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人教版
Na Mg AlNaOH Mg(OH)2Al(OH)3
强碱中强碱弱碱
K
2Na + 2H2O= 2NaOH + H2
Rb2Mg+2H2O= Mg(OH)2+ H2
Cs
难点:元素“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第一节已经有详细的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有一定了解,但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性质的关系及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还没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力图通过分别横向纵向探究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帮助学生能够从“位置—结构—性质”三者统一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律。
2、通过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等定量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递变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元素周期表的化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重难点
重点: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两试管加热至沸腾,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Na
Mg
Al
与水反应
冷水、剧烈
热水、能反应
难反应
溶液颜色
红
浅红
几乎无变化
规律
金属性:Na > Mg > Al
②Mg、Al与盐酸反应
将实验①两只试管中的水缓慢倒入废液缸,再各加入2mL 2mol/L盐酸,观察现象。
Mg
Al
剧烈程度
Mg > Al
(注: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学案
D.从硅到氯负价从-4-1
2.已知 X、Y、Z 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 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
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原子半径:X>Y>Z 1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 (X+Z) 2
4.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过程
(一)Na 、Mg、Al 和水的反应
Mg
Al
与冷 H2O 反应 与沸 H2O 反应
结论
Na 现象
化学方程 式
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只能与沸水反应,Al 与水不反应。
(二)Mg、Al 和盐酸的反应
Mg
Al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Mg、Al 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 H2,但 Mg 比 Al 更剧 烈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
。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
(5)能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最稳定的是
。
8.用原子结构的观点说明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答:
9.X、Y、Z 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 Y 的核电荷数比 X 大 2,Z 的
D.X2Y
5.A、B 均为原子序数 1~20 的元素,已知 A 的原子序数为 n, A2 离子比 B2 离子少
8 个电子,则 B 的原子序数为
A.n+4
B. n+6
C.n+8
D.n+10
6.X、Y、Z 是 3 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X、Y 位于同一族,Y、Z 处于同一周期。X 原子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2元素周期律15-人教版
Cl
Ar
原子半径nm
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呈现周期性变化。
[练习]1、比较Na、S原子半径的大小。
2、比较Na、O原子半径的大小。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那么离子半径的大小怎么比较呢?
原子序数
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
1~2
+1
3~10
+1 +4 +5
-4 -1
11~18
+1 +4 +5 +7
-4 -1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化合价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前面也学习了同周期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那么,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3、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设问】 1、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ClMgCl2AlCl3H2SiO3H3PO4H2SO4HClO4
2、总结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
【分析】
【板书】4、(1)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知识拓展】 1、价电子数:
(二)、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增强,半径减小。
高中化学 第一章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明确学习目标] 1.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
2.掌握元素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学生自主学习一、原子半径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2.变化规律05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06逐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渐增大。
二、电离能1.第一电离能03最低(1)定义:□01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02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常用单位是kJ·mol-1。
(2)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04增大趋势(有例外)。
①同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05减小趋势。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2.逐级电离能(1)定义:原子的+1价气态基态离子再失去1个电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以此类推。
可以表示为M(g)===M +(g)+e -I 1(第一电离能) M +(g)===M 2+(g)+e -I 2(第二电离能) M 2+(g)===M 3+(g)+e -I 3(第三电离能) (2)变化规律同一元素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即I 1<I 2<I 3<…,这是由于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1价阳离子后,半径变小,核电荷数未变而电子数目变少,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增强,因而第二个电子比第一个电子难失去,失去第二个电子比失去第一个电子需要更多的能量。
同理,I 3>I 2、I 4>I 3…I n +1>I n 。
三、电负性与对角线规则 1.电负性2.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其□06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电负性接近,性质□07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如:1.“对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切元素,均满足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
此规律仅适用于主族元素,而对于副族元素、第Ⅷ族元素、0族元素原子半径大小须另作研究。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元素周期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元素周期律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关于微粒半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层数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电子层数多的元素的原子半径B.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微粒半径相同C.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D.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故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不一定比上一周期第Ⅰ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如r(Li)>r(S)>r(Cl),A错误;对于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离子,核电荷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小,B错误;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微粒,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C正确;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D 错误。
2.对于以下各组微粒的半径,难以确定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A.两种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别为:1s22s22p63s23p64s1和1s22s22p63s23p5B.两种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和C.3s能级上填有2个电子、3p能级全空的原子与2p能级上填有5个电子的原子D.3p能级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与3p能级上半充满的原子项中前者为K原子,后者为Cl原子,原子半径前者大;B项中前者为Si原子,后者为P原子,两者是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原子半径前者大于后者;C项中前者为Mg原子后者为F原子,原子半径前者大于后者;D项中前者为Al原子或Cl原子,后者为P原子,原子半径可能前者大也可能后者大。
3.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金属性强于钠B.因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C.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2n 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D.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说明钾失电子能力比钠强,所以钾的金属性强于钠,A正确;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由于p能级电子处于半充满和全空状态时,原子为较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大,故同周期第Ⅱ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ⅢA族元素,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ⅥA族元素,B错误;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2n 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已达到稳定结构,失去电子较难,所以其第一电离能较大,C正确;对于同一元素的原子来说,原子失电子比带正电荷的离子失电子能力强,所以原子的电离能随着原子失电子个数的增多而增大,D正确。
必修第一册化学人教版: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4.2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
自主引导探究,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归纳、比较。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科学创造品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位、构、性”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律
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2)非金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
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大单元-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一单元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间的关系。
3.能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随着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元素之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逐渐被一些科学家发现。
1829年,德国的德贝赖纳在研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时,发现有几个相似的元素组:①锂、钠、钾;②钙、锶、钡;③氯、溴、碘;④硫、硒、碲;⑤锰、铬、铁。
19世纪60年代,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尔等分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将元素进行分类排队,发现元素性质随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门捷列夫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律,并于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到底是按照什么标准制定的?它的价值何在?【任务六】元素周期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任务七】比较元素性质强弱的依据【任务八】元素周期表的制定依据和结构【任务六】元素周期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活动设计】问题1:什么是原子序数?它与核电荷数、质子数有何关系?问题2:前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何规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作。
核电荷数= = 。
学习目标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律?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依据事实,总结归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训练其总结归纳能力,形成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并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2.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活动设计】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元素主要化合价: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一般情况下):1.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多径大)。
1.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案(人教版必修2)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1.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XO4、H2YO4、H3ZO4的酸性依次减弱,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最大,Z最小B.非金属性X最强,Z最弱C.气态氢化物中HX最不稳定D.原子序数:Z>Y>X答案 B解析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可知三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X>Y>Z,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关系为X>Y>Z,由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Y>X,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X>H2Y>ZH3。
2.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答案 C解析对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由题可判断:aA2+=Mg2+,bB+=Na+,cC3-=N3-,dD-=F-,故原子半径:Na>Mg>N>F,原子序数:a>b>d>c,离子半径:N3->F->Na+>Mg2+,还原性:Na>Mg>N>F。
3.下列叙述中,A金属性肯定比B金属性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答案 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弄清金属性强弱的实质是原子失电子的难易程度,原子越容易失电子,其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失电子数目无关;其次得失电子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原子结构,尤其与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密切相关。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X 质量数 —— A
核电荷数 —— Z
——元素符号
(核内质子数)
请看下列表示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质子数既核
核外电子
Z个
3、阳离子 aW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书
阴离子 bY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设
二.核素、同位素
计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回答】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中的最小粒子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
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投影】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知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识
原子核
质子 Z 个
结
构
中子 (A-Z)个
与 板
பைடு நூலகம்
原子 AZX
教案
课题: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 1 页 共 127 页
授课班级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3、C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和电 子层数,C是 Be 元素。
4、a的若数aAn值+与为bB(2-A两种) 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A.b+n+2 B.b+n-2 C.b-n-2 D.b-n+2
A.原子半径:C>D>A>B B.原子序数:b>a>d>c
C.离子半径:D>C>A>B D.单质还原性:A>B>C>D
9.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
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B )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
2020/3/13
13
钠
镁
铝
单质与水 (或酸)
反应
与 应 应 放冷 : 出剧水反氢烈,反气。与与与放冷沸酸出较水水反氢快反反应气应应。剧慢烈,都, 。与 氢较酸 气剧,反 。烈放应出
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 物碱性强弱
NaOH
Mg(OH)2
Na Mg Al 金属性逐渐 减弱 。
Al(OH)3
2020/3/13
2020/3/13
12
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1~20号元素中,除了O、F外, 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
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8
②金属元素无负价(除零价外,在化学反应中只显正价);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1.2元素周期律导学案(2)
Mg
Al
单质与水反应
与冷水反应现象
与冷水反应现象
与沸水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NaOH
Mg(OH)2
中强碱
Al(OH)3
[实验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
Mg
Al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总结]Na、Mg、Al与水(或酸)反应越来越,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金属性逐渐。
7.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 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
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我的难点与疑惑
学生反思
作业
完成《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及名师一号《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金属性
①可以从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条件越低(或反应越),反应速率越(或反应越),金属的金属性越强。
②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推断。碱性越,金属的金属性越强。
③金属间的相互间置换。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阳离子氧化性越,金属的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性
①可以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推断。酸性越,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
12.短周期元素X、Y和Z,已知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则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导航学习任务1 探究原子半径大小规律NO.1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影响因素2.递变规律(1)同周期: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2)同主族:从上到下,能层越多,半径越大。
微点拨:因为稀有气体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判定依据不同,一般不将其原子半径与其他原子的半径相比较。
NO.2互动探究·提升能力已知短周期元素,a A2+、b B+、c C2-、d 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探究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规律问题1: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间有何关系?提示:由于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四种离子电子数相等,即a-2=b-1=c+2=d+1。
问题2:A、B、C、D四种元素在同一周期吗?试推测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提示:A、B、C、D不在同一周期。
A应位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B应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C应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D应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族。
问题3:阴、阳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一般有什么规律?提示:一般上一周期后面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下一周期靠前的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问题4:A、B、C、D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A2+、B+、C2-、D-的离子半径是怎么样?提示:原子半径B>A>C>D;离子半径C2->D->B+>A2+。
问题5: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①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比较,先看周期再看主族。
②对于离子的半径比较,要借助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
③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NO.3应用体验·形成素养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能层数少的元素原子半径一定小于能层数多的元素的原子半径。
( )(2)核外能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粒子,半径相同。
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一、课题: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二、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教学目的: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及实质。
2、通过科学探究,提高总结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第二课时(共三课时)六、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七、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八、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九、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即通过导学案自学、比较、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采用实验探究和迁移类比、思考讨论、分析讲解、探索规律、总结归纳、理解实质。
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抽象方法。
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钠、镁条、铝片、稀盐酸、酚酞溶液、砂纸、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蒸馏水、火柴等)。
十一、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非金属性如何变化,为什么?[引言]:目前我们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刚才,大家复习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那么,同周期元素是否也有类似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二)[科学探究1]:请大家看我们自己完成的导学案上“探求新知1”和教材上科学探究1中的第二个表格内容,谁愿意将你的完成情况给大家汇报一下呢?(也可到多媒体展台上展示并讲解)[教师强调]:(学生回答后)对学生的回答评价后强调:周期性的意思就如同我们一年又一年的四季更替及生活中的每天都是24小时一样。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2元素周期律18-人教版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实验探究、结合有关数据认识元素周期律,即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模拟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艰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和讨论、实验探究、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1.了解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3.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及实质。
4.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想。
要点元素周期律1.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1)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
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1~2 1 1→223~10 2 1→8811~18 3 1→8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3~10号元素Li Be B C N O F Ne 原子半径/pm 152 89 82 77 75 74 71 ——11~18号元素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子半径/pm 186 160 143 117 110 102 99 ——变化趋势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原子序数主要化合价的变化1~2 +1―→03~10 +1―→+52.探究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从左往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元素周期律。
(1)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也就是说,由于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这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应用思考】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C、N、O、F的最高正化合价也递增吗?提示:不是,因为F无正价,O无最高正化合价。
2.请结合原子结构解释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
提示:因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能力依次增强,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故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B)A.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C.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解析:A项错,第一周期和副族元素除外;C项错,金属无负价,O、F无正价;D项错,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2.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镁强的事实是(B)A.钠的硬度比镁小B.NaOH的碱性比Mg(OH)2强C.钠的熔点比镁低D.Na2O的熔点比MgO低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Ⅳ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CH4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解析:A项错,H元素是第ⅠA元素,但是它没有金属性;C项错,没有强调最高价非金属氧化物;D项错,同一周期,后面非金属的阴离子的半径比前面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层数多,所以半径较大。
基础训练1.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递变关系错误的是(B)A.电子层数不变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解析:原子序数从11到17,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B错;答案为B。
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正确的是(A)A.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降低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减弱解析:A显然正确;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B错;N、O、F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错;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D错;故答案为A。
3.下列各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的是(C)A.KCl B.NaBrC.LiI D.KF解析:Li+、Na+、 K+中半径最小的是Li+,F-、Cl-、Br-、I-中半径最大的是I-,当分子最小,分母最大时,比值最小,故LiI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从氟到碘,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B.氧与硫为同主族元素,氧比硫的原子半径小,氧比硫的非金属性强C.第三周期从钠到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D.因为铝原子比钠原子失去电子数目多,所以铝比钠的还原性强解析: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Cl>Br>I,所以从氟到碘,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A正确;B.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主族元素,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O和S位于同一主族且S原子序数大于O,所以氧比硫的原子半径小,氧比硫的非金属性强,故B正确;C.同一周期元素,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所以第三周期从钠到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故C 正确;D.金属原子越易失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强,Na比Al易失电子,所以还原性Na>Al,故D错误;故选D。
5.关于主族元素(F、O除外)性质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C.第n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为+n价,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为8-n(n≥4)D.第n主族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2O n,氢化物分子式为RH n(n≥4)解析:R最高价为n,最低价为n-8,其氢化物分子式应为:RH8-n(n≥4)。
6.下列粒子半径比较中,正确的是(B)A.Na+<Mg2+<Al3+<K+B.S2->Cl->K+>Ca2+C.O2->S2->Cl->Br-D.F->Li+>Na+>S2-解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A.离子半径:Al3+<Mg2+<Na+<K+,故A错误;B.离子半径:S2->Cl->K+>Ca2+,故B正确;C.离子半径:Br->S2->Cl->O2-,故C错误;D.离子半径:S2->F->Na+>Li+,D错误;故选B。
能力提升7. 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B.非金属活动性:Y<X<ZC.原子半径:X>Y>Z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X+Z8.已知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的顺序依次减小,B、E同主族。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A.A、B、E一定不在同一周期B.D为第二周期元素C.A、D不可能在同一主族D.B、D可能在同一周期解析:依题意可知,AA、B、E B项错;A、D可以是同主族,也可以不是,C项错,B、D不可能是同一周期,D项错。
9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 ②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4⑨⑩(1)⑤和⑧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__________,非金属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3)①和②可形成__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4)⑦和⑩单质氧化性__________强(填写元素符号); (5)⑥的最高正价是__________。
解析:(1)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C 、②为O 、③为F 、④为Al 、⑤为Si 、⑥为S 、⑦为Cl 、⑧为Ar 、⑨为K 、⑩为Kr ,故答案为:Si ;Ar ;(2)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故K 的金属性最强、F 的非金属性最强,故答案为:K ;F ;(3)①和②可形成的化合物为CO 、二氧化碳,均属于共价化合物,故答案为:共价; (4)非金属性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故Cl 元素单质氧化性强,故答案为:Cl ;(5)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族序数(O 、F 元素除外);⑥处于第三周期ⅥA 族,最高正化合价为+6,故答案为:+6。
答案:(1)Si Ar (2)K F (3)共价 (4)Cl (5)+610.W 、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W 、X 是金属元素,Y 、Z 是非金属元素。
(1)W 、X 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 与Y 可形成化合物W 2Y ,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 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 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Y 、Z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5)W 、X 、Y 、Z 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W 是钠,X 是铝,Y 是硫,Z 是氯。
答案:(1)OH -+Al(OH)3===AlO -2+ 2H 2O(2)Na +⎣⎢⎡⎦⎥⎤∶S∶2-Na + (3)SO 2+Cl 2+2H 2O===2HCl +H 2SO 4 (4)HCl H 2S(5)S 2- Cl - Na + A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