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教案+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52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52页)](https://img.taocdn.com/s3/m/ed1aade6a58da0116c174974.png)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
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
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时目标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b943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0.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反思第【1】篇〗读完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愉快的童年时代,虽然这些名人童年时的物质条件远远比不上现在的孩子,有的还要遭受战争和灾难的考验,但他们书中提到的一些童年片断还是美好,有趣,令人向往的。
一个人最初的人生经历,往往决定着以后发展的方向。
小学是人生发展中启发心智、培养人格的最关键阶段,一直以来为全社会所积极关心和重视。
当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都比较高,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促使家长从小就抓紧孩子的学习。
周六周日参加各种(语、数、外)培训的孩子和家长到处可见,补课已然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
反观我们的孩子,虽然通过参加培训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是如果去问问他们:你们喜欢这样吗十个中估计有七八个会说‘不!’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应该怎样教呢我觉得教师除了教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事事都顺着孩子,什么要求都答应。
一些一年级的孩子刚到学校就不适应。
老师就应该引导和孩子如何与同学交流,学会感恩、学会分享……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减轻孩子的负担。
高效率与减负担,看起来有些矛盾,实际上是一种对立的统一。
正如专家所说“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大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如果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不能带给孩子们愉快向上的心情,不能形成乐学会学的氛围,不能创造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环境,甚至还带给了孩子们身心健康不利的因素,这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必将大打折扣!老师有责任帮助孩子们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学习,认真、勤奋、高效地进行学习,课后痛痛快快地锻炼和活动,确保孩子们健康向上地成长。
童年的生命之旅,应该是快乐、健全和灿烂的。
作为老师无时无刻不陪伴着他们的成长,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地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地学习,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习作:写读后感》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习作:写读后感》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4fe1da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d.png)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习作:写读后感》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本的主旨,抓住重点描述情节。
•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情感并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本,抓住重点。
•表达读后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情感。
三、教学内容选择一篇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教材。
•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阅读文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选定的文章。
3.讨论交流:学生在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4.写读后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开始动笔写读后感。
5.分享和展示:学生可以选择读出自己的读后感,也可以将写好的读后感贴在黑板上展示给全班。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阅读后感表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 部分学生感受较为肤浅,缺乏深度思考; - 有些学生表达准确性不高,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 部分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缺乏条理性,需要引导他们提高写作逻辑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今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常规性开展阅读后感写作活动,加深学生感受。
- 针对学生表达能力较弱的问题,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 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逻辑性,提高写作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辅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强了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但在写读后感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通过后续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af7bd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f.png)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业设计赏析童年情意记录成长历程——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基于多维分析,提炼单元大观念(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能阅读日常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这段话介绍了体会思想感情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统观小学三个学段,关于体会情感和记实作文的要求大致梳理如下:学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记实作文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从表中可见,关于体会课文表达的想感情,从第一学段“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到第二学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注意把自己觉得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再到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a75407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0.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
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
3.能够运用课文内容,写出简单连贯的段落。
4.能够表演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本、绘本、音频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利用绘本或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
第二部分:学习课文
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析课文结构,讨论关键内容。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第三部分:词语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词并记忆。
2.学生课外辅导记忆生词。
第四部分:课文理解
1.学生完成课文理解题,检查答案。
2.学生讲解课文内容的自己理解。
第五部分:写作练习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一段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了解他人的写作思路。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学生表现积极,学习热情高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词语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加强生词记忆的训练。
另外,在写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组织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情况,需要加强写作技巧的引导。
下一步将调整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写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上为本次《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五下第一单元作文交际教学反思
![五下第一单元作文交际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ad395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9.png)
五下第一单元作文交际教学反思
英文回答,In the reflection of the first unit of the fifth grade, I found that th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is very effective. For example, when I asked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ir favorite food in English, they were able to express their ideas in a more natural and fluent way. This not only improved their speaking skills, but also enhanced their confidence in using the language. I also noticed that the students were more engaged and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 activities, which created a more lively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中文回答,在反思五年级第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交际教学方法非常有效。
举个例子,当我让学生用英语描述他们最喜欢的食物时,他们能够更自然、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使用语言的信心。
我还注意到学生们更加投入并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这创造了一个更活跃、互动性更强的学习环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f98d5ecfc789eb162dc868.png)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都长大了。
谁能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自己长大了?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身体长高了,学会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体贴父母……所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你们长大了。
4.观看视频,引发交流:(1)我长大了,学会做许多的事情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能做什么事呢?播放录像视频:跳绳、系鞋带、帮老师拿本子、给同学撑伞、帮家长做家务……(2)我们也长大了,又会做什么事情呢?(自信、环保、文明、爱心、体育、勤学、家务……)5.教师评议,导入课题: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成长中的自己。
(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出示课件(1)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2)最近爷爷起早贪黑,忙着采、晒野菊去集市卖,原来是为了给我买双新球鞋,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球鞋,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3)上个星期,第一次在班里当众发言,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47073fcb9d528ea81c779b1.png)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目标]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2.学习把受到触动的瞬间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1.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还要把自己受到的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很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殊不知,成长有时只在一刹那间。
当我们突然发现妈妈眼角的皱纹,觉得妈妈一下子老了,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次当众发言觉得无比胆怯时,同学们给予的鼓励的目光让我充满信心,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住校,学会独立生活,也是一瞬间的成长。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将记忆的书,翻到过去的某一页,去寻找成长的那一刻。
(板书课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二、指导审题1.学生默读习作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课件出示)2.说说本次习作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那一刻”和“长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开。
)3.如何拟定习作题目呢?(本次习作是一个话题作文,既可以直接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也可以根据习作内容来确定标题,如“第一次住校”“我长大了,妈妈却老了”等。
)4.本次习作的写作重点是什么?(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不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
三、创设情境,唤醒记忆1.小组讨论、交流: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2.全班交流。
预设1:小时候,我总是很依赖家人,走到哪里都需要他们陪着,现在我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做事情了,而且我还每周陪奶奶去超市,帮她拎东西。
预设2: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小勺一勺一勺地给妹妹喂饭,还用纸巾擦拭妹妹嘴角的饭粒,妈妈看见了,直夸我:“长大了!”3.师生评议。
(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
(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
(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4.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长大不仅是身体方面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成长。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精编)全册1-8单元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精编)全册1-8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1a4eb6a07f1922791688e8ca.png)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1-8单元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童年时,孩童们在田边学做农活,脱晓冰敲击,横牛背吹笛,于后园戏耍,都有无穷的情趣。
童年时,不得不远离故乡,远离亲人,那淡淡的回忆中充满的是对故土的思念,对乡人的不舍。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珍贵的,童年更是让人无比眷恋的。
让我们在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中飞扬,飞向远方……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每篇文章描写的童年往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仔细体会字里行间蕴蓄的情感,懂得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名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观三国烽烟,群雄们各展其才,逐鹿中原;识梁山好汉,豪杰们替天行道,南征北战;叹取经艰难,唐僧师徒降妖除魔,坚定西行;惜红楼梦残,豪门贵族兴衰沉浮,终为云烟……阅读名著,让我们与先贤对话,与历史握手,陶冶情操,获得心灵滋养。
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展现了“四大名著”的精彩情节。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充分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更多名著的兴趣。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汉字真有趣,谜语、故事、谐音、形声字……,一个个妙趣横生。
汉字展示了美感,包蕴着智慧,我们爱汉字。
走进汉字的王国,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缤纷世界。
我们要学汉字,规范使用汉字,让汉字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奔腾的长江,涌动的黄河,造就了一个伟大而坚强的民族。
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沉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爱国精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正是这种爱国精神,让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他___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他___了》](https://img.taocdn.com/s3/m/847350f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1.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他___了》一. 教材分析《他___了》这篇习作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写作指导课文。
这篇课文以“他___了”为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练习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几个示范性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能够较为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
但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观察不细致、描写不够具体生动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并能够进行生动的描写。
2.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并进行具体的描写。
2.如何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与人物的性格、心情等联系起来,进行生动的描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练习、修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入手,进行具体的写作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内容包括课文示范、学生作品展示等。
2.学生习作样本,用于分析和讨论。
3.写作纸张、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几张人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通过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他___了》,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学生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例子,了解如何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人物图片,观察并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然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通过汇报,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以“他___了”为主题的习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f5c3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4.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生字,并能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达成情况:良好。
大部分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生字的掌握也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成情况:较好。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识,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所加深。
多媒体的使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达成情况:一般。
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对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提升不够明显。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着“团结协作”的主题展开,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分析: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团结协作的内涵并未得到充分挖掘。
2. 教学方法: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
分析: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组织小组合作时,对于学生讨论的引导不够,导致部分学生过于闲聊。
三、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反馈:大部分学生对课堂活动表现出兴趣,但对于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2. 同行评价:同行认为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方面有待加强。
3. 自我评价:认为在课堂组织方面做得较好,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主题方面存在不足。
四、教学改进措施1. 针对学生书写问题,增加书写练习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 在小组合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内容与课文主题相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写读后感》参考例文四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写读后感》参考例文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1b23466bec0975f565e228.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写读后感》参考例文四篇第一篇:读《童年》有感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阿廖沙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
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
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阿廖沙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
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
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
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
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
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
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
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
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开始走向成熟。
我喜欢这本小说,也因为这本小说更热爱现在的生活。
第二篇:在烈火中永生——读《红岩》有感《红岩》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小说,它由杨益言和罗广斌所著,书中描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山城重庆,中共地下党员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斗争的感人故事。
这本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江姐。
当敌人在江姐的指尖上插满竹签的时候,她依然不肯透露共产党的秘密;当得知新中国快成立的时候,江姐带领大家缝制五星红旗;当白公馆里的共产党同志实施越狱的时候,江姐冲在最前面,为战友们挡下了敌人的子弹。
读着读着,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肉体上的折磨,丝毫动摇不了江姐的斗志;监狱中的生活,反而磨炼了她的意志。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反思)习作 写读后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反思)习作 写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9cace4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6.png)
习作:写读后感[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2.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会写读后感,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素,做到“感想”真实、具体。
[教学课时]1-2课时一、说说辨辨,认识读后感1.“一辨”,感受读后感的表达形式。
(1)谈话导入:读书时,你是否哭过?笑过?或者一本书读了好几遍?说说理由。
(板书“读后感”,简介读后感)(2)出示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让学生读一读准备好的习作例文,思考:它们与我们平时写的习作有什么不一样?(3)师生交流,明确习作任务。
(板书:人物/事情/道理/情感/细节)2.“二辨”,理清读后感的呈现要素。
(1)过渡:写读后感看似简单,有感而发即可。
但写出一篇好读后感,还是不易的,怎样写出好的读后感?(2)让学生自读习作要求。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读后感可以写哪些内容?②一般来讲,读后感先写什么,后写什么?③如何安排内容的详略?(3)全班反馈交流。
(4)教师小结:通常来讲,写读后感可以先介绍文章的大致内容,再写写自己读后的感想。
其中“内容介绍”可以略写,“感想”部分作为习作的主要部分要详写。
3.例文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相同之处:①介绍书或文章的内容时,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简单介绍。
(板书:印象深、语言简)②写感想,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谈,不说空话。
感想真实、具体,表达清楚。
(板书:情感真、表达清)(2)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不同之处:①“感点”不同。
感想可以由书中令人感动的人或事、或语言、或道理等生发。
②题目不同。
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二、读读写写,完成读后感1.练写读后感部件。
(1)出示习作要求。
回忆以前读过的书或文章,选择读后感的一个“部件”练习写写,或写开头、结尾,或介绍书(文章)的内容,或写感想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fe59e5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5.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那一刻,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各种写作方法后的第一次习作,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简单的写作。
但在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2.难点:如何将内心的变化具体地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2.准备写作素材,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3.准备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有效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生活中的案例,案例中的人物在某一时刻内心发生了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案例,分析人物内心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呈现的案例,讨论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
然后,教师给出一个写作素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现场写作。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写作,将自己生活中的一刻写下来,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内心的变化。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7c831179d1f34693dbef3e45.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每课教学反思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局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反复朗读,感情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意境,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诵出诗歌的意境,是我这节课设想达成的目标。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步骤是: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二、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
三、迁移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其二,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整节课下来,学生没有进入诗歌的意境,始终游离于诗歌之外,我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累,课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原因之一:在教学第一步骤,给学生自主读诗的时间有点少,集体朗读不能代替个人自读。
读不好,教学第二个环节自然不好深入。
原因之二:引导学生借注释,明诗意,悟诗境时,教学策略过于简单。
学生们对诗歌的第四句“也傍桑阴学种瓜”最易理解,也最容易感受孩子的勤劳,但对诗中体现的孩子的天真可爱,学生不容易感受,教学时我以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感悟是不可取的。
用何种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爱,应该下功夫琢磨。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忙碌景象,距离现在孩子的生活也比较遥远,如何引导他们感受农村男女夜以继日,辛勤劳作的劳动场面,进入诗歌描写的意境,读懂作者的情怀,若适时补充一些人们劳动的画面,学生应该更容易入境。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f2900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d.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漫画的启示》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漫画,从中得到启示,学会如何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趣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文通过生动的漫画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漫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创作的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漫画有天然的喜爱,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生活方面可能还不够细致,对生活的感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漫画的特点,学会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对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动的漫画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漫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察生活的感悟,提高学生对创作的兴趣。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生动的漫画案例,准备课堂分享。
2.学生准备:带上笔记本,准备记录课堂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动的漫画案例,引发学生对漫画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分析漫画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漫画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观察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生活的感悟。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让学生加深对观察生活的认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习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习作](https://img.taocdn.com/s3/m/8a376951ff00bed5b8f31d32.png)
那一刻,我长大了1.能将从某件事、某个瞬间中受到的触动、得到的成长具体真实地记录下来。
2.能自主修改作文,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多媒体播放学生婴幼儿时期的照片,让学生猜猜照片中的人是谁。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刚才播放照片的时候,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家看到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成长中的故事。
老师看到这些照片,也感慨万千。
转眼间,同学们已经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娃娃,长成了朝气蓬勃的少年,长大仿佛就在一瞬间啊!二、小组讨论,感受成长。
1.小组讨论:什么是长大?你在哪一刻感到自己长大了?那一刻你做了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你是怎么想的?先请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与全班同学分享。
2.学生汇报交流内容,师引导学生总结。
长大,不仅是年龄的增长、形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孝顺,学会了辨明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懂得了责任的真正内涵。
(学生互动交流成长故事,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说真话、写真实故事的习惯。
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想得具体才能写得具体。
)三、回顾教科书,点拨写法。
1.联系课文《梅花魂》,作者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读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赠“我”墨梅图、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重点是什么?作者在写这些事情的时候重点写的是事情的哪个要素?(经过)小结: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1)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2)要写清“经过”中的重要情节、场面,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之感;(3)要把主要人物的表现具体清楚地写出来,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2.联系课文《祖父的园子》第17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小结:借助自然景物,移情于景,表达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童年的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2.学习把受到触动的瞬间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1.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还要把自己受到的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很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殊不知,成长有时只在一刹那间。
当我们突然发现妈妈眼角的皱纹,觉得妈妈一下子老了,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次当众发言觉得无比胆怯时,同学们给予的鼓励的目光让我充满信心,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住校,学会独立生活,也是一瞬间的成长。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将记忆的书,翻到过去的某一页,去寻找成长的那一刻。
(板书课题:那一刻,我长大了)
二、指导审题
1.学生默读习作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课件出示)
2.说说本次习作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那一刻”和“长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开。
)
3.如何拟定习作题目呢?
(本次习作是一个话题作文,既可以直接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也可以根据习作内容来确定标题,如“第一次住校”“我长大了,妈妈却老了”等。
)
4.本次习作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不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
三、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小组讨论、交流: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2.全班交流。
预设1:小时候,我总是很依赖家人,走到哪里都需要他们陪着,现在我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做事情了,而且我还每周陪奶奶去超市,帮她拎东西。
预设2: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小勺一勺一勺地给妹妹喂饭,还用纸巾擦拭妹妹嘴角的饭粒,妈妈看见了,直夸我:“长大了!”
3.师生评议。
(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
(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
(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4.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长大不仅是身体方面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
成长。
品德方面的成长:我长大了,我能帮助同学,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学习方面的成长:我能自己独立解决难题,能主动探索新的知识,知道细心的重要性。
能力方面的成长:学会了一项技能,能自己回家了,会为大家服务了,学会了保护自己。
友情方面的成长:会处理与朋友间的矛盾,学会了谦让,学会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失败与沮丧中得到成长:学会了失败后的总结、反思。
而且还学会了吸取上次的教训,得到启发。
四、指导构思,点拨表达方法
1.要有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2.按怎样的顺序写呢?
构思:记事的文章,通常有以下两种记叙方式。
(1)顺序——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
先发生的事情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突出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3.怎样才能把想写的内容写具体、生动?
(写出真情实感,故事高潮部分要写具体)
五、开心练笔
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瞬间进行试写,注意要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意思。
六、指导修改
1.这是提高习作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教师应针对本次习作的要求制订修改目标和方法,放心地让学生自己自改、互改,教师巡视。
(1)是否有中心,有重点。
(2)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
(3)事情的经过表述是否清楚。
2.学生按要求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习作讲评
1.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2.习作者分别陈述自己的写作意图。
3.其余同学针对习作者的陈述、结合习作者发表的看法,相互评析。
4.教师提示方法:
(1)哪些词或句子写得好?
(2)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有何借鉴之处?
5.学生阅读自己的习作,找出认为好的地方,在同桌之间交流评析。
6.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并抄写在作文本上。
八、归纳总结
针对本次习作的经历,畅读收获和感受。
教师补充,提出鼓励和希望。
[教学反思]
写事的作文学生已经训练很多次了,但本次习作中,仍然有一些同学在写事作文时,还没找到写作方法。
有的学生在写一件事时抓不到重点,不知如何把主要内容详写,详略安排严重失调;有的学生不会抓事件的经过,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现长大的那一瞬间;还有的学生不会选材,写的事没有代表性。
针对这些情况,我每一种都找了一篇文章,一边读一边让大家分析哪里出现的优缺点怎么改。
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选事要选有代表性的,写事时要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清楚。
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讲给同桌听,再次进行修改。
通过交上来的文章,发现不少学生已有所感悟,写好文章还是要多写,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