内局麻。
严红艳对环甲膜穿刺麻醉法与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麻醉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14]发现,环甲膜穿刺麻醉法明显优于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麻醉法。
环甲膜空刺麻醉法的优势在于:①咳嗽感受器神经末梢位于呼吸系统的上皮内,它主要集中分布在主气管后壁、隆突及其分叉处。
环甲膜空刺麻醉能使麻药准确充分地作用于气管后壁至隆突及其分叉处,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咳嗽中枢,提高了麻醉效果,术中一般很少追加麻药。
②机械感受器对触觉和位移敏感,它主要集中咽部、气管和隆突。
在插镜前通过环甲膜穿刺麻醉有效地作用于机械感受器的敏感部位,从而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后再行插镜,可避免或减轻因机械性刺激引起的咳嗽、恶心等不良反应,更有利于插镜成功。
黄实强经临床观察发现 [15],环甲膜穿刺法优良率达80.36%,但有5.35%的病人因声门开放不良或剧咳或恶心、憋气等致镜检中止,而且于环甲膜处穿刺,病人心理上不易接受,甚至有恐惧感,不利于镜检。
5.3 气管内滴入法是将麻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孔带气注入。
但按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要求,镜体插入须置于气管中央,麻药顺纤维支气管镜流入气管则未能充分作用于气管后壁;此外,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麻醉须先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再注入麻药,在插入过程中,机械性的刺激无疑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咳嗽,甚至发生喉、支气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加之病人呛咳或有较多分泌物时,又将部分麻药随分泌物咳出,麻醉偏浅,易致屏气、窒息,不仅麻醉效果较差,而且较难掌握准确药量,易致麻药过量,相对增加了麻醉的风险。
因此,该方法目前已很少单独应用,仅和其他麻醉方法联合使用。
5.4 局部神经阻滞法喉上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经颈内动脉后内侧下行至舌骨大角分为喉内外支,支配咽喉部和气管粘膜,易承勋等 [16] 选40例拟诊肺癌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仰卧位,头后仰,稍偏向对侧,用左手轻压甲状软骨使之固定,充分暴露甲状软骨,以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的中点为穿刺点,向前内方进针,有韧带感后停止进针,回抽无血后注2%利多卡因2~3ml,阻滞双侧喉上神经,拔针后局部压迫3min。
并发症:血肿、刺入喉内。
成功后推注0.5 ~lmg/kg异丙酚,患者意识消失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
所有病人都能耐受检查。
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无明显影响,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大大减轻了检查对病人带来的痛苦。
5.5 其他方法张喜云研究发现 [17],经咽喉部表面麻醉第三次喷药后,在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5min及检查时纤维支气管镜先端部接近声门时用右手拇指指腹部在患者内关、合谷、少商、太渊等穴位处作有节律的按压刺激。
观察组 100例患者检查过程顺利,声门开放情况特效 25例,显效 48例,有效22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