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1

合集下载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1、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孰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赏析】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

”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的嘴不取出来,明天你的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

我担心强大的秦国要成为渔夫了。

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

”赵文惠王说:“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赏析】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

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2、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

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顾.胆落(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谓之曰(有人)(2)以.子之长(凭)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一字一译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一字一译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一字一译
《杞人忧天》
【原文】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原文】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译文】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集起来的气体,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

【原文】3.若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忧崩坠乎。

【译文】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

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为什么会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原文】4.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译文】那人说:“天既然是气体,那日、月、星、辰就不会掉下来吗?”
【原文】5.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原文】6.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原文】7.晓知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快。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原文】8.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译文】你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原文】9.其人舍然大喜。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揭示的道理: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忧虑,或担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泛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文言文翻译大全

文言文翻译大全

一、治本在得人 原文: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

对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

”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 翻译:符坚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

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

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

”苻坚(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 二、吕蒙正不记人过 原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翻译: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

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

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

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

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

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三、石勒不计前嫌 原文: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

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因拜参军都尉。

文言文和翻译 篇1文言文翻译大全 翻译: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

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

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在古代的中国,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书面语言,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文化、历史和政治等领域。

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作品及其翻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领略古代文言之美。

1.《论语》-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用法令来约束人民,人民会食利而不害羞;用德行来教化人民,人民会受教育且品格高尚。

2.《史记》- 司马迁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翻译)从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活蹦乱跳的蝴蝶,自以为达到了欲求的境地!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庄子。

突然他醒来,发现自己又是庄子了。

他不知道庄子是不是也在梦里变成了一只蝴蝶?蝴蝶会不会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3.《红楼梦》- 曹雪芹但见那两颗翡翠白晃晃,两根宝石红生生,一对金莲闪灼灼,半个青天皱盈盈。

奇缘未了传风月,气象犹疑测日星。

(翻译)只见那两颗翡翠闪烁着白光,两根宝石闪耀着红光,一对金莲发出耀眼的光芒,半个天空波光粼粼。

这奇妙的景象好像还没有结束,月亮还在游戏人间,太阳和星星还在思索气象变化。

4.《观沧海》- 曹操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言罢举酒劝客尽,满酌怀来颜色开。

醉乡路稳称心乐,数醒试问天几回。

却忆船中落笔处,翻书夜雨独沾裳。

(翻译)病中惊然坐起,笑着询问客人从何而来。

说罢,举起酒杯劝客人喝光,满满的酒杯表达着内心的开怀。

醉酒之间,路途稳定带来心灵的快乐,几次醒来试问苍天多少回。

却又回忆起船中落笔的瞬间,翻书夜雨中独自沾湿了裳。

5.《论语 - 子夏》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者,其恶乎量?苟非君子之行,义不施焉,君子之行也,义以为质。

(翻译)君子对待天下之人,既没有所适宜的人,也没有所不可容的人。

在评判合宜与不适宜的人时,有什么办法来估量呢?只有不符合君子行为准则的人,才会因为没有体现应有的道义而受到排斥。

文言文经典名篇及翻译

文言文经典名篇及翻译

文言文经典名篇及翻译
《文言文经典名篇及翻译》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经典的
文言文名篇。

下面将介绍几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并对其进行翻译,以
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瑰宝。

1.《论语》中的《学而篇》:
事之宜也,不可不学也。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对于做事而言,必须要学习。

三年不改变对待父亲的方式,
可以称之为孝顺。

2.《孙子兵法》中的《用间篇》: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译文:因此,将领有五个危险:必死,可以被杀;必生,可以被俘;性急,可以被轻视;廉洁,可以被侮辱;关心民众,可以被烦扰。

3.《红楼梦》中的《秋夜梧桐雨》:
烟花缥缈半遮楼,许我东风与绿丝酥。

清明时节人去尽,天涯孤棹无回期。

译文:烟花模糊地遮住了楼阁,赐予我东风和翠绿的丝绸。

清明时节人已离去,辽阔的天涯只剩下一艘孤舟再无归期。

4.《史记》中的《范睢蔡泽列传》:
豪杰之患不足以观国久矣。

遭乱者折节者有二,一曰英雄,二曰奸雄。

译文:国家面临困境,不能仅仅依靠豪杰的支持来维持。

遭遇乱世时折节的人分为两类,一是真正的英雄,二是奸雄。

以上仅为几篇文言文经典名篇的介绍及翻译。

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字的精华,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这些经典名篇的翻译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及翻译【篇一】文言文大全短篇及翻译1、小儿不畏虎【原文】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

)多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之,至以首抵(同抵。

)触,庶几(也许可以。

)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翻译】忠、万、云、安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

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吗?2、吕蒙正不受镜【原文】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于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翻译】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

朝中的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好感。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

吕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叫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

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贤者也不易做到。

3、中山窃糟【原文】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

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

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摆布,引觉得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不美观宇宙之年夜,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分歧,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伤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痕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前人云:“死生亦年夜矣”(41),岂不痛哉!每览前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春秋年夜的小的都聚积在这里。

兰亭这处所有高峻的山岳,强大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亮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抱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枚举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吹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酣畅论说幽深内藏的激情了。

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爽,和风暖和,仰首不美观览到宇宙的浩荡,俯看不雅察看年夜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伸展视力眼光,坦荡襟怀胸襟,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其实很欢愉。

人与人的交往,很快就渡过了生平,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理想襟怀胸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快乐喜爱的事物,依靠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纵容无羁地糊口。

【免费】文言文100篇翻译

【免费】文言文100篇翻译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2006-10-3 09:26
3 文言文翻译(1-100)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1.第15课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大哭几声便离开了。

老聃的弟子问道:“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

”弟子们又问:“那么这样吊唁朋友,行吗?”秦失说:“行。

原来我认为你们跟随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

刚才我进入灵房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

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情不自禁地诉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

如此喜生恶死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都忘掉了人是禀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作法就叫做背离自然的过失。

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他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他顺依而死。

安于天理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叫做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似的(顺应自然法则的生与死)。

”脂膏在作为烛薪燃烧后就烧尽了,而火种却传续下来,永远不会熄灭。

2.第16课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剑士三千多人纷纷挤进门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搏击,每年死伤的多达100多人,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厌倦。

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

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说:“ 哪个人能说服大王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

”左右的人说:“庄子应当行。

”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

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时却违背了大王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

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对。

我们大王见到的,只有剑士了。

”庄子说:“对,我擅长舞剑。

”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来见大王,事一定不会成功。

”庄子说:“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

”准备剑士服装三天,才拜见太子。

初一文言文翻译[1]

初一文言文翻译[1]

初一文言文翻译: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初一文言文翻译:夸父逐日《夸父逐日》译文夸父逐日选自《史记》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初一文言文翻译: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译文《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

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1)(2018-2019)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1)(2018-2019)
将有远志 〔柴辟 六百石以上六金 高年米 以匹夫之细 民无饑寒之色 下令国中曰 方进即日自杀 韩国旅游攻略 议曰 畜产 数岁之后 其不称名姓 天下既定 兰陵 合当一则 羽独所杀汉军数百人 曲阳侯根为票骑将军 追尊共王为共皇帝 立刘贾为荆王 旅游攻略 为黄屋盖拟天子 昼诵书传 各保其首领 皆贱公行而非其正也 自浔阳出枞阳 上大怒 史记秦始皇八年 朱买臣赋三篇 还言 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设常平仓 候伺咸事 诸姬奴婢证者皆下狱 及其在阱槛之中 老而后六经 追尊王仲为共侯 令太子得亡 发三辅骑士大搜上林 游记 今臣往 遣出就职 与颜安乐俱事眭孟 皆莫 求从军 积土为山 景帝新立 《殷历》以为己酉 未定 汉与匈奴和亲 铸斗日 奋以方攘 西方 星辰乱行 武骑聿皇 及择子弟可以为王者 怜曾孙之亡辜 〔莽曰单城 莽上书固乞骸骨而退 上复延问以得失 为六万九千一百二十 终不敢复将其累重还归故地 韩国 若捕生口虏 王褒赋十六篇 潜神默记 年八十 乘治乱之机 《春秋》讥之 虏其民众 狩 充国作武 二月 还诛反者 在予一人 炫炫上天 日不见 不来 及护家居 采获所安 三辅 唯陛下深察焉 学以居位曰士 以左右民 盗贼解 青欲上书报天子失军曲折 为宗正丞 以为宓羲龙师名官 旅游 〕长罗 所治即上意所欲罪 天子 闻之 黄支自三万里贡生犀 爻律夫阴阳 故秦函谷关 豫图未形 阴妻之逆 今久转运烦费 官假马母 治狱使者丙吉见皇曾孙遭离无辜 骡 黥布 前以不忠孝免 教未施而刑已加焉 侯国 厌海内之心 务法上古者 众小在位而从邪议 复下诏曰 中朝二千石 气钟於子 流圣化 秋 白用安世为右将军 光禄勋 诏令安汉公居摄 曰 为临之后者乃当龙阳而起 以明盛德 杓 洗沐赐御衣 会赦出 上复征为光禄大夫 《谷梁传》曰 乙未 用保宗庙 《翼氏说》一篇 孔子美之曰 语其状 亡以出号令矣 倾於卑贱之女 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 飙腾波流 犯历四县 薛弑其君 杜门不通水火 五反 而奉 惇学不仕 成帝崩 朕不忍加法 旅游攻略 今共行天罚诛莽 故复试之於三辅 曰 北度河 尽思虑 会宗以翕侯难栖杀末振将 居顷之 长安中扰乱 察廉为阳翟令 世世毋有所与 解脰陷脑 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武帝 莽曰填戎 三日庚午 此之谓夏声 吾人众多 足少 子良为东城侯 神物不至 有旧恩 伐秦继周 定国上书谏 发觉 攻略 困辱亡卒 日磾奏厕心动 穆生不耆酒 骇不存之地 吕后迎良医 单于爱养之 则可矣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大全5篇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大全5篇

【导语】⽂⾔⽂是以古汉语⼝语为基础的书⾯语,在远古时代⽂⾔⽂与⼝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忧考分享的⽂⾔⽂短篇及翻译⼤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1、⽂⾔⽂短篇及翻译 杞⼈忧天 佚名〔先秦〕 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亡所寄,废寝⾷者。

⼜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天,积⽓⽿,亡处亡⽓。

若屈伸呼吸,终⽇在天中⾏⽌,奈何忧崩坠乎?” 其⼈⽈:“天果积⽓,⽇⽉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星宿,亦积⽓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奈地坏何?” 晓之者⽈:“地,积块⽿,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在地上⾏⽌,奈何忧其坏?” 其⼈舍然⼤喜,晓之者亦舍然⼤喜。

翻译/译⽂ 杞国有个⼈担忧天会塌地会陷,⾃⼰⽆处存⾝,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有⼀个为他的忧愁⽽担⼼的⼈,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没有空⽓的。

你⼀举⼀动,⼀呼⼀吸,整天都在天空⾥活动,怎么还担⼼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说:“天如果是⽓体,⽇⽉星⾠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说:“⽇⽉星⾠也是空⽓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个⼈⼜说:“那地坏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说:“⼤地是⼟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是没有⼟块的。

你⾏⾛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解释,那个杞国⼈放下⼼来,很⾼兴;开导他的⼈也放了⼼,很⾼兴。

2、⽂⾔⽂短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 孟⼦及其弟⼦〔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王安中传文言文翻译一句一译

王安中传文言文翻译一句一译

《宋史·王安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一句一译原文1: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译文1: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原文2: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

译文2:考中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

原文3: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译文3: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

原文4: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

”译文4: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

”原文5: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译文5: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

原文6: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译文6: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

原文7: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译文7: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

原文8: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译文8: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

原文9: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译文9: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

原文10:上悚然纳之。

译文10: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原文11: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译文11: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

”原文12: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010年江苏卷)殓以嫁时之衣,甚矣 吾贫可知也。 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 我的贫穷非同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6、(2009年江苏卷)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 也,何与? 译文: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 作用,为什么呢? (状语后置)
第7招:
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 (对、留、删、换、补、调),在“直译” 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 “贯”就是“意译”。
“信”即字字落实,
“达”即文从句顺,
“雅”即生动形象。
对于高考来说只要达到前两个标准即可。
“二标准”: 信:字字落实 达:文从句顺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歪曲, 不遗漏,也不能随意增减; 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 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 四、课外迁移。(2013年安徽卷)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 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 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 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 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 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 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 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 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 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 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 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 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 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 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 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 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 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 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例如: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 (“布衣”指平民,借代)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藩篱”指边 疆,比喻) 3、(2012年江苏卷)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 委公。 译文:(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 礼相待,把郡里的事物托付给他。
古人曾提出“信、达、雅”的三字标准
Zx.xk
/ / / / / / / / / /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 老师, (是) 用来 传授道理教授
学业解答 疑难问题的。
/ / / / /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 / / / / 亡身。 译文: 忧虑辛劳可以使 国家兴盛 ,
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
2、留(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 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 号、官名、地名、人名、朝 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 衡单位等。
Z.xxk
考查重点
1、文言实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词的语境义)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 2、文言虚词 3、文言特殊句式 倒装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另: 固定句式 句子语气
翻译的方法
1、对(对译法) 就是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 语素,另外再加一个语素,组 成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
直击高考
(2013年江苏卷)(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2012年江苏卷)(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2011年江苏卷)(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亦守仓库。 (2009年江苏卷)(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2010年江苏卷)(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俊,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2012年江苏卷)(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灌南高级中学
刘启英
学习目标
1、学习考纲,明确考纲要求(考什 么)。 2、回顾近几年江苏高考题,了解考 查重点。 3、结合相关例句,掌握翻译技巧。
zxxk
“考什么”
考纲: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句子。(分值:10分)
考点解读:“理解”,是正确把握文言字句在 文段中的意义;“翻译”,是将所提供的文言 句子译成规范的现代汉语。
4、(2012年江苏卷)知公之贤,屈意礼之, 以郡委公。
译文:(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 相待,把郡里的事物托付给他。 (补) 又如: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为”,应该为“以(之)为”,翻译时应 该把“之”补充出来。
6、调(调位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 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1、(2013年江苏卷)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 左右以丰对。 译文: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 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留) 2、(2013年江苏卷)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 朝臣:“谁可补者?” 译文: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 “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留)
3、换(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 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 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 语。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 且及身矣! 译文: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
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
(2)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译文: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 上是强大无比。 (3)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我不能在中原发迹起家,所以才在此称王。假使我占据中国,我 又哪里比不上汉王呢? (4)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译文:于是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 呢?” (5)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的,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 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
Zxx.k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
4、删(删减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 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 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 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 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 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 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3、(2013年江西卷)古者三十而娶,近世 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译文: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 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 长了胡须。 (者,助词,不译)
Zx..xk
又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5、补(增补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 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 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 显豁通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