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一、引言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在三国演义中,三十六计是一种用兵策略的方法,它来源于我国古代兵书《三十六计》,是指用兵艺术的基本法则和策略。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巧妙地借用了这些古代兵法的智慧,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赋予了不同的策略和智慧,使得小说更加精彩和引人入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评估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深入探讨他们在小说中的运用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策略和智慧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情节,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深刻的智慧和哲理。
二、三十六计的运用在三国演义中,三十六计的运用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其中的“假痴不癫”就曾经在小说中多次被赵云所运用,用以迷惑敌人,达到出其不意,控制局势的目的。
又如,“金蝉脱壳”这一计谋,则多次被曹操所使用,通过种种巧妙手段,使得敌人措手不及,从而脱离险境。
孙策的“空城计”、“反间计”,曹操的“苦肉计”、“连环计”,刘备的“美人计”、“借刀杀人”,各种计谋在三国演义中被不同的人物所使用,展现了各个主要人物的智慧和谋略。
这些计谋的精妙运用,使得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和斗争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三、主要人物的应对策略在三国演义中,各个主要人物在面对不同的情况和对手时,都展现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曹操作为一个兵家大师,善于用兵打仗,他在对待敌人的时候,往往会运用“兵不血刃”、“声东击西”等计谋,以取得胜利。
而刘备则多次运用“空城计”、“美人计”等策略,以温和而圆滑的方式博取他人支持,扩大自己的势力。
孙权则多次运用“反间计”、“苦肉计”等策略,为自己拓展势力,保住江东的根基。
而诸葛亮更是以“反间计”、“稳住阵脚”等策略,策划着一系列大战略,为蜀汉的稳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三十六计作为我国古代的兵法宝典,被巧妙地融入到了三国演义这部巨著之中,赋予了每个人物更深的内涵和智慧。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与《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与《三十六计》不知道有没有像我一样对军事方面不是太感兴趣的人,会觉得这三部书不就是一回事吗?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之前好像看过一本书就叫《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难道我看的是假书?吴王赏识孙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孙子成为了吴国将军,并助阖闾成就了霸业。
《史记》还记载了孙子替吴王练兵的故事。
吴王问孙子的兵法可以操演吗?孙子答曰可以。
吴王又问可以用女人操演吗?孙子又曰可以。
吴王于是在宫中选了180个宫女,分为两队,由吴王宠爱的两个美人充当队长。
可这些宫女哪能那么听话呢?孙子才教了几个简单的口令和动作,她们就笑得前仰后合,如根本不听指挥。
孙子说:“约束不了自己的部下,是将领的罪过。
”三令五申后,那些宫女仍然嘻嘻哈哈,孙子就要杀了那两个当队长的。
吴王一听急了,忙来求情,说:“我已经知道您擅长带兵了,我没有这两个美人,饭都吃不下,请不要杀她们吧。
”孙子说:“我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军,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于是把那两个美人杀了,另换了两人当队长,重新开始操练。
这一次,一切都中规中矩,再没有人敢嬉笑喧哗了。
话说这个故事情节我好像在哪个电视剧里看到过,可能是哪个编剧挪用的这个故事吧。
孙武被称为“兵圣”,《孙子兵法》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高度抽象的军事哲学著作,超越了具体的方法论,从朴素辩证法的角度,总结了战争与战争指导的基本规律。
”那孙膑又是何许人也?“司马迁在写给任安的书信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撰写兵书的古代军事家,这位孙子是受过膑刑的。
”所以这位孙子指的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孙膑,他与庞涓是同学,曾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深知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找人断了他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希望他不能见人,永远隐居。
后来齐国使者把孙膑偷偷带到了齐国,孙膑在齐国大展身手。
先是帮助齐将田忌赛马;后又在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前来求援的时候,给田忌出了围魏救赵的点子;最后在与庞涓的决战中,使用“减灶计”,在马陵道消灭了庞涓。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经典故事讲解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经典故事讲解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经典故事讲解一、引言《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兵法经典,被誉为智慧的结晶。
这部兵书以三十六个计谋为主线,围绕着"走为上计"的核心思想进行讲解。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三十六计》中的几个经典故事进行讲解,并探讨其内涵及应用。
二、三国演义中的"走为上计"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人物和故事都与"走为上计"这一计谋紧密相关。
其中,曹操煮酒论英雄、周瑜打黄盖火船等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故事。
1. 曹操煮酒论英雄曹操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曹操聚集了一批忠诚的部下,并以煮酒论英雄的方式来测试他们的忠诚度。
而其中就包括了"走为上计"这个计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局势不利时,选择“走”而非“战”才是上策。
2. 周瑜打黄盖火船周瑜打黄盖火船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周瑜利用火攻之计,借助火势驱逐了曹军,展现了"走为上计"的智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强敌时,积极调整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才能走出困境。
三、《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解析在《三十六计》中,"走为上计"是指在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避免与敌对峙,而应采取躲避、变通、调整的策略。
这一计谋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对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复杂情况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 躲避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挑战。
而"走为上计"告诉我们,当处在不利局面时,应及时躲避风险,避免直接对抗,以免陷入被动局面。
2. 变通应对"走为上计"也强调了变通和应变的重要性。
当我们面临难题时,需要及时调整策略,灵活运用各种资源,以应对变化多端的环境。
3. 调整心态"走为上计"还提示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以更加从容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三十六计》读后感1我平时不是很常读书,但只要一看见自己喜爱的书,便会毫不犹豫地买回来读。
我最喜欢的书是《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晶莹璀璨的瑰宝之一。
字字句句都是祖先的结晶――它对于我们来了解历史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中开篇“瞒天过海”之计,让唐太宗顺利过海;民族英雄郑成功用“声东击西”的计谋赶跑荷兰侵略者;三国时,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假痴不颠”借惊雷遮掩自己的才能和报复,从而摆脱牢笼,成就了一番大业;诸葛亮高坐城头,谈笑风声,演绎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空城计”?其中最妙的要属“欲擒故纵”了。
诸葛亮“欲擒故纵”,他连续七次抓住孟获,又连续七次把孟获放了。
孟获认为自己很不知道羞耻,所以投降了。
而我最早认识诸葛亮是在课文《草船借箭》里,并被他的镇定自若和超凡智慧所深深折服。
今天再次在《三十六计》中感受到他的睿智和人格魅力,大为兴奋。
他为收获人心竟然能如此耐心和用心。
他真不愧是一代军事家和谋略家。
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围魏救赵”。
此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就是说与其强攻集中的敌人,不如使用计谋将它分散,然后逐一击破;与其出兵正面打击敌人,不如迂回到它虚弱的后方,尔后将它置于死地。
这一计源于孙膑,是讲齐国帮赵国攻打魏国的事。
孙膑使用“围魏救赵”占领了魏国的`都城,等魏兵回到自己的都城中,齐兵早已在那里设下埋伏,魏兵大败而归。
多么高明的计谋啊,以迂为直,避实就虚,当本军某部遭敌军围困不得突围时,救援的军队不应直接攻击围困的敌军,而选择敌方防守相对空虚、又地处要害的地区进行攻击,以迫使敌方撤围回援,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多么了不起的孙膑!我被他那份睿智所深深吸引。
我对孙膑这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三十六计》让我认识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战场上的斗智斗勇。
面对英雄无数,我只能感叹自己的愚钝。
最新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读书心得9篇
最新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读书心得9篇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读书心得精选篇1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三十六计》的书。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打仗的计谋,一共分三十六计。
有空城计、调虎离山计、走为上计、苦肉计等,每一个精心策划的计谋都有一个让人难忘的故事。
其中有两个计谋最让我难忘。
空城计,讲的是诸葛亮不动一兵一马,司马懿就被他吓跑了。
诸葛亮大开城门,收军旗让司马懿以为城中有埋伏,不敢进城。
调虎离山计说的是司马懿被诸葛亮耍了还丢了大本营的故事。
诸葛亮知道他的士兵如果被司马懿俘虏,司马懿就知道山谷里有粮食。
然后把一些士兵埋伏在山谷里,等司马懿一进山谷抢粮食就杀他个措手不及。
不仅烧不了粮食,反而自已被烧。
《三十六计》是本军用好书,也是一本古代名著,不仅能用在军事上,也能用在生活里,让读者受益无穷,不但中国人爱看,其它国家的人也爱看。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读书心得精选篇2我读的好书是《三十六计》。
总共有六大计,每六小计为一大计。
六个六构成三十六这个变易之数,数的变易中包含术法,术法中包含数的变易。
阴和阳变替运作,运作生化出机变。
机变是天然的,不可人设计,人设计则无法运作成功。
胜战计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代劳,声东击西。
敌战计有: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攻战计有: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除此之外,我还认识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智多星诸葛亮,一心想统治世界的秦始皇,项羽和刘备,围魏救赵的孙膑,趁火打劫入中原的满洲和被诸葛亮七擒的孟获......我读完这本书后,不禁发自内心的赞叹到:古代人尽然知道如此多战计和这么高的智慧。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读书心得精选篇3暑假里我最大的期待就是等爸爸休息,然后我们一家去书市看书。
能在偌大的书市里看书犹如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淌洋,别提有多快乐了。
昨天又让我幸福了一回。
昨天吃罢晚饭,我就嚷着要去书市,爸爸妈妈勉强答应,到了那里,我便一头扎进书堆里,原来是一本《三十六计》吸引了我。
三十六计主要人物
第一计瞒天过海,朝代:隋代主要人物:陈后主,隋朝大将贺若弼第二计围魏救赵,朝代:战国主要人物:孙膑,庞涓第三计借刀杀人,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孙权,曹操,司马懿第四计以逸待劳,朝代:战国主要人物:王翦,项燕第五计趁火打劫,朝代:春秋主要人物: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第六计声东击西,朝代,东汉主要人物:班超第七计无中生有,朝代,唐主要人物:张巡,令狐朝第八计暗度陈仓,朝代,西汉主要人物:韩信,刘邦,章邯第九计隔岸观火,朝代,三国主要人物:曹操,郭嘉,公孙康,袁氏兄弟第十计笑里藏刀,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吕蒙,陆逊,关羽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朝代,春秋主要人物:程婴,公孙许臼,赵氏孤儿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朝代,唐主要人物:李诉,吴元济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朝代,春秋主要人物:秦穆公,蹇叔,孟明视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刘备,刘璋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朝代,东汉主要人物:虞诩,羌人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诸葛亮,孟获第十七计抛砖引玉,朝代,春秋主要人物:莫傲,屈居瑕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朝代,唐主要人物:张巡,尹子奇第十九计釜底抽薪,朝代,三国主要人物:曹操,淳于琼第二十计浑水摸鱼,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诸葛亮,周瑜,曹仁,赵云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诸葛亮,司马懿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朝代,战国主要人物:赵括,白起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朝代,秦主要人物:秦昭王,范睢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朝代,春秋主要人物:荀息,晋献公,虞公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朝代,秦主要人物:李斯,胡亥,赵高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朝代,春秋主要人物:司马禳苴,庄贾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司马懿,曹爽第二十八计上楼抽梯,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刘琦,诸葛亮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朝代,战国主要人物:乐毅,骑劫第三十计反客为主,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袁绍,韩馥第三十一计美人计,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貂蝉,吕布,董卓第三十二计空城计,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诸葛亮,司马懿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蒋干,周瑜,曹操,蔡瑁,张允第三十四计苦肉计,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周瑜,黄盖第三十五计连环计,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周瑜,庞统,黄盖,蒋干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朝代,春秋主要人物:楚将子玉,晋文公以上举的例子是比较经典的例子,其实中国古代谋士如云,三十六计出现的次数不止这几个。
精选三国三十六计故事_36计的历史故事
精选三国三十六计故事_36计的历史故事三十六计故事讲述了战场上应敌的计谋、对策,揭示了如何迅速做出准确判断、采取正确对策以克敌制胜的道理,对于这方面的历史渊源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精选三国三十六计故事,供大家参考。
三十六计故事1嫁祸于人——曹操借头息众怨此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袁公路大会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
曹兵17万人每日耗费粮食量浩大,诸郡又连年饥荒干旱,接济不上。
曹操想催促军队速战速决,李丰等却闭门不出。
曹军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粮食将要用完,只得写信给孙策求救,借了粮米十万斛,仍不能满足支配。
一天,管粮官任峻部下的仓官王垕前往禀报曹操说:“如今兵多粮少,应当怎么办?”曹操回答说:“可以用小斛分发军粮,暂且救一时之急吧!”王说:“兵士倘若怪怨起来该如何是好?”曹操说:“这你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王依照曹操命令,以小斛分发军粮。
曹操暗中派人到各营寨去听风声,各营寨怨声载道,都说丞相欺骗了大家。
曹操于是密召王入帐,对他说:“我想向你借一件东西,以此息众怒,你可不要吝惜。
”王说:“丞相想借什么东西?”曹操说:“我想借你头用以示众!”王大惊失色,说:“我实在无罪!”曹操说:“吾也知道你无罪,但是如不杀你,军心就难以稳定。
你死后,你的妻子儿女我会为你照顾,你就不必多虑了。
”王再想申辩时,曹操早就呼喊出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罢;然后把王人头悬挂在高杆上面,并贴出告示:“王故意用小斛散发粮米,盗窃官粮,谨按军法,斩头示众。
”于是众怨开始缓解。
三十六计故事2韬光养晦——刘备借雷巧掩饰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刘备投靠曹操之后,仍有一番雄心壮志。
但是刘备也防备曹操谋害,就在住处后院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羽、张飞对此不解,问道:“兄长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为什么呢?”刘备说:“这不是二位兄弟所知道的。
”二人也就不再多言了。
一天,曹操派人请他去赴宴,刘备不知曹操用意,心里忐忑不安。
三十六计的历史故事
三十六计的历史故事
第一计,瞒天过海。
春秋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被姬昌所害,伍子胥的儿子伍被率领百余人,乘小船到了楚国。
楚国国君认为伍子胥是个奸细,于是将他囚禁起来。
伍被知道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于是便用计谋,派人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送到楚国,请求楚国国君放他一马。
楚国国君见到伍子胥的妻子和儿子,心生怜悯,便答应了伍子胥的请求。
伍子胥得以脱困,继续为吴国效力,最终报了父仇。
第二计,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赵国遭到强大的魏国的围攻,赵国国君派遣了援军前去救援。
但是援军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无法对抗魏国的强大军队。
于是,智将廉颇便想出了“围魏救赵”的计策。
他派遣一支小部队前去魏国的另一处城市攻打,引开了魏国的主力军队,同时,他自己则率领大军突袭魏国的都城,成功解救了赵国。
第三计,借刀杀人。
战国时期,楚国和齐国发生了一场战争。
楚国国君派遣了大将
项羽率领大军前去攻打齐国。
齐国国君想出了一个计策,他派遣使
者前去楚国,向楚国国君说,“我国有一个名叫田文的人,他是个
叛逆之徒,如果楚国愿意出兵帮助我们,我们愿意将他交给楚国。
”楚国国君听后大喜,便出兵前去帮助齐国。
在战争中,楚国的大将
项羽将田文杀死,最终帮助了齐国。
这些历史故事都展现了古代智者们的智慧和谋略,他们在战争
中运用各种计策,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十六计中的每一计都蕴含着
丰富的智慧,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
活中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智慧,化解各种困难和挑战。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个势力之间的斗争与争霸。
在这个战乱纷争的时代里,各方势力为了生存与发展,智者们不断创造出各种计谋以应对敌对势力的挑战。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三十六计》,它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和商业领域。
本文将介绍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
一、三十六计的由来及应用背景1. 三十六计的出现三十六计是一部以兵法为基础的兵书,是中国古代兵法智慧的结晶。
该书以三十六个计谋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描述,告诉人们在困境中如何灵活运用智慧来取得胜利。
2. 三十六计的应用背景三国时期的战争环境非常复杂,各个势力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与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智者们常常需要运用各种计谋来实现战略目标。
三十六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指导,帮助他们应对各种情况,取得战争中的优势。
二、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1. 瞒天过海——许诸瞒天过海是指用假象欺骗敌人,以达到诱敌深入或破坏敌人的计谋。
许诸是曹操麾下的谋士,擅长策略。
他曾用瞒天过海的计谋,迫使敌人犯错,最终保护了曹操的安全。
2. 围魏救赵——诸葛亮围魏救赵是指用远程兵力威胁敌人的后方,迫使敌人解围以保护自己的计谋。
诸葛亮是刘备的谋士,他以智计取胜而著称。
他多次用围魏救赵的计谋,成功保护了刘备的国家。
3. 借刀杀人——孙权借刀杀人是指利用他人的力量来攻击敌人的计谋。
孙权是孙家的领袖,他精通政治和军事。
他曾利用其他势力的力量,最终打败了自己的敌人。
4. 以逸待劳——孔明和魏延以逸待劳是指在自己的有利地形上等待敌人出击,然后以攻代守的计谋。
孔明是刘备的谋士,魏延是刘备的将军。
他们多次利用以逸待劳的计谋,取得了战争中的胜利。
5. 声东击西——曹操和徐晃声东击西是指在一处发出动静,却在另一处突袭的计谋。
曹操是魏国的领袖,徐晃是曹操的将军。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包括:
1. 瞒天过海:诸葛亮、刘备
2. 围魏救赵:孙权、刘备、赵云
3. 借刀杀人:刘备、关羽、孙权
4. 以逸待劳:曹操、孙权、诸葛亮
5. 趁火打劫:刘备、诸葛亮
6. 远交近攻:曹操、刘备、孙权
7. 假道伐虢:刘备、关羽、张飞
8. 偷梁换柱:曹操、刘备
9. 无中生有:诸葛亮、刘备
10. 暗渡陈仓:周瑜、曹操、刘备、诸葛亮
11. 隔岸观火: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
12. 笑里藏刀:曹操、周瑜
13. 李代桃僵:曹操、刘备
14. 借尸还魂:司马懿、曹魏
15. 调虎离山:诸葛亮、刘备、姜维
16. 抛砖引玉:诸葛亮、刘备、赵云
17. 欲擒故纵:孙权、诸葛亮、曹操
18. 报仇雪恨:吕布、刘备
19. 暗度陈仓:诸葛亮、赵云、马超
20. 苦肉计:曹操
21. 连环计:孙权、陆逊、周瑜
22. 走为上计:张辽、曹操
23. 趁热打铁:曹操、刘备、诸葛亮
24. 托人口实:曹操、刘备
25. 水中捞月:赵云、孙权、刘备
26. 上屋抽梯:刘备、关羽、张飞
27. 抱薪救火:刘备、张杰
28. 假痴不癫:赵云、曹操
29. 上山打老虎:关羽、曹操、刘备
30. 真狡假愚:曹操、刘备
31. 假痴不颠:关羽、曹操
32. 上屋抽梯:刘备、关羽、张飞
33. 偷梁换柱:曹操、刘备
34. 顺手牵羊:刘备、张杰
35. 釜底抽薪:周瑜、刘备
36. 混水摸鱼:刘备、关羽、张飞。
三十六计中的三国演义
假痴不癫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假痴”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故意装作不知道曹操的计策,让曹操误以为他毫无防备, 从而成功借得箭矢。
刘备的“假痴”
刘备在夺取益州时,曾故意表现出对刘璋的忠诚和无知,让刘璋放松了警惕,最 终成功夺取了益州。
上屋抽梯
刘琦求计于诸葛亮
刘琦为了自保向诸葛亮求计,诸葛亮故意不给他直接的答案 ,而是让他先去上屋(高楼)然后再告诉他计策,这就是一 种“上屋抽梯”的策略,让刘琦在绝境中自己寻找出路。
群雄并起
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形成 诸侯割据的局面,如袁绍、 袁术、公孙瓒等。
三国鼎立
经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斗 争,最终形成魏、蜀、吴 三个政权鼎立的局面。
主要人物介绍与特点
01
02
03
04
曹操
一代枭雄,善于谋略,能屈能 伸,礼贤下士,但也有阴险狡
诈的一面。
刘备
仁义之君,注重民心和人才, 但过于谨慎和优柔寡断。
借刀杀人
曹操利用吕布与陶谦的矛盾,借吕布 之手杀了陶谦,并趁机夺取了徐州。
周瑜利用蒋干盗书,让曹操误杀了蔡 瑁、张允两位水军将领,削弱了曹军 实力。
以逸待劳
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对峙中,多次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以 逸待劳,消耗蜀军粮草和士气。
陆逊在与刘备的夷陵之战中,也是采取了以逸待劳的策略。 他利用地形优势,坚守不出,待蜀军疲惫之际,再用火攻大 败蜀军。
孙权
继承父兄基业,善于用人和联 合盟友,但有时也表现出猜忌
和权谋的一面。
诸葛亮
蜀汉丞相,足智多谋,料事如 神,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
战争形势与策略分析
01
官渡之战
曹操以少胜多,采用奇袭、火攻等策略击败袁绍大军,奠定北方统一的
《智取生辰纲》中的三十六计
《智取生辰纲》中的三十六计《智取生辰纲》可谓《水浒》中最精彩的篇目之一,七雄各有所长,齐心协力将这不义之财劫下,计法之精妙令人赞叹。
说到计谋,不得不让笔者想到三十六计,那从这明清时代的兵法的角度上讲,故事中的人物都智慧在何处呢?从身份上看,杨志行人扮作客商,晁吴一方的身份则是枣贩与卖酒汉子。
这么看来“瞒天过海”是双方都用到了的计策,从杨志方的角度而言,这样行军低调、掩人耳目,对吴晁而言,这样有利于打消对方戒心,增加了与敌人交流的机会。
之后,从行进路线上看,杨志走的是小路,配合本就低调的商贩身份,可使财宝不易被人劫走,这便是暗度陈仓之计。
此时,在黄泥岗等候他们的,则是早已等待好的吴用一行人,这样的养精蓄锐的后手之策,则为“以逸待劳”。
而这两军交锋,则是吴用的“舞台”了,在百胜扮作卖酒汉子出现后,杨志到此中有蒙汗药,之后“枣贩”们便来买酒,买完后便发生了争执。
此处的苦肉计是极妙烦人,因为在军汉的视角,枣贩们可谓贪小便宜之人,哪会与卖酒汉一伙?而在这苦肉计之后,则是一番“欲擒故纵”“不卖了!休缠”——不肯卖予他们自己酒的人,怎会存心劫纲?军汉们此时彻底无了疑心,买下酒来。
可真是不巧啊,不声不响这酒里就有了药了因为这“偷梁换柱”与“声东击西”的并用,他们怎可防得?一方面在军汉们被争执吸引注意力时拿来药,一方面又神不知鬼不觉借用百胜之手讲药“劈进”酒中,再加上这枣的“抛砖引玉”,连杨志最后也中了计。
杨志一行昏倒后,再是一番“趁火打劫”,在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这价值连城的珠宝就这么“没了”。
想到这,我还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智慧,因为在他们“走为上策”后,人物形象丰满,梁山局面打开,也算是作者的一个小小的“顺手牵羊”计。
“智慧是最强大的武器”——这话还真不假。
三十六计PPT课件
VS
原理
通过假装痴傻,降低敌人的警觉性,使其 放松戒备,从而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时机和 条件。
假痴不癫的实例分析
战国时期的孙膑减灶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一名军事家,他曾在与敌军的交战中,通过减少炊灶数量,假装兵力减弱,以迷惑 敌人,使其陷入错误的判断,最终取得胜利。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装病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司马懿为麻痹政敌曹爽,故意装出病重的样子,使曹爽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最终 趁机发动政变,成功夺取政权。
声东击西的实例分析
战国时期的例子
齐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韩国求援。齐国得知 后,声称要攻打韩国的某城池,但实际上却 秘密攻打赵国的都城。韩国得知齐国攻打自 己的城池后,慌忙回援,结果被齐国和赵国 联军击败。
三国时期的例子
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曾采用声东击 西之计。他扬言要攻打魏国的长安,实际上 却派遣精兵攻打魏国的祁山。魏国大军被诸 葛亮所迷惑,匆忙调兵驰援长安,结果祁山
政治策略
政治家可能会通过公开自己为了国家或民族的利益而作出 的个人牺牲,来赢取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提升自己的政治 地位。
社交策略
在个人社交中,有时候通过适当展示自己的困难和痛苦, 可以引起他人的同情和关心,从而建立更深厚的人际关系 。
THANKS
感谢观看
人际交往
在社交场合,人们往往更注重外表和形象。通过提升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增加个人魅力,提高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合作的可能性。但同样需要注意,内在素质和能 力同样重要,不能仅依赖外表。
竞争策略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美人计可作为一种心理战术,诱导竞争对手陷入短暂的迷失和放松 ,从而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目标。但这种策略具有高风险性,需谨慎使用,以免弄巧成 拙。
三国演义中的36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
1.胜战计:周瑜、孙策、诸葛亮
2.败战计:诸葛亮、曹操、周瑜
3.声东击西:诸葛亮、司马懿
4.无中生有:周瑜、鲁肃、曹操
5.暗渡陈仓:诸葛亮、魏延
6.隔岸观火:诸葛亮、刘备、曹操
7.笑里藏刀:刘备、曹操、孙权
8.李代桃僵:孙策、刘备、周瑜
9.顺手牵羊:曹操、孙权、刘备
10.打草惊蛇:刘备、曹操、赵云
11.借刀杀人:曹操、吕布、刘备
12.调虎离山:刘备、诸葛亮、曹操
13.欲擒故纵:诸葛亮、曹操、孙权
14.抛砖引玉:诸葛亮、孙权、曹操
15.擒贼擒王:刘备、曹操、孙权
16.釜底抽薪:曹操、刘备、诸葛亮
17.混水摸鱼:诸葛亮、孙权、周瑜
18.借尸还魂:刘备、曹操、孙权
19.以逸待劳:曹操、刘备、孙权
20.趁火打劫:曹操、刘备、孙权
21.声东击西:诸葛亮、司马懿
22.无中生有:周瑜、鲁肃、曹操
23.暗渡陈仓:诸葛亮、魏延
24.隔岸观火:诸葛亮、刘备、曹操
25.笑里藏刀:刘备、曹操、孙权
26.李代桃僵:孙策、刘备、周瑜
27.顺手牵羊:曹操、孙权、刘备
28.打草惊蛇:刘备、曹操、赵云
29.借刀杀人:曹操、吕布、刘备
30.调虎离山:刘备、诸葛亮、曹操
31.欲擒故纵:诸葛亮、曹操、孙权
32.抛砖引玉:诸葛亮、孙权、曹操
33.擒贼擒王:刘备、曹操、孙权
34.釜底抽薪:曹操、刘备、诸葛亮
35.混水摸鱼:诸葛亮、孙权、周瑜
36.借尸还魂:刘备、曹操、孙权。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其涉及的主要人物(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的简介二、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的运用1.胜战计2.敌战计3.攻战计4.混战计5.并战计6.败战计三、三十六计涉及的主要人物1.诸葛亮2.曹操3.周瑜4.蒋干5.黄盖6.蔡瑁7.张允正文一、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的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 100 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十六计》是一部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它总结了战争中的各种策略和战术,被誉为“兵家圣典”。
三十六计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六大类,共计三十六个计策。
二、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的运用在《三国演义》中,三十六计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为各种战斗和谋略的展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胜战计: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运用“借东风”之计,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百万大军,使曹操统一天下的希望化为泡影。
2.敌战计:刘备为报仇,率大军攻打东吴。
陆逊坚守不战,双方对峙。
最后刘备因骄躁冒进,被陆逊抓住机会,施展“火烧连营”之计,大败刘备。
3.攻战计:诸葛亮在攻打南中孟获时,先后运用“擒贼先擒王”、“釜底抽薪”等计策,最终成功地平定了南中。
4.混战计: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双方展开激战。
曹操在战争中,灵活运用“声东击西”、“无中生有”等计策,最终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5.并战计:在荆州之战中,刘备与曹操、孙权三方势力展开混战。
诸葛亮建议刘备采用“连环计”,最终成功地夺取了荆州。
6.败战计: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为报仇,率大军攻打东吴。
然而,陆逊坚守不战,双方对峙。
最后刘备因骄躁冒进,被陆逊抓住机会,施展“火烧连营”之计,大败刘备。
三十六计趁火打劫的故事_趁火打劫的成语故事(2)
三十六计趁火打劫的故事_趁火打劫的成语故事(2)三十六计的用计案例春秋时期战例春秋时,晋太子圉(音:与)被质于秦国多年,太子圉的母亲是梁国人,而梁国是小诸侯国。
梁国国君执政不力,又不体恤民众,整天只顾修造自己的宫殿、生活极其奢侈。
梁国本是个小国、穷国,根本经受不起国君的如此折腾,因此,民众载声怨道,为逃避过重的税赋,大批难民只得纷纷逃往秦国。
秦穆公趁梁国君无道、民心已乱,派大夫百里奚等,领兵攻打梁国,趁机灭了梁国,梁国君被乱民所杀。
晋太子圉见秦国灭了自己的母国,感到受了莫大的羞辱,并设法逃回到晋国。
不久,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为晋怀公。
三国时期战例曹操入朝总领大事之后,一日在后堂设宴,聚众谋士商议:“刘备屯兵徐州,自领州事,现在吕布又兵败投奔徐州,若二人同心引兵来犯,必是心腹之患也。
诸位有何妙计啊?”荀彧献上一计称为“二虎竞食”,可令吕布与刘备厮杀。
曹操依计而行,但此计被刘备识破并未得逞。
荀彧又献一计:让曹操给袁术处通气,说刘备上密表,要得袁术的南郡。
这次袁术中计,要引兵进攻徐州。
刘备听说袁术要来进攻,便要出城迎战。
孙乾让刘备选好守城之人,刘备问关、张二人谁可守城,关羽要守城,刘备说早晚有事要和关羽商量,张飞愿意守城。
刘备知道张飞的毛病,再三叮嘱他一不要喝酒,二要听人劝,还留下陈登辅助张飞。
张飞自刘备走后,一应杂事,都交与了陈登,军机大事,自己斟酌。
确实好了几天。
可在一次宴请官员的酒宴中,却犯了毛病,张飞告诉大家可以一醉方休,第二天各自戒酒。
这也倒行,可是人家曹豹是滴酒不沾,张飞非要曹豹喝一碗,曹豹害怕,只得强饮一碗,可张飞喝多了,还让曹豹再喝一碗。
曹豹说实是不能喝了,张飞说你刚才不是喝了吗。
可把曹豹治坏了。
还要打一百鞭,陈登劝,张飞也不听。
此时曹豹如果硬挺着也就算了,他又提他的女婿吕布。
这一提不要紧,张飞最看不上吕布,满腔怒火撤到了曹豹身上。
曹豹回去,恨透了张飞,连夜给吕布写信,说张飞无礼,又说刘备和关羽不在城内,张飞又喝醉了,这时占领徐州,那徐州不就属于吕布了吗。
三十六计中的反客为主
三十六计中的反客为主反客为主的用计故事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
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
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
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
袁绍和韩馥,应当是一对盟友,当年曾经共同讨伐过董卓。
后来,袁绍势力渐渐强大,总想不断扩张,他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十分犯愁。
老友韩馥知道情况之后,主动派人送去粮草,帮袁绍解决供应困难。
但是袁绍觉得等待别人送粮草,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他听了谋士逢纪的劝告,决定夺取粮仓冀州。
而当时的冀州牧正是老友韩馥,袁绍顾不了那么多,马上下手,实施他的锦囊妙计。
他首先给公孙瓒写了一封信,建议与他一起攻打冀州。
公孙瓒早就想找个名头攻占冀州,这个建议,正中下怀。
他立即下令,准备发兵攻打冀州。
袁绍又暗地派人去见韩馥,说:公孙瓒和袁绍联合攻打冀州,冀州难以自保。
袁绍过去不是你的老朋友吗?你不是还给他送过粮草吗?你何不联合袁绍,对付公孙瓒呢?让袁绍进城,冀州不就保住了吗?韩馥只得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
这位请来的客人,表面上尊重韩馥,实际上他逐渐将自己的部下一个一个似钉子扎进了冀州的要害部位,这时,韩馥清楚地知道,他这个“主”被“客”取而代之了。
为了保全性命,他只得只身逃出冀州去了。
相关人物:董卓?-192年4月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县人。
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
官至太师、郿侯。
原本屯兵凉州,于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
董卓入朝乱政,“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协众,睚眦之隙必扳,人不自保”。
后招致群雄联合讨伐,但联合军在董卓迁都长安不久后瓦解。
后被其亲信吕布所杀。
余部由李傕等人率领。
董卓的残暴本性与政治野心相结合,便直接导致了他对东汉政权和社会的巨大破坏。
韩馥?-192东汉末官吏。
字文节,颍川治今河南禹县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计瞒天过海,朝代:隋代主要人物:陈后主,隋朝大将贺若弼
第二计围魏救赵,朝代:战国主要人物:孙膑,庞涓
第三计借刀杀人,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孙权,曹操,司马懿
第四计以逸待劳,朝代:战国主要人物:王翦,项燕
第五计趁火打劫,朝代:春秋主要人物: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第六计声东击西,朝代,东汉主要人物:班超
第七计无中生有,朝代,唐主要人物:张巡,令狐朝
第八计暗度陈仓,朝代,西汉主要人物:韩信,刘邦,章邯
第九计隔岸观火,朝代,三国主要人物:曹操,郭嘉,公孙康,袁氏兄弟
第十计笑里藏刀,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吕蒙,陆逊,关羽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朝代,春秋主要人物:程婴,公孙许臼,赵氏孤儿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朝代,唐主要人物:李诉,吴元济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朝代,春秋主要人物:秦穆公,蹇叔,孟明视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刘备,刘璋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朝代,东汉主要人物:虞诩,羌人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诸葛亮,孟获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朝代,春秋主要人物:莫傲,屈居瑕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朝代,唐主要人物:张巡,尹子奇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朝代,三国主要人物:曹操,淳于琼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诸葛亮,周瑜,曹仁,赵云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诸葛亮,司马懿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朝代,战国主要人物:赵括,白起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朝代,秦主要人物:秦昭王,范睢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朝代,春秋主要人物:荀息,晋献公,虞公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朝代,秦主要人物:李斯,胡亥,赵高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朝代,春秋主要人物:司马禳苴,庄贾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司马懿,曹爽
第二十八计上楼抽梯,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刘琦,诸葛亮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朝代,战国主要人物:乐毅,骑劫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袁绍,韩馥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貂蝉,吕布,董卓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诸葛亮,司马懿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朝代,三国主要人物:蒋干,周瑜,曹操,蔡瑁,张允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周瑜,黄盖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朝代,三国主要人物:周瑜,庞统,黄盖,蒋干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朝代,春秋主要人物:楚将子玉,晋文公
以上举的例子是比较经典的例子,其实中国古代谋士如云,三十六计出现的次数不止这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