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总结
软件测试报告可靠性测试总结
软件测试报告可靠性测试总结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其中的可靠性测试更是验证软件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软件测试报告中的可靠性测试进行总结,以便为软件开发过程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一、测试背景可靠性测试是软件测试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评估软件系统在特定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可靠程度。
通过模拟实际运行环境,我们可以发现软件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和缺陷,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次可靠性测试的背景是针对XXX软件版本X.X进行的,测试的范围包括了功能完整性、系统稳定性、错误处理和恢复能力等方面。
二、测试方法确定了测试的背景和范围后,我们采用了多种测试方法来进行可靠性测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功能测试:通过对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测试,验证功能的正确性和可用性,包括输入验证、输出验证、界面测试等。
2.负载测试:通过给软件系统施加大量数据负载和并发用户,观察系统在高负载下的稳定性、响应速度以及资源占用情况。
3.压力测试:通过模拟系统长时间运行或频繁操作,观察系统在压力下的稳定性、内存占用情况以及系统资源是否泄漏等。
4.稳定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软件系统,观察系统在不间断使用的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三、测试结果与问题分析根据对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数据和测试报告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测试结果和问题分析:1.测试结果:a)功能测试:软件系统中的功能点均通过了测试,功能的实现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一致,没有发现功能上的缺陷或错误。
b)负载测试:在大量数据负载和并发用户的情况下,软件系统的响应速度仍然较为稳定,未出现明显的性能瓶颈或资源过度占用的情况。
c)压力测试:软件系统在长时间运行和频繁操作的情况下,未出现系统崩溃或资源泄漏等严重问题,系统的稳定性较好。
d)稳定性测试:软件系统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未出现明显的内存泄漏或崩溃等问题,系统的可用性较高。
2.问题分析:在可靠性测试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发现严重的功能缺陷或系统崩溃等问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优化:a)在负载测试中,虽然系统的响应速度较为稳定,但在极高负载的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稍有增加,需要加强对系统性能的优化。
供电可靠性个人工作总结
供电可靠性个人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从事供电可靠性工作的人员,始终秉持着敬业、专业的精神,为提升供电可靠性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在此,我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一、工作内容1. 数据收集与分析我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供电可靠性数据,包括供电设施运行状况、故障报修、停电事件等。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我发现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设备老化、人为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
这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2. 设备维护与检修针对供电设施的运行状况,我积极参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通过定期巡检、故障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降低供电中断风险。
同时,我还负责组织检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3. 预防性维护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我主动提出并实施预防性维护策略。
针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加大维护力度,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故障发生率。
同时,我还负责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 故障应急处理在供电设施发生故障时,我迅速响应,参与应急处理。
与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抢修,力求将故障对供电的影响降到最低。
此外,我还负责总结故障处理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
5. 培训与宣传作为一名供电可靠性工作人员,我深知培训和宣传的重要性。
因此,我积极参与公司的培训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同时,我还负责向同事宣传供电可靠性知识,提高大家的风险防范意识。
二、工作成果1. 供电可靠性提升通过不懈努力,我所在区域的供电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去年同期相比,供电中断次数减少了20%,停电时间缩短了30%。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
2. 设备运行状况改善通过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运行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设备故障率下降了15%,设备寿命延长了10%。
这为供电可靠性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可靠性总结2
1.可靠性工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高科技的需要,经济效益的需要,政治声誉的需要2.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从设计的角度,可靠性可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从应用的角度,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
基本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
它反映了产品对维修人力的要求。
任务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中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它反映了产品对任务成功性的要求.3.可靠性指标(1)可靠度R(t) 0≤R(t)<1 不可靠度(2)故障密度函数f(t)(3)λ(t)也称为产品的瞬时失效率.(4)平均寿命对于不维修产品表示为:失效前平均时间MTTF对于可维修产品表示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5)有效度维修度M(t)——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修理时,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复的概率.平均修复时间MTTR有效度A(t):表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保持规定功能的能力。
(固有有效度)(使用有效度))MTBF——反映了可靠性的含义。
MTTR——反映维修活动的一种能力。
4.常用寿命分布函数(1)指数分布主要特点:故障率表现为一个常数,便于计算。
适合对器件处于偶然失效阶段的描述重要性质:无记忆性(2)正态分布主要特点:能同时反映出构成电子元器件产品失效分布的各种微小的独立的随机失效因素的总结果,也即能反映出产品失效模式的多样性和失效机理的复杂性.(3)威布尔分布用三个参数来描述,这三个参数分别是尺度参数α,形状参数β、位置参数γ,5.失效率曲线早期失效期的特点是失效发生在产品使用的初期,失效率较高,随工作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
造成早期失效的原因大多属生产型缺陷,由产品本身存在的缺陷所致.通过可靠性设计、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可减少这一时期的失效。
偶然失效期的特点是失效率很低且很稳定,近似为常数,器件失效往往带有偶然性。
这一时期是使用的最佳阶段。
耗损失效期的特点是失效率明显上升,多由于老化、磨损、疲劳等原因并不是任何一批器件均明显地表现出以上三个失效阶段。
可靠性检测个人工作总结
可靠性检测个人工作总结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可靠性检测领域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里,我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不断学习、进步,对可靠性检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此,我想对自己在可靠性检测领域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启示。
一、工作内容可靠性检测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我所从事的可靠性检测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样品接收:对接收到的样品进行初步检查,确保样品符合试验要求。
2. 试验准备:根据试验方案,准备试验设备、仪器仪表、试验材料等。
3. 试验执行:按照试验方案和试验大纲,对样品进行可靠性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
4. 试验结果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5. 试验报告撰写:根据试验结果,撰写试验报告,为产品改进提供依据。
6. 试验设备维护:对试验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二、工作收获1. 专业知识提升:通过不断学习,我对可靠性检测的理论知识有了显著提升,掌握了多种可靠性检测方法和技术。
2. 实践能力增强:在实际工作中,我参与了多种产品的可靠性检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在与同事们的沟通交流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4. 质量意识提高:可靠性检测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产品质量对企业和用户的重要性,增强了我的质量意识。
5. 解决问题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问题,通过请教同事和自主研究,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三、工作反思1. 严谨态度:在进行可靠性检测时,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持续学习:可靠性检测领域不断发展,我要保持学习的热情,紧跟行业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 沟通协作:加强与同事的沟通协作,共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
可靠性试验半年工作总结
一、前言自本年度可靠性试验工作启动以来,我部门全体成员紧紧围绕公司产品质量提升和可靠性保障的目标,积极投入试验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可靠性试验半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概述1. 试验项目:根据公司年度计划,本年度共开展了X项可靠性试验,涉及产品线包括XX、XX、XX等。
2. 试验内容:主要包括环境适应性试验、耐久性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
3. 试验设备:为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我部门对试验设备进行了升级和优化,确保设备满足试验要求。
二、工作成果1. 试验效率提升:通过优化试验流程、提高试验设备利用率,试验效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0%。
2. 试验数据质量:试验数据准确率达到98%,为产品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故障发现:在试验过程中,共发现X项故障,已全部反馈至相关部门,并推动问题解决。
4. 产品改进:根据试验结果,对产品进行了X项改进,有效提升了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
5. 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外部交流等方式,提高了试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工作亮点1. 强化试验计划管理:针对试验项目,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确保试验按计划推进。
2. 优化试验流程:简化试验流程,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成本。
3. 加强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为产品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4. 积极开展故障分析:对试验中发现的故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四、工作不足与改进措施1. 工作不足:试验过程中,部分试验设备存在老化现象,影响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改进措施:计划在下一阶段对试验设备进行升级和更换,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工作不足:试验过程中,部分试验人员对试验规范和标准理解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加强试验人员的培训,提高试验人员对试验规范和标准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过去半年,我部门在可靠性试验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试验水平,为公司产品质量提升和可靠性保障贡献力量。
可靠性年总结
可靠性年总结引言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始终保持其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的属性。
对于任何组织和企业来说,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过去一年的可靠性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改进流程,并制定更好的计划来提高可靠性。
一、总结可靠性指标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对系统或产品的可靠性进行了详细的监测和测量,并记录了各项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系统或产品的可靠性表现如何。
1. 故障次数故障次数是衡量系统或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过去一年中的故障次数,我们可以判断系统或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
根据数据统计,本年度故障次数为XXX次,与去年的XXX次相比,故障次数有所下降,这显示出了我们在可靠性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
2. 正常运行时间正常运行时间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过去一年中无故障工作的累计时间。
这个指标反映了系统或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
根据统计数据,本年度系统或产品的正常运行时间为XXX小时,比去年增加了XXX小时。
这表明我们在可靠性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
3. 平均修复时间平均修复时间是指系统或产品在发生故障后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平均时间。
这个指标直接影响到系统或产品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根据统计数据,本年度系统或产品的平均修复时间为XX小时,比去年减少了XX小时。
这表明我们在故障处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
二、分析故障原因对过去一年中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通过对故障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系统或产品在特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1. 设计问题根据故障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一些故障是由于系统或产品的设计问题引起的。
这些设计问题可能包括不合理的系统架构、缺乏容错机制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系统或产品的设计评审,优化设计流程,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 零部件故障另外,一些故障是由于系统或产品中零部件的故障引起的。
可靠性测试总结汇报
可靠性测试总结汇报可靠性测试总结汇报一、背景介绍:可靠性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用于评估系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能否稳定、持续地提供服务。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对于用户使用体验以及维护成本都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可靠性测试是为了减少潜在缺陷和故障,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测试目标:本次可靠性测试的目标是评估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现并修复系统潜在的缺陷和风险,确保系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提供持续而稳定的服务。
三、测试方法:在本次可靠性测试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测试方法:1.功能回归测试:通过运行一系列预先定义的功能测试用例,验证系统在更新或修复后功能是否正常运行。
2.压力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中的大量并发用户及数据负载情况,评估系统在高负载下是否能够稳定运行。
3.稳定性测试:在系统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后,观察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检测是否存在内存泄漏、资源竞争等问题。
4.容错测试:模拟故障、异常情况,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并恢复。
四、测试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我们得出以下测试结果:1.功能回归测试结果良好,系统在更新和修复后功能表现正常。
2.压力测试中,系统在高负载下承受能力较强,没有出现性能下降或崩溃的情况。
3.稳定性测试中,系统在连续运行48小时后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表明系统的稳定性良好。
4.容错测试中,系统对于各种异常情况均能正确处理和恢复。
五、发现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可靠性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在高负载情况下,部分接口响应时间较长,影响了用户使用体验。
解决措施是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对性能瓶颈进行针对性处理,提升系统响应速度。
2.在稳定性测试中,部分操作会导致系统内存占用过高,长时间运行后可能出现内存泄漏问题。
解决措施是对系统进行内存管理优化,修复内存泄漏的问题。
六、总结:通过本次可靠性测试,我们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发现了部分问题。
可靠性工程知识点总结
可靠性工程知识点总结在可靠性工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可靠性工程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可靠性基础1. 可靠性定义可靠性是指产品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能够保持其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工程致力于提高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2. 可靠性指标常见的可靠性指标包括: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无故障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平均修复时间)、系统可靠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3. 可靠性工程的原则可靠性工程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从源头预防、持续改进、全员参与、数据驱动等。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和维护高可靠性的产品或系统。
二、可靠性设计1. 可靠性设计思想可靠性设计是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的根本保证。
它包括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可靠性需求,选择可靠的零部件和材料,优化结构和工艺,提高系统容错性等。
可靠性设计思想是将可靠性纳入产品或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过程中。
2. 可靠性设计方法可靠性设计方法包括: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TA(Fault Tree Analysis,故障树分析)、DFR(Design for Reliability,可靠性设计)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分析和评估产品或系统的潜在故障模式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可靠性验证可靠性验证是验证产品或系统可靠性设计是否符合实际要求的过程。
它包括可靠性测试、可靠性评估、可靠性验证试验等。
可靠性验证可以帮助企业确认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三、可靠性制造1. 可靠性制造要求可靠性制造是保证产品或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够保持设计要求的过程。
它包括制定严格的制造工艺和流程、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和原材料、进行严格的工艺控制和巡检等。
可靠性管理工作总结
可靠性管理工作总结篇一:可靠性工作总结XX年可靠性年终工作总结一.XX年可靠性工作情况:1、领导重视,建立和健全可靠性管理体系。
建立并建全可靠性管理体系,成立了以生产副总经理为组长,设备工程部部长、可靠性主管及发电部值长机组长、设备部专业点检长、安监部高级主管、燃料部高级主管的可靠性管理机构,设立专人管理可靠性工作,并经过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培训,取得可靠性工作上岗证。
2、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认真执行《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并依据该《办法》制定了本公司的《设备可靠性管理标准》,并严格监督和考核执行情况。
3、认真做好可靠性统计评价工作依据可靠性评价规程、《丰润热电辅机可靠性绩效系统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到准确、及时、完整的上报数据,确保可靠性数据的三性。
4、加强分析,反馈信息、指导生产每月进行可靠性指标分析,对机组非停、降出力、检修超期等影响机组等效的数据,进行严格分析,直接反映设备运行状况,真实反映出设备的制造质量、运行、检修水平。
二、指标分析内容:主机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列表:三、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1、系数分析XX年,未发生非计划停运、降出力等影响机组等效的事件。
XX年完成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同比XX年全年(%)降低个百分点,主要受两台机组检修工期的影响,XX年检修用时台均小时,影响等效个百分点,XX年检修用时小时。
结论:XX年比XX年台均检修用时小时,是造成等效可用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
2、事件分析(1)非计划停运事件分析XX年,无非计划停运事件。
(2)降低出力事件分析XX 年,无降出力事件。
(3)对锅炉灭火、频繁发生的事件要重点分析。
XX年,未发生锅炉灭火等频繁发生的影响可靠性的事件。
四、机组计划检修情况分析:XX年,两台机组的计划检修工期为1号机25天,2号机28天(台均计划检修636小时)。
修前,进行周密的检修策划,根据日常点检进行设备检修前的劣化分析,合理制定检修络图;修中,严把检修质量进度关,确保检修不窝工,不丢项落项;修后,有序进行设备试运、相关试验。
可靠性学习总结[合集五篇]
可靠性学习总结[合集五篇]第一篇:可靠性学习总结电力可靠性学习总结2010年12月16日参加了xx新疆公司组织的电力可靠性学习班,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地了解到这次学习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电力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地对电力生产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必须完善自我的知识面,加强学习,要一专多能、做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为公司未来的发展作更多的贡献。
虽然学习只有短暂的2天,但我还是学到了很多知识,主要是对电力可靠性有了直观的认识,以及在电力行业中起到的作用。
对xx电力可靠性的要求规范以及日常的工作中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学习,特别是对风电场可靠性的建立及管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各种数据的上报加深了认识,拓宽了自己工作的视野,弄清了理论上的一些概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能力。
现将我这次学习总结如下:首先学习了《中国xx集团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和《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基本任务及要求,其基本任务就是:评价和分析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研究和拟订本企业设备可靠性目标;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体系和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努力提高电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和可靠性管理水平。
其要求就是填报电力可靠性数据应当做到准确、及时、完整:准确的含义是:按客观实际如实进行统计评价,做到事件定性、代码准确;及时的含义是:按规定程序、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可靠性数据;完整的含义是:按规定项目填报可靠性数据,做到事件和内容无遗漏。
其次学习了《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和《风力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试行)。
重点学习了风电场可靠性统计和评价范围和标准,具体如下:1、风电场的可靠性统计和评价范围包含两部分,即风电机组和风电场。
风电机组的可靠性统计评价范围以风电机组出口主开关为界,包括风轮、传动变速系统、发电机系统、液压系统、偏航系统、控制系统、通讯系统以及相应的辅助系统。
风电场的可靠性统计评价范围包括风电场内的所有发电设备,除了风电机组外,还包括箱变、汇流线路、主变等,及其相应的附属、辅助设备,公用系统和设施。
可靠性知识总结
第一章可靠性概述1.1 可靠性的内涵1.1.1 产品可靠性的定义可靠性的定义: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可靠性定义的三个要素是:“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
“规定条件”指产品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
“规定时间”指产品规定了的任务时间。
“规定功能”指产品规定了的必须具备的功能及其技术指标。
1.1.2 可靠性与质量的关系现代质量观念认为,质量包含了系统的性能特性、专门特性、经济性、时间性、适应性等方面。
是系统满足使用要求的特性总和。
(如下图所示[1])图性能特性、专门特性及其权衡随着现代工程系统的复杂化,系统的专门特性显得更加重要。
1.1.3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的关系1.2 可靠性基本概念1.2.1 故障的定义与分类(1)有关的几个定义故障——产品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或存在不能年规定要求工作的状态。
[2]失效——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
[2]缺陷——产品的质量特性不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随时间(或工作)过程可能发展成各类故障。
[2]故障模式——故障的表现形式。
[1]故障机理——引起故障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内在原因。
[1](2)故障的分类按故障的规律分:偶然故障与渐变故障。
偶然故障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只能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来预测。
渐变故障是通过事前的检测或监测可以预测到的故障,是由于产品的规定性能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衰退引起的,对电子产品又叫漂移故障。
按故障的后果分:致命性故障与非致命性故障。
按故障的统计特性分:独立故障与从属故障。
不是由另一产品故障引起的故障称为独立故障,反之称为从属故障。
按关联、非关联分:关联故障与非关联故障。
与产品本身有关联。
预期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任何故障叫关联故障,在解释试验结果或计算可靠性特性值时必须计入;与产品本身无关,预期在使用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任何故障叫非关联故障,在解释试验结果或计算可靠性特征量时不应计入。
按责任、非责任分:责任故障与非责任故障。
可靠性知识总结
第一章可靠性概述1.1 可靠性的内涵1.1.1 产品可靠性的定义可靠性的定义: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可靠性定义的三个要素是:“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
“规定条件”指产品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
“规定时间”指产品规定了的任务时间。
“规定功能”指产品规定了的必须具备的功能及其技术指标。
1.1.2 可靠性与质量的关系现代质量观念认为,质量包含了系统的性能特性、专门特性、经济性、时间性、适应性等方面。
是系统满足使用要求的特性总和。
(如下图所示[1])图性能特性、专门特性及其权衡随着现代工程系统的复杂化,系统的专门特性显得更加重要。
1.1.3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的关系1.2 可靠性基本概念1.2.1 故障的定义与分类(1)有关的几个定义故障——产品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或存在不能年规定要求工作的状态。
[2]失效——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
[2]缺陷——产品的质量特性不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随时间(或工作)过程可能发展成各类故障。
[2]故障模式——故障的表现形式。
[1]故障机理——引起故障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内在原因。
[1](2)故障的分类按故障的规律分:偶然故障与渐变故障。
偶然故障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只能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来预测。
渐变故障是通过事前的检测或监测可以预测到的故障,是由于产品的规定性能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衰退引起的,对电子产品又叫漂移故障。
按故障的后果分:致命性故障与非致命性故障。
按故障的统计特性分:独立故障与从属故障。
不是由另一产品故障引起的故障称为独立故障,反之称为从属故障。
按关联、非关联分:关联故障与非关联故障。
与产品本身有关联。
预期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任何故障叫关联故障,在解释试验结果或计算可靠性特性值时必须计入;与产品本身无关,预期在使用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任何故障叫非关联故障,在解释试验结果或计算可靠性特征量时不应计入。
按责任、非责任分:责任故障与非责任故障。
《可靠性工程》复习总结
《可靠性工程》复习总结一、名词、术语解释(1)可靠性的概念(经典定义;“狭义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这种能力以概率表示, 故可靠性又称: 可靠度。
(2)有效性: 可维修产品在某时刻具有维持规定功能的能力。
(3)维修性: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 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 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4)上述(1)、(3)合起来称为(2)。
(5)贮存寿命: 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 产品从开始贮存到丧失其规定功能的时间。
(6)可靠性三大指标: 狭义可靠性、有效性、贮存寿命。
(7)产品的可靠性:指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可靠性, 与设计、制造、使用密切相关。
(8)各个阶段对可靠性的影响大小: 1)设计: 50%——60%;2)制造: 20%——30%(固有可靠性);3)使用: 20%——30%(使用可靠性: 与安装、操作使用、维修保障有关)。
(9)综合性: 包括耐久性、无故障性、维修性、可用性、保障性、经济性。
(10)故障树分析法(FTA):由上而下, 假设系统失效, 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FTA以顶事件(系统不希望发生)为分析目标, 逐层向下推溯所有可能的原因, 且每层推溯其直接原因, 从而找出系统内可能存在的元件失效、环境影响、人为失误以及程序处理等硬件和软件因素(各种底事件)与系统失效(顶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并用倒立树状图形表示出来。
再定性分析各底事件对顶事件发生影响的组合方式和传播途径, 识别可能的系统故障模式, 以及定量计算这种影响的轻重程度, 算出致使系统失效的概率。
故障树分析法(FTA)的优缺点:优点:加深对系统的全面了解, 能用于研究特殊的故障问题;可研究环境及人为失误等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图示的分析方法, 是逻辑推理方法;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能给设计、使用及维修提供改进、故障诊断的工具。
缺点: 工作量大, 时间、经济消耗大;结果不易检查, 容易有疏忽或遗漏;对多态事件难以处理, 对储备和可修复系统难以分析。
可靠性实验个人工作总结
可靠性实验个人工作总结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一名可靠性实验工程师,我深入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可靠性实验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家电产品等领域的产品可靠性测试。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对可靠性实验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此,我将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工作内容1. 实验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和客户需求,我参与了多个可靠性实验方案的设计。
在方案中,我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充分考虑实验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实验方案能够准确、高效地评估产品的可靠性。
2. 实验操作与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我严格遵循实验方案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还负责对实验人员进行操作指导和培训,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规范。
3.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统计学方法和相关软件工具,我发现并跟踪了多个潜在的产品质量问题,为后续的产品改进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4. 问题解决与改进针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积极与研发、生产和品质部门沟通,共同分析问题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我还参与了多个改进项目的实施,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工作成果1. 完成多个可靠性实验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
2. 发现并跟踪多个潜在的产品质量问题,为产品改进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参与多个改进项目的实施,推动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
4. 负责实验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团队整体实验能力。
四、工作反思1. 在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我要更加注重对产品特性的了解,以确保实验方案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规范。
3. 在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我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可靠性专责个人工作总结
随着2023年的脚步渐行渐远,我在这一年中作为可靠性专责,肩负着保障公司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职责。
以下是我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一、工作回顾1. 设备巡检与维护过去的一年里,我严格按照设备巡检规程,对公司的关键设备进行了定期巡检,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通过巡检,我发现了多起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报告给了相关部门,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2. 故障处理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我能够迅速响应,分析故障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并组织人员实施维修。
在处理故障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可靠性数据分析我定期收集和分析设备运行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公司设备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我还参与了公司可靠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了公司的整体设备管理水平。
4. 团队协作与培训在团队协作方面,我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与同事们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同时,我还负责组织新员工的培训,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助力新员工快速成长。
二、工作亮点1. 提高设备可靠性通过加强设备巡检和维护,我确保了公司关键设备的稳定运行,设备故障率较去年同期降低了20%。
2. 优化工作流程在处理故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工作流程上的不足,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经过实施,公司故障处理效率提高了30%。
3. 提升团队凝聚力通过组织团队活动,我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使团队成员更加团结协作,共同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三、不足与改进1. 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在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专业知识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学习。
改进措施: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2. 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我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导致问题解决效率不高。
改进措施: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未来工作计划1.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参与各类项目,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公司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可靠性工作总结
可靠性工作总结引言可靠性是一个产品或系统在特定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发生故障的能力。
作为一个可靠性工程师,我负责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我在可靠性工作方面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根本原则在进行可靠性工作时,我始终坚持以下原则:1. 预防优先一旦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用户体验,还会增加修复成本和时间。
因此,我始终坚持将预防故障放在首要位置。
我会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定期巡检和执行预防性维护来减少故障的发生概率,并确保问题在发生之前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2. 数据驱动可靠性工作需要持续监控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在我的工作中,我注重通过数据驱动来进行决策和优化。
我会收集和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错误日志和用户反馈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并根据数据结果来制定优化计划。
3. 团队协作可靠性工作需要多个团队的紧密合作,包括开发团队、测试团队和运维团队等。
我意识到只有通过团队协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我会与其他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并积极参与跨团队的会议和讨论,确保各方之间的理解和协调。
工作亮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积极参与了公司内部一个重要项目的可靠性工作,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
以下是一些工作亮点:1. 引入自动化监控系统为了更好地监控系统的健康状况,我主导了引入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工作。
通过该系统,我们能够及时获得系统的性能指标和报警信息,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快速响应。
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掌控能力。
2. 优化故障处理流程为了更快速地响应和处理故障,我与运维团队紧密合作,优化了故障处理流程。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故障处理指南,并建立了一个故障知识库,记录了过去故障的解决方案。
这些工作的推进使得故障处理时间显著减少,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3. 定期演练和复原测试为了确保系统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我推动了定期的演练和复原测试。
可靠性总结
可靠性总结可靠性是指系统或过程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其功能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可靠性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指标之一。
无论是产品的质量可靠性,还是信息的可靠性,都对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可靠性的重要性1. 带来信任和信誉可靠性是企业或个人赢得客户信任的关键。
只有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可靠的服务,才能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可靠性在商业和社交领域都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2. 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可靠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成本。
如果一个系统或过程不可靠,在其运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和停工,导致生产线的停止或工作计划的延误。
然而,如果系统可靠,工作将会更加顺利,能够按计划运行,避免生产的中断和不必要的损失。
3. 增加顾客满意度一个可靠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
顾客倾向于选择那些可靠的企业,并乐于回购同样可靠的产品。
可靠性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增加忠诚度和广告效应。
二、可靠性的评估指标要评估一个系统或过程的可靠性,需要考虑多个指标:1. 故障率故障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
故障率越低,系统或过程越可靠。
2.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MTBF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一个系统或过程连续正常工作的平均时间。
MTBF越长,系统或过程越可靠。
3. 故障排除时间(MTTR)MTTR是指在系统或过程出现故障后,将其修复并恢复正常工作所需的平均时间。
MTTR越短,系统或过程越快速可靠。
4. 可维护性可维护性是指一个系统或产品能够方便修复和维护的能力。
一个可维护性高的系统,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工作并减少停工时间。
三、提高可靠性的方法提高可靠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提高可靠性的方法:1. 设计可靠性在产品或系统的设计阶段,应该考虑到可能的故障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故障的发生。
例如,增加备用部件和冗余设计,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可用性。
可靠性个人工作总结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年又即将过去。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下一年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二、工作回顾1. 工作成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始终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完成了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工作进度和质量。
(2)积极参与部门团队建设,与同事共同推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效果。
(3)在业务能力方面,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2. 工作亮点(1)创新思维: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思考,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了工作效率。
(2)执行力强:对工作任务能够迅速响应,确保按时完成,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3)沟通能力:善于与同事、上级和客户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整体执行力。
三、工作不足1. 自我要求不够严格,有时对工作细节把握不够精准。
2. 在时间管理方面,有时会出现拖延现象,影响了工作效率。
3. 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够及时,导致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
四、改进措施1. 提高自我要求,严把工作质量关,确保工作细节做到位。
2. 加强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3. 注重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五、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具体目标如下:1. 提升业务能力,为团队和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2. 加强团队协作,与同事共同推进工作,实现共同发展。
3.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个人和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过去的一年,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努力克服不足,为实现个人和公司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可靠性总结
可靠性总结在现代社会中,可靠性无疑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可靠性决定了一个人的信用和价值。
本文将就可靠性进行总结,分析其定义、重要性及影响,并探讨如何提高可靠性。
一、可靠性的定义与重要性可靠性是指某件事物或某个人具备持续稳定的信赖性和有效性。
在生活中,可靠性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可靠的朋友能给予帮助和支持,可靠的产品具有长久耐用的特点,而可靠的服务能够始终如一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可靠性在工作中同样至关重要。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拥有可靠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口碑,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可靠性的影响1.个人层面在个人方面,可靠性对于建立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一个可靠的人一直如约而至,坚持自己的承诺,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反之,一个缺乏可靠性的个人往往会被他人视为不可信赖,陷入孤独和隔离。
2.企业层面在企业层面,可靠性对于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可靠的企业会始终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客户服务的可靠性,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而对于缺乏可靠性的企业来说,无论产品质量如何,客户都对其持怀疑态度,因而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三、提高可靠性的方法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靠性首先源自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承诺,是提高个人可靠性的基础。
只有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可靠性。
2.注重细节,严格自律可靠性体现在细节中。
注重细节,严格自律,对待每一项任务时都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方法。
只有在细节方面做到完美无缺,才能给他人留下可靠的印象。
3.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在企业中,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对于提高可靠性至关重要。
及时沟通问题和困扰,倾听客户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解决问题,是提高企业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4.不断改进和学习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不断改进和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可靠性工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高科技的需要,经济效益的需要 政治声誉的需要2.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从设计的角度,可靠性可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从应用的角度,可 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
基本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
它反映了产 品对维修人力的要求。
任务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中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它反映了产 品对任务成功性的要求。
3. 可靠性指标(1)可靠度R(t) 0 < R(t) v 1不可靠度 ⑵故障密度函数f(t)(3) 入(t)也称为产品的瞬时失效率。
(5)有效度维修度M(t)――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修理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复的概率。
几(7)=R(f) = e k(4)平均寿命对于不维修产品表示为:失效前平均时间MTT 如訂莎(側■⑴=常数时,尺⑴二e 風,p对于可维修产品表示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BF- L当入⑴=常数时,MTBF =一* X总寿命单位 总故障数平均修复时间MTTR当畑常数时Nm)有效度A(t):表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保持规定功能的能力— MTBFMTBF + MTTR + MUT (使用有效度))MTBF 反映了可靠性的含义。
MTT ——反映维修活动的一种能力 4.常用寿命分布函数 (1) 指数分布心=加呦心P不可靠度 Hn = \-e 可靠度 = 心 故障率 A(t)~ f(f)/ R(f) = z主要特点:故障率表现为一个常数,便于计算。
适合对器件处于偶然 失效阶段的描述 重要性质:无记忆性 正态分布 主要特点:能同时反映出构成电子元器件产品失效分布的各种微小的 独立的随机失效因素的总结果,也即能反映出产品失效模式的多样性 和失效机理的复杂性。
用三个参数来描述,这三个参数分别是尺度参数 a ,形状参数B 、位 置参数 5. 失效率曲线早期失效期的特点是失效发生在产品使用的初期,失效率较高,随工作时间 的延长而迅速下降。
造成早期失效的原因大多属生产型缺陷,由产品本身存MTBF MTBF^MTTR(固有有效度)(2)(3) 不可靠度 可靠度 故障率威布尔分布R(f)在的缺陷所致。
通过可靠性设计、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可减少这一时期的失效。
偶然失效期的特点是失效率很低且很稳定,近似为常数,器件失效往往带有偶然性。
这一时期是使用的最佳阶段。
耗损失效期的特点是失效率明显上升,多由于老化、磨损、疲劳等原因并不是任何一批器件均明显地表现出以上三个失效阶段。
故障率曲线分析早期故障期可用厂内试验的办法来消除。
正常工作期:由于偶然因素,如过载、碰撞等因素可靠性研究的重点在于延长正常工作期。
损耗时期:6.系统可靠性模型可靠性模型指的是系统可靠性逻辑框图(也称可靠性方框图)及其数学模型建立各级产品可靠性模型的目的是定量分配、估算和评价产品的可靠性。
系统原理图表示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物理关系。
而系统可靠性逻辑图则表示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功能逻辑关系,可靠性逻辑框图应与产品的工作原理图相协调。
画可靠性逻辑图,首先应明确系统功能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确系统正常工作的标准是什么(1)串联模型:其数学模型为: to=Y\尺⑴#=|若各单元的寿命分布均为指数分布, 串联单元越多系统越不可靠,MTBF越小(2)并联模型:耳⑴二fl片⑴数学模型为(1)可靠性并联等于不可靠性串联,它们之间存在对偶性;(2)并联单元越多,系统可靠性越高。
(3)n中取r模型(r/n):组成系统的n个单元中,不故障的单元数不少于r(r为介于1和n 之间的某个数)系统就不会故障当r=1时即为并联模型,当r=n 时即为串联模型。
r/n 系统的MTB 比并联系统小,比串联系统大。
(4) 混联系统模型(并串联和串并联)一般而言,串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对单元相同的情况,高于并串联系统的可靠度。
(5)旁联系统(数学模型)如果系统可靠性框图不能分解成上述的几种模型,可用:网络模型法和最小路 集法适合计算机编程求解。
若使用储备模型时,在层次低的部位采用储备效果比在层次高的好。
在电源功率不足,单元发热问题较大以及故障单元无法有效隔离的情况下 不能采用工作储备模型。
在故障监测及转换装置可靠性不高以及工作需要有继承性的产品不能采用非工作储备模型。
采用储备模型可以提高产品的任务可靠性,但会降低其基本可靠性,因此必须进行综合权衡。
可靠性预测和分配的目的是确定产品的可靠度。
7.可靠性预计(预估)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由小到大、由下而上的过程。
方法:1.相略预估:相似设备知匕応元器竹计数力回归模型法咎工细致预估:数学模型法、上下限法、仿真法等为了预计系统的基本可靠性指标MFHBF (平均故障间隔飞行时间)或MTBF,就需要建立基本可靠性模型;而为了预计系统的任务可靠性指标MCSP (完成任务的成功概率)或MTBCF (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则需要建立任务可靠性模型。
基本可靠性模型是用串联模型预计产品及其单元对维修和保障的要求。
任务可靠性模型是用以预计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的可靠性,一般是利用串并联模型预计产品成功地完成规定的任务的能力通过预计,若基本可靠性不足,可以采用简化设计,使用高质量元器件或调整性能容差等方法来弥补。
若任务可靠性不足,则可以用余度方法来解决•(1)相似产品法(2)专家评分法常用的四种评分因素:复杂度,技术发展水平,工作时间,环境条件(3)元件计数法1=1D'-)= “⑴—(y-}D (1)其中I ■H'! I-H!〜氏上很为系统只含有串联单元时的可靠度。
二为并联部分中有两个单元单元失效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
=專)限十加臥 +为系统全部单元串联时的可 靠度。
必f 卜債;为并联部分中有1个单元失效不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
为什么说上*下限法预测复朵采统的可靠性是省力?这是因为』(a) I,卜限接近到一定程满足要求即 可卩是近似值。
(b) 便于使用计算机.8. 可靠性分配可靠性预测的基础上,把经过论证的系统可靠性指标,自上而下 的分配到各个系统一一整机一一元器件(可靠性预计基础上进行) 原则:技术合理,经济合算,见效快方法:比例分配法,评分分配法,重要度复杂度分配法,动态规划法 (1)串联系统可靠性分配 失效概率是否很小,都可运用以下条件:K 庞毛+a+a+@O.O.g 蘇W"+Q 訓矿+Q 预 +2 血1 }对锁测f 人檢测T 〈锁测(2> K 求T 人求:AJ 丿舛分毗=A 颁测; :4)人分配T &预测o(2)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单元分配失效概率= 单元预测失效概朴諜器I将并联部分看做一个整体,然后转化为串联系统求各元件分配的可靠度。
最终需要对并联部分进行分配(原则上不会出很难的题)产品的可靠性咼低并不取决于论证,而决定于其本身。
若想提咼产品本身的固有可靠性,则应在产品设计阶段对它进行可靠性的预测和分配。
9•失效模式、后果与严重度分析产品的可靠性再高也不能杜绝该产品在使用中出现故障。
研究产品失效的方法:故障模式、后果与严重度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FTA)失效(故障):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
失效模式:失效或故障的形式。
失效后果:一个部件失效时对整机所产生的影响。
严重度(危害度):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1)FMEA:是一种自上而下(由元件到系统)失效因果关系的分析程序,意在不漏掉一个后果严重的故障模式。
是一种定性分析手段。
使用统计表格来进行分析。
局限性:是单因素分析法,难以分析几种因素同时起作用才能导致的某种后果。
优点:简单易行,便于掌握和推广应用:主要应用于设计的每一个阶段,另外也可用于预防维修和工艺监督检查等方面。
失效严重度分析:缺乏失效数据的情况下用定性分析(分五级)失效模式严重度数字Cm(1)C m:在种严咆性级别F山矢效模式之癇占严貳数了的份稚U产品严巫度数7 c rc = VcrIJIit C /M =106&£(炉如灯叫心12山严重度矩阵:某一失效模式模式在图中沿对角上线离开远点越远,则越严重,而越迫 切要采取补救措施。
(2)故障树分析(FTA ):以系统不希望发生的一个事件(顶事件)作为分 析目标。
特点:一种由上而下(由系统到元件)的定量分析手段优点:多因素分析法,可以分析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才能导致的某种后 果。
逻辑推理严谨,数学计算严密,既能定性判断又能定量计算 缺点:过程繁琐,计算量大 定性分析:求最小割集,系统失效概率高低:所含最小割集(MCS )的最小阶数越小,系统的失 效概率越高;若所含最小割集的阶数相同,贝U 该阶数的最小割集的数目 越多,系统失效概率越高。
阶数越小的最小割集越重要。
底事件重要度:各底事件出现在其中的最小割集的阶数越小,在全部最 小割集中出现的次数越多,该底事件重要性越大。
10.降额:使元器件在低于其额定应力的条件下使用。
对元器件降额使用是提高电子线路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并非降额越多越好,降额过多增加设备体 积重量及成本) 三次设计的内容: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11可靠性设计选择的安全系数不仅取决于理想的合成失效应力和失效强度,还 取决于其离散程度。
12. 可靠性试验:为评价或提高产品可靠性而进行的试验。
分类:可靠性测定试验,可靠性验证试验,老炼、筛选、环境、可靠性增长试 验即以严重性级别为横坐标, 以发生概或 重度数字C ;为纵坐标画•严重度的分如图基本方法:寿命试验,加速寿命试验(1)筛选: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剔除,而将符合要求的产品保留下来的试验过程。
目的是剔除早期失效产品。
(可以提高一批产品的使用可靠性,但不能提高每个产品的固有可靠性。
不同于质量验收,质量验收是通过抽样检验判定一批产品是否合格从而决定接收或拒收,而筛选是对合格产品100%地进行试验,以剔除早期失效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最有效的方法是温度循环和随机振动。
(2)老炼:在元器件投入使用前,先把使用后可能发生的参数漂移消除掉,从而达到稳定的目的。
(老练在产品的制造厂家进行,不在使用单位进行。
)二者都可提高使用可靠性(3)寿命试验:分类:长期寿命试验,加速寿命试验(按实验进行的时间分);截尾和非截尾(按截尾方式)目的:可靠性测定、验证、鉴定(寿命试验样品必须在经过筛选试验和例行试验后的合格批产品中抽取)(4)可靠性增长试验缺陷有系统性缺陷和残余缺陷。
可靠性增长就是改正产品中的缺陷,它贯穿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内。
(5)抽样方法第一类错误:生产方风险(本来应该接收的产品,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误判做不能接受)a第二类错误:使用方风险()b13.单元产品可靠性评估的方法:点估计(矩法,极大似然法),区间估计区间估计的置信度和精确度相互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