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方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防范措施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5793d3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1.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防范措施【摘要】大学生心理危机是一种普遍存在且极具影响力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规划困惑等。
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问题,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和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面对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实现自身成长与发展。
大学生心理危机不容忽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共同努力应对,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健康、积极的心理成长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健康、原因、表现、危害、防范措施、应对策略、教育、咨询服务、校园文化、防范措施、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
1. 引言1.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大学生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生活目标,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只有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普遍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普遍存在来源于多方面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压力,导致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身份认同、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在这些挑战中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现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能力,导致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问题逐渐凸显,进而形成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普遍存在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及时关注和干预,以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
![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e55c2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4.png)
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日益突出,研究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以及他们应对危机的方式,对于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篇一《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以及应对危机方式的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日益突出,高频率心理危机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影响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
研究心理危机承受主体—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以及他们应对危机的方式,对于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危机方式1 调查方法及内容本次调查对象为2010级、2011级两个年级的学生。
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48份,有效问卷648份。
大一收回问卷413份,大二收回问卷235份。
调查问卷的发放兼顾了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具有一定代表性。
1.1 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1)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调查表明,435名学生认为处世乐观、热情诚恳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典型特征,占67%。
13%的人认为心平气和、与世无争、乐于助人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典型特征。
398人偶尔遇到过心理问题,113人认为自己没有遇到过心理问题,58人认为自己经常遇到心理问题,占9%。
328人认为自己现在的心理状况比较健康,占50%,244人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很健康,占38%。
44人认为自己当前的心理状况不健康。
(2)关注心理危机的必要性。
228名学生对心理危机听说过,占35%;217名学生对心理危机不了解,对心理危机方面的知识很陌生,占33%。
对心理危机非常了解的人有24人,占4%。
在对大学生是否需要关注心理危机的调查中,300名学生认为大学生非常需要关注心理危机,占47%;272名学生认为大学生对心理危机需要一般关注,占42%;只有7%的人认为大学生不需要关注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948f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c.png)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首先,大学生面临
着学业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和作业,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其次,大学生面临着人际关系问题。
进入大学后,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
另外,大学生还面临着就业压力和未来规划的问题。
那么,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大学生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要正确对待学业压力。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要过分追求成绩,要学会放松自己,适当调整学习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其次,要注重心理调适。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另外,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
大学生应该主动融入集体,主动结交新朋友,学会与人相处,处理好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要过分焦虑未来,要踏实做好眼前的事情,相信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只要他们正确对待,积极调适,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阶段,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心理健康,健康快乐地度过大学时光。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4e7c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c.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一、心理适应问题进入大学后,新生需要面对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时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适应不良的问题。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因素引发。
具体表现可能包括焦虑、孤独、迷茫等。
对策: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生活,同时建立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学生自身也应积极调整心态,主动适应新环境,遇到问题及时向辅导员、老师或同学求助。
二、学业压力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主要来源于课程学习、科研任务和就业竞争等。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困难或对自我要求过高而感到压力过大。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学术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同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学生自身也应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调整自我期待,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人际关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遇到多种问题,如与同学、老师、家人沟通不畅等。
这可能是由于性格差异、缺乏沟通技巧、情绪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和处理技巧。
同时,学生自身也应注意沟通方式和情绪管理,尊重他人,理解差异,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自我认知与成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特长等。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职业规划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
学生自身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情感与恋爱大学生在情感和恋爱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恋爱受挫、单相思等。
这可能是由于情感处理不当、恋爱观不健康等因素引发。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情感管理和恋爱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恋爱观和情感处理方式。
同时,学生自身也应积极面对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其干预策略分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其干预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aaf7b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e.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其干预策略分析彭瑞星 李泳波(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 忻州 034000)摘 要:心理危机通常是随着危机事件而出现的一种失衡的心理状态。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群体,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表现,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几点构建危机预警与干预策略的措施建议,以期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心理调节,并为教育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为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必须要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环境,不仅要承担校园生活中的学习和社交压力,同时还要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制定规划。
为此,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能够引发心理危机的因素虽然大多来源于外部刺激,但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外部事件所能够带来的影响也各有不同。
在相同的应激事件中,不同的个体可能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应对状态,其所承受的心理伤害程度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处于正常身心状态的大学生可以很好的处理和应对困难、挫折,但对于一些处于异常状态的大学生而言,则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应对外部冲击,其心理平衡会被打破,如果不能够给予正确干预,甚至会出现心理防线崩溃或自残生命的严重后果。
归根结底来看,这是由于当事人心理状态与人格缺陷所导致的,例如信念偏差、承受力低、挫败感强以及情感脆弱等等,即使是外界一些微妙的刺激,也会因认知错误而导致荒唐的应对结果。
(二)客观因素目前能够对大学生带来心理危机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五点:第一,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事件变故,例如家庭成员的生病或死亡、失去恋人、丢失大量金钱以及失去贞洁等等;第二,在校园中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例如受到周边同学的冷落,受到老师的漠视以及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校园霸凌等等;第三,在学业上遇到巨大困惑。
例如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缺乏兴趣,在重要考试中存在失误以及对新的学习环境极度排斥等等。
对当今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对当今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的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ae9b15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9.png)
对当今⼤学⽣⼼理危机原因的分析及对策2019-01-24⼀、⼤学⽣产⽣⼼理危机的根源个体运⽤寻常的应付⽅式不能处理⽬前所遇到的内部或者外部的应激时所产⽣的⼼理上的紧张或失衡状态。
⼼理危机的产⽣需要包含三个条件:(1)存在应激。
包括内部应激和外部应激。
(2)引起个体急性或者不稳定性情绪紊乱(如焦虑、抑郁、报复等)、认知和⾏为⽅⾯的功能失调。
(3)⽤寻常解决问题⼿段不能应付所遭遇的事件和问题。
⼤学⽣是社会中⽂化层次较⾼的群体,被认为是⾮常活跃、健康的群体之⼀,但实际上⼤学⽣的⼼理健康问题并不令⼈乐观,他们升学的压⼒固然随着⾼考的结束⽽⽡解,但是随之⽽来的⼜有繁重的学业和考试带来的压⼒;⽽且学习⽣活环境的改变、校园⼈际关系看似简单实际上颇复杂的处理与应付,也给他们带来种种不适和焦虑;还有青春的躁动、性⼼理的苦闷、恋爱的伤感、就业形势的严峻与⾃我价值实现的困惑等,同样使得他们的⼼理产⽣莫可名状的痛苦和抑郁。
据⼀项以⼤学⽣为调查对象的报告显⽰:调查对象中20.23%的⼤学⽣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的⼼理危机。
⼆、⼤学⽣产⽣⼼理危机的种类简单地说,可以将⼤学⽣⼼理危机划分为发展性⼼理危机、境遇性⼼理危机和存在性⼼理危机。
1.发展性⼼理危机发展性⼼理危机是指在⼤学⽣的⼤学阶段中发⽣涉及到⽣理、⼼理上发展变化的⼼理危机。
这些⼼理危机是⼤学⽣⽣命中的必要和重⼤的转折点,每⼀次发展性⼼理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学⽣朝着成熟和完善迈步和阶梯。
具体的发展性⼼理危机在升学⼼理危机、性⼼理危机等。
这类⼼理危机往往出现在⼤学⽣成长过程中某些重⼤转变的时候,这时外界对个体的要求往往重⼤的改变。
发展性⼼理危机有三个特点,其⼀,⼼理危机持续的时期⽐较短暂,但变化急剧。
其⼆,⼤学⽣在发展性⼼理危机期间为容易发⽣⼀些消极现象,如厌学、⼈际冲突或情绪冲动等。
其三,发展性⼼理危机如果能顺利度过,将会促进⼤学⽣⼼理发展,使其获得更⼤的独⽴性,⾛向成熟。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中的干预策略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中的干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f28143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0.png)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中的干预策略随着社会价值日益多元,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不断涌现。
我国实行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猛增不减,伴随着大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甚至不时出现自杀或犯罪等恶性事件。
这些大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与大学教育、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紧密相关。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需要我们辅导员对他们进行特殊的关怀和指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危机的干预。
这一主题对于整个社会、整个教育、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是迫切的、实用的,也是必须的。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象的原因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在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前,应先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即个性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个性因素1.自我认同危机自我认同危机,是指个体(现实自我)和心目中希望的自我形象(理想自我)不相符时所产生的心理危机,这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
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与他人,容易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由过分的自尊转变为过分的自卑甚至是自暴自弃。
初涉社会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都处于膨胀期,对人生、对事业充满了美好理想,对友谊、对爱情充满了纯真的渴望。
他们有相当强烈的自强、自立、自尊意识,但又还有较大的依赖性,社会经验的贫乏,生活阅历的肤浅,使他们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嬗变和冲击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当看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时,他们脆弱的心理就很难承受。
3.个性缺陷心理危机作为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与个体长期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先天性格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一些性格内向,心胸狭隘的学生,往往容易钻牛角尖,自我施压,以至于将一些小事自我膨胀,出现心理危机的问题。
(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既包括客观的社会大环境,又包括直接影响大学生情绪和行为的生活小环境,它们对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影响。
跨入新世纪,大学生要经历来自政治、经济、法律、道德、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变化。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2b825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7.png)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常常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等,都可能给大学生带来心理负担。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又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面对面前的重重课业和考试,很多大学生会感到沮丧和焦虑。
针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可以寻求心理辅导师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学业压力。
此外,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避免拖延和焦虑,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有序和轻松。
其次,就业压力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对于这种情况,大学生可以多参加一些拓展自己的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实习和就业培训,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
最重要的是,要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业压力也会随之减轻。
另外,人际关系困扰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在大学里,很多大学生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问题,比如室友关系、恋爱关系等等。
对于这种情况,大学生可以多和同学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增加友谊。
同时,也要学会适当的沟通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心理问题时,要学会寻求帮助,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各种方式来减轻心理压力,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美好。
大学生心理危机(一)
![大学生心理危机(一)](https://img.taocdn.com/s3/m/f394ec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c.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一)引言概述: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学习、人际关系、求职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时,出现心理问题和困扰。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心理压力、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和心理幸福感等五个大点来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正文内容:1. 心理压力:- 学业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负担、考试压力等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 家庭压力:来自家庭期望、期待等因素增加了大学生的压力。
- 自我要求过高: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过度追求完美造成心理压力。
2. 自我认知:- 自我认同感缺失:大学是个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缺乏自我认同感会带来不安全感。
- 自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心会导致情绪低落、自卑等心理问题。
3. 人际关系:- 孤独感:大学远离家乡,与熟悉的人际关系断裂导致孤独感增加。
- 人际交往困难:交友困难、社交焦虑等问题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4. 就业压力:- 求职竞争激烈: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使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 就业观念不合理:对就业的期待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造成心理压力。
5. 心理幸福感:- 自我关爱和调节机制:培养积极的自我关爱机制和应对压力的调节机制有助于提高心理幸福感。
- 心理咨询和专业帮助: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专业帮助有助于调整心理状态、改善心理健康。
总结:大学生心理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包括心理压力、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和心理幸福感等方面。
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的原因,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和适当的帮助,有助于大学生应对并克服心理危机,保持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大学生心理危机现象分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危机现象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ced502c1c708a1294a4478.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现象分析论文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看到,尽管大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但大学生本身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并不明了,甚至存在很多误解,如心理危机是一种精神疾病,正常人不会陷入心理危机等。
那么对大学生进行危机认知教育,及青年学生心理危机防治的有关知识就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的就是要防患于未然。
使学生具有正常、健康的心理素质,能自如的应对客观世界的变化。
这首先就要从认识心理危机的成因开始。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1环境不适环境不适,在大学的新生中反应较为普遍。
尤其是初次离家过集体生活的同学都需要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
但在这一过程中,从小受溺爱或过度保护的人,性格孤僻。
内向或暴戾的人不易合群,就难以适应生活的变化,在孤独感,无助感的折磨下,个别人容易选择轻生。
1.2学习的压力近年来,青年学生因学习压力加大而轻生的事例也较为常见。
尤其是在名牌大学,这类情况更较为多见。
高中毕业后。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而被重点大学录取他们被低年级的同学视为榜样。
荣誉的光环笼罩着他们,反而形似一种桎梏。
但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或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相抵触的一些原因,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明显滞后,甚至面临留级,休学等现实。
涉世不深,心理上缺乏承受能力的年轻人,一时想不开往往挺而走险,结束自己本可再度辉煌的生命。
1.3心理障碍的加重在许多青年学生自杀的案例中,我们稍加注意也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案例是源于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这些疾病的起因很多是在少儿时期形成的,但入学身体检查中并无心理疾病检测这一程序。
入学后,被严重的心理冲突困扰,表现出他们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心情压抑,郁郁寡欢。
并常伴有失眠。
这些同学为此痛苦不堪;身体上感到疲劳乏力,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焦躁不安,心情持续抑郁,懒于和人讲话,感到这样活下去,没什么意思而选择了自杀。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帮扶对策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帮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4f0104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1.png)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帮扶对策一、心理问题识别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首先要做的是准确识别这些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测评、日常观察、学生自我报告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建立心理问题报告和反馈机制。
二、学业压力管理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压力之一。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学业指导、学习技巧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
此外,也可以设立学习小组、导师制度等,提供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三、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如同学之间的矛盾、恋爱问题等。
对此,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心理辅导、开设人际交往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自我认知不足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清晰,导致在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等方面迷茫。
因此,学校可以提供职业规划课程、心理咨询、个性测试等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确人生目标。
五、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工作坊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六、个案辅导与咨询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应提供个案辅导和咨询服务。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隐私,确保个案辅导和咨询的保密性。
七、心理危机干预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这包括设立心理危机热线、提供紧急心理援助、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等方式。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是迅速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成更严重的问题。
八、社会支持网络构建高校应与社会机构合作,共同构建支持大学生的社会网络。
这包括与心理咨询机构、医院、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支持和资源。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13f01f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6.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虽然大学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阶段,但也存在着许多心理危机问题。
本文将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危机以及危机干预,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1. 学业压力:大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业压力,包括繁重的课业任务、考试压力、论文写作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人际关系:大学生离开家庭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重新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与室友、同学、老师等的相处可能会产生矛盾和压力,进而导致心理危机。
3. 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后需要面临就业压力。
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经济收入等问题可能会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引发心理危机。
4. 自我认同困惑:大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观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重新思考和认同,这可能引发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1. 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愤怒等消极情绪的出现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2. 行为问题:大学生可能表现出自闭、社交退缩、不合理的冲动行为等,这些行为可能是对心理问题的回应。
3. 生理问题:身体健康问题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等也可能是心理危机的反映。
4. 学业问题:学习成绩的下降、失去学习动力等都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体现。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1. 提供信息和知识:为大学生提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使他们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表现和解决方法,以增强他们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情感支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让大学生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有人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提供情感支持。
3. 培养应对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如积极的情绪调节、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
4. 建立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和体系,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心理导师等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
![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3800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2.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压力和挑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自我期望与现实冲突等问题。
这些压力和挑战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危机,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识别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以帮助大学生度过难关,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1、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
由于大学课程的复杂性,加上对成绩的期望和担忧,学生可能会感到无法承受的学习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沮丧和无助等情绪。
2、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活是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然而,由于个性差异、沟通不畅等原因,学生在与同学、室友和教师等人交往时可能遇到困难。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3、自我期望与现实冲突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往往很高,他们希望自己在学业、社交和职业等方面都能取得成功。
然而,当现实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沮丧。
这种冲突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自我怀疑、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1、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这些服务可以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和咨询服务热线等。
通过心理咨询,学生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应对策略,以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危机。
2、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学校可以组织社交活动和团体项目,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
这可以提供学生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获得支持。
鼓励学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也是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方面。
3、提供学术支持和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可以提供学术支持和职业规划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和职业方面的压力。
这可以包括学习技巧培训、课程辅导和实习推荐等服务。
通过这些支持,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业和职业方面的挑战,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危机应对
![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危机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41f09c6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e.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危机应对
(四)心理危机的应对
发现和识别
监控
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危机应对
(四)心理危机的应对
转移
善后
其他
小结
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危机的科普和及时的干预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 们了解心理危机的含义、了解心理危机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掌握心理危机的表 现形式以及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法。促进学生思考生命,提升人生价值。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危机应对(二)心Biblioteka 危机的三个阶段2急性
指在遭受到严重的、急剧的心理社
反应 会应急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
阶段悲伤内所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
反应 创伤 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 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
阶段
个体对自身的反应有了自我觉察, 能够有效地依赖社会支持资源,接
后恢 复阶
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危机应对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危机应对
导入:思考生命,提升人生价值 1 生命对每个人都是有限的,生命宝贵,你会用有限的生命做什么事?
小组讨论,并分享。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危机应对
(一)心理危机概述 1 心理危机的含义
心理危机干预理论的创始人开普兰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 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出现重大问题或变 化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生活受到 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出现紊 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心理危机。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当自己或他人心理危机时应该怎么办?
段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危机应对
(三)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
1 躯体表现:如肌肉紧张、头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方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9485dfc1c708a1284a44fe.png)
21 年 3期 01 第 5
科技 一向导
◇ 论述◇ 高教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 因分析和应对方法
陈东 勇
( 盐城工学院材料学院
江苏
盐城
2 4 5) 201
【 要】 摘 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危机 日 益增多,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心
理危机产生的原 因, 探讨 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法。
控 。大学生 网络成瘾主要是网游成瘾 。 在网络世 界中 , 发泄情绪 。 逃避 现实 , 获得心理满足 , 长此以往 , 离现实 , 可能产 生心 理危机 , 脱 便 出现 伤人伤物的结果。
21 .. 际 交 际 问 题 5人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缺乏必要 的人 际交往 的能力和技巧是大学生 产生心理危机 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高校采取 寄宿制 。 步人大学就意 味着需要过集体生活 .然而当前大学生多为 2 世纪 8 年代末 9 年 0 O O
习惯以 自我为中心. 乏人际交往能力 , 缺 不知道 态可增加个体紧张度 、 提高个体警戒水平 、 动 自 调 我调控力等 ; ) ( 阻抗 代初 出生 的独生子女 。 2 阶段 : 大学生试 图找到解决办法 , 消除不 良心理反应 ; ) 阶段 : ( 衰竭 3 表 如何与人相处 。 2 个体 内在身心因素 . 2 现为大学生解决办法失败 . 心理防御机制夸大 . 出现心理失常表现 . 如 即心理危机产生与抑郁 、 孤僻 、 自卑等人 格特征有关 。 脱离现实 、 悲观 、 绝望 、 伤( 、 杀) 自 杀) 伤( 害动物甚 至他人等行为 。 一般情 23外界环境 因素 . 况下 .绝大多数大学生心理危机发展过程 主要表现为前两个阶段 . 若 慢性 、 持续性 、 反复性的应激会使人获得后天敏感性 , 包括反复 出 在这两个 阶段处理不好 。 危机才会进入第三阶段。 由此 可见 . 大学生心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92ece0f02020740be1e9b1e.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生活上不良事件发生长期处在应激状态下,同时得不到来自朋友、家人的情感支持,从而陷入心理危机。
在大学校园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心理危机的各种危机源对大学生的刺激,内在原因主要对危机源的错误认知、大学生自身人格特征以及社会支持不足等。
综合起来,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危机源心理危机源,即可能导致心理危机发生的各种应激事件,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中所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等,它可以是躯体的、生理的和社会文化因素的。
适度心理应激的存在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缺乏刺激的生活是单调、枯燥和乏味的,而过度的应激也是不适当的,如果应激的强度超过了个人承受紧张刺激的能力,便会使人陷入心理危机。
长期的应激状态可能会引发个体产生消极状态,像心理衰竭、疾病和死亡。
危机源包括生活事件、灾难和日常冲突等等。
(2)人格特质人格也称个性,是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是气质和性格。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是指个体表现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有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这四种类型之间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每种气质都有其自身的弱点,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这两种气质的人较易感染心理危机。
胆汁质的人往往性情急躁、情绪易于激动、做事冲动欠思考,、容易走极端发生过激行为;而抑郁质的人比较敏感、孤僻、不善与人交流,情感体验深刻,厌恶强烈刺激,在困难面前常常怯懦、自卑、优柔寡断,挫折承受力低。
性格是个人在现实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情绪型性格的人情绪体验比较深刻,行为容易受情绪所左右;内倾型性格的人感情含蓄、处事谨慎,但交际面窄,适应性不强;顺从型性格的人独立性较差,在紧急情况下容易惊慌失措。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b852e6b561252d380eb6e6b.png)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也是将来国家经济政治政策的决策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
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1.人际关系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
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
2.情绪起伏问题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
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
群体性的这种负性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
3.学业问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
进大学后,几乎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多有一种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学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压力很大,容易出现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
而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劲头。
此外,因就业竞争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生理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也很多,有些是因一些突发性的因素造成的,有些则是长期困扰造成的,有些是单一因素的影响的结果,有些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二、解决办法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使这项工作扎实地开展下去。
1.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其自我调节(5篇模版)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其自我调节(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29a91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4.png)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其自我调节(5篇模版)第一篇: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其自我调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其自我调节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
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
其实说实话,我自己也是一个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人,为此我还去看过学校的心理医生。
在我看来,虽然我们大多数人表面上看着好像过得很潇洒,但我发现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心理问题,就像以前一位大师所说的“小丑总是一面微笑着,一面却在流泪”,我想我们大学生就是这样的小丑吧。
一下是我在自己还有我周围的朋友同学中发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和我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一.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在我看来,人际交往危机已经成为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了。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因为从小到大家庭的影响,使她成为一个性格很古怪和孤僻的人,她平时都是很少说话,而且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和傻笑,很多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很怪。
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学生。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
自我调节:产生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有很多,要想解决这个巨大的困难,我们就要学会自我调节。
首先要把自己融与集体中,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一个拒绝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人,孤独肯定格外垂青他!其次要克服自负、自尊和自傲的心态,积极参加交往。
当一个人真正的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容易摆脱这种孤独误区了!二.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危机: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1a05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8.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上面临着诸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困扰或破坏的状态。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入手,探讨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现状及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1. 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如因考试成绩不合格、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导致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心理问题导致自杀的大学生人数高达数千人,大约占全国自杀人数的10%左右。
2. 心理卫生意识不足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背后,也暴露了大学生对心理卫生的意识不足。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认识,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心理危机,导致问题愈发严重。
3. 校园心理服务不足校园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服务效果和覆盖范围都存在不足。
大学生心理危机在校园中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和处理,造成心理问题的积累和不断恶化。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现状分析1. 心理咨询服务不足当前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存在着一定的缺口,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齐,咨询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
2. 心理健康教育不够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停留在宣传阶段,内容单一,方式呆板,缺乏针对性。
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比较浅显,缺乏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
3. 校园管理不到位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中,校园管理部门的作用不够突出,缺乏对心理危机的有效管理和预防措施,使得心理危机事件频发。
1.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通过多种形式,如讲座、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培养其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方法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危机日益增多,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探讨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应对方法
1.概述
心理危机干预研究鼻祖G.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对困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处境时,即他必须面对的困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与应急事件有关,而且与个体解决危机的有效资源及个体对困境的评估有关。
因此,心理危机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而是他对自己经历的困境的情绪反应状态[1]。
同样,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存在心理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并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时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
大学生心理危机一旦发生并出现结果,就会对自身、他人乃至社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如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自伤(杀)、伤(杀)害动物甚至他人等一系列事件都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主要有如下特点:(1)突发性;(2)紧急性;(3)痛苦性;(4)无助性;(5)危险性。
心理危机大致可分为三类:(1)发展性危机:指大学生在正常成长、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危机,如学业问题、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其特点是持续时间较短,但变化急剧,这种危机在人生的每一发展阶段都可能遇到;二是境遇型危机:是指现实中突然遭遇亲人离去、失恋等突发性事件,其特点就是事发突然,难以接受;三是存在性危机:指因对一些人生根本问题(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等)的认识而导致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过程,一般可分为:(1)警觉阶段:大学生遇到重大的或自己认为重大的,但自己又不能处置的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事件时,一时表现茫然、不知所措,但随后出现应激状态,该状态可增加个体紧张度、提高个体警戒水平、调动自我调控力等;(2)阻抗阶段:大学生试图找到解决办法,消除不良心理反应;(3)衰竭阶段:表现为大学生解决办法失败,心理防御机制夸大,出现心理失常表现,如脱离现实、悲观、绝望、自伤(杀)、伤(杀)害动物甚至他人等行为。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大学生心理危机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前两个阶段,若在这两个阶段处理不好,危机才会进入第三阶段。
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这就为危机预防及干预提供了可能性。
2.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2.1直接诱发因素
直接诱发因素是引发个体身心反应,对人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既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未来可能发生的,甚至可以是想象的。
研究表明,产生心理危机的当事人大多数都经历过较多的不良生活事件,通常包括:
2.1.1学业问题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学习动力不足,造成成绩下滑;
②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特别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果仍按中学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将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③部分学生认为考入大学,一切万事俱备,只待毕业,过度放松自己,导致提不起努力学习的劲头;在上述一个或多个因素影响下,导致过多课程不及格,欠学分过多,面临失去学位甚至有被留级、退学的危险,此时,大学生心中往往充满困惑、忧郁、痛苦,易产生强迫、焦虑等心理疾病,最终发展成心理危机。
2.1.2就业择业问题
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数以百万计,近几年每年应届毕业生都多达六百多万人,如2011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达643万,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求职人数众多,岗位相对“稀缺”,就业择业竞争太激烈,屡屡受挫。
这些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找工作难,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就更难。
择业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不知自己喜欢什么职业或者能够从事什么职业,担心自己能力、经验不足等,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2.1.3情感问题
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恋爱问题,大学生虽已成年,但由于心理不完全成熟,生活阅历欠缺,也可能会出现因恋爱受挫引发的过激行为。
2.1.4网瘾问题
“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依赖互联网的心理疾病,对网络难以自控。
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是网游成瘾,在网络世界中,发泄情绪,逃避现实,获得心理满足,长此以往,脱离现实,便可能产生心理危机,出现伤人伤物的结果。
2.1.5人际交际问题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高校采取寄宿制,步入大学就意味着需要过集体生活,然而当前大学生多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2.2个体内在身心因素
即心理危机产生与抑郁、孤僻、自卑等人格特征有关[2]。
2.3外界环境因素
慢性、持续性、反复性的应激会使人获得后天敏感性,包括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的创伤、儿童期及成年期痛苦生活经历等等[2]。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如父母离异、经济困难等家庭原因,身体疾病缺陷引发的自卑、被嘲讽,社会负面事件的刺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缺乏等。
3.心理危机的预防
3.1预防对象的确定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对象一般可分为个体对象和群体对象。
个体对象主要是指具有某些人格特征、言行表现、思维方式异常的学生。
群体对象通常有以下几类学生:环境适应不良的新生,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的学生(如欠学分过多的学生、学习方法不佳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毕业困难的学生),就业困难的学生,恋爱受挫的学生。
根据预防对象的实际“严重”情况,可分为一般预防对象和重点预防对象,使预防更有针对性,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有效性。
3.2心理危机预防机构的设置
心理危机预防机构一般可设为三级,分别是:
(1)高校心理健康中心: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基础,通过引进高水平心理学教师,鼓励现有心理教师攻读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来建立,主要负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与分析,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与讲座,心理咨询,对院级心理教师、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心理危机的识别等。
(2)二级学院心理健康小组:主要技术人员为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心理辅导员要参加过系统心理学培训,最好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考核,我校辅导员大多数都已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考核、负责全院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及时更新预防对象的信息并上报校心理健康中心,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等。
(3)班级心理委员(男女另一名,及时了解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协助学院心理老师做好心理危机的发现,主要负责收集学生特别是预防对象的日常心理信息。
同时,也要加强全校辅导员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识别心理
危机的苗头。
3.3预防措施的实施:
3.3.1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确定预防对象
学生一入学,就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人格气质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社会支持系统(人际交往情况)、生理情况、个人对挫折的应对方式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咨询记录、网络依赖等,并结合贫困生数据库、学生基本情况表等信息最终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信息库。
对心理档案进行筛查,把具有自杀倾向、精神分裂症倾向或神经症症状的学生作为重点预警对象,将具有一般症状的学生列为一般预警对象,同时把处于重大心理危机时期,如重大社会事件或灾害发生的时期、重大校园事件、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新生入学初和毕业生离校前的一段时间等出现的心理或行为严重异常的学生也作为重点预警对象,将具有一般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列为一般预警对象,并向学生所在院系反馈信息,由学生所在院系作为预警的对象进行重点关注[3]。
3.3.2及时更新大学生心理档案,做好切实有效预防
心理档案中信息,对于普通学生,每学年更新一次;一般预防对象,一般一学期更新一次;对于重点预防对象,要实现实时动态更新。
除此之外,相关预防对象的辅导员,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学生干部尤其心理委员要发挥重要作用,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他们的倾诉对象,这样有利于他们心理压力的宣泄,减缓或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华松.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系统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41-143.
[2]张爱宁,徐光兴.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2008,2:132-133.
[3]王训兵,万靖,李晓波.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