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方法论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6e7608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9.png)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企业信息化规划是指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相结合,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现代化。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是指在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时遵循的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步骤,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的一般步骤:1.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需求:企业信息化规划应该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一致,确保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
同时,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信息化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2.进行现状分析: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现状分析。
包括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评估,现有信息系统的评估等。
通过现状分析,明确企业信息化的优势、不足和问题,为后续的规划提供依据。
3.制定信息化规划策略:基于现状分析的结果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信息化战略和规划策略。
包括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步骤、重点、时间表等。
同时,制定信息化投资计划和资源配置方案,为后续的信息化实施提供支持。
4.制定信息化规划方案:在信息化规划策略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信息化规划方案。
包括确定信息化项目的具体内容、范围、目标等。
同时,制定项目实施的组织结构、资源要求、进度计划等。
在制定方案时,需要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组织可行性等因素。
5.实施信息化规划:根据信息化规划方案,组织实施信息化项目。
包括项目的立项、采购、开发、测试、上线等各个阶段。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
6.部署和推广:完成信息化项目后,需要对新的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进行部署和推广。
包括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新的系统和工具。
同时,监控信息化项目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7.绩效评估和优化:通过对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评估,了解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和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信息化的价值和效益。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3a81ceb84ae45c3b358ccb.png)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序言:目前,电子政务、企业管理信息化等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热点。
这些以业务、数据流程信息化为主的建设项目相当复杂。
有数据表明,这类信息化建设项目于国内外成功的比例均不是很高。
正因如此,项目管理引起这个行业人士的普遍关注。
同样,也有数据表明,西方国家的壹些企业采用项目管理后,项目成功的比例有显著提高。
作者根据十多年项目管理实践经验,以及研究、培训和咨询的知识积累写就这篇文章,相信对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者会有帮助。
本文涉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项目经过的阶段;项目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开发商对项目的管理;用户对项目的管理;项目的组织问题等。
壹、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阶段信息化建设项目按时序划分,壹般经过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安装调试、运行维护6个阶段。
1、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段的主要任务是:识别需求,对项目产品进行描述,确定分阶段实施的进度,从业务、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可行性方案。
2、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功能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指出现行系统存于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确立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最后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这个阶段也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逻辑设计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
因此,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为“系统说明书”,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
系统说明书既要准确又要通俗易懂,用户根据系统说明书能够了解未来系统的功能,判断是不是他们所要求的系统。
“系统说明书”壹经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评价和验收系统的依据。
3、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概括地讲,已解决了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问题则是系统“怎么做”。
也就是说,根据系统说明书所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即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49ead3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d.png)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信息化规划是指企业在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需求,全面规划和布局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是指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工具,旨在帮助企业科学、系统地进行信息化规划,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信息化规划方法论,以目标分解为基础的信息化规划方法。
一、目标分解目标分解是信息化规划的基础,通过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逐层细化,明确每个层级的目标和指标,以及相应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建立目标层级之间的关联和相互支撑的关系,实现信息化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对齐。
目标分解一般分为三个层级:战略层、中期层和年度层。
在战略层,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探讨信息化对战略的支持和作用,确定信息化战略目标和指标。
在中期层,将战略目标细化为中期目标,明确改造和优化业务流程,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制定评估指标。
在年度层,将中期目标细化为年度目标,规划信息技术项目,确定投资计划和预算。
二、调研与分析在调研与分析阶段,需要进行如下工作:1.企业现状分析: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技术基础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评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2.市场调研:研究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信息化情况和成功经验,分析竞争情况和对手的信息化水平。
3.需求调研: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明确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持和优化。
4.技术评估:评估各种信息技术的现状和应用前景,了解新兴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为信息化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三、制定规划方案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信息化规划方案,包括整体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应用系统、数据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现状和需求,确立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规划方案要包括以下内容:1.战略目标: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明确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指标。
信息化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
![信息化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453f12bb4cf7ec4bfed048.png)
项目全什么周期管理办法目的提升项目交付质量,建立Deliver based Sales良性机制。
严格控制项目按计划进度和成本交付,提高项目利润率。
全方位跟踪项目执行情况,降低项目商务和交付风险。
21 3原则和推进策略全过程管理:从项目机会延续到项目结项精细化管理:管理细化到任务、到工时、到单笔费用责任制管理:项目主管全面负责,按约定绩效目标交付实用化管理:简化汇报、审核、审批的材料和流程先确立原则制度,后完善具体规范先开展重点项目试点,后全面管控先利用便捷工具,后开发系统先进行人员培训,后上项目实践内容概览IIIIII•建立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 •建立基于挣值管理法的成本和进度管理机制•建立项目质量管理机制 •建立项目变更控制机制•完善机会管理的流程和关键节点 •建立商务节点控制和考核机制 •完善项目后评估具体办法 •建立与人资、采购、财务等管理制度的联动机制•建立客户满意度反馈机制•建立一系列针对不同咨询类型和领域的咨询方法论•建立项目进度与成本预测模型 •建设公司级的项目管控系统目录一.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二.项目进度管理三.项目成本管理四.项目质量管理五.项目变更管理项目阶段总览机会 跟踪1.立项2.制定里程碑计划3.安排人员4.估算成本5.编制项目管理制度6.开工审查1.项目简报2.汇报进度3.汇报工时4.项目预测5.基于里程碑的质量审查6.变更控制1.结项2.项目材料归档3.项目后评估项目筹备 项目执行 项目收尾12 31-1 立项1-2 制定里程 碑计划1-3 安排人员 1-4 估算成本1-5 编制项目 管理制度1-6 开工审查立项 申请表 项目实 施方案项目管 理制度进入项 目清单开工 确认单✓项目内容、合同金额基本明确;✓有中标通知或具备法律效应的承诺函; E CL CE CL C✓获得开工确认单;✓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管理制度和相应模板•指定项目主管、现场经理和质量监督 •获得项目Code•由项目质量监督对项目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开展审查✓获得开工确认单;✓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管理制度和相应模板准备齐全;E CL CE CL C✓项目所有交付完成,过程文档齐备;✓项目通过客户最终验收,获得验收报告; 2-1 项目简报 (每周)2-2 汇报进度 (半月) 2-3 汇报工时 (半月) 2-4 项目预测 (每月)2-5 基于里程碑的质量检查2-6 变更控制项目执行分析报告质量审 查报告项目简报变更记录•当项目范围、金额、进度、成本发生变更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层级的汇报和审批•由项目质量监督对项目里程碑交付、必须的过程性文档及管理文档开展审查2-2 结项 2-3 项目材料 归档2-4 项目后评估结项 确认单 后评估 报告结项 报告 ✓项目所有交付完成,过程文档齐备;✓项目通过客户最终验收,获得验收报告;E CL CE CL C✓所有项目过程性、管理性和交付文档集中都已确认归档; ✓获得项目后评估报告;•项目Code 关闭 •项目经理确认项目最终进度、成本和质量绩效•对重点项目单独进行后评估 •对其它项目打包进行后评估•所有项目过程性、管理性和交付文档集中归档项目归档文档清单项目信息 (1)[项目基本信息]公司统一编号,作为项目的WBSCode使用项目类型:•咨询•实施•科技•其它商务模式:•主体承建 - 公司主要负责进行项目交付•配合承建 - 公司配合其它单位进行项目交付•外包人员 - 甲方按实际发生人天向公司支付费用•转签 - 公司不负责项目交付•其它项目状态:•筹建 - 对应项目筹备阶段•执行中 - 对应项目执行阶段•收尾 - 对应项目收尾阶段•已完成•项目主管 - 必须是公司员工并获得项目经理资质•现场经理 - 现场项目经理,可以是外包人员•质量监督 - 实行质量审查的总监,必须是公司员工且获得质量监督资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商务模式合同金额成本预算负责部门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质量监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项目状态客户名称项目信息 (2)[商务信息]等级合同状态合同金额开票金额回款金额重大问题或风险中合同已签8中无000商务情况等级: •好 - 合同签订顺利、按合同约定及时开票、回款 •中 - 合同签订、开票或回款有延迟,但处于可控状态 •差 - 合同签订、开票或回款失控合同状态:•中标未签 •有承诺函 •合同流转中 •合同已签 •无a b等级总里程碑已完成里程碑下一个里程碑SPI重大问题或风险好33-不适用----进度情况[进度信息]a b等级: •好 - SPI>0.95,项目按工作计划和里程碑节点完成 •中 - SPI>0.8,项目进度有一定延迟,但处于可控状态 •差 - SPI<0.8,项目进度严重滞后SPI :根据EVM 方法,及进度管理要求,通过项目进度数据统计出来的一个值,等于实际完成工作量/计划工作量,具体计量算法参见项目进度管理部分。
干货推荐-信息化顶层设计
![干货推荐-信息化顶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970a93eff9aef8951e0630.png)
需要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构建从网络边界到内外应用的纵深防御体系,为部署在数据中心的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基础安全保障, 满足国家等保要求的安全系统; ——运维管理需求
1
•企业高层管理的 强力支持
– 高层管理的坚定支持是信息化成功的基础。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协调和充分了解各个部门的情况,更 需要这些部门和员工的配合,这就注定了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必须由公司高层直接来抓。
2
•业务部门及全体员 工的积极参与
–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从战略决策到具体业务操作执行,从日常事务 的办公自动化到非常专业的财务管理和人资源管理。为了使信息化满足企业需求,需要所有业务部
营销系统
价格策略 分销管理
ERP(企业资源计划) 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
生产管理 财务管理 人机效率
采购管理 销售管理 过程管理
质量管理系统(GSP、GMP) 人力资源管理
质量控制 业绩评估
质量保证 能力匹配
办公自动化处理系统(已建成,需深度应用)
电子商务平台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方法(TOGAF、FEAF等)
管理工程,而非技术项目
企业信息化做为管理改造工程,而不仅仅 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
信息技术的应用做为管理手段的提升,帮 助企业从效率和效益方面得到改进;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管理创新成为可能;
组织、经营流程与管理流程之间的耦合; 建议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实现价值链管理
一:交通行业 行业信息化成熟度相比先进行业较低
业务管理难点
1. 交通运输管理线长、 面广,点多、复杂程 度高,管理难度大;
企业系统规划法与战略数据规划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与战略数据规划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e802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c.png)
企业系统规划法与战略数据规划法1. 企业系统规划法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论,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1 需求分析:通过与企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调研,了解企业的业务需求和问题,明确系统规划的目标和范围。
这一步骤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信息需求,以便为系统规划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1.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适合企业的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
这一步骤需要考虑到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发展方向,以及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资源限制。
系统设计应该具备可扩展性和灵便性,以便适应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变化。
1.3 实施和测试:在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实施和测试工作。
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安装、配置和数据迁移等工作。
测试过程中,需要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进行全面的测试,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1.4 运维和优化:系统实施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运维和优化工作。
运维工作包括系统的监控、维护和故障处理等;优化工作包括对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2. 战略数据规划法战略数据规划法是一种针对企业数据管理的方法论,旨在通过合理的数据规划和管理,为企业的决策和运营提供支持。
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2.1 数据需求分析:通过与企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调研,了解企业的数据需求和问题,明确数据规划的目标和范围。
这一步骤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信息需求,以便为数据规划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2 数据架构设计:根据数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适合企业的数据架构和数据模型。
这一步骤需要考虑到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发展方向,以及现有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条件。
数据架构设计应该具备可扩展性和灵便性,以便适应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变化。
2.3 数据采集和整合:在数据架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整合工作。
采集过程中,需要确定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式,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方案
![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f947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1.png)
全面整合与创新: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方案实施指南一、引言1.背景分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已成为提升组织竞争力的关键。
信息系统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支撑,其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不同系统间缺乏有效沟通与整合,导致资源浪费和决策效率低下。
因此,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协同,进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2.目标设定本方案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统一的、高效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业务的无缝对接。
具体而言,目标包括: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以及支持未来业务的发展需求。
3.方法论介绍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方案采用系统化的方法论,结合最佳实践和前沿技术进行设计。
方法论的核心是用户需求导向,强调在充分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服务化的设计原则,确保方案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同时,注重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确保项目按计划高效推进。
二、现状评估与需求分析1.现有信息系统评估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估,以识别各系统的功能特点、技术架构和使用状况。
功能上,评估系统是否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技术上,分析系统的架构是否现代化,是否存在过时的技术栈;使用状况方面,考察系统的用户满意度、稳定性和性能指标。
2.业务流程梳理深入分析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明确流程的起点和终点,识别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及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
此过程将揭示流程中的冗余环节、瓶颈点和潜在的改进机会。
3.用户需求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工作坊等多种方式收集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些需求将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功能开发提供依据。
4.需求分析与整合基于收集到的信息,运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如用例分析、用户故事映射等,提炼出核心需求。
然后对这些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整合成一套清晰、完整的需求文档,为下一步的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184c8b2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7.png)
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根据重要性和紧急性评估需求的优先级,为后续的规划提供依据。
目标设定
制定信息化目标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结合企业或组织的发展战略,制定可衡量、可达成、有时限的信息化目标。
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
为确保信息化目标的实现,需设定具体的KPI,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控和评估。
组织文化冲突是信息化规划中常见的问题, 它可能导致信息化项目难以顺利实施。
详细描述
组织文化冲突通常表现为对信息化项目的认 知差异、价值观冲突和行为模式不协调等方 面。这种冲突可能导致信息化项目难以获得 组织内部的支持和配合,甚至导致项目的失 败。为了解决组织文化冲突,需要进行有效 的沟通、培训和文化建设,以确保信息化项 目与组织文化相容,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参
该金融机构通过制定云计算战略规划,实现了IT基础 设施的云化转型,降低了IT成本,提高了服务水平和 响应速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案例三:某制造企业的工业互联网转型规划
总结词
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
详细描述
该制造企业通过制定工业互联网转型规划,实现了生产 线的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目录
• 信息化规划概述 • 信息化规划概述 •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 信息化规划流程 • 信息化规划工具与技术 • 信息化规划挑战与解决方案 • 信息化规划案例研究
01
信息化规划概述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概述
定义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是指在进行信息化 规划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工具的 集合。
目的
帮助组织系统地开展信息化规划工作, 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PDCA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PDCA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4578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0.png)
PDCA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信息化建设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企业和组织迈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然而,信息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精确的规划、有效的实施和持续的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PDCA(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循环成为了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帮助组织有效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PDCA是一种管理方法论,强调持续改进和优化过程的重要性。
它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Deming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DCA循环以不断循环的方式实现过程的不断改进,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四个阶段。
在信息化建设中,PDCA循环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指导原则,帮助组织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下面将分别从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方面阐述PDCA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首先是计划阶段。
在信息化建设中,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这个阶段,组织需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范围和时间表。
这包括确定信息系统的需求和功能、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分配资源和确定项目的关键指标等。
PDCA通过实施PDCA循环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和可行的计划,并确保目标的一致性。
在计划阶段,PDCA循环的重点是对当前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识别,明确目标和目标的实现路径。
通过有效的计划,可以减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错误和风险,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其次是实施阶段。
在信息化建设中,实施是将计划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这个阶段涉及到系统的开发、测试、培训和实施等各个方面。
在实施阶段,PDCA循环的关键是实施计划并收集数据和信息以供后续分析。
实施的过程中,组织需要确保按照计划进行,并且收集数据以评估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通过持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组织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三是检查阶段。
在信息化建设中,检查是评估已实施计划的有效性和结果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组织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评估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PDCA循环在检查阶段的关键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瓶颈,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其中存在的偏差。
IRP简介解读
![IRP简介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69e44731eb91a37f1115cfe.png)
接到订单 ~产品设计
热轧工序计划 热轧生产监控
制造执行系统 冷轧工序计划 (MES) 冷轧生产监控
冷冷 设 轧轧 备 进生 管 程产 理 管统 理计
板热 坯轧 库作
业
热热 轧轧
钢精 卷整 /板 作 库业
冷 轧 材
冷 轧
料作
库业
冷 退火 轧 作业 钢 卷 库 镀层
作业
冷 CR 轧 精 整 EGI 作 业 CGI
数据仓库 主题数据库
元库
系统 & 软件
单据生成
汇总分析
图表和报告生成
“如果—那么”分析
决策支持
信息查询
审计
转变思维,观念创新,学好主流方法论。17
◆ 理查德·诺兰(Richard·L Nolan):
“计算机化企业”的发展阶段论
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计算机时代
信息时代
起步 扩展
数据 控制 集成 管理 成熟
• 原子性: 表中的数据项是数据元素 • 演绎性: 可由表中的数据生成全部输出数据 • 规范性: 表中数据满足三范式(3-NF)要求
结构稳定,系统集成、信息共享的根本保障。
20
◆强调并落实了信息组织技术(简明、科学、实用)
用户界面-数据存取/ 处理程序
应
用
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
统
(DBMS)
信信 信 信 信 息息 息 息 息 表传 存 处 使 示播 储 理 用 技技 技 技 技 术术 术 术 术
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 IRP
信息资源规划
——理论-方法-标准-工具
大连圣达计算机发展有限公司 Dalian Sound Computer Development Co.,Ltd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的步骤及方法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的步骤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da618dd1f34693daef3e59.png)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的步骤及方法1、流程梳理定义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如何进行流程梳理,对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与优化。
流程梳理是指围绕企业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整理、提炼,明确管理的关键点、信息化管理重点要解决定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式、解决的程度、实现的深度等。
在这点上很多企业的信息化人员会混淆流程优化与流程重组的概念,BPI(业务流程优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是指企业流程改进,是针对现有流程进行小规模的改善,是局部而非彻底的;BPR(业务流程重组)则是对企业流程大规模和彻底的变革,甚至有可能是推倒重来。
一般只有在企业问题十分严重,难以为继,需要进行重组,或进行变革性的管理才会用到BPR。
企业的核心是业务流程,一个健康的企业其业务流程不会存在原则性的问题,可能在一些局部队细节上会存在改进的余地,这个时候适宜使用BPI。
2、流程梳理步骤因为各企业有不同的情况,工作重点也不尽相同,所有流程梳理工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与标准。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流程梳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项目团队,明确工作目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给予充分授权,确保工作小组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毕竟工作过程中有可能涉及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出现阻力,高层的授权十分重要。
二、认清企业目标,进行全面的流程调研。
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有认清目标才能准确而有目的地进行流程梳理工作。
流程调研要求首先对企业现有的所有流程摸清摸透,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总结出企业的流程准则,这其中又包括了显性和隐形的流程要素。
如果要达到比较好的流程调研效果,建议由第三方咨询公司为主,辅以对公司业务了解全面的自身人员进行。
因为流程调研、梳理等工作是对企业自身的一次全面剖析,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字化建设 方法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数字化建设 方法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9ea33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2.png)
数字化建设方法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数字化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传统业务流程和模式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浪潮的席卷,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战略选择。
本文将从数字化建设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方法与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数字化建设的思考和启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只有不断适应数字化变革,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部分。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数字化建设的概念和背景,引出本文的主题。
在文章结构中,将介绍本文的整体框架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让读者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
在目的部分,会明确阐述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引导读者对文章的重点关注。
2.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数字化建设概念、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数字化建设的方法与步骤三个部分。
在数字化建设概念部分,将解释什么是数字化建设以及其涵义和内涵。
在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部分,将详细探讨数字化建设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数字化建设的方法与步骤部分,将介绍实际操作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3. 结论部分主要包括总结关键要点、未来展望和结论与建议三个部分。
在总结关键要点部分,将对本文中提及的重要观点和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核心信息。
在未来展望部分,将对数字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
在结论与建议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建议,引导读者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数字化建设方法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和逻辑,更好地理解数字化建设的方法论。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b4d10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9.png)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一、信息化需求分析1、信息化现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
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
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
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
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立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系统中。
部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多数系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
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
企业信息化咨询方法论
![企业信息化咨询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f0793870cc22bcd127ff0c97.png)
企业信息化咨询方法论一、现状与需求分析从评估客户的业务现状出发,分析客户面临的业务形势,从业务的角度总结信息技术未来如何有效支持客户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创新,即总结客户的信息化需求.在此基础上,评估客户的信息化现状和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和总结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提出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二、信息化架构设计根据第一阶段中得到客户认可的信息化需求,根据对标杆企业IT信息化架构之现状与行业发展前瞻的分析,对客户未来3~5年的信息技术架构和信息化管理控制体系进行规划设计,并制定发展路线图与阶段目标。
三、信息化实施规划根据前两个阶段的规划成果,结合以往咨询项目案例,以及对行业主流方向及其发展经验的长期深入研究,分析定义信息化系统的成熟度及主要问题,安排未来的信息化项目,分析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优先顺序,制定实施计划,同时估算未来的信息化资源投入,提出建设与实施的关键策略。
第一阶段:检查业务策略,以便制订战略性的的IT方向和策略.本阶段将提交一份《IT愿景报告》,其中包括在今后的5年时间里,采用什么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哪些业务领域,以发挥IT在该公司的业务目标实现中的作用。
第一阶段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
了解该企业业务环境特别是行业环境、竞争对手,并鉴别可能的竞争者;2.审视该企业当前的业务战略,以及构成公司竞争地位所做的权衡和取舍;3.确定企业内部能力和关键业务流程;4.评估当前企业的支持业务的IT解决方案;5.以业界最优秀的实例为标杆,评估企业当前的关键流程.IT策略将会指出今后五年里信息技术应用的、经过优先排序的和验证的初步构思。
同时,它也描述了5年后企业所期望的状态(也即IT愿景)。
另外,作为附加,在报告中也会指出需要改进的领域尤其是关键业务流程。
第一阶段将安排如下的培训和汇报:对企业IT规划项目组进行为期一天的第一阶段方法论培训;用两个半天时间,向未直接参与项目的企业其它高层管理人员作第一阶段输出汇报。
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发言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2cc6e6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4.png)
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并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和经验。
首先,我想强调信息化建设对于一个组织或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带来创新和竞争优势。
因此,信息化建设必然是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接下来,我要分享一些我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经验。
首先,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企业的战略规划出发,确保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
信息化建设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挑战和战略目标,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与企业发展相契合。
其次,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在我参与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我们采用了“用户为中心、创新驱动、结果导向”的原则。
用户为中心意味着我们要积极倾听用户的需求,关注他们的体验和反馈,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创新和改进。
创新驱动意味着我们要跟踪科技的最新发展,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应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结果导向意味着我们要关注项目的成果和效益,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和业务价值。
再次,信息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和合作。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技术、管理和人员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形成一个跨部门、跨职能的团队,由专业人员和业务人员共同参与。
大家要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协调工作,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意识,使其能够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最后,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在我参与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我们采用了敏捷开发的方法,即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评估、反馈和调整。
这样可以在项目中不断纠正错误、优化流程,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效果。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
2023-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法论方案-1
![2023-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法论方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166edd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f.png)
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法论方案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转型之一,对于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来引导。
以下是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方法论方案:第一步:项目准备项目准备是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的重要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1 明确项目目标和范围明确项目目标和范围是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基础。
这一步可以通过制定项目计划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来完成,确保明确项目的背景、目标、范围、进度、预算等内容。
1.2 确定项目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项目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对于项目实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需要确定项目经理、负责人、技术人员等岗位职责和分工,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方式。
1.3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是为了保证项目实施的有序进行。
需要制定项目计划书、风险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和变更管理计划等,对项目实施进行全面的计划管理。
第二步: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的重要步骤,需要详细了解客户需求、面对的问题和现象,确定项目的主要需求和功能。
2.1 客户需求分析客户需求分析是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基础,需要深入了解客户业务,明确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对于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2 问题分析通过问题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客户面对的问题和现象,为确定项目的主要需求和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2.3 需求确认需求确认是确定项目的主要需求和功能,确认客户需求的实际内容和周边环境,明确需求和功能点,对于项目的实施非常重要。
第三步: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是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关键步骤,在这一阶段完成信息系统的整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明确整个信息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设计出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实现方案。
3.2 详细设计在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细化组件间的接口和流程,明确编程规范并规定编码规范等。
信息化项目总体设计思路
![信息化项目总体设计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fcb24be2b52acfc788ebc95d.png)
2.3 总体设计思路2.3.1 设计原则2.3.1.1 先进型和灵活性原则本方案的系统结构是先进的、开放的体系结构,同时考虑系统使用中的科学性。
整个系统能体现当今会议技术的发展水平。
在用户可能的预算范围内考虑率先采用国内行业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以适应不断革新的趋势,并利于向更高水准的系统平台升级。
灵活性体现在对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
2.3.1.2 实用性和可靠性原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把满足用户的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用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管理简便。
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系统平台作为整个信息交换基础,必须可靠实用。
采用的技术手段要求具有先进性,同时必须成熟。
尽量选用主流的工业产品以降低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风险,并且具有完整的文档资料和相对便宜的价格。
优选实力雄厚的先进厂商的名牌产品,以求长远的客户服务支持。
2.3.1.3 开放性和扩展性原则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兼容流行技术趋势,易于和现有网络系统和Internet 连接。
基础结构能够与多种数据通信媒介接口,支持多媒体技术,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不断提供增值服务。
为系统以后的升级预留空间,系统维护是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要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合理、规范对系统的维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2.3.1.4 经济性和易维护性原则在保证系统先进、可靠和高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达到最经济性的目标。
系统要求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管理接口,采用简单、直观的操作手段和面向目标的管理技术,掩盖软硬件的复杂性,为普通用户和管理用户提供方便性和灵活性。
2.3.1.5 系统设备器材选型原则选用国内知名的器材,以及有雄厚实力和绝对优秀技术支持能力的厂家,以保证设计指标的实现和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设备选用同类产品中技术最成熟、性能先进、使用可靠的产品型号,以保证器材和系统的先进性、成熟性。
信创改造策略和方法论
![信创改造策略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52dd526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e.png)
信创改造策略和方法论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信创(信任创造)方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商业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建设是管理问题、是经营问题、是文化问题、是IT技术问题、是人才问题、是……,是一个牵涉多学科综合问题、是一项浩瀚的系统工程,这些,人们往往被忽略了。
●走自我开发的道路,是否有足够的人才、时间、思想、心理和资金等准备,队伍的能力是否持续。对一个优秀成熟的系统开发和形成是需要相当的周期和大量的费用。(虽然外国著名软件在国内的价格比较贵,因为是形成产品的社会重用,比起针对开发,费用要低得多)、软件产品需要多学科的知识、经验的不断重复积累和积淀过程。
国际上成熟的软件产品和信息化建设方法,也是伴随企业的应用逐渐形成起来的。早期,他们也是为一个个具体的企业进行系统开发,在众多的企业的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行业和专业的细分,产生了咨询公司和独立的软件开发公司,专业化发展,咨询公司的能力来自不断收集和研究,并将问题进行了抽象,软件公司不断发展产品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专业化做深做透,互为依存、循环渐进发展。自然形成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分工,形成咨询、培训、软件产品开发和工程实施的专业化队伍来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两种实现方法:
1、 一步到位:直接寻找著名的咨询公司和国外成熟的软件产品,信息化建设一步到位。这种方式可能带来的风险是“水土不服”和不易伴随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同步发展。
2、渐进式,叠代发展:这是中国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没有选择的最好选择。
选择伙伴:选择在行业中与自身企业情况最接近的、有成功案例的、有综合能力和发展潜质的信息化建设队伍,确定双赢规则、建立互融互信、相互依存、相互进步的战略合作伙伴。
但历史已经把我们推到竞技场上了,我们只能面对竞争。10岁的孩子年轻、好学、顽强、可塑,应该研究和设计适合10岁孩子的管理药方,不能将现成50岁人的管理药方(如杰克.韦尔奇等药方)用到10岁孩子身上。
因此,国内企业的发展应该遵循特定环境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过程的差别。
七、 样板企业催生我国专业化品牌软件和咨询队伍成长之必由之路
我国的所有企业都将在市场经济的残酷较量中得以成长或者衰亡,得以成长的企业必须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借鉴先进,摸索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管理和信息化道路,获得真正的竞争实力,并成为领域成功的样板企业。
IT企业也将在辅佐这些样板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总结行业知识、经验,不断积累积淀,形成行业知识库,在与样板企业的依存和互动中,催熟专业化细分,促进行业品牌软件的形成与积聚,带动形成真正适合中国企业的咨询队伍的壮大。
外国品牌软件、咨询队伍和相应能力的发展历程是伴随先进国家企业的发展历程而形成的,“50岁人”的药方直接用到发展中的本土企业屡屡不能奏效。我国的企业在这个特定环境下有其发展规律,而外国的软件从认知和费用角度都无法从头开始伴随。
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往往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企业组织有关管理、业务以及IT部门,或聘请顾问参与成立一个信息化小组,进行广泛的考察和调研、借鉴成功的案例,然后对企业的内部运作关系、流程和各个环节进行调查和讨论,形成一个系统流程和作业功能需求书,最后组织软件开发或委托开发或者合作开发(简称组织开发);或寻找相关的解决方案系统提供商;或通过咨询公司完成咨询并实施信息化建设,三种方案分析如下:
摘要: 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众多成熟的经验、方法和标准,但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和成功率总不如人意。“失败”的阴影似乎总是困扰着企业和IT行业。
在中国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传统文化、观念、习惯、素质、基础条件、内外部环境等都将直接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成与否,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不能直接仿效。
文章强调提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是管理问题,几百年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的外国企业好比是“50岁的成年人”,刚刚认识市场经济的国人企业好比是“10岁的孩童”。 不能将现成“50岁人”的管理药方(如杰克·韦尔奇等药方)直接用到孩子身上,应该借鉴先进、结合本土,研究适合“10岁孩子”的管理成长药方。
●“10岁的孩子”,不能指望一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来“治百病”,他需要适合这个年龄的解决方案,并不断提升、伴随和辅佐他的成长,直到走向先进。
五、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差异
国外企业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规律的环境中竞争和发展起来的。
长期的计划经济造成的传统文化、观念、行为习惯,存在转型惯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企业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和管理都还在学习、体悟和摸索中变迁。
1. 组织开发的大体过程
根据系统需求说明书,进行网络结构设计、软件系统结构设计,而后是系统功能划分、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系统评估、模拟运行等过程,最后投入使用。
产生问题和困惑
●需求和现实之间的距离随系统开发的进程、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清晰,往往软件开发还没有结束,需求就产生了变化,周而复始;
●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具备在我国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行业以及行业发展规律和经验,并形成咨询、培训、工程实施的专业细分能力和队伍;
●双方需要对费用达到信息化目标的理性平衡。
3、通过咨询公司完成咨询并实施信息化建设
●发达国家经历了企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历程,已经形成了著名的软件产品,从中逐步培养和形成了先进的咨询能力、方法和对应的产品,如SAP等。
问题
●选择系统时有一大堆标准和要求,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可发展性……,介绍时一个比一个好,如何一一考察?验证需要的时间、费用和精力?
●项目开始实施,需要增加和修改内容层出不穷,企业管理的任一层面、任一级别,在系统推进的不同阶段都有无数的想象和创新需求,实施没完没了,系统提供商开始进入“泥潭”;
确定各个阶段战略目标和实施细则:根据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与现状,比照先进管理之间的差异,不生搬硬套,设计企业管理进步和信息化推进的战略规划、现实目标、过度目标和终极目标。根据这个目标确定实施方案并在日后的实施过程中,再叠代评估、增、修、调整目标。
“实施细分与叠代进程”:专业化细分再细分、渐进式、小步快节奏、叠代再叠代,互动发展,让信息化建设成为过程性创新服务,伴随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
2、寻找解决方案系统提供商
●企业信息化小组听取各类系统提供商的演讲、演示、考察对象的成功案例、了解对象的系统功能、实施方法、技术实力、资信和内部管理情况;
●信息化小组对多家的考察过程也是个学习过程,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概念得到补充,开始时激情高涨,对问题也变得更清晰起来,听多了看多了似乎激情也开始消退了,本来已经清晰了的问题,也开始变得模糊了,甚至麻木了,最后总得要确定合作伙伴,各种复杂因素可能就开始悄然地起作用了,不管怎么地,还得货比三家、使劲压价成交。
“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早死”----几年来“失败”的名声似乎总是伴随着信息化建设过程。每次失败都能总结出种种原因,大体可以归结为:
企业怨IT:IT与管理脱节、开发人员不懂管理、不懂行业闭门造车、软件不成熟、IT队伍不稳定、系统不能适应企业的变革发展同步改进、企业的个性化管理和个性化文化得不到张扬、对实施ERP系统缺乏成熟的方法论指导、缺少足够称职的信息化建设咨询队伍等等。
继而几种可能的现实结果
●系统极力调整、疲惫应付,能够完成和应付一定范围的内容,但深度、广度和发展性就受到限制,企业的时间机遇在无形中丧失。
●企业对老系统和原先信息化成员的严重依赖、替换系统的风险和代价太大,形成了另外一种相互依存的无奈结果。
●系统开发的经验、教训和成果,成了信息化小组的生才之道,催生一个又一个软件公司的成立。市场的低价、低水平的竞争又多了一份子。
●费用失衡开始决定了后面的一切矛盾的走向;
●企业自身的综合问题将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形成抗力;
●系统提供商队伍的咨询、开发、沟通和工程实施能力将全面受到挑战;
●信息化建设的正反馈或负反馈,将考验双方对上面问题的认识和权衡。
本质原因
●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是管理问题,需要根据企业的现状,决定信息化建设的代价和步骤,它需要多学科的综合能力的辅佐,需要伴随企业的发展规律推进;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扩大,咨询公司也大规模地发展和扩大,而软件产品将更集中在几个大的品牌,使得这几个品牌软件的能力也越来越大。
这样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时,不仅有成熟的软件产品支撑,又能对企业的整个管理做好前期的所有准备工作,保证了系统实施的成功。
四、 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大体如下
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是管理问题,而管理和他所成长的经历、文化、内外部环境、人员素质都息息相关。
经过几百年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的国外企业好比是“50岁的成年人”,刚刚认识市场经济的国人企业好比是“10岁的儿童”。WTO的规则是公平、公开、公正的,但是,在拳击场上较量的一个是10岁的孩子,一个是成人,这场竞争本身是不公平的。
笔者10多年来,经历过上百个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将自身的体悟,经总结、归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参考。
一、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困惑
国家确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目标以来,信息化应用在中国大地迅速开展起来。IT介入企业的管理和运行,大大释放企业的能量,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已经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进步已经是不争的共识,但失败的教训也比比皆是。
六、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方法和成长道路
两种力量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和内容:
一是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的需求;
二是IT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创新条件,从局域网络到广域网络到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企业从孤立内部系统到系统整合到协同关系,将企业从内部的封闭带入整个社会的开放协同工作,从中带来无限的想象和创新空间。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创新服务,他应该伴随企业的终身。
●系统导入应用,通过痛苦磨合,逐步给企业带来效果,随应用的展开和对问题的不断认识、需求不断增加;
●市场竞争导致创新变化,“10孩子”开始长大,对系统的要求不断剧增,系统不断调整、升级,功能、体系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