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第一册精读第4单元6与妻书
《与妻书》ppt课件
• 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 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 遂忍悲为汝言之
• 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提出全文 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 第3段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 第4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抒发全文中心的前半部分吾至爱
• 林文一觉中曲民心正烈的气后歌士半;因故部为居分文:后章即中花此充园爱满汝一着一革角念命;豪使情吾;勇烈于士就视死死也如说归它;吾是今
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 它也是檄文; 因为文章中处处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国中 无地无时不可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0年11 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 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 更大的起义 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 同盟会总 部又从国内各省 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 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 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 经过几个月 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 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 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 因为在关 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 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 了广州的戒备 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 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 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 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 培伦 方声洞 林觉民等烈士 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 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 这次起义;是同盟会 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 虽然失败了; 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与妻书》ppt课件
【任务三】撰写展厅结束语
【任务三】撰写展厅结束语
展厅结束语,是展厅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对展厅进行凝练的总结和 立意的升华。对于每一位参观的人员来说,展厅最后的结束语最能 体现先烈的精神品质,我们该如何设计让大家理解理解林觉民先烈 “小爱—大爱”的升华呢?
既然如此深爱妻子,林觉民为什么还要去勇于就死呢?
《与妻书》更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美情书”。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 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 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时间重启,召唤你我。新征程上或许时有风雨, 但只要我们牢记时代使命,砥砺奋进、不负韶华,则无有不胜,无有不成。我们坚信: 凡心有所信,虽远必达。
远行叮嘱图
刀山火海也罢,枪林弹雨也罢,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这是一种怎 样的一种生死相随的深情啊。(挑选女生朗读)
踌躇买醉图
由此可见,当时的林觉民得要承受多大的痛苦。(挑选男生读)
时光一帧一帧,故事一幕一幕。以上图景,是作者通过 描写一件件日常琐事来体现对妻子的至爱深情,这是寓 情于事。《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 不足故嗟叹之。”
家国大义,伉俪情深
• 教学目标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句义,深刻理解林觉民对妻子和国家的爱。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析表达,感受朴实语言中的至情至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解“舍小家为 大家”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爱国意识。
•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 和高尚情操。(重点)
【任务一】设计展厅序言
《与妻书》(人教版高一必修).doc
《与妻书》(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的】1.掌握本文重点实虚词,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词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吾至爱汝,既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文言基础知识】1•注音释义意映卿卿如晤(晤,音wii,相遇、见面,引申为面对面)的的非吾所忍(的,音宙,实在、的确)2•通假字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3.—词多义[竟]A动词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终了,本课)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追究《汉书、霍光传》)轻舟竟川(从头到尾,曹操《善哉行》)B副词道竟何为耶(究竟、终究,刘禹锡《天论上》)神农竟不知(竟然、居然,杜甫《游何将军山林》)[身]A名词首身离合心不惩(身体、躯体,《国荡》)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本课)B代词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出师表》)身是张翼德也(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C副词将军身披坚执锐(亲自《陈涉世家》)4.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汝幸而偶我(婚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
幼,疼爱)B.名词用作状语汝泣告我(哭着)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分瓜一样)□n全句译为: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泪珠和笔墨一齐C ・动词使动用法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使……完毕)当尽吾意为幸(使……尽)D. 形容词用作动词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E. 形容意动用法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5•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
今义:模仿)6 •句式解析称心快意,几家能殼(主谓倒装句)【难句解析】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落下,不能把信写完就搁笔了,又很担心你不能深深地了解 我的苦衷,说我忍心丢了你去死,说我不了解我的不要我死去(的心情)啊,因此忍着悲痛跟你讲讲这种苦衷。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课文解说、赏析及教学设计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课文解说、赏析及教学设计(一)课文解说1911年春,奉孙中山之命在香港筹备广州起义的黄兴、赵声,写信给身在日本的革命党人林文,号召旅日革命志士回国举义。
留学日本东京的学生所组成的同盟会第14支部(即福建支部)经商议决定,派林文去香港与黄兴接洽,派林觉民回福建组织响应起义。
林觉民由此回福建家中,与老父、妻子等家人见了最后一面(即文中的“前十余日回家”),却并未告知家人自己可能要牺牲的实情。
后为集中力量组织广州起义,决定停在福州起事的计划,林觉民便离开福建,受命赴广州、香港筹备起义。
在起义前三天,忙碌一天回到住处的林觉民无法入睡,想到自己归家当日未能实情告知家人,心中愧疚沉痛,又担心没有只言片语的解释和安慰,老父和妻子无法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于是连夜给父亲和妻子写下了两封诀别书。
其中这封给妻子陈意映的信,林觉民写在了贴身使用的一方手帕上,嘱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
”后起义失败,林觉民英勇就义,成为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而他的这封“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的情书也是遗书,被后人命名《与妻书》,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人。
《与妻书》虽是作者即兴而作的书信,却结构清晰,条理清楚。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作此书信的原因和悲痛之心。
信的开端便是“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生离死别之巨大悲痛即刻弥漫开来,溢满篇首,也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一人”“一鬼”“泪珠和笔墨齐下”将情感推至高潮,以致“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接下来的一个“恐汝”,两个“谓吾”,又表现出作者自我情感的克制,为的是安慰挚爱之妻,使其明己之志。
这一段中,作者的情感由恣肆到克制,波澜起伏,其内心的矛盾与不舍,悲伤与沉痛,还有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第2—5段),是全文的关键部分,作者回忆恩爱往事,反复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原因,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爱恋与不舍之情,抒发了“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大爱情怀。
初中语文《与妻书》知识点梳理
《与妻书》知识点梳理一、文言知识训练: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②当尽吾意为幸.:③称心快.意:④瓜.分之日可以死: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⑧当尽.吾意为幸: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⑭意洞手.书: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⑯卒不忍独善.其身:⑰瓜分之日可以死.:古今异义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⑲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⑳吾家后日..当甚贫:㉑汝泣告.我:㉒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今异义,古义:想像、揣摩。
今义:模仿。
㉓钟情..如我辈者:3、一词多义与①与妻书: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③吾与(汝)并肩携手: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竟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身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余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③前十余日回家: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⑤吾今死无余憾:当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③吾家后日当甚贫: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卒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②旦日飨士卒:③鲁肃闻刘表卒:④五万兵难卒合:而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②谓吾忍舍汝而死:③汝初闻言而怒: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⑨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以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③亦以天下人为念:④望今后必以告妾: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⑥且以汝之有身也: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⑩汝不必以无侣悲: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其①汝其勿悲:②汝其善抚之: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⑤卒不忍独善其身: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⑧吾亦望其言是实:为①故忍悲为汝言之:②亦以天下人为念:③为天下人谋永福也:④虽不谓吾言为是:⑤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⑥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⑦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之①故忍悲为汝言之:②及今思之:③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④汝可以模拟得之: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吾充吾爱汝之心: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⑧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⑨回忆后街之屋:⑩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⑪适冬之望日:⑫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⑬吾之逃家复归也:⑭使之肖我:⑮汝其善抚之:相①而亦无词相答:②当哭相和也:至①吾至爱汝:②吾爱汝至:盖①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4、文言句式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②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③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④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⑥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⑦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⑧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⑨吾今与汝无言(可说)矣:⑩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⑪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⑫吾爱汝至:⑬天灾可以死(人) :⑭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⑮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二、翻译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2、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与妻书》课文
《与妻书》课文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语文版初中语文《与妻书》课文全解
语文版初中语文《与妻书》课文全解24.与妻书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卿(qīng)晤(wù)彀(gòu)恸(tòng)语(yù)婉(wǎn)嗟(jiē)虐(nüè)2、形近字┏卿(qīng)爱卿┏遂(suì)遂心┏携(xié)携带┗唧(jī)唧唧┗逐(zhú)追逐┗挈(qiè)带挈3、多音字┏(yǔ)语文┏(shēng)不胜┏(xiào)不肖语┫胜┫肖┫┗(yù)语我┗(shèng)胜利┗(xiāo)姓肖4、词语解释【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
卿卿,夫妻之间的爱称。
【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晤,见面。
【不能竟书】竟,完毕。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
【汝幸而偶我】偶,名词用作动词,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名词用作动词,尊敬;幼,名词用作动词,疼爱。
【汝泣告我】泣,名词用作状语,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名词用作状语,像分瓜一样。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动词使动用法,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形容意动用法,以……为乐。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5、文学常识真空(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是____之一。
该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____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2)唐代诗人____《琵琶行》的末句是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4)嗟夫!_______,所未尽者,_______,汝可________。
【参考答案】(1)《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起义(2)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与妻书》标准课件1
教学方法与手段
• 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课 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手段 PPT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介绍。
音频、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拓展练习与思考题
拓展练习
段落二
阐述当前国家危难的形 势和自己面临的抉择, 表达为国家献身的决心
。
段落三
再次强调自己的决心和 对妻子的深情,表达对
妻子的愧疚和期望。
段落四
总结全文,表达对妻子 和国家的深厚情感。
语言特色与修辞手
03
法
语言特色
语言质朴自然
节奏感强
文章语言平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 ,却能够打动人心,表达出作者的真 挚情感。
文章结构
结构梳理
文章开头回忆与妻子的美好时光 ,接着表达自己的处境和抉择, 最后再次强调自己的决心和对妻 子的深情。
结构分析
文章结构紧凑,情感线索清晰。 通过回忆和现实交织的叙述方式 ,使文章情感更加丰富,有力地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段落大意
段落一
回忆与妻子的美好时光 ,表达对妻子的感激和
思念之情。
教育意义深远
作为革命烈士的家书,文章传递 了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对 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品
质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思想内容解析
04
爱国情怀
01
《与妻书》中表达了作者深厚的 爱国情怀,展现了为国家、民族 献身的Fra bibliotek神。02
林觉民在信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 的关切,他深知自己的牺牲将为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带来希望,展 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
《与妻书》精品课件
1.连线作者 林觉民(1887—1911),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意洞,号
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福州人。林觉民十四岁进福建高等 学堂,阅读了许多革命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的思想。毕业后到日本留学,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1911年,得黄兴、赵声通知,回国约集福建同仁参加广州起 义(黄花岗起义)。4月27日(旧历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时, 与方声洞等率先进攻总督衙门,不幸中弹负伤。被捕后,清 两广总督张鸣岐亲自审问,林觉民侃侃而谈,阐述了献身革 命、振兴中华的道理,畅述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痛斥清廷 的罪恶,就义时年仅25岁。林觉民著有论文《原爱》《驳康 有为物质救国论》,并翻译了《六国宪法论》和英国小说 《莫那国之犯人》。
然后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表达了自己“则吾之死,吾 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第5段围绕着 “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 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 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6段希望妻子“当尽吾 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
9.名句填空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 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1.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 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这一中心思想 是怎样贯串全文的?
提示:文章第1段“吾作此书时……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这几句话,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 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 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2段中“吾至爱汝…… 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第 3段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中心 前半点的“吾至爱汝”。第4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 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的道 理,呼应了中心“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与妻书》》ppt课件
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 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也。 ——【总纲】
融合 升华
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涉及哪些典故?所用典故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感?
所用典故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个引用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本探究:研读第二部分三、四段
“汝忆否”说明作者的思绪由现实回到了过去。 作者回忆了几件事情,这些事件具体是什么呢?
wù chèn
yù qī
xiào dí
生字字音
juàn gòu jīn
nüè bàng
tòng
•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交代给妻子写这封信的原因,表达了悲痛之 情。
第二部分(2~5) :回忆夫妻的恩爱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 无限爱恋与不舍之情。
第三部分(6~8) :写了死后灵魂伴妻的愿望,再次倾诉对 妻子的眷恋和自己“忍舍汝而死”的原因。
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 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
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 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当代诗人顾甫涛
“数十年来一直传诵人口,激动人心,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爱
国主义教科书中富有魅力的一页。”
《与妻书》精品课件
卒不忍独善其身
代词,自己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代词,代腹中之物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代词,代鬼
吾亦望其言是实
代词,那些
11、为 故忍悲为汝言之 介词,对,与 亦以天下人为念 动词,作为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介词,替 虽不谓吾言为是 判断词,是 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 动词,作为 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 介词,替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动词,当作
16、则: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连词,表推测,含有假设性,相当于“就” “那就” 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连词,表承接,相当于“那么” 17、即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副词,就,就是。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 连词,即使,纵使。
古今异义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的连 词。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因此。 3、吾家后日当甚贫 古义:以后的日子。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4、汝泣告我 古义:请求。今义:控告、告诉等。 5、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想像、揣摩。今义:模仿。 6、钟情如我辈者 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2、倒装句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定语后置)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 吾爱汝至 (状语后置)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3、固定结构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表选择,与其……不如……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表疑问,把……怎么办
12、之
故忍悲为汝言之
代词,这件事
及今思之
初中语文《与妻书》知识点梳理
《与妻书》知识点梳理一、文言知识训练: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②当尽吾意为幸.:③称心快.意:④瓜.分之日可以死: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⑧当尽.吾意为幸: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⑭意洞手.书: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⑯卒不忍独善.其身:⑰瓜分之日可以死.:古今异义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⑲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⑳吾家后日..当甚贫:㉑汝泣告.我:㉒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今异义,古义:想像、揣摩。
今义:模仿。
㉓钟情..如我辈者:3、一词多义与①与妻书: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③吾与(汝)并肩携手: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竟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身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余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③前十余日回家: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⑤吾今死无余憾:当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③吾家后日当甚贫: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卒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②旦日飨士卒:③鲁肃闻刘表卒:④五万兵难卒合:而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②谓吾忍舍汝而死:③汝初闻言而怒: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⑨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以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③亦以天下人为念:④望今后必以告妾: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⑥且以汝之有身也: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⑩汝不必以无侣悲: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其①汝其勿悲:②汝其善抚之: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⑤卒不忍独善其身: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⑧吾亦望其言是实:为①故忍悲为汝言之:②亦以天下人为念:③为天下人谋永福也:④虽不谓吾言为是:⑤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⑥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⑦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之①故忍悲为汝言之:②及今思之:③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④汝可以模拟得之: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吾充吾爱汝之心: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⑧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⑨回忆后街之屋:⑩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⑪适冬之望日:⑫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⑬吾之逃家复归也:⑭使之肖我:⑮汝其善抚之:相①而亦无词相答:②当哭相和也:至①吾至爱汝:②吾爱汝至:盖①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4、文言句式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②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③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④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⑥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⑦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⑧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⑨吾今与汝无言(可说)矣:⑩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⑪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⑫吾爱汝至:⑬天灾可以死(人) :⑭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⑮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二、翻译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2、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与妻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文本解析:第七段
偶:名词作动词,嫁给何:多么卒:最终善: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出自《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的操守。后也用来指只顾保持自身而不顾大局。作者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现了作者不愿意只顾自己,而心系国家、民众的伟大胸怀。
作者简介
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林觉民受命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并且要运送炸药赴粤。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林觉民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ng
yù
wǎn
jiē
nüè
chèn
jīn
xiào
bàng
niàn
字音
第一部分(1):简要叙述自己写书信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2-5):回忆往事,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原因。
第三部分(6-8):表达自己死后灵魂伴妻的愿望,再次倾诉对妻子的眷恋和自己“忍舍汝而死”的原因。
高一语文《与妻书 》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
就死不顾汝也。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译文:即使能够不死,但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 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 团聚?么就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今天我跟你有幸 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应当死却死了)、不愿分离而 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 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敢任性赴死而不顾你的原因。
说明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恐汝不察吾 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 也”,说明了作者担心妻子不理解,不得不“忍悲 为汝言之”的悲伤和矛盾的心情,交代了作者“言 之”的原因,引出后文对“吾衷”的论述。
第二段
❖重点词语:
❖至、就、彀、老、幼、 ❖充、其、乐、福利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 也。
第三段
❖重点词语:
❖ 语、与使、无宁、为、是、 ❖ 而、相、禁、卒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
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
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
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
世间还有这等诀别:“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 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与妻书》
——一曲“爱”的壮歌
天下第一情书
教学目标
《与妻书》PPT
民族魂
两广总督张鸣岐:“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 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
真
他毫不回避自己的儿女情长,毫不掩饰对生的留恋。 也恰是这份柔情才使林觉民的英雄气质更显真实。
文本细读
陈意映
陈意映收到诀别书,立刻想到死,但念有五岁的依新和还未出生 的胎儿,才勉强愿意活下来。林觉民牺牲不足一个月,悲伤过 度的陈意映早产,生下小儿子林仲新。两年后,因思念林觉民 过度,郁郁寡欢而病死。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喻培伦,别号云纪,四川内江人,日本千叶医学院学生; • 林文、林尹民都是日本留学生; • 宋玉琳,别号建侯、豫琳,安徽怀远人,军官; • 方声洞,别号子明,福建侯官人,日本千叶医学院学生; • 饶国梁,别号小峰,四川大足人,四川缱绻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 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 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 都化成纸上的 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国妹儿不林
同缺死孝觉
胞衣矣儿民
课后赏析林觉民给他父亲写的绝笔信,
齐豫 - 觉(遥寄林觉民) 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在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绻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 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 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 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爱不在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与妻书》
《与妻书》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的思路;了解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
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分析:第1段“吾作此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话,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
第3段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中心前半的“吾至爱汝”。
第4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后半点的“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5段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表达了自己“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
第6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
第7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
(二)“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
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三)为什么说是一曲“正气歌”,是一篇“檄文”?分析: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
高中语文《与妻书》课件
篇章
观点 立场
谏逐 客书
逐客为过
与妻 书
牺牲吾身 与汝身之 福利,为 天下人谋 永福
表达 策略
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用典 感叹句 反问句 对偶句 排比句
表达 方式
语体 选择
态度 语气
记叙 议论
书面语 措辞谦恭 有分寸
记叙 议论 抒情
书面语 饱含深情
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 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
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 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
他们都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做出了自己的人生 选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每一代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 时代赋予每一代人特定的使命
“望其真有”“望其言是实”(6)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7)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8)
爱妻 之情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2)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
1 2 3 4
林觉民写在巾帕上的《与妻书》,是一封遗书,也是一 封情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情书”。
这篇“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的情书广为流传, 感动无数人的原因正是这种“吾至爱汝”又“舍汝而死”的 悲抑纠结的情感。
情感
吾至 爱汝
舍汝 而死
原文表述
主题
“泪珠和笔墨齐下”(1)
“吾至爱汝”(2) “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3)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4)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5)
《与妻书》
表达方式
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为了抒情,书信很自然地记叙 了一些往事。如第三段里对于夫妻 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 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 至”之情。
记叙
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②意在表明他极其疼爱自己的妻子,正是这种感情的升华,才 使他舍小家为大义,为国为民之大志“勇于就死”。
“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 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 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 的节操可谓十分高尚。
问题探究一: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1. 交代作此书信的原因和悲痛之心 2.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3. 回忆往事 4. 回忆往事 5. 阐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 6. 叙写希望自己死后灵魂伴妻的幻想 7. 再次抒发“吾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情感 8. 希望妻子读懂遗书,理解自己
英雄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并非没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 只是身处国家危难、民族不幸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国家大 爱和民族大义。他们的矛盾纠结,正显其真实;他们的痛 苦抉择,更显其伟大!
总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性格特征,一代人 有一代人的精神追求。但无论是处于哪 个时代的少年人,有一点则是共同的, 那就是,都崇尚青春,都富于理想,都 钟情于浪漫、高尚的幻梦。
不负苍生,独负卿
学习目标
1、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 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学习革命前辈牺牲自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 高尚情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赏析
(二)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1自然段,开篇明义,说明自己写遗书时的悲痛心情与不得不写的原因。
给爱妻写绝笔,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那情境自是“泪珠和笔墨齐下”,以至“不能竟
书而欲搁笔”,然而不写又恐妻子“谓吾忍舍汝而死”,是对妻子之心不了解,故不得
不写。这种悲痛不能书而又因爱妻而不能不书的情感是何等真挚,何等感人,文章开篇
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 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到香港后,黄兴 留他协助广州起义。1911年4月27日,起义爆发,林觉民率敢死队冲 入两广总督衙门后堂,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走,就愤然举了一把火,推 出东辕门,恰与大队清兵相遇,展开血战,不幸中弹负伤,力尽被俘。 他慷慨陈词,怒斥清廷的昏庸反动,后英勇就义,年仅25岁。
便以深厚如此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
第二部分从第2自然段到第4自然段,是遗书的核心部分汝”之意洋溢于文字间,然而“至爱汝”又必须“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
道理亦有机地融入其中。
第2自然段首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乃全文的中心句。
它既是承接第一部分,说明遗书于妻的原因,也是为下文详叙此情立了一条明晰的线索。
对妻子的深切依恋与挚爱,实在是“真真不能忘汝也”;“又回忆”引出诀别之际却不
能将赴义之事告诉爱妻之原因是因为“至爱”,怕妻子承受不住这一沉重的悲痛之情。
三件事情反反复复,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对妻子“无所不至”的着想,
可以说是以令人难忘的事实来表达、证明自己并非无情之人,此番举动实是因“爱汝”
实用语文第一册精读第4单元6与妻书
作者简介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中国近 代民主主义革命战士。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1900年进入 福建高等学堂,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 非革命无以自强”的进步思想,他还动员自己的妻、妹、嫂到女子师范 学堂读书。1905年东渡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正是 参加革命。
退出
阅读赏析
(三) 二、综合运用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表达复杂的思想感 情也是本文较突出之特点。 抒情是本文的最主要表达方式。文中有直接抒情多处,如开篇中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为阴间一鬼”,直发 悲愤之情,到文末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其时 时于梦中得我乎!”正可谓情之所至,感天地,泣鬼神也。它将一个自 知赴义而不可复还的烈士内心汹涌澎湃的强烈情感尽泻而出! 有抒情,那么情中自然牵引出一些事。文中第三自然段的“汝忆 否?”“回忆”、“又回忆”各自牵出二段夫妻生活的细小事件,深深 表露了对妻子的一片爱恋之之情。 若文章仅止于儿女情长,那就难有真正感人之处了。最感人之处是 本文的议论,全文虽始终不离“吾至爱汝”,但其目的都只是为了明确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这一道理。正因为“爱”,所以才选 择舍小家顾大家,舍个人之情赴民族大义,这是何等感人的“理”!作 者的议论也正因此而生色。
作者于此段先明大义:“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是“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说明正
是因为对妻之挚爱,才使得他弃儿女之私情而取人间之义理。
第2自然段,以“汝忆否”、“回忆”、“又回忆”三词句,引出三件夫妻恩爱往事,
唤起妻子与自己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共鸣。“汝忆否?”引出夫妻谁先死的谈论,表达自
己并不愿先死而“留苦”于妻的真情;“回忆”引出夫妻“双栖”生活的美妙甜蜜,及
退出
思考与练习
一、此文是一封遗书,同时又是一封写给妻子 的家书,烈士博大的胸怀,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真挚 的感情曾感动过无数读者,震撼了人的心灵,升华 了人的情感。请谈谈你的感想和体会。
二、熟读全文,翻译全文。
退出
而“舍汝”。
退出
阅读赏析
(二) 第4自然段开头先退一步,说明心迹:“吾愿与汝相守以死”,接着又话锋陡转: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说明当今之世,无处无时不暗藏死因,故而“吾至爱汝”又 “忍舍汝而死”,完成了由对妻子倾诉至爱到说理的过渡。文中先列举种种“可以死” 之状,说明彼此不能眼睁睁看着对方不当死而死;接着以感叹式语气发问:“古来几曾 见破镜能重圆?”表明“生离”之悲有胜于“死别”之痛;最后以“天下人”之生离死 别之惨状,再次明理,“钟情如我辈者”不能忍心不救,所以自己终于选择“就死而不 顾汝”的道路,希望爱妻能够理解并坚强起来,抚养后代。 第三部分为最后三段。遗书将尽,而情不能抑,再次表达“至爱汝”而“忍舍汝而死” 之衷肠。 第5自然段开头,“吾今与汝无言矣”,本欲收住话头,然情到深处,不能自抑,澎 湃感情又自然流露:纵使自己“居九泉之下”,“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此种情怀,何 等感人至深! 第6自然段再次重申自己以前“未尝以吾所志”告诉妻子的真实原因,并慨叹夫妻二 人的“幸”与“不幸”,从而再次抒发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思想感情。 末段表述希望妻子能读懂遗书,理解自己的真实感情,再现对妻子之挚爱与关心。 这封遗书字里行间充溢着一个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既对革命忠诚不二,也对妻子挚爱 如一,然而自己却非常明确地意识到:个人幸福应服从于国家需要,“亲人之爱”应融 人国家之爱。表达了革命者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宁愿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境界。
这封遗书是他在起义前三天深夜写就的。 陈意映,她不但通晓文墨,而且在林觉民进步思想影响下,思想解 放,自动解放小脚,投考女子师范学堂,是该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陈 意映在接到遗书时,展读未竟即伤心晕厥。由于她身体本来孱弱,终于 抑郁成疾,思念成病,于1913年去世。遗有诗稿一册。
退出
时代背景
时值清末,清政府统治极端反动腐朽,对外投降,对内压迫,国家 一片混乱。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受到全国 进步人士的响应和拥护。他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但多以失败告终。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 (今马来西亚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过去起义失败的教训,并 决定在广州发动更大规模起义。由于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 变,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 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烈士尸骸七十二具,一起葬在广 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也把这次起义称之为“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也因此而得。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 最激烈的一次,虽然失败了,但大大震动了社会,推动了全国的革命浪 潮,从而成为五个多月后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退出
阅读赏析
(一) 《与妻书》是一封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抒情散文,它情 感真挚、感人至深,说理上也相当深刻。它实际上是一个民主主义革命 战将内心世界的典型独白,它将一个革命者的生死观与幸福观坦诚捧出, 令人读来十分感动。
从课文看,作者写此封信(实际上是遗书)时,感情是非常激动的。 但只有“激动”是无法说明“至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这一看似矛 盾的事实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作者从安慰妻子入手,心中反复 倾诉对妻子的挚爱,同时又说明正是这种挚爱,促使他做了舍生取义这 样的行动,以使妻子明白这个道理。文章全文即围绕这一论题展开。
退出
阅读赏析
(三) 本文写作上的特点也很鲜明。 一、语言运用自如恰当,真挚感人,且化用典故而不着斧凿痕迹。 真情一定程度上往往胜过表达的技巧。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 笑不和。”普希金则言,“如果你的语言不是出自你的内心,你就不能 打动别人的内心。”本文正是因为作者所言全是所思所想,是发自衷肠、 流自肺腑的,故而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量。 语言浅近平易,虽是文言而表白通俗,体现了作者丰厚的语言功底, 信中的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既增 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无艰深晦涩之病。令人不能不赞佩其文化修 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