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对策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凡事总有个原因,有的是一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等,而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是多因一果,下面笔者就从两个的大的方面去讨论。

1、从内因来看1)期望值过高。

以前,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小孩考上大学就是出人头地,就意味着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给他们带来荣耀等,老师也常常告诫学生们,高考的磨难是暂时的,一切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老师对那些早恋的同学们说:“同学们,只要你们考取了大学,一切都会如愿的,现在你们只需努力、奋斗去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同学们对大学怀有各种各样的美好的憧憬,对大学生活满怀期待,可等他们考进大学后,发现一切并不是那样的美好。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他们发现大学里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与读高中时的不一样。

对于这点,很多大学生感到不适应,读高中时,老师监督学生学习,生活上有的同学也有家人照顾,但在大学里,注重的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生活上也没有人照顾,一切都得自理,大学生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产生的种种困难和矛盾,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心理障碍。

2)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够真确。

中国对待性心理方面的教育普遍开展不足,不像外国,许多父母在他们很小时就给他们讲一些基本的性心理知识。

有的大学生一旦遭到失恋,就萎靡不振,终日没精打采,对生活失去信心,好象世界末日似的。

有的大学生恋爱后,就忘了学习,甚至在外租了他们的二人世界的“小巢”,过起了所谓的“夫妻”生活。

有的大学生比较内向,不敢向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白,过着一相情愿式的单相思生活,这些都是造成他们心理障碍的原因。

2、从外因来看1)新的人际关系。

刚进大学的新生,有的说:“走进校园,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心情很郁闷。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即使大部分来自中国,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

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

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一、概念界定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是指包括盲、聋、智障等多种类型残障儿童并为其提供特殊教育的学校。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无法有效地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方式去适应环境要求时表现出的心理活动异常状态。

心理障碍是对许多不同种类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统称。

二、学生心理障碍类型三、残障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1.自身缺陷自身缺陷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由于自身生理缺陷,残障学生接受信息少,社会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易产生不合群现象,表现为孤僻、自卑、粗鲁、易怒、强烈逆反等异常心态。

2.家庭因素家庭是塑造儿童个性、形成品质,养成习惯的重要场所。

家长的心理状态和家庭教育对残障儿童身心发展都会产生极大影响。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残疾是老天报应,不愿承认甚至把孩子藏起来,造成孩子强烈自卑;有的家长负罪感严重,对孩子过分溺爱,造成孩子依赖、懒惰、自私、虚荣;有的家长家境贫困,无力教养,把孩子视为累赘,造成其孤僻、多疑、冷漠;个别家长本身品质恶劣,经常打骂虐待孩子,造成孩子要么胆怯要么残酷走向两个极端;还有的家长以沟通不变为由,对其不管不问,造成残障儿童做出异常举动。

3.学校教育(1)特教学校的教育管理,几乎仍是封闭或半封闭模式,既限制了学生的社会交往,也限制了其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容易造成其退缩、怯懦、恐怖等不良心理。

(2)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包办一切,造成视野狭窄,社会能力薄弱。

课程设置对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造成学生缺乏兴趣,产生厌学弃学情绪。

教学方法不当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导致学生心理失衡,产生敌对情绪。

4.社会因素如:就业难,工种差,工资差别大或过分的同情和轻视,造成学生心理失衡,产生不满、怨恨、怀疑和敌对情绪。

四、对策1.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1)培养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残障学生独立生存、发展的根本。

因此特教学校首先应注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引导学生正视现实残障儿童的许多心理问题归根到底是由自身缺陷引起。

浅谈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 城关镇富坪小学郭雯瑾

浅谈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  城关镇富坪小学郭雯瑾

浅谈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城关镇富坪小学郭雯瑾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心理和身理因素,不少学生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根据我现任年级学生的表现情况,我将学生心理障碍归纳为以下几种:一、纪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控能力。

有的学生对学校纪律,班级规定熟视无睹,我行我素,不听老师安排,甚至不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

如:上课时不听讲课,讨论时不参与,自己独自在一边玩,有时还有意无意地做些小动作,讲与课堂无关的话,惹得全班同学大笑,扰乱课堂纪律;有的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集队集会时故意扰乱会场秩序;遇到问题不加思考,好冲动、好发脾气、耍小性子等等。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求知的欲望。

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学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上课时不集中精力学习,课后不读书、不做作业,贪玩游戏、上网,或东游西逛,得过且过,没有远大理想、志向。

三、焦虑、抑郁。

有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反应过分敏感,多虑。

心事重重,想入非非。

这主要迫于学习压力、外界压力。

或是家庭要求太高,或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等。

四、胆小怯懦,缺乏应有的正气、胆识。

有的学生胆小怕事,受人欺负都不敢给老师或父母讲,课堂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让他发言时,紧张得面红耳赤,浑身发抖,说话也结结巴巴,公开场合更不敢抛头露面,发现坏人坏事不敢大胆阻止、揭发等。

五、自信心不足,依赖性较强。

表现在做事放不开手脚。

如: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小,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个别班队干部不能大胆开展工作,事事都问老师;有的学生做作业、考试时,也不相信自己的答案,一有机会,定会偷看、抄袭,宁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

在家里,大小事都靠爷爷、奶奶、父母的帮助,在学校,作业、值日都靠同学帮着做。

六、缺乏包容心,忍耐性和谦让礼节。

有的学生不能容忍别人的一点缺点和错误,遇事不忍耐、不谦让,为了一点小事就会争论不止,纠缠不休,直至发生口角。

七、缺乏竞争意识。

有部分学生缺乏竞争意识。

如:不积极参加班干部的竞选,不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竞赛活动,不敢大胆展示自己,用古时的观点叫“不涉仕途、与事无争、隐居山野,”用现在的观点叫不求上进、胸无大志、满足现状。

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一)人类“心理疾病”时代已悄然来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

在自然灾害多发、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心理危机是十分现实的威胁。

“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

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

”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师杨宏飞这样告诫道。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3年就已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比例,将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到第一位。

西班牙《荟萃》月刊7月号发表的文章说,人类进入精神疾病时代。

世界25%的人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疾病。

精神障碍疾病今后几年将大幅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自2001年以来已把关注精神疾病问题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今后10~20年内,全球将有1/5的人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排在前10位的死因中,有3项将源于心理因素。

还有的统计结果表示,目前的青少年中有15.5%的人有自杀倾向。

据天津精神卫生国际论坛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许多17岁以下的青少年正在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专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天津市安定医院曾经对部分小学和初中在校生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5.1%的中小学生有抑郁心境,其中男孩多于女孩,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面临小学毕业和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产生抑郁的比例最高。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安定医院冯志颖教授指出,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

可许多孩子都认为,父母、老师、亲戚、朋友期待的目光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道道绳索、一座座大山。

长期的压力得不到宣泄,孩子就会进入心理亚健康状态,出现自卑自责、丧失学习兴趣、思维联想困难、精力食欲减退,有的孩子甚至有自杀倾向。

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发表时间:2013-09-23T08:54:21.5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56期供稿作者:张树标[导读] 目前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厌学、骄傲、依赖、自卑等方面。

张树标山东省沾化县冯家镇第二实验学校256800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学业进步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会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烦恼与困惑,会在思想上产生种种压力与负担。

因此,初中学生们的学习心理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目前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厌学、骄傲、依赖、自卑等方面。

下面,就这些现象分别作一个粗浅的剖析。

1.厌学心理。

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因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枯燥、呆板所致,有的因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太重所致,有的因学习的时间周期较长所致。

2.骄傲心理。

产生骄傲心理的原因,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这类学生在班级学习成绩相对好一些,而对外部世界和学习的艰深又认识甚少。

3.依赖心理。

究其原因,一是他们意志较薄弱,自制能力差;二是老师包办代替较多,学生一感到有畏难情绪,老师马上进行讲解,削弱了学生的独立活动意识和积极性。

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社会影响不良有关;有的是由学校教育失误造成;有的因个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影响所致。

自卑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影响极大。

二、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1.加强心理健康指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其主要任务与做法如下。

(1)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讲授书本知识外,还应教给学生排解、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遵循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他们解除困扰,适应环境。

(3)进行良好的行为训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增加心理营养,满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是进行具体的辅导。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研究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其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人际关系紧张、恐惧、抑郁、焦虑、强迫、网络成瘾、偏执、敏感、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还可能影响到整体国民素质水平的提高。

因此,科学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考试焦虑是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在应试情境下,个体会过分担忧、紧张不安,甚至出现逃避考试的行为。

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学生在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刻板,思路变窄,甚至大脑一片空白,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持久的过度的学业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都可能导致考试焦虑。

特别是平时遇事易于紧张、胆怯,高估困难情境,面对挫折过分自责的学生更容易发生考试焦虑。

其次,过分敏感也是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有些高中生表现出神经过敏、多疑,觉得他人时刻在品评自己,担心自己的形象遭到别人诋毁。

他们常常把别人无意中说的话、低声说的话,怀疑成别人在议论自己,别人不相干的动作当作是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

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他们喜怒无常,猜忌、压抑、孤独,情绪变化很大。

这些问题会影响研究生活,甚至导致停止学业,住进医院。

最后,残忍暴力也是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校园暴力经常见诸报端,有些高中生之间由于不经意的一件小事或一句口角引起了不愉快,便产生霸凌现象,纠集一伙人凌侮一个人。

有的人甚至用手机拍了短片发到网上,有的则以戏弄别人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成帮结伙打群架,产生严重后果,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部分高中生法制观念淡薄,任性胡来,不计后果,网络媒体宣扬的暴力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科学分析原因,探讨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第一,不同年级均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研究心理障碍。

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第二,对人多疑恐惧。

表现为心里老是为某些事情焦虑,极度胆小害怕,整天忧心忡忡,情绪不安,似乎总面临什么危险和侵害。

遇事很少相信别人,总怕对自己不利,喜欢独处。

向往幻想世界,异想天开。

第三,对他人冷漠敌视。

表现为常把内心的烦恼、愤恨向他人发泄。

殴打、谩骂同学,损坏公物,甚至轻生。

第四,逆反心理严重。

表现为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常常表现出自己年龄、身份能力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综合起来,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缘故原由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考虑。

首先,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上,心理学健康教诲知识未周全遍及,社会、学校、家庭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诲的认识不够,许多家长以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成绩”当学生呈现问题时,大部分家长采用的是打骂的方式,而不会采用沟通、了解的方式。

其次,学校里面部分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引导,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刻板。

例如,一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行为惯并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这位老师为纠正该生的毛病,竟然每次上课都让他站在课桌旁听课,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不但没有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连原有的手工制作特长也丢弃了。

第三,家长缺乏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导致学生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又成为皇帝、公主。

经常听到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说:“这孩子就听你们老师的,老师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
整理课件
戏剧化型人格障碍
又称癔症型人格障 碍。这种人具有浓 厚而强烈的情绪反 应,行为特点是自 吹自擂、装腔作势; 爱虚荣,喜欢引起 他人的注意和关心。 自我中心,依赖性 强。
整理课件
回避型人格障碍
心理自卑,行为 退缩。面对挑战 采取逃避态度或 不能应付。想与 人来往,又怕被 人拒绝、嫌弃; 想得到别人的关 心与体贴,又害 羞不敢亲近。
患者感到焦虑失眠病程迁延达一年以上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与应对一心理障碍的预防1正视自我勇于接受现实2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抱负水平3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培养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情绪5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二心理障碍的应对1寻求专业帮助2遵循治疗方案四大学生心理干预对策1培养学生的心理求助的意识观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 障碍与防治
我会不会触电? 我会不会触电? 我会不会触电?
整理课件
强迫性怀疑
强迫观念: 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无
奈的观念,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自我控制 和克服(如:强迫怀疑、强迫回忆等)。 强迫动作:
强迫洗涤、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 等。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疑病症
患者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确信自己有病, 而处于对疾病持续而强烈的恐惧中,表现得极 为焦虑。
整理课件
抑郁性神经症
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 精力缺乏 时间:两周以上
整理课件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人 格缺或人格展的 内在不平衡、不 协调,表现为情 绪不稳定,感情 淡薄甚至冷酷无 情;常常与人发 生冲突,不适应 周围的社会环境。
整理课件
偏执型人格障碍
感觉极度过敏,思 想、行为固执死板, 不信任别人,认为 别人存心不良,坚 持毫无根据的怀疑。 把由于自己的错误 或不慎产生的后果 归咎于他人。难与 人相处。

九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及疏导方法

九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及疏导方法

九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及疏导方法作者:黄东梅来源:《师道(教研)》 2021年第5期文\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文翰中学黄东梅一、九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分析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大,对挫折承受力变差进入九年级,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面临优质高中的选择,学习任务尤其繁重,除了科目增加,知识量的扩展,还要参加各种大小的竞赛,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九年级更为突出。

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消化力低,或者行为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所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他们的自尊心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得到尊重,所以自认被边缘化、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最后产生了一种带消极反抗性质的情感,较严重的甚至是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2.人际关系不协调,产生孤独感到了九年级,出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把学生重新分班,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班集体,各方面都要重新适应,尤其是在家里备受宠爱的“太子”“千金”们,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内心难免孤独。

3.家长期望值过高,学生自信心不足学生进入九年级之后,升学的压力一下子增大,再加上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常因一两次考试失败就老觉得该生智力不高,不是重点高中的材料,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自信心。

害怕某一次考试的失败,从而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进取的信心,所以每一天每一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丧失了应有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充满了担心与焦虑。

二、疏导九年级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1.微笑效应——人际悦纳管理法教师要悦纳学生,首先要悦纳自己。

高中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高中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高中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据某教育科学研究所对500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方面问题。

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心理障碍,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不平衡性高中生正处在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生理发展迅速,逐渐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意识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动荡性。

他们思维敏捷,但具片面性;他们热情,但易冲动;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但毅力不够;在社会交往中易出现焦虑和困惑,常常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

3、自主性高中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他们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再满足于依赖、盲从成人的看法,对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4、前瞻性青年时期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间环节,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他们内心充满着对未来发展的憧憬和向往。

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富于理想,引导他们不断的追求。

5、进取性由于生理、心理的迅速发展、成熟,高中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不安现状、富于进取、勇于创新,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6、闭锁性高中生渴望拥有独立的空间,不再依赖成人,不再对长辈敞开心扉,心理发展呈闭锁性特点。

这也使得他们容易感到孤独,希望被人理解,热衷寻找可以倾诉的朋友。

7、社会性高中生的心里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喜欢对一些问题做出自己的评价。

他们开始思考学校范围以外的问题,主人翁的意识与日俱增。

二、高中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1、情绪上的紧张、焦虑与抑郁。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很荣幸入选成为今年新生的助导,一个月来的深入接触发现了新生们有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为他们解决这方面困难的同时也在自我提高;以下是一个月来的工作总结,包括新生的问题,也包括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1、大一刚开学:<1>、环境、角度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新生活的焦虑心理;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较大,会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等等;<2>、自我认知失调;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作为象牙塔的骄子--当代大学生,在中学是学习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到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少数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3>、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的问题,不少人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有些大学生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显示自己的力量,这对于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必然产生难以解除的矛盾;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可以说成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进入大学以后,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而有的大学生可能性格上比较内向、孤僻,或不擅言谈,不知道怎么样来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与同学产生矛盾,甚至导致疏离的结果2、大二适应生活后的问题:<1>、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压力是无形的,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紧张感;有些同学很勤奋,但是成绩可能总是不如人意,就很容易在学习上感到些微压力,更不用说预备考研,参加各类证书考试等等带来的应试压力了;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15%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左右是特困生;对金钱压力的切身感受,让他们感到自卑,更加深了在学习上的压力;<2>、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心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上,大学生们对未来的生活虽有向往和迎接挑战的兴奋,但在没有丝毫社会经验和对未来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没有他人的引导,反而更易产生迷茫的心理;在受挫之后,更加容易采取被动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徘徊不前;在还没有确立人生目标前,对未来的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3>、生活上的挫折;一些偶然的因素,带给某些大学生生活挫折,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的稳定,诸如失恋、失去朋友、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保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到过严重的挫折,更缺乏独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耐受性比较差,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烦恼、自卑、痛苦、嫉妒;三、大三大四就要结束大学生活是面临的心理问题:择业的难题;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变化对受“进入大学门,就是国家人,就可以端铁饭碗吃皇粮”的传统观念影响,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1、学生自己的原因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并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性的成熟带来性心理的变化,由于经验不足,阅历太浅,理智性差,出现感情与荣誉之间强烈的心理失调等等;2、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原因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1、父母对子女管教严格,强迫命令、批评指责多,子女性格上虽表现出诚实、礼貌、细心、负责,但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羞怯、自卑、敏感,唯唯诺诺;2、父母过分满足、过分保护,唯恐孩子受挫折;这种学生依赖性强,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3、父母对其行为放任,很少约束;这种大学生很可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很难适应集体生活;3、社会的原因社会因素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引入竞争机制,人们充分施展才能,展开平等竞争,大学生平静的心理自然会受到冲击,当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面对这种挑战时,一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他们的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和实用化;社会上出现的追求享受,腐化堕落现象也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主要表现为对政治不感兴趣,冷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道德出现滑坡;4、健康教育制度的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表现为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认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应取消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认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就不应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当前,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是在各个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作为一章或一节来讲解;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网络空白” ;在大学生中,主要有网络恐怖、网络依赖上瘾、网恋、人际关系淡漠、厌学逃课等,有的学生甚至因上网成瘾而精神失常、自杀;这些新问题已引起了学校和家庭的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应认真研究网络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占领网络阵地,让网络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方法、渠道单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一线辅导员更多的被视为“消防员”,常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教育方式上,方法单一,手段落后,轻视对重点群体心理危机的主动介入疏导;队伍不齐且缺乏专业化;当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由于他们心理学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足,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有的误导了该工作的发展方向,甚至,有的还给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在未来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需要逐步实现专业化;三、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完善教育制度,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高校应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建议高校系统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避免出现挤占或挪用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时的现象,充分保障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开设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加快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软件进入课堂,可缓解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提高了教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水平;另一方面校园心理咨询网络和其他心理咨询网站可以更便捷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实现远程心理求助或专家求助;可以在网上实现与其他同学沟通聊天;可以构建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系统,会诊疑难病症,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网络上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高校系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意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孤立出来,而是要更好地体现二者的互补和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因素有机结合,共同加强学生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专业化师资培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心理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家庭在学生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家长学会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高校的办法;<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基本上是在此时形成;掌握心理学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重要措施;适当增加心理学课程,如开设“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使大学生丰富这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剂能力,明确方向,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对于大学生缩短心理适应期,及时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环境,加快人格成熟,将起到积极作用;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有关心理上的专业知识,在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有效途径解决;学校也可以开展并提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让大学生了解情况,找到倾诉的对象,受到正确的引导,及时走出心理误区;<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有科学家认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因此,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是指发生在“校园”这一特定空间的文化形态,是指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具体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态;物态文化包括学校的环境美化,建筑设施,仪器设备的设置等;制度文化则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项严格的管理制度,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等;物态文化和制度文化能共同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活动文化则是指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读书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学术报告会、艺术节、体育节、科普节、社团节、书画展、模拟法庭等等;活动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心理文化则是指沉淀于师生员工思想深层次的体现学校特色的用以维系学校优良校风、学风和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的总和;心理文化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优良的校风、学风是建设文明校园的关键,它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增强集体主义意识,使大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同时有利于学生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特殊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教育对策

特殊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教育对策

特殊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教育对策摘要: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特殊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分析研究特殊教育,并对特殊教育工作实施中的科学、有效策略进行强调,这对于发展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效果有积极作用。

就目前的实践来看,特殊教育面对的学生是“特殊”的,而且这些“特殊”的学生其存在的心理障碍是不同的。

面对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老师要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对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是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

文章分析特殊学生的心理障碍,并对特殊教育对策进行研究和讨论,目的是要指导实践工作。

关键词:特殊学生;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特殊学生教育是现阶段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特殊教育面对的学生群体存在着“独特性”。

结合目前的特殊教育实践做分析可知要想保障教育的实际效果,需要对特殊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即要在明确学生心理障碍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制定并落实教育策略,这样,特殊教育的实际效果会更加的突出。

简单来讲,虽然特殊教育中所有的学生都称之为“特殊”学生,但是他们的心理障碍表现却是完全不同的,且不同的心理障碍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同的。

基于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调教育对策的利用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特殊学生心理障碍表现与危害就心理障碍这个概念来看,其指的是受特殊的外界条件影响,在头脑中形成的认识上的偏异,这种偏异会对道德要求的正确理解产生阻碍,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不健康心理状态的影响下,孩子的性格、兴趣、信念等均会发生显著的变化[1]。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心理障碍的表现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是自卑冷漠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显著特点是自卑心理非常严重,其会觉得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如别的孩子,所以在社交的过程中,他们会有敏感、自卑的情绪出现,久而久之会不愿意社交。

这种心理障碍会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对生活没有信心,所以这些孩子大都缺乏理想、目标迷茫。

第二类是自私孤僻型。

这个类型的孩子自私心特别严重,凡是只会考虑自己,很少会顾及他人。

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诊断与对策研究

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诊断与对策研究

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诊断与对策研究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表现,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诊断,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探求避免、消除这些心理障碍的方法。

结果表明:人际关系紧张,抵触、逆反心理,焦虑、恐惧心理,自卑、自傲心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心理障碍。

要避免和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必须热爱学生,以情育心;改进教学,因材施教;运用适当的心理诱导、心理暗示;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心理障碍诊断研究1、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现代教学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的学习观,发展到既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又强调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效益的整体教育观。

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全面素质人才的培养。

因此,研究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避免和消除心理障碍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表现与分析诊断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产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2、1 人际关系紧张心理。

这一心理表现在师生情感的对立或思想隔阂,同学间性格或兴趣的矛盾。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仍处于尚未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生理、心理特点,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与教师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所以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受到教师的过多限制,希望自己在学习和行为上获得更大的自由,拥有更多的主动性。

而教师则往往认为自己拥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利,在教学活动中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素质和培养道德品质的任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希望能支配、控制学生,要求学生接受其教育和指导,以维护自己的权威与尊严,师生间这种不同的愿望,就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另外,同学间因各人的家庭环境、性格、兴趣、爱好和教养水平不同,在学习活动中也会产生某些意见和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诱发心理障碍。

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

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

多 ,要 解答 的问题 太深 …一 于是 ,他 们逐 渐 失去 了信心 , 表 现 出种种 消 极现 象 ,或者 勉强跟 着 学 ,或者 心不 在焉 。 针 对这 类 学生 ,教师 首 先应 帮助他 们 克服 意志 弱 点 ,
学 习成绩 特别 冒尖 ,出类拔 萃 ,似鹤 立鸡 群 ,教师 靠他 们
的 教师 ,应 该提 高课 堂效 率 ,培养 学 生 自觉奋 发、注 重 效 则 ,除 了让大 家集 体讨 论外 ,课后 还 要专 门找他 继续 探讨 率 、大胆 质 疑等好 的学 习方法 。第 三要 加 强辅 导 ,这既 能 难 题 , 同时提 一些相 关 的 问题 让他 思 考 ,过一段 时 间再请
挣 脸 面 ,学 校 靠 他 们 撑 门 面 ,而 他 们 的 自我感 觉 又 特 别
好 ,久而 久之 ,他 们就 自认 为举 世无 双而 目空 一切 ,有 的 坚 定学 习信 念 。其 次要 引导他 们 掌握 正确 、科 学 的学 习方 连教他 的老师 也不 放在 眼里 。对 这种 优生 ,教 师千 万迁 就 法 。德 国教 育家 第斯 多 惠 曾经 说过 : “ 不 好 的教师 是传 授 不得 ,在 课堂 上要 专挑 一些 深难度 问题请 他们 回答 ,辅 导 真 理 ,好 的教师 是 叫学生 去发 现真 理 。 ”我认 为 ,一个 好 时 间,检 查他 们其 他 的作业 ,若做 对 了 ,就点 头默许 ,否

畏难型
这 类学 生 多属 后进 生 ,他 们基 础 薄弱 ,知 识储 备少 ,
运 用知 识 的能 力低 下 ,学 习方 法 欠佳 ,学 习 中感 到路障 太 烈 、过高 估计 自己 ,因而对 自己 由 自信 到 自负 。 多 ,老 师讲 ,难听 懂 , 自己看 ,看不 懂 ,要识 记 的知识 太 对 这类 学 生 ,教 师 一 定 要 慎 重 对 待 。 这部 分 优 生 的

中职生心理障碍对策分析

中职生心理障碍对策分析

中职生的心理障碍与对策分析摘要:中职学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自卑,焦虑,抑郁,厌学,自暴自弃等不健康的心理情绪,本文旨在对产生这些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作简要的分析,并就如何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障碍对策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230-01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学校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中职生由于受中考失败的打击,造成沮丧,失意和消极。

致使成天抬不起头来,缺乏自信,心态失常。

我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特别是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青年一代更要有自信,果断,勇敢,知难而上,不畏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

一旦存在心理障碍,小则影响个人的事业成功,大则影响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我们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从社会进步的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着重谈谈中职生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1 中职生的心理障碍1.1 自卑感与失落感中职生在初中时往往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上高中进大学”是家长的寄托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愿望,然而残酷的中考现实却把他们的“梦”撕得粉碎,大学校门因此对他们紧闭了,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们知道,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对社会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对待人生中碰到的挫折和失败,于是他们中的不少人把中考的失败情绪带到了职中,这种自卑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梦想的破灭,孩子在家长眼中的地位下降了,孩子们的自卑感,愧疚感和失落感却越来越强了。

1.2 对前程感到渺茫与暗淡中职生的就业难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而时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尤其是连大学生甚至名牌大学毕业生都难以找到一个好工作的社会现况,更是给这一群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使他们感到前程暗淡,悲观失望。

学生心理障碍个案分析及思考

学生心理障碍个案分析及思考

学生心理障碍个案分析及思考近年来,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和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学生的个案,探讨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对策。

个案介绍:小明,一名高中生,在学习上一直表现出色。

然而,在近期的期末考试中,他却出现了明显的压力反应。

他开始失眠、食欲不振、容易疲倦,且情绪低落。

同时,他还出现了焦虑和紧张的症状,经常担心自己的成绩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原因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小明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而这种成绩的维持对他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他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担心一旦出现差错,就会面临失去名次和荣誉的压力。

2. 缺乏情绪管理能力:小明没有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来应对来自学业和社交方面的压力。

他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自我安抚和调节,导致情绪逐渐累积而无法释放。

3. 社交困难:小明对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过于在意。

他担心自己的表现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这增加了他的压力和焦虑。

对策思考:1. 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应提供全面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识别和应对学业和人际关系压力。

心理辅导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帮助他们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和应对学习压力的方法。

2. 培养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认知心理学知识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同时,他们可以通过自我冥想、运动和艺术等方式来释放和调节情绪。

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3. 增强社交技巧: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或社交训练,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并减轻其对社交问题的担忧。

4.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应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关怀。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业和心理状况。

社会也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

结论:学生心理障碍已成为当代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通过对学生个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但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这一问题。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自我调适对策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自我调适对策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自我调适对策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大学校园中,接受高等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例如考试不及格、作业繁重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引起一些学习心理障碍,甚至会严重影响学业成绩和个人心理健康。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种类,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自我调适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成因分析1. 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紧张、不安和担忧等情绪。

常见的表现包括暴躁、急躁、易疲劳、入睡困难等。

导致学习焦虑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课程内容不理解、学业压力大、学习方法不当等。

2. 学习厌恶学习厌恶是指学生对学习无兴趣或者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学习。

学习厌恶可能会导致学生逃课、放弃课业等不良行为。

导致学习厌恶的原因可能是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学术成就感不足、学业压力大、自信心不足等。

3. 学习困惑学习困惑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或者不理解的问题,导致思路混乱、逻辑不清等。

学习困惑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自卑感等心理问题。

导致学习困惑的原因可能是课程难度过高、学习方法不当、对学科理解不深等。

自我调适对策1. 学习焦虑调整思维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变对学习的态度。

尽量不要把学习压力看得太重,让自己放松一下,想想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学习方法来避免学习焦虑,例如制定学习计划、提前预习、分段学习等。

寻求帮助: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向导师、朋友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分享自己的困惑和压力。

2. 学习厌恶寻找学习兴趣点:学生可以通过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改变学习方式:学习本身并不只是听老师讲课、做作业等传统形式,学生可以寻找其他学习方式,例如线上学习、参加学术讨论等,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培养学术成就感:学生可以通过多参加学术活动、比赛,增加自我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原因及心理护理对策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原因及心理护理对策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娩对于女人来说可以说是影响一生的大事,无论是产前、产中还是产后,产妇的心理状态都极其不稳定,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加强产妇产后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研究,在确保产妇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保持心理健康。

方法:本文采取对比照对的方法展开具体研究,分别对产妇实行不同的护理方式来验证心理护理的效果。

一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另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的方式进行,并记录两种护理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和具体特征,统计相应的数据。

结果:通过常规组与心理组的护理方式的展开,发现关爱护理对于产科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较大,对于心理健康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而常规组的产妇会因为心理障碍出现抑郁、忧虑等心理问题,不利于身体恢复。

结论:心理护理能够对产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水平的期待和要求,因此值得在在全医院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现代医院产妇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心理障碍;产后心理;护理对策;疗效对比论文类型:应用基础目录摘要 (1)1.前言 (3)1.1 背景和意义 (3)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3)1.3 关键词及定义 (3)1.4文献回顾 (4)2 研究方法 (5)2.1研究对象 (5)2.2 一般资料 (5)2.3研究步骤 (5)2.4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6)3.1常规组和关爱组产妇产后1天、7天、6周状态焦虑程度比较 (6)3.2 常规组和关爱组产后1天、7天、6周抑郁程度比较 (6)4讨论 (8)4.1 母婴分离产妇的心理状态 (8)4.2 护理干预的效果及相关因素 (9)5 推论及建议 (10)5.1 推论 (10)5.2 建议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1.前言1.1 背景和意义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生育被看做是女性的头等大事,古代便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男性更是可以为了实现传宗接代而采取“一夫多妻制”,看见生育问题在我国的重视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在当今的中学生活中,中学生们常面对考试低分、同学矛盾、他人议论、老师批评、家长斥责以及其他种种不利情况,往往使得情绪激动:有的大哭大闹,有的发尽脾气,有的离气出走甚至自杀。

这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特征
1 、缺乏内动力。

初中生一般还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目的,大多学生一般都把学习成绩与个人荣誉和教师评价态度相联系,与升重点高中相联系,很少有人把学习与发展和社会需要相联系,因此他们的学习一般都是被动的。

再加上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疲于应付。

结果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压力影响下,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便会出现不爱学习,频繁违纪的现象。

2 、缺乏自制力。

青年初期阶段的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缺少自制能力,在家长、社会及学校的压力下,他们紧张的学习,心理上的压力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目标几乎都是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发展要求不那么重视,所以学生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对去体验各类社会生活,这就与家长、学校的教育要求发生了冲突。

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家长和学校的要求,但却有许多学生对来自家长和学校的约束产生了抗拒心理。

这种心理上的逆反情绪会使个人的自我调解能力严重失控制,使一些学生放弃学习而贪玩、把主要精力用于交友、寻求新的文化生活刺激等等。

其中很多学生不仅是高考和中考的落榜,同时还有一些人被社会和历史淘汰。

3 、缺乏自信心。

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但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分析自己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

另外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心理上的压抑状态,长此以往,使这些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

他们严重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的会自暴自弃,放松学习,任其落后。

这种自信不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严重时可以使一部分学生完全放弃努力。

4 、缺乏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多,科目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与目前仍然占统治地位的应试教育有直接关系。

这种学习方法不能使学生产生内动力,也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由于频繁考试,尽管一些学生很努力,有时成绩并不理想,这其实是学习方法不佳的必然结果。

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的优劣,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改进自己的学习。

5 、缺乏考试经验。

考试焦虑是许多学生在考试前出现的一种心神不安、学习效率下降的一种心理表现。

这种心理的出现一般与考试中的紧张气氛和学生自我适应能力较差有关。

同时也与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如平时学习水平有关。

所以解决考试焦虑也是心理调节的重要方面。

二、解决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策略
1、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先导
课堂心理气氛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感活动状态,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所依赖的群体情绪状态。

积极、主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中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

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要靠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造,教师是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者和维护者。

一方面教师应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
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2、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
师生间形成的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学习,产生成功感。

教师还应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得到启迪和引导,从而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3、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和学的手段,它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好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获得系统牢固的知识技能,智力得到提高;反之则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质量不高,智力提高不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乐教、善教、平等、尊重、循循善诱的教风;学生应有乐学、愿学、会学、生动、主动的学风,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动口动手能力。

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乐学的情趣,“苦学”的意志,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保证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或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展现实物、标本、模型,组织学生讨论、练习、参观等,教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枯燥的材料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使教学活跃起来;通过“表现教学”、“成功教学”等,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和自我激励、自我要求心理,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步入良性循环的“魔力圈”。

5、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