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NO、5-HT检测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中的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儿童晕厥在临床中很是多见,其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心源性晕厥、精神性晕厥、代谢性晕厥、神经介导性(反射性)晕厥、脑血管疾病所致晕厥等,其中反射性晕厥是最为常见的病因,而最典型、最常见的是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

VV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晕厥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很是复杂和特殊,发病机制多样。

晕厥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是指突然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近年对儿童VVS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介绍。

标签: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机制1 经典的Bezold-Jarisch(B-J)反射学说兴奋B-J反射学说是患儿VVS发病机制中比较出现的暂时性的意识丧失,短时间(几秒至几分钟)内可自行缓解或恢复,多发生于年长儿童,约有15%的18岁以下的儿童至少发生过1次晕厥[1]。

晕厥发病原因多样,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最为多见。

VVS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①心脏抑制型:以心率下降为特征,呈现心动过缓;②血管抑制型:血压会存积在下肢,导致静脉回心血量的减少,心室充盈血容量下降,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加强,周围血管收缩,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维持正常的脑血流灌注;③混合型: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下降。

VVS的发作常导致儿童躯体的意外伤害,部分晕厥的发生还与猝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发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但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保持持久站立位时,会引起较多的静脉血存留于下肢,造成静脉回心血量较正常儿童明显减少,引起左心室充盈量较正常时明显减少,反射性的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脏收缩力加强,可导致心室出现近乎完全排空的高收缩状态,继而刺激兴奋心室后下壁机械感受器,当冲动信号传至脑干孤束核时,引起”矛盾性”的交感神经性下降,迷走神经兴奋性加强,导致反常性心脏收缩力减低、外周血管扩张,出现循环血量不足,脑血流量急剧减少而发生晕厥,这就是B-J反射学说。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1例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1例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1例发表时间:2011-12-13T17:04:54.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2期供稿作者:鲍茹陈莹宋红[导读] 儿童晕厥的治疗以规范化、病因化、个体化为基本原则,以预防晕厥复发、降低死亡的危险性为主要目目标。

鲍茹陈莹宋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河南郑州 450014)【中图分类号】R7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2-0027-01 1 临床资料患儿,男,12岁,因间断头晕1年,频繁发作1周入院。

患儿入院前1年来常出现无明显诱因头晕、晕倒(伴意识丧失),偶伴发热、抽搐、呕吐。

发作前患儿面色苍白,口周出汗,发作时四肢无力,无眩晕感,伴非喷射性呕吐,之后嗜睡,醒后不能回忆。

发作间期患儿表现正常,睡眠、食欲、大小便均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曾在当地医院行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及头颅MRI检查等未见异常,按“病毒性脑炎”进行治疗,症状无好转。

患儿既往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及接触史,无变应史。

入院查体:体温37.3℃,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4/50mmHg。

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无水肿,浅表淋巴结不大,面色红润,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红润,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无肝脾大。

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WBC 8.1×109L-1,N 0.729,L 0.236,Hb124g/L,RBC 4.45×1012L-1,PLT 300×109L-1;血沉5mm/h,血糖5.86mmol/L,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及CRP均正常;胸片、心电图、24小时脑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均正常;头颅MRI:脑实质未见异常,双侧上颌窦炎。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57例临床分析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57例临床分析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57例临床分析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在发病年龄、性别、诱因、晕厥先兆、持续时间及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HUTT)方面的差别。

方法根据初次发病年龄把所有患儿分为低龄组(6~10岁)和高龄组(11~16岁),对两组分别进行年龄、性别、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的比较以及两组病例在诱因,先兆出现和持续时间方面进行对比。

结果VVS在低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年龄组发病率抵;男性发病率较女性低;HUTT阳性率在年龄组间统计学意义,而在性别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阳性率明显增高;两组在诱因、先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持续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VVS发病率低年龄组低于高年龄组,HUTT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在诱因和先兆方面,低年龄组低于高年龄组,持续时间无差别。

标签: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晕厥是由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是儿童时期的常见急症,引起晕厥的基本原因包括心输出量突然减少或中断,血管神经反射失调引起血压急剧下降,脑血管供血障碍,代谢功能紊乱等。

根据病因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等,其中VVS是儿童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

近年来,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是国际上小儿心脏病学的研究热点之一[1]。

我院自2003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诊断为VVS患儿57例,现就其发病年龄、性别、诱因、晕厥先兆、持续时间及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等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选择我院自2003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诊断为VVS患者57例,年龄6~16岁,其中男17例,女40例。

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低年龄组15例(6~10岁),高年龄组42例(11~16岁),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首先对患儿给予健康教育,有晕厥先兆者立即进行体位调整,采用坐﹑蹲或平卧位,以提高血压,保证脑血流灌注。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晕厥是指维持觉醒的脑干网状激动系统血流量减少或能力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和姿势性肌肉张力下降或丧失,不能维持正常姿势。

临床一般很难较快完全恢复正常,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而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导致晕厥的最常见基础疾病之一。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肌肉小血管扩张,心动过缓,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综述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诊治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提供参考。

标签: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研究进展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约占晕厥患儿的80%,是小儿最常见的晕厥类型。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一种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1]。

研究显示,反复的晕厥会降低患儿生活质量,因此综述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综述如下:1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理血管迷走性晕厥机制复杂,最常见的”激发机制”是Bezold-Jarisch反射。

晕厥患儿心率变异性的研究已得到证实,VVS患儿存在自主神功功能异常。

郑慧芬[2]等人研究显示,VVS患儿心率变异性时域法指标,平均NN、pNN50与正常患儿对比显著降低,由此表明,VVS患儿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与正常患儿不同。

而Zhang QY[3]等人研究表明,VVS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高频功率/低频功率的比率从倾斜5min开始到结束,均比正常对照明显降低,由此证实VVS患儿在发作时存在交感神经张力下降/迷走神经张力增强。

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许多中枢和外周神经介质和心血管活性分子在VVS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何宏蕴[4]等人以40例VVS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直立倾斜试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儿,平卧时观察组患儿去甲肾上腺、肾上腺素轻度升高,直立倾斜试验结束后,两组患儿去甲肾上腺、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改变,观察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5倍,对照组增高无意义。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2024(全文)摘要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儿童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功能性心血管疾病,很少威胁生命,但反复晕厥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部分患儿甚至出现躯体意外伤害,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根据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的阳性反应类型VVS可进一步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以及混合型,其中以混合型和血管抑制型为主。

该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儿童VVS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晕厥在儿科急诊就诊量中占1%~2%,是儿童时期常见急症之一,国内报道在5~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中有20%~30%至少经历过1次晕厥,反复晕厥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心理健康,也会降低其学习生活质量[1]。

儿童晕厥常见的病因有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心源性晕厥、不明原因晕厥等,其中NMS最常见,占70%~80%[2]。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在NMS中最为常见。

VVS 是由于在一定诱因刺激下出现周围血管扩张,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和肌张力不能维持随即晕倒。

根据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中的阳性反应类型VVS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1)血管抑制型(vasoinhibitory type,VI);(2)心脏抑制型(cardioinhibitory type,CI);(3)混合型(mixed type,M)[3,4]。

对VVS 及时诊断及精准的治疗尤其重要,现就国内外对VVS患儿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1 儿童VVS的诊断1.1 儿童晕厥的诊断流程根据《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16年修订版)》[5],儿童晕厥的诊断流程如下: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其次行卧立位血压及心电图监测,行血常规、心肌酶谱、电解质、血糖等血化验检查,行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视频脑电图或头颅MRI等检查排除心源性、神经源性等原因导致的晕厥,最后经HUTT进一步诊断分型。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治分析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治分析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治分析发表时间:2019-04-17T12:31:25.7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5期作者:钱存娣[导读]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其合理的治疗措施对预防疾病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云南省玉溪市儿童医院云南玉溪 653100)【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临床诊治方法。

方法:选取52例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通过直立倾斜试验(HUT)将阳性患者确诊为VVS,对于HUT阴性以及未行HUT检查的患者则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排除法进行诊断。

结果:本组52例VVS患者中,有37例(71.15%)反复发作,35例(67.31%)有诱因,31例(59.62%)有先兆,36例(69.23%)有意识的丧失;42例(80.77%)HUT实验为阳性,其中基础实验阳性例13(30.95%),血管抑制型24例(57.14%),混合型13例(30.95%)。

在对其进行治疗后,随访9个月,有1例(2.38%)复发。

结论:临床上治疗VVS患儿时,先要对其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进行明确,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其合理的治疗措施对预防疾病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诊治;直立倾斜试验【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5-0097-01晕厥是短暂的意识丧失的表现,其可导致患者出现跌倒,由于这是有很多因素导致的大脑低灌注,也是异质性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1]。

本次研究选取了52例在我院治疗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对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52例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

本次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本组患儿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8~15岁,平均年龄(12.3±3.2)岁。

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特征分析

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特征分析

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特征分析俞蕾;郭淼;甘林先【摘要】目的通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为该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6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证实VVS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 236例VVS患儿中诱发因素多见持久站立152例(64.40%);HUTT 阳性率中女性组高于男性组(P<0.05),12岁以上组高于12岁以下组(P<0.05);晕厥家族史组高于无晕厥家族史组(P<0.05).结论 VVS小儿年龄、性别、晕厥家族史等临床特征对预测HUTT结果有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008)014【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特征;小儿【作者】俞蕾;郭淼;甘林先【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心肾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外一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23;新疆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心胸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儿童晕厥最常见原因,属于功能性疾病,其病因是由自主神经介导的,多因素触发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进而出现一过性脑缺血。

临床上症状为短暂性意识障碍,同时丧失自主肌张力,出现不能站立而导致晕倒的现象[1]。

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由于具有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是国内外目前诊断VVS的金标准。

由于儿童晕厥存在急性发作、意识丧失的特点,易出现意外伤害,因此家长和学校及社会格外关注。

所以本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儿童医院236例经HUTT证实的VVS小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VVS有效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2月-2016年6月间,在乌鲁木齐儿童医院(我院)门诊和住院,以不明原因晕厥为主诉的患儿236例。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

显下降 , 因此 必须对 V S患儿进 行正 (er rt v r bly R 的研 究 亦 发 病 中起 重 要 作 用 。 V hat a a a it.H V) e i i VV 确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 近 年 来 , V S的 证 实 . S患 儿 的确 存 在 自 主 神 经 功 对 V
1 血管迷走性 晕厥的发病机理
p N5 N 0与 正 常 对 照 患 儿 相 比 均 显 著 明显 变 化 , H T 阳性 者 晕 厥 发 生 前 而 U 降 低 ,从 而 说 明 V S患 儿 交 感 一 交 血 B 内啡肽水平 较基础时 升高 , 厥 V 副 一 晕
一内 啡 肽 水 平 急 剧 升 高 。 血 管 迷 走 性晕 厥 机 制 复 杂 。最 常 感 神 经 张 力 及 其 平 衡 于 正 常 患 儿 不 发 生 后 血 B
患儿 的 8%。已有许 多研 究表 明 , 0 反 生 。
感 神 经 兴 奋 性 受 抑 ,促 进 血 管 抑 制 反
复 出现 的晕 厥 可 使 患 儿 的 生 活 质 量 明
导 在 V 近 年 来 有 关 晕 厥 患 儿 心 率 变 异 性 应 , 致 低 血 压 和 心 动 过 缓 , V S W abig l r e等 对 2 例 不 明 原 因 l d 4
究热点之一 。
T,并检 测 B 内啡肽 水 一 临 床 研 究 是 国 际 上 小 儿 心 脏 病 学 的 研 能异常。S ha e r 等研 究发现 , V V S的患 晕 厥者 行 HU
儿 HR 时 域 法 指 标 — — 平 均 N 平 , U 阴 性 者 血 B 内 啡 肽 水 平 无 V N、 H T 一
V S的 发 生 。 V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治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治
s t a nd i ng , po s t u r a l c h ng a e s a n d mu gg y e nv i r o n me t, n e t c . Cu r r e tl n y t r e a t me nt s o f V VS i n c l ud e n o n- ph a r ma c o l og i c a l t h e r a py a nd
摘要: 血管 迷走性 晕厥 ( v a s o v a g a l s y n c o p e ,V V S ) 是 由自主神经 介导、 多种 因素触 发引起周 围血管扩 张致一 过性 脑缺 血 所 致 的短 暂性 意 识障碍 , 同时伴有 自 主 肌 张力 丧失 , 不 能维持 站立姿 势而晕倒 。 患儿通常 表现为反 复 发生 的晕 厥 , 诱 因多为
A b s t r a c t : V a s o v a g a l s y n c o p e ( v v s ) w a s a n e u r a l l y - m e d i a t e d f u n c t i o n a l d i s e a s e , a t r a n s i e n t d i s t u r b a n c e o f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t h e r a p y .
Ke yw o r ds : v a s o v a g a l s y nc o p e ; d i a g n os i s ;  ̄a t me n t ; c hi l d
Cl i n Pe d i a t r , 2 0 1 3 , 3 1 ( 7 ) : 6 0 1 - 6 0 4 )
l o s s o f m u s c l e t o n e a n d e v e n ̄ i ti n n g . C h i l d r e n wi t h V V S a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y b r e c u r r e n t s y n c o p a l a t t a c k s i n d u c e d y b p r o l o n g e d

生物标志物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在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诊治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在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诊治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在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诊治中的应用蔺婧;杜军保【期刊名称】《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是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两种神经介导性晕厥。

二者在临床表现上非常相似,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鉴别诊断,进而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儿科临床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近来,随着转化医学的不断进展,在基础研究中发现的众多生物活性分子以及生理学参数逐渐成为晕厥及其分型诊断中的重要参数,由此显著推动了儿童晕厥的临床进展。

%Vasovagal syncope and 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are common causes of neurally-mediated syncope in children.They have very simila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Reasonabl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a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were important topics in the pediatric patient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bioactive molecules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which were discovered in the basic research gradually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the diagnosis of syncope and in its classification,which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clinical progress of syncope in children.【总页数】5页(P33-37)【作者】蔺婧;杜军保【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 10003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与心因性假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及鉴别 [J], 张蕾;李章勇;梁敏;梁秋月;刘晓燕2.注重对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诊治及机制研究 [J], 杜军保;廖莹;唐朝枢3.神经介导性晕厥的诊治进展 [J], 方萍;陈椿4.生物标志物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在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诊治中的应用 [J], 蔺婧;杜军保;5.全血锌水平在儿童和青少年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中的临床意义 [J], 杨丹;韩璐;龙帅;徐锦;田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分析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分析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众所周知,儿科休克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儿科急症,其病死率较高,给儿童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可以提供对患儿循环功能的详细评估和监测。

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需要通过有创性操作,如静脉导管插管等,而对于儿童而言,有创性操作可能带来更多的风险和痛苦。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儿科休克患儿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不侵入性的方式,可以实时监测患儿的心排出量、心率、血压等重要参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全面的临床数据。

对于这一技术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在不同类型休克患儿中的应用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决策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儿科休克患儿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儿科休克患儿治疗的指导作用,探讨其如何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和康复率;比较不同类型休克患儿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旨在明确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

1.3 研究意义儿科休克是儿科急症常见病之一,危及患儿生命,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应用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实时监测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对提高儿科急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


血管迷走性 晕厥 的发病 机理
国内研究可 达 1 ∞%l 。但 其 敏感 度相对 较 8 一
VS V 一般都发生在心 脏 充盈减 少或体 内 儿荼酚胺 分泌 增加 时 , 最常见的诱发 因素为持 久 的站立 . 此外 患儿看 到流
血 、 到剧烈疼痛 、 感 处在 闷热环境 、 洗热 水浴 、 动或 紧张等 运
物质可能参 与晕厥的发生 。还有研究发 现 5啪、 摄人抑制 一 前
2 药 物疗 法 :1 受体阻滞剂 : . () 这类药物是治疗 w s患 儿最常用 的药物 , 它能通 过减少 对 心脏 压力感 受器 的刺 激 , 和阻滞循环 中高水平 的 儿茶 酚胺 来发挥作 用。尽 管世 界上 应用 受体 阻滞剂治 疗 W S患者 的研 究非 常 多 , 真 正 的 但 随机 的对 照研 究很少 。Y u ozi L应用阿替洛 尔与安慰 om s 等[ 】 a 剂治疗 32倒病人 , 个月后 复查 H f 阳性 率分别 变为 5 4 1 U, % 和 6 %, 2 并且 服用阿 替 洛尔 的患者 与服 用安 慰 剂 的患 者 相
和肌无力 、 脑血 流减 少 、 意识 丧 失 以至难 以维持 站立体 位 而 摔倒 : 。
V S 近年 来 的研 究热点 , 在这 方 面 的研 究 均来 自成 V是 但
人, 在儿童 中尚未见摄道 。
三、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的治疗 尽管 w s是 一种很 少 威胁生命 的疾 病 . 但很 多研究 表 明, 反复发作 的晕厥可 使患者 的生活质 量 明显下 降 , 包括 生 理上和心理上[ 1 。因此对 w s 患儿进行治疗是必要 的: 1 盐及 液 体疗法 : 食 中增 加盐 和液 体 的摄 人 是治疗 . 饮
低, 国外报道 为 4 % ~5 %[ 国 内为 6 %左 右 。因此 为 0 0 , 0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血液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分析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血液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分析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血液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分析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的血常规、心肌酶和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一步探讨VV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VVS的诊断提供线索。

研究方法: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心血管科门诊就诊或住院诊治的324例晕厥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临床表现符合VVS,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为阳性,且经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检查除外其他原因引起晕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儿童作为血常规及心肌酶各指标的对照组。

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心血管科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但无明确先心病、心律失常儿童作为心率变异性对照组。

实验分组:1.血常规部分,VVS组患儿共67例,女46人,男21人,年龄6-16岁,平均年龄11.42±2.60岁;对照组儿童共91例,女49人,男42人,年龄8-16岁,平均年龄10.67±2.39岁。

2.心肌酶部分,VVS组患儿共35例,女27人,男8人,年龄7-16岁,平均年龄11.77±2.47岁;对照组儿童共43例,女26人,男17人,年龄7-16岁,平均年龄10.65+2.52岁。

3.心率变异性部分,VVS组患儿共30例,年龄6-16岁,女19人,男11人,平均年龄11.33±2.69岁;对照组儿童共45例,女24人,男20人,年龄5-15岁,平均年龄10.57±3.10岁。

分别对上述患儿的血常规、心肌酶、心率变异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c±S)表示,两组间比较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所用统计软件为SPSS18.0。

研究结果:1.血常规部分,VVS组与对照组比较,VVS组MPV高于对照组(Z=-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早期血清5-HT、N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早期血清5-HT、N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 PSSD患者 5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 50例(对照组)为研究 对象。 观 察 组 中 男 28例,女 22例,平 均 年 龄 6064±876岁),脑梗死 30例,脑出血 20例。对 照组中男 26例,女 24例,平均年龄(6048±862) 岁。一般 资 料 经 统 计 学 分 析,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具 有 可 比 性。 本 研 究 经 过 我 院 伦 理 委 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观察组纳入标准:1)年龄 30~79 岁者;2)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关于脑卒中 的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脑 卒中者;3)首次发病,且发病 7d内者;4)匹兹堡睡 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 >7分者。对照组纳入 标准:1)年龄≥40岁者;2)既往无明确的卒中病史 者;3)无严重的肝肾疾病者;4)可以配合抽血进行神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早期血清 5HT、N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6年 8月 至 2017年 3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 PSSD患者 5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 5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 对象,应用 ELISA法检测 2组血清 5HT、NE含量,分析其变化趋势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PSSD患者早期血清 5 HT、N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中重度 PSSD患者血清 5HT、NE水平明显低于轻度 PSS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SSD患者的血清 5HT、NE水平变化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对临床上 PSSD病情的评估及治疗具有重 要意义。 关键词 脑卒中;睡眠障碍;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
TheChange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Serum 5HTandNEinPatientswithPostStrokeSleepDisorders LiHongshan,YangFan,ZhaoJing,LiXuan,WeiShuyan,WanLi

血浆内皮素配合描记动态脑电图在儿童晕厥诊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血浆内皮素配合描记动态脑电图在儿童晕厥诊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r a p h y is a n a l y z e d separately. Results: (1) O f the 8 3 children enrolled, 6 8 w e r e positive, 15 w e r e n e g a t i v e , 51 w e r e positive for p l a s m a
L IA N G Yan-yan, SU X ue-w en, Z H A N G Guo-dong, Y I Ru-han, Z H U Hua^ (Department o f Pediatrics, People's Hospital o f Inner M ongolia A utonom ous Region, Hohhot, Inner M ongolia, 01001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 o e x p l o r e the significance o f p l a s m a e n d o t h e l i n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tracing d y n a m i c e l e c t r o e n c e p h a l o g r a p h y in the d i a g n o s i s o f s y n c o p e in children. Methods: 8 3 children w i t h risk o f s y n c o p e w h o w e r e treated in o u r hospital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1 7 to
儿 童 中 阳 性 为 6 8 例 ,阴 性 为 1 5 例 ,血 浆 内 皮 素 检 测 阳 性 5 丨例 ,阴 性 3 2 例 , 一 致 性 为 7 7 . 1 1 % ,灵 敏 度 为 7 3 . 5 3 % ,特 异 度 为 9 3 . 3 3 % , 阳 性 预 测 值 为 9 8 . 0 4 % , 阴 性 预 测 值 为 4 3 . 7 5 % ; ( 2 ) 动 态 脑 电 图 诊 断 一 致 性 为 7 8 . 3 1 % , 灵 敏 度 为 8 0 . 8 8 % , 特 异 度 为 6 6 . 6 7 °/。,阳 性 预 测 值 为 91.6 7 % , 阴 性 预 测 值 为 43.48 % ; ( 3 ) 联 合 检 测 诊 断 一 致 性 为 93.98 % , 灵 敏 度 为 9 4 . 1 2 % , 特 异 度 为 9 3 . 3 3 % , 阳性预测 值 为 9 8 . 4 6 % , 阴 性 预 测 值 为 7 7 . 7 8 % ; ( 4 ) 检 测 方 式 差 异 性 比 较 发 现 ,联 合 检 测 在 一 致 性 、灵 敏 度 、阴 性 预 测 值 方 面 明 显 优 于 血 浆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分析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分析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分析引言休克是儿科急危重症的一种常见病症,其治疗对于患儿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休克治疗中,了解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对于目标导向的治疗非常重要。

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通常需要侵入性操作,这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

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出现,为儿科休克患儿的治疗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安全的监测手段。

本文将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指导。

一、儿科休克患儿的特点休克是由于机体循环代偿功能不足,导致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而出现的严重病理生理状态,如不及时干预,将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

儿科休克患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的特殊性,使得其休克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与成人患者存在一定的区别。

儿童患者休克时常常表现为心排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减少、心排血量和血压下降等特点,对于这一类特殊的患儿,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主要包括动脉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心脏深度监测等侵入性操作,而这些手段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存在较大的创伤和风险。

与此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无创血压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外周动脉波形来评估血管阻力和动脉压力,而无创心排量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多普勒超声心输出量技术来实现无创监测患儿的心排量和心脏功能状态。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儿科休克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实时、连续、非侵入性的监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1. 指导早期液体复苏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是休克治疗的关键环节,然而对于儿科休克患儿来说,液体复苏的选择、速度和剂量需要根据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个体化调整。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儿的心脏收缩功能、外周血管阻力和组织灌注情况,从而指导早期液体复苏的进行。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血浆NO、5-HT及指端SpO_2的变化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血浆NO、5-HT及指端SpO_2的变化
・52 ・ 5
西部 医学 21 0 2年 3月 第 2 4卷 第 3期 Me Wet hn , rh2 1 , o. 4 N . dJ s iaMac 0 2 V 12 , o 3 C
血 管迷 走性 晕厥儿 童血 浆 N 5H O、一 T及指 端 S O 的变化 p2
杜 娟, 陈书琴 , 朱红枫
( p rmet fP dar s De at n e iti .Th l tdHoptlo z o d cl ol e Luh u6 6 0 ,Sc u n o c e A i e si fLu h uMe ia l g 。 z o 4 0 0 i a ) a a C e h
t eNO n O2c n it n yi ls t h n ft ets sa a st eb sl ev le ( h a dSp o sse c npa maa ee d o h etwa ssmea h a ei au P> . 0 ) h p f t n . 5 .t eS Oza —
Ch ng s o a e fNo 。5 HT nd S O2i h l e t a o a a y c p - a p n c idr n wih v s v g ls n o e
DU u n. t N h - i J a CI E S u q n.Z HU n - e g Ho g fn
( 州 医学 院 附 属 医 院 儿科 , 泸 四川 泸 州 6 6 0 ) 4 0 0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迷 走 神 经 晕厥 ( S 患 儿 血 浆 N 浓度 、 小 板 5HT含 量 以及 血 氧饱 和度 的 动 态 变 化 , 临 VV ) 0 血 一 为
床 诊 治 提 供 帮 助 。方 法 经 HUT 确 诊 为 VVs患 儿 2 T O例 作 为研 究组 ,O例健 康 儿 童 作 为 对 照 组 。在 HUT 前 后 分 2 T 别 测 定 两 组 血 浆 No 浓 度 、 位 血 小 板 5HT 含 量 以 及 S 0 单 一 p 2的 变 化 。 结 果 研 究 组 出 现 阳 性 表 现 时 血 浆 N0 浓 度 、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晕厥综合征,常常出现在14岁以下儿童中。

该疾病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失调导致的,其中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抑制是晕厥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目前关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其发生机制的了解还不太清楚。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机制,希望通过研究开展的实验,找出晕厥发生的原因,尤其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疾病发生起到的作用,为改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其次,本研究还将探讨儿童晕厥的留置针刺激和凉刺激对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引起晕厥的风险。

三、研究内容(一)建立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小鼠模型:选择合适的小鼠品系,通过腹腔注射特定物质的方法,建立小鼠血管迷走性晕厥模型。

(二)探究病因机制:利用心电图、血压监测等技术,分别记录正常小鼠和血管迷走性晕厥小鼠的心电图、血压变化,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中的作用。

(三)观察留置针刺激和凉刺激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将正常小鼠和血管迷走性晕厥小鼠分别暴露于留置针刺激和凉刺激下,记录其心电图、血压变化,分析不同刺激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变化,以及是否会引起晕厥的风险。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究疾病发生的机制,为改善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同时,本研究还将通过观察留置针刺激和凉刺激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提高了对晕厥风险的认识。

此外,本研究所建立的动物模型,还将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分析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分析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儿科休克患儿的治疗难度较大,但是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不仅可以辅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就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科休克患儿治疗中的指导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护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现代医疗设备,如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脉搏轮廓分析仪、无创性动脉压监测等,来监测患者的心脏排血量、血管阻力、心肌收缩力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这种监测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有创性监测方法(如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来说,不需要侵入性操作,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实时监测,为治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在儿科休克患儿的治疗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对于休克的诊断和监测。

休克是儿科危急病症中的一种常见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休克是关乎患儿生命的重要工作。

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医护人员可以实时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心输出量等指标,及时了解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利于准确诊断休克类型和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在儿科休克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医护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儿的循环系统功能,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剂量,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休克初期,患儿的外周血管阻力可能增加,导致心脏排血量降低,此时可以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发现血管扩张的需求,及时选择合适的血管扩张剂,帮助患儿建立有效的循环功能。

又如在休克的复苏和纠正阶段,通过监测心输出量和血压变化,可以及时调整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或液体复苏的情况,避免药物过量或过少导致的并发症。

对于创伤后休克的干预和监测。

创伤后休克是儿科急危重症患者常见的病理生理状态,病情变化迅速,但又常常伴有多个器官受损和功能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NO、5-HT检测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中的临床价值发表时间:2012-04-13T09:23:56.7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陈书琴杜娟陈玲玲[导读] 通过测定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血浆NO浓度、血小板5-HT含量,探讨其在VVS儿童中的临床价值。

陈书琴杜娟陈玲玲(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四川泸州 646000)【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024-03【摘要】目的通过测定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血浆NO浓度、血小板5-HT含量,探讨其在VVS儿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HUTT确诊为VVS的患儿28例作为研究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在HUTT前后分别测定两组血浆NO浓度、单位血小板5-HT含量结果研究组出现阳性表现时血浆NO浓度与试验前平卧位相比较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试验结束后血浆NO浓度与试验前平卧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在出现阳性表现时血小板5-HT含量与试验前平卧位相比较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试验结束后血小板5-HT含量与试验前平卧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研究组血浆NO浓度和血小板5-HT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可以把血浆NO和血小板5-HT 作为诊断VVS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晕厥儿童一氧化氮五羟色胺clinical value of NO 、5-HT for Detection of Vasovagal syncope in children【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prospective measured NO concentration in plasma,platelet 5-HT content of children with VVS,to further VVS of its clinical value in children. Method 28 children who were diagnosed as VVS because of positive HUTT were enrolled HUTT positive group,while twenty healthy children as control group.NO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and platelet 5-HT content of the two group were measure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HUTT. Result In study group,the NO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at the positive performance posi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when compared with baseline level (P<0.01).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NO consistency in plasma at the end of the test was as same as the baseline value (P>0.05). In study group,the platelet 5-HT content at the positive performance posi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when compared with baseline value (P<0.01).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latelet 5-HT content at the end of the test was as same as the baseline value (P>0.05). Conclusion NO concentration of plasma and platelet 5-HT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NO concentration and platelet 5-HT can be as an objective diagnosis of VVS indicators . 【Key words】syncope children NO 5-HT晕厥是由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TLOC)状态,晕厥发作时病儿因肌张力消失不能维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能够很快完全恢复正常。

在儿童自主神经介导的晕厥中60%~80%系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

有报道认为该病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1],1986年Kenny等人将HUTT运用于临床诊断[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各种神经体液因素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其中5-HT、NO在VVS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故本课题拟对28例VVS患儿测定血浆NO浓度、单位血小板5-HT含量,旨在探讨血浆NO浓度、单位血小板5-HT含量在VVS检测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一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3月-2010年8月在泸州医学院就诊的经HUTT确诊为VVS的儿童28例作为研究:其中男10例,女18例,平均年龄11.5±1.8岁;健康志愿儿童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4±1.6岁。

2. 实验主要材料与仪器2.1 试剂与仪器75802-2211008倾斜床(北京巨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DR-200Be型酶标自动分析仪(无锡华卫德朗仪器有限公司),一氧化氮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人5羟色胺(5-HT)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2.2 血样的采集标本采集:两组儿童试验前分别于平卧位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备检,HUTT试验出现阳性者立即抽取静脉血5ml备检,阴性者于试验结束后抽取静脉血5ml备检。

3. 方法3.1 直立倾斜试验基础倾斜试验:试验前3d停用一切对自主神经功能可能有影响的药物,12h前禁食。

患者仰卧于带踏板的电动倾斜床上,安静休息10min,然后倾斜600,直到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min的倾斜过程。

从试验开始,每5min测量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各1次,随时监测。

阳性判断标准:患者在倾斜过程中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发作性头晕伴恶心、面色苍白、出汗、视听觉障碍等)的同时伴有以下几种情况之一者判断为阳性:(1)舒张压≤50mmHg和(或)收缩压<8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25%以上;(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3)一过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长达3秒的心脏停搏;(4) 交界性逸搏心率。

3.2 血浆NO浓度测定将待检血液分离血浆,放置于-70℃冰箱保存待测。

利用硝酸还原酶特性将NO3-还原为NO2-,通过显色深浅测定其浓度的高低。

3.3 单位血小板5-HT含量的测定将待检血液分别加入含EDTA抗凝剂的硅化试管中离心,吸取上层血浆lml,离心15min,向试管加入重蒸水lml稀释,取20μl计数血小板,余液充分震荡,破坏血小板使之成均匀液状。

采用双抗体酶标夹心免疫分析法检测。

4.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用SPSSl7.0软件处理,VVS儿童基础状态下和阳性表现时均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1. HUTT过程中血浆NO浓度的变化研究组出现阳性表现时血浆NO浓度(91.34±10.21 mol/L)与试验前平卧位血浆NO浓度(76.42±8.25mol/L)相比较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试验结束后血浆NO浓度(83.10±7.17μmol/L)与试验前平卧位血浆NO浓度(83.85±9.82μmol/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 HUTT过程中单位血小板5-HT含量的变化研究组在出现阳性表现时血小板5-HT含量(96.35±4.09ng/109)与试验前平卧位血小板5-HT含量(81.23±3.26ng/109)相比较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试验结束后血小板5-HT含(82.45±3.88ng/109)与试验前平卧位血小板5-HT含量(81.35±3.41ng/109)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三讨论晕厥是儿童时期常见急症,病因复杂,其中由自主神经介导的VVS是儿童晕厥中最为常见的病因[4]。

虽然导致晕厥的基础疾病多为良性,但晕厥本身却常常使患儿在躯体及心理上受到明显伤害,有些患儿因此不能正常上学,甚至不能参加社会活动。

因此,不断规范晕厥的诊断程序是人们关注的临床热点,我国于2009年2月颁布了《儿童晕厥指南》[3],进一步完善了儿童晕厥的临床诊治工作。

VVS是由多种因素触发引起周围血管扩张、神经介导性晕厥,能自行恢复。

由于VVS儿童存在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专注于血管活性物质以及神经递质在自主神经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我们通过对28例VVS儿童在HUTT过程中血浆NO浓度以及单位血小板5-HT含量,探讨其在VVS儿童中的临床价值。

NO在心血管方面可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5]。

本课题通过在HUTT过程中进行血浆NO的测定发现,研究组开始平卧时NO浓度与对照组开始平卧时NO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研究组阳性表现时NO浓度明显高于试验开始前平卧位时NO浓度,也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束后NO浓度,与石赟等[8]报道相符,提示NO参与了晕厥患儿的发表机制。

5-HT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脑内可参与心血管疾病的调节。

石琳[7]等的研究提示测定外周血5-HT浓度不能客观的评价5-HT能系统在VV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因此研究中枢5-HT能系统在VVS中的作用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课题通过在HUTT过程中进行单位血小板5-HT含量的测定发现,研究组开始平卧时5-HT浓度与对照组开始平卧时5-HT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研究组阳性表现时5-HT浓度明显高于试验开始前平卧位时5-HT浓度,也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束后5-HT浓度,提示中枢5-HT能系统可能参与了VVS的发病过程,临床上可以把血浆NO和血小板5-HT作为诊断VVS的客观指标。

参考文献[1] 张清友,杜军保,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2002,3(40):182-18.[2] Adrian Scott,R oseAnne Kenny,Ann Ingram,et al.Head-uptilt test for unexplained syncope.The Lancet,1986,328(8499):169-170.[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晕厥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2):99-101.[4] Paul G,Arthur G. Clinical pediatric arrthythmias[M].2nded.W.B.Saunders Company, 1999:251.[5] 钟慈声,孙安阳主编.一氧化氮的生物医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6] 石,田宏,桂永浩,何岚.一氧化氮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的关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J].2008,10(4):478-480.[7] 石琳、林瑶等.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及血浆和血小板中5-羟色胺的变化[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39-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