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干旱气候划分及其特征
中国干湿地区气候和植被表格
中国干湿地区气候和植被表格1、下列干湿地区中,植被以森林为主的是气候的干湿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半湿润地区是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半干旱地区以草原为主,干旱地区植被稀少,荒漠草原、荒漠面积广大.故选:B.2、我国干湿地区怎样划分?各地区天然植被是什么中国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共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1、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自然植被多为森林2、半湿润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3、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4、干旱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荒漠3、我国干湿区的分布,植被,农业生产的情况我国干湿区复的划分大体如下:①湿润制区:秦岭-淮河以南、川西山地以东的广大地区,还包括东北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干燥度小于1,是我国湿润区,区内自然植被多为森林,农田以水田为主;②半湿润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干燥度1.00—1.49,属半湿润区,区内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农田以旱田为主,水田只出现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③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天山山地等,干燥度1.5—4.0,属半干旱区,区内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农田以旱地为主;④干旱区:我国西北部的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阿拉善等地,干燥度大于4,区内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以畜牧业为主。
4、把我国四类干湿区与其相应的植被景观和农业景观连线我国湿润地区降水丰富,一般在800毫米以上,主要植被是森林,农业以水田为主;我国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多,一般在400---800毫米之间,主要植被是森林、草原,农业以旱地为主;我国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一般在200毫米以下,主要植被是草原,畜牧业发达.根据题意.故答案为:.5、海口西双版纳温度带作物熟制降水量干湿地区主要农产品植被类型气候类型是什么?海口和西双版纳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这里纬度低,终年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所属的温度带是热带。
湿润地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地区
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或与山脉走向) 平行:受地形因素影响
三、气候特点
(二) 黄色中国
绿
白色中国
色
中
国
>8000 ℃ <2000 ℃
作物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熟制
一年二熟 到三熟
(青稞)
主要自 针叶林 针阔混交 落叶阔叶 常绿阔叶 季雨林
然植被
林
林
林
不同的温度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反映在农
业上,有耕作制度的不同和作物品种的不同。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
中 国 年 降 水 量 分 布 图
由北京到广州 陈毅
12月平均气温
朝辞京华雪满天,夕过黄河冰塞川。 -1.5℃ 中原大地麦未绽,青山隐隐武胜关。 仲冬汉口看菊展,长沙红叶缀满山。 5.5℃ 韶山冲里览风物,霭霭青松赤壤嵌。 农村潜力最伟大,中国革命属发端。 湘赣两省典型多,星火燎原豹一斑。 七日行抵广州地,郁郁苍苍浩无边。 灼灼红花排满径,游人疑是三月三。 17.5℃
试分析七月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二)夏季
1、我国七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等温线稀疏)。
2、原因 (1)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白昼比南方长。 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 大。 (2)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 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 间短。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
中 国 年 降 水 量 分 布 图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第9节 中国东部的季风雨西部的干旱气候
第9节中国东部的季风雨西部的干旱气候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地理上呈现出明显的气候差异。
其中,中国东部地区的季风雨气候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干旱气候是最为典型的两种气候类型。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东部的季风雨和西部的干旱气候特征,以及其形成原因和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1. 季风雨气候1.1 特征中国东部地区的季风雨气候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的夏季和寒冷干燥的冬季。
在夏季,中国东部地区盛行的东南季风带来了充足的降水,气温适宜,植被丰富。
冬季则较为干燥,降水相对较少,气温较低,植被相对较少。
1.2 形成原因中国东部地区的季风雨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地形和气候环流。
首先,中国东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东面与太平洋相邻,西面与西藏高原相接,呈现出自北向南逐渐升高的地势。
这种地形布局使得东南季风在夏季盛行时从海洋上吹向中国东部地区,带来丰富的水汽和降水。
其次,季风雨气候受到气候环流的影响。
冬季,亚洲大陆的高压系统形成,使得季风变为北风,湿空气相对稀少,降水减少。
夏季,印度洋的季风低压带和太平洋的高压系统形成了西南季风,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和降水。
1.3 影响季风雨气候对中国东部地区的人民和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季风雨气候为中国东部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这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水稻等作物的种植几乎完全依赖于水源,而季风雨气候为这些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其次,季风雨气候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雨水的充沛降落可以满足人民的日常用水需求,为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然而,季风雨气候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降水集中在夏季,而冬季降水相对较少,可能导致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一些暴雨和洪涝灾害也会给当地的居民和农田造成严重的损失。
2. 干旱气候2.1 特征中国西部地区呈现出干旱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干燥、降水稀少、气温差异大、日照时间长等特征。
西部地区的河流和湖泊较少,土地贫瘠,植被相对较少。
我国气候类型及干湿地区划分
一、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与该地降水量的多少和可能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我国水分状况分类,是以干燥度(或湿润度)来划分的。
所谓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用日平均气温≥稳定期积温的0.16倍,作为可能蒸发量,以此与该期降水量之比,求得干燥度指数(其例数为湿润度指数),其公式为:干燥度指数= 可能蒸发量/降水量(大于10°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假定秦岭淮河带的可能蒸发量和降水量接近平衡(干燥度指数为1)并参照我国各地自然景观而确定的系数为0.16。
根据干燥度分类可以概括地把全国分为湿润(干燥度<1,相当于森林)、半湿润(干燥度1-1.5,相当于森林草原)、半干旱(干燥度1.5-4,相当于干草原)和干旱地区(干燥度≥4,相当于荒漠)。
湿润地区降水量比较多,大于或等于当地可能蒸发的水分。
干燥度<1。
天然植被为森林。
土壤无石灰性,多是酸性;有机质含量不高,矿质养分比较贫乏。
除滨海地区外,没有盐渍化现象。
在温度适宜,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域,农业生产比较稳定。
很少有旱灾发生。
包括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年降水量都在一千毫米以上。
大兴安岭北部的寒温带,年降水量虽仅三百五十到五百毫米,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干燥度仍在一以下。
温带湿润地区包括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等地。
暖温带湿润地区只包括辽东与山东两个半岛。
半湿润地区降水量比可能蒸发的水分少,但二者差值还不大。
干燥度1-1.5。
天然植被为草甸草原,有一部分为松栋林。
土壤呈石灰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一股较高。
可给性矿质养分含量中等,排水不良的地方有盐渍化现象。
年降水量变化比较大,旱患较多,春旱更是常见,农业生产较不稳定。
温带半湿润地区包括东北平原中北部,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包括华北平原、关中平原以及横断山北部等地。
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可能蒸发的水分少,二者差值相当大。
干燥度1.5-4上下。
天然植被为干草原。
土壤有钙积层,有机质和可给性矿质养分含量不算太低,只是在排水不良的地方,土壤盐渍化迅速。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引言: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其中包含了大片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特点是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土壤湿度低,植被稀疏。
在这个地区,陆地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一、陆气相互作用的机制1. 蒸发和蒸腾作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水分供应不足,蒸发作用和蒸腾作用比较强烈。
在这些地区,高温和低湿度条件下,陆地上的水分很快蒸发进入大气中,形成水汽。
2. 湍流和辐射效应:陆地表面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产生湍流,导致热量的上升和下降运动。
同时,陆地还通过辐射效应向大气释放热量,加剧了气象要素的变化。
3. 水汽输送:由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水汽输送是一种重要的现象。
水汽通过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输送,造成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
二、陆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1. 气温影响:干旱半干旱区的地表温度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辐射强烈和湍流作用引起的。
高温又进一步加剧了蒸发和蒸腾作用,使得水分散失更快。
这种高温的气候条件导致了干旱区的干旱化现象加剧。
2. 降水影响:干旱半干旱区的降水非常有限,大都集中在夏季的短暂时段。
陆气相互作用导致水汽的输送,进一步影响了降水分布。
例如,青藏高原的蒸发蒸腾作用导致了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降水,而没有达到内陆地区。
3. 风的变化:干旱半干旱区的陆气相互作用也会影响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在这些地区,强烈的湍流和辐射效应造成了较强的大气运动,增大了风速,加剧了风沙灾害的风险。
三、对策和措施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问题对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这些地区,合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减轻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干旱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干旱气候的特征和分布干旱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缺乏水分,导致严重干旱现象的气候类型。
干旱气候对土地、农业和人类生活都带来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干旱气候的特征和分布,并分析其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
一、干旱气候的特征干旱气候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降水稀少:干旱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低,不足以满足植物生长和水资源需求。
2. 高温干燥:干旱地区通常伴随高温,水分蒸发迅速,土壤和植被缺水。
3. 地表水资源匮乏:干旱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有限,供水困难。
4. 植被稀疏:干旱环境下,植物难以存活和繁衍,导致植被覆盖稀疏。
二、干旱气候的分布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1. 热带沙漠气候地区: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的大维多利亚沙漠等。
2. 亚热带干旱气候地区:例如美国西南部的内华达沙漠、中国西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3. 冷旱气候地区:例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加拿大的北部阿尔泰山脉等。
4. 高原干旱气候地区: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脉上的阿塔卡玛沙漠、西西伯利亚的高原冷旱区等。
三、干旱气候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干旱气候对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诸多影响,其中包括:1. 土地退化:长期干旱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农田无法种植,造成土地退化。
2. 植被减少:干旱环境下,植物难以存活,植被覆盖减少,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干旱气候使得许多物种无法适应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四、干旱气候对经济的影响干旱气候对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减产: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受限,导致农业产量降低,给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供应带来压力。
2. 水资源短缺: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有限,供水成为严重问题,给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能源开发带来困难。
3. 生态旅游受挫:许多干旱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但干旱气候使得这些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受到冲击,旅游收入减少。
5. 社会稳定受威胁:干旱气候可能导致资源争夺和社会紧张局势,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特征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特征西北干旱区是中国的重要地区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特征而闻名于世界。
其地理位置北纬35°30′-49°08′,东经73°40′-104°47′,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
本文将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为您介绍西北干旱区的自然特征。
一、气候特征西北干旱区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干旱、风沙天气多。
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冬季长,夏季短。
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风向偏西北,气旋活动频繁,雨量很少。
冬季时常受冷空气和风沙袭击,严重的雪灾和旱灾使得这个地方的气候对于农业有很大的影响。
二、地形特征西北干旱区地形复杂,海拔高差较大,有大量的山脉和高原。
大部分区域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与此形成的特殊的微气候条件,使得该地的气候更加干旱。
此外,该地区尚有莽莽大漠、甘肃峡谷等特征明显的地貌。
整个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明显,真正意义上成了西北干旱区的大自然风光。
三、水文特征由于缺乏降雨,加之河流泉眼常年干涸,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极为匮乏。
流经该区的黄河、洛河等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外地,同样的,沙漠里的吐鲁番地势低,盐碱地多,灌渠自然不成。
仅仅是位于甘肃西部的祁连山地区,由于长期积累的积雪,才成了青藏高原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四、植被特征植被是地球上自然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种。
在西北干旱区,独特的干旱气候和特殊的地形条件造就了其丰富多彩的植被。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植被分布十分分散、稀疏、贫瘠,大多数区域是以荒漠为主,草原、林地面积较少。
其中,荒漠植被特别突出,以天山沙漠和库姆沙漠为代表,故民间俗称其为“地狱”。
总之,西北干旱区被誉为中国少有的自然环境特征的集成地,这些特征深刻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干旱分级标准
干旱分级标准干旱分级标准是针对水资源短缺现象的一种分类方法,它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及公众更好地了解干旱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干旱分级标准及其应用领域,并提供一些应对干旱的建议。
一、干旱概念及分级必要性干旱是指由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导致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失衡,从而导致水资源不足的现象。
干旱不仅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影响到人类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有必要将干旱现象进行分级,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二、干旱分级标准概述1.轻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20%-40%,水源地供水正常,但部分农田、植被出现水分不足现象,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2.中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40%-60%,水源地供水紧张,农田、植被水分严重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较大影响,部分水源地可能出现供水不足现象。
3.重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60%-80%,水源地供水严重不足,农田、植被干旱严重,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生态环境恶化,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4.特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80%以上,水源地供水极度紧张,农田、植被干旱极度严重,农作物大面积死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畜饮水极度困难。
三、干旱分级标准应用领域1.政府决策:各级政府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限水、停水等,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
2.农业生产经营:农民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调整种植结构,选用抗旱作物,合理安排灌溉用水,降低干旱损失。
3.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相关部门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防止干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4.公众教育:通过普及干旱分级知识,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抗旱的氛围。
四、应对干旱的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完善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水库、水池等储水设施,提高抗旱能力。
3.推广节水技术:普及节水灌溉、喷灌、滴灌等技术,降低用水消耗。
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归纳总结
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归纳总结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种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因此其降水分布也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将对中国降水分布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环境。
1. 北方干旱、南方湿润中国的北方干旱、南方湿润是中国降水分布的基本特点之一。
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量较少。
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山脉的阻挡,降水量更加稀少,呈现出明显的干旱特征。
南方地区,则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充沛,呈现出湿润的气候特点。
2. 东部沿海多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降水分布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一地区受到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大。
特别是台风季节,台风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降水贡献非常大,常常引发洪涝灾害。
3. 西南地区多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降水量丰富,呈现出明显的多雨特点。
这一地区毗邻东南亚地区,暖湿气流较为频繁,加上地形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使得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最多雨的地区之一。
4.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降水分布差异中国的两大主要河流,黄河和长江,也在降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黄河流域由于地处内陆,加之西北干旱气候的影响,降水量较少,呈现出半干旱气候特点。
而长江流域则受到暖湿气流和地势因素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呈现出充沛的湿润气候。
5. 高原地区降水少中国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海拔较大,空气上升过程引起的降水较少,呈现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特点。
6. 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是中国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季,由于季风气流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会出现明显的降水季节。
尤其是南方、东部沿海地区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雨水充沛;而北方地区则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的影响,降水较少。
综上所述,中国降水分布呈现出北方干旱、南方湿润、东部沿海多雨、西南地区多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降水分布差异、高原地区降水少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等特点。
了解中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对于农业、水资源规划和灾害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一、引言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流域,不仅担负着丰富的水资源供给任务,也承载着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重任。
然而,近年来长江流域连续出现了屡次干旱事件,给当地经济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严峻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流域干旱事件的特征与成因,本文将对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的干旱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成因。
二、长江流域2022年夏季干旱特征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干旱事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降雨量偏少:相比往年同期,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降雨量明显偏少。
特殊是在6月和7月,降雨量仅为历年同期降雨量的40%左右。
这导致了长江流域多个流域内的水库和河流水位下降明显,严峻影响了浇灌、发电等行业的正常运行。
2. 水文干旱严峻:除了降雨量偏少外,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还出现了水文干旱的状况。
水文干旱是指地下水位、河流流量和土壤含水量等水文条件严峻不足的状态。
在夏季,长江流域许多重要河流的水位相继下降到历史低位,甚至发生了枯竭的状况。
这给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供应带来了严峻恐吓。
3. 生态环境恶化:长江流域干旱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由于水资源供应不足,湿地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必要的水分供应,导致湿地植被枯萎、水生生物死亡等问题。
同时,干旱还引发了植被火险和沙尘暴等自然灾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破坏。
三、长江流域夏季干旱的成因分析长江流域夏季干旱的成因分外复杂,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地表遮盖变化等多方面因素。
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造成长江流域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了长江流域蒸发量增加,降雨量缩减的趋势。
此外,由于气候变化,长江流域的季风活动也发生了变化,降雨分布不匀称,导致某些地区出现了明显的降雨缺口。
2. 大标准环流异常: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出现了大标准环流异常,如冬夏风强度的改变、西伸的西太平洋副高等。
这些异常环流使得长江流域处于一个较为干燥的大气环境之中,有利于干旱的形成和进步。
有哪些国家或地区被划分为半干旱区?
有哪些国家或地区被划分为半干旱区?半干旱区是指地理上介于干旱区与湿润区之间的地区,其气候特征为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蒸散量大,地表水资源匮乏。
以下是全球范围内一些被划分为半干旱区的国家或地区。
一、中国的半干旱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其中一部分地区被划分为半干旱区。
这些地区主要包括:1. 内蒙古:内蒙古地处中国北方,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中大部分地区均属于半干旱区。
这里的降水相对较少,土地多呈现出干旱的特征。
2. 新疆: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中大部分地区也属于半干旱区。
新疆地处高原、山地和沙漠交界区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二、世界其他地区的半干旱区除了中国,全球许多其他国家或地区也被划分为半干旱区。
以下是其中一些地区的简要介绍:1. 美国西南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等地,由于受到洛杉矶盆地、科罗拉多高原和大盆地的影响,气候干燥,被划分为半干旱区。
2.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一个干旱大陆,其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半干旱区。
这里的降水量少,盛行着干燥炎热的气候。
3. 印度:印度是一个拥有多种气候类型的国家,其中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等地区属于半干旱区。
这里的气候干燥,降水量较少。
4. 南非:南非的半干旱区主要集中在该国北部的博茨瓦纳地区和特兰斯凯地区等。
这里的年降水量较少,常常面临干旱的威胁。
三、半干旱区的生态环境和适应性半干旱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习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些地区,由于降水少,地表水资源匮乏,植被生长受限。
当地居民通常会依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开展适应性的农业和畜牧业。
此外,半干旱区还面临着环境生态脆弱性增加、植被退化和土地沙漠化等困扰。
四、半干旱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半干旱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关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和产业,推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等。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及其主要气候特征
通常将年降水量小于200(或250)毫米的地区划为干旱区,年降水量200(或250)—500毫米的地区划为半干旱区。
用这种降水量指标衡量,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世界大陆干旱和半干旱区的总面积约为4800万平方公里,占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一,遍及世界各大洲50多个国家的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区的面积约为280万平方公里,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区的面积约为213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西起西北国界,东达大兴安岭西麓,大约包括16个省、市、自治区的965个县,其总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有耕地约7.7亿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1%,其中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占65%,特别是内蒙古包头以东的长城沿线和黄土高原的广大地区,99.7%的耕地都是旱地。
而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的83%又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所以干旱是西北区最主要的气候特征和自然灾害。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区农业气候的主要特征,一是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多,农作物光合生产潜力大。
二是热量条件较好,可使农作物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温度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光合物质的累积。
三是降水量少、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匀,农业干旱频率高,农作物产量较低。
面积辽阔的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区,不仅是世界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而且在现代农牧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美国以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为主的西部17个州,提供给这个国家80%以上的农牧业产品;苏联中亚干旱和半干旱区,近年来提供全苏45%的商品粮;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区,农牧业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区是小麦、玉米、棉花和杂粮以及畜产品的生产基地。
西北内陆干旱平原,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其外围有高山环绕,山区有较大而稳定的降水,每年通过428条大小内陆河流,为山前平原提供约787亿立方米的出山径流量,形成许多串珠状的灌溉绿洲,很适宜发展瓜果、甜菜等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生产。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4、寒潮的危害: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寒潮 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 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 物危害最大;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 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 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 断,交通运输受阻等。寒潮影响的范围大 而且多种灾害并发。
就目前来说,对寒潮仍无有效的防御方法。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 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提醒有关部门事先 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二、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1、台风眼: 台风中心 2、狂风暴雨区: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 3、危害 :
2004年8月第14号台风“云娜”已在浙江造成164人不幸遇难,遇难的164人中, 因房屋倒塌遇难的人数为109人,占到了三分之二,因山洪暴发、泥石流遇难 的人数为28人,被风刮倒遇难的人数为9人,遭洪水而遇难的人数为12人, 因电杆吹倒或触电遇难的人数为5人,其它原因遇难的人数为1人。在遇难的 人数中,本地居民为144人,外来务工人员为20人。在此次台风中,浙江全 省共有75个县(市、区)、765个乡(镇)受灾。
北方
暖暖暖空暖空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南方
冷气流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五月
1.五月南部沿海地 区进入雨季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
1.五月南部沿海地 区进入雨季
2.六月长江中下游 地区进入雨季
六月
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
1、根据广州、上海、 哈尔滨的年气温和降水 分布曲线图,分析我国 季风气候的特点。 2、我国南方和北方的
中国的气候和气候分区
05
气候分区的影响因素
章节副标题
地形地貌对气候分区的影响
地形地貌对气候分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高原、盆地等地理形态对气流 的影响,从而影响气候的分布和特点。
地形地貌对气候分区的影响还表现在地形的高低起伏、山脉的走向、山峰的 高度等因素对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影响。
气候变化复杂
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中国地势复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多样,影响气候变化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节变化明显 中国气候区域差异大,东部湿润、西部干燥,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03
中国的气候分区
章节副标题
东部季风区
东部季风区:包括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流域,是中国主要的 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青藏高原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日照充足,高原气候显著。
东部季风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包括华北、 东北、华东、中南等地。
西南湿润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青藏高原区
气候特点:高寒、干旱、降水 少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 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等 地
征各异。
中国气候类型多样, 包括热带、亚热带、 温带和寒带等多种 气候类型,这使得 中国的气候具有很 大的变化性和多样
性。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炎热潮湿,冬 季寒冷干燥,这种 气候特点对农业生 产和生态环境都有
一定的影响。
中国气候区域差 异大还表现在气 温和降水方面, 不同地区的气温 和降水差异很大, 这导致了不同地 区的生态环境和 自然景观的差异。
我国省份气候归纳总结
我国省份气候归纳总结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拥有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各个省份在气候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我国省份的气候进行归纳总结,为读者提供基本了解。
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暖。
这一地区降水量分布较均匀,冬季多雪,夏季多雷雨。
尤其是黑龙江省,气温极低,冰雪覆盖时间较长,属于典型的寒温带气候。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
这一地区气候类型较多,包括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多雨。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降水不足是这一地区的显著特点。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等省份,气候类型以暖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这一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冷。
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相对较少。
江南地区的气候湿润,雨水充沛,以江南水乡的水稻种植为主。
4. 中南地区中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海南和重庆等省份,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这一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温暖。
降水充沛,特别是夏季,往往伴有雷雨和台风。
中南地区是我国降水最为充沛的地方之一,也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和重庆等省份,气候类型以高原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为主。
这一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多样。
冬季较冷,夏季相对凉爽。
西南地区地域广袤,高低差大,气温和降水分布较为复杂,山地和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所不同。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这一地区干燥寒冷,冬季漫长而且严寒,夏季短暂炎热。
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大部分地区属于内陆沙漠或荒漠气候。
新疆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经度跨度大,气候多样。
中国的气候带与气候特征
中国的气候带与气候特征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气候带和气候特征。
这些气候带和特征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农业、工业以及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气候带分布1. 东亚季风气候带东亚季风气候带是中国最主要的气候带,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它的主要特征是明显的季风现象,夏季潮湿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这个气候带对稻米的种植非常有利,也适合棉花、茶叶等作物的生长。
2. 华北平原冷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华北平原冷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这个气候带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也适合养殖牲畜。
3. 西北内陆干旱气候带西北内陆干旱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盆地和河西走廊。
这个气候带的特点是降水少,蒸发大,年温差大。
这里适宜种植耐旱作物,如棉花、花生、葡萄等。
4. 藏南高寒气候带藏南高寒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地区和青藏高原。
这个气候带以高海拔、严寒和气候干燥为主要特征。
主要适宜放牧业的发展,也有适宜蔬菜和水果的地区。
5. 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等省份。
这个气候带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这里适宜种植水稻、茶叶、柑橘等作物。
二、气候特征1. 季风气候中国的东部地区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
季风带来了明显的季节性气候变化,夏季多雨,冬季较干燥。
这种气候特征对农业和水资源有着重要影响。
2. 多样的温度分布中国地域广阔,温度分布差异明显。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而南方地区温暖湿润。
西部地区和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年温差较大。
这些温度分布的特征对地方产业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3. 高原气候中国西藏地区和青藏高原属于高原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
这种气候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4. 干湿差异中国的气候干湿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湿润多雨,而西北地区则干旱少雨。
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怎么看特征
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怎么看特征
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能遇到一些自然灾害,所以我们必须要多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应对。
所以我们必须多加了解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以及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只有我们全方位的去掌握,才能减轻危险。
高原大陆性气候是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光照
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
气温
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