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 考研核心笔记

合集下载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笔记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笔记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笔记
1、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一部历史性的著作,记载了中国工艺美
术发展的全部历史。

2、书中介绍了从先秦时代到清朝时期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史,包括瓷器、陶瓷、玉器、金银器等各种工艺美术。

3、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创作理念和技术,以及它们
的发展历程。

4、书中还介绍了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以及它们在文化历史
上的重要作用。

5、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新的创作理
念和技术,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

整理后中国工艺美术史

整理后中国工艺美术史
2、食器。以簋为最多。
3、酒器。有爵、斝、角、觚、壶、觯、卣、罍、觥、尊、盉、彝等多种。商代后期,几乎完备了各种酒器的造型。
4、水器。有鉴、盘等。
5、杂器。有禁、俎、匕等。
6、兵器。有戈、矛、斧、刀等。、青铜器的装饰
商代动物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形奇特,而在现实中没有的想象的动物纹,一般
四、 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商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为:
1、图案纹样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这种单独纹样以饕餮纹为主,或者双夔纹组成一个饕餮,而饕餮又是以头部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格式。一方面因为对称的格式产生庄严感;另一方面与器形的制作方式用模块之作花纹,用左右对称的方式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
3、商代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以饕餮纹为主纹,以回纹做地纹。
三、几何印纹陶
几何印纹陶是因为它的装饰纯系压印的几何纹而得名。
几何印纹陶可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两种。印纹软陶是分泥质和砂质,火度较低,
胎做红褐色、灰白色或灰色。印纹硬陶火度较高,胎做灰色。
器形有罐、尊、豆、盘、杯等。
装饰的几何纹有水浪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纹等。
第五节 其它工艺(牙骨雕、染织、编织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
我们这里所讲的《中国工艺美术史》是田自秉所著,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
在讲课最开始,需要说的是,讲义中带的章节是重点章节,标有(略)的章节,考生可以作为知识进行了解,但这些章节在考研中基本不会出题。
考生除了对各个朝代的工艺美术史了解之外,对各个朝代的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也要回顾一下,最初的复习若时间充足,建议大家对整本书完整的阅读一遍。
双鸟纹骨匕——河姆渡出土,双鸟异首同身,组成两组图案,骨匕的两端用平行线和点线组成有节奏的几何纹装饰,形成一个完整的装饰画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 考研核心笔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 考研核心笔记

【笔记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考研核心笔记【笔记截取内容:】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第一部分知识提要与学习任务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从政治上看,此时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给后来汉民族的形成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汉承秦制”,西汉王朝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面。

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给汉代的手工业带来了极大的促进。

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兴旺发达,使手工业的艺术设计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生产,虽已逐渐进人尾声,仍然产生了不少设计精美的实用青铜产品;织物是汉代手工业艺术设计的重要产品,其品类繁多,设计优美,制作精湛;作为实用品的漆器,逐渐取代青铜器,在汉人的生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上三者共同构成了汉代艺术设计新的景观。

一、时间、地域概念的掌握1.汉代青铜产品的著名设计家,见于文献记载的有丁缓。

2.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

3.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

4.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以“丝国”驰名世界。

5.世界上最轻、最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丝绸衣服――湖南长沙马王堆二、几组重点概念的掌握1.汉代刺绣的三种代表性纹样: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2.汉代印染工艺中的印花敷彩纱。

3.彩陶和汉代彩绘陶的区别。

4.汉代四神纹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5.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尤其瓦当的装饰纹样需要注意。

三、难点分析1.博山炉。

这个知识点要注意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博山炉的出现跟当时汉人的流行习尚和审美思潮有关,不仅具有熏香的实用功能,而且满足了汉人羽化登仙的精神需要和富于浪漫的审美追求。

2.汉代青铜灯具的艺术成就。

这个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都是重点关照对象,关于其艺术成就,这里归纳集中为四个方面:(1)功能合理;(2)结构科学;(3)造型生动;(4)装饰富丽。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田自秉
•秦代的陶器制作有官营的,也有私营的。除一部分由铜器仿制而来,也有一部分具有陶 器本身的特点。秦代陶塑特别发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秦始皇兵马俑是迄今为止全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工艺衰落之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 种文化,这种文化以出现较多的黑色的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因为最早
发现在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又称为 “龙山文化”。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个 特点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以南的东南广大地区,又发现了另外一种陶器,被称为 几何 印纹陶。几何印纹陶,又可分为 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两种,常见的几何纹有:水浪纹, 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纹等几十种。几何印纹陶被誉为是 海的古代文化
盂;晚期素面较多。在原料的配置上,十分讲究科学原理。
•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
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 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它不同于彩陶。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然后再进 行烧制,而彩绘陶则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彩绘陶烧制温度都 很低。陶胎有灰色和褐色两种。彩绘陶主要是用作明器,作为陪葬用的。
-几何印纹硬陶是我国东南地区长期流行的一个品种,常见的有米字纹、粗布纹、筛网纹、 田字纹等。
•原始青瓷是一种比较接近青瓷的陶瓷因为它还没达到完全瓷器的阶段,亦称早期青瓷,
这种陶瓷在商代即已形成,主要产地是南方的 浙江。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 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 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全]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教材配套真题详解

[全]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教材配套真题详解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教材配套真题详解1彩陶[厦门大学2011年研;清华大学2006年研]答:彩陶是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图案的陶器。

它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又称“陶瓷绘画”。

它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以仰韶文化(如“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如“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厦门大学2004、2005年研]答:舞蹈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器物,属国家一级文物。

它出土于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第20号汉墓中。

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

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

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

这是一件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3鼎[厦门大学2004年研]答:鼎是用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也是最重要的青铜器物品之一。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在三代及秦汉的两千多年间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它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鼎就是商代晚期时青铜鼎,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

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4马家窑文化[厦门大学2003年研]答: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曾经称为甘肃仰韶文化。

它产生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编纂研究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编纂研究

智库时代 ·227·百家争鸣摘要:《中国工艺美术史》以其独特的编纂观念在中国工艺美术史学史上占据不可逾越的里程碑地位。

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结合的史学观;章节体通史编写模式;注重工艺美术当代史写作等四方面内容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学史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中国工艺美术史》;编纂观念;研究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08-0227-0002(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韩延兵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编纂研究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1是其在多年的中国工艺美术教学实践与中国工艺美术理论思考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而系统的理论总结。

作为教材与专著“是目前国内比较详尽、比较系统地汇集和整理我国古今工艺美术史料,阐述我国各种工艺美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分析艺术特色,介绍制作工艺的第一本史论著作1”。

1987年该书荣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

该书的写作,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学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里程碑。

“但史著形式并不单单是史著的撰写形式和方法问题,它实际上体现了作史者的思想、观念包含了作史者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对整个历史演进的整个理解2”。

我们从中国工艺美术史学史角度对其一探究竟。

一、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结合的史学观田自秉在《中国工艺美术史·前言》中明确提出“一部工艺美术史,就是一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史”的历史观。

首先,从工艺美术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来。

“而工艺美术,则是通过生产手段(包括手工、机器等)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以制成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种美术”3。

其次,从工艺美术的特性中看出来。

“工艺美术的根本的或者说是本质的特性,就是它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

工艺美术创造,是通过材料和技术,进行造物的物质生产;同时,在造物的形象中,又反映创造的意图和审美的观念。

因此,它既是一种物质生产,也是一种精神生产4”。

2012四川大学考研艺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指引(逻辑框架图

2012四川大学考研艺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指引(逻辑框架图

2012四川大学考研艺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指引(逻辑框架图&知识点梳理)《中国工艺美术史》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史论家田自秉教授编著,本书汇集和整理我国自原始社会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工艺美术史料,系统阐述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是我国工艺美术研究领域第一部重要的学术专著。

丰富的史料、详尽的图录,使《中国工艺美术史》不仅成为我国工艺美术学习与研究的必备参考书,也成为重要的鉴宝收藏指南。

同时,此书也是各大高校考研设计类专业必修必考书目之一。

在川大艺术学院历届考研真题中,其所占比例之大、涉及分值的之重,尤其在客观类选择题和主观类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中频繁出现。

下面,通过对这本书知识点及考点的梳理与整合,让大家在一个分区明晰的逻辑框架中学习与消化,此外,还总结了在答题中要掌握的两种方法,即名词解释题和对比类简答题的答题方法,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与归纳学习。

a源头旧石器打制石器b石器时代新石器磨制石器+原始陶(石器识记两种玉器:红山玉龙+良渚玉琮)a半坡型:人面网纹盆A识记彩陶仰韶文化黑红/褐黄类型b庙底沟型:大口鼓腹盆C陶器c马家窑:舞蹈纹彩陶盆黑陶龙山文化d半山型:红色彩绘原始社会(黑陶又叫蛋壳陶、蛋陶;制法:轮制)几何印纹陶南方沿海(制法:手制、模制、轮制)实用+装饰性B特点三个融合技术&艺术形式感&抽象化A青铜时代夏商周呈色青灰,独体对称饕餮纹(主纹)商代a识记青铜四纹(地纹)代表:最大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B陶器釉陶—原始瓷器C玉器玉雕夏商周宗教色彩浓厚b特点实用>装饰宗教性>审美起初——夏商先秦社会奴隶社会鼎盛——周周代a识记灭亡——春秋战国窃曲纹(变形的动物纹饰)B代表大盂鼎金文毛公鼎铭文(最多)①奴隶社会瓦解时期②比较:(简答)A识记1商代——酒器——祭祀——宗教性质——饕餮纹——单独、对称、庄重2周代——食器——礼器——人事性质——窃曲纹——二方连续、S型、韵律感3春秋战国——钟鸣鼎金——生活用品——实用性——金银错(蟠螭纹)——四方连续③铸铜方法:金银错失蜡法春秋战国莲鹤方壶——郭沫若“时代精神”(铜)栾书缶——最早错金铭文B代表铜镜、铜剑(陶):瓦当(漆):楚国统一时期秦——秦陵兵马俑+秦砖铜A识记汉——马踏飞燕+长信宫灯+“虹吸”(中华第一灯)画像砖+画像石+瓦当(陶)陶秦汉时期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染织经锦——纬锦——汉锦(蜀锦)——信期纹(精巧)B特点a质朴b流动感c紧密d装饰韵味①陶:粘土——唐三彩瓷:高岭土——青瓷白瓷彩瓷南:秀美A朝代:六朝A识记②青瓷“北雄南秀”青瓷名词解释:B特色:北雄南秀,忍冬纹,氧化铁还原呈青色六朝工艺美术北:墩实 C 代表:鸡头壶盘口壶莲花尊(两晋南北朝)③染织技术:汉锦回文锦(马钧“天下名巧”)D地位:代表,灿烂文化,里程碑,古韵悠悠B特点a过渡时期(动乱)b玄学+佛教c贫富扭转“邢白越青”+彩瓷(长沙窑)陶器朝代:唐朝唐三彩名词解释特点:彩陶釉+低温铅釉+黄绿褐A识记代表:三彩胡人牵骆驼俑地位:里程碑、绚烂文化隋唐染织联珠纹(最划时代)宝相花(民族特点)漆器“剔红”(出现在唐朝)黄大成《鬃饰录》B特点华丽丰满富有情趣①“瓷”的时代a ②五大名窑:汝窑(青)、官窑(青、大型器具)、哥窑(青、开片、葡萄纹冰裂纹)、钧窑(彩铜元素窑变)、定窑(白瓷体系)③白地黑花——磁州窑④特点:定器有芒汝窑为魁A识记宋代宋代 b 染织:缂丝(刻丝)“通经断纬”+雕刻(刻丝)代表人物:朱克柔沈子蕃吴熙地位:灿烂文化B特点:质朴清新形式之美实用性少数民族政权青花瓷特点:白地蓝花(钴料+透明釉)青花纹饰,“融繁复于简约,融华美与质朴”A识记陶瓷元代釉里红特点:紫红斑釉,氧化铜柔美B染织纳石失(织金锦)棉织——黄道婆陶艺染织漆器家具明代A识记斗彩(明)云锦(南京)祭祀明《鬃饰录》黄大成明式家具:特点熏衣(小型香炉)“天人合一”哲学观造型简练形象浑厚紫砂陶(明)顾绣(上海)景泰蓝特点:铜胎掐丝珐琅铜瓷结合做工精细风格典雅铜胚胎金丝掐中充珐琅器B考点封建末尾陶艺粉彩——软彩清代 A 识记豇豆红——“美人醉”苏绣——平齐密细匀顺和光湘绣——写实风格(猛兽)染织:五大名绣清朝粤绣——繁缛华丽(百鸟)蜀绣——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京绣——精细小巧小品绣品吉祥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原始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实用性+装饰性宗教色彩+实用性奴隶社会瓦解质朴流动性过渡性华丽情趣化质朴清新釉下彩(一青一红)金属(宣、景)五大名绣技术性+艺术性比较(饕餮纹1 紧密型韵味玄学佛教形式美实用性棉漆器(书)形式感+抽象性窃曲纹2蟠螭纹4)贫富扭转五大名窑家具(4)名词解释答题模板:例:青铜器通过四个方向来加以阐释:青铜器源于:先秦时期特点:体器敦厚威严权贵;纹饰主纹饕餮纹(神秘宗教威慑力);用途酒器礼器;方法陶范失蜡代表:司母戊大方鼎、鹤莲方壶地位:代表先秦时期灿烂的历史工艺美术文化对比类简答题模板:例:青瓷与青花瓷的对比定义(对比)青瓷源于:六朝,特点:氧化铁烧制过程还原,呈色青色,产地浙江为中心,北雄南秀,北方的青瓷雄厚墩实,南方秀美秀气代表:鸡头壶盘口壶莲花壶地位:里程碑灿烂文化青花瓷源于元代釉下彩白地蓝花(钴料+透明釉)青花纹饰,“融繁复于简约,融华美与质朴”地位:里程碑灿烂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汇总专业理论知识点汇总《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知识点顺序跟从书的名目顺序】1、彩陶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为颜料绘制装饰花纹,入一千多摄氏度的窑烧制,在胎底上形成黑群或深红群的图案的一种陶器。

陶质细腻、表面有光泽、彩绘不可能脱降。

它既是原始人类的日常日子用具,又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制造,是我们研究史前时代绘画的重要依据。

依照其时刻先后、艺术风格特点的别同,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几种要紧类型。

(1)半坡型: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进展,往西到达甘肃陇东的天水、平凉地区。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

品种为水器,饮食器、储盛、炊器等。

①器型:呈圜底盆、卷唇盆等是常见的陶器。

而以卷唇圆底盆为典型。

此外,还有小口尖底瓶,瓶口成“葫芦”形。

群彩以彩绘最具特群。

以在赭红群陶胎上施以黑彩为流行。

装饰办法为彩绘、捺印、划纹、堆饰等。

②纹饰:鱼形花纹、人面花纹、宽带纹、折线纹、三角纹、歪线纹、菱形纹等几何图案。

此外还有鸟纹、蛙纹等。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普通均为直线,组成直边三角形非常少运用曲线。

③代表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

它是半坡型彩陶的杰作之一。

多数人都以为这种带有神奇群彩的人面纹,与半坡氏族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但对其具体含义的解释,则各别相同,有崇拜图腾讲,有祈求捕鱼丰收讲,或者祈求繁殖繁盛的祝愿讲。

(2)庙底沟型:庙底沟型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进展得更广大,东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西达甘肃院东、院西、院南以及青海东部。

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群彩上在赭红XXX陶胎上施以黑彩,非常少运用红彩或红黑两彩举行装饰。

其装饰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有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圆点纹等几何纹,也有花瓣纹、羽状叶纹等。

鸟纹的应用更多。

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群。

(3)马家窑型:要紧分布在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二.原始社会概说(苏南浙北)·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总结: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3)形式感的应用;对称的形式是力量的均衡的体现。

节奏,即规律的变化是产生力量的形式。

4)表号性的艺术手法;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象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

“猿人”是世界上最早用火的人,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极低的社会里,人们的爱美往往具有XX 意义,审美的功利性高于艺术性。

·古代生活实用器皿演变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但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还不能完全代替各种生活用品,只能为奴隶主所占有和享用,广大奴隶的各种生活用器皿,仍然以陶器为主。

自战国开始至秦汉,中国漆器的设计与制造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漆器成本成本较高,实用性较低,主要是上层阶级主要的生活实用器;东汉青瓷烧制成功;唐宋时期开始,器皿类的漆器开始退出实用的领域,而向陈设欣赏方向发展,形成了以雕漆工艺为主的工艺设计新模式,而瓷器自六朝以后取代漆器和铜器成为主要的生活实用器皿。

三.陶瓷工艺·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制陶工艺和陶器,以陶器的产生为标志,人类亦结束了上百万年的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教材配套题库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教材配套题库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教材配套题库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2章商代的工艺美术第3章周代的工艺美术第4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第5章秦汉的工艺美术第6章六朝的工艺美术第7章隋唐的工艺美术第8章宋代的工艺美术第9章元代的工艺美术第10章明代的工艺美术第11章清代的工艺美术第12章近代的工艺美术第13章新中国的工艺美术•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彩陶[厦门大学2011年研;清华大学2006年研]答:彩陶是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图案的陶器。

它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又称“陶瓷绘画”。

它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以仰韶文化(如“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如“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厦门大学2004、2005年研]答:舞蹈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器物,属国家一级文物。

它出土于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第20号汉墓中。

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

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

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

这是一件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3鼎[厦门大学2004年研]答:鼎是用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也是最重要的青铜器物品之一。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在三代及秦汉的两千多年间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一、概述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涵盖了陶瓷、金属、织锦、雕刻、漆器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工艺美术品既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也展示了他们卓越的技艺和智慧。

二、主要种类1. 陶瓷:中国陶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陶瓷种类繁多,包括青瓷、白瓷、彩瓷等。

其中,青瓷以浙江龙泉窑为代表,白瓷以河北邢窑为代表,彩瓷则以景德镇窑为代表。

2. 金属:金属工艺品包括金、银、铜等金属制品。

其中,金银器是最为贵重的金属工艺品之一,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别致。

3. 织锦:中国织锦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汉代以来,丝织业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手工业。

到了唐代,丝织业达到了鼎盛时期,锦缎种类繁多,色彩鲜艳。

4. 雕刻:雕刻工艺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木雕、石雕、玉雕等。

其中,木雕以其造型别致、技艺精湛而著称。

5. 漆器:漆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它以木为胎底,涂上漆料后进行装饰和加工。

漆器种类繁多,包括木胎漆器、竹胎漆器等。

三、特点1. 地域性:中国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工艺美术品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为代表,具有独特的釉色和造型;而福建的漆器则以红木为胎底,涂上漆料后进行雕刻和镶嵌。

2. 多样性:中国工艺美术品种类繁多,包括陶瓷、金属、织锦、雕刻、漆器等多个领域。

每种工艺品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风格特点。

3. 技艺精湛: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制作技艺精湛,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例如,景德镇瓷器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烧制过程,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4. 文化内涵丰富:中国工艺美术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四、总结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和种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多样性。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图腾P5彩陶P9黑陶P25-28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征?(结语)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青铜器的装饰一青铜器图案中动物纹样并说明其艺术特点?P48-P54商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基本无重点了解)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宴乐水路攻战铜壶P87彩绘陶P99瓦当P101战国刺绣(龙凤虎纹秀衣)P104战国漆器的装饰风格?特点,种类?P105-107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画像砖P136弋射收获画像砖采莲画像砖P137瓦当P138画像石P156秦汉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青瓷P166六朝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七章隋唐的工艺美术彩瓷P193唐三彩P193-194隋唐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宋瓷P230影青P235宋瓷的艺术特点?P238宋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青花P262-263元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章明代的工艺美术顾绣P293景泰蓝P295-296明代家具工艺P298-300明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一章清代的工艺美术珐良彩P310画珐良P322铁花P323吉祥图案P330-331清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二章近代的工艺美术(了解)第十三章新中国的工艺美术(了解)此重点基本涵盖所有命题范围,答题时参考课本总结属于自己的固定答案,所以要以“重点结合课本,以书本为主”,重点的答案自己总结后熟记背熟,考试时题量很少,但是一定要多写多答,在重点的基础上发挥。

名词解释饕餮纹:也可成为兽面纹,是某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特点是: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排列,两个圆睁的眼睛永远是最具威慑力的,被着重表现,它张着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头上两只有力的大角向上或向下卷曲着。

鎏金长信宫灯|:这是一种通体鎏金的宫女跪坐形象的灯,她头部微微垂下,神情恭谨,双臂捧养灯盏,在为尊贵的主人服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_著.docx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_著.docx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图腾 P5彩陶 P9 黑陶 P25-28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征?(结语)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青铜器的装饰—青铜器图案中动物纹样并说明其艺术特点?P48-P54商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基本无重点了解)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宴乐水路攻战铜壶 P87 彩绘陶 P99 瓦当 P101 战国刺绣(龙凤虎纹秀衣)P104 战国漆器的装饰风格?特点,种类?P105-107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画像砖 P136 弋射收获画像砖采莲画像砖P137 瓦当 P138画像石 P156秦汉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青瓷 P166六朝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七章隋唐的工艺美术彩瓷 P193唐三彩 P193-194隋唐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宋瓷 P230影青 P235 宋瓷的艺术特点?P238 宋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青花 P262-263元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章明代的工艺美术顾绣 P293景泰蓝 P295-296明代家具工艺P298-300 明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一章清代的工艺美术珐良彩 P310画珐良 P322铁花 P323 吉祥图案 P330-331清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二章近代的工艺美术(了解)第十三章新中国的工艺美术(了解)此重点基本涵盖所有命题范围,答题时参考课本总结属于自己的固定答案,所以要以“重点结合课本,以书本为主” ,重点的答案自己总结后熟记背熟,考试时题量很少,但是一定要多写多答,在重点的基础上发挥。

名词解释饕餮纹:也可成为兽面纹,是某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特点是: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排列,两个圆睁的眼睛永远是最具威慑力的,被着重表现,它张着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头上两只有力的大角向上或向下卷曲着。

中国美术史考研重点笔记高度概括

中国美术史考研重点笔记高度概括

世界平面设计史世界设计现代史艺术概论美学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笔记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 左右)、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 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xx 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xx 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xx 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1、原始xx 艺术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82 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三)原始雕塑1、xx 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

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xx: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北方xx: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xx 美术史笔记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020年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之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精品资料

2020年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之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精品资料

2020年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之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精品资料说明:本套考研资料由本机构多位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2020年考研初试首选资料。

一、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考研真题汇编1.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2003-2008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说明:分析历年考研真题可以把握出题脉络,了解考题难度、风格,侧重点等,为考研复习指明方向。

二、2020年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考研资料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相关资料(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课件+提纲]①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之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首选资料。

②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之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之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考研核心题库之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填空题精编。

②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考研核心题库之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名词解释精编。

③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考研核心题库之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简答题精编。

④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考研核心题库之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论述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考研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结合考研真题进行的分类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针对性强,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①2020年北京服装学院612综合文艺理论之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专业课真题题型和难度出题,共六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田自秉)

1、人面鱼纹盘就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得原始彩陶半坡文化遗物,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得人面鱼纹。

人物与鱼得结合表现出制作者丰富得想像力,具有”寓人与鱼"得特殊意义,也有男女相合之义,这人面鱼纹也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得涵义。

人像头顶得尖状角形物,可能就是发髻,配以鱼鳍形得装饰,更显得威武华丽,体现了她们得图腾崇拜.其表现了中国远古得文明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时期得社会结构与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得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得范例,这件彩陶盆便就是其中代表之作。

2.尖底瓶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得遗址中,就是仰韶文化得典型器之一.制作材质以泥质与陶制居多。

其主要特点就是:小口、长腹、尖底.尖底瓶为古代盛贮器,用以从河水中取水。

其工作原理为: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

3.玉琮新石器时代,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造型就是内圆(孔)外方,饕餮纹,玉琮也就是权势与财富得象征.4.黑陶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特点: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黑陶与彩陶相比,采用轮制等技术,造型更复杂精致,表现出挺拔得得阳刚之美。

典型器型有高足杯。

新石器时代晚期得黑陶蛋壳高柄杯,以其高超得制作工艺与优美得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得颠峰之作"。

ﻫ5.原始彩陶原始彩陶艺术就是中国艺术得母体,它在造型、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具有较高艺术水平与装饰特点.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得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得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6.玉猪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物龙体卷曲如C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

猪首形象刻划逼真,中央得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得小孔,猪在远古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既代表财富,又显示勇猛,猪首被安在龙得身上,说明猪得形象逐渐抽象与神化.其不仅仅就是一种饰物,而应就是一种神器,一种红山先民所崇拜得代表其祖先神灵得图腾物,很有可能就是代表某种等级与权力得祭礼器.7.龙虎纹青铜尊商代青铜器礼器,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得盛酒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记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考研核心笔记【笔记截取内容:】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第一部分知识提要与学习任务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从政治上看,此时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给后来汉民族的形成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汉承秦制”,西汉王朝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面。

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给汉代的手工业带来了极大的促进。

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兴旺发达,使手工业的艺术设计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生产,虽已逐渐进人尾声,仍然产生了不少设计精美的实用青铜产品;织物是汉代手工业艺术设计的重要产品,其品类繁多,设计优美,制作精湛;作为实用品的漆器,逐渐取代青铜器,在汉人的生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上三者共同构成了汉代艺术设计新的景观。

一、时间、地域概念的掌握1.汉代青铜产品的著名设计家,见于文献记载的有丁缓。

2.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

3.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

4.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以“丝国”驰名世界。

5.世界上最轻、最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丝绸衣服――湖南长沙马王堆二、几组重点概念的掌握1.汉代刺绣的三种代表性纹样: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2.汉代印染工艺中的印花敷彩纱。

3.彩陶和汉代彩绘陶的区别。

4.汉代四神纹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5.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尤其瓦当的装饰纹样需要注意。

三、难点分析1.博山炉。

这个知识点要注意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博山炉的出现跟当时汉人的流行习尚和审美思潮有关,不仅具有熏香的实用功能,而且满足了汉人羽化登仙的精神需要和富于浪漫的审美追求。

2.汉代青铜灯具的艺术成就。

这个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都是重点关照对象,关于其艺术成就,这里归纳集中为四个方面:(1)功能合理;(2)结构科学;(3)造型生动;(4)装饰富丽。

据此四点展开分析,那么面对可能出现的论述题就能迎刃而解。

3.汉代铜镜的特点。

根据其不同时期不同的特色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解答:(1)前期,包括西汉时期,这时期的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作边饰;(2)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主要是流行规矩镜;(3)后期,即东汉时期,此期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更接近科学原理。

四、小结秦汉时期是我国艺术设计的第一个高峰,但由于秦朝统治的时间很短,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工艺品不多,所以秦朝不作为考查的重点,只需掌握兵马俑即可。

但是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焊的时代,无论是纺织、漆器、青铜器等都较发达,所以本章每年都会有名词解释或简答、论述题的出现,类如青铜器,虽然在此时期即将退出生活历史舞台,但是却创造了青铜灯具这个卓越的艺术成就,尤要引起复习时注意,建议本章节列人“三星级”复习。

※※※※※※※※※※※※※※※※※※※※※※※※※※※※※※※※※※※※※※※※※※※※※※第二部分相关知识点、考点及侧重点分析第一节概说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建立和巩固时期,也是封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主要源流: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秦朝。

为了加强统治,巩固国家的统一,秦朝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统一文宇、货币、度量衡等,为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提供了重要条条。

秦朝不仅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而且修筑了非常豪华的宫殿和坟墓。

从始皇陵出土的大量陶俑看,设汁精良、制造宏伟、规模庞大,给我们遗留下珍贵的工艺品。

由于秦朝统治时间很短,就工艺品而言,不像汉代及其以后的各朝那样丰富。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十分辉煌的时期。

就经济而言,手工业中的纺织、铜器、漆器、陶瓷等都较为发达。

西汉时期,政府内设立了庞大的手工业管埋机构。

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官管理生产。

以纺织业为例,规模相当庞大,从业人员达数千之众,作坊遍布城乡各地。

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从长安直达中亚、西亚均许多国家,直至地中海东岸的陆上“丝绸之路”并开通了到印度的陆上通道;沿中国海岸经朝鲜到达日本的海上水路也开辟通航。

汉武帝时曾派船队从广东出发到达马来半岛、印尼、印度等地。

中国出口的主要物资是丝绸、铁器(包括农具、兵器)和漆器。

秦汉两朝,历时400余年,不仅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各族人民之间经过长久的交流和融合,开始汇成统一的商业市场。

当时“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地区间物资交流扩大。

由于市场的推动,手工业者和商人往往也合而为一,呈现自产自销的经营特点,为中国这一时期艺术设计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秦代的工艺美术秦代因为时间短,制作陶器的地方有两个不同的来源。

一个是民间私营的制陶作坊,生产大量的日用陶器。

另外一个是官府控制的制陶作坊,专门生产官府所须要的器物,可说是唐、宋以后「官窑」的先驱,另外秦始皇陵陶俑坑出土的大批武士俑、陶马。

秦代陶器的品种很多,日常生活用具中最有特色的新产品是一种「茧形壶」。

【彩绘茧形壶】,西汉——「茧形壶」俗称「鸭蛋壶」。

壶身作横置椭圆形,类似蚕茧,因而得名。

西汉早期的「茧形壶」,小口,短颈,腹部呈椭圆形,下附小圈足。

这种器皿在曲线的运用,宽高的比例、收敛、外张等变化的处理上,别具特色。

【陶量】——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制定了一些天下共享的准则,统一度量衡是其中之一。

这件圆桶形的陶器是一件量器,此件陶量出土于内蒙古,陶质坚硬,呈黑灰色,器身有拍印的绳纹。

外壁刻有秦始皇的诏书,秦始皇下达「书同文字」的命令,令命全国人都使用同一种文字。

这种文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隶书。

第三节铜器艺术金属工艺1.汉代青铜工艺的代表器物汉代青铜工艺雕塑的代表是马踏飞燕、长信宫灯。

(1)马踏飞燕这是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的东汉雕塑。

以一匹飞奔的骏马一蹄踏在飞翔回首的燕雀之上的形态,显示出马的雄健非凡和惊人的速度。

该作品设计构思带有浪漫和夸张相结合的艺术构想,整个雕塑姿态优美、神情骏逸,表现了骏马横空飞跃的矫健身姿,该形象是目前我国的旅游标志。

(2)长信宫灯该宫灯通体鎏金,以安详静穆、形象优美的跪坐宫女为持灯者,一手握灯座,上有灯盘、灯罩,皆能转动以调整光照度和方向。

宫女体内空,连通右臂构成烟道,宫女的头和右臂都能拆卸,可及时排除体内烟尘。

此灯不仅设计巧妙、造型优美,其在消烟除尘,调整光照度和方向的结构处理上也是相当科学的。

它是西汉造型艺术科学与实用结合的代表作。

2.汉代铜镜的特点汉代铜镜的特点是体薄、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

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前期(西汉时)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做边饰。

(2)中期(西汉末到王莽时期)主要流行规矩镜。

规矩镜:因镜纹有规则的TW形装饰格式而得名。

在这类铜镜上,一般都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作装饰,所以也称规矩四神镜。

该镜缘上有着复杂的装饰,常见的有锯齿纹、卷云纹或卷草纹等。

镜钮为方座,对称装饰八个乳钉纹。

由于方与圆的对比,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图案结构。

TLV,实际上是古代六博的棋格,是汉代铜镜的一大特点,流行时间较长。

(3)后期(东汉时期)此期的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圆钮大并多柿蒂纹钮座。

3.透光镜透光镜外形和普通的铜镜一样,发明于西汉时期。

它并非真的透光,但当光线照在镜面上时,镜面背面的墙面上会反映出镜背花纹的影像,故称透光镜,古人称幻镜,外国人称魔镜。

近代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在铸造和研磨时使镜面产生与背面花纹相应的曲率,产生透光效应所致。

第四节金银工艺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第五节陶瓷工艺一、陶瓷1.兵马俑兵马俑出土于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其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塑造,形象生动,气势恢弘,场面浩大。

秦代的陶塑十分发达,兵马俑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

2.铅釉陶铅釉陶又称釉陶,指涂有黄绿色低温铅釉的一种陶器。

它是汉代陶瓷工艺的一种创造,最早生产于关中地区。

西汉时,多为黄、褐、绿等色,绿釉特别流行。

由于长期埋在地下,其泛出银色光彩,因而又称银釉。

3.暗纹陶暗纹陶指汉代用一种尖端圆滑的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

这种压印花纹,深度不同,仅在有光线时隐约看出,所以称暗纹,又称砑花陶。

暗纹陶流行于中原地区,始于春秋,到战国时得到较大的发展。

4.彩绘陶汉代盛行的在陶坯上画花纹的陶器叫彩绘陶,但花纹容易脱落。

彩绘陶始于春秋,一直延续到两汉。

铅釉陶用黏土制成陶胎,涂有化妆土,上釉后用氧化焰烧成,再进行彩绘的陶器。

其色料附着性不牢,易于脱落。

彩绘陶多用作冥器,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中已有彩绘陶,战国和汉代墓中亦有很精致的彩绘陶出土。

5.瓦当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

它是瓦的头端,可在屋顶排水时起保护檐头的作用,因其外露又可作为装饰。

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主要流行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制作比战国时更加兴盛,其装饰纹有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和文字。

二、画像砖、画像石1.秦砖※※※※※※※※※※※※※※※※※※※※※※※※※※※※※※※※※※※※※※※※※※※※※※【笔记介绍:】本套笔记是根据田自秉编著,1985年东方出版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史》课本为蓝本编写,2012版笔记于2011年5月7日全新编写、重新整理完毕,知识点更精练、内容更全面、全新亮相权威发售,彩打91页。

本套资料,只是单独的笔记及配套练习题,不包括课本哦本套资料为2012版新版笔记,内容涵盖知识点提要与学习任务、每一章节相关考研核心知识点、考点及侧重点分析、与本章节知识点配套练习题等四部分。

整个笔记为91页,全部为彩色打印。

全套笔记均为彩色打印,完美装订,被考生誉为艺术考研的红宝书。

这只是单独的笔记,不包括课本哦。

10个艺术考生中,有8个知道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有6个买过一臂之力的考研资料。

还在为选择学校而迷茫吗?还在为寻找考研资料及真假而害怕吗?还在为基础差而痛苦吗?还在为如何有效的复习而着急吗?还在为厚厚的课本发愁吗?你的所有考研问题,我们帮你一网打尽!你考研,我帮你,艺术考研,就找“一臂之力”“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来帮你今天你看书了吗?不要太累哦2012年艺术类专业考研专业课面授辅导班日程安排,请查看官方网站:※※※※※※※※※※※※※※※※※※※※※※※※※※※※※※※※※※※※※※※※※※※※※※【关于我们:】“一臂之力艺术考研辅导”,是国内最早一家艺术类考研专业培训机构,集专业面授辅导班、效果图手绘班、考研教材、笔记、真题于一体,成立于2007年,现团队成员8人,总部在南昌,所有工作人员都是艺术专业硕士学历以上,并有4人在攻考东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博士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