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乐到实现_实现幸福感概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实现论 幸福感 实现幸福感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1000 - 114X ( 2011 ) 05 - 0114 - 08
幸福一直是人文学者关注的问题 ,而今,对幸福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对幸福的研究已经 摆脱了经验心理性的感受、感悟的朦胧模糊状态,而逐渐向清晰、严谨、可量化的理性抽象高度 发展。1967 年 Wanner Wilson 撰写的 《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 》 标志着古老的 “幸福 ” 问题进入 心理学科学实证领域, 沿着西方哲学传快乐论 ( Hedonic ) 与实现论 ( Eudemonia ) 两种走向, 出现了以快乐论为哲学基础的主观幸福感 ( Subjective Well - being ) 理论, 是个体对自身生活产 生的评价以及较多的积极情绪与较少的消极情绪 。 实现论为基础的心理幸福感 ( Psychological Well - being) 探索,强调人的潜能的实现,以生活目标、个人成长等因素为主的多维模型 ① 为客 观评价指标。进入 21 世纪后,美国心理学家 Waterman 等 ( 2010 ) 在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 研究基础上,将实现论思想进一步发展,将主观体验指标和客观评价指标相结合 ,开创了实现幸 福感 ( Eudaimonic Well - Being) 研究途径,丰富和深化了对幸福感理解, 激发对 “幸福 ” 的重 新思考和审视,推动和拓展了当代幸福感研究。
③ ” 之后他将个体潜能和生活目标联系起来, 认为同自我实 一种朝向统一、完整和协调的倾向。
现相关的活动将促进个体潜能的发展 ,因为它们同时构成了个体生活的目标 。他认为每个人都会 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他用高峰体验 ( Peak Experience) 来描述在自我实现过程中伴随产生的状 态。在一系列实证研究基础之上, Maslow 总结出了自我实现的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 实现幸福 感认为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而它的理论要素也包括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两个方面 。 罗杰斯 ( Carl Rogers) 和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洛·梅 ( Rollo May) 关于人性问题的思想也 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幸福感的奠定了基础 。罗杰斯 ( 1982 ) 认为人性是善良的,是建设性的, 只 要能为个体提供一种促进成长的氛围 ,个体的选择就会倾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实现幸福感认为 个体潜能具有建设性能够加以发展的 ,个体活动都倾向于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论认为,每个人都存在着最佳潜能,这是一般人类品质,但是如何将其发展成为个 体人类品质,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 选择 ( SBaidu Nhomakorabealectivity ) 决定了潜能发展 的方向。如何在一般人类品质中选择需要重点建设的品质 , 是个体走向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环 节。影响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经验 ( Experience ) , 我们从进行第一次选择并从事某项 115
二、实现幸福感: 内涵、要素与测量
( 一) 实现幸福感的心理维度 实现幸福感是指个体试图 “找到自我 ” 的过程, 并在这一过程中从事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 实现的活动,其心理维度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 1 、自我发现: 实现论要求个体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努力奋斗。 但在这之前, 必须认识自我 1992 , 1993a, 2004 ) 。 并了解自我,这是自我实现的前提 ( Waterman, 2 、潜能感知: 实现论哲学家认为,个体需要努力将个体最佳状态的潜能实践出来, 这样个 1976 ) 。 体就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 Norton, 3 、生活目的: 为了体验到实现幸福感,个体必须在识别自身能力的基础之上追求个人目标 , 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运用技巧和能力的方式 。 4 、追求才智: 实现幸福感需要个体充分运用自身才能来达到自我实现 , 因此, 个体投入该 活动的努力水平必须比个体从事其他活动时要多得多 。 5 、活动投入: Waterman 等人 ( 1993b, 2003 , 2008 ) 发现实现幸福感体验程度的指标之一应 该是个体感受到的强烈投入某项活动的频率 。 6 、人格展现: 具有高实现幸福感水平的个体报告他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会产生人格展现体 验,并在一定范围内比低实现幸福感的人更经常的产生这种体验 。 ( 二) 实现幸福感的理论要素 实现幸福感是在实现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 , 同哲学背景下讨论的 “实 现” 一样,其理论要素也包括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两个方面内容 。 主观要素是指个体成功实现个人潜能时的主观体验 , 客观要素是指能够促进个体追求 “实 现” 这一目标的行为要素。 尽管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提倡利用客观方法来理解 “实现 ” 的含义, 但当代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大多保持使用主观的方法将 “实现” 理解为 “快乐 ” 这一传统, 因此, 在定义实现幸福感时,这两种方法应该得到统一。 Telfer ( 1980 ) 认为, 实现论表现为各种思想 形态,不仅指个体满意自己的生活,也指个体了解在自己的生命进程中, 何者值得追求和拥有。 117
广东社会科学
2011 年第 5 期
从快乐到实现 : 实现幸福感概观
苗元江 胡亚琳 周
*
堃
[ 提
要] 实现幸福感是在实现论基础上形成新型幸福感理论 , 其根植于实现同一性理论、 自我决
定理论、自我目的性理论,经由自我实现、心流理论与人格展现几个阶段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当代幸福 感模型。实现幸福感包括自我发现 、潜能感知、 生活目的、 追求才智、 活动投入和人格展现六个维 度,涉及主观与客观两大要素 ,可由 Waterman 编制了 《实现幸福感问卷 》 测量。 实现幸福感崛起激 发对 “幸福” 的重新思考和审视,为促进幸福感理论从快乐走向实现 、促进幸福感理论模型融合 、促 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
⑦
在有机辩证元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理论模型 。 有机辩证元理论认为: 人类是一
个积极的有机体,本身具有成长和发展的倾向,会努力克服环境中的挑战,整合自我体验,然后 形成同一的自我感,这是一种先天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得到了环境背景的支持才能有效运作, 116
因此,人类作为一个有机体同他们所处的环境之间是辨证的关系 ⑧ 。 在此基础之上, 自我决定理 论提出人类具有三种基本需要: 自主 ( Autonomy ) 的需要, 能力 ( Competence ) 的需要, 归属 ( Relatedness) 的需要,并认为只有同时满足这三种类型的需要才能达到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的 目标。实现幸福感从中汲取了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这一思想 ,且认为在此过程中,内在动机的水 平解释了为何对于同一活动,不同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投入水平 。 3. 自我目的性理论 ( Teleonomic Theory of the Self) 实现幸福感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来源是与心流体验有关的自我目的性理论 ,该理论是从理解个 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时的主观体验而发展来的 ,在此理论中,活动的自我选择性特征被认为同内 在动机同样重要 ( Graef,Csikszentmilhalyi & Giannino,1983 ) 。 幸福体验只有当个体专注于自己 所从事的活动时才有可能产生。例如: ( 1 ) 行为和意识的融合; ( 2 ) 清晰的目标和反馈; ( 3 ) 专注于当前任务; ( 4 ) 失去自我意识; ( 5 ) 变换的时间意识; ( 6 ) 客观投入时自我意识消失, 心流体验之后产生更强烈的自我意识 ⑨ 。实现幸福感认为, 个体对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权, 而大部 分个体倾向于选择与实现有关的活动 。
*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课题 “教育与幸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 项目号 DAA080081 ) 的阶
段性成果。
114
一、实现幸福感: 起源、理论与发展
实现幸福感源自实现论哲学,吸收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精髓 ,由心流和人格展现研究发 展而来的一种全新的幸福感类型 ,是指个体所能成功地认同、发展并利用他们自身的潜能并以此 2004 , 2008 ) 。 提高和完善其生活意义的程度 ( Waterman, ( 一) 实现幸福感发展脉络 1. 实现幸福感的的哲学渊源: 实现论哲学 实现论是一种源于古希腊的哲学理论 ,倡导个体认识并追求其最佳潜能 。实现论的代表人物 亚里士多德 ( Aristotle) 在指出: 幸福就是人的灵魂的有逻辑的部分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 而人 的可实现的最高善,就是幸福 ② ,他认为实现是一种展现个体美德的活动 , 而这种美德是人类最 优秀的品质,是个体的自我实现论 ( Self - Realizationism) 或 “完善 ( Perfectionism) 。 当代实现论哲学家 Norton ( 1976 ) 和 Kraut ( 1979 ) 也认为 “实现 ” 是一种 “成为想成为的 人,做想做的事” 的感觉,包括对某项活动正确性的评估、 专注于个体所从事的活动、 目标活 1993b) 将这种体验概括人 动的强度、能力感和满足感等要素,心理学家 Waterman 等人 ( 1990 , 格展现 ( Personal Expressiveness) 。 , “实现” 的生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 1 ) 追求自 在 Ryan,Huta 和 Deci ( 2008 ) 看来 身的内在目标和价值观; ( 2 ) 行为方式以自主和相互协调的方式表现出来; ( 3 ) 行为方式谨慎 而有意识性; ( 4 ) 行为方式表现出个体对自主性、 能力和归属感的满足。 高实现水平的个体更 ,“实现 ” 不仅是指一种主观状 能适应社会生活,并且能够加强个体同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因此 态,更是个体对生活的客观陈述,应该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要素 。而那些采取客观视角对实现 论进行论述的哲学家更喜欢将幸福感理解成 “昌盛 ” 而不是 “快乐 ” ( Rasmussen,1999 ; Snow , 2008 ; Spencer, 2007 ) 。 2. 实现幸福感的心理学基础: 自我实现理论 在心理学领域,实现论思想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 Maslow ) 将自我实现定义为 “促进个体潜能、 才干和能力的实现; 将个体对内在本质的接受视为个体的
活动开始,就被鼓励继续从事成功的活动,放弃失败的活动。从更深层次来说,我们的积极情感 伴随着成功,消极情感则伴随着失败,而这些情感会在我们继续表现较好的活动 ,放弃相对较差 的活动中得以强化,这一过程能够对人们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提供帮助 ,但如果将它作为选择 活动的唯一要素是不可取的。因此,实现幸福感认为,我们在选择活动时,需要将主观体验指标 和客观评价指标相结合,只有那些由自我决定的,并能够使个体产生强烈的积极体验的选择才是 真正能够发展个体潜能的实现的选择 。 3. 实现幸福感的幸福感研究: 人格展现与心流 心流 ( Flow ) 体验是指当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 这种体验只有当个 体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时才有可能产生。 与心流体验有关的自我目的性理论 ( Teleonomic Theory of the Self) 则是从理解个体完全投入的某项活动中发展而来的。 在该理论中, 对活动的 自主选择与内在动机同样重要。 Csikszentmihalyi ④ 的研究已经证实个体无论是全身心的投入体育 竞技、艺术创作还是智力竞赛,他们都会有这些相同的主观体验 。最能够预示心流的是伴随高挑 战而产生的以高能力为特征的活动 , 随着个体对活动的参与性的提高, 个体的能力水平得到提 高,挑战水平则相应降低,这种挑战和能力的不平衡会减少心流产生的可能性 。恢复心流的唯一 方法是提高挑战水平,通过这种方式,继续产生心流的渴望就会导致个体能力的自然进步 。这一 过程反映出潜能的持续发展是个体的本性 ,且这种持续发展是个体进步和自我实现的关键因素 。 Waterman ⑤ 提出人格展现 ( Personal Expressiveness ) 理论, 是一种内在驱动、 富有价值及自 我认同活动相联系的一种主观体验 。与心流体验不同,人格展现是指在活动作用下个体对其生活 的反映,包括将个体所从事的一种活动同另一种活动相比较 。人格展现体验是指某活动具有以下 几方面主观体验时的状态: ( 1 ) 活跃的身心相融感; ( 2 ) 更强烈的投入感; ( 3 ) 强烈的真实感 和存在感; ( 4 ) 感受到这就是个体应该做的; ( 5 ) 更多的能力感和满足感; ( 6 ) 同活动之间的 契合感。 ( 二) 实现幸福感的理论基础 1. 实现同一性理论 ( Eudaimonic Identity Theory) 实现同一性理论的核心目标是用实现主义的哲学观点来理解同一性形成的社会过程 ,该目标 可分解为三个子目标: ( 1 ) 发现并发展个体潜能; ( 2 ) 选择个体的生活目标; ( 3 ) 寻找机会来 实现这些潜能和完成这些目标,这其中,内在动机是理解个体如何识别最佳潜能的核心 。 Marcia ( 1966 ) 由探索 ( Exploration) 和承诺 ( Commitment ) 两个变量的组合提出了四种同一性状态: ( 1 ) 成就型同一性; ( 2 ) 延缓型同一性; ( 3 ) 排他型同一性; ( 4 ) 弥散性同一性 ⑥ 。 这四个概 念的提出使同一性的实证研究成为可能 , 但是这里并没有考虑到同一性过程中倒退的现象 , 因 此,Waterman ( 1982 ) 提出了另一种同一性概念模型, 将人格展现体验作为同一性操作定义的 第三个变量,使同一性状态从 4 种增加为 7 种,人格展现体验包括投入感、胜任感、活力感、 实 现感、目的感和真我感。 2. 自我决定理论 ( Self - Determination Theory) 实现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是自我决定理论, 该理论是由德希 ( E. L. Deci ) 和莱恩 ( R. M. R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