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

路基、路⾯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路基、路⾯设计说明1 ⼀般路基设计1.1 设计原则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象等⾃然条件,结合《⼯可报告》,依据相关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设计。

初步设计⽂件编制及组成内容执⾏交通部颁2007年10⽉实施的《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编制办法》,图表格式参照《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图表⽰例》。

1.2 路基横断⾯布设及加宽超⾼⽅式1、路基标准横断⾯主线⼀般路段为26m路基标准横断⾯,采⽤平原微丘区双向四车道⼀级公路标准,整体式断⾯,其断⾯组成为:中间带3.5m(其中左侧路缘带2×0.75m,中央分隔带宽2.0m),两侧⾏车道2×3.75m,硬路肩2×3m(含右侧路缘带2×0.5m),⼟路肩2×0.75m。

图1 路基标准横断⾯图2、路基超⾼及加宽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本项⽬对于平曲线半径⼩于4000m的路段均设置2%超⾼;全线未设置加宽路段。

3、路基边坡、护坡道及边沟填⽅路段:主线填⽅路段H≤6.0m,采⽤1:1.5的边坡坡率,护坡道1.0m。

路基横断⾯各部分线条连接处折点均宜作圆弧处理,形成流畅优美的视觉效果。

挖⽅路段:坡底设5m宽碎落台,碎落台下设置矩形边沟,路堑边坡坡率为1:2。

⼟路肩、边坡坡脚⾄边沟均采⽤圆弧流线形连接。

4、公路⽤地界填⽅路段路基边沟外边缘以外1.0m为公路⽤地界,挖⽅段路堑边坡顶部以外1.5m为公路⽤地界。

沿(压)河、沟、塘路段,河塘边坡防护基础外缘以外0.5m为公路⽤地界;桥梁段落⼀般不设边沟,⽤地界为桥梁正投影。

1.3 路基设计1、路基填料与路基压实根据路基⼟调查成果,项⽬区域5⽶以浅多为低液限黏⼟,局部为低液限粉⼟。

结合本项⽬取⼟条件进⾏分析,路基填筑时主要采⽤以下填料:低~⾼液限粘⼟。

初步填料处理⽅案为:低~⾼液限粘⼟采⽤掺⽯灰处治可以满⾜填料强度要求。

路基路面说明

路基路面说明

说明一、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本路段路基宽度为12米,路面宽9米,路面横坡度2%,路肩横坡度3%。

平曲线加宽采用第一类全加宽值,加宽缓和段的设置,采用在相应的缓和曲线全长内按其长度成比例增加的方法。

路基超高值,按一般三级公路山岭重丘区标准取值,超高方式为绕未加宽前的路基边缘旋转。

二、路基设计说明路基参照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进行设计。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边缘标高,路基土石方已扣除路槽部分。

一般路基路堤边坡1:1.5,路堑边坡依据边坡高度、土的密实、岩石性质及风化程度确定边坡度,岩石挖方边坡采用1:0.25~1:0.5,土质挖方边坡,一边采用1:0 5~1:0.75。

大于8米的高路堤依填土性质和高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边坡值,一般上部8米以内边坡坡度为1:1.5,超过8米后的边坡坡度为1:1.75。

大于8米的高路堑,依挖方土石性质和高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边坡值,边坡坡脚设置1米宽的碎落台。

三、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的说明根据“路基设计规范”要求,路基压实度的检测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

填方路基压实度:路面底面以下0-80cm应大于或等于93%,80cm以下应大于或等于90%。

零填及挖方路基压实度:路面底面以下0-30cm范围内应大于或等于93%。

四、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说明沿线边沟断面采用梯形,土边沟边坡用用1:1,在挖方路段,为了预防自然气候对坡面的侵蚀剥落后对水沟产生堵塞,设置了1米宽的碎落台。

路线穿过较陡山坡或跨沟时,路堤坡脚悬空或坡脚延伸过远需回收坡脚路段,设置了浆砌片石挡土墙,路基挡土墙利用挡土墙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地基容许承载力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墙背填料内磨擦角为35度。

在改河和路基压河路段,临河一侧用浆砌片石挡墙防护。

高路堤边坡采用平铺草皮和植树防护。

五、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路线地处山区,路基土石方工程较大,为使废弃土方堆放规则,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损坏农田,根据地形布置弃土场,弃土场一般设在山谷。

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书—、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标准横断面为配合清远华侨工业园建设得要求,并结合当地城镇发展得实际情况,设计从适度超前角度出发,对鱼湾平面交叉扩建改造,其路基布置详见“平面交叉布置图”。

2、路拱横坡行车道及辅道采用1、5%得路拱横坡,人行道2%得反向横坡。

3、超高方式本路段为平面交叉改造,不设超高路段。

4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绿化带两侧处得路面标高。

5、用地范围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以及涵洞边线外3m以内得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6、路基设计要求⑴、根据调查,填方路基填料主要为亚粘土。

本地区得土质条件好,一般可直接采用亚粘土及风化土作路床填料。

对边坡进行整修,恢复正常路基宽度。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分层压实。

本项目对路基压实度在施工期间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与最大粒径均应符合表3-1得要求。

填料粒径、强度及路基压实标准表3-1⑵、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得粘性土,用作上路床、下路床及上、下路堤得填料时,应采用各种措施使其压实度达到表3-1中得规定。

⑶、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得土,以及含水量高得土,不得直接用为保证路基得压实度,填方路基两侧各超宽填筑50cm ,路基施工完成后再作路基填料。

需要使用时,必须采用翻晒、掺石灰、水泥等技术措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下路床与路堤填料。

⑷新旧路基衔接时必须按相关规范设置台阶,以加强新旧路基得连接。

7、路床顶面验收标准⑴、基本要求1)、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与设计得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

2)、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3)、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边坡冲刷,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⑵、外观鉴定1)、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2)、路基边坡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二、路基、路面排水本线路得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排水系统得原则进行设计。

设计时,根据当地得气候、降雨特点,结合原有水系,采用路堑两侧设边沟(盖板边沟)或路堤两侧排水沟与涵洞构成排水系统。

通组通畅工程建设项目--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通组通畅工程建设项目--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路面设计说明半径小于12Om的平曲线均设置超高,超商采用绕路中线旋转方式,即当超商横坡大于路拱坡度时,整个断面一同绕路中线旋转;本次设计采用最大超高值为6$。

3、路基路面加宽方式本路段路基加宽情况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I-2014)中有关规定执行,凡平曲线半径W250m的路基路面均应进行加宽,曲线平曲线按照小交通农村公路规定值加宽。

三、路基设计1、一般路堤设计填筑前应清除地表及植物根茎(清基过程当中及路基填筑时注意对沿线行道树根系的保护及路基回填的压实),当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挖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不小于蝴的台阶。

路基挖方中清除的地表耕植土、淤泥质土、腐质土等除部分用作平交填土绿化或取弃土场还林、迂耕外,其余均集中堆放,以利于环保绿化施工单位利用。

全线路堤填方利用挖方中的块石土、坡积碎石土、漂卵石土等符合要求的材料填筑,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邂过规定要求的士不得用作路基填料。

本次设计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坡度采用1:1.5,当填筑高度大于8米时,则在其高度8米处设置不小于2.0米宽的边坡平台,从上至下边坡坡度依次为:第一级采用1:1.5,第二级采用1:1,75,第三级及以下采用1:2.0。

路堤应特别注意分层填筑碾压均匀密实,并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各不同填筑区压实度的要求。

2、一般路量设计对部分路段须开挖的路基,路堡边坡设计综合考虑原路的边坡坡率、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产状、岩体风化程度和开挖高度等因素,本着经济合理、注重环保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边坡坡率和边坡防护工程形式。

挖方边坡坡率根据开挖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原则上弱风化至微风化岩层采用1:O.1〜1:0.5的坡率,强风化层采用1:0.5〜1:LO的坡率,全风化土(碎石土层)则枭用1:1〜1:1.5的边坡坡率。

全线的路堑边坡超过8米高时,每8米为一级,且在每8米高或坡度变化处设有2.0米宽的碎落台。

03-1路基路面说明

03-1路基路面说明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一、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执行3.3.1条“填料选择”,淤泥、耕作土、泥炭和强膨胀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执行4.1.1条“路基施工应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总体规划和建设,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

执行9.2.1条“路基施工应制订安全预案、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确保施工安全”。

1.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执行2.0.5条“各种材料及砌体的各项极限强度规定”,来明确材料的极限强度要求。

1.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执行3.1.5条与4.1.5条“混合料施工气温要求”、3.1.7条与4.1.7条及6.1.7条“混合料压实度要求”、3.3.1条与4.3.1条“混合料抗压强度要求”。

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加宽及超高方式2.1 路基横断面布置本项目路基宽度 4.5m,其典型路幅型式从左至右为: 0.5m(路肩)+3.5m (行车道)+0.5m(路肩)。

路基横断面布置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2.2 加宽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第7.6.1条,当平曲线半径R≤250m时,应设置加宽, 由于本项目为现状路面改造,保持平面线形及路基宽度与现状一致,因此,本次设计仅对有条件的路段进行加宽设计。

2.3 超高方式超高过渡在直线段内完成,其旋转轴为道路中心线(设计中心线),超高过渡按直线渐变。

超高渐变率控制:从+2.0%渐变到-2.0%时,渐变率取1/100。

路基超高方式详见《超高方式图》。

2.4 路拱横坡行车道为双向2.0%。

三、路基设计3.1工程地质根据业主的要求,本路线未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仅做了一般性的工程地质调查。

3.2 地理位置拟建公路位于xx镇xx村内,路线全长1.850698km,支线全长0.394km,为路面改造工程。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一、路基设计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主要包括对道路纵、横断面、几何图形的确定,路基宽度和边坡的确定等。

2.轴线设计:轴线设计是将道路纵、横断面的几何要求与过程地物条件相结合,确定道路轴线位置的一种设计。

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设计满足实际需求。

3.路基宽度设计:路基宽度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地形条件和交通量等因素,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的一种设计。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大,而次干线和支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小。

二、路面设计1.路面材料选择:根据交通量、设计速度、地理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能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平整度。

2.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是指确定路面层等级和层厚度的一种设计。

根据交通量、承载能力以及设计速度等要求,合理确定路面结构的组成及层厚度,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路面平整度设计:路面平整度会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根据设计速度和交通量等要求,确定合适的平整度标准,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排水设计1.雷达模拟评估:通过雷达模拟评估,确定道路纵、横断面的泄水要求,包括水流速度、水深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排水系统的类型和尺寸。

2.排水系统设计:根据排水要求和地形条件,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

3.施工方法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如开挖沟槽、铺设管道等。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质量和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充分考虑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并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层厚度,确保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雷达模拟评估和合适的排水系统设计,保证道路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和水流横穿的情况的发生。

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才能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行车。

同时,对于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改进和优化,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交通需求和提高道路的安全、舒适性。

04高速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04高速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说明1路基设计1.1设计原则(1)详细研究该地区的公路建设条件,充分借鉴和吸收已建、在建的同类项目勘察设计成功经验及建设精髓,将本项目建设成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生态公路。

(2)严格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的要求进行测设,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通过综合分析,认真进行方案研究。

(3)结合该项目特点,遵循《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示范要点》的原则,加强路基横断面、路基路面排水和防护设计,以增加路容美观,减少路基病害。

(4)应结合具体情况,加强科学研究与试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2一般路基设计a)路基标准横断面主线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8m,其中中央分隔带3.0m,行车道2×2×3.75m,左侧路缘带2×0.75m,右侧硬路肩2×3.5m(含路缘带0.5m),土路肩2×0.75m。

b)路拱横坡采用中央向两侧倾斜的双向路拱坡度,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标高;行车道、路缘带、硬路肩横坡为2%,主线土路肩横坡为3%。

c)路基超高当平曲线半径采用值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5500m时,设置超高。

路基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绕中央分隔带的边缘旋转方式(土路肩横坡保持原有横坡度向外倾斜不变)。

为防止路面滞水,影响行车安全,设置超高应使横坡度由2%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小于1/330。

d)边坡坡率结合路基所在地段的地形、水文及填高情况,根据沿线岩土工程特性,填方路基高度H≤8m时,坡率1:1.5;当8m<H≤20m时,采用折线形边坡,每8m一级,上部8m 坡率1:1.5,下部坡率1:1.75。

路堑边坡设置原则:土质、全风化及强风化岩路堑顶层边坡采用1:0.75~1:1.25坡率;弱风化岩质边坡坡率依岩石风化程度为1:0.3~1:0.75;膨胀土路堑段采用1:1.5。

当挖方H≥8m时,采用阶梯形边坡,每8m一级,并设宽2m边坡平台,平台上设截水沟。

加宽路段路基路面说明

加宽路段路基路面说明

路基路面篇说明一、建设方案批复意见及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一)建设方案批复意见(1)路基批复意见为:应进一步细化路基边坡防护和排水设施设计。

施工图阶段详细调查了路基边坡防护段落,根据路面结构细化了路基排水设计。

(2)路面批复意见为:应进一步加强路面病害调查,优化路面结构设计。

施工图设计时对路面病害进行了详细调查;既有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段落根据建筑物与路面边缘间距,确定碎石化的路段,并相应调整了路面结构设计;优化和完善了路面排水设计。

(二)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审查认为:路基、路面维修方案基本合理。

建议:(1)明确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2) SBS改性沥青+预拌碎石封层宜调整为:热沥青+预拌碎石封层。

(3) K41+724-K51+639穿村镇、标高受限段路面结构增设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应力吸收层,将16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调整为15cm级配碎石垫层。

(4)补充老路挖除后上路床压实度、弯沉检测标准及相应处置措施。

执行情况:(1)结合审查意见,明确细化了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2)封层调整为:热沥青+预拌碎石封层。

(3) K41+724-K51+639穿村镇、标高受限段路面结构增设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应力吸收层,将16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调整为15cm级配碎石垫层。

(4)补充了老路挖除后上路床压实度、弯沉检测标准及相应处置措施。

二、设计依据本路段路基路面设计,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F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18-9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DB 37/T 1160-2009《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和意见进行。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1 设计依据及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E40-2007)1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14、《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2 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强度2.1 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路堤填料压实的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料种类、压实度要求、气候条件、压实机械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采用重型标准,分层压实。

2.1.1 路堤的压实度路基压实度标准见下表:表2-1 路基压实度控制标准表1、表列压实度数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2.2 路基填料强度路基填料强度见下表:表2-2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最大粒径表3 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3.1 路基、路面排水3.1.1 路基排水3.1.1.1 垫层因沿线地下水位较高,在路面结构设置了垫层的路段两侧设置纵向碎石盲沟,用于降低沿线低填、路堑路段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对路面的侵害。

纵向盲沟通过三通管设置直径15cm横向硬塑管与雨水检查井连接,把地下水导入雨水检查井,出口穿出雨水检查井管壁。

3.1.2 中央分隔带排水3.1.2.1 分隔带纵向排水分隔带底部、底基层下设置级配碎石盲沟,中央分隔带处尺寸为60×30cm,盲沟底设一根φ10cm纵向软式透水管,每隔30m(按检查井间距确定)设置一道φ15cm的横向硬塑料排水管,与检查井连接,将分隔带渗水排除。

四级路路基路面说明

四级路路基路面说明

说明一、概述本项目临洮县红旗乡巴下至扎马圈公路改建工程,是红旗乡连接G212的重要乡道,其中达板乡达板料场路段,因承受周边多个大型项目用料运输,交通量较大。

工程位于定西市临洮县境内,起点位于临洮县红旗乡巴下村;终点位于临洮县红旗乡扎马圈村,路线由南向北布设,全长25.730Km。

二、施工图标段(合同段)划分情况说明由于全线里程较短,且地形较平缓,施工难度小,因此将全线划分为一个施工标段,见下表:施工标段表1.1本项目第一标段起讫桩号K0+000~K25+730三、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1、路基设计原则1.1、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度及耐久性;1.2、路基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3、路基设计应贯彻“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设计理念;1.4、对路基工程提倡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1.5、做好工程地质勘察,查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所需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1.6、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排水系统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1.7、为保证路基稳定,设置必要的防护类型,尽早恢复原有地貌。

2、施工图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和规程2.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2、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2.3、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2.4、部颁《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JTJ 006-98)2.5、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6)2.6、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2.7、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8、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2.9、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2.10、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2.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04-2011)2.1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30-2003)2.14、其它有关规程、规范。

公路边坡地质灾害设计

公路边坡地质灾害设计

说明一、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1、路基横断面布置:6.5米路基宽度:加固土路肩0.25米+行车道2×3米+加固土路肩0.25米;7.0米路基宽度:加固土路肩0.5米+行车道2×3米+加固土路肩0.5米。

2、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圆曲线加宽采用第1类加宽值进行加宽。

3、本项目属于改造工程,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绕路中线旋转。

二、路基设计1、设计原则根据沿线岩土类别、物理力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对沿线已建道路挖方边坡及其稳定状况的调查,结合本路段挖方边坡高度,拟定挖方边坡坡度取值,土质1:0.75~1:1,石质1:0.3~1:0.75,视具体地质情况对软弱或破碎岩层挖方设置2m宽度的平台。

填方路基原则上利用挖方中土、石作填料(其强度CBR值符合规范要求),但有机质土,湿度过大以及高膨胀性的粘土不能用作填料(必要时应作改良处理),填方边坡坡度取值1:1.5~1:2。

对于挖方高度大于30m的边坡,对于填方高度大于20m及斜坡路堤等边坡则通过稳定计算确定处治设计方案。

2、路基压实标准本项目的路基压实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关于压实度的要求执行,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面底面以下路基不同深度的压实度可按下表执行:表3.2-1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表填挖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 5 ≥94下路床30~80 3 ≥94上路堤80~150 3 ≥93下路堤150以下 2 ≥90零填及路堑路床上路床0~30 5 ≥94下路床30~80 3 ≥943、填挖边坡及其防护设计填方路基本线由于基本属于新线,纵坡设计考虑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进行高程控制。

填方边坡最上级采用8m高度与1:1.5坡率,以下各级边坡均采用10m高度,坡率从1:1.75至1:2,坡脚视地形情况进行加固处理。

挖方路基挖方边坡的高度与坡率视具体岩土性质而定,采用分级开挖的方式,每级边坡高度一般为8m~10m,坡率范围为1:0.75~1:1,平台宽度2.0m,平台仅用于软弱或破碎岩质及土质挖方。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书》14页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书》14页

第三篇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书1、初步设计批复和施工图审查专家组意见执行情况,以及施工图设计执行的标准、规范和规程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款执行情况1.1初步设计批复及专家组审查意见执行情况本施工图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根据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泰顺县58省道(西山岗)至筱村公路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函》(浙发改设计[2019] 139号)和《泰顺县58省道(西山岗)至筱村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专家组意见》关于路基路面的要求进行设计。

具体执行情况如下:1、赞同初步设计提出的路基横断面布置形式和组成尺寸。

本条继续执行。

2、赞同采用沥青砼路面,面层采用4厘米厚AC-13C型沥青砼+6厘米厚AC-20C型沥青砼,基层、底基层采用20厘米+2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挖方路段增设15厘米厚级配碎石垫层。

本条继续执行。

3、建议复核路面设计弯沉值。

本次设计对路面设计弯沉重新取值计算,以趋更合理。

4、建议取消水泥砼土路肩,改为土路肩或沥青砼路肩。

本次设计仅在过村路段采用3cm沥青表处+15cm级配碎石对土路肩进行硬化。

5、请设计单值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质和弃(取)土情况,调整路堤、路堑边坡坡度。

同时建议设计单位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填料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全线的边坡防护设计,做到既安全美观,又经济合理。

本次设计局部路线平纵进行优化,同时根据地质对路堑边坡坡率进行调整,使填挖更趋平衡,弃土方量较初步设计大为减少,弃土场大大减少。

6、下阶段结合地质详勘,优化边坡防护和挡墙基础防冲刷设计,岩质较好的挖方路段应采用光面爆破施工工艺,以减少防护工程数量。

奉次设计根据地质详勘,优化挖方边坡设计,列岩质好的路段采用光面爆破十自然裸坡,辅以爬藤绿化,减少了防护数量。

对可能冲刷的挡墙,采用片石混凝土基础,并加深基础埋置深度。

7、建议进一步提出填挖交界、低填浅挖路段的设计要求。

本次设计进一步完善了填挖交界、低填浅挖的设计。

8、结合山区公路水毁情况,进一步完善沿线排水设施设计。

通村公路水泥路-路基路面设计说明书

通村公路水泥路-路基路面设计说明书

通村公路水泥路-路基路面设计说明书
总的来说,本文介绍了通村水泥路公路基路面改建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说明书S3-1的设计原则、设计依据、宽度、标高、超高和加宽、边坡坡率、填料和压实度等内容。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加强排水设施和路基防护工程设计,以确保公路改建后路基稳定、排水畅通、无大病害、便于养护。

设计标准:
轴载:BZZ-100;
基准期:20年;
路面结构:
根据交通量调查及附近已完相关公路设计资料,确定本项目路面结构型式为:
挖土方路段:
面层:18cm厚水泥砼面层
垫层:8cm厚填隙碎石
基层:20cm手摆片石
填方及挖石方路段:
面层:18cm厚水泥砼面层
垫层:8cm厚填隙碎石
路基、路面结构层的弯沉值要求:
路面工程的原材料要求:
水泥砼面层:
水泥: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均可。

要求水泥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符合表5规定。

要求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符合表6规定。

3)垫层施工4)面层施工。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一)路基、路面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简称《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如下:1、《初设批复意见》中:“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占用农田和林地的段落,路基边坡原则上应放缓为1:3至1:4,并结合周围的景观对边坡进行综合设计。

填挖方折角处改为流线型”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于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占用农田和林地的段落采用1:3坡率,并对边坡进行绿化。

填挖方折角处已改为流线型。

2、《初设批复意见》中:“应加强零填挖路基的处治设计,根据路床干湿状况采取翻挖、碾压、换填等工程措施以满足压实度的要求。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根据调查本地区路床除特殊路基段落外大部分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对于处于潮湿状态的路段采用翻挖、晾晒、换填粗粒料等处理措施。

3、《初设批复意见》中:“考虑全线缺方严重,挖方路段可采用超挖取土,减少线外取土占地规模。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挖方段落已采取超挖取土措施减少线外取土占地规模。

4、《初设批复意见》中:“进一步落实取、弃土场的具体位置,做好植被恢复方案的设计,做好取土场的勘探试验工作,并与当地政府签订相关协议。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已落实取、弃土场的具体位置,并对取、弃土场植被恢复进行了方案设计,取土场的勘探试验也已完成,并与当地政府签订了相关协议。

5、《初设批复意见》中:“全线清除地表腐殖土及挖除的淤泥应集中堆放,用于路基边坡、取土场等恢复绿化工作。

”在施工图设计土方调运过程中已考虑利用挖除腐殖质土进行路基边坡和取土场恢复绿化工作。

6、《初设批复意见》中:“进一步加强对路基不良地质地段的地质调查,查明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埋藏条件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合理的处置方案。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路基不良地质地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勘探,根据查明的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了不同的处置方案。

7、《初设批复意见》中:“施工图阶段应查明冻土的分布范围、冻深,提出合理的处治方案,同时应查明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加强对涎流冰病害的调查与防治。

(完整版)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完整版)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一)路基、路面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简称《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如下:1、《初设批复意见》中:“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占用农田和林地的段落,路基边坡原则上应放缓为1:3至1:4,并结合周围的景观对边坡进行综合设计。

填挖方折角处改为流线型”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于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占用农田和林地的段落采用1:3坡率,并对边坡进行绿化。

填挖方折角处已改为流线型。

2、《初设批复意见》中:“应加强零填挖路基的处治设计,根据路床干湿状况采取翻挖、碾压、换填等工程措施以满足压实度的要求。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根据调查本地区路床除特殊路基段落外大部分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对于处于潮湿状态的路段采用翻挖、晾晒、换填粗粒料等处理措施。

3、《初设批复意见》中:“考虑全线缺方严重,挖方路段可采用超挖取土,减少线外取土占地规模。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挖方段落已采取超挖取土措施减少线外取土占地规模。

4、《初设批复意见》中:“进一步落实取、弃土场的具体位置,做好植被恢复方案的设计,做好取土场的勘探试验工作,并与当地政府签订相关协议。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已落实取、弃土场的具体位置,并对取、弃土场植被恢复进行了方案设计,取土场的勘探试验也已完成,并与当地政府签订了相关协议。

5、《初设批复意见》中:“全线清除地表腐殖土及挖除的淤泥应集中堆放,用于路基边坡、取土场等恢复绿化工作。

”在施工图设计土方调运过程中已考虑利用挖除腐殖质土进行路基边坡和取土场恢复绿化工作。

6、《初设批复意见》中:“进一步加强对路基不良地质地段的地质调查,查明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埋藏条件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合理的处置方案。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路基不良地质地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勘探,根据查明的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了不同的处置方案。

7、《初设批复意见》中:“施工图阶段应查明冻土的分布范围、冻深,提出合理的处治方案,同时应查明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加强对涎流冰病害的调查与防治。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一,公路概况此路是运煤专用公路,沿线无其他经济、文化等发展规划,运煤主要车型是中型载重汽车。

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土质为碎石土,土层厚1.5 米,1.5 米以下为坚实泥灰岩(次坚石),水文条件良好。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半刚性路面结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D20-2017),按照交通量的计算要求,本公路设计定为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

二,纸上定线1选线:方案一:从A(1825,315)处出发,向(1420,380)的垭口展线,并在垭口处下挖四米;通过该垭口后向(1280,500)的垭口展线,并在垭口处下挖两米;通过该垭口后向(656,504)处放坡,并设置半径为20米的回头曲线,接着向(821,427)的区域放坡,并在该处设置半径为30米的回头曲线,最后向西南展线至目标线路。

方案二:从A处出发,向(1420,380)的垭口展线,通过该垭口后向(1280,450)的垭口展线,通过该垭口后向(950,400)处的垭口展线,在此垭口处下挖6米,通过垭口后向(656,504)处放坡,再次设置两次回头曲线后展线至目标线路。

方案一合理利用两处垭口,通过垭口下挖快速降低路线高程,平曲线半径大、直线段路线长,地势和缓车辆行驶舒适,但是路线较长,养护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方案二路线更短,但是在第三个垭口处的填挖建设和铺设道路方面难度较高,线形标准低,且填挖方量较大,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经比较,决定采用线路一进行施工设计。

2,定线:采用直线定线方法,依照规范要求作出放坡线。

三,平面设计1,设计要求:在保证行车安全、迅速、舒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费用,利于施工养护,要做到利用地形和技术指标的协调使用,主要技术指标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长度、超高、加宽、视距。

2,该路线起点桩号为QD:K0+000,终点桩号为ZD:K2+086.32,全长2058.42米,设置JD6与JD8处为回头曲线,JD3处为缓和曲线。

乡村振兴环线路公路改造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乡村振兴环线路公路改造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路面设计说明①土质路提填方路基应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路堤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Ioommo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等不得直接用于路基填筑,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得用粉质土填筑。

采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应符合下表要求。

②土石路堤(1)膨胀岩石、易溶性岩石、红黏土、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均不得应用于路堤填筑。

(2)天然土石混合料中,中硬、硬质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的2/3;石料为强风化石料或软质石料时,其CBR值应符合表5.2的规定,石料最大料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O1.3康挖交界路基对于坡比陡于1:2.5的半填半挖路基(包括横向或纵向),为了减少半填半挖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早期开裂错台现象,对于路基填挖交界处,除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I0∙2006)挖台阶、超挖外,还需在路槽下铺设三层双向50KN∕m的土工格栅。

当挖方区路基设计高程高于填方区路基设计高程的填挖交界处,在土工格栅下设横向碎石盲沟,并将水引入排水沟中,碎石盲沟的纵坡不得小于1%。

1.4特殊路基处理1)水田本项目路线局部穿过水田:由于水田中的淤泥承载力相对较低,不能直接在水田上进行填筑。

本项目考虑对水田路基、1路基11一般路基的设计原则、依据(1)设计标准①路基宽度设计道路路基宽度为5.5米:行车道宽度4.5米,两侧路肩宽度各0.5米。

②路拱横城:2.0%(2)一般路基设计原则根据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垫江大石乡乡村振兴环线路公路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本项目路线区无颠覆性的大型滑坡、活动断层,无溶洞、房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干扰,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场地地质条件较好,地表土层厚度不大,粉质粘土一般厚度约为1〜4m,可塑状,回填土一般厚度1-4m0大部分地段土层中多为毛细水,无统一的潜水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建议坡率,开挖边坡(无外径结构面):粉质粘土1:1.00,碎石土1:1.50,填土1:1.50,强风化基岩1:1.00125,中风化基岩1:0.75-1.25»每8∙10m分阶放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路基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路基设计按JTJ 011-9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
JTJ 016-93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7-96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8-96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 D4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J 014-9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道路类别:四级公路
路幅全宽: 6.5m;
设计车速:20km/h;
荷载:公路-II级。

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加宽及超高方式
本项目为四级公路,采用双向2车道设计。

路幅全宽为6.5m。

其中,行车道6m,土路肩
0.5m。

行车道横坡为2%(双侧排水),土路肩横坡为3.0%。

本道路所有曲线地段,路基面均设置加宽加宽详见加宽表。

三、路基压实标准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宜大于或等于20MPa。

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5MPa。

四、路基排水及加固防护工程
本路段路基排水采用道路外侧边沟排水。

在挖填方路段设置截水沟等措施
五、路基施工
路基施工时,应清除地表松土,路堤边坡高小于8m时按1:1.5填筑,大于8m时应留2.0m 宽平台后按1:1.75坡率填筑。

路堑开挖坡率应参照既有边坡施工,但弱膨胀土土质边坡不得陡于1:1.5,软质岩层边坡不应陡于1:0.75。

对稻田、水塘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淤、回填素土,再进行路基压实施工。

路基施工应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办理。

未尽事宜按相关规范规定办理。

六、用地
本路段路基用地按边沟或截水沟外缘以外1.0m征地。

第二部分:路面设计说明
一、设计原则及依据
1、设计原则
本路段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面设计根据使用要求以及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结构的设计。

2、设计规范、规程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
JTJ 016-93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7-96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8-96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 D4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3、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四级公路;
2)设计车速: 20km/h;
3)设计标准轴载:
4)路面结构类型:混凝土路面
5)设计使用年限:20年
6)自然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
2
区,即四川盆地中湿区。

路面设计参数取值表(水泥砼)
c 路面结构
设计原则:根据业主意见,公路采用沥青混泥土路面,结合原路状况分别采用以下路面结构形式。

泥结碎石路基的土基回弹模量取E0=40MPa 。

水泥砼路面组合及路面各结构层厚度取值如下:
30cm 混泥土路面、10cm 贫混泥土基层、10cm 石灰土垫层。

2、材料要求
(1)混泥土路面材料技术要求
根据业主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2)混泥土面层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

宜选用初凝时间6小时以上的42.5级水泥。

碎石:碎石用粒径大于6cm 的卵石轧制,碎石压碎值≧35%,最大粒径≧37.5mm 。

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抗压强度≥3Mpa ,压实度≥97%(按重型击实标准)。

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要求如下: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碎石的级配范围
水泥剂量:基层水泥剂量应以各自的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控制并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基层不大于5%)。

(在施工过程中,强度满足要求的范围,水泥剂量不得再认为调高比例),应尽可能通过调整级配组成来达到满足强度的要求,从而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

3、设计弯沉值
采用多层弹性体理论编制的专用程序进行结构厚度计算,下表为通过计算后采用的结果,路面结构各层弯沉值如下:
路面竣工验收弯沉值(1/100mm )
(弯沉值采用标准车双轮组单轴100KN ,轮胎压强为0.7MPa ,单轮轮迹当量圆半径为10.65cm 测试。

)
(4)材料要求
a.沥青混泥土材料技术要求详见规范
b.4.5MPa 水泥混凝土面层材料技术要求
水泥混凝土面板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28d 龄期的弯拉强度要求≦4.5MPa 。

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等路用品质要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3.1.2的规定。

见下表。

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
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并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3.3.1的要求。

见下表。

碎石技术指标
并符合合成级配的要求。

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9mm ,碎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6.5mm ,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31.5mm 。

见下表。

粗集料级配范围
3.4.2的规定。

见下表。

细集料级配范围
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

聚氨酯填缝料技术要求
应采用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低温不脆裂、耐久性好的聚胺酯类填缝料。

见下表:
胀缝接缝板要求
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可采用沥青纤维板、泡沫树脂板或选择经防水、防腐处理后的杉木板,胀缝板的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十三、贫混泥土基层材料组成设计与施工
1、材料要求 (1)水泥
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宜选用终凝时间 6小时以上,强度等级32.5以上的水泥。

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应对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数量、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

不同强度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合堆放,严禁混合使用。

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按其试验结果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2)集料
水泥稳定用做底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水泥稳定的颗粒组成应在下表所列范围内。

用做基层时水泥稳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
坐标纸上画出两根级配曲线,然后在对数坐标上查找所需筛孔的位置或点,从此点引一垂直线向上与两根曲线相交。

从此两交点画水平线与垂直坐标相交,即可得到所需颗粒尺寸的通过百分率。

水泥稳定用做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

水泥稳定的颗粒组成应在下表范围内。

用做基层时水泥稳定的集料颗粒组成范围
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水泥稳定土中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 层:不大于35% (3)水
施工用水符合一般饮用水即可,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实验鉴定。

2、混合料组成设计
水泥稳定土的7d 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泥稳定土的组成设计应根据下表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土,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时,还应确定掺加料的比例。

水泥稳定土的抗压强度标准
应满足2.5~3.0Mpa 。

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