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第8课 《台阶》导学案

第8课 《台阶》导学案

8﹡台阶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1. 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

2. 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法。

1.题目解读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

台阶在本文中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人都有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所以造一幢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是文中父亲最大的心愿。

2. 走近作者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剧本《天下粮仓》、《卧薪尝胆》等。

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凹凼.( ) g ān g à( ) xi āng qi àn ( ) 撬.开( ) 很倔.( ) 倔强..( ) 黏.性 ( ) 硌.了一硌 ( ) 涎.水( ) 揩.( ) 资料链接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重点难点2.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神色、态度不自然——()人很多的公共场合——()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形容屈服顺从的样子——()3.读过课文后,你了解到哪些内容?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合作探究1.这篇小说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父亲”的性格特点,而“父亲”是中国农民的典型,所以说认识了“父亲”的特点,也就认识了中国农民的特性。

而要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细节描写是最好的入口,因此请你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读台阶造成前后父亲的表现,把握“父亲”形象。

(请在书本上圈画批注,并摘录你认为最典型的三处)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台阶》导学案

《台阶》导学案

8
台阶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微细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和场面的描写之中。

中考阅读题中,针对细节描写,经常做以下考查:(1)文中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文中细节描写起了什么作用;(3)文中运用了何种方法刻画了人物或描写景物,分析其表达效果。

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揭示文章主题;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创造典型环境等。

素材积累:
佛像和台阶的故事
人们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庙宇来供奉神佛。

庙宇建好后,山民选择了一块非常大的花岗岩,切割后,一部分用来做庙宇门前的台阶,另一部分用来做佛像。

寺庙建好后,前来供奉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极旺。


天夜里,台阶心里很不舒服,于是对佛像说“你我本都是一块石头上的,为什么我要做台阶让人每天踩踏,而你却高高在上,受人供拜?”佛像叹了口气对台阶说:“你只经历了四刀便成了台阶,而我却是经历了千刀万剐才被雕刻成佛像的。

”。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七下)班级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主备人:审核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人物”的故事)【学】(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单元要点梳理。

)【单元目标】(1分钟)1.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得当、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2.加强文本细读,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

3.结合文体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单元内容回顾】(2分钟)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两篇散文、一篇小说和一篇古代笔记小说。

一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

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二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三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十一课《台阶》教学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十一课《台阶》教学课件共(22张PPT)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 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 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 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 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 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
上去。
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 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 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 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 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 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 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明确
❖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 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 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 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 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合作探究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 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 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屋的时候托石板 闪了腰,前后形成了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 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 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 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
二、结合文章来谈谈父亲为什么要筑房子”
提示:把握本文的中心句----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 得尊重。也是尊重的需要使 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通过你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说说父亲是 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 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 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 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合作探究
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 写得详细?(比较阅读《背影》,深刻理解)
❖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 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的感受 父爱。

进学解导学案(教师版)

进学解导学案(教师版)

《进学解》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得重点词语与句子;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得成语。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得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得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得表达技巧。

一、题目解说本文写于元与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载:“(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

“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得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得方法在于“勤”与“思”,目得就是“业精”、“行成”。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她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疑问,她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得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得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得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得讽刺。

这篇文章,从进学谈起,而重点则在于论述朝廷用人。

它得写作技巧非常高明。

首先,我们瞧这篇文章得题目叫“进学解”,这样题目得文字过去往往属于辞赋体,采取抑客取主得写法,即假设主客两人问难,先由客方提出论点,对主人问难,就是文章得陪衬,然后主人驳倒客人得意见,申明自己得正面观点;韩愈这篇文章就不同,就是在客言之先,自己先站出来讲话,然后把客得话引出来,最后自己再进行反驳,用得就是借客伸主得写法。

二、韩愈传世名言(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2)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4)事业无穷年。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伊敏第二学校《台阶》word导学案

伊敏第二学校《台阶》word导学案
伊敏第二学校八年(上)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郭艳旭 校对人:崔文友 郭东芹
审批人:


四、展示交流( 15′)

台阶

新授课 学生活动与要求:能顺畅朗读,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情境导入( 3′)
课前背诵: 温故知新: 导 言:
二、学习目标(2′)
教师辅助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 适时的点拨、引导、及时评价
教师辅助策略:引导、点拨完成学案 重(怎么了,父亲老了)
上的内容
教师点评:
七、检查学案:
八、教学反思:
课题
台阶
课型 自学课
学习 目标
1. 积累词语。 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3. 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4.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积极 健康的心态。
一、请你诵读——小步轻迈悟情感 1、中速、深情地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词句。 生字词 揩 瘾 掺 挪 四字词 风吹雨淋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若有所思 大庭广众 叠词 青幽幽 黄几几 轻飘飘 痴痴的 高高的 拟声词 嘎嘎的 唿嗒唿嗒 刷拉刷拉 沙沙声 描写父亲劳动的动词 坐一坐 躺一躺 敲一敲 按一按 硌了一硌 晃 一晃
2、读好父亲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
三、请你品读——分 父亲是一个
仔细揣摩小说的精华 1、品读第 5 段“父 2、品读第 15 段“父 3、品读第 19 段“父 4、品读第 21 段“父 5、品读第 28 段“父 6、品读第 30 段“父 通过品读感知:父亲
四、请你倾诉——把 主旨意蕴:这篇小说 反思与深化: 1、请你探究——咀 父亲的付出值不值得
三、自主合作:

《台阶》导学案配答案

《台阶》导学案配答案

十一 台 阶、目标导学1.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重点)2. 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难点)、自主预学1.—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凹凼() 门槛() 涎水( ) 砌() 黏性() 尴尬()撬() 憋()半晌()揩()(2)文学常识积累课文选自小说 集《台阶 》,所以本文的体裁是( 小说)作者(李森祥),(现代)代作家。

(3) 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

中国人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在困境中追求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父辈的时代 2.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1) 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因为高台阶是地位的象征(2) 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捡砖拾瓦2.积铢累寸 3.草鞋成堆 4. 摸黑踏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1. 课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他身上最感动你的是什么?执着追求,有志气,坚韧不拔,不懈努力 为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不懈努力2 •文中处处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崇敬,怜悯,怀念3 •你认为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父亲形象有什么特殊用意? 讽刺了当时社会的封建迷信以及农村生活的落后(三)古人说“疑为学之始”。

说的是,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 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

通过阅 读本文,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向全班同学提出来, 大家共同来讨论解决。

—问题:为什么作者对造屋的过程略写? 四、课堂练习A.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台阶》导学案

《台阶》导学案

《台阶》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2.能力目标: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父亲艰苦创业“有志气”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刻意蕴【学法指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知识链接】:浙江作家李森祥1987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现已创作了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他有着长远的生活目标,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老实厚道,吃苦耐劳,同时也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注音凹( ) 凼( ) 门槛( ) 涎( )水揩( ) 嘎( ) 筹( )划黏( ) 尴尬( )( )撬( ) 烦躁( )2.释义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一、导入新课“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更多感动!”平凡之人虽然不如大人物那样显赫一时,叱咤风云;但是他们的身上依然涌动一股令我们感动的力量。

回首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这样的小人物有哪些?“闪光点”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走向《台阶》,走近文中这位普普通通的父亲,来看一看他的“闪光点”在哪里?二、整体把握:踏上台阶,走近父亲(一)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师:请大家快速的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阅读时注意在书上圈点勾画,梳理出故事的情节脉络。

(学生自读,圈点勾画)1、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3、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4、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为什么?5、你如何认识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台阶-李森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台阶-李森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台阶-李森祥》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台阶/李森祥》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台阶/李森祥》的作者及其作品背景;2.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 探讨小说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4.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李森祥,生于1953年,江苏南京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代表作品有《台阶》、《独行》等。

二、作品背景《台阶》是李森祥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革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三、主要人物1. 田晓莉:女主人公,本书的叙述者,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为了家庭不断努力奋斗。

2. 丈夫:一个普通的工人,为了生计而一直在打工。

3. 孩子:田晓莉的儿子,是书中一个重要的支持角色。

四、主题和意义《台阶》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故事,揭示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的变革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小说通过家庭的变迁,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坚持,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五、结构和写作手法《台阶》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使读者更容易代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同时,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紧凑,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主题更加生动和鲜明。

导学问题:1. 你对《台阶/李森祥》这部作品有何看法?2. 你认为《台阶》中的主人公田晓莉有何特点?3. 你觉得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和意义?4. 你对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有何看法?拓展阅读:1. 了解更多关于李森祥的作品和生平;2.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3. 阅读其他描写家庭生活的文学作品,比较不同作家的观点和风格。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台阶/李森祥》的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祝大家阅读愉快!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台阶》的作者李森祥及其文学背景;2. 理解小说《台阶》的主题和情节;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4. 探讨小说中的意义和价值观。

导学内容:一、作者李森祥简介李森祥,原名李维,生于湖南长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余映潮《台阶》学案

余映潮《台阶》学案

余映潮《台阶》学案《台阶》是当代作家余映潮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通过不断努力,终于建起一座新台阶的故事,展现了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本文将围绕《台阶》这部作品,从主题、提纲、论述和总结等方面进行创作。

一、主题《台阶》所探讨的主题是农民与乡村社会的变迁,以及这一变迁过程中个体形象的塑造。

作品通过父亲这一形象,展现了农民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对于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表达了对农村社会的深刻思考。

二、提纲1、引出故事背景,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详细阐述故事情节,包括父亲决定建新台阶、建台阶的过程以及建好后的情景。

3、分析人物形象,包括父亲和其他相关角色的性格特点。

4、探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和思想,包括对农村社会的思考和对个体形象的塑造。

5、对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评价。

三、论述1、故事背景《台阶》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背景,通过对父亲的形象塑造,展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故事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紧密相连,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故事情节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民,他决心要建一座新台阶来改变家庭的面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畏艰辛,日夜努力,最终如愿以偿。

建好后的新台阶成为了家庭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了父亲的骄傲。

3、人物形象父亲是作品中的核心人物,他既具有传统农民的勤劳、朴实的特点,又具有对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追求。

他的形象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其他相关角色如母亲、兄弟等,也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丰富的形象体系。

4、作品主题和思想《台阶》通过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农村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体尊严的追求。

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物质生活变迁,更展现了人物在变迁中的精神追求。

同时,作品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农村文化的思考和对于个体形象的塑造。

5、艺术特色余映潮的《台阶》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其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台阶(导学案)

台阶(导学案)

《台阶》导学案执教魏晓云学习目标1、通过速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台阶这条线索,能说出故事结构。

2、通过精读描写父亲语段,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能全面把握父亲形象特点。

3、通过研读父亲在实现自己梦想后的心情,能正确概括出文本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目标2、3教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遍,标段序,圈点、勾画描写父亲的重要词语、句子、段落。

2、读资料链接,了解作者和台阶的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一、整体感知,理清故事的结构速读课文后独立完成1、2小问(4分钟);小组讨论,完善答案后全班展示(1分钟)1、父亲一直有个梦想,这个梦想是什么?答:,我们可以把这个梦想归纳为:父亲的()梦。

2、父亲的梦想围绕台阶展开,可以分为哪三步?父亲(存)梦→父亲()梦→父亲()梦二、研读课文,走进父亲的台阶梦(一)、父亲存梦再读课文,独立完成3、4题(3分钟);小组交流完善(2分钟);全班展示(2分钟)。

3、父亲为什么会存有这样一个梦想?答:。

4、父亲存有的这个梦想非常强烈,试找出句子加以品读并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

答:我找的句子是:。

从中我看出了父亲具有的性格特点。

(二)、父亲追梦品析语段,独立完成第5题(4分钟);小组交流探讨(2分钟);全班展示(3分钟)。

5、父亲在筹建有高台阶的新屋时,文章做了大量描写,请你勾画品读,并分析父亲性格。

品读示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语段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蹒跚地走”、“慢慢探身”、“攀”、“缩”、“微倾”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父亲买橘子过程的艰辛,体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答:我找的句子是:语句运用了描写,通过写出了,体现了父亲性格特点。

(三)、父亲圆梦独立勾画完成第6题(2分钟);小组交流(1分钟);小组代表全班展示(2分钟)。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教师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学习目标】1.诵读词作,赏析词作语言。

2.了解意象的内涵,品味意境。

3.结合词人背景,把握词作情感。

【重难点】赏析词作语言,把握意象,品味意境,体悟情感。

【学习过程】预习案1.回顾《词四首》的学习,小结阅读古诗词方法与步骤(1)读题目:时间、地点、内容、目的等。

(2)读作者:知人论世(3)读词作:把握词作内容与情感。

①读注释,帮助理解难词的意思、典故、背景等。

②找意象,明意境、想画面,,把握词作内容。

③抓“词眼”,领悟词作主旨及作者情感。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学杜甫,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陈与义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他避乱襄汉,转湖湘,饱受流离之苦。

这首词大概是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

他回想起青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代初年词人。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其词题材主要集中在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尤以逼真传神的写景著称,风格清丽婉约、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学习案第一课时杏花疏影里——赏读《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一小结读词方法导入1.在前面第12课《词四首》的学习中,我们了解豪放词,诵读了六首经典词作。

《台阶-李森祥导学案》

《台阶-李森祥导学案》

《台阶-李森祥》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台阶/李森祥》,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批判思维。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李森祥,生于1949年,中国当代闻名作家。

曾获得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

代表作品有《台阶》、《独角戏》等。

二、文学背景《台阶》是李森祥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作品中通过对台阶的描写,表达了生活的坎坷和艰辛。

三、主要内容故事盘绕着一个普通家庭展开,父亲是一名工人,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家境并不富裕。

他们的孩子小明,每天要走很长的台阶上学,生活十分艰辛。

小明的梦想是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他陷入绝望之中。

四、文学特点《台阶》通过对台阶的描写,寓意着生活中的艰辛和坎坷。

作品中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残酷,让读者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五、阅读指导1. 阅读时要注意细节,理解作者的用意。

2. 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3. 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六、思考题1. 你对小明这个角色有何感想?他的命运是否令你感到悲哀?2. 作者通过对台阶的描写,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3.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小明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七、拓展阅读1. 《独角戏》——李森祥2. 《草房子》——曹文轩导学作业:1. 思考并回答思考题中的问题。

2. 阅读拓展阅读中的一本书,并写读后感。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同砚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台阶/李森祥》,并从中获取启迪,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愿大家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发现美好!。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台阶》这篇短篇小说,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故事主题;2. 通过对文本的剖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台阶》这篇短篇小说的作者以及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2. 提问学生关于“台阶”这个词的常见含义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可能涉及的主题。

阅读与分析:1. 阅读《台阶》这篇短篇小说,学生可以自行阅读,也可以组织小组阅读,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做一些标记、圈画等;2.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故事的情节发展,包括开头的描写、冲突的引入、高潮的展开以及结尾的呼应等;3. 引导学生对主要人物进行角色解析,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发展中的作用;4. 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故事的主题,例如困境和求助、友谊和彼此支持等主题。

讨论与思考: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2.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巴黎这个城市和台阶这个具体场景,这对于故事的意义是什么;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自己的观点。

写作与表达:1. 提供一些写作素材或题目,例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如何面对困境?”等;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认识,展开写作,可以是短篇小说、记叙文、议论文等形式;3.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展现对于语言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同时也注重对于自身才思和意见的表达。

总结与反思:1. 结合学生的讨论和写作成果,对故事中的主题进行总结,并展开思考和讨论;2. 鼓励学生对于自己在阅读、分析和写作过程中的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3.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作业:1. 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写作作品,并交流分享;2. 提示学生阅读其他与故事主题相关的作品,并做简要读后感;3. 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导学案1.易错字凹凼(dàng)涎水(xián)揩汗(kāi)筹划(chóu)黏性(nián)撬开(qiào)尴尬(ɡān)过瘾(yǐn)憋住(biē)头颅(lú)门槛(kǎn)2.多音字着钻调3.形近字4.词语释义若有所失:好像失掉了什么似的。

形容心神不定。

低眉顺眼:低着头,用顺从的眼光望。

形容对人害怕或驯服的样子。

筹划:筹措,谋划;出主意,想办法。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李森祥,1956生,浙江衢州人。

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专业作家。

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

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2000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等。

【文题解说】“台阶”是故事的线索,作者围绕着“台阶”命题立意,简洁而含蓄,“台阶”富有象征意义,象征了父亲的不懈追求,也象征了中国农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求发展与崛起的精神。

另外“台阶”也蕴含着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农民意识--台阶高,地位就高,台阶低,地位就低。

【创作背景】本文于1988年发表于《上海文学》,当时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变化,但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这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这篇小说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记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终于造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实现了一辈子的心愿的故事,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结束农村经济极端落后的状况的心声,回荡着时代的主旋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导学案
【合作探究】
1、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5)艰苦的准备后,新屋开工了,父亲无疑是兴奋的、幸福的,尤其对于造台阶,文中如何描写的?父亲是什么形象?(对于自己劳动得到的果实的热爱,体现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
(6)九级台阶造好后,父亲为什么却不好意思坐上去?体现了父亲的什么品质?(父亲觉得站在高处和别人说话“极不自在”,体现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同时也是长期无地位,不受重视,形成的自卑心理,难以消除的表现。)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2)提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人物呢?
(板书:线索——台阶、人物——父亲)
【小结全文】
我们可用三个词组来概括故事情节:叹台阶——造台阶——坐台阶
第二课时
【课前检查】文章结构
【小组合作】
分析父亲的形象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战胜困难。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从课文和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

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

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这样。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让学生获得对天都峰的感性认识。

师:大家看了录像,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

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峰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

“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二、范读或朗读课文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提到哪些人一起爬天都峰,请划出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台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台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台阶》教案五十铺乡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课题:8、《台阶》课型:新授时间:2009.10执笔:李晓风审核:八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台阶”这个线索,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父亲的形象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学习方法:1、情境设置法2、复述法3、研讨探究法学习设想:本文较长又是自读课文,要跳出课文整体把握其主题思想,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

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向课外延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适当地延伸到自己的父亲,加深对小说主人公的感受和理解。

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背景音乐《父亲》渲染气氛)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

可父亲在你跌倒时,他会扶起你;在你困难时,会鼓励你。

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作者李森祥。

二、汇报课外查阅的有关作者和通话的资料1、作者2、汇报生字词积累情况(注音、释词)凹( ) 凼( ) 门槛( ) 涎( ) 揩( ) 嘎( )筹( ) 划黏( ) 尴尬( ) 撬( )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三、快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中心句、关键句)。

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3、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4、新屋的台阶和旧屋的台阶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新屋造好后,父亲又有什么样的变化?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在父亲身上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合作交流四、踏上台阶,认识父亲: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关键句、文眼)。

《台阶》导思议展评检练衡水模式导学案

《台阶》导思议展评检练衡水模式导学案
(2)异:《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父爱。《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检】(8分钟)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展】(7分钟)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课文通过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况状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评】(5分钟)
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1)同:都是表现父亲的文章,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
2.能复述故事,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练】(8分钟)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把握文意。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本文中“我”家乡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么?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议】(7分钟)
说说你对父亲这个形象的看法。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踏踏实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案设计第周第1.3课时姓名
上课时间:2020年02月20日星期:四备课组长签字:班主任签字:
【导】(3分钟)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人生 / 是一级一级的台阶 / 许多人渴望 / 在台阶上找到 / 自己的高度 / 父亲是不是 / 也如此……”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讲述父亲的小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位父亲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1.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法。

【学习难点】‚台阶‛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

台阶在本文中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人都有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所以造一幢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是文中父亲最大的心愿。

2.走近作者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剧本《天下粮仓》、《卧薪尝胆》等。

3.相关资料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新授导入】我们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爱,父亲身上的慈爱和坚强、艰苦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泪水模糊的晶莹泪光中的背影上,父爱是世上最无私、最深沉的爱,表达是这么简单,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细节。

今天再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向《台阶》,走近文中的这位父亲。

【预习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A)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ɡānɡà)阴.凉(yīn)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B)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点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小得不值得提。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好像失去了什么。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父亲没真正觉得自己老,强调自己还很有力气。

(2)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父亲一生勤劳,一旦歇下来,觉得不习惯。

(3)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能过外貌描写,我看出父亲真老了。

(4)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父亲身体老了,心境也老了。

【合作探究】5、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

人家的高台阶有十几级,而自家的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地位。

‛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觉得台阶低。

6、‚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哪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老是摇来晃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的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这一处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用心理描写?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7、第21段中父亲放鞭炮的神情有什么特别?为什么会‚露出尴尬的笑‛?父亲高兴的样子很有个性: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手足无措,想挺胸又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从来都没什么地位,说明父亲具有谦卑的性格。

8、第26段中,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理。

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9、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回来时,一幅若有所失的模样‛?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劳动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若有所失10.怎样理解父亲的形象?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

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课堂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

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

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

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

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

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

其实,我也不想跳。

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

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

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

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

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

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

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

厨房里又传出一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

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

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

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

挑水由我包了。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1、父亲坐在新台阶上磕烟灰,为什么‚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由于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所以他就感到手有些不对劲。

另外‚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保护台阶就是保护自己的地位。

12、有人对坐在新台阶上的父亲问,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

为什么父亲回答错了呢?故意回答错了,这是父亲身上有着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住新房、吃饱喝足,不是显得傲慢了吗!13、为什么‚我和母亲都惊了惊‛,却还要‚尽力保持平静‛?‚我‛和母亲为了照顾父亲的自尊心,尽量不扩大父亲闪腰的影响。

14、归纳这几段文字的思想内容。

(20字以内)父亲把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拓展提升】父亲的期望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

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的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

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

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

每当这时,我总是似懂非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

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

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

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太寒伧,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却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

‛但父亲执意要为我买。

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鞋柜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

‚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并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

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

‛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

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父亲,走好!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15.文中写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这里的‚风风雨雨‛能不能改成‚风雨‛,为什么?不能。

‚风雨‛指自然现象,词重叠后的‚风风雨雨‛指生活道路的艰辛与坎坷。

16.文中写父亲‚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其中‚折了几折‛这个细节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细心的关切(父亲怕钱放不妥贴,怕‚我‛丢失)17.‚寒伧(chen)‛的意思是什么?丢脸,不体面18.文中写‚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好像很轻松‛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对孩子尽了责,看到了希望,又是为了不让孩子担心。

19.文中写‚(父亲)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