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发展(鲁桐)
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过程理论及其演进-精品文档
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过程理论及其演进瑞典学者Johanson和Vahlne于1977年发表《企业国际化过程:知识增长与增加外国市场投入的模型》一文,开辟了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理论研究的先河。
在此后近30年中,学者们对该模型加以不断修正和发展,使过程理论成为企业国际化成长研究的主流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成长是一个企业渐进地参与国际经营活动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不确定性的风险规避,通过经验学习获得的外国市场知识和企业运作知识的增加与企业对该国的决策行为和资源投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个因果链就是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机理所在。
一、基本框架与核心概念企业国际化的过程理论建立在Cyert和March的企业行为理论和Penrose的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上,以企业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作为模型的主要假设,通过知识、投入、发展链(Establishment Chain)、松散结合体(Loosely-coupled System)和心理距离(Physic Distance)等概念描绘和分析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过程。
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过程模型(即Uppsala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它区分了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态和静态的因素。
其中静态因素包括市场投入和东道国知识(包括特定国际市场知识和企业国际运作知识),影响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态因素包括对于东道国资源投入的决策和企业近期行为的效果(图1)。
过程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市场知识和市场投入决定了下一阶段的企业对于该国市场的投入决策及企业行为,而这又决定了企业在再下一阶段经验学习的效果及风险认知,由此也就决定了企业在更下一阶段的市场投入。
需要说明的是,市场投入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投入的资源和投入的程度。
投入的资源表示资源投入的多少,而投入的程度表示这些投入的不可转移性。
如果企业投入的资源不能被移作它用,则表明企业的投入程度大,反之则反。
这个概念类似于“沉没成本”。
企业国际化理论综述
中国学者鲁桐在 《 中 国企业跨 国经营 战略》 中
总 结 了 中 国制 造 型 企 业 的 内 向 型 国 际 化 和外 向 型
【 作 者 简介 】王娇 , 中车工 业研 究院 有 限公 司 经济研 究部 , 研 究方 向: 企 业管理 ; 田钢 , 中车 工 业研 究院有 限公 司经 济研 究部 , 研 究方 向:
企 业管 理 。
国 际化 发 展 在 方 式 和 功 能 方 面 的 差 异 ( 见表 2 ) 。
表1 外 向和 内 向国际 化 的形式
技 术 、管 理 等 方 面 的基 础 之 上 。而 获 得 这 些 能 力 ,
必 须 经 过 不 断 积 累 和 积 极 引进 学 习 的过 程 ; 企 业 进 必须 在“ 引进来 ” 的基 础 之 上 , 才能 实现“ 走 出去 ” 。
二、 国 际 化 理 论
( 一) 企 业 国 际化 定 义 企 业 国际化 ( E n t e r p r i s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 的 概
念 至 今 未 形 成 一 个 统 一 的认 识 , 不 同 的 研 究 者 对 企
际 化 动 因理 论 、 发 展 中 国家 企 业 国际 化 动 因 理 论 和
【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2 — 2 7
作 企业 、 设 立海外 子公 司和分公 司等 1 。内 向国际 化 的形 式主要 有进 口、购买专 利技术 、三来一 补
( 加工 ) 、 建 立 国内合 资 / 合作 企业 、 成 为 外 国企 业 的 子公 司 或 分 公 司等 【 3 J 。外 向 国际 化 和 内 向 国 际 化 是 相互联 系 、 相互 促进 的 , 内 向 国 际 化 往 往 是 外 向 国际化的基础和条件 , 而 外 向 国际 化 是 内 向 国 际化 发 展 的必 然 趋 势 和 结 果 ( 见表 1 ) 。
企业国际化理论解读
企业国际化理论一、企业国际化的模式进出口贸易OEM贴牌生产、许可证授权、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化技术、非技术合作(非股权)国际联盟合资(股权)绿地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并购二、国际化理论的框架(主要分析哪些问题,可用于文献综述的框架)Dragon multinationals, John A. Mathews•国际化的概念:什么是国际化(应该考虑dominant和latecomer)•国际化的动机:利用优势与寻求优势•国际化的过程:如何国际化的(三类不同的跨国公司—dominant MNEs from USA, Japan and Euro; dominant MNEs from Scandinavian; latecomers)•国际化能提供哪些好处,国际化优势的来源:OLI VS LLL三、传统的国际化理论(established MNEs)1、Trade Theory1.1 Heckscher-Ohlin:国家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在进行贸易。
仅仅涉及到贸易理论,是国际化的最初形式,没有涉及到MNE。
1.2 将MNE看成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是资本由低收益率国家流向高收益率国家的结果。
1.3 MNE产生于的原因在于技术差距。
2、Industrial Theory2.1 Hymer(1976):MNE具有很多优势,形成了垄断势力,要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垄断势力。
2.2 Knickerbocker(1973):bandwagon effect(寡占反应理论),MNE是成群的。
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跨国公司进行的大笔海外投资都发生在同一时刻。
2.3 Graham(1978):tit-for-tat hypothsis,MNE是对其他企业侵入本国市场的反击。
不能解释为什么回去投资设厂而不是通过授权?3、Product Cycle Theory:Vernon从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来看企业的国际化过程。
企业国际化概念
(2)企业国际化的概念企业国际化虽然成了近年国内经济界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究竟什么是国际化?政府部门、企业界及经济理论界的说法不尽相同。
略微浏览一下国内这方面的文献,至少可以找到四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将企业国际化解释为:“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
”(鲁桐,1998)二是将国际化理解为“企业在利润、竞争机制和发展要求的驱使下,经营活动超越国界,企业决策越来越以满足世界市场需要为中心并向经营利益全球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三是认为国际化是“企业以国际市场为舞台,对外投资,在国外设立机构,广泛利用国外资源,从全球战略出发,进行综合运筹,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活动”,或者“是企业在两国、多国、洲际甚至全球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追求最大限度的国家比较利益。
四是认为企业国际化应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重含义,由此存在国际化的两条道路。
按照这种说法,企业推进国际化不仅意味着参与国际竞争,而且还意味着在本地市场迎接国际竞争,由此将国际化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类。
其中内向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包括进口、购买国外技术专利、“三来一补”加工,国内合资合营、代理外国公司业务等等;外向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包括直接或间接出口商品,输出技术、国际合作、国外合资合营,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等。
关于企业国际化,国外经济界的解释也不少,浏览有关研究文献,也可以归纳为四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将国际化视为企业市场扩张的渐进过程,由北欧学者卡尔森等人提出。
他们将企业国际化视为一个渐进过程,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的渐进演变过程。
第二种将国际化是为产品及要素流动增大的过程,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德*罗宾逊提出。
在其著作《企业国际化导论》中,罗宾逊教授提出:“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在产品及生产要素流动性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企业对国际化市场而不是对某一特定国家市场所做做出的反应。
第三种将国际化理解为企业跨国经营的所有方式,由英国国际商务学研究知名学者斯蒂芬*杨等人提出。
零售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综述
零售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综述作者:陈鹏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10期西方国家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新问题和新现象层出不穷,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发展。
总体而言,西方企业国际化理论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西方传统的四大跨国企业理论是所有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基础;第二阶段,邓宁提出的生产折衷理论后来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国际化理论;第三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国际化理论更多地和网络观、技术创新理论联系起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梁能和鲁桐等国内学者也提出了企业走向世界的两条道路。
他们认为企业走向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面对如何在本地市场迎接世界竞争的问题。
因此,走向世界可以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类,或者说走向世界的外向道路和内向道路。
外向国际化的形式主要指直接或间接出口、技术转让、国外各种合同安排、国外合资合营、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内向国际化活动主要包括进口、购买技术专利、三来一补、国内合资合营、成为外国公司的国内子公司或分公司。
国内学者在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研究中发现,中国企业国际化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国际化相比,是在两个特殊条件下展开的:一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属于后发展型跨国公司,在竞争优势、外国市场的进入方式和所有权方式等方面与先发展型跨国公司有明显不同;二是中国是一种过渡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逐渐转变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
企业国际化的内外向联系模型符合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特点和现实状况,是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指导思想。
零售企业国际化理论是运用企业国际化理论,结合零售业的特点,研究零售业国际化中各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外学者关于零售企业国际化的主要观点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探讨零售业国际化的动因、模式、扩张等方面。
(一)零售业国际化动因在众多成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Dawson和Alexander的研究成果。
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过程理论及其演进
企业 国际 化成长 的过 程模 型 ( U p aa 型 ) 即 p sl 模 是一 个 成 长 的两个 不 同维度 。 发 展链 ”E tbi met h i) “ ( s lh n an 主要 a s C 素 。其 中静 态因 素包 括市 场投 入 和东 道 国知 识 ( 括特 定 进 性 。企业 国际化 成 长之 初 , 业对 特定 东 道 国市 场仅仅 包 企
企业 国际 化 的 活动 不 仅需 要 常 规 性 的知识 , 加 更 业 国际化 成 长是 一 个 企业 渐 进地 参 与 国际 经 营活 动 的 动 论 认 为 . 与 态过程 。 这个过 程 中 , 于不 确 定性 的风 险规避 , 在 基 通过经 需 要特 定 的市场 知识 及 国际市 场 的运作 知识 。 常规知识
一
个 闭 环 的 因果链 是过 程 理 论 分 析企 业 渐进 国 际化 成长 沿着 P noe 1 5 ) e rs (9 9 的企业 成 长理论 的思路 , 程理论 过
的核心 所在 。
年 中 , 者 们对 该模 型加 以不 断修 正 和 发 展 , 过 程理 论 学 使
该理 成为企业 国际 化成 长研究 的 主流理 论之 一 。 理论 认为 企 将 企业 国际 化所 需 的知 识分为 常规 知识 和经验 知识 。 该
图 1 企 业 国际化 过程理 框架与 核心 概念
在 该市 场上 的经 营 活 动获 得 , 且仅 仅存 在 于特定 个人 头 并 “ 验知 识 ”的 获得 只 能够 通过 企业 国际化 实践 的 “ 中 经 干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逐渐加速。
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和形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稳步入门时期(1978-1984)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通过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等措施促进企业国际化。
同时,也有一些中国企业积极探索国际市场,开始涉足国际化领域。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这一时期中的典型企业之一。
该公司于1980年代初期开始了海外勘探,发现了一些大型油气田。
此外,中国酒类和烟草等行业的企业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985-1991)在1985年至1991年的时间段内,中国企业进一步探索国际市场,寻找和开拓新的商机。
在这个时期,许多企业开始通过出口来获取国际市场份额。
另外,与国外企业合作的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数量也在增加。
例如,中国家用电器制造商海尔电器于1985年开始与德国罗伯特·博世公司合资,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产品。
这一举措引领了中国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的大趋势。
第三阶段:迎来黄金发展时期(1992-2001)在1992年至2001年的时间段内,中国企业国际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加入世贸组织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
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成为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窗口。
许多改革先行者,在这个时期站在了国际舞台上。
联想、华为、海尔等企业在这个时期成为了国际知名品牌。
第四阶段:全球化时期(2002至今)2000年代至今,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涌现,中国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在此期间推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提供金融和政策支持。
中国的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在这个时期都有了显著的发展。
中国企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中国制造”,而是对全球化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浅析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发展
论、 区位优势理论、 产品生命周 期理论 和 内部化理 止最 为完 善 的跨 国企业 理 论—— 具 有较 强 的适 应 性
论 。按 照美 国学 者海 默所 提 出 的垄 断优 势 理 论 , 市 和综 合性 , 能解 释 对外 直接 投资 的动 机 , 人们 广 泛 被 场不 完全是 跨 国公 司对外 直接 投 资 的根 本 原 因 。由
国际化理论发展 。企业 国际化理论更多地 和网络观 、 技术创新理论联系起来 , 出现了百家 争鸣的局 面。本 文在 简单 介绍西 方
传统 的企 业国际化理论 的同时 , 介绍了最新 的企业 国际化理论 。 [ 关键词 ] 企业 国际化 ; 论 ; 理 新发展
[ 中图分类号 ] 22—0 F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4—59 (0 1 0 04 0 10 2 5 2 1 )3— 0 0— 3
大 体可 以分成 三个 阶段 : 一 阶段 , 第 西方 传统 的 四大
即以 内部 市场 作 为代替 , 以降低 交 易费 用 , 高 经营 提
跨 国企 业理论 是 所 有 企业 国 际 化 理 论 的基 础 ; 二 效率 ; 第 当开辟 内部 市场 的行 动跨 越 国界 时 , 形成 国 就 阶段 , 宁提 出 的 生产 折 中理 论 后 来 发 展 成 为 比较 际直 接投 资活 动 。该理 论过 分强 调 跨 国公 司 主观 意 邓 完善的国际化理论 ; 三 阶段 , 2 第 在 O世 纪 8 O年 代 多地 和 网络观 、 技术 创新 理论 联 系起 来 , 出现 了百家 争 鸣的局 面 。 图, 忽视经 济 环境 的变 化 , 免带 有很 大 的负 面性 和 不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1 理 论 的新 发 展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发展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发展首先,早期理论主要集中在企业国际化动机的研究上。
国际化动机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为了追求市场扩展和资源获取而选择进入海外市场的动机。
例如,杜比尔特曼提出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为了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扩大销售规模和分散风险。
斯洛博达尼克则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通过获取海外市场的资源来增强竞争力。
其次,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企业国际化的市场选择和进入模式。
市场选择理论认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需要考虑市场的吸引力、竞争程度和文化差异等因素。
进入模式理论则着眼于企业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和形式。
哈伯敦提出的“U-型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会经历先出口再设立销售机构的发展阶段。
约翰迪亚西奥也提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生命周期理论”。
再次,近些年来,企业国际化理论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企业国际化的动态能力和管理策略。
企业国际化的动态能力是指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和挑战的能力。
企业需要具备全球市场敏感性、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和全球风险管理能力等。
管理策略方面,企业国际化需要采取不同的市场导向战略、网络建设战略等。
波特提出的“国际竞争战略”研究了企业如何通过资源和能力的整合来获得竞争优势。
最后,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发展也逐渐包括了国际化对本土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方面,企业国际化可以带来创新和技术进步,并带动本土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国际化也可能对本土市场和社会产生负面效应,如资源外流和失业问题等。
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企业国际化对本土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动机研究、市场选择和进入模式研究、动态能力和管理策略研究以及对本土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等不同的阶段。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国际化理论也在不断延伸和完善。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企业国际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企业国际化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 企业国际化理论
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企业国际化理论企业国际化理论一、企业国际化的模式OEM贴牌生产、许可证授权、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工程承包国际联盟绿地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并购二、国际化理论的框架(主要分析哪些问题,可用于文献综述的框架)Dragon multinationals, John A. Mathews国际化的概念:什么是国际化(应该考虑dominant和latecomer)国际化的动机:利用优势与寻求优势国际化的过程:如何国际化的(三类不同的跨国公司—dominant MNEs fromUSA,Japan and Euro; dominant MNEs from Scandinavian; latecomers)国际化能提供哪些好处,国际化优势的来源:OLI VS LLL三、传统的国际化理论(established MNEs)1、Trade Theory1.1 Heckscher-Ohlin:国家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在进行贸易。
仅仅涉及到贸易理论,是国际化的最初形式,没有涉及到MNE。
1.2 将MNE看成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是资本由低收益率国家流向高收益率国家的结果。
1.3 MNE产生于的原因在于技术差距。
2、Industrial Theory2.1 Hymer(1976):MNE具有很多优势,形成了垄断势力,要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垄断势力。
2.2 Knickerbocker(1973):bandwagon effect(寡占反应理论),MNE是成群的。
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跨国公司进行的大笔海外投资都发生在同一时刻。
2.3 Graham(1978):tit-for-tat hypothsis,MNE是对其他企业侵入本国市场的反击。
不能解释为什么回去投资设厂而不是通过授权?3、Product Cycle Theory:Vernon从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来看企业的国际化过程。
产品初期,仅限在国内生产伴随少量出口;成熟期,寻找新市场,大量出口,同时寻找低成本生产地,开始海外投资4、Internalization Theory:Buckley &Casson(1976)企业是理性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决策原则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特别是知识存在市场失灵。
论制造业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以日本丰田公司为例_鲁桐
创了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的先河。 Johanson 和 V ah lne对瑞典四家的海外
经营过程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 它们在海外 经营战略步骤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最 初的外国市场联系是从偶然的、零星的产品 出口开始。随着出口活动的增加, 母公司掌 握了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和联系渠道, 出口 市场开始通过外国代理商而稳定下来。再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海外业务的扩大, 母 公司决定有必要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产品销 售子公司。最后, 当市场条件成熟以后, 母 公司开始进行 海外直接投 资, 建 立海外生 产、制造基地。
图 2 制造业进入模式决策的演变
资料来源: 弗兰 克林 # 鲁特 : 《进 入 国际 市场 的战略》,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2年版, 第 19页。
制造业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决策的 演变过程见 图 2。鲁特 将影响企业海外经 营方式的因素划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两大类。外部因素包括: ( 1)目标国家市场 因素; ( 2)目标国家环境因素; ( 3)目标国家 生产因素; ( 4)母国因素。内部因素 包括: 企业生产因素和企业资源因素两大类。从 东道国角度看, 如果市场规模有限, 经济增 长缓慢, 实行较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 并且 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和政治风险, 企业更适于 采用间接出口或许可证协议的方式; 如果东 道国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且文化差异小, 政 治风险低, 生产成本低, 企业可以选择直接 出口和当地生产。
资料来源: 弗兰克林 # 鲁特: 《进入国际市场的 战略》, 中国经济出版 社, 1992年版, 第 21页。
二、丰田公司跨国经营战略 发展的案例分析
主线, 进一步说明制造业企业国际化发展的 一般规律。丰田公司国际化发展对中国企 业的 / 走出去 0战略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及其思考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及其思考鲁桐近十几年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外直接投资量迅速扩大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年平均为42 亿美圆即在10年的时间里第二1975年1985年这一比重也不过为5%15% 的外国直接投资来自第三世界第三不仅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跨国公司已经走过了其国际化的初期阶段从事贸易活动而且他们的竞争目标也开始瞄准发达国家市场韩国的三星集团在英国匈牙利和西班牙拥有11 家子公司Creative Technology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对原有的国际投资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或称常规跨国公司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理论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理论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2.什么动机促使企业到外国投资80年代以前认为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企业对市场的垄断Caves,1971年高科技和大规模投资 Casson 1976年Johnson 1970年1975年相比之下主要表现在投资规模小如服装和纺织缺少名牌产品西方经济学中主要有三种理论包括新兴工业化国家第 36页1.投资发展周期理论邓宁在80年代初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是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与1.其经济发展阶段内部化优势和区域优势3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第一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只有少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且完全没有对外直接投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0~1500美圆之间而本够对外直接投资量仍然是零NOIÔÚ¾-¼Ã·¢Õ¹µÄµÚÈý½×¶ÎÔÚ×ÅÒ»½×¶Î²»¹ýÁ½ÕßÖ®¼äµÄ²î¾àÔÚËõС在这一理论中以说明某国的国际投资地位是怎样随着其竞争优势的消长而相应变化的邓宁载Krishna Kumar 和 Maxwell G.Mcleod 主编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将一国的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能力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就着一发展规律而言该理论动态地描述了对外投资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他认为一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数量不能仅仅用经济指标衡量法律体系教育水平一国的所有权优势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国家层面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禀赋市场规模及其特征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层面的所有权优势包括产品和加工技术深度规模经济企业层面的所有权优势包括生产规模生产技术水平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获得抵成本要素供给的能力等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1981年发是一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其对外投资是紧密想的两个发展过程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课题吸引了大量外资更重要的是引进了外国先进技术培养了我国新一代企业管理人才我国在下一阶段所面临的任务是怎样使中国企业竞争于世界舞台邓宁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来区分经济发展阶段从而说明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经济越发展这一结论难以经得住实践检验可以有两种情况所致既没有外资投入其人均净对外投资表现出一种均衡状态其对外投资存量和外国直接投资存量都有相当规模而这两类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可比拟人均NOI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根据邓宁的计算英国和荷兰的人均NIO为17.2和11.4¬É-±¤·Ö±ðΪ-51.46可见如果说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为发展中国家投资地位的变迁描述了一个大概轮廓的话2·¢Õ¹Öйú¼Ò¿ç¹ú¹«Ë¾µÄ¾ºÕùÓÅÊÆÀ´×ÔµÍÉú²ú³É±¾Wells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比较优势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需求中获得活动规模效益这种小规模技术特征往往上劳动密集型的适合小批量生产斯里兰卡准备求助前苏联建一座钢铁厂在西方国家一座钢铁厂的平均生产能力在1000000吨/年着一数字还包括各类不同型号钢材斯里兰卡从印度进口适合小批量生产的钢铁设备绝大部分引导公司的生产技术是从国外进口的以满足本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小批了量Lecraw¶ÔÌ©¹úµÄÒ»Ïîµ÷²éÖÐÒ²µÃ³öÁË·¢Õ¹Öйú¼Ò¿ç¹ú¹«Ë¾¾ßÓÐС¹æÄ£µÄÌصãÔÚÌ«¹ÅµÄÍâ¹ú¹«Ë¾ÖÐÇ°ÕßµÄƽ¾ùÉú²úÄÜÁ¦Ê¹ÓÃÂʽöΪ26%另一些研究表明Wells比较了在印度尼西亚外国公司的资本劳动比率风动工具公司的4净对外直接投资=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外国对本国的直接投资5根据邓宁的计算埃塞俄比亚的人均净对外投资是$-500,000美圆6统计期是1967~1975年7美国经济学家Louis.T Wells于1977年发表的题为一文中提出该理论第三世界跨国公司对小规模技术理论进行了更详细的论述欠发达国家企业的国际化载 Kumar和 Mcloed主编Lexington Books出版公司资本劳动比率比来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劳动比率高一倍以上Wells认为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颇巨优势这些海外投资主要为服务于海外同一种族团体的需要而建立的餐饮带动了一部分东亚而这些民族产品的生产往往利用母国的当地资源根据Wells的研究民主纽带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来自台湾第三物美价廉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抢夺市场份额的秘密武器树立产品形象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则花费较少的广告支出美国学者Busjeet对毛里求斯出口加工区外国制造业公司的调查证实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而在风动工具的同行公司中 Wells有关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的研究在西方理论界被认为上在该领域研究的早期代表性成果它在理论上给后人提供了一个成分的分析空间作为经济落后国家怎样利用现有的技术而与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但从本质上看他显然继承了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传统降级技术这样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技术上的创新活动仅仅局限于对现有技术的继承和使用世界市场上多元化即使对于那些技术不够先进参与国际竞争仍有很强的经济动力而且企业的创新活动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The Theory of Localised Technological ChangeSanjaya LallÌá³öÁ˹ØÓÚµÚÈýÊÀ½ç¿ç¹ú¹«Ë¾µÄÁíÒ»ÖÖÀíÂÛ¼¼ÊõµØ·½»¯ÀíÂÛ¼´±ãµÚÈýÊÀ½ç¿ç¹ú¹«Ë¾µÄ¼¼ÊõÌØÕ÷±íÏÖÔÚ¹æģСµ«ÕâÖÖ¼¼ÊõµÄÐγÉÈ´°üº¬×ÅÆóÒµÄÚÔڵĴ´Ð»Ìض¨ÓÅÊÆProprietary advantageÔÚ·¢Õ¹Öйú¼ÒÖÐÕâÖÖеĻ·¾³ÍùÍùÓëÒ»¹ýµÄÒªËؼ۸ñ»úÆ÷ÖÊÁ¿ÏëÁªÏµ·¢Õ¹Öйú¼ÒÉú²úµÄ²úÆ·ÊʺÏÓëËûÃÇ×ÔÉíµÄ¾-¼ÃÌõ¼þºÍÐèÇóÖ»ÒªÕâЩÆóÒµ¶Ô½ø¿ÚµÄ¼¼ÊõºÍ²úÆ·½øÐÐÒ»¶¨¸ÄÔìÕâÖÖ´´Ð»¾Í»áÐγɾºÕùÓÅÊƵÚÈýÊÀ½çÆóÒµ¾ºÕùÓÅÊƲ»½öÀ´×ÔÓëÆäÉú²ú¹ý³ÌºÍ²úÆ·Óëµ±µØµÄ¹©¸øÌõ¼þºÍÐèÇóÌõ¼þ½ôÃܽáºÏµÚËĵÚÈýÊÀ½çÆóÒµÈÔÈ»Äܹ»¿ª·¢³öÓëÃûÅƲúÆ·²»Í¬µÄÏû·ÑÆ·上当国内市场较大来自第三世界的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上述几种优势还会由于民族的或语言的联系而得到加强12ÌرðÊǹÜÀíºÍ技术人员7.低成本投入7.ÓÅÊÆ8.对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8.东道国政府的支持的纵向控制9.东道国政府的支持资料来源新跨国公司第5页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对于分析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分析了风中之烛国家企业的国家竞争有时是什么在拉奥看来这种创新往往手当地的生产供给与Wells 相比即欠发达国家对外国技术的改进而是对技术的消化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但它把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研究的注意力引向微观层次以上是关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研究的三个代表性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不少争论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对于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仍有很强的解释力企业从事外国直接投资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器乐必须具有所有权优势企业竞争优势所带来的利益应大于在海外经营活动中所带来的附加成本当企业以所有权优势从事经验活动时许可方式也就是说收益分析时企业往往从事海外直接投资当前两个条件满足以后资源条件政策法规等使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得以充分利用但并没有超出以往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的分析框架认为对第三世界的海外投资活动应该从这些国家技术积累的演进过程加以充分说明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John Wiley & Sons 出版公司个方面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起这个技术那里的稳定扩大这种那里的扩大决定和影响着他们国际生产活动的形式和效果如前所述有关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的研究刚刚起步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特征可概括为较低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小生产规模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它既包括如南朝鲜巴西也有人均国民收入在200美圆以下的经济落后国家法律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加深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研究的复杂性这不仅在理论上是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将给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的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研究基础。
第四章 企业国际化
企业国际化的网络模型:企业的国际化是企
业在国际市场网络中建立发展商业网络关系 的过程。所谓“商业网络”(Business Network)是指企业与其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 按照国际化企业在商业网络中的地位,可以 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企业: (1)早行动企业:主要依赖代理商进入国际 市场,国际化程度较低; (2)孤独的国际化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的资 源和能力开拓市场,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较低;
以及结合职能、产品、地区主线的矩阵结构, 在此基础上将国际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划分为 职能性结构、产品型结构、地区型结构、混 合型结构和网络型结构五个层次,分别赋值1, 2,3,4,5。 (5)人事管理:海外派遣管理人员的选拔培 训对国际化企业至关重要,设置“海外派遣 管理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和“当地录用管理 人员的培养与管理”两个指标,将人事管理 分为五个层次并分别赋值。
⑤可以集中生产,实现规模经济。 缺点:①对市场缺乏控制,国际市场信息反 馈不灵敏,不能获得国际经营的直接经验; ②贸易环节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导致 利润较低。 适用企业:小企业或认为目标市场潜力有限 但风险较大的大企业。前者将间接出口方式 作为国际化的主要进入方式,对于后者间接 出口只是其诸多进入方式之一。 主要形式:①出口管理公司。按照地域或行业
日本模式的特征: (1)综合商社是先导和主体; (2)综合商社具有独特的发展历程; (3)综合商社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独特物; (4)综合商社是一种独特的跨国公司。 美日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比较 共同点: (1)规模经济; (2)强大的产业组织和管理能力;
(3)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 (4)政府的支持、鼓励和保护政策。 不同点: (1)跨国经营的主体不同; (2)对外投资区域不同; (3)对外投资的方式不同; (4)经营的侧重点不同。 需要指出的是两种模式并非截然对立,只不 过前者以制造业促进贸易,后者则相反。
中国3PL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研究
输和装卸 等 流通环 节 , 缺 少必要 的 行业 标 都 准和行业规 范. 导致物流 效率普遍 不 高, 以 难
与 国际规 格 接 轨 。 ( 国 际 物 流 运 力 不 足 。 3) 我国国际物 流基 础设施 初具 规模 , 总体规 但
张 庆威
步阶段 。 面时经济全球化 、 国际物 流公 司抢滩 中国的状况 . 中国物流 企业 将如 何 应时?如 何走 出国门谋 求外 向国际化的发展 ?文章从 企业性质 出发。 究物流 企业核 心竞争力 , 研 运 用S oT法对物流 企业战 略环 境进行 分析 . w 为 中国 3 L基于核心竞争力 的外向国际化发 P
模偏 小。作 为我 国 国际贸 易主要运 输方式 的 海运。 总体 速 力的增 长远 远跟 不上 国际 贸 易 发展 的速度 。井且港 口不足 、 布局 不合理 , 影 响进 出 口货 物 厦 时 的 流 进 流 出。 ( ) 际 物 4国 流专业人 才匮乏。我 国国 际物 流 起步 晚 , 现 有从 业人 员素质远 远跟 不上物流 国际化发展
适应性技 术优 势。拉奥 ( n y I的研 究 j ahI a ) 表明。 第三世 界跨 国公 司的技 术特 征 形成 包 含着企业 内在的创 新活动。 当我国物 流企业
遵 循 地理 区 位理 论 向 周 边 发 展 中 国 家厦 地 区 发展 国 际 物 流 , 要 比 发 达 国 家 更 具 适 应 性 则 优势。 ‘
关键 词 : 三方 物 流 第 外 向 国 际化 S T战略 分析 核心竞 争力 WO 中圈分类 号: 7 . I 6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4 1 (0 7 0 — 5 10 94 2 0 )3 0 6—
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国际化已成为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开展国际贸易、投资等活动,进入国际市场并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经营范围和影响力的过程。
下面将从四个阶段来探讨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出口贸易企业国际化的第一阶段是通过出口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主要通过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来实现国际化。
这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同时也需要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
企业需要与海外买家进行合作,解决运输、支付和通关等问题。
通过出口贸易,企业可以开拓新的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并且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第二阶段:海外投资企业国际化的第二阶段是通过海外投资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选择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或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海外投资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海外投资也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阶段:跨国并购企业国际化的第三阶段是通过跨国并购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资源。
跨国并购可以快速进入新的市场,缩短企业的发展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企业可以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
第四阶段:全球一体化企业国际化的第四阶段是通过全球一体化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
在这个阶段,企业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等方式,实现全球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全球一体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企业可以通过全球一体化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结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出口贸易、海外投资、跨国并购和全球一体化等阶段,企业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
企业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面对多种多样的挑战。
既有来自本土市场的竞争,也有来自全球市场的挑战。
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企业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企业国际化的内在需求首先,为什么企业需要走向国际化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知道,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市场越来越趋向于全球一体化。
这个过程中,市场的规模和潜力不断扩大,而企业在本土市场上的增长空间则逐渐缩小。
因此,走向国际化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企业国际化的发展阶段企业国际化可以分为不同阶段,从起步阶段到成熟阶段。
在起步阶段,企业主要是通过出口、合资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
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广泛的市场经验。
在中期阶段,企业需要逐渐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同时也需要进行研发、品牌推广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资。
在进入成熟阶段后,企业需要考虑国际化的整体策略,包括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和人才规划等。
三、企业国际化的策略企业国际化的策略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选择和进入模式。
市场选择主要包括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市场结构、文化背景和政策环境等因素。
而进入模式则包括出口、合资、收购、独资等方式。
在选择进入模式时,企业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结合市场环境和政策条件进行选择。
四、企业国际化的组织架构企业国际化的组织架构也是企业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国际化阶段对组织架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起步阶段,企业通常采取出口模式,对组织架构的要求相对较低。
在中期阶段,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同时也需要进行品牌推广和研发等方面的投资。
在成熟阶段,企业需要建立跨国组织,配备跨国人才,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展相应的战略。
五、企业国际化的风险企业国际化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我国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战略探析
刘海云 提出跨国公 司经 营优势变迁理论 , 认为 企业跨国经 营是一个 连续 的过程 , 可以划分为两个阶
完成 , 高技术企业必须实施 国际化战略, 通过国际分工 与协作 , 发挥各 自的专业优势。并且 , 高技术产品受其 应用的限制和高昂价格的影响, 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内
【 收稿 日期 】05 1 — 7 20 — 0 1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3 J 06 0A Y0 )
我 国高技术企业处于发展 的关键时期 , 国际化是我 国高技 术企业成 长必不可 少的手段 。在 借鉴 国内外高技 术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基 础上, 结合我 国高技 术企 业国际化 的现状 , 从生 态学的角度 , 究和 分析 我 国高技术 企业 国际化战 研 略 , 出我 国高技术企业 国际化 战略 的模 式选择 建议 , 提 为我 国高技术 企业成长提供依据 。
收购转变, 并购开始成为跨 国公 司对外投资的主要形
环境的改善 , 利用直接投资学习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由 此高技术企业才具有了开展跨国经营必不可少的能力
和条件 。
鲁桐 , 明H 从海外市场的选择 与进入方式 、 李朝
跨国经营动机与竞争优势 、 企业海外经营 中的困难 和
障碍以及发展趋势几个方面 , 对我国 l2家有海外经 式。外商独资企业是我 国高技术产 品出 口的主力军, l 营业务的制造业公司进行调查和研究 , 认为我 国高技 20 04年外商独 资企业 占高技术 产品 出口的 比重达到 54 其 摩托罗拉 、 希捷国际、 戴尔和诺基 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仍遵循渐进发展的模式 , 在企业 5 .% , 中鸿富锦、 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 学习、 合作、 创新始终是融为一 亚五家合计出口 16 8 亿美元 , 0 .4 占我 国高技术产品出 6 体的, 并成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因素 , 内向国际化 口的 1%。我国本 土企业 在高技 术产品 出口中还处 和外 向国际化相辅相成 、 互为影响。 H w r S R s e 使用分级 回归分析 的方法 , oa . a ed d h
企业国际化阶段_测量方法及案例研究_鲁桐
点 ; 由此而来的企业决策也处于试探阶段 ; 经过一 段时间的海外经营活动 ,企业家获得并积累了对 该市场的认识和经验 ; 海外经营活动反过来增加 了决策者的市场知识 ,成为决策者认识和把握海 外市场机会的新基础 ,从而推动企业把更多的资 源投向海外市场。
市场知识
投资决策
市场投入
经营活动
图 1 北欧学派企业国际化模型
资 料 来 源: Joha nso n, J. a nd V ahlne, J. - E. ( 1990): “ The M echa nism o f Inter na tio nalizatio n” ,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 w V ol. 7.
北欧学派用“市场知识” ( Market know ledg e) 来解释企业国际化的渐进特征。 市场知识由两部 分组成 ,一部分是一般的企业经营和技术 ,即可以 从教 育过程、书本中 学到的客观知识 ( Objectiv e know ledg e)。 另一部分关于具体市场的知识和经 验 , 或称经 验知 识 ( Ex periential know ledge ) , 只 能通过亲身的工作实践积累。 后者对于企业的海 外经营起着关键作用。 北欧的国际化模型跨国公 司 学、 从静 态 和 动态 两 个 角 度分 析 市 场知 识 对 海
动
力 开拓 海外 市
场
S( 2)前出口阶段: 企 业 寻求 信 息并 评 估潜 在 出口 市场
S( 2)开 始 对 出口感 兴趣
S( 2)通过海 S( 3)企 业积 极寻 求
外代理
出口市场
商出口
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作者: 鲁桐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
页码: 14-17页
主题词: “走出去” 中国企业 跨国经营 战略高度 对外开放水平 十五大报告 国际竞争力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结构优化 国际市场竞争 开放经济条件 全球化趋势 开放型经济 江泽民同志 总体要求 基本国策 走向世界 对外投资 比较优势
摘要: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总体要求?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
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o”十五大报告将“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
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两会期间再次强调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即使在国内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
企业国际化阶段的理论发展评述
企业国际化阶段的理论发展评述
王宏新;毛中根
【期刊名称】《上海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7()2
【摘要】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投入的连续过程,通常经历“不规则的出口活动(直接出口)——通过代理商出口(间接出口)——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建立海外生产和制造分支”四个阶段。
该理论在某种程度弥补了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的内在缺陷而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态化,对当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行为有很强的解释力。
但是,由于该理论过分强调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市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企业国际化的其它动因,没有吸收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的合理成份,因而也具有内在缺陷。
【总页数】5页(P88-92)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对外直接投资
【作者】王宏新;毛中根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7
【相关文献】
1.基于国际化阶段理论的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过程研究 [J], 董惠梅
2.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阶段理论评介 [J], 鱼金涛
3.国际化阶段理论与中国纺织企业国际化模式 [J], 董惠梅
4.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实证 [J], 王育宝; 张凯; 胡芳肖
5.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阶段国际化发展模式及策略的选择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J], 李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hanson 等人认为 上述四阶段是一个 连续 渐进 的过程 它们分别表示一个企 业的海外市场卷入程度或由浅入深的国际化程度 企业国际化的渐进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企业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 通常是本地市场 地区市场 全国市场 海外相邻市场
全球市场 二是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变 最常见的类型是纯国内经营 通过中间商间接 出口 直接出口 设立海外销售分部 海外生产 企业海外经营活动从第一阶段向第四阶段 的演进说明其资源投入量的增加 同时也表明其对海外市场信息渠道的控制能力的变化
1 Carlson, Sune, 1975: How Foreign is Foreign Trade? Working Paper, The University of Uppsala. Johanson, J. And J.-E. Vahlnc, 1975: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firm-Four Swedish Cas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Vol. 12,No. 3,305-322. Johanson, J. And J.-E. Vahlne, 1977: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s -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Market Commitmen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8,No.2,23-32. Johanson, J. And J.-E. Vahlne, 1990: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Vol.7,No.4,11-24.
显然 在偶然出口阶段 企业对出口市场不需或及少投入资源 在掌握市场信息方面也
3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论文系列
No.07-2001
是零散和不规则的 在代理出口阶段 企业有了固定的海外市场信息渠道 同时也为出口市 场投入一部分资源 当企业开始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时 需要在投资的种类和数量上有相当 增加 同时 企业可以直接掌握市场信息并获得该市场的知识和经验 最后 当企业在海外 建立直接的生产基地时 表明该企业更深地卷入海外市场
低点 由此而来的企业决策也处于试探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海外经营活动 企业家获得并 积累了对该市场的认识和经验 海外经营活动反过来增加了决策者的市场知识 成为决策者 认识和把握海外市场机会的新基础 从而推动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向海外市场
北欧学者用 心理距离 Psychic Distance 的概念分析 解释企业选择海外市场的先后 次序 所谓 心理距离 是指 防碍或干扰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 包括语言 文 化 政治体系 教育水平 经济发展阶段等 3他们认为当企业面临不同的外国市场时 选 择海外市场的次序遵循心理距离由近到远的原则 如 瑞典的公司总是把其周围国家 丹 麦 挪威 芬兰作为海外经营的首选目标 理由是 企业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下经营的成 功概率要比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高的多 总而言之 北欧学派坚信企业的跨国经营遵循 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当企业面对不同的海外市场时 他们首先选择市场条件 文化背景与母 国相同的国家 即企业的海外经营具有文化上的认同性 二是在某一特定市场的经营活动中 企业往往走从出口代理到直接投资的渐进道路
图 1 北欧学派企业国际化模型 市场知识 投资决策 市场投入 经营活动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论文系列
No.07-2001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发展
企业国际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irms 是近 30 年来跨国公司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之
一 企业国际化理论是关于企业国际经营发展过程的理解和概括 主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
1 企业国际化是怎样一个发展过程 是渐进的还是跳跃的 是演化的 evolution 还是
一 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
1.1 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的内容 70 年代中期 一批北欧学者 (Carlson,1975; Forsgern & Johanson ,1975; Johanson & Wiedersheim-paul, 1975; Johanson &Vahlne, 1977) 1以企业行为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 提出了 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 也有学者称之为 优泼萨拉国际化模型 Uppsala Internationalization Model 简称 U-M 该模型基本的命题有两个 1 企业国际化应该被视为一个发展过程 2 这一发展过程表现为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承诺 incremental commitment 的连续 sequential 形式 Johanson 和 Vahlne2对瑞典四家有代表性的制造业公司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 在对它 们的海外经营过程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 这些企业在海外经营战略步骤上有惊人的相似之 处 即最初的外国市场联系是从偶然的 零星的产品出口开始 随着出口活动的增加 母公 司掌握了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和联系渠道 出口市场开始通过外国代理商而稳定下来 再随 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海外业务的扩大 母公司决定有必要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子公 司 最后 当市场条件成熟以后 母公司开始进行海外直接投资 建立海外生产 制造基地 下表是四家瑞典公司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化顺序
2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论文系列
No.07-2001
表 1 瑞典四家公司跨国经营的演变
海外销售分
部的设立顺 序
N
S
A
S
海外生产分
公司的设立 顺序
N
P
A
P
S
P
Sandvik
2 18
0 2 13
Altascopco Facit
3
0
14
14
0
0
3
2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Volve
2
7
10
56
0
0
2
9
3
28
注: N 表示企业在该国无正常出口业务 A 表示企业在该国通过中间商出口 S 表示企业在该国设有海外销售分部 P 表示企业在该国设有海外分部 N S 表示企业在该国设立分部以前 在该国无经常出口业务 S P 表示企业在该国设立海外生产分部之前已经设有销售分部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论文系列 No. 07-2001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发展
鲁桐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INSTITUTE OF WORLD ECOMOMICS AND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资料来源 Johanson 和 Wiedersheim Paul, 1977 年
余类推
从表中看到 Johanson 等区分了企业海外经营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 1 不规则的出口活动 2.通过代理商出口 3.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 4.从事海外生产和制造 表 1 中的每一行代表一种特定的经营方式的发展顺序 第一 第二行表示海外销售分部
资料来源 Bent Petersen & Torben Pedersen (1996).9
北欧学派用 市场知识 Market knowledge 来解释企业国际化的渐进特征 市场知识 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一般的企业经营和技术 即客观知识可以从教育过程 书本中学到 另一类关于具体市场的知识和经验 或称经验知识 只能通过亲身的工作实践来积累 决策 者市场知识的多寡直接影响其在外国市场的机会和对风险的认识 从而影响海外市场的经营 决策 所以 北欧模型的关键假设是海外经营的经验决定海外经营活动 见下图
突变的 revolution
2 什么因素决定企业的国际成长 从历史看 绝大部分企业都是
从国内市场起家的 一个国内企业是怎样成长为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 为什么一些企业成功
地实现了国际成长战略 而另一些企业却不能达到其预想的目标 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经营
绩效和竞争力是线性关系 还是非线性关系 企业国际化理论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Johanson 等人认为 企业的海外经营应该遵循上述渐进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 企业海外 经营也会 飞跃 某些阶段 第一 当企业拥有足够雄厚的资产, 相比之下其海外投资微不 足道时 海外经营阶段的飞跃是有可能的 第二 在海外市场条件相近的情况下 企业在其 他市场获得的经验会使其跨过某些阶段而直接从事生产活动
资料来源 Johanson, J. and Vahlne, J.-E.(1990),"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Vol. 7.
当企业经营者缺乏对市场的信息和了解时 减少风险的本能使其把海外市场投入降到最
4 Bilkey ,W.J Teasar,G 威斯康星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出口行动 国际企业研究 1977 年第 8 期 第 93~96 页
4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论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