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知识复习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706b8231126edb6e1a102d.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我国第一部应急管理的专门法律是:()A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预案》B 《突发事件应对法》 ( 正确答案 )C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 ,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A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 正确答案 )B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C 、特别重大、重大二级特别重大、重大、一般三级3. 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 、行政责任B 、刑事责任C 、民事责任 ( 正确答案 )4. 按照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法治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公共卫生事件事件可以划分为()。
A 、二级B 、三级C 、四级 ( 正确答案 )D 、特级5. 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
A 、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条文B 、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 正确答案 )C 、静观事态发展6.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
A 、监测与预报B 、监测与预防C 、监测与预警 ( 正确答案 )7. ()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 个人B 、企业事业单位C 、新闻媒体 ( 正确答案 )8. 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的罚款。
A 、 5 万元B 、 15 万元C 、 20 万元 ( 正确答案 )D 、 10 万元9.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 、红、橙、黄、蓝 ( 正确答案 )B 、红、黄、橙、绿C 、红、黄、绿、蓝D 、黄、红、橙、蓝10.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pptx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pptx](https://img.taocdn.com/s3/m/2326e1754b35eefdc9d33342.png)
D、应急办
二、多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的目的在于(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D、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2、以下关于突发事件的应对活动的描述,哪些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应与以下哪些部门机构的突发事件信息
系 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ABCD)
A、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B、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C、专业机构
D、监测网点
18、下列关于突发事件信息的报告、报送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BCD)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 。 C、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 门
还 D、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8、__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
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参加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
且 平时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的专门训练。(ABC)
A、中国人民解放军 C、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B、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
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
事件的级别
C、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 息 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ef930af84868762caaed5ad.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__通过并公布,自__起施行。
(A)A、2007年8月30日,2007年11月1日B、2007年8月30日,2007年10月1日C、2007年7月1日,2007年11月1日D、2007年7月1日,2007年10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实行的原则是(A)A、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B、预防为主,处置为辅C、属地管理,反应及时D、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哪一级别的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A)A、特别重大B、重大C、较大D、一般4、国务院和__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C)A、省级B、市级C、县级D、乡镇级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__备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__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A)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一级人民政府C、上一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上一级人民政府,上一级人民政府6、__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_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A)A、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B、卫生部,国务院有关部门C、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有关部门D、应急办,国务院有关部门7、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__规定。
(A)A、国务院B、卫生部C、红十字会D、应急办8、下列关于城乡规划的描述,哪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中?(A)A、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B、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C、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D、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9、__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66998d7a26925c52dc5bf8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第一部应急管理的专门法律是:() [单选题] *A《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预案》B《突发事件应对法》(正确答案)C《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 ,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单选题]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正确答案)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C、特别重大、重大二级特别重大、重大、一般三级3.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单选题] *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正确答案)4. 按照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法治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公共卫生事件事件可以划分为()。
[单选题] *A、二级B、三级C、四级(正确答案)D、特级5. 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
[单选题] *A、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条文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正确答案)C、静观事态发展6.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
[单选题] *A、监测与预报B、监测与预防C、监测与预警(正确答案)7.()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单选题] *A.个人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正确答案)8. 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的罚款。
[单选题] *A、 5 万元B、 15 万元C、 20 万元(正确答案)D、 10 万元9.《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单选题] *A、红、橙、黄、蓝(正确答案)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10.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知识竞赛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知识竞赛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453d6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75.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知识竞赛题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7月10日C.2007年9月20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起施行。
A.2007年10月1日B.2007年11月1日C.2007年12月1日3.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及时报警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报警电话是()。
A.110B.999C.1124.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是()。
A.110B.120C.1125.人工呼吸法主要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
A.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B.鼻对鼻人工呼吸法C.鼻对口呼吸法6.救出溺水者后,发现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呼吸法,需要时以心肺复苏法施救。
A.机械B.医疗C.人工7.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同时用木棒、皮带、()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带电物品。
A.金属棒B.橡胶C.玻璃8、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尽快用大量的()冲洗眼睛。
A.清水B.盐水C.加洗手液的水9.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中暑,中暑者先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随即出汗停止,(),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而死亡。
A.体温下降B.体温上升C.体温正常10.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的化学物品。
A.易挥发性B.腐蚀性C.刺鼻性11.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是: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级以上。
A.8B.9C.1012.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暴雨影响,降雨量()毫米以上。
A.30B.40C.5013.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c以上。
A.38B.39C.4014.寒冷橙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度降至()°c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问答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6c76400912a2161479298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问答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什么时间颁布实施的?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共7章70条。
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原因?为了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迫切需要在认真总结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宪法制定一部规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共同行为的法律。
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三、什么是突发事件?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四、突发事件分为几类几级?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五、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是如何确定的?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六、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是什么?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七、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城乡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排查和治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组建培训专兼职应急队伍、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应急演练、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等方面内容。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f8c60d240c844768eaee79.png)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起实施。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D、2007年12月31日2.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B、遏制C、消除D、控制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的原则。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处置与预防并重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国家建立有效的()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社会动员D、以人为本5.国务院和()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B、地市级C、县级D、乡镇级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制度。
A、经济管理员B、信息报告员C、信息咨询员D、社会监督员7.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
A、征用单位财产B、征用个人财产C、征用个人某些财产D、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9.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自()起实施。
A、2005年B、2006年C、2007年D、2008年10.()是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2024年《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2024年《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考试题库(含各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be693c4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5.png)
2024年《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考试题库(含各题型)一、单选题1.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D、评估;标准答案:B2.自然灾害的()将它与人类自身造成的灾难事件区别开来。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人为属性D、生产属性标准答案:A3.信息情报工作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某种意义讲,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过程就是()的过程A、信息识别B、信息生产C、信息转换D、信息接收标准答案:C4.按照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法治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公共卫生事件事件可以划分为()。
A、二级B、三级C、四级D、特级标准答案:C5.灾变动力机制是推动防治疾病认识和实践的机制,它对社会参与卫生事业发展具有()。
A、直接启动性B、滞后性C、积级性D、动员性标准答案:D6.()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A、县级人民政府;B、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gong'an部门标准答案:A7.()是本行政区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A、党委书记B、政府主要领导C、政府分管领导D、应急办主任标准答案:B8.除了有组织的活动外,国际恐怖主义还出现了众多的个体行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A、极端仇恨者B、民族主义者C、种族主义者D、宗教狂热分子标准答案:A9.()是指贸易全球化、全球生产重组以及资本流动的全球化所引发的各种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衍生与传播。
A、金融危机全球化B、次贷危机全球化C、货币危机全球化D、经济危机全球化标准答案:D10.()演变成金融危机,就必然意味着整个金融系统陷于瘫痪,其危害程度将远远超过的任何一种金融风险。
A、泡沫经济型风险B、银行内部风险C、国债风险D、外债风险标准答案:B11.与高效的危机管理相比,传统的危机管理着重强调对危机反应的管理,而不重视危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复习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ef7106bb68a98271fefa1a.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暨应急管理知识竞赛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30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3、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4、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要立即如实向省政府报告,报告时间最迟不超过2小时。
5、泥石流、滑坡的主要诱因是强降水。
6、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有: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
7、滑坡发生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迅速往滑坡两侧跑。
8、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造成。
9、龙卷风发生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躲到坚固的大楼底层。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11、鼠疫、肺炭疽都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
12、人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病死禽。
13、红眼病人使用的毛巾,要蒸煮15分钟进行消毒。
14、危险化学品特性有:易燃、易爆、毒性、腐蚀性。
15、发现刑事、治安案件时,应拨打110。
16、家庭应备火灾逃生“四件宝”:家用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和手电筒。
17、在逃离火灾现场时,应采取低姿、迅速通过的方法。
18、当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与交警的指挥不一致时,应当服从交警的指挥。
19、高速公路上汽车发生故障时,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150米以外。
20、观看球类等大型比赛时,如发生骚乱,应迅速、有序地向自己所在看台的安全出口移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22、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23、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24、雪灾防御措施有:汽车减速慢行,路人当心滑倒;老、幼、病、弱人群尽量不要外出,注意防寒保暖;关好门窗,紧固室外搭建物;高空、水上等户外人员停止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问答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问答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34fecf804a1b0717fd5ddaf.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材料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目的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包括哪些?答: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3.突发事件的含义是什么?答: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4.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是如何规定的?答: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5.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是什么?答: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6.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什么原则?答: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7.关于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是如何规定的?答: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8.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吗?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依法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9.《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武装力量和民兵参与应急工作有何规定?答: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10.《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有何规定?答: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2e6f2476c66137ef06190d.png)
《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大奖赛试题1、今年11月1日,是《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几周年纪念日?答:两周年纪念日。
2、《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的背景?答:是在党和国家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出台的。
3、我国防灾减灾日是每年的哪一天?是经哪个机关批准的?答:是每年的5月12日,是经国务院批准的。
4、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哪几级?答: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5、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哪年、哪月、哪日?震级是多少?答: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震级为里氏8.0级。
6、汶川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多少?答:汶川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451亿元人民币。
7、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哪年?震级是多少?死亡多少人?答: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震级为7.8级,死亡24.2万人。
8、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全世界排在什么位置?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多少人?答:排在全世界首位,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10多万人。
9、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是什么?答: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10、哪些机关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答: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11、谁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答: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行政主要领导是应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12、哪些人有义务参加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13、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在预防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方面做些什么?答:应当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14、哪一级政府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15、各单位应建立什么应急组织?答:应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16、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哪些支持?答: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
学习突发事件应急试题及答案
![学习突发事件应急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57cfc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6.png)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B)起实施。
A.2021年8月30日;B.2021年11月1日;C.2021年1月1日;D.2021年12月31日;2.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B)的原则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处置与预防并重;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共有几章和几个条文(A)。
A.7章、70条;B.8章、70条;C.6章、60条;D.5章、60条;4、(B )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一路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一路负责。
A、乡镇级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C、市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5、国务院和(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以上人民政府;D、市级人民政府;6、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B)单位和个人的财产。
A、征收;B、征用;C、购买;D、没收;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B)备案;A、本级党委;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市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8、(D)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整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办公厅;C、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D、国务院;9、(B)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记录、风险评估,按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办法。
A、县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乡镇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10、新闻媒体应当(A)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复习题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d6ad3727fd5360cba1adbca.png)
《突发事件应对法》一、单项选择题《突发事件应对法》1、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检查与预防B、监测与预防C、监测与预报D、监测与预警答案:D2、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A、巨大、重大、较大、一般B、特大、重大、较大、一般C、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D、特大、重大、一般重大、较大答案:C3、因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诉讼、行政复议、仲裁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的,适用有关()的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时效中止和程序中止B、时效中止和程序终结C、时效中断和程序中止D、时效中止和程序停止答案:A4、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A、乡级人民政府、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B、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司法所C、乡级人民政府、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D、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答案:D5、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A、易燃易爆剧毒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B、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剧毒等危险物品C、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D、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答案:C6、()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B、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C、乡级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其他法人组织答案:B7、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cbdd34e518964bcf847ca6.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__通过并公布,自__起施行。
(A)A、2007年8月30日,2007年11月1日B、2007年8月30日,2007年10月1日C、2007年7月1日,2007年11月1日D、2007年7月1日,2007年10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实行的原则是(A)A、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B、预防为主,处置为辅C、属地管理,反应及时D、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哪一级别的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A)A、特别重大B、重大C、较大D、一般4、国务院和__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C)A、省级B、市级C、县级D、乡镇级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__备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__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A)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一级人民政府C、上一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上一级人民政府,上一级人民政府6、__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_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A)A、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B、卫生部,国务院有关部门C、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有关部门D、应急办,国务院有关部门7、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__规定。
(A)A、国务院B、卫生部C、红十字会D、应急办8、下列关于城乡规划的描述,哪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中?(A)A、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B、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C、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D、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9、__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应急知识试题
![应急知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2261aaa45177232f60a2c9.png)
三,判断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3、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4、基层应急管理应以"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五个早"是: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5、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一定要有机衔接.6.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7、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8、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做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9、大型活动和会议场所要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并保证畅通,便于识别.10、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11、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1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13、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14、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15、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1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17、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18、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没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19、有关单位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20、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21、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4c4f3af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d.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题库—单选题(共120题)1(B)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B.公众动员机制C.以人为本;D.统一指挥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
(B)A.安置B.抚慰C.补偿D.救助3.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突发事件的最高级别是。
(C)A.三级B.四级C.一级D.二级4.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C)的原则。
A.控制为主B.处理为主C.预防为主5.预计将要发生较大(In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D)A.橙色B.红色C.蓝色D.黄色6.应急处置是一种怎样的强制性行政应急措施。
(D)A.固定B.永久C.长期D.暂时7.(B)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A.民政部门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国务院8.根据发生的诱因、领域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
(C)A.战争状态的突发事件和一般状态的突发事件8.紧急状态和戒严C.自然性的突发事件和社会性的突发事件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9.(D)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A.公安部门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10.我国的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是。
(C)A.舆论关注度和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B.人员伤亡数量和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C.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D.经济损失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11.对应急机制建设起基础性作用是。
(B)A.社会保障机制B.社会管理机制C.社会安抚机制D.社会救助机制12.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B.地市级C.县级13.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
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25题
![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25题](https://img.taocdn.com/s3/m/6b4cca2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1.png)
6.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C)。
A.信息公开原则B.社会动员原则C.比例原则D.预防与应急结合原则7.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B)o A.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8.重大突发公共事件C.较大突发公共事件D.一般突发公共事件8.为了使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是(B)oA.提高全社会的危机意识B.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C.加强监控D.加强应急培训9、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下列关于应急救援队伍的说法,正确的是(C)A、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均应当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B、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均应当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C、单位应当为专职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10、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下列关于应急管理体制的说法,正确的是(C)oA、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Ik统一领导、依法监管、行业自律、公民参与C、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I1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C)oA、乡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B、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C、新闻媒体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可适当收取费用12.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A)A、正确B、错误13.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发生后,不属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oA.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B.征用相邻人民政府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C.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的行为14.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二级突发事件应该发布(B)预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知识复习题一、单选题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A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C、特别重大、重大二级2.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给他人人身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C )。
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3.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件可以划分为(C )。
A、二级B、三级C、四级4.突发事件最基层的行政责任主体是( B )。
A、乡镇人民政府B、县人民政府C、市人民政府5.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B )。
A、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条文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C、静观事态发展6.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C )、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
A、监测与预报B、监测与预防C、监测与预警7.(C )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个人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8.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9.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C )的罚款。
A、5万元B、15万元C、20万元10.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 )。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11.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 )、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12.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
A、保留B、撤销C、升级13.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先期处置的相关情况信息上报,除特殊情况外,最迟不得超过( B )报省政府应急办,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
A、12小时B、2小时C、1小时14.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B )。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经济责任15.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 B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A、30B、50C、8016.《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B )效力。
A、宪法B、法律C、法规17.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 A )时需停运。
A、4级风B、5级风C、6级风18.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 C )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A、相对独立B、紧密联系C、有机联系1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7月10日C、2007年7月10日20.国务院和(A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B、地市级C、省级21.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 B )A、红色B、黄色C、橙色22.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
A、不变B、增加一倍C、不享受23.(C)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A、国务院B、民政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24.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C)。
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2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 )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B、遏制C、消除26.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A )的原则。
A、预防为主B、控制为主C、处理为主27.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C )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B、检察院C、公安机关28.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响应程序可分为(A )、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A、接警B、处理C、汇报29.“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B )。
A、法规B、法制C、体系30.湖北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c )正式挂牌成立。
A.2005年4月B.2006年5月C.2007年5月31. 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A )。
A、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B、争先恐后逃跑C、围观看热闹32.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 )”,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B.快速通道C.特殊通道33.《湖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内设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B )作用。
A.上传下达B.运转枢纽C.承上启下34.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 A )造成。
A.建筑物倒塌B.地震的余波C.地震引起的火灾35.高楼失火,当通道被火封住,无法出逃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手巾、湿布堵塞门缝,或用水淋透房门,迅速跑到临街的窗户或( A )发出求救信号。
A.阳台B.房间C.卫生间36.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应保护好现场,并在故障车来车方向(B )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
A.50B.100C.15037.发现人员触电时,应( B ),使之脱离电源。
A、立即用手拉开触电人员B、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C、用铁棍拨开电源线38.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的第一步应该是(A )。
A、观察伤者有无意识B、对出血部位进行包扎C、进行心脏按摩39.对于脊柱受伤的伤员,采取下列运送方法中,(C )搬运是正确的。
A、一人背负运送B、二人抬运,一个抱头,一个抬腿C、多人搬运,保持伤员身体平直,动作均衡40.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 C )。
A、实施监督B、制订安全责任制C、定期组织演练二、判断题1.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单位和个人的财产都可以被依法征用。
( T )2.在伤员急救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有限,要分清主次,对危及生命的重大受伤首先处置,一般小伤放在后面处理。
( T )3.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消除事故隐患不生产。
(T )4.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F )5.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T )6.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可以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F )7.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前提是: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减轻其严重社会危害。
( T )8.新闻媒体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宣传报道,费用由财政保障。
(F )9.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强调国家统一领导的原则。
(T )10.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T )11.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一定要有机衔接。
(T )12.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 T)1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 T )14.发布预警级别警报就意味着进入了预警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要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T )15.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T )三、多选题1.中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ABCD )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
A、预防B、监测与预警C、应急处置与救援D、事后恢复与重建2.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可以起到维护(BCD )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A、人民生命财产安全B、国家安全C、公共安全D、环境安全3.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坚持(ABCD )。
A、统一领导B、分类管理C、分级负责D、属地管理4.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对措施包括(ABCD )。
A、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B、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C、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D、必要时越级上报5.地震测试监测站监测到突发地震,应该及时向(ABC )报告。
A、当地人民政府B、当地地震局C、当地应急办D、当地综治办6.有关单位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ABCD )。
A、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B、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C、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D、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7.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CD )。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8.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 )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9.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CD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务院部门10.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ABC )。
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C、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11.根据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单位应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ABC )。
A、购买人身意外保险B、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C、配备必要的器材D、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问题12.洪水到来时,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有(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