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状态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状态学案

化学平衡状态学案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导学案【学习目标】认识可逆反应的限度,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会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习过程】【问题探究一】课本P46你知道吗、一、可逆反应1、概念:2、特征:、、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3、表示:【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2H2+ O2 = 2H2O是可逆反应。

2. 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 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引入:初中溶解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若把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中,其反应情况如下:①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且等于。

②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逐渐,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逐渐,逆反应速率逐渐③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2)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指在的反应里,反应和反应的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保持的状态。

2、特征:#逆: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动:平衡,V正0,V逆0等:V正V逆0定:一定变:改变,改变¥3、标志:(1)v正= v逆(本质特征)①同一种物质:。

②不同的物质:。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浓度标志):①②③④参看《名师一号》P44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课堂练习】1、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 + 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②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③其它条件不变时,NH3的浓度不再改变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⑤NH3%、N2%、H2%都不再改变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⑦正反应速率v(H2)=L·min,逆反应速率v(NH3)=L·min2、在一定的温度下,恒容容器可逆反应:A(g)+ 3B(g) 2C(g)达到平衡的是()A. 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C. 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E.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F.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G. 容器中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课后作业】1、下列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Q(气) R(气)+S(气) ,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 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C. 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D. 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2、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 2+3H 22NH 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形成B. 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断裂~C. 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断裂D. 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形成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4、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投入2molNO 2进行反应:2NO 2 2NO+O 2,一段时间后测得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 2 mol NO 、 mol O 2B. 1 mol NO 2、 mol NOC. 2 mol NOD. mol O 2…三、化学平衡常数 P48交流与讨论 表2-6 数据分析1.概念 在一定 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 时,生成物与反应物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以方程式中计量数为幂),用符号K 表示.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 .注:1.任一可逆反应K 值仅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231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

《231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

2.3.1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09【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2.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重点难点】1.通过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2.掌握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学习过程】一、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将N2和H2按一定比例通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 2 + 3H22NH3,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分析该平衡建立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并画出速率—时间图:二、判定化学平衡的标志Ⅰ.速率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即υ正=υ逆【课堂练习1】一定条件下,反应A 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ABB、生成n mol AB 同时生成2n mol B2C、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 B2D、生成n mol A2同时消耗n mol B2【课堂练习2】一定条件下,反应N 2+3H2 2NH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一个N≡N键断裂时,断裂三个N-H键B.一个N≡N键断裂时,断裂三个H-H键C.一个N≡N键断裂时,断裂六个N-H键D.一个N≡N键断裂时,形成六个N-H键【课堂练习3】一定条件下,反应A(g)+3B(g) 2C(g)+D(g)满足ν(B)正=ν(C)逆时,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Ⅱ.含量关系: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颜色(若有颜色物质的反应)、总压强、平均摩尔质量以及混合气体的密度等保持不变。

【注意】①只有在反应开始后会变的量不变才达到平衡状态。

②各组分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比时,与化学平衡无关。

【课堂练习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 反应A(s)+3B(g) 2C(g)+D(g)开始后:⑴哪些物理量会变:①混合气体的总质量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⑵当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课堂练习5】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表明反应:A(g)+2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表明反应: A(s)+2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气体的总物质的量B. 混合气体的压强C.B的物质的量浓度D. 混合气体的密度E.c(A)不再变化【课堂练习6】在恒容绝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H 2 (g)+I2 (g) 2HI (g)△H=-9.48kJ·mol-1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颜色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体系的温度④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c(HI)【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B.2HI H2+I2是可逆反应C.2H2+O22H2O与2H2O2H2↑+O2↑互为可逆反应D.只有可逆反应才存在化学平衡2.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3.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反应:P(g)+Q(g) R(g)+S(g) ,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 P、Q、R、S的浓度相等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4.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ν(X)正=ν(Z)逆C.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D. 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Z5.对于可逆反应H 2 (g)+I2 (g) 2HI (g),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H2)=c(I2)=c(HI)B.c(H2):c(I2):c(HI)=1:1:2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H2的同时生成n molI2D.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E.1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形成F.1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断裂导学案09答案:课堂练习: 1. D 2. C 3. 2 3 4 . ①②③5.ABCE CE ABCDE 6.①③⑤巩固练习:1.C 2.B 3.B 4.A 5.DF。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4篇)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4篇)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4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班级:姓名:组别:主备人:裴拥爱编号:7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年级化学导学案【课题】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问题【学习目标】1.深化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产生的影响,会将其转化为对应图像2.通过探究掌握几类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重点、难点】图像与平衡知识的结合【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学习【方法归纳】处理图像问题的步骤: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七作判断,做出答案。

【合作探究案】探究一: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探究二:速率-时间图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C.X、Y、Z、W皆非气体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探究三: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一可逆反应m A(s)+n B(g)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C.化学方程式中n>e+f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探究四:含量-温度-压强图如图所示,反应:X(气)+3Y(气)2Z(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效果检测】1.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化学平衡状态Microsoft Word 文档

化学平衡状态Microsoft Word 文档

《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一.化学平衡概念【问题引导】1、可逆反应N 2+3H 22NH 3 ,下列关系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V 正(N 2)=V 正(H 2) B .V 正(N 2)=V 逆(NH 3) C .2V 正(H 2)=3V 逆(NH 3) D .V 正(N 2)=3V 逆(H 2)2、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 .t 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 .t 3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 .t 1时,N 的浓度是M 浓度的2倍【基础归纳】1.化学平衡(概念):2.化学平衡的特征及意义:【探究深化】 1、(1)下列方法可以证明2HI (g ) H 2(g )+ I 2(g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H 2同时生成nmol HI ②一个H —H 键断裂同时有两个H —I 键断裂 ③百分组成ω(HI )=ω(I 2)时④反应速率v (H 2)= v (I 2)= v (HI )/2时 ⑤c (HI )∶c (H 2)∶c (I 2)=2∶1∶1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时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时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时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 (2)在上述⑥~⑩的说法中能说明2NO 2N 2O 4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拓展研究】请同学们根据上述问题的讨论可以作为平衡状态判断依据的“量”有那些?【体验高考】1.(2011年山东卷节选) (2)已知:2SO 2(g )+O 2(g )2SO 3(g )一定条件下,将NO 2与SO 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 .SO 3和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 .每消耗1 mol SO 3的同时生成1 molNO 22. .(2012年山东卷节选)(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II )一定温度下,反应(II )的焓变为△H 。

2.3化学平衡 导学案

2.3化学平衡 导学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导学案 【使用说明】 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5-28页,划出重要知识,独立、规范、认真完成预习案及预习检测,并熟记基础知识。

2、 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AB 层同学规范完成学案合作探究,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3.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

4.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体验学习乐趣【重、难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自主学习【导学过程】温故而知新 一、什么叫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 可逆反应的特点:条件同一、反应同时、方向对立二、阅读课本25页了解固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与结晶过程。

三、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在反应CO+H 2O CO 2+H 2中,将0.01molCO 和0.01mol H 2O (g)通入1L 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变 1、 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生成物浓度为_________,逆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2、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生成物浓度_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 3、一定时间后,必然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t 1时刻后, v 正= v 逆 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四、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____________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__________________相等,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不再发生变化,反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简称______________2、化学平衡的性质:⑴、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变,——条件不变是基础⑵、研究对象: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一般不会出现平衡状态——可逆反应是前提⑶、本质:_____________即同一物质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________相等是实质⑷、现象:反应混合物组成成分的________保持不变——_________不变是标志3、化学平衡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4、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和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平衡的两大主要标志(注:这里不再详细阐述,不清楚的同学复习必修2相关课题) 自主检测 1、一定条件下,反应N 2+3H 2 2NH 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 -H 键形成 B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 -H 键断裂 C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 -H 键断裂 D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 -H 键形成 2、在一定温度下,向aL 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 气体和2mol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 、容器内X 、Y 、Z 的浓度之比为1:2:2D 、单位时间消耗0.1molX 的同时生成0.2molZ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 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 B 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4、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气)+3B(气) 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 的生成 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③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 、B 、C 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 ⑧A 、B 、C 、D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⑧ B.②⑤⑧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⑧合作探究【课题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 正__________v 逆,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课题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学生阅读P26-27 [演示实验2-5], [演示实验2-6]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方向移动。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导学案(第1课时)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导学案(第1课时)

姓名 班级 小组 评价 使用时间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重 点、难 点1、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自主学习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溶解平衡:当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的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结晶过程两种过程的速率 ___,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 ___。

我们把这类过程称作 __。

表述这类过程时,采用“ ”来代替反应式中原来用的“====”号,把从左向右的过程称作 ___;由右向左的反应称作 _。

溶解、结晶过程可表示为: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2.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 进行,同时又能向 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绝大部分的反应都存在可逆性,一些反应在一般条件下并非可逆反应,只不过可逆程度小而将其忽略了而已。

3.不可逆反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如:H 2的燃烧、酸碱中和、生成沉淀的发应、生成气体的反应、一些氧化还原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 和 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合作探究一.探究化学平衡状态1.探究问题:当蔗糖不再溶解时,我们说它形成了饱和溶液。

这是大家对蔗糖的宏观认识,那微观世界有时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分析:一方面蔗糖分子不停的脱离蔗糖晶体表面溶解浸入水中;另一方面,溶解进入水中的蔗糖分子又不停地聚集在蔗糖晶体的表面。

开始时 :v (溶解) v (结晶)=0;过程中:v (溶解)逐渐减小,v (结晶)逐渐增大;形成饱和溶液后 :v (溶解) v (结晶)。

2.通过蔗糖溶解平衡的规律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 (1)动 : ,达平衡后,正逆反应仍在进行(v (正)= v (逆)≠0)(2)等 : (注意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3)定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各组分的 。

2.2.1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原卷版)

2.2.1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原卷版)

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1、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建立过程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3、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4、理解可逆反应的内涵和特点,判断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

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可逆反应的特点难点:可逆反应的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一、化学平衡含义1.定义: 一定条件下,反应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的状态。

2.内在本质:3、外在标志:反应混合物中保持不变二、平衡特征1.逆:反应2.等:速率等于速率3.动:正逆反应均未停止,只是速率相等,是动态平衡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打破,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三、例:在一定条件下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如下:N2+3H2⇋2NH3(条件为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如图a所示,N2与H2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中NH3的浓度逐渐,而N2和H2的浓度逐渐,从某一时刻开始,它们的浓度均。

⇋如图b所示,NH3发生分解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中N2与H2的浓度逐渐,而NH3的浓度逐渐,从某一时刻开始,它们的浓度均。

(2)可逆反应体系中,当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即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这表明该反应中物质的转化达到限度”,这时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简称。

(3)化学平衡是一种平衡。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对于反应A(g)+B(g)⇋C(g)+D(g),压强不随着时间而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2) 对于反应NO2(g)+SO2(g) ⇋ SO3(g) +NO(g), 当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对于反应A(g) +B(g) ⇋2C(g) +D(g),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 )(4) 2H2O22H2↑ +O2↑为可逆反应。

( )点燃考点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若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密闭容器中,其反应过程如下:(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逆反应速率为0。

化学平衡导学案

化学平衡导学案

三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溶解和结晶过程的分析,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特征1.在一定条件下,把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根据要求填表:N2+3H22NH3反应物浓度v正生成物浓度v逆开始时c(N2) c(H2)进行中c(N2) c(H2)平衡时c(N2) c(H2)2.用速率—时间(v-t)图像表示出以上过程:【小结】(1)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或保持恒定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逆、等、动、定、变,即:①逆:研究的对象是反应。

②等:化学平衡的条件是v正和v逆。

③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平衡,此时反应并未停止。

④定: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为一。

⑤变:若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并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与方法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特征之一是v正v逆≠0。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②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③3v正(A)=v逆(B)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2n mol C2.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另一特征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s)+2B(g)C(g)+D(g)。

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②B的物质的量浓度③容器内气体的压强④混合气体的密度【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正确的是()A.所有反应都存在平衡状态B.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C.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2.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 的粒子有()A.14CO2B.14CO2、14COC.14CO2、14CO、14CD.14CO3.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N2(g)+3H2(g)2NH3(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3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4.工业上常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氢气,其中一步反应的原理为CO(g)+H2O(g)CO2(g)+H2(g),下列选项的条件中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单位时间内消耗2 mol的CO同时生成2 mol的CO2B.两个H—O键断裂的同时有一个H—H键断裂C.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D.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5.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2、O2、SO3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A.SO2、O2分别为0.4 mol·L-1、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2为0.24 mol·L-1,SO3为0.14 mol·L-1。

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

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

主备人:___________第2课时化学平衡状态1.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

2. 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预习生疑1.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 可逆过程的表述:表述这类过程时,约定采用“①”来代替反应式中的“”,把从左向右的过程叫作②;由右向左的过程叫作③。

(2) 可逆反应:在④条件下,既能向⑤方向进行,又能向⑥方向进行的反应叫作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1)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⑦反应中,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⑧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保持⑨,这时反应达到了“限度”,这个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 特征A. 逆:化学平衡状态的研究对象是⑩反应。

B. 动:达到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并没有停止,仍在,因此是一种平衡状态。

C. 等:v正v逆0。

D. 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

E. 变: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展示析疑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为Fe2O3+3CO2Fe+3CO2,从炼铁炉口排出的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CO。

100多年前,人们曾认为这是由于 CO与铁矿石接触时间不够的缘故。

为使反应进行的完全,当时曾耗巨资改建高炉,以延长 CO和Fe2O3的接触时间,结果尾气中CO的含量并未减少。

原因就是该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一定条件下为可逆反应。

掌握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的建立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

回答下列问题:1. 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反应与水的分解反应能互称为可逆反应吗?提示:不能;可逆反应的前提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这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所以不互为可逆反应。

2. 反应开始时c(N2)、c(H2)、c(NH3)分别为多少?化学反应速率v正和v逆处于何种状态?提示:c(N2)=1 mol·L-1,c(H2)=3 mol·L-1,c(NH3)=0,v正最大,v逆为0。

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

高二化学导学案: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状态制作:蔡宜波【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2、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一般规律。

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等效平衡的含义、类型和分析方法。

【学习重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勒夏特列原理)【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5-30的内容一、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1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表示,通常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3)特征:①正逆反应同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②正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

2、不可逆反应:正反应几乎能进行到底,而逆反应进行的程度非常小,可以忽略的化学反应,用二‘ 表示。

例如酸碱中和反应。

【趁热打铁】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 02^= 2SO3,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02、02、S0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02 为0.4mol/L , 02为0.2mol/LB、S03 为0.25mol/LC、S02、S03 均为0.15mol/LD、S03 为0.4mol/L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V-t图2、化学平衡的特点:(1)逆: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2)动: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反应并没有停止。

(3)等:V(正)=V(逆)。

(4)定:各组分的含量(或浓度)保持一定。

(5)变: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V(正)=V(逆)工;0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消耗量(或生成量)与生成物的消耗量(或生成量)相当。

2.3化学平衡(第3课时)导学案(教育课资)

2.3化学平衡(第3课时)导学案(教育课资)

高二化学第二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3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初步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阅读《选修4》教材P26~28,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和看不懂的地方;独立完成预习案和预习检测。

【课前预习案】1、化学平衡状态的五大特征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动态平衡”和“变”这两个特征的?2、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平衡体系中某一条件,使得v正≠v逆,请你分析反应将向哪个方向进行?【预习检测】1、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平衡体系中某一条件,使得v正>v逆,则反应向方向进行,即平衡向移动。

2、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的速率,逆反应的速率,使得v正v逆,平衡向移动。

【课内探究案】1、实验2-5:操作1和操作2滴加的物质一个是酸、一个是碱,它们对于平衡中的哪些物质有影响,有什么影响?影响的结果是什么?从该实验你能归纳出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因素是什么?2、浓度可以影响化学平衡,使平衡发生移动,你能否分析反应物浓度的改变和生成物浓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该实验中除了改变H+的浓度以外,你觉得还能改变哪些物质的浓度使得平衡发生移动?若是反应:Fe + 2H+ == Fe2+ + H2↑,是否可以增大Fe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完成实验2-6,并在书上填写现象、结论。

5、平衡移动的后续问题: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其结果是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然后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最终正逆反应的速率对比第一次平衡的速率大小如何?6、请你归纳一下平衡移动的方向和浓度的改变之间是什么关系? 浓度的变化V 正和V 逆的变化V 正和V 逆变化的相对大小 平衡移动的方向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少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少生成物浓度结论:平衡移动的方向是朝着 的方向。

7、你能否用速率-时间图像(v —t 图)来表示上表中的结论。

例如: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选修4化学平衡导学案(4课时内容)

选修4化学平衡导学案(4课时内容)

选修4化学平衡导学案(4课时内容).第⼆章化学平衡第1课时化学平衡标志⼀、化学平衡的建⽴过程在反应CO+H 2O CO 2+H 2中,将0.01molCO 和0.01mol H 2O (g)通⼊1L 密闭容器中,反应⼀段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变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成物浓度为_________,逆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2、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成物浓度_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3、⼀定时间后,必然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t 1时刻后, v 正= v 逆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物的浓度不再发⽣变化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1、概念: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____________进⾏到⼀定的程度时__________________相等,化学反应进⾏到最⼤限度,反应物和⽣成物的______不再发⽣变化,反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简称______________2、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和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平衡的两⼤主要标志(1)、直接标志:①、速率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即 V 正=V 逆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 的消耗速率与A 的⽣成速率;A 的消耗速率与C 的速率之⽐等于;B 的⽣成速率与C 的速率之⽐等于; A 的⽣成速率与B 的速率之⽐等于。

例1、⼀定条件下,反应A 2(g)+B 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成n mol A 2同时⽣成n molAB B 、⽣成2n mol AB 同时消耗n mol B 2C 、⽣成n mol A 2 同时⽣成n mol B 2D 、⽣成n mol A 2 同时消耗n mol B 2异边同向,同边异向,⽐例计量注意:在判断化学平衡时,要注意化学键数与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联系,同时要注意成键、断键与反应⽅向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 2.3.1化学平衡状态时 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2.3.1化学平衡状态时 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2.3.1化学平衡状态时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2.3.1化学平衡状态时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化学平衡状态[目标要求]1.知道什么是可逆反应。

2.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

3.会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一、可逆反应1。

概念n2+3h22nh3。

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如:2.特点(1)在相同条件下,正反应和反反应同时发生和存在。

(2)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也不能完全转化。

(3)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同存于同一反应体系。

(4)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仍在进行,没有停止。

二、化学平衡状态1.含义在某些条件下,当正向和反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参与反应系统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保持恒定。

2.特征① 可逆反应② 等:V正向=V反向③ 固定:材料常数④ 动态:动态平衡,反应不会停止⑤ 变化:条件变化,平衡移动III.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

检查V(正向)和V(反向)是否相等。

2.检查系统中的物质是否保持恒定。

知识点一可逆反应1.在封闭容器中进行以下反应:X2(g)+Y2(g)2Z(g)。

已知X2、Y2和Z的初始浓度分别为0.1mol-1-1-1(),0.3毫升,0.2毫升。

在某些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每种物质的浓度可能会降低a.z为0.3moll1-b.x2为0.2moll1-c.y2为0.4moll1-d.c(x2)+c(y2)+c(z)=0.55moll1-答案a在分析可逆反应中,反应体系中的所有物质必须共存。

如果选项B和C中的数据存在,则Z的浓度为0,这是不可能的,选项a符合问题的含义;因为该反应是一个总体积恒定的反应,当达到平衡时,无论X2、Y2和Z如何变化,总物质的量都不会改变,总浓度也不会改变,即C(X2)+C(Y2)+C(Z)=0.6mol 1。

-知识点2:根据V正=V负判断平衡状态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 nmol AB和nmol B2D。

高三第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考纲要求:1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3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 认识可逆反应的限度,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会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知识梳理:一、可逆反应思考什么是可逆反应?如何表示?1定义在下,既能向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表示方法在方程式中反应符号用用“”表示,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作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反应。

3 特点二同⑴相同条件下⑵正逆反应同时进行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100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2H2+ O2 = 2H2O是可逆反应。

2. 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 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1、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什么?化学平衡的建立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到密闭的容器,其反Array应过程如下:①反应开始时,v(正) ,v(逆)为。

②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减小→v(正)逐渐。

生成物浓度由零逐渐增大→v(逆)从零开始逐渐。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 = v(逆),反应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思考】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是否停止了?定义: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

【总结】根据以上分析总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①逆:②动:③等:④定:⑤变:【随堂训练1】在密闭的容器中于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2SO2 + O22SO3。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充入18O2,再次达到平衡时,18O 存在于()A、SO2O2B、SO2SO3C、SO2O2SO3 D 、O2SO3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等于0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在改变D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标志:举例反应m A(g)+n B(g) p C(g)+q D(g)平衡是否建立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是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是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m+n和p+q的关系不定)不一定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molA是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生成pmolC 否③v A:v B:v C:v D=m:n:p:q否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B,同时消耗qmolD否压强①m +n ≠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是②m +n = 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否混合气的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 +n ≠p +q时,是②Mr一定,但m +n = p +q时否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体系温度一定时是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否【随堂练习】1、可逆反应N 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二化学 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二化学 化学平衡状态导学案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 导学目的: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预习大纲:1、化学平衡研究对象。

2、溶解平衡、可逆反应。

3、化学平衡的建立、定义、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预习习题: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B 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 2同时生成n mol AB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 2,同时生成2n mol B 2D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 ,同时生成n mol B 22.在一定条件下,22O NO 22NO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 NO 、O 2、NO 2分子数目比是2:1:2B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的浓度相等C 、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D 、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改变 3.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 2+3H 2 2NH 3已达平衡状态: ( )A 、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形成。

B 、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断裂。

C 、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断裂。

D 、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形成。

4.对可逆反应4NH 3(g )+ 5O 2(g )4NO (g )+ 6H 2O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 2)= 5υ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 3υ正(H 2O )5.对于可逆反应N 2+3H 2 2NH 3,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3v 正(N 2)= v 正(H 2)B 、v 正(N 2)= v 逆(NH 3)C 、2v 正(H 2) =3 v 逆(NH 3)D 、v 正(N 2)= 3 v 逆(H 2)6.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在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导学训练: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可逆反应H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 H2、I2、HI的浓度相等D. 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4.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一定能说明反应A(g)+3B(g) 2C(g)+2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体系的总压恒定B.B的浓度不变C.c(A) ∶ c(B)=1∶3D.2v(B)正= 3v(C)逆5.下列方法中.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2(g);ΔΗ<0,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6.下列叙述表示可逆反应N2 + 3H22NH3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N2、H2、NH3的百分含量相等B.单位时间,消耗a mol N2的同时消耗3a mol H2C.单位时间,消耗a molN2的同时生成3a mol H2D.反应若在定容的密器中进行,温度一定时,压强不随时间改变7. 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H2(g)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O)=v逆(H2O)C .生成n mol CO 的同时生成n mol H 2D .1 mol H-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 键8.将一定量的SO 2和含0.7 mol 氧气的空气(忽略CO 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 2+O 2 催化剂 加热 2SO 3(正反应放热)。

2.3.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导学案

2.3.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导学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2.3.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导学案乾县二中 李 强班 级姓 名【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温故知新】请写出以下几种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合成氨:b.SO 2的催化氧化c.酯化反应d.氢气和碘蒸气的反应【新课预习】一、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 可逆反应(1)正反应: ,逆反应:(2)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 又能向 方向进行的反应.(3)可逆反应的特征: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条件 ,反应 进行到底,反应物 实现完全转化,且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存,即任何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忽略。

将 的反应叫做不可逆反应 。

二、 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以CO+H 2O(g)CO 2+H 2反应为例:在一定条件下,将0.01 mol CO 和0.01 mol H 2O(g)通入1 L 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 (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为 ,逆反应速率为 (2)反应进行时: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 ,逆反应速率 。

催化剂高温(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 ,此时,反应物的浓度 ,生成物的浓度也 ,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 反应里, 和 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和浓度 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 .2“等”:是指 ,必须用同一物质来表示,这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

3“动”:即化学平衡是 ,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4“定”:由于v v 正逆,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或质量分数) 。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导学案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导学案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2、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学习过程】【问题探究一】课本P46你知道吗?一、可逆反应1、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用可逆符合“”表示3、特征:相同,正逆反应进行,且不能进行到底。

一段时间后一定到达状态【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氢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与氧气,2H2+O2=2H2O是可逆反应吗?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吗?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若把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中,其反应情况如下①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且等于。

②反应进行时:反应物的浓度逐渐,正反应速率逐渐,生成物的浓度逐渐,逆反应速率逐渐,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12等:定:动:变:3、标志:(一)直接标志(1)速率方面(本质特征)①同一种物质:②不同的物质:【跟踪练习】1。

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时间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2(变式—双项)。

下列说法中,可以表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形成B.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断裂C.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H键形成D.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H键断裂(2)各成分含量保持不变(宏观标志):①②③④【跟踪练习】3.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状态
本章导学: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掌握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标志和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3.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和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4.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题和图像题的做法和技巧。

第三节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2.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想一想: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
等,此外还有光、固体表面积等其他因素。

2.列举三个学过的可逆反应:
特点:
特点:
特点:
3. 溶解平衡:当固体物质溶解进行到一定程度,固体溶质的速率与溶液中溶质的
速率相等,此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

填一填: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概念:在下,既能向方向进行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从右向左的反
应称作。

例如:。

3.特征:;
;。

4. 不可逆反应:有些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程度特别大,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以忽略,把这
类反应叫做不可逆反应,用“”符号表示,例如:。

二.化学平衡状态
1.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下,把一个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
反应过程可表示如下:
2.化学平衡状态
(1). 概念: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

(2). 特征:
注意事项
(1)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2)对于一个既定的可逆反应,如果其他条件一定,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反应是从反应物开始或
从生成物开始),最后都能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不会因时间变化而变化。

(4)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原因是v(正)=v(逆),正是由于各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
速率相等,才会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

1.根本标志:v(正)=v(逆)≠0
常见形式主要有:
(1)同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如:v(A)生成=v(A)消耗。

(2)在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的不同物质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v(A)生成∶v(B)消耗=m∶n。

(3)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不同物质生成(或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v(A)生成∶v(D)生成=m∶q。

2.特征标志
(1)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3)某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当m+n≠p+q时,体系的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试一试
[例1] (2012·郑州高二检测)下列对于反应C(g)+H2O(g) CO(g)+H2(g)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达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同
B.增大压强,对此反应速率无影响
C.达平衡时,c(H2O) ∶c(CO)=1 ∶1
D.达平衡时,H2O转化为CO的速率等于CO转化为水的速率
[例2] (2012·宁波模拟)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B.②③⑤ C.①③④ D.全部
探究互动:
学生分析两个例题,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随堂检测:
1.(对应考点一)在密闭容器中于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2SO2+O22SO3当达到平衡时通入18O2,再次平衡时,18O存在于( )
A.SO2、O2B.SO2、SO3
C.SO2、O2、SO3 D.O2、SO3 答案:C
2.(对应考点二)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气)+2Y(气)2Z(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
3.(对应考点二)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答案:C
4.(对应考点一)N2+3H2一定条件
2NH3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

则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N2、H2不再化合
B.N2、H2、NH3浓度不再变化
C.N2、H2、NH3的质量相等
D.改变条件,N2、H2、NH3的浓度也不再变化答案:B
5.(探究题)某研究性小组决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证明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状态”。

取5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2 mL,发生如下反应:2Fe3++2I-―→2Fe2++I
2。

为证明该反应具有可逆性且具有限度,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反应液,滴加AgNO3溶液,发现有少量黄色沉淀(AgI),证明反应物没有反应完全;
②再取少量反应液,加入少量CCl4振荡,发现CCl4层显浅紫色,证明萃取到I2,即有I2生成。

综合①②的结论,他们得出该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反应限度。

(1)老师指出他们上述实验中①不合理,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步骤②适合检验生成I2较多的情况,还有一种简便方法可以灵敏地检验是否生成了I2, 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该反应中KI过量,故不能直接检验是否存在I-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证明还有Fe3+未完全反应
(2)取少量反应液,滴加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说明生成了I2
(1)可逆反应不可能反应完全,平衡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是v(正)=v(逆)>0,特征标志主要有各反应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或百分量(如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转化率等)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3)可逆反应中,用同种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时,若速率数值相同,则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用不同种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时,若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4)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组分的物质的量或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也不一定与化学方程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