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流派,主要强调个人自由、选择和责任,以及人类存在的独特性和不可避免的孤独。
以下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观点:1. 萨特(Jean-Paul Sartre)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人类是自由的,但同时也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基于选择和意志,并强调人类要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同时,他也将人类孤独作为一种本质的存在状态,强调人类需要与孤独和死亡进行斗争。
2. 卡缪(Albert Camus)卡缪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人类生命的意义在于自行创造意义,而不是去寻找外部的意义。
他也强调人类的自由和个性,并认为人类应该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独立,即使这意味着要面对不可避免的痛苦和困境。
3.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基于存在本身,而不是基于理性或思维。
他也强调人类的自由和选择,但认为这种自由和选择的真正本质在于对存在的理解和承认。
同时,他也强调人类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认为这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
4. 玛丽安(Gabriel Marcel)玛丽安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通过与他人的关系和交往来实现的。
他也强调人类的自由和选择,但将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看作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
同时,他批判了现代社会中的孤独和无意义,强调人类需要寻找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存在主义哲学以自由和选择为核心,强调人类的独特性和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
它对现代社会中的孤独和无意义提出了批判,并鼓励人类在面对痛苦和困境时勇敢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西方现代哲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西方现代哲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它认为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但是这个意义不是从神秘的上帝、神性或自然法则中获得的,而是自己创造的。
在西方现代哲学中,存在主义思想首先在法国得到了发展和表达。
在现代哲学中,存在主义思想对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主体自由和存在的本体性自由意志是存在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存在主义始终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独立性,强调人从潜意识、追求与欲望中抽离出来,并“自由”地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
人作为“心理存在形态的自由体”之后标定了存在主义中的个人的独立体系。
人的存在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选择的结果。
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人是自己的直接创作者,没有上帝或其他人为人设定目标和价值。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的本质。
它认为人的存在是无意义的,个体生与死对世界没有任何总体影响;人最终也将面临死亡,这使得人必须珍惜生命,收获当下。
恐惧和无意义“存在意义”的缺失使得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导向了恐惧和无意义。
无意义来自于事物本身无法解释的题目,有时甚至可能是存在的一种无从解答的无法承受的焦虑。
这正是存在主义思想中的恐惧感,也是难以理解存在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因。
但也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我们如何处理生活中的这种极端感受是存在主义的关键问题。
人的责任因为人的自由,人也拥有选择和决定的自由。
因此,在存在主义中,我们虽无法回避所有恐惧和认知上的不安,但我们能够试着解决、面对这些问题。
恐惧和无意义并不是在外力的压迫下发生的,而是由个体意致造成的,人还可以自己决定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及选择行为后果之后的面对。
这使得人成为他(她)自己的主人。
因此,人在人生中有着巨大的责任。
个人价值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个人价值,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位独立的个体,在他们的幅领内拥有无限的创造性。
没有绝对的价值标准,每个人的内在价值是难以准确量化的,这就强调了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则发现,在社会中各行各业所产生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价值和意义是也因此是不同的。
存在主义
2:主观感受真实性原则
•
•
•
•
存在主义文学的真实性严格区别于现实主 义文学的真实性。 存在主义所追求艺术的最高真实性,只能 是主观意向、欲求、情致的折射物,从而使艺 术的任务在于运用各种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 哲学思想与个人主观感受。 善于把描绘现实生活的传统手法和表现人 物内心复杂意识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
1:鲜明的哲理性和寓意思辨性。
•
•
•
•
鲜明的哲理性:充分展现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如:“存在”即“自我”;“他人就是地狱”;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等。 存在主义作家善于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生存 状态进行哲理性的深层透视,而非用诗人的细腻情 感来感受这一切。 他们的文学作品着重影响的是读者与观众的理 智而非着重影响他们的感情。 阅读时我们所经历的不是动人的艺术感染,而 是紧张的哲学思考。
•
2:长篇小说《鼠疫》
(1)《鼠疫》的情节
•
•
《鼠疫》被认为是加缪最有社会意义的文 学作品。 它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在阿尔及利亚 的沿海省城奥兰,发生了一场鼠疫。地方当 局宣布关闭城市,禁止居民出入,以防止鼠 疫的扩散。在与世隔绝并面临死亡威胁的情 况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最终以医 生里厄为首的各种人物联合起来,同鼠疫展 开了斗争。
•
•
3: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
(1)“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存在” 在先,“本质”在后。所谓存在,首先是 “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觉到的存在”, 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所谓“存在先 于本质”,即是“自我”先于本质,也就是 说,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
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课件
11
一、先驱人物——克尔凯郭尔
人生就好像一个酒醉的农夫驾着马车回家, 表面上是农夫驾马车,事实上是老马拖着 农夫回家,因为农夫喝醉了,根本没有清 醒的意识,然而老马识途,因此能够把农
L GO O
存在主 义
1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 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的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 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 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 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是一 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 立 自主和主观经验 。
2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 的意义出发来揭示个人存在以及个人 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流派。
35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一生追问的都是“存在” (也可翻 译为“实在”)的问题,特别是回荡在他中后 期的哲学中的始终也是那个紧迫的问题: “ 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一无所有? ”
36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 在《存在与时间》中他说在“畏和死”中 揭示此在的真相。
• 死亡的问题很复杂,我以为海氏对死亡的 谈论虽然富有启发性,但远不及他对“畏” 的分析来得精彩。
43
四、代表人物——萨特
• 恶心
• “恶心”是萨特一部小说的名字,并且成为他的一 个重要哲学概念。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做洛丁 根的人经过几年的旅行生活之后,来到了布维尔 市。他曾希望安静地进行研究,从而摆脱人生的 烦恼,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感情出现了一 种变化,浑身感觉不舒服。只要看到周围的一切, 就有这种难受的感觉,感到了外部世界的偶然性, 荒谬性,感到了人生面对不可理解的东西时的无奈。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1.存在论海德格尔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以对“在”的研究为核心的本体论问题。
海德格尔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
两千多年来哲学家们也谈论这一问题,但没有人真正理解它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存在呢?“存在”一词来源于“existere”,意思是“出现”。
在英文中,“existence”意思是“生存”、“生活”。
海德格尔首先对传统的本体论观点进行了批判,然后用现象学的方法建立了新的本体论。
海德格尔区分了“在”和“在者”这两个概念。
“在”是指存在物的显现、在场,而非具体的、现成的存在物;而“在者”是指已有的现成存在物,包括一切已显示出其存在的、现实的或观念中的事物、现象。
他还认为,“在”比“在者”具有优先地位;没有“在”,就没有“在者”。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的错误,就是抛开了对“在”的研究,或者以对“在者”的研究代替了对“在”的研究,结果导致了千年之蔽,“在”本身被遗忘了,思想失去了根基,传统形而上学哲学家们所建立的本体论只能是无根的本体论。
因此,存在哲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唤醒人们真正地研究“在”的问题。
海德格尔认为,有根的本体论只有采用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方法才能建立起来。
为获得真理,只能运用现象学的直观方法,即借助于人的内心体验来展现、澄明人的“在”本身。
由于这种揭示、澄明就是对“在”的意义的解释,所以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又被称为解释学的现象学。
海德格尔强调,用现象学的方法揭示“在”的意义只能通过揭示人的“在”来达到与其他的“在者”相比具有特殊的、优先的地位。
因为只有人这种“在者”才能成为“在的问题的提出者和追问者,并揭示出“在者”的“在”的意义。
为了把人的“在”区别于一般其他“在者”的“在”,海德格尔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此在”。
在研究其他“在者”之前,必须首先追问“此在”。
2.此在论“此在”,意思是“在那里存在或在特定位置上存在”,也就是指在特定位置上的个人或自我的存在。
存在主义理论
存在主义理论概念: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一战后形成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以超越主客、心物二分的存在论取代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它从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出发,强调人的超越和创造活动、以及人的自由和责任,是 20世纪西方各国影响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反对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思辨理性主义,强调哲学应该研究具体个体的生活、经验以及历史境遇,关注个体内部非理性的主观情绪体验(恶心、荒谬、焦虑、恐惧、死亡的体验),阐发了有关个体行为、自由、选择及其责任的哲学学说。
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它的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他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为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代表人物:让·保罗·萨特巴黎人,可能是20世纪最负盛誉的哲学家,经常与其终身伴侣西蒙•德•波伏娃一起周游世界。
他的名字成了存在主义运动的同义词。
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小说和哲学著作,最著名的是《存在与虚无》(1943)。
曾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这个荣誉。
她公共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深深地介入到政治左派中。
在他去世时,有几千人自发地涌上街头加入出殡队伍。
诚如报刊标题所言:“法兰西失去了她的良心。
”索伦·克尔凯郭尔有神论存在主义的先驱,生于哥本哈根,并在此度过了他的一生。
存在主义是什么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
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
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简介产生背景思想流派索伦·克尔凯郭尔卡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让·保罗·萨特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哲学主张存在先于本质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自由和选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生是一场悲剧代表作品与萨特有关的存在主义作家:个人简介人生经历小史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者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存在哲学与存在文学疏离与荒谬以习惯来自我摧残以荒谬来反叛对基督教信仰的控诉废墟导向拯救代表作品哲学著作文学著作戏剧简介产生背景思想流派索伦·克尔凯郭尔卡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让·保罗·萨特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哲学主张存在先于本质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自由和选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生是一场悲剧代表作品与萨特有关的存在主义作家:个人简介人生经历小史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者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存在哲学与存在文学疏离与荒谬以习惯来自我摧残以荒谬来反叛对基督教信仰的控诉废墟导向拯救代表作品哲学著作文学著作戏剧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存在主义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
存在主义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范围,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人生的意义与目的
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存在主义是20世纪初诞生的一种哲学流派,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关注人类生活的存在状态和个体自身的体验。
在存在主义的理念下,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探讨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一、人类的自由与责任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者,拥有自主决策的能力,任何事物和环境都不能完全决定个体的行为和选择。
个体通过自主决策和行动来定义自己的存在和意义,因此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是个体主观而独特的。
然而,个体的自由与责任是相互联系的。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是孤独而无意义的,只有通过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个体才能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意义和目的。
正是通过个体的责任与义务,人生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二、个体的存在焦虑存在主义者认为,个体在面对存在时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焦虑和无力感。
人生的无常性、不确定性和终极的死亡都给个体带来了存在焦虑。
个体在感受到这种焦虑时,必须自觉地去面对它,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个体要通过真实地面对焦虑和无力感,意识到人生的困境和无常,才能够超越这种存在困境,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和目的。
三、选择与道德在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中,选择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个体通过自主决策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起道德责任。
存在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受限制的选择权,但选择权背后也伴随着应对后果的责任。
道德是存在主义哲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个体需要通过自主选择和承担责任来创造自己的道德秩序。
四、合理性与虚无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主观而独特的,没有固定的答案。
同时,存在主义也承认存在人生的虚无感和无意义。
然而,存在主义并不认为虚无是消极的。
虚无感本身也是存在的一部分,通过认识和面对虚无,个体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虚无感也促使个体更加珍惜当下,并强调个体应该通过自主决策和行动来塑造自己的人生意义。
存在主义三原则
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原则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
“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
”所谓存在,首先是“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
所谓“存在先于本质”,即是“自我”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
其二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在这个“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
而人只是这个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人生是痛苦的。
穷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
其三是“自由选择”。
这是存在主义的精义。
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
“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决定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
人即自由。
”萨特指出,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这种人就等于丢掉了个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不仅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思想核心,而且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各个流派的思想基础。
关于自由选择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
对于人来说,人首先存在着,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去决定自己的本质。
所以,人有绝对的自由,人的存在同人的选择以及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是分不开的。
萨特认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因为人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世界上,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上帝、科学、理性、道德等对人都不相干,也就是说,它们都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生活的方式,同时,它们对人也没有任何的控制和约束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人有绝对的自由。
存在主义认识到,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
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的。
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存在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初起源于欧洲的一种哲学流派,影响了众多领域,如文学、心理学及宗教等。
它主要关注人的存在、自由及个体的责任,试图解答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尽管存在主义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但其核心思想为其多个流派和学者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存在主义的关键观点、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
存在优于本质存在主义的重要命题是“存在先于本质”。
这一观点强调,人在出生后并非注定要成为某种特定的存在,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换句话说,人并不具有一个预先设定的价值或目的,而是通过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己。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是这一观点的重要倡导者。
他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出,人面临着巨大的自由,同时也承载着随之而来的责任。
这一思想引发了对个体自由的深刻反思。
在个体自由面前,人不得不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这种责任反映了人类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所经历的焦虑与迷茫。
人们常常会在选择中感到孤独,因为选择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轨迹。
自由与责任自由是存在主义核心的又一重要思想。
在这个哲学体系中,自由不仅仅是能够选择和行动,更是对这些选择后果负责的能力。
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把自由视为无拘无束的行为,那种自由往往忽视了行为后的责任。
萨特认为,“人被判定为自由”。
这种自由不是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而是一种重负。
它使个体不断地反思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
在这种高压状态下,个体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这是因为自由并不意味着无畏,而是在做出选择时必须直面内心深处的不安。
荒谬与寻找意义存在主义还关注“荒谬”的概念,尤其是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的作品《西西弗神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荒谬”指的是人类在追求意义和秩序时,常常遇到世界的不合理与冷漠。
这种矛盾使得个体感受到一种无法调和的紧张感。
加缪通过西西弗的神话表达了一种思想:虽然生活看似毫无意义,但人们依然需要在这荒谬之中寻求意义。
存在主义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人本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发 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换成更通俗 的话来说,那就是: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和实现自我。
四
萨特•观点
存在主义哲学三个基本原则
1.“存在先于本质”,即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人首先存在,然后按自己的 意志造就自身;生活本是一片虚无,全靠自己赋予生活以意义。人生不是别的,乃是 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2.“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认为在这个“主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 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而人只是这个 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 人生是痛苦的。穷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 3.“自由选择”。 这是存在主义的精义。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选择自己的 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它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 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如果存在确实先于 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决定 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
「 存 在 主 义 」
简介
存在主义,又称为生存主义,当代西 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的特征是把 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 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 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 自由的哲学。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 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目录
索伦·克尔凯郭尔 海德格尔
雅斯贝尔斯
萨特 尼采
壹
索伦·克尔凯郭尔•观点
存在主义之父
两大观点
一是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其意义 是指人的生存是被动的、命定的 (人之出生是男是女都不能由自己 决定),可是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 的这种存在,去创造自己的本质。 所以人之所贵,并非由于他有一个 命定的存在,并非由于他的历史背 景、家世,亦非由于他出身的地位, 而是在于人有选择改造自己的本质 1、感性存在: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 求自己的快乐,追求轻薄的人生, 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从维持生 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 2、理性存在:是一种比较严肃的、 尽责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学 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自己 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于社会道 德的存在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存在先于本质、自我意识、自由和责任、死亡。
1、在先于本质“存在先于本质”为萨特所提出,代表了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
这种形而上学同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传统的形而上学一般给“本质”赋予了普遍的、抽象的以及形式的特征,而且一般认为在时间上来说,本质先于存在。
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使得存在先于本质的核心。
机器和物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因此他们是完全被定义的,一块石头无法做出任何不同的选择,向日葵无法选择跟着月亮前行,织布机无法用来缝线,物的本质是可以被规定的。
人与物的区分就在于人是有自我意识的,于是他对那些选择就不能视而不见。
我们不会责怪一个机器没有把事情做好,我们只会责怪设计机器的人。
一个喝醉酒而去伤害别人的人,我们就有理由责怪他,因为他当初可以选择喝或者是不喝酒,因为他是有自我意识的,他是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的。
自我意识是自由的开端。
在一群奴隶中,如果他们之中有一个发现了我们本来可以去推翻奴隶主的统治,我们生来为人而不是奴隶,他们才会有去推翻统治的选择。
首先意识到了选择的存在,于是便有了选择的权利。
3、自由和责任萨特对于自由有这样一个观点:“we are condemned to be free.”,我们被判处自由。
判处本来是用于罪人身上的词汇,我们被判处意味着我们一定是要为某件事负责任。
萨特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我们身而为人,就是自由的,而拥有了自由之后,我们就拥有了责任。
我们自己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我们逃避了责任,或者选择不做任何选择,我们就会体验到存在主义式的愧疚(Existential guilt)。
这种愧疚总在我们不去做任何选择,而去逃避我们面临的情况时发生。
它也会在允许别人替我们做选择或者决定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发生。
4、死亡“既然我最终都要死亡,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死亡和意义问题可以看成是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Gerald Corey在他的书中用一句很准确的话描述了这种感觉:“我的一生感觉就像是书中的任意一页,被很快的翻过,而没有人会在意这页书的内容。
存在主义哲学:萨特、海德格尔与加缪的思想
加缪的作品及其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贡献
加缪的作品及其特点
• 文学作品:如《局外人》、《西西弗神话》、《鼠疫》等,通过描绘个体在面对荒诞性时 的挣扎和选择,展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涵 • 哲学著作:如《西西弗神话》、《反抗的人》等,系统阐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和 观点
加缪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贡献
• 通过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传播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使存在主义成为20世纪的重要哲 学流派 • 通过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内涵 • 通过荒诞性和反抗的实践,推动了人类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思,使存在主义哲学具有现实 意义
萨特的作品及其特点
• 文学作品:如《恶心》、《局外人》、《墙》等,通过描绘个体在面对现实时的挣扎和选择, 展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涵 • 哲学著作:如《存在与虚无》、《辩证理性批判》等,系统阐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和 观点
03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的生平与哲学成就
海德格尔的生平
加缪的存在主义理论框架
• 存在主义:关注人类存在的荒诞性和反抗,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 荒诞性:认为人类生活在荒诞性和无意义之中,个体在这种环境中应追求自由和真实 • 反抗:认为面对荒诞性和无意义,个体应进行反抗,寻求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
• 强调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个体的本质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 重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个体在面对道德和价值选择时,应承担自己的责任 • 反对本质主义和形而上学,认为这些观念限制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由选择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 胡塞尔:现象学的创始人,强调意识的纯粹性和直观性 •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关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 萨特: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 加缪: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关注人类面对荒谬的反抗和自由
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创始者。
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并把它们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第四章 存在主义
二、雅斯贝尔斯
卡尔〃雅斯贝尔斯 [Karl Jaspers 1883.02.23 -1969.02.26],德国哲学家,精神病学家, 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主要代表之一。 出生于德国南部奥登堡,父亲是律师,后来 成为银行家。他自幼体弱多病,青少年时罹 患心脏病及支气管扩张症,一生未能治愈。 1901 年进海德堡大学主修法律,次年转往慕 尼黑大学继续就读,后又转往柏林大学和哥 庭根(1903-1908)大学主修医学。1909 年 2 月以《思念家乡与犯罪行为》的论文获得海 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通过考试取得精 神科医师资格
此在——能够追问在者的在的独特在者
“在”的意义要通过人的“在”来表达 “此在”相比起其他的“在者”的特殊 地位: ——在“在者”状态上的优先地位,“此 在”的“在”是生存,是一种可能性 ——“此在”在本体论中具有优先地位, “此在”对自身的“在”的追问就是 “此在”的“在”的意义 ——“此在”对“在”的领会包括了对其 他“在者”的领会
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
本体论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的基本问题 区别“在”to be与“在者”being 认为传统本体论混淆了二者,事实上在是基 础和先决条件,是在者的存在方式 海德格尔主张重新建立以“在”为基础的本 体论,是为基本本体论。 方法论:现象学方法——直接显示、澄清在 的意义的结构的方法,主张现象即是本质, 是先验意识现象
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 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莱堡大学校长。 因为他与纳粹的这段牵连,1945-1951年 期间,法国占领军当局禁止他授课。海德格 尔对于他与纳粹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多少反 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学导论》一 书中还说,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运动的内在 真理与伟大之处”。尽管海德格尔参与纳粹 运动是他的历史污点,但不能因此说他的哲 学就是纳粹思想的反映。后来的反纳粹的存 在主义者也能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受到启发 和鼓舞。这些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阶段的政治观点有 更远的意义。
第八章存在主义-精选
思想是作为此在的人对存在者的存在的显 露、澄明和呈现,也就是存在者的存在呈现于 人的思想中。此在的思与存在者的在是同一的。
3.语言是存在的家
此在的思通过语言而呈现,“语言 是存在的家”。本质上讲,语言不是表 达知识的工具,也不是逻辑和句法结构, 而是对存在的意义的直接揭示。表面上 看是人在说话,但本源上讲,是他先从 存在那里听到了这些话,所以,说话的 是语言而不是人。
E.把孤独、烦恼、畏惧、绝望、迷惘、忧虑等 非理性心理体验当作人的本真存新论的基本方 式,因而既具有悲观色彩,又强调超越性追求。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
二、存在主义产生和流传
1.产生:
存在主义哲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的德国。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雅 斯贝尔斯(1883-1969)各自提出。一战 中德国战败,国内充满了孤独、忧虑、 烦恼、恐惧的悲观情绪。鼓吹从烦恼、 忧虑迷惘中领会生的意义的存在主义客 观上迎合了这一要求,很快在德国流行 起来。纳粹上台后狂热又笼罩德国,具 有悲观色彩的存在主义便不再流行。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
2.流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中心
由德国转移到法国。主要代表人物萨特、 马塞尔(1889-1978)、波伏娃、梅洛庞蒂(1908-1961)等。法国二战中被德 国占领,深受创伤,消沉颓废、悲观失 望情绪蔓延,存在主义为苦闷、烦恼的 知识分子提供一种安慰。60年代后,走 向衰落。
a、现象学一元论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主张用“现象的一 元论”来取代“使哲学感到困惑的二元论”。
“现象的一元论”指的是胡塞尔以来用现象学 方法来超越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等的对立。
b、反思前的意识
传统认识论所说的意识是反思的意识,即 把意识本身当作对象的意识。反思的意识 不是直接指向对象,而是指向关于对象的 意识,因而是第二位的。
存在主义哲学简答题
存在主义哲学简答题
题目
【名词解释】存在主义哲学
答案
存在主义就是关于存在的学说。
存在主义对于“存在”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术语,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表面上看,他们并不否认外界事物的存在,但他们认为,最根本的存在,作为一切存在出发点的存在,是孤立的个人的存在,而不是外界事物的存在。
萨特把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
所谓“自在的存在”是指外部世界,这种“自在”没有因果性、必然性,没有过去、现在、将来,是杂乱的、荒诞的、偶然的,永远只是自己等于自己。
所谓“自为的存在”是指人的自我存在,这种“自为”是能动的、发展的,不断地否定和创造自己,永远是它现在所不是的东西和是它现在所是的东西。
“自在”只有在“自为”的照射下,才被赋予自己的本质和意义,也就是说,事物的本质和意义不是事物所固有的,而是由人赋予的,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
存在主义还认为,“自为的存在”即自我,必须是孤立的、单一的、个别的,只有把他与他人或社会隔离开来,孤立起来,才能显示其真正的存在,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主观唯心论的命题。
总之,存在主义把整个世界归结为人的存在,又把人的存在归结为孤立的个人的存在,再把这种个人的存在归结为纯粹的主观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既是抽象的、神秘的,又是阴暗的、低沉的。
所以存在主义哲学不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而且是非理性主义的、悲观主义的。
存在主义哲学三个基本原则
存在主义哲学三个基本原则存在主义哲学,就像是一杯浓郁的咖啡,初尝时可能有点苦涩,但细细品味后,却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
它主要围绕几个关键原则,今天咱们就来轻松聊聊这三条基本原则,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深的理解。
1. 存在先于本质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存在先于本质。
这句话的意思是,咱们活着,才有可能去定义自己是谁。
想象一下,你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是一个白纸,等着你去涂鸦。
很多人觉得,人生就像是被安排好的,实际上,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我们自己画的。
这种自由有时候会让人感觉压力山大,因为没错,咱们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比如,你可以选择成为医生、艺术家或者一个专门做美食博主的人,人生的每一步都在说:“嘿,这是我选的路!”1.1 自由与责任再说说自由与责任的问题。
自由真的是双刃剑,既让你兴奋,也让你头疼。
比如,选择自由的时候,不能总想着“要是我选了别的会怎样”,这样只会让自己更迷糊。
咱们得勇敢面对自己的决定,毕竟“做了就做了”,不后悔是关键。
1.2 自我创造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原则:自我创造。
生活中每一个小细节都在塑造你是谁,正如一块璞玉,经过千百次的雕琢,最终展现出独特的光彩。
你可以通过学习、尝试新事物、甚至犯错来发现自己。
记住,做自己就是最重要的,别人怎么想,咱们管不了,但咱们可以掌控自己的选择。
2. 绝望与孤独接下来的原则就是关于绝望与孤独。
生活有时候就像是走在迷雾中,你可能会感觉四周空荡荡的,甚至会问:“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毕竟,咱们在这个广袤的宇宙中,不免会感到渺小。
但正是这种孤独感,让咱们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
试想一下,在无边的星空下,咱们每个人都是那颗孤独的星星,虽然微弱,但也有自己的光芒。
2.1 接纳绝望接纳绝望是个重要的步骤,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咱们得学会在低谷中寻找希望。
有时候,绝望会成为前进的动力,正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种经历往往能让我们更加坚韧,成为更好的自己。
存在主义哲学
1.意识与自我意识
2.意向活动的自由
• 萨特对各种意识活动的意向性分析,奠定 了自由理论的现象学基础
3.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
• 意识的意向对象是超越自身的事物,当以 自我为对象时,意识成为自我意识 • 他人意识的出现使自我意识发生,他人是 自我的先决条件 • 两人难处境:既不能完全把他人当作对象, 也不能完全把自我当作他人的对象
哲学研究的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个人的 存在,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
二、萨特
让-保罗· 萨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 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鼓 吹者之一,拒绝接受任何奖项
4.自在与自为
对于自在,我们只能说三句话:
“自在是,自在是自身,自在是其所是。”
• 人的存在也有自在和自为之分
– 自在:现在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生活境况 – 自为:对已有存在境况的否定,自我虚无化
5.自由
• 自由不是人性或人的本质 • 自由属于有意识的存在的结构,人注定是 自由的 • 存在先于本质:
– 人的自由即人的存在 – 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使人的本质成为可能 – 存在的过程是自由选择的过程 – 存在在先即自由在先,即人的选择造就了他自 己,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决定论
• 绝对自由
– 自由选择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人自由的选择,也必须承担选择的全部后果 – 绝对自由意味着绝对责任 – 绝对自由带给人的不是幸福和喜悦, 而是苦恼的无依靠感、惶恐感和巨大的责任感 – 自由是人的存在和意识的内在结构,任何有意 识的人都是自由的“命定自由” – 一般人难以忍受,因而想逃避自由。逃避自由 不可能,只能以种种借口推卸责任(自我欺骗) – 自由选择受社会、自然环境、人的生理、心理 因素等先决条件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克果、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加缪、雅斯贝尔斯
祁克果
反抗黑格尔哲学,存在主义先驱
《非此即彼》《恐惧与颤抖》《论反讽的观念》
反抗黑格尔
祁克果与叔本华、尼采一样具有反理性主义倾向,强烈关注生命和人生。 他反对黑格尔是从宗教和神学角度着手的,他批判黑格尔的神学思辨化
和教会国家化的倾向,以及黑格尔哲学中对神人质的区别的忽视。
而从柏拉图开始,哲学走上了思辨化的道路,人如何存在变成了人如何认识的 问题,到黑格尔这里哲学成了无所不包的思辨体系,基督教也被彻底思辨 化。祁克果对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的反抗揭示了他对思辨化宗教 的反抗,把基督教变为实现人之存在的纯粹信仰。在其思想中,存在主义 与神秘主义、信仰主义交织在一起,无神论和有神论者都从中获得了存在 主义的思想源泉。
海德格尔
17岁时看到布伦塔诺《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 的问题开始感兴趣。
在弗赖堡大学期间,曾参加胡塞尔的研讨班;在马堡大学期间,将亚里士多德、 笛卡尔、康德等人的思想转化为关于存在的问题。
著作:《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简称《康德书》)《存在与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现象学的方法论海德格尔自认为现象学是唯一科学的哲学方法,他不承认自己的学说是 存在主义。
第三,宗教阶段,个人与有人格的上帝直接沟通,典型人物是亚伯拉罕。它与 上帝的关系不是人与人、人与事物的关系,也不是能够由理性决定和衡量 的。上帝是人又不是人,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宗教生活只能用信仰 来解决。祁克果像古罗马的教父一样认为荒谬恰恰是检验信仰强度的尺度。 带有荒谬感。
在每个飞跃的时刻,祁克果认为自由选择的人都有一种畏惧感,对新生活既充 满期待也充满害怕的心理,这就是“同情的反感和反感的同情”
祁克果认为人与上帝之间具有“无限的质的差别”,他将宗教思想与哲 学存在论联系起来。
关于“存在”的新概念
祁克果认为黑格尔哲学包含现实和思想的一切,却偏偏遗漏了最重要的主题:存 在。存在对于黑格尔是一个逻辑范畴,但对于祁克果来说是只适用于个人的 概念,存在意味着一个人自己的生活过程,包括自我参与、自我选择和实现 自我三个环节。
真理是客观的不确定性对最为激情的内在性的适应过程的依附,是客观依附于激 情的适应过程,这是存在的个人可以获得的最高真理。这个定义仍是以主体 为主,但却是以激情的主体为主,而不是以人的理性为主;这个定义一方面 可以看做是积极的符合论真理观,也可以看做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实践性的有 用真理观,更可以看做是人的生存处境与内在体验的一致性真理观。这样祁 克果就在自身非理性的语境中超越了历史上的“主客符合论”、“有用说”、 “观念之间内在一致说”三种真理观。祁克果将真理信仰化、非理性化。
主观真理
真理是主观的,因为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存在的个人,这个问题不可能被思想、 理性所解决。在这点上可以看出,尼采、叔本华、祁克果等非理性主义哲学 家都在有意或无意地排斥理性认识论,而推崇活生生的生命体验。祁克果认 为个人的存在问题需要的是自由选择和信仰。但主观真理仍然起到辅助作用, 是解决存在的人生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存在论区分:存在不同于存在物
存在的意义是过程,是动词(to be)的含义;存在物的意 义是实体,是名称的含义。只有在自我显示的过程中, 事物才进入存在状态,获得一个存在物的具体名称。没 有存在活动先行,存在物就是无根的。
亚里士多德开这种实体哲学之先,海德格尔将西方形而上学 统称为本体论——神学传统;甚至自笛卡尔以来的近代 哲学也没用分清存在与存在物,实体仍是形而上学的对 象,但却转化为一种数学共相。
现象学的定义是:在判断或理解的过程中(即在言说中),让存在显示 自身。
真理: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和真理不是相互独立或平行的客观与主观这样 两个过程,而是都发生于存在的过程。
胡塞尔的现象是在意向活动中显示出来的现象,即意向事物或者一般本 质;海德格尔认为显现虽都是对人的显现,但不一定都发生在意识 和意向行动中,而是显现于人的存在过程中,人首先对自身存在有 所作为才能进一步对存在的意义做思考,后者才是意向性行动。因 此,人的存在过程本身是先于人对存在的思考和意识的。现象学的 中心问题不是认识论,而是存在论。
祁克果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评价
祁克果认为苏格拉底的知识回忆说包含永恒真理的思想,对外在理念的回忆是 典型的客观真理说,普遍的德性观念和智慧观念表明苏格拉底达到了伦理 阶段的顶峰,但感性与理性却处于矛盾和痛苦的纠结之中,这是西方哲学 史上两种路线之间不断纠葛的原因。因此祁克果认为应该超越这两种阶段 而上升到宗教阶段。
生活辩证法
“存在”既然是一个自我参与、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由低级到高级的 不断飞跃的过程,祁克果就在这个意义上将存在看作是“生活辩证 法”
祁克果的生活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观念辩证法的区别:第一,黑格尔辩证 法中没有个体的独立地位,个体在整体中才有意义,其结果是绝对 的整体化;生活辩证法是个体的自我实现过程,其结果是彻底的个 体化。第二,黑格尔的辩证运动由理性驱动,祁克果的生活辩证法 的飞跃是无理性的心理转变所导致。第三,生活辩证法核心是非此 即彼的选择,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亦此亦彼的合题。
生活辩证法保留了由低到高的发展性和内部矛盾的动因这两点。
生活辩证法的阶段
第一,感性阶段,生活被感觉支配,道德标准和信仰不起作用,例如唐璜式的 人物形象。这一点类似于叔本华对个体之人的理解,人被无止境的欲望所 决定,永无停歇,人生就是不断追求各种欲望的痛苦过程。带有绝望感。
第二,伦理阶段,人的生活为道德准则和支配,追求普遍性和理性,以善为目 标。典型人物是苏格拉底。人带有犯罪感。
自我参与是个人以自己的特有方式生活 自我选择是自我参与过程中面临的选择(人的自由选择不是由理性引导的,人不
是理性的动物,被理性驱使恰恰像是不由自主地被马拉着走一样,不是人的 存在方式——典型的反理性主义) 自我实现就是把人变得越来越个体化,同时也越来越脱离社会的存在过程。责任 感来自于个体自我参与和自由选择,而不是群体的普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决 定的,因此不能将责任推给群体。祁克果对黑格尔的整体主义思路有强烈的 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