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环境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分析

姓名:栾广秀

学号:101906040116

班级:信管10K1

电力企业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经营行为的改变是行业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行业环境因素的变动又是宏观环境因素驱动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把握企业外部环境形势时,首先应考察分析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行业环境及企业行为的变化。

1.电力工业的市场需求

电力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力供应不仅不再短缺,而且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大于求,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表面上看,电力市场呈现饱和的趋势。从实际分析看,电力市场还处于低级阶段,电力资源分布和电源建设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电力需求饱和有阶段性和地域性限制,从总体平衡上考虑,电力供应远未达到社会需求。1999年我国人均装机容量只有0.237千瓦,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均发电量只有979千瓦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年用电量1 064千瓦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电力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只有34.8%。现在我国仍有近2 300万人没用上电。我国电力需求增长1998年进入回升。

2.电力行业由垄断逐步走向竞争

从当前大的经济环境着眼分析,我们看到,政府管理体制和国有经济的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打破垄断,开放国内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吸引外资,这些做法从竞争性产业延伸到垄断性产业。电力体制和运行机制长期以来由国家制定和经营,国家定价,没有竞争,导致电力建设成本高,电源结构不合理,成本核算粗,管理官本位。同时服务质量差,经营观念淡薄,多种经营产业包袱重,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能力。因此,不打破电力由国家垄断,就不能建立现代电力市场;不建立现代电力市场,就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这既是管理问题,又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

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一变化导致了电力市场开始出现竞争并且竞争程度逐步增强,也逐渐显现出了电力工业产业组织结构垂直垄断的弊端。因为垂直一体化经营的国家电力公司,集发电、输电、配电、售电于一身,几乎控制着全部电网(特别是输电网)和一半的发电厂。

加之国有企业持续低迷,尤其是像重庆这样的工业大城市,用电增长缓慢,电费回收困难,电力企业经营困难重重。2000年电力行业仅向中央财政上缴86亿元,不少省网公司处于亏损或保本经营状态。降低电力成本和提高电力工业效率成为电力企业寻求出路的关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电力作为最后一块桥头堡,被推向了市场化改革的峰尖,政府和社会要求破除电力垄断,降低电价,提升服务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电力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为适应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家电力公司在全公司系统推出了开展“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建立电网调度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服务承诺、规范服务行为和供电企业经营行为、推出“一户一表”工程及建立技术支持系统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3.电力系统多种经营与主业的分离

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极大地改变了电力多种经营的环境。多种经营

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是在电力系统这个特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电力主业与多种经营之间是一种事实上的主办与被主办的关系,多种经营是由主业创办、扶持的,多种经营对主业具有依托和从属性,从而导致多种经营企业不能真正涉足市场而定格于“系统内部”,成为电力企业从属性的单位,继而产生内部人管理控制,内部人持股,产生内部市场的概念及其内部交易等非市场化行为,而与统一、开放、竞争、平等的市场经济要求难以接轨。

从现实的角度讲,电力企业实行战略重组,实施主辅分开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实施主辅分开,意味着对非核心业务的资产存量进行必要的重组,优化,盘活,其中大部分辅助性业务及其资产将成为多种产业的一部分,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从而使核心业务得以提升,电力主业得到精干。

然而,电力行业长期的垄断性、封闭性,必然对多种经营企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深刻的,无法在短期内彻底消除。破除垄断,实施主辅分离,多种经营必然面临巨大挑战:

一是打破垄断。失去行业统筹优势,市场化经营是多种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在多种经营产业结构中起支撑作用的电力安装、电器制造、电力物资经营等,都是靠对电力主业内部市场的专营和电力垄断优势发展起来的,企业及产品档次低,研发能力低下,市场竞争力弱,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二是主辅分离。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必将定位于市场,彻底摆脱对主业的依附与从属,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结构调整和要素优化,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对非核心业务的资产存量进行必要的重组,电力主业与多种经营从主辅隶属关系向经济利益关系转变。彻底摒除“主办与被主办”关系,把握好“分开”的尺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是困难重重。

三是实施主辅分开,人员分流,职工身份的确定和富余人员的安置如何解决。发展之初定位的电力多种经营的主要特征是安置型、福利型。

四是经营管理粗放,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实施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管理机制、风险规避机制急需健全完善。

五是加入WTO后,在市场、资源、人才等方面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竞争。

4.电力多种经营产业结构

电力多种经营资产总量,全国而言已达1 567亿元,净资产49亿元,平均负债率为68%。从产业结构分布来看,电力建设、电力设备产品制造和电力物资经营占70%~80%,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企业与产品比重很低,且大多无效益,高科技产品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在市场竞争中呈严重的弱势,比较早地走向市场的宾馆饭店已出现大面积亏损。目前尚能维持的电气产品制造企业,待两网改造结束以后,也将难以为继。由局部利益驱动而形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多种经营的许多资产由于不能适时重组而可能沉淀为不良资产。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必须要进行适应市场竞争的新型经营性战略调整。

对电力多种经营进行战略性调整,即对多种经营状况、产品产业的持续性进行科学评价,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趋势讲,只有积极引入竞争,在竞争中实现结构的调整。而实现有效竞争的前提是全面开放市场。从多种经营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大多数多种经营企业不具备竞争的实力,因而多种经营产业结构调整取向应该有进有退,以退为主,通过关停并转压缩战线,集中优势发展新型产业。

二、宏观环境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