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心理状态护理论文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优秀范文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238ad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1.png)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优秀范文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有助于手术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篇一:《浅谈急诊病人心理护理》[摘要] 目的对院前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探讨,并探寻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和策略。
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7月接诊的602例院前急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探讨总结,根据其心理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策略。
结果602例院前急诊病人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急躁易怒、紧张恐惧和悲观绝望三种心理。
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的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在急救工作顺利进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目前,心理护理在急诊科病人的护理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多数急诊病人的病情紧急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病人和家属的角色转换较慢,对医院的心理依赖性较强。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充分地掌握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地采取有效心理护理措施对急诊病人进行护理。
这对加强院前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和提高救治效果上有着重大意义。
1资料自2009年11月到2010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病人一共有602例。
其中男362例,女240例,年龄12-63岁,平均36.5岁。
其中,病因分类:自然灾害致伤23人(3.8%),服药自杀24人(4%),打架斗殴致伤72人(12%)人,醉酒82人(13.6%),慢性疾病急性发作144人(23.9%),车祸伤257人(42.7%)。
2方法由急诊高年资护士和具有心理学知识的专职人员对急诊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患者的典型行为和语言为根据,对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分类:第一,急躁易怒型。
急躁易怒型的典型表现是高声吵闹难以平静,情绪激动极易激怒且行动具有攻击性。
第二,紧张恐惧型。
紧张恐惧型的急诊患者的典型表现是言语慌乱、情绪激动、坐立不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发抖蜷缩身体和试图躲藏等行为。
护理论文: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小结 (2)
![护理论文: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小结 (2)](https://img.taocdn.com/s3/m/06b270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1.png)
护理论文: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小结引言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护理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病人可能面临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特定的心理护理。
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护理进行小结,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病人的心理需求。
一、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老年病人通常面临年龄变化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
以下是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1.尊重和承认他们的价值和经验,鼓励积极参与决策和治疗过程。
2.提供支持和安慰,尤其是在生活转变或失去亲人的情况下。
3.鼓励社交互动和参与兴趣活动,以促进精神健康。
二、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儿童病人在医院环境中可能感到压力和焦虑。
以下是针对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1.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流,以保证他们理解。
2.创造一个安全和温暖的环境,提供适当的玩具和娱乐活动,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3.鼓励家长陪同病人,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安慰。
4.针对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奖励。
三、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以下是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1.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权益和决策。
2.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有规律地进行治疗和活动。
3.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促进互动和社交。
4.持续观察和评估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四、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癌症诊断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需要特殊的心理护理。
以下是针对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1.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倾听病人的感受和担忧。
2.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鼓励参与治疗决策和积极应对疾病。
3.提供信息和教育,减轻不确定性和恐惧感。
4.鼓励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
五、残疾病人的心理护理残疾病人可能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困境。
以下是针对残疾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1.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自尊心。
2.提供适当的康复和训练,帮助他们恢复功能和减轻不便。
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论文
![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66dbd050e2524de5187e87.png)
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摘要】住院病人由于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且由健康人角色转变为病人角色,会发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住院病人由于机体处于异常状态,不得不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家庭生活,进入生疏的病区生活环境,往往难以接受周围陌生的人群和集体化的生活方式。
护士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护理,热心为他们排忧解难。
医务人员了解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就能针对性做好心理治疗工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心理问题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31-02在对住院病人的护理中,发现由于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质、性格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敏感性、耐受性不同,会产生一些心理反应或问题,需引起重视和进行恰当的护理。
1 刚入院的病人心理活动的主要特点如下:1.1 不安全感病人患病住院治疗,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或较为复杂,因此可能产生不安全感。
病危的病人还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忧心忡忡。
1.2 孤独感病人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与工作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病房,心情抑郁,情绪低沉,产生孤独感与寂寞感。
1.3 牵挂感病人住进医院,还常常牵挂家庭生活的安排、子女的教育与自己的工作等问题。
针对上述病人入院的心理特点,医务人员与家属要安慰与鼓舞病人,激发他们与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性,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对于住院时间久的病人医务人员应注意的心理特点及护理2.1 忧郁多发生在住院时间长,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主诉身体不适感加重,且伴有睡眠、食欲障碍。
护理对策:多疏导病人,鼓励病人尽情发泄诉说,待病人心情稍平静后给予疏导,帮助分析病情及预后,提出当前如何配合治疗。
对抑郁严重者应注意了解有无自杀意念,并采取适当措施。
2.2 疑虑多发生在具有固执、敏感、多疑、自我关注等性格的病人,或对医学常识一知半解。
主诉较多,涉及各系统各器官,但主观症状无法从生物学角度解释。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3d25b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0.png)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护理心理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篇一《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摘要】护理心理学属于介于护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掌握护理心理学,加强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对相关疾病的治疗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本文论述了掌握护理心理学的重要性,强调在临床上正确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主要研究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护士的心理问题、护理行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怎样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1]。
它是介于心理学和护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它既受心理因素的制约,亦受生物因素、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2]。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好护理心理学,以更好地面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
俗话说的好:“有什么千万别有病”。
人患病之后,机体处于病变状态,正常的生理机能也会出现异常,所以就不得不到医院就诊,严重者还需要住院进行治疗,这样就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工作环境,患者的精神情绪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异常波动,往往也会导致机体的生理功能出现改变。
所以,人们在患病以后,出于对所患疾病的忧虑、对需要进行的检查以及治疗方法的恐惧、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对家庭以及工作的牵挂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患者情绪的不良因素,而患者的情绪发生变化以后,对机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产生抑制,导致人体新陈代谢机能下降,抵抗力降低,病情加重或者病程拖延。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护理学毕业论文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护理学毕业论文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f63ce8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70.png)
护理学毕业论文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的人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也大大升高,因此医学社会学、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科也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
心理疾病往往无法直接通过药物治疗来得到康复,优秀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损害。
此外,心理护理属于一项特殊的技能,它不仅需要心理护士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强大的心理学技能以及良好的个人素养。
精神科护士需要熟悉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标准的护理方法,从而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全面康复,最大限度的减轻社会功能缺损程度,帮助患者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是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
1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1.1病耻感病耻感是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羞耻感和社会公众对他们实行的性别歧视和排挤态度[1]。
罹患精神疾病或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即为相等于被挂上了性别歧视的标签。
病耻感会严重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并使患者康复的主要制约之一[2]。
1.2自杀未遂经过系统临床治疗后,患者的自知力部分或全部恢复,首先会对自己发病时的想法或行为产生愧疚,尤其当患者做出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后,患者常由于受不了内心的愧疚和谴责而自杀;其次,社会大众普遍对患者存在歧视,使得患者很难融入社会,患者常因无法忍受来自疾病和生活的双重压迫而自杀。
1.3焦虑、抑郁精神疾病患者的化疗时间相对较长,而医院环境管制较多,所以患者常常可以发生度日如年的体会。
一方面,如果患者的精神症状获得提升或情绪恢复正常平衡,他们往往可以期望能尽早出院与家属共同生活,再次步入社会;另一方面,社会的性别歧视、疾病并使身体显得疲惫等因素,亦可以对患者的心理导致影响。
1.4精神卫生科学知识缺少精神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致残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是重要原因之一[3]。
有研究表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常与精神卫生知识缺乏有关,部分患者出院后即无此服药,引致疾病发作,多次发作常会导致精神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可以增添很大的经济负担。
心理护理在临床上运用论文
![心理护理在临床上运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00e63f5a8102d276a22f77.png)
心理护理在临床上的运用新疆喀什市疏勒县解放军第十二医院麻手科,新疆疏勒844200 【关键词】心理护理;医患纠纷【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39-02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而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
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更加注重心理因素、环境变化和预防保健。
为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护士必须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想法,从而能够使护理工作从传统的单一护理向综合性护理转变。
我们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积极配合治疗疾病,必须学习掌握心理护理学知识,护理与心理护理融为一体。
因护士接触患者较多,在与患者互相接触、交往过程中,护士以自己的行为直接和间接的去影响病人,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心理护理概述1.1心理护理的原则:1.1.1心理护理的服务性原则:心理护理是要在人道主义原则的指引下一心一意地为病人服务的。
服务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居住服务饮食服务、活动服务、诊疗服务、文化服务、交流服务等,整个医护工作从服务角度上说,都属于第三产业服务。
服务有两种职能:一、是功能性,即服务性质带来的直接效果。
二、是情绪性,即通过服务带来的安慰作用。
1.1.2心理护理的交往性原则:心理护理也是护患人际之间、小群体间的心理交往。
交往包括:人际间的医患、护患、患患;小群体间的病房与病房间、科室与病房间、科室与家人间。
交往的职能是协调关系,交流情感,满足需要,消减孤寂。
如:病人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
医生只在每天的查房时和病人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机会也较少。
这样,病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
因此,在他们住进病室的第一天时常有度日如年之感。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26603cc26fff705cc170a64.png)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恶性肿瘤病人患病后思想极为紧张,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社会压力,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犹豫、失望等心理反应。
对治疗失去信心,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其病情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根据癌症病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加强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整个治疗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这对提高病人的生产质量,延长生命有着积极地作用。
一恐惧悲观的心理护理病人一旦得了癌症后,产生强烈的恐惧、悲观等负面性情绪,甚至到了绝望的境地。
为此,医务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医疗措施,医护人员以热情、关心和支持的态度,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和要求,通过与患者沟通,促使患者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状态,和患者一起讨论有关治疗和饮食方面的问题,指导患者记录每天发生的症状,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
耐心疏导,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家属平时搜集正面教材,如抗癌明星,说服病人,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焦虑愤怒的心理护理许多病人到了晚期,特别出现症状后,患者焦虑、愤怒,如疼痛、恶心呕吐等,即惊恐万状,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如放疗、化疗中的副作用,病人认为病情加重,失去信心,应采取医生护士家属多种方式,如访谈、咨询、支持、帮助,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关放化疗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帮助患者掌握一般性自我护理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扭转其情绪,改变态度。
三饮食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可以耐受的食物配方,与营养师配合或指导家属经常变换烹调方式,注意色香味调配,食物温和,清淡食物,以免刺激呕吐,鼓励患者尽量摄取为流食或半流食,如稀饭、麦片粥、或清汤、或中医食疗。
四行为疗法的护理指导患者利用自我催眠,放松、生物反馈,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缓解不安情绪,如家属及病人交谈,使病人对癌症有正确的认识,鼓励病人要情绪乐观,要多听舒缓的优美音乐,适宜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
总之,现在护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了解相关理论,如沟通理论、压力处理、认知理论、社交及家庭护理,心里因素对人的机体健康影响极大,通过心理,对消除不良因素,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却非常重要。
护理论文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调查
![护理论文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4dda99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8.png)
护理论文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调查手术是一项常见的医疗行为,许多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来改善健康状况。
然而,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过程。
本文旨在对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康复效果。
一、调查目的本次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日间手术患者在手术前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以及对手术过程的期望和关注点。
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能够提前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康复效果。
二、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2.术前心理状态评估:使用标准化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程度、紧张程度进行评估;3.术前期望和关注点:了解患者对手术过程的期望和关注,例如手术风险、术后康复等;4.对手术护理的需求: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期望和需求,例如护理技术、沟通方式等。
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合适的问卷,包括上述调查内容,让患者在手术前填写。
问卷设计应简洁明了,问题应该具体明确,便于患者理解和回答;2.面访调查:在问卷填写完毕后,护士可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关注点。
面访调查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
四、调查结果分析收集到的调查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提取关键信息和规律。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了解日间手术患者在术前的心理状态普遍表现为焦虑和紧张,并得知患者对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等方面存在较多的关注。
同时,通过面访调查可以发现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和沟通方式有一定的期望和需求。
五、护理干预措施了解患者的术前心理状况后,护理人员可以针对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康复效果。
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心理支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倾听,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积极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其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2.教育指导:对于患者关注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等问题,护理人员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3.信息沟通: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解答其疑问,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4.环境舒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例如照明、音乐等,营造放松的氛围,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情。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426ce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a.png)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兴起,为心理学理论的觉醒提供了契机,唤醒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如果说心理学理论的觉醒是心理学发展历程的重大突破,那么心理学理论自觉性则是心理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上的重大创新,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研究重点存在差异。
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体现护理教学的积极方面,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心理素质。
基于此,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进行阐述,进而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护理心理学教学;应用积极心理学是一项心理学领域上的革命,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不一样的心理状态,是利用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人类道德和力量的积极心理学思潮[1—2]。
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相关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
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可从积极的心理角度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1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1.1积极心理学理念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产生以2000年一篇题为《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论文为标志[3—4],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积极的研究方向,是一场心理学革命。
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幸福感进行研究,以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吸取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时,融入人本主义中的经验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这使积极心理学在产生初期就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实证的应用,但这并不代表积极心理学排斥非实证的研究方法。
综合来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经验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血液透析患者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血液透析患者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6f002902020740be1e9b70.png)
血液透析患者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衰竭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摘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
方法对我院30位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总结,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提高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对透析治疗认识不足,其原发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各种失调,加之家庭、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产生恐惧、焦虑、绝望的心理变化。
所以重视和加强对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使之达到充分透析,提高生活质量对血透患者至关重要。
我们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对策,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血液透析30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8;88岁,平均年龄6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肾病6例,多囊肾1 例;每人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2 影响患者心理的因素2.1 疾病因素由于其肾功能多为不可逆性损害,患者一旦了解到除肾移植外,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治疗方法,而它只能代替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不能代替正常肾脏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功能,往往产生绝望、恐惧的心理。
2.2 经济因素昂贵的透析费用是透析患者的沉重负担,一旦无法支付治疗费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2.3 社会支持有资料调查显示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2.4 自身形象长期透析患者多存在身体水肿、萎缩,口腔异味,皮肤苍白干燥、脱屑多痒、色素沉着,头发脱落等外在形象改变,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性功能减弱、性欲减退的改变,因而容易产生自尊受损、羞耻感、抑郁消沉等心理变化。
2.5 治疗因素透析治疗中的反复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常导致患者紧张和丧失信心。
手术病人心理反应护理论文
![手术病人心理反应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4dfbe0551810a6f524864b.png)
浅谈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45-01【摘要】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
一般手术病人都会产生紧张、恐惧、无奈、不知所措等复杂的心理反应。
术前焦虑对手术效果及愈后、恢复快慢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就十分必要。
【关键词】手术病人;心理反应;护理1 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1.1 紧张心理。
在手术过程中,有的患者由于焦虑,担心,忧虑等感受交织而成一种复杂情绪反应,其程度均取决于个人对疾病的了解,以及对疾病治疗措施和其想象中疾病的后果,病人常不能对手术作出客观上的分析,等候时间越长,对手术的心理矛盾越大,因而导致血压上升,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1.2 疼痛心理。
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安。
处于不同情况的病人,对疼痛的内心变化是不同的。
如果一个人正处于痛苦不安极端矛盾的精神状态,那么他突然受到哪怕是小小的疼痛刺激就会焦虑不安,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1.3 猜疑和情绪不稳心理。
病人对周围事物,他人的举动特别敏感,常怀疑医务人员及亲人隐瞒了自己疾病的严重性,见医务人员低声讲话,总以为是议论自己的病情,甚至连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好意安慰,亦将信将疑。
情绪不稳,对外界刺激而引起特别激动,愤怒。
1.4 担忧和绝望心理。
病人的病情,年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及经济情况不同,对手术的心理反应亦不一样,病情重,预后差,老年人,经济有困难或缺乏家人照顾的病人会表现特别担心,甚至绝望。
1.5 术中的心理。
手术病人通常在手术过程中希望被医务人员尊重,重视,担心手术出了意外,是否能顺利进行手术。
1.6 术后的心理。
术后的病人在正常的情况下往往出现疾病痛苦被解除的轻松感。
但对于脏器或有肢体损失的手术,病人常表现出为焦虑,忧郁、特别是手术效果不符合期望时更加容易产生担心日后的健康和生活能力。
2 病人的心理护理2.1 全面了解病人的健康情况,社会及文化背景,注意病者的性格特征及情绪变化,对于预后差的手术,根据病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家属沟通,对病情适当采取隐瞒,保密措施,以减少心理创伤。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2348c50066f5335b8121e0.png)
一、护理心理学论文心理健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
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至今日,在老师的讲座下,对其认识不知不觉中已是不同往日。
对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关心的莫过于其价值。
同样,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在大学里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了。
其次,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性,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浪费时光.克服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
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
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
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
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正确走好感情之路,学习心理学让我们的气质类型粗略地归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
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
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
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
但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的同学,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拥有胆汁质的人,在恋爱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胸怀坦荡之长,不犹豫地向你真正所爱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应注意方式。
门诊病人心理状态护理体会论文
![门诊病人心理状态护理体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2bb4016c85ec3a87c2c523.png)
浅谈门诊病人心理状态护理的体会【关键词】护理学;门诊;患者;心态;护理/经验门诊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是医院的窗口,是医疗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病人流量大,人员复杂,期望值高,因而各类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较为敏感,门诊医疗工作具有复杂性、多专业性、多需求性的特点。
门诊护士应善于组织,力求分诊准确,使门诊秩序井然。
例如,怎样使病人候诊时间缩短,并安排急、重、危、老弱病人提前就诊是我们在工作中时刻注意的问题。
门诊病人所患种类不同,心理反应也不大一样,当患者处于陌生、恐惧、抑郁、痛苦、焦虑之时,护士说话的音调,用词、表情都会引起不同的反应。
因此,了解就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促进病人的身心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门诊病人心态分析及护理1.1 门诊是早期诊断与治疗,保证医疗质量的第一环节1.1.1 有的病人是第一次来本医院门诊的初诊病人,对医院的环境、诊治手续不了解,拿到各种检验单,不知所从,情绪比较紧张,希望早日明确诊断,护士应主动上前热情接待,认真、细致的指点,告诉病人需要找哪些科室就诊做哪些检查。
1.1.2 复诊病人如诊断仍然不明,心中十分焦急,护士应善于正确疏导,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解除精神压力,克服心理障碍,从心理上使其解除顾虑。
必要时请高年资有经验的医师为病人医治。
1.1.3 对已确诊的病人,护士应关心治疗效果,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坚持接受治疗。
1.2 来医院就诊的病人,求医心切,对医疗护理的依赖明显增加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了解,渴望受到照顾,希望在挂号、候诊、取药、注射等方面尽量简化手续,缩短时间,而又希望医生为其诊病细致、时间长。
药房及有关人员将服药方法交代清楚。
使其能从医疗服务过程中得到温暖和安慰(希望有安全感、和亲切感)。
1.3 针对部分患慢性病的病人经多方求医未能好转,抱着希望而来本院就诊,期望有新的疗效由于部分病人长时间受疾病折磨,有的情绪低落,缺乏治疗信心,有的病人自觉是得了不治之症,思想顾虑重重。
护理心理综述论文范文
![护理心理综述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5dfe5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7e.png)
护理心理综述论文范文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在体认上强调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心理综述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理心理综述论文范文一: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为适应学科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比较枯燥的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应适当引入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更好地掌握知识。
因此,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本文介绍了案例式教学法,探讨了该教学方法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护理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护理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之中,针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护理心理学既有人文科学的特点,又涉及护理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为适应护理心理学的这种学科特点,使学生不仅有理性认识,而且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必须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靠口授、板书等单调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比较思维的教学方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结合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势在必行。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护理心理学教师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以哈佛大学案例教学为特色的教学方法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护理心理学教学,是适应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主动性、创造性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特点案例教学法(Case met hods of teaching)是基于情景学习、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1]。
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护理论文
![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821d080740be1e650e9a88.png)
浅谈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手术病人心理护理经验。
方法:将100例手术病人术前按年令分组进行心理护理、并进行了术中、术后心理护理结果:100例手术病人有98例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重大心理疾病。
结论:做好心理护理能使病人术前保持心理平衡 ,术中维持情绪稳定 ,术后精神愉快 ,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健词】手术病人;心理状态;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127-01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手术病人于术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多数人表现为情绪紧张、恐惧、睡眠不好,对手术台的目的、做法、安全程度、施术医生技术、术后效果极为关切。
而术后病人对伤口疼痛、愈合、术后併发症等症状又忧心忡忡,影响手术效果。
因此 ,对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 ,做好心理护理能使病人术前保持心理平衡 ,术中维持情绪稳定 ,术后精神愉快 ,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减少术后并发症。
我科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对100例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针对性采取了相应的疏导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病人,分老年组20例,年令60~80岁;中年组40例,年令40~60岁;青年组30例,年令18~40岁;儿童组10例,年令9~18岁。
2 实施办法2.1 术前心理护理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2.1.1 老年组:老年人处世经验丰富,思考问题细致,且更加关注寿命的长短,惧怕死亡的来临,有较强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满足他们生理上的需要,更应该重视他们心理上的需求,态度和蔼,有问必答。
2.1.2 中年组:这组病人在社会、家庭负担较重,考虑问题最多,对手术的成功否最担心,且最不易被觉察其心理状态。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对其宣传手术方式及医生技术水平,麻醉安全程度等,使其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手术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手术病人心理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01882baf45b307e8719771.png)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针对手术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方法:根据手术病人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病人术前的焦虑、恐惧和紧张心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手术病人;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79-01手术病人是医院内住院病人中一组特殊的群体,无论何种手术,对患者都有比较强烈的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
严重消极的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并导致病发症的发生。
手术前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有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
[1]因此,手术室护士要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手术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共手术168例,其中全麻38例,椎管内麻醉96例,局部麻醉26例,神经阻滞8例。
2 存在的心理问题2.1 焦虑、紧张、恐惧: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焦虑、恐惧、睡眠不佳、食欲低下、对手术方案及风险的疑虑等问题。
以上种种原因均可导致病人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时会导致手术暂停。
一般而言,术前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女性高于男性,成人高于儿童,初次手术者高于继往手术的病人。
[2]2.2 抑郁、悲观: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担心自己是恶性肿瘤,担心手术不能成功,担心术后人财两空,认为治疗效果不乐观。
3 护理措施3.1 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即由巡回护士于术前一日进行术前访视。
首先阅读病历,全面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病人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各项化验室检查结果,注意有无异常。
向手术医师了解麻醉方法、手术体位,手术步骤及本手术专用的特殊器械和敷料。
然后去病房主动与病人交谈,说明访视的目的,向病人介绍从进入术室到离开手术室的大体过程,其中包括入室时间、手术大致所需时间、麻醉诱导、手术体位和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
了解病人感觉,鼓励病人提问,认真听取病人倾诉,表示出你的关注。
心理护理论文(5篇)
![心理护理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39e03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0.png)
心理护理论文(5篇)心理护理论文(5篇)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讨论对象的范畴既受心理因素制约,特定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
2护理心理与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及品德的关系2.1护士的职业特点:护士是一种社会角色,具有特别的技巧和行为。
护士被称作天使的职业,它需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以及急躁,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需要了解诊疗护理常规,娴熟把握护理三级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很强的亲和力、沟通力量以及语言表达力量。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力量,敏锐的洞察力。
护士在实施护理过程时要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使病人能从心理方面达到最佳心理水平。
2.2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及品德的必要性: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喜爱护理工作,具有喜爱生命的崇高情感,一切工作要以病人为中心,而且必需娴熟把握护理专业理论学问和技术操作。
护士不仅要能够减轻病人的苦痛,使病人在承受最小苦痛的同时,取得满足的治疗效果。
2.3提高对护理人员相关学问的需求:护理模式的变化使护理工作的职能得到拓宽和延长。
在这种模式下,护理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
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时要以病人为中心,不仅要把握常规的护理技能,而且要把握人文、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学问,以满意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求。
护士不但要具备快速识别反应的力量,而且要擅长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护理心理学成为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工具。
因此,护理人员的心理素养要首先逐步培育和养成。
平常要加强学习心理护理学问,不断积累,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可以调整心情使心理平衡,时刻以乐观、开朗的态度去感染病人,达到劝慰病人使病人解除顾虑,主动协作治疗的良好效果。
3护理心理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心与身”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身体疾害可以有心理转变,相反,心理因素也可导致影响身心健康,消退不良心理刺激,可以防止心神疾病的恶性循环。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df091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5.png)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护理心理学的应用》【关键词】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与病人两方面,它既要研究护理情境下“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要研究“护士”的心理活动,二者均不可缺。
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紊乱,病人大都存在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情况。
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沟通,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病人紧张的心情得到松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所以,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地医疗和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因人而异,势力利导,进行心理护理。
护士首先要十分注意自身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温暖,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良好的医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一个护理人员的严格要求。
1、在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几点1.1 尽职尽责,态度和蔼做事认真负责,做到体态语言优美,面部表情平和易亲近,发自内心的为病人做实事,尽可能做到既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要,又考虑到技术操作的要求。
1.2 热心、积极、主动的搞好医、护、患三者关系1.2.1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除了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外,还要尽可能让病人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
如:天冷时给病人加条毛毯,弄个热水袋,对病人多句问候,多点关心,让病人感觉多点温暖。
1.2.2 多了解病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充当的社会角色各不相同,社会背景、经济状况都存在差异,躯体方面的任何疾病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各类病人的心理变化差异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4-0345-01
心理学是研究入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那么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受“单纯生物学模式”观点的束缚,出现外科只管手术,内科只管看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护士打针发药,忽视了社会环境与个人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方面的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的社会效果。
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当前大力开展医德教育,提高医护质量的时,我们医护工作者应当加快步伐学习,仔细观察病人在疾病不同阶段的各种心理状态,加以研究探讨。
1 情绪对病人的影响
患者陈碧玉,女,48岁,主诉数年来,经常胆囊区闷痛不适并反射及背后疼痛,还伴有胃痛,纳差,经各方面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医生只是有怀疑有否得萎缩性胃炎建议到上一级医院再作检查确诊。
患者听后一知半解,整个精神境界处崩溃状态,不吃不喝,彻夜难眠,要家属一刻也不能离开倍伴着,脾气暴燥,拒绝治疗检查。
通过反复耐心的交谈后,方知患者认为自己得了癌症而疑惧满怀。
针对这种心理状态,我们与其家属一起配合进行思想开导,与其聊天谈家常分散其注意力,同时,鼓励她对治疗要有信心,经耐心的劝导等精神疗法,情绪状态有所好转-配合治疗,我们若能够掌握各种病员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将无疑地会提高医疗效
果。
因此,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医护人员的动作,表情对病人的影响
临床上危重而意识清楚的病人,若频繁的测量血压、脉博,护士、医生进进出出,表情凝重、紧张、急燥,操作技术不是很熟练,这对病人精神上都有一种心理压力。
使病人感到自己的病情危重而恐惧。
然而,医护人员的摇头叹气,表示在治疗上棘手,同样使病人产生上述心理。
病人在疾病的折磨下,此时的心是焦虑不安或是抑郁寡言,甚至有的很暴燥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困难。
因此,在观察护理病人时既要及时准确,又要不使病人精神上有压力。
即紧张迅速,又有秩序地进行。
医护人员的任何不良表情都会降低病人的正常情绪,而友好、和颜悦色的目光、面孔,熟练的操作,轻稳的步态都是病人良好的心药,对治疗工作是有利的。
3 语言对病人的影响
病人常常问医护人员“我这是什么病?”“有没有治?”如果我们医护人员的回答是吞吞吐吐,躲躲闪闪的语言就会引起病人的疑虑和增加病人的思想负担。
还有在临床护理中,我们经常遇到病人呻吟呼痛,要求止痛,尤其是手术后病人,有的护士则轻淡的说“做后术那有不痛的,别那么娇气”。
这样的语言不但没有起到安慰作用,反而使痛苦加重,还有第一次进注射室打针的病人,特别是女病人,对打针都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一进门,就问“打针痛吗?我
很怕”。
坐在注射椅上半天不把裤子拉下打针,有的护士因看不惯她们的某些娇气样子生硬地回答“针是扎进内里,不是扎墙壁怎不痛。
”有的护士很关心地问“你吃饭了没有,没吃饭打针,人很虚等会见会晕针”。
病入听了更加紧张,过一会而晕针的恰恰出现这些人身上。
经过几次观察、分析,我们改变了这种服务态度,晕针的病人就大大减少了。
所以我们说话应注意和气和文明,有闻有答,诚恳待人,以解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
并且要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和安慰病人,语言是人们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病人对医护人员语言是十分敏感的,因此,要绝对避免强词夺理,或恶意伤人。
语言既可治病又可致病,我们应通过语言来指导病人、接触病人、了解病人,发挥“一言兴帮”的作用。
以诚恳的语言唤起病人的乐观情绪,增强信心与医护人员配合,主动接受治疗和护理。
医务人员对病人要确“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要有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态度。
”分析不同年龄、不同病种及急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注意我们的动作,表情及说话的对象、场所、内容,它无疑对提高医疗质量是含有很大的帮助。
情绪的稳定,对躯体疾病的恢复是有利的,而躯体疾病的治疗对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有益的,二者均不可偏废,医学先驱希波克拉比说过“医生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
”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有的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过分关心,过度依赖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要求别人照顾,不愿承认
病情好转或痊愈,常常过于紧张、悲伤、抑郁、恐惧、失望、小题大做,在康复过程中消极被动,心理护理不仅表现为对病人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而且要用心理护理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加以分析,帮助病人去掉各种不利于治疗的因素,解除恐惧和焦虑情绪,与医护人员配合默契,情感舒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