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说阅读 ---小说形象类3大题型(高考语文)

合集下载

小说人物形象三种题型突破秘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速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小说人物形象三种题型突破秘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速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小说人物形象三种题型突破秘诀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重点考查的对象。

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作用等几种题型,也有结合塑造形象的手法考查人物形象的情况。

考查形式以主观题为主。

1.概括人物性格特征:①通过人物言行、心理等方面去分析。

②通过情节去分析。

③通过社会环境去分析。

④通过他人或作者的评价去分析。

2.概括人物形象: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概括人物的外在特征。

③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

3.分析人物作用:主要人物①情节方面的作用。

对情节起推进作用。

②主题方面的作用。

反映现实或寄托情感。

③社会方面的作用。

结合社会现实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次要人物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烘托)作用。

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④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复活》(节选)[俄]列夫·托尔斯泰聂赫留朵夫在小屋的门楣上和门廊的门楣上又接连碰了两次头,才来到街上。

几个孩子都在门外等他,还有几个抱婴儿的女人,包括那个抱着脸色苍白的娃娃的瘦女人。

他打听这个女人是谁。

“她就是我对你说的那个阿尼霞。

”岁数大些的男孩说。

聂赫留朵夫转身招呼阿尼霞。

“你靠什么过活?”“怎么过活吗?要饭。

”阿尼霞说着哭起来。

聂赫留朵夫掏出皮夹子,给了那女人十个卢布。

还没走两步,另一个抱娃娃的女人就追上了他,然后是一个老太婆,接着又是一个女人。

她们都说自己穷,要求周济。

聂赫留朵夫把皮夹子里的六十卢布零钱都散发掉,十分忧郁地走回管家的厢房。

管家笑眯眯地迎接他,告诉他农民将在傍晚集合,然后走到花园里,在撒满白色苹果花瓣、杂草丛生的小径上徘徊,思索着刚才见到的种种情景。

“老百姓纷纷死亡,食品普遍不足。

老百姓一步一步落入这种悲惨的境地,他们自己却没有发觉,也不怨天尤人。

而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历来如此,理所当然。

小说专题复习二:小说形象三大题型

小说专题复习二:小说形象三大题型

肖像、神 态、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 动作描写 格特征 直接 描写 (正 面描 写)
语言描写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作用阐释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
心理描写
内在感情(矛盾、焦虑、 交代人 担心、喜悦、兴奋等),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 推动情节发展 物,突
出特点,
展现人 物性格
借助其他人物 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 对比衬托 借助物象衬托 借助环境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
铁良后来跟人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 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 ①抻(ch ēn )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
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 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 [满分解构]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从题干来看,命题很明确,是“间接描写(侧面衬托)”, 答题信息区间为描写铁良的抻面手艺的段落。需要解决以下 问题:哪些句子采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这些间接描写 有哪些作用与效果?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本文主要借助其他人物侧面烘托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 至于物象衬托、环境烘托,文中没有体现出来。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 馆子,吃最后一口人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 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于是押进去,老头 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 里,双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 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 思。”就招呼上路了。
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 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 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 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 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 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 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 白,“啪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 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 有一会儿了。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对这种题型,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揣摩: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⑴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⑴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⑴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⑴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注意】分析情节的目的是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

因此要注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的揭示上的作用。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类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类答题模板

高考小说最强答题模板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常见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020年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满分技法

2020年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满分技法
精准审题:该题实际上是考查“标题”作用的。小说标题的作用:作为全文 的线索、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点明(揭示)主题、表明叙述视角、突出人物 形象、暗示小说发生的背景或场景、制造悬念、具有象征意味等。题干中给 出的两个标题,一个含有地点,一个是人名。地点给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 场所,可以作为一个结构“容器”;人名则偏重于突出人物形象,并能牵出 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
题型2:分析或探究“标题”的作用或好处
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线索作用、设置 悬念作用;突出小说主题。《牲畜林》《荷花淀》《在烈日和暴雨下》
②以物件为题: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充当线索,结构严谨;概括故事 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项链》 《药》
③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答: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 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 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示着他对土地的告别。(4点答3点即可)
1.审题技法 (1)抓住关键:“寓意”; (2)类型思路:内容思想→由表及里; (3)依分采点:3点6个关键词或2点6个关键词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满分技法
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
文 章 : 文学类文本
小说 散文
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骨架) 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依托) 深刻的主题意蕴(小说的灵魂) 精妙的写作技巧(小说的手段)
经 国
诗歌
之 大
戏剧
业 ,
议论文(论述类文本)


记叙文
之 盛 事
实用类文本
说明文
书信(慰问信) 演讲稿(发言稿)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高频题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师版)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高频题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师版)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必备知识★★【题目设定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解题思路展示】(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

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

(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

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2020普通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理解题相关知识与解题技巧

2020普通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理解题相关知识与解题技巧

2020届普通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相关知识与解题技巧一、情节题题型一情节概括题4大解题技法:1.结构连贯法、2.场面连贯法、3.线索连贯法、4.细节连贯法题型二情节手法题1.悬念: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3.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4.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5.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6.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7.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8.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9.线索: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寻找线索时,主要借助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

①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②小说的明线与暗线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一、看背景思人物。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林森两次看病,而魏力的态度和表现前后却截然不同,前一次原来是“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后一次则是因为以步行代车终招来“撤职”或“停职审查”的流言所致,由此可看出魏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个性特征。

而正是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又激怒了林森,使他产生了恨恨不平的心理,于是官权意识被重新唤醒。

二、观描写重细节。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抓住魏力前后两次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以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读情节理构思。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小说中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似乎与主要情节“看病”关系不大,但却揭示了当今社会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这样构思就深化了主题,使魏力的前恭后倨变得更为自然,同时也为下文写林森心理的变化作了铺垫。

四、获主旨多思考。

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2小说阅读具体方法和技巧: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考: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学生版)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考: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学生版)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必备知识★★【题目设定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解题思路展示】(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

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

(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

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高考语文:第三部分 专题三 (一)小说阅读四 小说形象类3大题型

高考语文:第三部分 专题三 (一)小说阅读四 小说形象类3大题型

2019年4月23日
你是我的眼专业文档
11
[例 1] (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题目。
抻 面① 阿城 铁良是满族人。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 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 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①抻(chē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 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 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 答:
2019年4月23日
你是我的眼专业文档
17
答案:(1)从客人的角度侧面烘托:①“客人出到街 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 票。”②“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③“客 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
2019年4月23日
你是我的眼专业文档
22
[教你审题] 类 型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指定语 段概括 与分析

2019年4月23日
就是在具体指 定的语句或语 段中概括分析 人物形象,题 干中往往有 “概括”“分 析”等作答动 词和“形象特 点”“心理”“性 格”等表答题 方向的名词
(1)(2016·江苏卷)文中两处画线句分 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请简要分析。(《会明》) (2)(2015·浙江卷)概括第三段所描写 人物的形象特点。(《捡烂纸的老 头》) (3)(2014·浙江卷)赵老板在鉴定钧瓷 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 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 的心理?(《走眼》)
2019年4月23日
你是我的眼专业文档
21
答案:祥林嫂是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 劳、善良、安分守己,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劳动生存下去; 但在旧社会的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 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所吞噬。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小说形象的三种考法讲义含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小说形象的三种考法讲义含解析

抢分点二小说形象的三种考法——特征、作用、手法[典例] 小说在刻画杜吉祥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从整体事件入手,看品行。

小说以杜吉祥和丁三两人的矛盾为中心,写杜吉祥借“风水”报复比自己聪明的丁三,并忐忑回乡,最终消除两人恩怨的故事。

整体看,杜吉祥心胸狭窄但不失善良。

第2步:从具体描写入手,看细节。

从杜吉祥与丁山的交往看,杜吉祥嫉妒狭隘、胆怯脆弱,但不失善良,勇于认错,是典型的复合型性格。

[规范作答]答案:①嫉妒狭隘。

对于丁三处处优于自己,杜吉祥心生嫉妒之心,竟利用给丁三看风水的机会,为其看了一扇“鬼门”。

②胆怯脆弱。

对于当年的错事,杜吉祥不敢当面承认,只能“将错就错”,可以看出其内心的胆小与怯懦。

③心怀良善。

虽然没有承认错误,但杜吉祥多年以来一直处于愧疚之中。

④勇于认错。

杜吉祥此前一直避免回家乡,不敢面对丁三,但最后还是鼓起勇气,直面现实。

[评分细则]分析其性格,既要注意到过去的杜吉祥,也要注意到现在的杜吉祥。

要着眼于“过去”,更要着眼于“现在”,答出3点即可。

,【类题拓展】阅读《风水》,回答问题。

作为杜吉祥的儿时伙伴和“对手”,丁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答案:丁三是一个聪明、乐观、不信邪、心地坦荡,不计名利的创业者形象。

他少年时学习成绩好,聪明,胆大,无所畏惧;回乡创业,乐观开朗;给儿子取名“阎王”,不信邪;门楣上写着“坐看云起”,表现他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

突破点二分析人物塑造的手法[典例]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刻画刘老头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抓正面描写。

题目给出“多种表现手法”,可知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不止一种。

对手法的体会,先从正面描写入手。

如肖像、衣着、神态、语言、心理、细节等。

第2步:看侧面陪衬。

高明的作者刻画人物,其手法往往不止一种,除正面描写外,还擅长用环境烘托,次要人物陪衬、对比,必要时加以精当的议论等多种手法。

小说形象类题目(解析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小说形象类题目(解析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精神加其痛苦 毫无同情心
概括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及其意义。 明确 祥林嫂是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 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为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 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 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一、归纳:塑造人物形象: 1.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 2.侧面:旁人的评价 3.故事情节写和环境描写 二、提问方式 1、XXX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或XXX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三、方法指津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由于高太尉 等人的不断迫害,从善良安分忍辱负重到逆来顺受苟且偷安再到后来的勇敢反抗逼 上梁山,显示出英雄本色。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形象,写她的语言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 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写她的动作:在贾政处,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写她的心理: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不肯多走一步路,不肯多说一句话。 透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寄人篱下、多愁善感、小心谨慎的林妹妹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如《边城》沈从文通过对茶峒地区的风俗民情及青 山绿水的描写烘托出边城小镇的人物人性的淳朴自然、优美健康。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曹雪芹通过《西江月》 两首判词明贬实褒来赞美宝玉蔑视世俗,独立不羁的品质。

作用:通过这些不断变化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祥林嫂的眼神变化,展示了人物的内 心世界,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经历。通过鲜明的对照反映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 几个阶段,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地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人物语言描写及其作用: 在祥林嫂被婆家抓走之后,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和“然而”,这两次的含义 有什么不同? 明确 第一次“可恶”是指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后面隐含的 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当然,而且反映了鲁四老爷 的假斯文。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 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后面隐含的意思是: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 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小说) 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小说) 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模板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行文表达作用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其他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具有例证的作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二、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词语含义分析题: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概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立足人物品格全解形象题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立足人物品格全解形象题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二、怎样考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类型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1)(2016·江苏卷)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
就是在具体指定的语句
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或语段中概括分析人物
(《会明》)
形象,题干中往往有“概
指定语段概括
(2)(浙江卷)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
二乖的天真可爱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表现出来的。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神态
看见八哥,“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
动作
八哥被野猫吃了,哥哥要报仇,二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 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语言
去后院找野猫报仇,发现破木箱,看见破木箱里有两个小脑袋便好奇地 赶紧跑近前看去,“高兴得要叫起来”。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栏 目 导 航
题型一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题型二 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随堂巩固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题型一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一、什么是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文本阅读中的必考题,这部分常常有两种命题 形式:①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②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在具体命题时,部分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部分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
的人。
分清描写, ①“垂下眼睫”这一动作是“心里一热”后内心自尊挣扎的表现;② 抓关键词 关键词“执拗”已经明确了人物的自尊要强。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 ——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 心。把握小说中的人首先要完成的就是牢牢抓住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 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 艺?请简要分析。
答: ——————————————————————
解题示范 第一步:确定角度,明考向。
题干中明确提示了从“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角度解答, 这里的“间接描写(侧面烘托)”主要是借助其他人物来侧面烘托 辨析铁良的抻面手艺,至于物象衬托、环境烘托,文中没有体现 出来。 第二步:寻找对应,析效果。
品质
动情节发展
塑造手法
作用阐释
间接 借助其他人物 引发读者
描写 对比衬托
的联想、
(侧面 借助物象烘托 想象,含
描写)
蓄曲折地
交代人物, 突出特点, 展现人物 性格品质
借助环境烘托 表现人物
形象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考查从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1)(2013·重庆卷)作者主要用了
题干中往往有“形象”“手 法”“技巧”等表答题方向 的名词;考查从侧面描写人
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里,双 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 “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就招呼上路了。
铁良后来跟人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 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①抻(chē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
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都注重细节的 描写。细节描写有动作描写细节、心理描写细节、 语言描写细节、环境描写细节等。
细节描写的作用有: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
②深化主题;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2020/3/4
塑造手法
作用阐释
肖像、神
态、动作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 象?请简要分析。(《枪口下的人 格》)(本题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 描写)
物的方法,题干中往往有 (2)(2014·江西卷)文章哪些地方
“间接”“侧面”等表答题 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
方向的名词
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
分析。(《抻面》)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题答题2步骤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 适了。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 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 放,醒碱。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 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 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 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 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 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 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直 描写
接 描 写 ( 正 面
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 理活动,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 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交代 人物, 突出 特点, 展现 人物 性格
描 写)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 (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 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
从文中找出借助其他人物来侧面烘托铁良的抻面手艺的对应 内容,并分析效果。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写客人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运用比喻的
客 人
修辞手法,突出铁良抻面的有趣;看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 到店里的座位上”是神态动作描写,突出客人看铁良抻面的满 足;吃面时“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
第一步:确定角度,明考向。 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从
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两者兼有。 第二步:寻找对应,析效果。
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描写对应的内容,对使用及效果 作具体分析。
[例1] (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抻 面①
阿城 铁良是满族人。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 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 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 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 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 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 块湿布醒着。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 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 所以要下碱。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 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 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嗒”,放在 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 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 吃最后一口人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 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 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 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 解。
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人物形象考查点
1、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性格﹚ 特点 3、人物形象的作用
2020/3/4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如肖 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等)和间 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