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手段。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充分了解金融与一国经济的相关性以及金融固有的独特性,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金融主要问题,特别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能独立思考、比较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切实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这一总的指导方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是一国至关重要的宏观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出现了新的现象和问题,金融成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领域。
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对象是金融,主要分析、研究宏观领域中一国货币和货币运动的规律,这些货币运动所涉及的金融业务及其经营机构,以及由于这些货币运动而形成的各种金融关系和由此产生的金融现象、问题。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结构:从货币及货币制度入手,按逻辑顺序,逐一阐述信用、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一国金融领域的各个重要课题,同时结合我国实际,重点讲解我国信用、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利率市场化、银行商业化改革,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范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金融发展和改革问题。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48 /3四、先修课程:宏微观经济学五、课程教学目标这门课程将建立一套统一的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分析框架,强调的重点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应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则来塑造学生们的思路,使他们理解金融市场的结构、外汇市场、银行管理以及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这些原则包括:金融结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供求分析来解释金融市场动态的资产理论、均衡概念以及利润最大化等。
在给学生介绍基本原则及理论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些工具,以便他们理解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诸如利率、汇率、通货膨胀、总产出之类的经济变量。
六、适用学科专业经济学院所有专业学生(经济、金融,国际贸易)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Part ⅠIntroduction(8学时)1.Why study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2.An Overview of the Financial System.3.What is Money?Part ⅡFinancial Markets (12学时)1.Understanding Interest Rates.2.The Behavior of Interest Rates.3.The Risk and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4.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Part ⅢFinancial Institutions(12学时)1An Economic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ructure.2The Banking Firm and the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3Economic Analysis of Banking Regulation.4Financial Derivatives.Part ⅣCentral Banking and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12学时)1Structure of Central Banks and Federal Reserve System.2Multiple Deposit Creation and the Money Supple Process.3Determinants of the Money Supply.4Tools of Monetary Policy.5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 Goals and Targets.6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7Monetary Policy Strategy :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PartⅤMonetary Theory (4学时)1The demand for money2Money and Inflation八、教学方法本课程准备采取双语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导论(1.5学时)(1)货币银行学的重要性(2)货币银行学理论框架2.货币与货币制度(3.5学时)(1)货币的产生与本质(2)货币的职能(3)货币形态的演变及其最新发展(4)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5)货币的层次划分(6)东南亚金融危机要求: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掌握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基本功能,理解货币的职能;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认识各种货币形式的特点,重点掌握现代货币形式;掌握货币制度的含义,了解货币制度的构成;了解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掌握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了解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的内容,重点掌握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3.信用与利率机制(7学时)(1)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3)利息与利息率(4)利率的计量(5)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6)债券供求曲线的应用(7)中国利率市场化要求:要求学生理解信用及其特征;了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明确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掌握信用工具的含义和特征;掌握主要的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掌握利息的定义,了解利率有哪些分类,并能区分各种不同利率之间的关系;熟练计算利率的几个衡量指标:当期收益率、贴现收益率和持有期收益率。
除了明确各自的计算公式、熟练计算之外,要知道它们的优缺点及其与到期收益率的关系;掌握决定以及影响利率的因素。
4.金融市场(4.5学时)(1)金融市场原理(2)基础性金融市场(3)衍生金融市场(4)金融期权市场(5)金融期货市场(6)金融互换市场要求:掌握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分类;了解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和功能;掌握货币市场的定义及特点,了解构成货币市场的几大子市场;了解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构成;理解包括远期协议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和互换市场等在内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原理。
5.金融机构(2.5学时)(1)金融中介机构产生的经济分析(2)金融中介机构的构成和基本内容(3)我国金融中介机构要求:了解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功能及存在原因;重点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各机构的性质及业务内容;具体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了解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本课程为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货币银行学》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金融专业最重要的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通过探讨货币、信用、利率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并通过考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来解答现实中货币与金融方面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
基于该课程理论性、基础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从而为后面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货币的基本理论、货币的供给理论、货币的需求理论、信用与利率理论,了解和熟悉银行、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和主要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
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货币银行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在修完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而开设。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各章节的学时进度可参考本大纲的建议,但任课教师可自行做出具体安排与适当调整。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要求: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2、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所观察的各种货币的定义、分类和职能;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3、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以及我国目前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不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4、重点掌握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概论适用专业:计算机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数:64课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
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
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和要求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三、主要内容(一)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二)货币流通(三)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四)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五)参考书籍介绍四、思考题1、列举你所遇见并希望求得理论解释的货币银行领域中的问题,现在你对这些问题是如何理解的?2、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3、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目的和要求本章讲授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制度。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理解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本位货币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演变。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1、内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2、重点难点: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三、主要内容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一、古代货币起源说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三、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第二节货币的形式一、古代的货币三、铸币与纸币四、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第三节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二、流通手段三、货币贮藏四、支付手段五、世界货币第四节货币的定义一、一般等价物二、社会计算的工具与“选票”三、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四、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第五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及其内容二、货币制度的发展四、思考题1、为什么不同形态的货币均能计价、买卖和支付费用?2、从现代经济生活出发,如何科学地定义货币才能概括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特征?3、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如何发挥它的各项职能?4、试述我国人民币制度的特点。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领域的重要课程,旨在深入了解货币的产生、发行与流通,以及银行的角色和职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货币银行系统的运作机制有着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全面认知和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够:- 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发展的历史背景;- 掌握货币供求关系和货币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 了解央行的职能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方法;- 熟悉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和重要职能;- 理解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能够分析其影响。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2.1 货币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 货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的比较和评价2.2 货币供求关系和货币市场- 货币的供给来源-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货币市场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 货币市场利率和利率体系2.3 央行与货币政策- 央行的职能和责任-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方法- 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价2.4 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和职能-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活动- 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 资金调配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监管和监管机构2.5 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三、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3.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例分析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案例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将采用考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
通过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能力的综合发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
四、参考教材和资源4.1 主要教材- 《货币银行学导论》- 《现代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原理与实务》4.2 参考资料和资源- 学术期刊论文- 相关研究报告和调研材料- 央行政策文件和官方发布材料五、课程要求和考核标准5.1 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和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主要内容第一篇货币、信用与经济第一章货币与经济第一节货币的定义理论定义:在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支付以与债务的偿还中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实证定义:根据货币的基本职能和货币流动性的差异来划分货币层次。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能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的媒介。
价值储藏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储藏是储存超越时间的购买力。
支付手段:在商品赊销和预付贷款时,商品的让渡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分离,货币便充当延期支付的手段。
第三节货币形式的演变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货币依次经历过: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以与电子货币五种形式。
第四节货币制度定义: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内容:1.规定本币的材料与货币单位。
2.规定本币和辅币的发行和流通。
3.规定发行的准备。
4.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
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经历过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以与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一节信用一、信用的定义信用是以偿还与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信用的产生:首先,信用是在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三、信用的基本形式1.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商品和劳务交易时以延期支付和预付款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2. 银行信用: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通过放款、贴现等方式,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3. 国家信用:政府以债务人身份,筹集资金的一种借贷行为。
4. 消费信用:工商企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以消费品为对象,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5. 国际信用:是指国际间的借贷关系。
第二节信用工具一、短期性金融工具——主要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下的票据和国库券。
(一)票据行为——以承担票据债务为目的所做的必要的行为。
1. 背书(Endorsement )2. 承兑(Acceptance )3. 票据的贴现(Discount )(二)票据的种类1. 支票(Check )2. 本票 (Promissory Note)3. 汇票(Bill of Exchange 或Draft )二、长期金融工具——主要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券和股票。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或《金融经济学》二、教学内容、目的及方法(一)课程的主要内容:《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财经类其他专业的学科核心课。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货币和货币制度、信用、利率和利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货币金融理论等。
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10个方面:1、货币与货币制度2、信用、利息和利率3、金融机构体系4、金融市场及金融工具5、商业银行6、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7、货币需求、供给与社会总供求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9、金融创新10、金融与经济发展(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货币、货币运行和货币调控的基本规律,能够对现实经济中的金融现象、问题以及宏观金融政策及其效果做出理性思考与分析。
具体要求如下:1、熟练掌握等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了解与此相关的前沿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领域的基本现状及相关问题有初步的了解;2、会运用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现实问题做出有一定深度的分析;3、对经济主体在相应的宏观金融政策环境下可能采取的经济行为做出判断;4、通过学习货币供求机制与原理,学会宏观金融分析方法并对实际问题做出相应的解释;5、了解我国金融发展及改革趋向。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取课堂讲授、讨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手段上逐步实现采用多媒体教学。
三、推荐教材(一)必读教材:江其务主编:《货币银行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二)选读教材:1、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2、黄达主编:《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4、Zvi Bodie,Robert C. Merton著,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 0640043 课程学时: 57 学分: 3适用专业: 经济学专业(金融方向)开课时间: 二年级一学期开课单位: 财经系大纲执笔人: 黎文飞大纲审定人: 谷雯一、课程性质、任务《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也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
金融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领域,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对象是金融,主要分析、研究宏观领域中货币和货币运动的规律,这些货币运动所涉及的金融业务及其经营机构,以及由于这些货币运动而形成的各种金融关系和由此产生的金融现象、金融问题。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和货币制度、信用、利率和利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货币、货币运行和货币调控的基本规律,能够对现实经济中的金融现象、问题以及宏观金融政策及其效果做出理性思考与分析。
备注:本教学大纲以徐英富主编《货币银行学》为编写标准。
二、课程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1、货币(第一章) 21.1概述了解1/21.2货币的职能掌握 1 1.3货币制度了解1/21.4货币的作用掌握 12、信用(第二章) 32.1概述掌握1/22.2高利贷信用了解1/22.3现代信用的基础了解1/2 2.4信用的形式掌握1/22.5信用的作用掌握1/22.6融资方式与融资结构掌握1/23、利率(第三章) 33.1概述了解1/23.2利率的决定理解 13.3利率的结构掌握1/23.4利率的功能和作用掌握 1 4、金融市场(第四章) 5.5 4.1概述了解1/24.2货币市场掌握 14.3证券市场掌握 1 4.4期货市场掌握 1 4.5期权市场掌握 1 4.6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熟悉1/2 4.7金融资产组合熟悉1/2 5、金融机构体系(第五章) 2.5 5.1概述了解1/25.2金融机构的一般结构了解1/25.3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了解1/25.4我国的金融体系熟悉 1 6、商业银行(第六章) 56.1概述了解1/26.2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制度了解1/26.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掌握 1 6.4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掌握 1 6.5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掌握 1 6.6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掌握1/2 6.7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理解1/2 7、中央银行(第七章) 37.1概述了解 1 7.2中央银行的性质、业务活动特征、了解 1职能及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7.3中央银行的业务了解 1 8、金融创新(第八章) 28.1概述了解1/28.2资产证券化熟悉1/28.3风险投资和二版市场熟悉1/28.4金融工程了解1/2 9、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第九章) 39.1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了解 19.2金融自由化掌握 19.3我国的金融改革了解 1 10、货币需求(第十章) 310.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掌握 110.2古典货币数量论掌握1/210.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掌握1/2 10.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了解1/2 10.5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掌握1/2 11、货币供给(第十一章) 311.1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量掌握 1 11.2货币供给模型了解1/2 11.3基础货币及其决定因素掌握1/2 11.4货币乘数及其决定因素掌握1/2 11.5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了解1/2 12、货币供求均衡(第十二章) 212.1概述了解 1 12.2货币供给与社会总供给的均衡了解 1 1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三章) 3 13.1通货膨胀概述掌握1/2 13.2通货膨胀的成因了解1/2 13.3通货膨胀的效应了解1/2 13.4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掌握 1 13.5通货紧缩了解1/2 14、金融风险(第十四章) 3 14.1金融风险的含义与种类了解 1 14.2金融风险的产生与效应了解 1 14.3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了解 1 15、金融监管(第十五章) 2 15.1概述了解1/2 15.2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掌握 1 15.3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了解1/2 16、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收支(第十六章) 3 16.1国际货币体系了解 1 16.2国际金融机构与国际资本流动掌握 1 16.3国际收支掌握 1 17、外汇与汇率(第十七章) 3 17.1概述了解 1 17.2汇率决定理论掌握 1 17.3汇率制度掌握 1 18、货币政策(第十八章) 5 18.1货币政策的目标掌握 1 18.2货币政策的工具掌握 1 18.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掌握 1 18.4货币政策的效果掌握 118.5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货币政策了解 1总学时:57学时(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信用、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央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实践。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Money and Banking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2.0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或上机)学时:0适用对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货币银行学》是系统地研究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的一门科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
通过把发达国家在货币、信用、银行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我国在金融领域的成功改革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内容先进、与国际接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体系完整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信用、金融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今世界各国金融机构运行原理和规范,透彻理解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法规、政策及改革取向;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上以课堂教授为主。
教师在按照大纲的要求授课同时,适当补充最新资料。
同时适当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和搜集相关领域的最新资料,积累最新知识,并形成自己系统的知识体系。
通过对《货币银行学》的系统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扎实的掌握和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金融现象和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和正确的分析,能够利用基本理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和掌握金融活动中的一些基本实务操作。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1 前言 (1学时)2 货币 (3学时)(1)经济运行与货币银行(2)货币的职能(3)货币的定义、本质3 货币制度 (4学时)(1)金属货币制度(2)现代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3)我国货币制度简史4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6学时)(1)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信用形式(3)信用工具(4)利息与利率5 金融机构 (6学时)(1)金融机构概述(2)中央银行(3)商业银行(4)政策性银行(5)其他金融机构6 银行业务 (6学时)(1)银行的负债业务(2)银行的资产业务(3)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7 金融市场 (2学时)(1)货币市场(2)资本市场8 涉外金融 (4学时)(1)外汇与汇率(2)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3)国际收支(4)国际金融机构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无五、教材及参考文献教材《货币银行学》黄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参考文献《现代货币银行学》饶余庆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货币银行学》孙礼照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西方货币银行学》李崇淮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现代金融学》周大中编著北京大学北大出版社《货币银行学教程》艾洪德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大纲制定:杜凤梅大纲审定:王国贞制定日期:2009年8月一、判断1、我国的辅币是有限法偿的,不能用于纳税。
《货币银行学》课堂教学大纲.doc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手段。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充分了解金融与一国经济的相关性以及金融固有的独特性,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金融主要问题,特别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能独立思考、比较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切实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这一总的指导方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是一国至关重要的宏观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出现了新的现象和问题,金融成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领域。
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对象是金融,主要分析、研究宏观领域中一国货币和货币运动的规律,这些货币运动所涉及的金融业务及其经营机构,以及由于这些货币运动而形成的各种金融关系和由此产生的金融现象、问题。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结构:从货币及货币制度入手,按逻辑顺序,逐一阐述信用、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一国金融领域的各个重要课题,同时结合我国实际,重点讲解我国信用、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利率市场化、银行商业化改革,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范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金融发展和改革问题。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及目标简要说明课程性质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基本内容等。
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货币银行学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必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业务知识,并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当前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
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在将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课程教学中主要介绍货币制度、信用、利息和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与经济、外汇与国际收支等内容。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金融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认识及学习过程,将所学的金融基础知识正确应用到实际经济生活的投资理财活动中去。
(一)课堂教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教学要求(1)掌握货币的起源(2)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3)掌握货币的形式(4)掌握货币制度类型及构成要素的内容2.教学内容(1)货币的职能(2)货币的演变(3)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教学要求(1)掌握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掌握现代信用形式中包括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主要信用形式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3)掌握信用在经济中的作用(4)掌握利息定义,利率体系中各种利率内涵,利率的决定及利率理论,利率的作用2.教学内容(1)信用和信用形式(2)金融工具(3)利息和利息率第三章金融市场1.教学要求(1)掌握金融市场概述,各种金融工具内容(2)掌握货币市场各子市场基本知识(3)掌握资本市场组成及主要内容(4)掌握金融风险与金融市场监管2.教学内容(1)金融市场的构成(2)货币市场(3)资本市场(4)衍生市场(5)投资基金市场第四章金融机构1.教学要求(1)掌握主要专业银行的职责与业务分工(2)掌握政策性银行的组成、分工与业务(3)掌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构成及开展的业务2.教学内容(1)金融机构的形成(2)金融机构的构成(3)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第五章商业银行1.教学要求(1)掌握商业银行概述(2)掌握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3)掌握商业银行业务各类业务2.教学内容(1)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2)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业务经营原则(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4)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5)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第六章中央银行1.教学要求(1)掌握中央银行的产生与类型(2)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3)掌握中央银行的业务(4)掌握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2.教学内容(1)中央银行概述(2)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主要业务(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第七章货币供求与均衡1.教学要求(1)掌握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2)掌握货币需求决定因素(3)掌握货币供给机制及影响因素(4)掌握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2.教学内容(1)货币需求(2)货币供给(3)货币均衡第八章货币政策1.教学要求(1)掌握货币政策目标(2)掌握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机制及其应用(3)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4)掌握货币政策效应2.教学内容(1)货币政策的目标(2)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4)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和衡量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教学要求(1)掌握通货膨胀及其测量,通货膨胀成因,通货膨胀经济效应(2)掌握通货膨胀对策(3)掌握通货紧缩原因、影响、对策2.教学内容(1)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2)通货膨胀的原因(3)通货膨胀的治理(4)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5)通货紧缩的原因与治理第十章国际金融1.教学要求(1)掌握外汇的定义、汇率的种类和标价方法(2)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3)掌握国际储备的构成以及管理2.教学内容(1)国际收支(2)外汇与汇率(3)国际储备第十一章金融与经济发展1.教学要求(1)掌握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了解金融市场未来额发展方向2.教学内容(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中国的金融压抑(3)金融自由化(4)金融创新与发展(二)实践环节本单元主要利用课下时间采用案例法论证有关货币制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总述
本课程大纲是以2006年江西财经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货币的功能、货币的形态、货币制度的发展等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1. 货币的四大功能;2. 货币从实物货币向纸币、支票及电子货币演变的过程;3.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4. 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的特征;5. 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难点:货币制度的变迁。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第二节货币形态的变化
第三节货币制度的沿革
第二章利息与利率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理解利率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利率水平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等。
【重点难点】重点:1. 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利率的种类。
在讲授浮动利率时,可结合介绍有关LIBOR、CHIBOR的内容;2. 单利与复利、现值与终值的计算;3. 理解均衡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4. 对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及利率对经济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
在涉及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水平的影响时,可结合国内和国际的现实情况讲授;
5. 在介绍我国的利率制度与改革时,可结合我国利率改革现状与趋势进行讲授。
难点:1. 均
衡利率理论;2. 利率与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利息
第二节利率的种类
第三节利率决定
第四章利率的作用与变动
第三章现代金融体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现代金融制度有框架式的了解,熟悉和掌握西方国家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1. 现代金融制度的职能;2. 两类融资方式及其比较;3. 结合美国金融制度,介绍按现代金融制度构成划分的金融体系;4. 结合我国金融改革,介绍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
难点:我国与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不同。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金融体系概述
第二节发达国家金融体系
第三节我国金融体系
第四章金融市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运作模式和类别等。
要求结合实际,掌握有关货币市场中各重要子市场的运行特征,掌握股权市场中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运作方式、长期债券市场中债券的发行与交易价格的计算,了解并熟悉金融衍生市场种类及性质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1.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2. 发行市场与证券评级制度;3. 交易所市场与场外市场的交易特征;4. 货币市场的特点;5. 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运行。
可着重讲授同业拆借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
难点:1. 货币市场在经济中的功能;2. 货币市场子市场的运行;3. 金融衍生产品的性质、特征;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种类;4. 金融衍生市场的种类及各市场的主要功能;5. 证券交易所和其它证券二级市场的运行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货币市场
第三节资本市场
第四节外汇市场
第五节金融衍生市场
第五章商业银行:体制与业务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商业银行的体制、经营原则和基本业务等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1. 介绍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结合当前国际金融业变革趋势,对经营制度做重点介绍;2. 讲授商业银行业务时,可适当增加有关中间业务的内容;3.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
难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体制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第四节商业银行业务
第六章商业银行:管理与创新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管理、了解近年来国际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重点:1. 掌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2. 掌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3. 金融创新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难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管理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第四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第七章中央银行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史、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主要内容、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业务种类,理解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
【重点难点】重点:1. 中央银行的发展及其体制类型。
可适当补充介绍欧洲中央银行的有关情况;2.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央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体现在其业务中;3.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其核心是独立性问题。
难点: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央银行制度
第二节中央银行职能
第三节中央银行业务
第四节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第八章货币需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货币需求的概念以及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掌握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货币需求理论和现代货币需求理论。
【重点难点】重点:1. 决定货币需求的三类主要因素;2.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现金交易方程式的要点及其比较;3.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后继者对该理论的发展;4.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及其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难点:1. 货币需求的概念;2. 现代货币需求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
第二节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现代货币需求理论
第九章货币供给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的基本原理、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了解货币供给理论。
【重点难点】重点:1. 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及我国的货币层次内容;2. 存款货币的创造原理;3. 货币供给模型,结合模型讨论影响货币供给的各种因素;4. 货币供给新理论的内容
及其与传统的货币乘数理论的差异。
难点:1. 存款货币的创造;2. 货币供给模型的推导。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用货币的范围与层次划分
第二节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第三节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
第四节货币供给模型与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第十章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概念及其表现形式;有关通货膨胀与紧缩的经济理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及其治理等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1.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概念,货币供求由非均衡向均衡的调整方式;
2. 按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讲授通货膨胀的类型;
3. 测度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4.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的不利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5. 通货紧缩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难点:1.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2. 通货紧缩的治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概念与测度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成因
第四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第五节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第六节通货紧缩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学习货币政策的基础内容,即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和工具体系,以及如何选择。
【重点难点】重点:1. 货币政策目标及其我国的现实选择;2.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在我国的运用情况;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难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第二节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宏观理论与实践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用货币政策协调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重点:比较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情况,讨论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问题。
难点:各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二节IS-LM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
第三节中国的金融调控机制与货币政策
第十三章金融稳定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要认识金融稳定的意义,掌握金融稳定的概念、特征和标志,以及金融稳定的原则和制度安排,了解金融稳定理论。
【重点难点】重点:金融稳定的特征和标志。
难点:金融稳定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稳定: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第二节金融稳定的概念、特征和标志
第三节维护金融稳定的原则和制度安排
第四节金融稳定理论分析
第十四章中国金融改革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的金融改革,包括金融市场体系改革、商业银行改革、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风险监控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难点:利率市场化改革。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改革历程简要回顾
第二节金融市场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第三节银行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发展
第五节金融风险控制与监管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