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资源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经典)
一、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一)概况我国海洋鱼类近2000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
就海区而论,以南海的鱼种最多,有10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有100—200种。
东海鱼类有700多种,但产量却比南海高,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
黄海、渤海两个海区的鱼类共有25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约40种。
我国海洋鱼类具有下列特点:(1)鱼的种类多。
中国海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跨越近40个纬度。
生活在中国海的鱼类既有暖水性的,也有暖温水性和温水性的,黄海北部有冷水性鱼类。
南海的许多鱼类则与印度洋鱼类相似,因此,我国海洋鱼类的种类位居世界前列。
(2)高产鱼种类少。
中国海水文气象要素的差异大,季节变化亦大,因而适应多种鱼类生活,但也因此不能出现巨大的单一鱼类群体。
除少数鱼种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外,大多数鱼种的年产量约在5万吨以内。
(3)生长快、成熟早、食性复杂。
由于我国近海饵料丰富而广泛,因而缓和了鱼类之间的食饵竞争,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
鱼类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一般为2—3龄,繁殖力比较高。
饵料基础的丰富也使鱼类的食性比食性单纯的高纬地区鱼类复杂得多。
有的鱼既食浮游生物,也食底栖生物。
鱼种间关系复杂。
(4)产卵期交错,产卵场广布。
不同的鱼种产卵的时间不一。
一年四季都有鱼类产卵。
如东海的小黄鱼在3—4月产卵,大黄鱼在4—6月产卵,带鱼在5—7月产卵。
产卵场则广泛分布于江河入海口,近岸浅滩处及离岸较远处等内外水域。
(5)分布比较集中。
中国海的中下层鱼类多为浅海性鱼种,大多栖息在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区,受大陆架局限,水平洄游范围较小。
如大黄鱼栖息水深一般不超过60米,小黄鱼在深于100米的海域不多见。
在100—200米深的海域则生活一些暖水性的鱼类。
各种鱼类多麋集在大陆架浅海水域,渔产分布比较集中。
(二)主要经济渔类资源(1)底层经济鱼类资源:底层鱼类是生活在海底和海底附近水层中的鱼类。
我国淡水鱼类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
我国淡⽔鱼类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我国淡⽔鱼类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我国淡⽔鱼类资源的基本概况1.淡⽔⽔⾯⾯积⼴⼤我国陆地⾯积辽阔,境内⽓候类型多样,地形复杂,江河纵横,湖泊众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内陆各类⽔域⾯积,包括湖泊、地塘、⽔库和江河等,共有1747万公顷,是世界上内陆⽔域⾯积最⼴的国家之⼀。
另外,还有可以进⾏养鱼的⽔稻⽥276多万公顷。
这些为丰富多样的淡⽔鱼类提供了良好的⽣存条件。
2.鱼类种类繁多我国是淡⽔鱼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
全国有709种和58个亚种不⼊海的纯淡⽔鱼,64种洄游性淡⽔鱼。
其中鲤科鱼类最多,约占1/2;鲇和鳅科次之,约占1/4;其他科的种类占1/4。
它们半数以上是我国特有种,多数具有经济价值,有的还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在众多的经济鱼类中,主要的有60多种,如中华鲟、⽩鲟、裸腹鲟、鲤、胭脂鱼、鲤、鲫、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鲮鱼、翅嘴红鲌、蒙古红鲌、圆⼝铜、青海湖裸鲤、黄鳝、鲥鱼、鲈鱼、鲚鱼、⼤马哈鱼等。
它们⼤多不仅成熟期短(多在2~4年成熟)、产卵多,⽽且⽣长快、产量⾼。
其中的中华鲟、⽩鲟和胭脂鱼还是我国的珍稀鱼类。
中华鲟为我国所独有,它是⼀种⼤型鱼类,在其主要产区四川有“千⽄腊⼦(中华鲟)万⽄象(⽩鲟)”的渔谚,其⾁与卵均为席上佳肴,尤以鱼卵制成的鱼⼦酱最为珍品;此外,在研究鱼类演化⽅⾯有⼀定的学术价值。
3.主要经济鱼类适应性强,分布⼴如鲤、鲫、鲢、鳙、草鱼、黄鳝等,⼏乎全国各地都有,利⽤价值较⾼。
4.鱼类资源有⼀定的区域差异性由于我国各地⾃然环境的差异,各地的鱼类区系组成也有⼀定的差异。
按照鱼类⽣态环境和鱼种的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六⼤鱼区。
(1)东北鱼区。
鱼类耐寒性强,以冷⽔性鱼类为主,共100余种。
有代表性的是鲑鱼类,包括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鲑及⿇哈鱼,还有江鳕鱼等。
(2)华北鱼区。
主要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海河等⽔域。
本区径流量⼩,湖泊⽔⾯少,河流含沙量⼤,不利于鱼类⽣活,鱼种少,以温⽔性鱼类为主。
7 第七章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第七章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与鱼类资源§第二节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三节鱼类资源增殖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鱼类资源一、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状况1、我国淡水水系与鱼类资源特征七大水系: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中国水系图§我国最北的一条大河,全长4,485km,在我国境内和国界上的流程为2,965km。
§主要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呼玛河等§主要附属水体:呼伦池、松花湖、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
§主要鱼类约100种:四大家鱼、鲤、鲫、翘嘴红鲌、青梢红鲌、七鳃鳗、哲罗鱼、细鳞鱼、白鲑、狗鱼、江鳕、施氏鲟、鳇、银鲫、大麻哈鱼。
松花江、辽河水系图§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流经河北、内蒙、吉林和辽宁,注入渤海,全长1,430km。
§主要支流:浑河、太子河§主要附属水体:大伙房水库(112m2)。
§主要鱼类有90种:鲤、鲫、雅罗鱼、鲇鱼、黄颡鱼、红鲌属、鳊、鲂、赤眼鳟、马口鱼、乌鳢。
§全长1090km。
§主要支流:白河、永定河、大青河等。
§主要水库湖泊:白洋淀(366km2)、官厅水库(144km2)、密云水库(186km2)等。
§主要鱼类约100种:鲤、鲫、鲇鱼、黄颡鱼、赤眼鳟、红鲌属、鲂、乌鳢、鳜鱼,没有冷水性鱼类。
黄河水系图§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万km2。
§主要附属水体: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青铜峡水库等。
§主要鱼类:约140种。
上游种类较少,仅10余种,主要是高原特有鱼类,如裂腹鱼等;中下游主要种类有鲤、鲫、赤眼鳟、东北雅罗鱼、鲇、刺鮈、黄河鮈、平鳍鳅鮀、多鳞铲颌鱼等;特有鱼类有北方铜鱼。
长江水系图§中国最大的河流,河源海拔6,621m,从沱沱河至青海的巴塘河口,称为通天河;从巴塘河至重庆宜宾市,称为金沙江;从重庆宜宾至宜昌,称为川江;从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称为荆江;江苏省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称为扬子江。
鱼类资源的概念
鱼类资源的概念鱼类资源是指人类从鱼类身上所获取的各种物质和服务的总和。
鱼类资源不仅包括鱼类本身作为食物的供给,还包括鱼类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等方面。
在许多地区,鱼类资源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也是维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食物角度来看,鱼类资源为人们提供了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丰富的食物。
在许多地方,鱼类被视为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尤其是在贫困地区。
鱼类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营养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D、钙、磷等,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鱼类资源也是各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地区都有与鱼类相关的传统食物和烹饪技术。
除了食物,鱼类资源还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价值。
世界各地的渔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在发展中国家,许多人依赖渔业生活,从事捕鱼、养殖和加工等各个环节。
此外,鱼类资源还带来了与渔业相关的多种产业,如捕鱼器具的制造、渔船的建造、鱼货运输和鱼类加工等,为经济的多个层面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价值。
鱼类资源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鱼类在水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调控着水体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鱼类通过捕食浮游动物来控制其数量,同时消耗水生植物并改变水质。
鱼类还帮助维持生态平衡,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鱼类的产卵和繁殖行为也为许多其他生物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鱼类资源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和挑战。
过度捕捞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甚至可能导致物种灭绝。
过度捕捞还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此外,水体污染、气候变化和生物入侵等因素也对鱼类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鱼类资源,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包括设立渔业管理机构,实施捕捞配额和封闭期、建立保护区和禁渔区等。
此外,科研人员也在不断努力研究鱼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方法,如研究鱼类的繁殖习性和种群动态,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鱼类资源丰富是因为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水体的环境条件对鱼类的生存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澈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和适度的水流都是鱼类繁衍生息的基本要素。
这些条件有利于水中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进而吸引了大量的鱼类栖息和繁殖。
地理位置也是影响鱼类资源丰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水域生态系统,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例如,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的连接和交汇处往往是鱼类资源丰富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的水流和水质条件更加复杂多样,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人类的保护和管理也对鱼类资源的丰富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限制了捕捞的数量和方式,保护了鱼类的繁殖和生存环境。
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水域保护和恢复工作,为鱼类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条件。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鱼类资源的丰富做出了贡献。
现代渔业技术的发展使得捕捞更加高效和可持续,减少了对鱼类资源的过度开采。
同时,科学研究也为鱼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政策提供了依据。
鱼类资源丰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水体的环境条件、地理位置、人类的保护和管理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对鱼类资源的丰富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长江鱼类资源的现状及其增殖保护
长江鱼类资源的现状及其增殖保护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全国九省二市,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
流域的淡水资源量占中国的40%;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然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严重地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全面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尤为重要,鱼类增殖放养便是其中重要一环,但长江流域鱼类增殖放养困难重重。
一、鱼类资源基本情况长江流域鱼类物种多达416种,其中特有种177种,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的鱼类有7种,约占我国淡水鱼类种类数的40%。
从鱼类资源变化看,目前特有鱼类、重要经济鱼类数量下降。
长江流域年捕捞产量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40×104t以上降至2021年的10×104t,鱼类资源数量下降,且鱼类资源小型化趋势明显;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圆口铜鱼、长鳍吻鮈等)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受威胁鱼类数占鱼类总数的27.6%;四大家鱼等重要经济鱼类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另外,白鱀豚、白鲟、鲥鱼已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中华鲟成为极危物种。
根据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从干流来看,除了长江口等级为“好”以外,其他地区均属于“一般”等级;重要支流及湖泊区中,除了汉江以外,其他均为“一般”等级。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的污染、水利工程建设、江湖连通受阻、航运活动及酷渔滥捕等影响,“人鱼争江”问题凸显,鱼类栖息生境受到威胁。
未来随着长江水电梯级开发的陆续完成、长江黄金水道的建成、干支流相关涉水工程的实施以及新型污染物的出现等,对鱼类的影响将进一步凸显。
二、存在问题(一)“化工围江”现象明显。
目前,长江经济带分布有化工企业14813家,主要集中在158家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和上千家市级园区。
化工园区遍布全流域,主要集中分布在云贵、川渝、湖北和江浙沪等地区,其排放量占全国化工行业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37.7%。
《鱼类资源分类》课件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例如,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等,它 们没有脊椎。
脊椎动物
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 动物等,它们具有脊椎和内骨骼。
典型鱼类和非典型鱼类的分类
1 典型鱼类
2 非典型鱼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指具有典型鱼类特征的鱼类,如硬骨鱼 类和软骨鱼类。
指一些特殊类型的鱼类,如海马、海龙 和鳗鱼等。
《鱼类资源分类》PPT课 件
海洋渔业和鱼类资源简介
海洋渔业是指人类在海洋中捕捞和养殖各种鱼类资源的活动。鱼类资源是海 洋中最丰富和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鱼类分类的主要方法和意义
分类方法
鱼类根据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和遗传关系等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意义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鱼类的特点和演化历程,为科学研究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重要经济鱼类和近岸养殖鱼类
1
重要经济鱼类
例如,草鱼、鲢鳙和鲑鱼等,它们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2
近岸养殖鱼类
例如,海鲈、鲈鱼和虾等,它们适合在近岸海域进行养殖。
国内外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国内鱼类资源现状
我国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 但也面临过度捕捞和环境污 染的压力。
国外鱼类资源现状
全球鱼类资源受到过度捕捞 和栖息地破坏的威胁,保护 措施日益重要。
保护对策
加强监管,控制捕捞量;保 护栖息地,重建鱼类资源; 推广可持续渔业发展模式。
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课件,我们了解了鱼类资源的分类方法和意义,以及重要经济鱼类和 近岸养殖鱼类的种类。我们还了解到鱼类资源在国内外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希望大家能认识到鱼类资源的重要性,并共同参与保护工作。
鱼类资源倡议书
鱼类资源倡议书鱼类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全球范围内鱼类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鱼类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海洋是鱼类的栖息地,也是它们繁衍生息的场所。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大量的废水、工业废料和塑料垃圾被排放到海洋中,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存环境。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清理海洋垃圾,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管理。
过度捕捞是当前鱼类资源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许多渔业资源已经面临枯竭的危险,一些鱼类甚至濒临灭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捕捞配额,禁止非法捕捞行为,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捕捞技术的监管。
一些不合理的捕捞技术,如拖网、爆炸捕鱼等,不仅会导致大量的非目标物种被捕捞,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捕捞技术的监管,推广环保的捕捞技术,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
消费者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过度的消费和浪费不仅会导致渔业资源的枯竭,还会加剧海洋环境的恶化。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提倡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对鱼类资源的过度消费,保护海洋环境。
总之,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海洋环境,保护好我们的渔业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国主要鱼类资源
▪ 铜鱼(Coreius heterodon)
俗称:尖头、水密子、尖头棒、尖头水密子、退鳅、假肥沱、麻花鱼、桔棒、 竹鱼、黄道士、铜钱扣、金鳅。英文名:Brass gudgeon , Bronze gudgeon 。
体细长,前端圆棒状,后端稍侧扁。头小,锥形;眼细小;口 下位,狭小呈马蹄形;头长为口宽的7-9倍。下咽齿末端稍呈钩 状;须1对,末端超过眼后缘。胸鳍后伸不达腹鳍起点。体呈 黄铜色,各鳍浅黄色。多见于长江流域
体长而侧扁,头背面平直,头 后背部隆起,尾柄短,其长短 于或等于其高。腹部自胸鳍基 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稜。口小, 上位;下颌突出,向上翘,口 裂和身体纵轴几乎垂直。眼大, 鳞细小;背鳍短,具有强大而 光滑的硬刺。侧线前端略向下 弯曲,后端复向上延至尾柄正 中。体背部灰褐色,体侧和腹 部银白色,体侧鳞片后缘具黑 色素斑点;背鳍灰白色,腹鳍、 臀鳍和尾鳍下叶均呈桔黄色, 尤以臀鳍色最深。生殖期间雄 鱼的头部和胸鳍条上出现珠星, 生殖期过后消失。
中、下层
鱼类。生活在 江河流水中。 主食水生昆虫 和软体动物。 产卵期4~5月, 在流水中进行。 最大可达7~8 市斤,为常见 的经济鱼类。
分布于全 国各主要水系。
鳡(Eiopichthys bambusa) ▪ 俗称:黄鱄、黄钻、黄颊鱼、竿鱼、水老虎、大口鳡、鳏。 ▪ 英文名:Yellowcheck carp 。
生长比较慢,最大 个体仅2公斤。但分 布广,在黑龙江及 长江流域的天然产 量较大;加之肉质 细嫩,是我国常见 的中小型食用鱼类 之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唇滑(H.labeo)
▪ 俗称:重唇鱼
头部头长大
于体高。吻长 大于眼后头长。 下唇的侧叶特 别发达,须1 对。成鱼体侧 一般无斑点, 有些幼鱼体侧 具不明显的黑 斑。
如何保护鱼类资源
如何保护鱼类资源鱼类资源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鱼类作为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和人类的食物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环境问题等原因,许多鱼类资源正面临威胁。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可持续的渔业发展和保护鱼类栖息地。
本文将从限制捕捞量、禁止非法捕捞、保护鱼类栖息地等方面探讨如何保护鱼类资源。
首先,限制捕捞量是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度捕捞导致了许多鱼类种群的衰退和消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各国需要制定配额制度,限制捕捞的数量和时间。
同时,需要加强渔业管理,提高渔业监管水平,进行有效的巡查和执法,防止非法捕捞的发生。
只有通过限制捕捞量,才能确保鱼类种群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其次,禁止非法捕捞是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非法捕捞活动破坏了渔业资源的平衡和稳定,给渔业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各国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和执法,打击非法捕捞活动。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罚措施,加大对非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才能有效遏制非法捕捞的蔓延,保护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保护鱼类栖息地也是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方面。
鱼类栖息地的破坏和减少是造成鱼类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各国需要重视保护鱼类栖息地的工作,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加强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的治理,减少水污染和生态破坏,重建和保护鱼类的繁殖场所和栖息地。
同时,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鱼类栖息地的健康和稳定。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途径。
鱼类资源的保护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
各国可以通过联合巡逻、信息交流、科研合作等方式,共同应对鱼类资源的威胁。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国际机制和法律体系,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鱼类资源保护工作,确保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护鱼类资源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汇报人:
热带海域:鱼 类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
温带海域:鱼 类资源相对较 少,但具有较 高的经济价值
寒带海域:鱼 类资源较少, 但具有较高的
营养价值
深海海域:鱼 类资源丰富, 但捕捞难度较
大
近海海域:鱼 类资源丰富, 但过度捕捞导
致资源减少
远海海域:鱼 类资源丰富, 但捕捞成本较
高
过度捕捞:人类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减少 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导致鱼类生存环境恶化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鱼类资源受到威胁
推动国际间的技术 合作与创新,促进 海洋鱼类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加强国际间的法律 合作,打击非法捕 捞和贸易行为,维 护海洋鱼类资源的 安全与稳定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鱼类资源保护的认识 开展环保活动,鼓励公众参与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组织公众参与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加强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海洋鱼类资源保护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目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 海洋生态平衡
管理:加强监管,打击非法捕捞行 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措施:设立禁渔区,限制捕捞活动
效果:有助于恢复海洋鱼类资源, 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设定捕捞配额: 根据鱼类种群数 量和生长速度, 设定合理的捕捞 配额
实施禁渔期:在 鱼类繁殖和生长 关键时期实施禁 渔期,保护鱼类 资源
海洋鱼类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如鲨鱼、鳐鱼等 鲨鱼软骨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鳐鱼肝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具有明目、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海洋鱼类的提取物还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疾病
丰富的鱼类资源
鱼类资源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生态平 衡。
人类食物来源
鱼类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酸 等营养物质。
经济价值
鱼类资源对渔业经济有重要意义,为渔民提供了生计 和就业机会。
全球鱼类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分布
全球鱼类资源分布广泛,各大洋、南北极洋均 有分布。
特点
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鱼类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 分,保护鱼类资源有助于维护水生生 物的多样性。
水生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和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作 用,因此保护鱼类资源对于维护水生 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自然环境的调节作用
鱼类在调节水体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净化水质、促 进水体循环等。
丰富的鱼类资源
目 录
• 鱼类资源概述 • 鱼类资源的生态价值 • 鱼类资源的经济价值 • 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鱼类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 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鱼类资源概述
鱼类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鱼类是指用鳃呼吸、通过鳍运动 的水生脊椎动物。
分类
鱼类根据骨骼、鳞片、生活习性 等特点,可分为硬骨鱼和软骨鱼 两大类。
鱼类的活动和生存有助于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对自然环境 的调节具有积极的影响。
03
CATALOGUE
鱼类资源的经济价值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01
02
03
养殖技术的进步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 ,鱼类养殖的产量和品质 得到显著提升,满足了人 们对水产品的需求。
养殖品种的多样化
养殖品种的多样化使得鱼 类资源更加丰富,提供了 更多选择,满足了不同消 费者的口味和营养需求。
鱼类资源
鳞的种类
盾鳞:最原始,软骨鱼特有(表皮与真皮) 硬磷:少数硬骨鱼具有,在硬骨鱼中最原始(真皮) 骨磷:(真皮) 圆鳞:游离一端光滑 栉鳞:游离一端有细小锯状突起 棱鳞:腹中线上,有向后生长的硬棘 腋鳞:胸鳍或腹鳍基部前缘外角上,大,形似尖刀 侧线鳞:体侧,上有侧线孔
鳞式
侧线上鳞数 如鲤鱼鳞式:5 侧线鳞数—————— 34-38 — 侧线下鳞数 8 侧线上鳞:自背鳍前缘至侧线的鳞行数 侧线下鳞:自臀鳍前缘至侧线的鳞行数 无侧线的鱼计鳞方法: 纵列鳞:自鳃盖后方至尾柄末端的一行纵列鳞 横列鳞:由背鳍起点至腹正中线的一行横列鳞 多数鱼鳞数终生不变,可作为分类依据
鳕鱼 3个背鳍
大马哈鱼 第2背鳍为脂鳍, 无鳍棘由脂肪组织构成
背鳍退化成一根尾针 背 鳍 与 尾 鳍 相 连
鲐鱼
背鳍后有由鳍条 形成的数个小鳍 (附鳍)
鮣鱼第一背鳍形成吸盘
臀鳍( analfin)
位于肛门和尾鳍之间.形态;数目因种而异 鲐鱼:臀鳍后边有由一根鳍条形成的数 个小鳍。 鳕鱼:有2个臀鳍。 鲶鱼:臀鳍与尾鳍相连。 食蚊鱼:雄性臀鳍鳍条特化成交配器 功能:维持鱼体垂直平衡
触须
着生于口周围,上面分布有味蕾 吻须 位于吻部(上唇处)如中华鲟四条吻须 颌须 位于口角(上下颌) 颏须 位于下颌中央 鼻须 位于鼻孔之间 鲤鱼:1对吻须,1对颌须 泥鳅:吻须1对,上颌须1对,下颌须1对 黄颡:鼻须1对,颌须1对,颏须2对 味觉功能
鲤鱼
1对吻须,1对颌须
黄颡鱼:鼻须1对,颌须1对,颏须2对
鳍条
鳍式
鳍式: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形式 鳍名—大写英文字母 “D”--背鳍,“A”--臀鳍,“V”--腹鳍, “P”--胸鳍,“C”--尾鳍 鳍棘数—大写罗马数字, 软鳍条数—阿拉伯数字, “—”表示鳍棘与软鳍条相连, “,”表示鳍棘与软鳍条分隔, “-”表示数目变化范围 如鲤鱼鳍式: D.II,18-19;P.I,16-18;V.II,8-9;A.III,5-6;C.20-22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 试验表明,草鱼能大量摄食腐屑(即草鱼粪便转 变成的腐屑),并能正常生长。
– 草鱼摄食草类,使之变为草屑,再变为腐屑,草屑在 此起基质和培养基的作用,细菌等腐生生物则起能量 传递和提高能量利用率的作用。
– 草鱼能反复、多次利用其粪便(实际是腐屑),弥补 了草鱼消化系统的缺陷
– 为其他草食性鱼类(鳊、鲂鱼)、滤食性鱼类(鲢、 鳙鱼)和杂食性鱼类(鲤、鲫鱼)提供了大量的优质 饵料。
(二)摄食过程
• 鲢、鳙滤取食物时,各鳃弧上的两列鳃耙 随口的活动不断张开和合拢,带有食物的 水流经鳃耙、侧突和鳃耙网时,水和较小 的物体从耙间隙顺利通过,从鳃孔排出; 不能通过耙间隙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 就被滤积在鳃耙沟中,在水流不断冲击和 腭褶波动的作用下向后方移动。到近咽喉 底时,鳃耙管壁肌肉收缩,从管中压出水 流把食物驱集一起而进入咽底。
– 3.以温带鱼类为主。 – 4.主要经济鱼类分布广、适应性强。
内陆水域常见和产量多的淡水主要经济鱼类
• 50余种 • 鲤、鲫、鲢、鳙、草鱼、青鱼、鳊、鲂、团头鲂、
广东鲂、翘嘴红鲌、蒙古红鲌、青梢红鲌、红鳍 鲌、铜鱼、圆口铜鱼、吻鮈、花鲋、唇鲋、鳡、 赤眼鳟、东北雅罗鱼、银鲴、黄尾鲴、细鳞斜颌 鲴、鲮、华鲮、墨头鱼、鳤、鯮、刺鲃、白甲鱼、 岩原鲤、齐口裂腹鱼、青海湖裸鲤(湟鱼)、鳇、 史氏鲟、鲇、大口鲇、胡子鲇、黄颡鱼、长吻鮠、 斑鳠、鳜、黄鳝、乌鳢、泥鳅、太湖新银鱼等等
1781
695
每mm鳃弧平均鳃耙数
10.1~16.8
3.2~7.0
耙间距(μm) 鳃耙形态
33.75~56.25
57~103
鳃耙不游离,网板状,由 宽、窄鳃耙横连接形成的 内、外鳃耙网,呈多孔海 绵状筛板
保护海洋鱼类资源的重要性
保护海洋鱼类资源的重要性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宽广的一片领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海洋鱼类资源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及过度的捕捞行为,海洋鱼类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因此,保护海洋鱼类资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海洋生态系统是高度复杂而微妙的生物多样性网络,鱼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既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又是调节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环节。
如果海洋鱼类数量减少,将会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导致食物链的紊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因此,通过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其次,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对于维护渔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渔业是很多国家的重要经济产业之一,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和就业机会。
然而,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等行为导致了海洋鱼类资源的枯竭,严重威胁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渔业的可持续性,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捕捞量、建立保护区域以及加强渔业管理等。
只有通过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才能使渔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长期稳定的食品和经济收益。
此外,保护海洋鱼类资源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海洋鱼类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然而,当海洋鱼类受到污染或者过度捕捞时,鱼类中的有益物质会减少,而有害物质则可能积累。
这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是保障人民饮食安全和健康的重要环节。
在保护海洋鱼类资源的过程中,国际合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鱼类资源具有跨国界特点,许多种类的鱼类迁徙范围广泛,涉及多个国家的海域。
仅仅依靠单个国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的政策和措施。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限制捕捞量、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建立海洋保护区等,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海洋鱼类资源,实现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渔业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
全球渔业资源分布情况
淡水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亚 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的河 流、湖泊和池塘中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太 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海域
养殖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中 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养
殖鱼类、甲壳类和贝类为主
捕捞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 挪威、冰岛、俄罗斯等国家, 以捕捞鳕鱼、鲱鱼、鲑鱼等
鱼类为主
中国渔业资源分布情况
沿海地区:拥有 丰富的海洋渔业 资源,如黄海、 东海、南海等
内陆地区:拥有 丰富的淡水渔业 资源,如长江、 黄河、珠江等
湖泊地区:拥有 丰富的湖泊渔业 资源,如洞庭湖、 鄱阳湖、太湖等
海洋渔业资源: 包括鱼类、甲壳 类、贝类、藻类 等
中国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渔业资源丰富,种 类繁多
捕捞业为主要开发 利用方式
养殖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重要产业
渔业资源保护力度 加大,可持续发展
理念深入人心
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减少,影响生态平衡 污染严重: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等污染物对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渔业资源管理措施,导致资源浪费和破坏 技术落后: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落后,影响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
0 4
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成效
建立保护区:设立禁渔区、禁渔期,保 护珍稀和濒危鱼类
实施限额捕捞:控制捕捞量,防止过度 捕捞
推广可持续渔业:发展生态养殖、人工 增殖放流等可持续渔业模式
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非法交 易等违法行为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渔业资源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渔业资源科技研究与探索
鱼类动物资源
3.13 合鳃目
特征:鳗形,无胸鳍和腹鳍,单鳃孔。 代表动物:黄鳝
3.14 鲈形目
特征:腹鳍胸位或喉位,鳍条1~5枚,背鳍 2个,分别由鳍棘和鳍条组成,栉鳞,无鳔 管。 代表动物:“四大海产”的大黄鱼、小黄鱼、 带鱼和乌贼
大黄鱼
小黄鱼
3.15 鲽形目
通称比目鱼,两眼在一侧,幼鱼有变态 有左鲆右鲽,左舌右鳎之称。即: 鲆科、鲽科,舌鳎科和鳎科
返回
THANKS
鱼两 化点 石五 亿 年 前 的
鱼类是低等的有颌,变温,适应水生生活的 脊椎动物。在志留纪,由原始的有头类发展 出一支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即鱼类的祖 先,进而产生出现生的适应水生的形形色色 的两大类鱼: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原始有头类的另一分支是原始无颌类,即最早出现的无颌鱼类。 它们还没有上、下颌,只有一个漏斗式的口位于身体前端。这种口, 不能主动摄食,只有靠水流把微小生物带进口内。再者是它们没有腹 鳍,但有膜质的外骨骼,包裹在身体外边。所以无颌鱼类又有甲胄鱼 类之称。
鲆
鲽
3.16魨[tún]形目
特征:具门齿,有些种类有气囊, 代表动:箱魨,河魨
箱魨
河魨
3.17鮟鱇目
鮟鱇
鱼类资源的经济价值
4.1 食用鱼类:几乎所有的鱼类都是能够食用的, 一般鱼肉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多种 微量元素的优质食品。鱼肉蛋白质含量16%-25%, 明显高于牛奶、鸡蛋,与鸡肉、牛肉和羊肉相当。 4.2 药用鱼类:椐记载,近200种鱼有药用价值。 如鱼肝油是用鲨鱼的肝加工而成。 4.3 观赏鱼类:有3类,即金鱼(是由鲫鱼培育 而成)、锦鲤和热带鱼类。 4.4 其他用途:如科研、稀有鱼类的保护、加 工饲料(如鱼粉)等。
鱼类可行性研究报告
鱼类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鱼类是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种类和数量。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对于鱼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鱼类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其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国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鱼类资源的现状1. 鱼类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据统计,我国目前已发现的鱼类种类约为3000种以上,分布在不同的水域中。
其中,淡水鱼类约有1300多种,海水鱼类有1000多种,其余的则分布在河流、湖泊、湿地和水库中。
其中,一些种类如草鱼、鲫鱼、鲤鱼、鳙鱼等是我国的鱼类资源主要品种。
2. 鱼类资源的利用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鱼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农村地区的渔业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同时,海洋养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鱼类资源也面临着减少的风险。
三、鱼类资源的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新鲜、安全的鱼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对于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营养成分的优质鱼类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
因此,充分发掘和利用鱼类资源对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 养殖技术当前,我国的鱼类养殖技术已日臻完善,包括养殖环境的管理、饲料配制、疫病防控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解决饲料成本高、养殖环境压力大等问题,提高鱼类资源的养殖效率和品质。
3. 保护环境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鱼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不合理的开发方式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最终导致鱼类资源的减少。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好鱼类资源的栖息地。
四、对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1. 加大养殖规模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科学、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政府和农户应加大对鱼类资源的养殖投入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鱼类产品的养殖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鲨目
• 背鳍2个,硬棘有或无;臀鳍消失。 • 鳃孔5个,椎体环型或多环型。吻软骨1个。 • 主要分布于世界各温水、冷水海区或深海。 • 分为: ①角鲨科。 ②铠鲨科。 ③棘鲨科。 ④扁鲨科。
锯鲨科目
• 锯鲨科1科 吻很长,剑状突出,边缘具锯齿。 腹面在鼻孔前方具 1对皮须。 头颇平扁。 鳃孔5~6个,均位于胸鳍起点的前方。 背鳍2个,无硬棘;无臀鳍。
①食物链 ②环境检测 ③工业原料、化学试剂 ④药用
三峡工程对鱼类的影响
• 常年在干流底层生活的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圆 筒吻鮈、岩原鲤、细鳞裂腹鱼、长薄鳅等约40种 特有鱼类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在水库内消失。 • 三峡水库将使这些特有鱼类栖息地面积减少约1/4, 其种群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试题
1硬骨鱼纲中我国仅有的亚纲是( A 总鳍亚纲 B腕鳍亚纲 C肺鱼亚纲 D辐鳍亚纲 D 2下列属于软骨鱼的是( ) A中华鲟B泥鳅C黑印真鲨D带鱼 C )
扁鲨目 • 扁鲨科
体平扁;吻很短而宽; 胸鳍宽大并向头侧延伸 眼上位;鼻孔前位; 口宽大,亚前位; 鳃孔5个 背鳍2个 牙上、下颌同型,细长单齿头型;
下孔总目
• 身体扁平形、菱形或圆盘形。 • 胸鳍极度扩张,沿体侧直达头部,并与头部和躯 干郁相互愈合,使鱼体构成菱形或圆盘形。 • 口和鼻孔位于腹面,鳃裂5对,开口在头部之腹面, 故又称下孔类。 • 眼和喷水孔在背面,躯干和尾退化成细鞭状。 • 是一类营海底栖生活的软骨鱼类,游泳能力不强, 主要靠胸鳍。
(五)鲈形总目 Percomorpha 特征:腹鳍胸位或 喉位;鳍一般有棘, 体通常被栉鳞,稀有 裸出或被小骨片或骨 板;许多种类头部骨 骼上具刺;口裂上缘 仅由上颌骨组成;鳔 无管或无鳔,稀为鳔 有管。
(六)银汉鱼总目
Atherinomorpha 特征:腹鳍腹位、亚胸位,有5-9鳍条;胸鳍位 高,基底斜或垂直;背鳍1或2。鳔无管。体被圆 鳞。本总目由3个目组成,即 鳉形目、银汉鱼目、 颌针鱼目。 银汉鳐科 4、无鳍鳐科 5、圆犁头鳐科 6、尖犁头鳐科 7、犁头鳐科 8、团扁鳐科
鲼形目
• • • • 有9科21属150多种。 体平扁,体盘宽大、圆形、斜方形或菱形。 吻或短或长,无吻软骨。 鼻孔距口很近,具鼻口沟(六鳃□科例外),或 恰位于口前两侧,出水孔开口于口隅。 • 胸鳍前延,伸达吻端,或前部分化为吻鳍或头鳍; 背鳍 1个或无;尾一般细长成鞭状,尾鳍上、下 叶退化或尾稍粗短,具尾鳍。
硬骨鱼亚纲
一、总鳍亚纲 二、腕鳍亚纲 三、肺鱼亚纲 四、辐鳍亚纲
1、偶鳍(多鳍鱼例外)。 2、绝大多数种类有鳔。 3、鳃间隔退化。 4、泄殖腔不存在 5、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或裸露无鳞。
辐鳍亚纲
(一) 硬鳞总目 中华鲟 Ganoidomorpha 特征:腹鳍腹位,胸鳍 位低,尾鳍歪尾型或短截 歪尾型;大多数在喉部具 有喉板;大多数鳞片为菱 形硬鳞;鳔大部分有螺旋 瓣;心脏动脉圆锥有3-8 列瓣膜。
• 全身具软骨质的骨骼系统,体被楯鳞,口位于头部 腹面 • 头大而侧扁,鳃裂4对,上颌骨与脑颅愈合,故称全 头类 • 泄殖腔或有或无 • 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
黑 线 银 鲛
硬骨鱼纲
骨骼的高度骨化,头骨、脊柱、附肢骨等内骨 骼骨化,鳞片也骨化了。其头部骨骼分化为数 目很多、都有各自名称的骨片。无排泄腔。 我国只有辐鳍亚纲
佛氏虎鲨
鼠鲨目(又称鲭鲨目)
• 鳃孔5对。背鳍2个,无棘,具臀鳍。
⑴剑吻鲨科 ⑼拟皱唇鲨科 ⑵锥齿鲨科 ⑽真鲨科 ⑶鼠鲨科 ⑾巨口鲨科 ⑷姥鲨科 ⑿双髻鲨科 ⑸长尾鲨科 ⑹须鲨科 ⑺橙黄鲨科 ⑻鲸鲨科
剑吻鲨
须鲨目
• 鳃孔5对。背鳍2个,无棘,具臀鳍。 • 颌舌接型,上颌仅以韧带连于头骨。 1 须鲨科 4 豹纹鲨科 2 鲸鲨科 5 天竺鲨科 3 橙黄鲨科 6 绞口鲨科。
二、我国鱼类资源
海水鱼分类
软骨鱼纲
侧孔总目
• 六鳃鲨目
只有六鳃鲨科1科3属约4种。 中国有3属3种。 结构原始。鳃孔6~7个。 卵胎生。 现存种很少,但广布于太平洋 和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扁头哈那鲨
虎鲨目
• 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 与温带海区 • 一类中小型鲨,长可达1.5米 • 生活于热带及亚热带海底的鲨鱼。 • 现存的九种
鱼类资源
• 鱼类的主要特征 • 我国鱼类资源 • 鱼类资源的经济价值
一、鱼类的主要特征
• 变温 • 大多数腮呼吸 • 鳍运动、维持身体平 衡 • 鳞片 • 鳔
为了适应环境
非洲肺鱼
鱼类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
头 躯干 尾
不同的鳍有不同作用
• • • • •
硬骨鱼 背鳍---维持身体平衡 臀鳍---维持身体垂直平衡 尾鳍---推动作用 胸鳍---平衡身体、控制方向 腹鳍---升降、转弯
(四)鲤形总目 Cyprinomorpha 特征: 1、腹鳍腹位,背鳍1个。 2、通常鳍无棘 3、节的假棘,由鳍条骨化而成。某些种类有脂鳍。 4、鳔有管通于消化管。 5、具有韦伯氏器,其中三脚骨与鳔相联系。广泛 地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大部分生活在淡水水域, 尤以热带淡水中最多。 6、约有5000种,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三、鱼类资源的经济价值
(一)珍惜鱼类
对117种软骨鱼生存状态进行评估,其中有111种 列为受威胁物种。 对597种硬骨鱼类生存状态进行评估,4种已经灭 绝。 国家一级保护鱼类4种。 国家二级保护鱼类11种。
(二)药用鱼类 我国有药用鱼类近200 种。 对炎症,肿瘤,神经系 统上的疾病和身体器 官功能衰竭方面有一 定疗效。
锯鰩目
• 吻平扁狭长,剑状突 出, 边缘具坚硬吻齿。 • 无鼻口沟。 • 鳃孔5个,腹位, 位于胸鳍基底内侧。 • 背鳍2个,胸鳍前缘伸 达头侧后部; • 尾粗大,尾鳍发达; • 奇鳍与偶鳍的辐状软 骨后端 • 具很多角质鳍条。
鳐形目
• • • • 体盘宽大,近亚圆形或近斜方形。 吻或短或长,吻软骨发达或不发达。 具鼻口沟。 胸鳍前延,伸达或不伸达吻端,背鳍一般2个,有 时1个或无,位近尾端;腹鳍前部分化为足趾状构 造,有掘沙土的功能。 • 尾侧常具1对长纺锤形发电器官。
(二)鲱形总目 Clupeomorpha 特征:腹鳍腹位,鳍条一般不少于6枚; 胸鳍 基部位置低,接近腹缘;鳍无棘,圆鳞。
(三)鳗鲡总目 Anguillomorpha 特征:体延长,多少呈鳗形。腹鳍腹位或无腹鳍, 背鳍与臀鳍通常很长,且与尾鳍相连。仔鱼体似柳 叶,个体发育中经过明显变态。 本总目分3个目: 鳗鲡目、囊咽鱼目、背棘鱼目 我国现知仅产鳗鲡目。
(七)鲑鲈总目
Parapercomorpha 特征:腹鳍亚胸位、胸 位或喉位。鳔无管。 圆鳞或栉鳞。奇鳍有 棘或无,有些种类具 脂鳍。尾鳍骨骼具有 一正中轴尾下骨片。 鲑鲈总目分2个目,即 鲑鲈目和鳕形目。我 国仅产鳕形目。
(八)蟾鱼总目
Batrachoidomorp ha
特征:体短粗,平扁或 侧扁,皮肤裸出,有 小刺或小骨板;鳃孔 小,本总目共有4个目, 我国产3个目,即海蛾 鱼目、喉盘鱼目和鮟 鱇目。喉盘鱼目现知 我国仅产于台湾。
鲼形目的9科
①六鳃魟科 ②扁魟科 ③魟科 ④燕魟科 ⑤河魟科 ⑥鲼科:卵胎生 ⑦鹞鲼科 ⑧牛鼻鲼科:卵胎生 ⑨蝠鲼科
均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电鰩目
单鳍电鰩 • 分科: 双鳍电鳐科(Torpedinidae) 单鳍电鳐科(Narkidae) 无鳍电鳐科(Temeridae) 没有食用价值。
双鳍电鰩
全头亚纲
海中霸王与海洋药库
• • • • 鱼肝油 鱼翅 皮革 细胞分泌物有抑癌作 用
河豚:有剧毒,卵和肝制药对神经痛、风湿病良好 疗效。
(三)食用鱼类
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 经常食用身体健壮、延长寿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 病风险。 儿童经常食用生长发育快,智力发展较好。
(四)观赏鱼类
(五)其他用途
2软骨鱼 角质鳍条、不分支节、外包皮肤
鱼的口
• 上下颔组成 • 作用--攻击、防御、营巢、求偶、钻洞、呼吸进水 • 类型—上位口、下位口 、端位口
鱼的皮肤
表皮
分泌粘液 腺层 保护鱼体 凝聚沉淀水中悬浮物 调节渗透压
真皮
生发层
盾鳞
鳞片 硬鳞 骨鳞 软骨
骨骼
硬骨
其他特征
鱼的食性和摄食种类不同,消化系统形态结 构和功能也不同。例如牙齿,鳃耙。 鱼类主要用鳃呼吸,部分具有一些辅助器官: 皮肤、口咽腔黏膜、肠管、鳃上器官、气囊等。 心脏小,一心室一心房,一循环途径。 侧线 眼睑(jian) 多数卵生,少数胎生
真鲨目
• 背鳍2个,无硬棘。具臀鳍。鳃孔5个。 • 颌舌接型。吻软骨3个。 • 全世界共有4亚目7科49属200余种,多分布于热 带、温带海域。 • 中国有4亚目4科23属约60多种,是中国软骨鱼类 中属种最多的1个类群。
真鲨目的4亚目7科 1、猫鲨亚目1科--猫鲨科 2、皱唇鲨亚目4科--拟皱唇鲨科、皱唇鲨科(中国2 科) 3、真鲨亚目1科--真鲨科 4、双髻鲨亚目1科--双髻科
世界对鲨鱼抗癌机理研究
• 美国生物化学博士鲁尔的解剖实验25年 • 美国佛罗里达州科学家强致癌剂喂养实验8年 • 1984年提取心脏血清注入人体细血球性白血病细 胞株中 • 软骨组织阻止癌细胞生长
总结
• • • • 唇形科的特征经济价值 鱼的分类依据 两大鱼纲的典型区别 鱼类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