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塑化剂危机公关剖析

合集下载

感谢酒鬼酒

感谢酒鬼酒

点 提 高 系列 档 次 ,觥 筹 交错 风 卷 残 云 几 次 ,千
儿 八 百 的 就 无 影 无 踪 。 每 次 送 走 尽 兴 的 客 人 , 看
感谢 酒鬼 给 我 提 了醒 。 三 聚 氰 胺 让 我 对 牛 奶 及 其
他 饮 料 敬 而 远 之 ;瘦 肉精 亮 相后 ,我 一 夜 之 间从 肉食 动 物 变成 了素 食 主 义者 ;如今 酒 鬼 酒 里含 有 塑 化 剂 , 让我 不再 倾 情 与 “ 无上妙 品 ” “ 不 可 不 醉 ,不 可 太
塑的酒业革 命 ,将揪 出一 切酒中 “ 内鬼 ” ,倒逼 “ 有
关部 门”制 定 出台新 的检 测标 准, “ 逼 ” 出白酒的安
全 、 卫 生 和 健 康 , 让 消 费者 真 正 喝上 放 心 酒 。公 开致 歉 。 第一 次 道 歉 声 明 : “ 对 所 谓 的 塑 化 剂 超 标 事 件 给 大 家 造 成 的 困 惑 与 误 解 表 示 诚 挚 的 歉
瘾再 大 ,咱 也不 能跟 生命 开玩 笑拿性 命作赌 注 。
我 终 于放 下 无 数 次放 不 下 的 酒杯 ,踏 上 了戒 酒 的
醉 ” 的 蓬 莱 意境 。 当然 ,除 了我 个 人 , 全社 会 都应 该 感谢 酒 鬼 , 因 为酒鬼 “ 塑 化 剂 事件 ” 势必 引 发 一 场 限 塑 、 反 塑 、禁
老 婆 盯 着 桌 下一 堆 空 酒 瓶 的 表 情 ,我 恨 不 得 跳 进
酒缸 淹死谢 罪。尤其 是 “ 上 庙 堂烧香 敬菩 萨” ,
酒 鬼 的规 格 和 份 量 更是 不 可 马虎 ,常 常咬 牙 切 齿
落 落 大 方 地 看 着 千 把 块 的 钞 票 消 失 在 柜 台 小妹 甜

从丢钱事件看酒鬼公司银行存款信息披露问题

从丢钱事件看酒鬼公司银行存款信息披露问题

从丢钱事件看酒鬼公司银行存款信息披露问题摘要:近几年接连发生的银行存款丢失事件警示我们关注酒类企业银行存款相关信息披露不够完善的问题。

文章通过分析酒鬼酒公司“存款被盗”案的具体细节,指出其在银行存款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三个问题,详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提高酒类企业银行存款信息披露质量,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银行存款信息披露质量内部控制近几年来,一直被视为“现金奶牛”的白酒企业仍然保持着资金优势。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度半年末,A股15家白酒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余额合计高达604.34亿元。

又如,山东省潍坊市工商银行2013年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601.24亿元,这意味着白酒上市公司上半年手中的货币资金可供一个市级工行放贷一年,这也无怪乎众多银行都将白酒企业作为超级大户对待,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白酒企业的存款。

白酒企业固然有巨额的货币资金,但近两年白酒行业接二连三发生银行存款失踪案,且丢失的巨款多为异地存款。

为何白酒企业愿意将巨额资金存放银行?为何白酒行业的货币资金容易丢失?以上两个问题会对酒类行业银行存款的信息披露产生什么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第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同时涉及前两个问题的简要分析。

一、酒鬼酒公司事件回顾(一)酒鬼酒公司简介及存款丢失事件回顾。

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传承湘西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依托湘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资源,独创中国白酒“馥郁香型”。

近几年来,受到三公消费限制和塑化剂超标事件的冲击,酒鬼酒公司的销售及股票的市值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013年酒鬼酒公司又爆出巨额银行存款丢失事件,具体细节如下:2013年11月寿某因投资项目急需资金,通过某酒业公司股东罗某,与酒鬼酒供销公司签订《产品经销合同》和《揽储协议书》,将存款银行定为某银行杭州支行。

同时,罗某与寿某签订《一年企业存款协议书》,约定贴息比例以及“六不承诺”,即不提前支取、不质押、不转让、不挂失、不查询、不开通网银和电话银行。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反思引言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而食品安全监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对监管体系的质疑与反思。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管案例,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反思和建议。

案例一:某地塑化剂超标风波某地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抽检过程中发现餐馆使用的菜籽油存在塑化剂超标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分析与反思:首先,该案例反映出监管部门在食品抽检中的不完善之处。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抽检力度,确保市面上的食品安全。

其次,塑化剂超标事件的发生也揭示了食品生产环节中的不法行为。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承担起责任,加强自律,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最后,公众对塑化剂超标事件的高度关注也反映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监管部门和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公开相关信息,提高透明度,增强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案例二:某厂商销售过期食品某厂商被曝出销售过期食品,引发了消费者的愤怒和抵制行动。

监管部门随后介入调查并对该厂商进行了严厉处罚。

分析与反思:首先,该案例暴露出企业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不到位。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其次,监管部门的迅速介入和严厉处罚表明了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的态度。

然而,该案例中监管部门的被动介入也凸显了监管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的问题。

最后,消费者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应当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可靠的品牌和渠道购买食品,同时为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线索,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案例三:某企业添加非法添加物某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非法添加物掺入食品中。

这一事件被曝光后,消费者的信任度大幅下降,相关企业也面临严重的声誉危机。

分析与反思:首先,该案例揭示出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而采取的不道德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基本准则,企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抵制违法行为。

塑化剂在白酒中危害及检测方法

塑化剂在白酒中危害及检测方法

刍议塑化剂在白酒中的危害及检测方法摘要:本文剖析了目前我国白酒中的塑化剂的危害及其来源,提出了关于白酒中有关塑化剂的检测办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本文认为,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检测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除塑化剂对人们神经的触动,减少塑化剂对食品安全的的冲击。

关键词:塑化剂;白酒;危害;检测中国人造酒已有悠久的历史,白酒出现以后随着岁月的积淀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

承载者人们心灵的诉求。

不过,近来有媒体爆出,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超标2.6倍。

并同时连累到其股票市场,酒鬼酒被检测出超标塑化剂后在股票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当天就导致酒鬼酒股票停牌,几天之后虽然复牌,但又几天接连跌停。

之后四川五粮液、国酒茅台也没逃过股票下跌的厄运,下跌幅度超过了4%。

塑化剂,是高分子材料助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加工塑料的过程中添加了塑化剂就可以增强塑胶产品的柔韧度、光泽度,并且使产品好成型,易加工。

[1]塑化剂在工业领域应用是合法化的。

而塑化剂加入白酒之中,可以使酒类粘性更强,留香更久,看上去提升了白酒的档次和品质。

但是,塑化剂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育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并且会对人体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肝癌。

一、目前我国白酒中的塑化剂的危害及其来源塑化剂有很强的致癌性,如果长时间食用增塑剂超标的食品,会促使人体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会造成男性的生育能力下降,少精、死精、精子活动力差等问题。

性别也容易向女性倾斜。

对女性影响也不容忽视,会使女性性别紊乱,引起激素失调而造成早熟或者性征不明显等问题,甚至造成其他系统的功能紊乱以及基因的突变。

因此,生产白酒的厂家要更改目前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塑料容器、管道等设施,杜绝塑化剂在白酒中的出现,杜绝它对酒文化的玷污,杜绝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关于白酒中有关塑化剂的检测标准与办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塑胶制品中的塑化剂在大致有十六种,目前,国家在白酒质检的标准中没有关于塑化剂方面检测的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要求。

白酒塑化剂事件

白酒塑化剂事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各方反应
业界喊冤枉,称不排除此事是有人故意捣乱。为求证企业说法,商报记
者辗转联系上茅台前任董事长、白酒业泰斗季克良,他表示对于塑化剂的产 生原因、检测、标准等相关问题,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声明是权威可信的, 他仍然认为白酒行业不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你如果认同我在白酒行业的 地位还比较权威,那我认为你也可以相信中国酒业协会。”他称。 专家认为多方监管应有效协调。白酒专家万兴贵认为,目前来看,国务院 食安办、卫生部都出台过相关通知和文件,对于白酒质量安全和塑化剂含量 限制都做了明确要求,但有关部门未能及时跟进,形成行业标准。“如果标 准缺失,靠酒企自身素质去维护质量,那显然不现实。”重庆市酒类管理协 会秘书长陈开勋告诉商报记者,白酒从酿造到进入消费者手中,有质监、卫 生、工商、商务、食药监等多个部门共同监管。万兴贵则认为,如此多的部 门管不好一瓶酒,可见各部门的协同机制存在巨大漏洞。“这次事件不仅给 白酒企业敲响了警钟,也提醒相关监管部门,要将市场监管与消费市场的快 速发展结合起来,实现行业监管、市场监督、组织引导等多方面协同配合。 不能等出了问题再去追究责任,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市场反应:暂时未对白酒销售造成影响。连日来,酒鬼酒事件引发了白 酒行业的一系列震荡。商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白酒销售超市、商铺后发现, 该事件暂时未在重庆市场掀起轩然大波,市场反应平淡,没有对销售产生明 显影响。
联系课本
(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有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依靠技术进 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 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 的努力形成的。酒鬼酒业在酒鬼酒中加入塑化剂,置人民生命安全于 不顾,欺骗了消费者,抛弃了诚信经营的理念,也让自己失去了消费 者的信任。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 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酒鬼酒业为了使酒有老酒挂杯的效果,使酒更畅销,向产品添加塑化 剂,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伤害,体现了市场的自发性。 (3)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通过制定和执行食品 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对食品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和 质量信息披露行为进行严格监管。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 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生产者 和经营者进行法律的制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履行组织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同 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 自身合法权益。

塑化剂食品问题事件分析

塑化剂食品问题事件分析

塑化剂食品问题事件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食品安全问题变得非常严峻,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与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不断涌现。

本文主要就我国台湾地区发生的塑化剂食品风波做详细回顾并为杜绝类似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字:塑化剂风波产生原因解决方案1.前言尽管现代科技已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产品数量供给充足有余,在满足食品需求供给平衡的同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假冒伪劣食品频频被曝光,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群发性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国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尤为重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去年台湾地区出现的塑化剂风波也曾一度占据着新闻的头版头条,时隔一年之后,让我们一起还原当时画面,回顾当时这起食品安全问题给大家带来的噩梦。

2.塑化剂食品问题事件介绍2.1塑化剂食品问题事件回顾2011年4月台湾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DOP含量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追查发现,DO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

5月23日,台湾“卫生署”公布消息称,已发现16种台湾生产的饮料和保健食品等使用了掺入DOP的有毒起云剂,并要求厂商下架,配合检调单位的侦办。

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生产销售含邻苯二甲酸酯(即塑化剂)的保健食品。

管理沟通论文: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与反思

管理沟通论文: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与反思

课程论文(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管理沟通本科生:提交日期:2013年5月29日学生签名:陈梁学号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沟通与管理学位类别学士学位任课教师教师评语:成绩评定:分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本科生姓名:陈梁摘要:通过2012年最新发生的几个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企业危机公关案例,对企业危机公关处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具体的关于企业危机公关的策略与措施。

企业在处理危机公关时,要积极应对,态度端正,策略得当,措施得力,与媒体有效沟通,转危为机,重塑品牌。

关键词:企业危机公关;班尼特企业修补形象策略;“毒胶囊”事件;“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万科毒地板”事件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与反思所谓“商场如战场”,现代的商业家们总喜欢以战场来比喻商场,企业的生意往来正如往昔的战场交锋,针锋相对;企业家们在商场上的战略性的目光,正如往日将军们充满智慧的眼神,“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然而,正如兵家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一样: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环境总是时刻改变的,商场上总是充满了危机。

战场上没有长胜的将军,商场上也没有永不受损的企业。

所以,在企业面临危机时,正是“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不可以不重视。

企业危机公关,按照学者罗森塔尔的观点所定义,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有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关键性决策的危急事件,同时该事件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和伤害,也有可能让企业在其中获利。

企业危机的类型主要有:人力资源危机产品/服务危机领导危机财务危机安全事故与公共危机对于企业危机,威廉班尼特首创了一套在国际上较为认可的企业形象修补的沟通战略:1、否认。

否认指明确表示某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并非企业所为。

2、逃避责任。

在符合道德原则的前提下,企业可努力逃避危机事件中应该担负的责任。

3、减少敌意。

企业因错误行动而造成本身的危机,可通过支持与强化、趋小化、差异化、超越、攻击原告、补偿等方式减少敌意。

中国十大品牌危机事件及其影响

中国十大品牌危机事件及其影响

2022 中国十大品牌危机1. 瘦肉精致双汇品牌受损食品安全再现信任危机2. 锦湖轮胎深陷返炼胶门企业商业道德亟待提升3. 台湾塑化剂风波大蔓延食品安全危机引人关注4. 哈药品牌深陷污染泥潭敲响企业绿色发展警钟5. 郭美美殃及红十会品牌透明度提升慈悲公信力6. 达芬奇品牌身陷造假门拒罚单驳央视波澜再起7. 比亚迪安全气囊不安全产品受质疑品牌遇重创8. 俏江南卷入回锅油风波餐饮品牌频陷诚信危机9. 淘宝商城伤及品牌形象内哄凸显行业标准缺失10. 蒙牛再检出致癌物超标乳业品牌缘何屡屡犯错1 、瘦肉精致双汇品牌受损食品安全再现信任危机事件性质:企业品牌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 特殊节目《“健美猪”真象》报导,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份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消息一出,在各方均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3 月15 日,双汇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即以跌停回应市场。

大量超市、零售店下架双汇冷鲜肉和火腿肠等肉制品,一些双汇加盟店也“改旗易帜”,脱离双汇的销售体系。

该事件无疑再度加剧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中国肉类加工产业链的种种问题也将接受公众拷问。

诚信应是企业立业之本,发展之道,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2、锦湖轮胎深陷返炼胶门企业商业道德亟待提升事件性质:企业品牌3· 15 晚会上,据内幕人士爆料,锦湖轮胎在创造过程中一些废掉的半成品会进入新料中再次使用,为了保证轮胎品质,锦湖轮胎制定了严格的作业标准,规定在市场上零售的胶品,只允许采用少量返炼胶。

标准规定的是一套,可锦湖轮胎实际操作的却是另一套。

作为世界十大轮胎企业之一,为包括通用、北京现代、上海大众等汽车厂家提供配套轮胎,在中国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情况下公然出售不合格产品,这种视生命为儿戏的做法是我们无法容忍的。

通过这一事件,再次要求我们的企业要增强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绝不能以伤害消费者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最新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整理

最新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整理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更新时间:2012-7-191、UT斯达康行贿事件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3、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4、蒋海松“吻别门”事件5、百度被黑事件6、谷歌“关闭门”7、茅台乔洪受贿事件:8、雪碧“汞毒门”9、强生召回与商业贿赂案10、丰田汽车召回案1、UT斯达康行贿事件:2009年12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

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

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

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受08年行业事件的影响,现在网上洋奶粉热销,而中国乳业复苏难,谁知眼下,曾经影响众多孩子健康的三聚氰胺却又死灰复燃,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企业的深思。

中国乳业正处在复苏阶段,“毒奶粉”却重出江湖。

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拿孩子的健康乃至性命为儿戏。

酒鬼酒分析

酒鬼酒分析

PEST 分析
2、城乡建设的推进、城市人口逐年上升为酒品市场 提供了更大空间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国内外经济学家公认,在未来的5-10年,中国将是 全球收入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至少有1亿家庭进入 年收入1万美元以上的行列,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为 白酒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环境。
PEST 分析
3、人民币升值对食品产业的影响 汇率变化一个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就是 对贸易的影响。汇率变化对贸易产生的影响一般 表现为:一国货币对外贬值,有利于本国商品的 出口,不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因而会减少贸易 逆差,或增加贸易顺差;若升值,则不利于本国 商品的出口,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因而会减 少贸易顺差,或扩大贸易逆差。但是,对酒鬼酒 来说,出口收入占比较小,对企业构成负面影响 有限。
PEST 分析
3、食品安全成为社会焦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任 何一个产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来全社会的关注。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应当进一步强化对产品质量的 管控以及危机公关的能力。
PEST 分析
Technology(技术环境)
1、国家专利保护政策不断加强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不断密切,我国对专利 的保护也不断增强。从立法、监管、保护等各个方 面比过去更加严厉。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酒酿造主要原料不会对白 酒行业盈利水平形成威胁。 影响力量:小
波特 五力模型分析
三、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
中高档白酒被为数不多的品牌所垄断,客户群体稳 定且对价格不敏感。但是市场上还是有很多可供选 择的品牌,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表现最为明显的 是,茅台酒和五粮液酒占据了国内高端白酒市场的 75%左右,消费者对于这二者的认知度非常高。酒鬼 酒虽然也有可以媲美二者的高端白酒,但是由于地 域因素、塑化剂事件的影响,导致了顾客还有很多 的顾虑,对品牌的忠诚度还不是很稳定。 影响力量:中

内控案例

内控案例

案例分析题2011年3月15日,据中央曝光,尽管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尿检等检测程序也形同虚设。

此前,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

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产品质量投诉及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说,原料在入场前都会经过官方检验,央视所曝光的“瘦肉精”事件,公司正在进行调查核实。

与此同时,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督,并立即排除督察组赶赴河南独到查处工作。

农业部还表示,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

受此影响,15日下午,双汇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跌停,并宣布停牌。

17日晚间,双汇集团在此发表声明:要求涉事子公司召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处理。

据了解,截至3月17日,已经控制涉案人员14人,其中养猪场负责人7人、生猪经纪人6人、济源双汇采购员1人。

对于双汇发展的投资者来说,不行只是刚刚开始,复盘后的双汇发展更是连续两天跌停。

瞬时间,双汇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肉制品企业,“瘦肉精”事件令双汇声誉大受影响。

及三鹿之后,又一国内重量级公司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要求:请结合该案例,试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阐释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1)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

(4)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2004年12月初,全球的财经媒体都在错愕中将注意力聚焦在一起爆炸性的事件:一家被誉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一个在层层光环笼罩之下的海外国企“经营奇才”,却沦为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

从白酒塑化剂风波得到几点启示

从白酒塑化剂风波得到几点启示

从白酒塑化剂风波得到的几点启示摘要:中国是世界三大酒文化古国之一,白酒行业在我国已默默发展了几千年。

如今,中国白酒仍以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和最大的产销量而驰名海外。

目前,中国白酒年产量近700万吨,约占世界烈性酒总产量的40%,居世界首位。

其良好的投资回报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大地吸引了中外企业界对它的关注和投入,新企业、新品牌、新产品大量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酒类市场,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然而2012年的白酒塑化剂风波却对白酒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到目前,白酒塑化剂事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角,但对其愈演愈烈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对行业的类似冲击更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白酒;塑化剂;启示一、白酒塑化剂事件愈演愈烈的原因1.行业标准缺失,监管不力众所周知,食品行业相关安全标准至关重要,没有标准,企业就没有遵循的准则,监管机构也没有执行的参考,消费者也就失去了安全健康的一层保障。

然而,就在“白酒塑化剂事件”发生之后,消费者得到的不是相关监管机构和企业的严格标准检查,而是“无标可超”。

更有协会相关负责人称该事件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问题”,对塑化剂相关标准的制定却没有做出积极回应。

据悉,自从2011年台湾发生塑化剂污染后,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在同国家相关检测、全国重点白酒企业、科研机构进行沟通并布置调研任务,要求全面查清白酒中的塑化剂产生来源。

卫生部也依据《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于2011年6月22日发函通知各部门严禁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塑化剂)作为食品添加剂,并规定了“dehp、dinp、dbp(三种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分别为 1.5 毫克/千克、9.0 毫克/千克和 0.3 毫克/千克”,而这个参照性不强的“标准”也仅仅是酒企检测塑化剂含量的一个参考值。

从国外来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其他国家也均未制定酒类中塑化剂类物质的限量标准。

在中国白酒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缺失却得到了监管机构和行业的默许,这就为问题的大爆发买下了隐患,“酒鬼酒”的塑化剂超标也仅仅只能是是一个导火索,而不会是事件的结束。

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危机公关对策研究——以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为例

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危机公关对策研究——以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为例

Re s e a r c h o f Pu bl i c Re l a t i o n s S t r a t e g i e s o n Ent e r p r i s e Cr i s i s f r o m t h e Pe r s p e c t i v e o f S o c i a l Re s p o si n b i l i t y
— —
A Ca s e S t u d y o f J i u g u i j i u L i q u o r“ P l a s t i c i z e r ”E v e n t
D U Y a n , Z HA NG H o n g - q i , L U Q i n g — z h e n
1 引 言
现代市 场竞 争 中 , 衡 量企 业成 功 与否 , 仅仅 通 过 传 统 的财务 业绩 等 数 据 已经 不 足 , 还 需要 根据 企 业
三 聚氰胺 事件 , 再 到塑 化剂 事件 , 中国公 关危 机事 件
不断发生 , 公众认识到企业仅仅通过一个量化标 准
来衡 量所 谓 的有 害与 无害 , 是严 重不 负责 任 的行 为 , 正 是这种 背 景下 , 公 共 关 系 的重 心 开 始 向建 立 承 担
p op r o s e d s o me e f e c t i v e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t o h a n d l e p u b l i c r e l a t i o n c is r i s . Ke y wo r d s:s o c i l a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i mp l i c i t c o n t r a c t ;c o po r r a t e i ma g e ;p u b l i c r e l a t i o n c is r i s

近期酿酒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小结

近期酿酒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小结

近期酿酒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小结洋河陷入“散酒门”,古越龙山陷入“致癌门”,张裕陷入“农药门”,古井贡陷入“勾兑门”,酒鬼陷入“塑化剂门”……2012,各种各样的“门”套住中国酒业,负面新闻之多、火力之集中令业界瞠目,目标几乎全是酒类上市公司,其中多是知名大酒企。

一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酒行业,一个几亿人每天都在喝而且喝了几千年的酒,为何突然间曝出这么多的问题?是这些问题存在了很多年一直没被人发现,还是有幕后黑手在做空中国酒业?真相到底是什么?洋河“散酒门”事件:4月27日,某媒体刊发一篇名为《“洋河散酒”浮出水面》的报道,文章“曝光”的是近两年跨越崛起并引起强烈关注的明星上市公司—-“洋河集团之收购散酒贴牌操作”内幕.影响:消息刊发后,洋河股份股价连日收低,产品市场销量也受到重创。

回应:洋河股份称,洋河没在外部买过散酒,仅购买过少量基酒。

散酒与基酒是有本质区别的,所谓散酒是指基酒经过勾兑工艺之后形成的待灌装的半成品酒,而基酒是指从酿酒生产线下来未经过任何勾兑的原酒。

洋河酒厂收购散酒的事件被报道后,直到5月7日,洋河董秘丛学年才对中国经济网表示,已关注到网上有外购散酒的传闻。

洋河从来没有从外部买过散酒,但确实在过往的经营过程中购买过少量基酒,用于低端和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丛学年称,散酒与基酒是有本质区别的,所谓散酒是指基酒经过勾兑工艺之后形成的待灌装的半成品酒,而基酒是指从酿酒生产线下来未经过任何勾兑的原酒。

尽管洋河酒厂矢口否认收购散装酒的事实,但消费者对洋河酒产品的信任度却大大降低。

有消费者表示,洋河产品的“口味大不如前"、“绵柔的感觉没有了"、“好酒生产量有限,宁愿信其有,也不信其无”、“市场上销售的茅台90%都是假的,不排除洋河产品也会出现造假现象"等等。

据了解,自2001年洋河酒厂推出“蓝色经典”品牌以来,以其“甜、绵、软、净、香”独特口感征服了众多消费者。

从食品安全谈白酒塑化剂危害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食品安全谈白酒塑化剂危害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食品平安谈白酒塑化剂危害采取的应对措施从食品平安谈白酒塑化剂危害采取的应对措施摘要:我国的食品平安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会危及到整个国家的平安。

通过论述白酒塑化剂来源及其相关管理规定,指出了白酒塑化剂对于消费者、政府及管理部门以及企业自身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政府及管理部门、企业改良和社会监督三个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食品平安;白酒塑化剂;危害科学技术的开展使得我们有能力发现以前发现不了或无视了的食品平安问题,我国的食品领域发生了很多的平安事件令人震惊。

2021年11月19日,21世纪网发表?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高达260%?一文。

同时,一篇来源不明的?酒业协会回应:全国白酒产品根本都含塑化剂成分?稿件被各大媒体转载,加速事态升温。

随后舆论从对酒鬼酒的质疑,开展到对中国白酒行业的质疑,“全国白酒〞、“塑化剂〞、“有毒〞、“致癌〞等字眼充满网络和各级媒体。

民以食为天,如果当前我国的食品平安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所造成的危害、伤害到的就不仅是我们某个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而是会危及到整个国家的平安,危机整个民族的存亡,我们必须勇敢面对。

一、白酒塑化剂来源及其相关管理规定1.塑化剂塑化剂是在工业生产特别是塑料制品中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用于增加塑料柔软性、延展性和可加工性。

它的种类很多,其中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目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邻苯二甲酸二己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是其中使用最普遍的类别。

2.白酒塑化剂来源根据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排查和白酒企业自查发现,白酒中的塑化剂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主要是白酒生产过程中接触的塑料管道、容器、包装材料和密封材料等的迁移;水、土壤等环境中存在的塑化剂迁移,对白酒原料也有一定影响,但含量极低。

在我国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之前,白酒行业和企业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塑料制品,与含有较高浓度的乙醇和较多酯类物质的白酒产品中接触过程中会有较大的迁移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1。

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曝光,尽管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尿检等检测程序也形同虚设。

此前,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

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产品质量投诉及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说,原料在入厂前都会经过官方检验,央视所曝的“瘦肉精”事件,公司正在进行调查核实。

与此同时,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农业部还表示,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

受此影响,15日下午,双汇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跌停,并宣布停牌.17日晚间,双汇集团再次发表公开声明:要求涉事子公司召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处理。

据了解,截至3月17日,已经控制涉案人员14人,其中养猪场负责人7人、生猪经纪人6人、济源双汇采购员1人。

对于双汇发展的投资者来说,不幸只是刚刚开始,复盘后的双汇发展更是连续两天跌停。

瞬时间,双汇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肉制品企业,“瘦肉精”事件令双汇声誉大受影响。

继三鹿之后,又一国内重量级公司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要求:请结合该案例,试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阐释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1.分析提示:(1)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可见,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由多方实施,为了多方利益的一个过程.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缺失,存在重大盲点或漏洞,才造成了目前这种境况。

形同虚设的检测程序只会成为不法分子的通道,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可缺少,不能因为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长久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真正为企业、为更多利益相关者带来真实的益处。

浅析“塑化剂”事件

浅析“塑化剂”事件

浅析“塑化剂”事件总所周知,近日有关台产食品添加塑化剂的事件闹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

塑化剂——一种有毒的食品添加剂,近日在台湾产的食品饮料中出被抽查出来,包括著名的统一公司的旗下产品。

其实,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早已不是新鲜事了,“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时间早前也闹得沸沸扬扬。

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屡禁不止呢?关键就在于人们疯狂追逐利润,受到利益的驱使。

当时轰动一时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完满了结,违法者受到严厉的惩罚,本应当惊醒生产厂家,起到一个威慑的作用,可是,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屡禁不止。

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们追逐利益,迷失了自我,越来越多人愿意为金钱铤而走险。

而正是这种金钱至上的不正确的世界观,促使他们做出不道德、不正当的行为。

然而,这种金钱至上的世界观的存在也是有他的物质基础。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处于腾飞阶段,快速发展的经济状况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改善与国民素质发展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贸易的深度与广度的进一步拓宽,越来越多人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而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农村出来,或是白手起家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发展给予了他们机遇。

依托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越来越多人走上发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但是,因为他们有限的文化水平以及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自然更加容易受到诱惑,一切唯金钱至上,枉顾社会道德。

其次,道德自律的缺乏。

生产成本降低,许多企业负责者却没有认真审视其原因,究竟是生产成本的正常下降,还是运用了添加剂呢?答案恐怕企业管理人员自知,只是明知故犯罢了。

台湾有学者言:“当着人们发现败德为获利的捷径时,败德之事即如江河之就下,沛然莫之能御。

”可见,为了追逐利润,社会生产者缺乏道德自律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而这一种风气,又是有很坏的影响,它会“令整个社会文化走向癌化”。

最后,企业家缺乏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据台湾媒体1日报道,为食品商提供塑化剂添加剂的两家源头企业昱伸香料公司与宾汉香料公司,两家老板30年前在同一家店当学徒,师出同门。

品质不良案例

品质不良案例

1、丰田召回事件2009年8月24日,丰田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宣布,由于零部件出现缺陷,自8月25日开始,召回部分凯美瑞、雅力士、威驰及卡罗拉轿车,涉及车辆总计688314辆。

这是我国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数量最大的一项召回。

丰田此前曾陷入召回门事件。

从2009年1月开始到2010年2月,因油门踏板和制动系统等故障,连续在全球范围内召回850万辆汽车,主要涉及凯美瑞、卡罗拉和雅力士。

而在国内则召回了约7.5万辆RAV4,当时丰田在华召回因“慢半拍”而备受国内诟病。

最新动态2012年10月10日,丰田汽车公司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交报告称,由于电动车窗的开关存在缺陷,将召回小型车“威姿(VITZ)”等6款车型共约46万辆汽车。

包括海外市场在内,全球召回数量将达743万辆,创迄今为止最多纪录。

记录此次召回的车辆包括了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所有主力车型。

丰田宣称,大规模召回的原因是同一供应商供应给两家企业的零部件出现缺陷,广汽丰田和天津一汽丰田承诺将对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电动车窗主控开关缺陷的零部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在中国,召回产品一般会得到各界包括消费者的赞赏,而且中国消费者为了能够被召回还曾经奋斗过多时,三菱就倒在“不召回”上。

然而,出乎丰田意料的是,貌似负责任的召回行动反而迎来各种猜疑和抨击。

部分消费者怀疑丰田公司召回的原因。

他们认为成本敏感的丰田不会为了这样一个很小很鸡肋的原因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召回,应当是产品本身出了更大更严重的问题。

简而言之,消费者的知情权被忽略了。

众多汽车产业专家则开始怀疑丰田的质量神话是否依旧坚挺。

有关人士指出,丰田连续大规模召回与它的零件通用化战略、捆绑式管理模式有关。

更有专家指出,丰田质量的下降,与其产量快速膨胀忽视科学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事实上,丰田这几年连续召回已经大大触动全球消费者的神经,尤其当丰田汽车引以为傲的雷克萨斯也发生召回时,有关丰田汽车质量的神话广遭质疑。

酒鬼酒为什么喝的人少

酒鬼酒为什么喝的人少

酒鬼酒为什么喝的人少
湖南酒鬼酒可以说是出道即是巅峰,在上世纪90年代,酒鬼酒开创出独有的馥郁香型,并且得到中国现代画家黄永玉亲自设计酒瓶,令其上市就卖到450元一瓶,那个时候茅台也才280元,五粮液才150元,酒鬼酒价格高,品质足够好,所以销量直线飙升。

至于现在酒鬼酒为什么喝的人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12年塑化剂事件,塑化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材料液化的添加剂,主要用于塑料、混凝土、水泥和石膏等,没想到第三方商业检测机构报告称酒鬼酒中塑化剂超标240%,导致酒鬼酒股票蒸发329.9亿,整个白酒行业都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就是名字问题,名字带“鬼”,导致很多场合不适合选用酒鬼酒,例如婚宴、节日等,都想图个吉利,没人愿意跟“鬼”接触,所以酒鬼酒很少会出现在婚庆筵席上,而像酒名中带“福”、“寿”、“喜”之类的,就非常受欢迎,不管酒质如何,至少在婚庆上喜欢。

这也是为什么酒鬼酒度过了塑化剂事件之后,销量明显回升,价格也逐渐涨回来了,却依旧销量不够好的原因。

一些人看到酒鬼酒就想到塑化剂事件,部分人则是喝不惯馥郁香型,即使喝的惯,酒鬼酒的价格还硬,漏价很少,导致送礼、酒席不合适,自己喝不舍得,销量自然上不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应对口径上:你说鸡,他说鸭,徒增公众困惑
因塑化剂事件的影响,酒鬼酒 2012 年 11 月 19 日紧急停牌时,酒 鬼酒副总经理范震开始对《每日经 济新闻》回应,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 中国白酒在发酵过程中绝对没有人 为添加塑化剂,因为塑化剂的添加 对白酒的酿造工艺和口感没有任何 帮助” 。 而接受央视采访的湖南酒鬼 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心国则表 示: 我们从酿酒工艺(曲酒酿造) 、 储存、勾兑到转运、包装,每个环 节都进行过风险排查。我们在基酒 方面,在储存方面,都没有发现酒 鬼酒含有塑化剂。但是一进入包装 线以后,我们抽查的时候,就发现 那个塑化剂,在酒里头的残留量时 高时低,有时候有,有时候又没有, 所以我们就比较困惑。 随后,检测中心的徐部长对媒 体通报了其调查结论。我们检测部 门从酒鬼酒酿造工艺每个环节中都 取了一份样本,比如刚酿制出来、 灌装、成品等,共取了 8 个样本送 往长沙省级检测部门检测,检测结 果显示,8 个样本中有 7 个未检出 塑化剂,其中一个检出但未超过卫
生部在 2011 年 6 月 23 日发布的 《卫 办监督函〔2011〕551 号》规定的 标准,这个样本是最后的成品” 。 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整个企业 先后多人登场,每个人的发言,不 仅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反而成了 媒体的把柄。到最后,一直主要代 表公司对外回应的副总经理范震, 在 《新快报》 记者致电时, 却表示 “自 己无权代表公司说话,一切以公告 为准” 。
管理批判 Management Criticism
在被情绪所左右的公众舆论的审判席上,没有辩护的余地。
酒鬼酒“塑化剂” 危机公关剖析
■ 文/宋子义
【问题分析】
在事件回应上 :
先否认,后道歉,激起更大质疑
“塑化剂”超标事件发生后, 酒鬼酒公司做了一系列的回应和危 机处理,然而不但没有平息消费者 的怨气,甚至适得其反,导致事件 发酵和升级。 2012 年 11 月 19 日, 媒 体 出 现标题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高达 260%、毒性为三聚氰胺 20 倍》的 文章,对此企业回应道 : 经质量监 督检验部门对公司的严格检查和对 50 度酒鬼酒的检测,未发现人为添 加“塑化剂”的情况,有可能是在 转运、包装过程中发生的迁移。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在 21 日下午公布了酒鬼酒样品的初检结 果 :塑化剂含量超标 247%。21 日 晚间,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声 明称 : “对近日发生的所谓酒鬼酒 ‘塑化剂’超标事件给大家造成的 困惑与误解表示诚挚的歉意” ,但 是同时声称 :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邻 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俗称塑化 剂)的限量标准, 故不存在所谓“塑 化剂”超标的问题。按照我国人均 预期寿命,每天饮用 1 斤,其中的 DBP 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继 2012 年 11 月 21 日 首 次 发 布的致歉声明,被媒体斥责为“道 歉却不认错”后,11 月 23 日晚间 酒鬼酒再度发布声明道歉,称将 “积极整改,让消费者喝上放心酒。 ” 声明中还承诺,公司将在 11 月 30 日前完成整改工作,并将在 11 月 25 日公布具体的整改措施以及时间 表。随后 25 日又通过央视《每周 质量报告》对外宣称,已初步确定 塑化剂的三大来源 : 一个是自动包 装线上的小塑料管,另一个是塑料 瓶塞,还有一个就是 2011 年包装 车间整修时,临时使用过的一段长 达 10 米的塑料输酒管。 面对酒鬼酒一而再再而三的表 态,消费者们似乎并不买账,网友 们更是对酒鬼酒至今未启动召回和 退货事宜表示愤慨。 企业没能利用第一时间的回 应,来解除消费者最关心的疑惑。
《企业管理》杂志
年第一期
在股市操作上 :
仓促复牌,措施不力,股民难以 买账
自 2012 年 11 月 19 日 因 爆 出 塑化剂超标而停牌后, 23 日晚间酒 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重大事件 说明及复牌公告。公告中,酒鬼酒 在向消费者和投资者“深表歉意” 的同时,强调国内外均未制定酒类 中塑化剂的限量标准,产品符合国 家标准。从而被消费者和网友认为 酒鬼酒的道歉公告缺乏诚意。 仓促启动的复牌开盘便跌停。 无奈之下,11 月 23 日晚间,酒鬼 酒再度发布声明,向公众致歉,并 表示,公司高度重视此事件的社会
《企业管理》杂志 2013年第一期
管理批判 Management Criticism
一次次信息的公布,只是一味的解 释原因,二度声明中,也只是提到 了此时消费者未必真正关心的加速 整改问题。整个危机处理方式几乎 一错再错,从而遭到了舆论的一片 质疑 : 从产品依据的 GB2757-1981 标准,到酒类塑化剂的限量等等, 即使在面对塑化剂超标 247%,在 官方检测结果出台后仍坚称此酒无 害,劝消费者放心喝。
影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称将以 “塑化剂事件”作为自身的“清醒 剂” ,举一反三,加强管理,进行 全面自查和清理,对采购、基酒生 产、贮藏、勾兑、包装、运输等生 产经营中每个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 和整改,对有可能导致酒类中邻苯 二甲酸酯类物质污染、迁移的设备 和设施进行彻底更换,将于 11 月 30 日前完成整改工作。完善质量保 障和检测体系,维护广大消费者权 益,让消费者喝上放心酒。 其实,股市最需要信心,如果 没有实质性动作的道歉,只能是一 句空话,反而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 反感。酒鬼酒在没有一套切实可行 的措施下仓促复牌,看不到希望的 股民自然不会买账,跌停也是一种 必然。至 11 月 26 日复牌后的第二 个工作日,仍然出现跌停。作为酒 鬼酒股份应该尽快申请停牌,拿出 切实可行的措施后,再申请复牌。
在形势判断上 :
口头重视,实则观望,错失事态 控制主动权
面对消费者和媒体的质疑,酒 鬼酒只是在表示,高度重视此事件
在危机事件中,企业 管理者需要承受巨大 的压力,决策者会听 到诸多建议,而且相 互矛盾,让人无所适 从。但为了公司的未 来,为了员工,也为 了公众利益,必须做 出正确的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