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实验与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作业
阅读、分析、回答导学案,争取能够在30分钟内独自完成。
B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二、完善实验方案型
(07.全国Ⅰ)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 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 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 问题: 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 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控制无关变量的目的是要在单一变量(自变量) 的状态下反映研究对象。
1、排除因实验对象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生长状况一致、一 定数量、随机分组。
2、设法提供适宜条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3、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设法创造稳定的、维持不变的相同条件进行对照,以排除无关
三种变量的区分
举 例
1、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用淀粉酶)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实验组:人为施加改变 自变量
对照组: 不施加改变
得到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相同且适宜
对照 分析
科学 结论
操纵
控制 检测
1、单一变量原则 2、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 3、平行重复原则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2、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 3、平行重复原则 4、对照原则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保证我们的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科学家们运用了各种方法和技巧,其中之一就是控制变量法。
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呢?在科学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而控制变量法就是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只改变我们想要研究的变量来进行实验。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得出结论。
具体来说,控制变量法有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变量: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自己想研究的变量是什么。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会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自变量是我们有意改变的变量,而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被称为干扰变量。
2.控制干扰变量:为了控制干扰变量,我们需要仔细设计实验。
通常,我们会选择把干扰变量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或者在不同实验中保持一致的水平。
这样可以确保我们只改变自变量,从而更好地观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我们所设定自变量的处理的组,而对照组是没有接受任何处理或接受标准处理的组。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4.数据记录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结果。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我们可以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十分广泛。
无论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还是社会科学,科学家们都会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生物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控制相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来研究植物的生长。
在社会科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控制相同的背景条件,如年龄和性别,来研究人类行为。
总结起来,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科学知识点的实验探究
科学知识点的实验探究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验证科学原理,提高我们对科学世界的理解。
本文将就科学知识点的实验探究进行论述,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验探究方法以及实验的重要性。
一、实验探究方法1. 观察法实验探究观察法实验探究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进而获取科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一杯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得出水的沸点和冰点,进而了解水的特性。
2. 比较法实验探究比较法实验探究是通过对不同条件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排除法实验探究排除法实验探究是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性,从而找出事物变化的真正原因。
例如,我们可以对比不同养分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确认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是通过保持某些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变量来观察它对系统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在相同条件下,只改变植物接受的水的酸碱度,观察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的重要性1. 培养科学精神科学实验需要我们具备观察、思考、推理、实践等一系列科学能力,这些能力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眼观察和感受科学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度。
实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有形,在实践中获得直观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原理。
3. 培养动手能力科学实验需要我们亲自动手操作,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们通过实验学习到了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科学实验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实验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这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培养科学素养科学实验可以增强我们的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和逻辑,提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识点的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为了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而采取的方式、策略、技巧等的总称.其基本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实验法、对照实验法等等.具体介绍如下:1.控制变量法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探究方法.2.模型法是利用有形的宏观模型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的微观粒子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3.比较法是将两个相似或者不相似的事物做一比较,然后对比分析,并从中得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常用探究方法.4.类比法是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一对比,从已知或者已学的物质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物质具有相应性质的一种探究方法.5.图象法是利用图象这种特殊而又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或者探究某些可以用它来描述的化学现象、过程和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6.逻辑推理法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将已有的理论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的活动为新的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并且,将在探究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实现对物质本质的认识,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探究方法.7.归纳和演绎是人们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中的两种逻辑推理形式,也就是两种基本的探究思维方法.它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尤其是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与解释结论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实验法是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制取和变化规律的最常用的一种探究方法.9.对照实验法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照实验的探究方法.【命题方向】化学学科的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其考查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一种是将科学探究方法以隐形的、试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归纳概括后填写其名称等等.这类试题在中考中频繁出现于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试的重点是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解题方法点拨】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可以将这些的科学探究方法与平时学到一些化学学习方法--比较、归纳、概括、猜想、论证、类比、迁移、实验、观察等联系起来,并进行灵活地整合运用,不要孤立地只想或者只用一种方法来分析探究.对于其中的控制变量法、实验法和对照实验法等,可以联系物理中所学的技巧来灵活运用;而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等,可以联系数学中所学的来整合使用.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2.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不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3.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燃烧的条件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在实验技能考察中,小红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另取该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红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B.间接观察法C.推理法D.抽象法5.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你认为可以确定该气体成分的方法是()A.讨论B.实验C.上网D.调查6.“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这两种方法的是()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确定甲烷燃烧后的产物7.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C.探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D.探究液体压强特点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讨论B.调查C.上网查询D.实验9.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10.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1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12.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实验B.调查C.上网查询D.讨论13.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合理的实验步骤③正确的操作方法.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14.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A.比较B.归纳C.理性思维分析D.实验分析15.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B.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16.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设计实验D.反思评价17.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下列装置能达到对比实验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研究C.燃烧条件的研究D.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做过许多实验,例如:A组B组C组水和空气压缩的实验比较酒精灯内焰和外焰的温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原子大小示意图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C归为(选填“A”或“B”)组,理由是.20.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1),,(3),(4).2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取等规律的科学.下图是研究常见物质组成的两个化学实验,即A实验和B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使瓶内压强减小来达到目的,此处选用的可燃物通常为(填名称).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了来推断甲烷的元素组成的.22.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1)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结论1.向试管1中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复燃几乎无氧气放出2.给试管1稍微加热①②3.向试管2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匙二氧化锰③④4.待试管2中无气泡冒出时再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⑤⑥5.再向试管2中加入一匙二氧化锰⑦⑧实验分析①比较步骤1和步骤2可得出结论: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几乎无氧气放出,稍加热有氧气放出.②比较步骤1和步骤3可得出结论:③比较步骤4和步骤5可得出结论:(3)该同学觉得该实验还不完美.他还想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你认为他该增加什么实验?23.加热碱式碳酸铜时,观察到固体渐渐由色变为色,试管口有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证明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掌握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才能合理地应用物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1)用观察法认识空气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用观察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请你写出一种观察方法,该方法得出的空气的一条性质:观察方法是,得出的性质是;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性质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的组成、未知性质的方法.①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实验的原理是,已知图中玻璃管的容积为5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100mL:实验后当气球回复实验前状态时,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70mL,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②用实验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分别是、;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填“>”或“=”或“<”)试管外大气压强;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Ⅰ),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实验(Ⅱ).在实验(Ⅱ)中溶液变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2003年6月,西安北郊古墓中出土一青铜锤(一种酒具),表面附有绿色固体物质,打开盖子酒香扑鼻,内盛有26kg青绿色液体.专家认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这是我国考古界、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如果让你对出土的“西汉美酒”进行探究,你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26.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的方法.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右图)实验现象:.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填“A”或“B”或“C”),获得结论.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 取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然后.2 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然后.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化学实验.分析:本题是对科学探究基本方法的考查.解答: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点评: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实验.2.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不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实验后反思可从反思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程序、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后反思,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燃烧的条件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化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实验法”等方法.解答:解: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的是实验法;③探究燃烧的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4.在实验技能考察中,小红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另取该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红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B.间接观察法C.推理法D.抽象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属于试验法;B、石蕊试液变红,有白色沉淀生成,属于观察;C、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属于推理D、抽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把复杂的现像转化成简单的模型,从复杂到简单.解答:解:A、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属于试验法,故不符合题意;B、石蕊试液变红,有白色沉淀生成,属于观察,故不符合题意;C、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属于推理,故不符合题意D、抽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把复杂的现像转化成简单的模型,从复杂到简单,没有用到,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方法,根据题目中描述来分析,题目比较简单.5.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你认为可以确定该气体成分的方法是()A.讨论B.实验C.上网D.调查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有一无色气体到底是空气,还是氧气,讨论、上网、调查都弄不清楚,那怎么办?实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就是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的就是空气.解答:解:有一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到底是什么呢?A、讨论不出来,故A错误;B、实验是最好的方法,如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就是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的就是空气,故B正确;C、上网也查不出来是什么气体,故C错误;D、只是一种未知的气体,也调查不出来,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验证方法,一试便知,实验非常重要.6.“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这两种方法的是()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确定甲烷燃烧后的产物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思想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面积不同,属于控制变量法;B.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要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压力相同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属于控制变量法;C.探究铁锈蚀需要设计有氧气无水、有水无氧气,既有氧气又有水的环境对比试验进行验证;D.确定甲烷燃烧产物只需要点燃后观察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即可,既不属于“对比实验”,又不属于“控制变量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常见的实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C.探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D.探究液体压强特点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化学实验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解答:解: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设计铁钉只和氧气接触,铁钉只和水接触,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通过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故利用了控制变量法;B、探究燃烧的条件时,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对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利用了控制变量法;C、在研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发布实验中,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铁屑取代小磁针,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得到磁场的情况;故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D、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需要保持两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另一个物理量对液体压强的影响,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C.点评: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识别和正确应用.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讨论B.调查C.上网查询D.实验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讨论、调查、上网查询、实验,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交流讨论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B、调查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调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C、上网查询可以为查阅资料、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上网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D、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合理.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题中的探究活动是通过实验法确定衣服的面料解答.解答:解:从(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这三方面可知小李采用的是实验法,故答案:D.点评:探究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实验法等.10.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C、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合理.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讲解
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二、完善实验方案型
(07.全国Ⅰ)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 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 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 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组(每组5条),分别放入3个玻璃缸中,在适宜的相同水质、 饲料、温度条件下饲养。 3、1号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mg ,2号中加入甲状腺抑制剂5mg, 3号中不加任何药物。 4、向1号、2号玻璃缸中连续投药7d,每天一次,药量相同。 5、实验期间,每天按时用标尺测量蝌蚪的体长,观察前肢、后肢 和尾的变化,并记录每组的平均值。
3、设法提供适宜条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4、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检测因变量的方法
指由自变量引起的宏观变化特征,常见检测方法 : 1、生长发育 ——一定时间段内的动物身高、体重变化 2、光合速率 ——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3、酶活性 ——单位时间内催化底物变成产物的量(可以用底物的
无关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什么叫控制变量法?
概念: 生物的生命活动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影响某一个生命活动
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 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 制变量法。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常用的科学实验方法。
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反应)
4、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动物发育速度(如变态发育速度) 或单位时
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福建省南安市仑苍中学吴振阳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熏陶。
在课程理念中也特别提出: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法等。
而“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某个物理问题或物理量与多种因素(变量)的关系时,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变量),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分析所研究的物理问题与该因素(变量)的关系。
它把多因素(变量)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变量)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解决。
影响许多科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
运用“控制变量法”可以使物理量的变化简化为分别与各个单因素的变化有关的问题,这样能起到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和干扰因素,创设“理想”的研究环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控制变量法对探究物理规律、设计物理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等都有重要作用。
一、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设计中的应用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时,先引导学生猜想: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此时课堂活跃,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会在自己所举事例中找到许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然后教师将大部分学生的看法进行归纳: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学生所说的形状和大小不准确,可具体分成长度和横截面积两个因素)、温度等有关。
科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的研究方法1. 双盲实验:在双盲实验中,被试和实验员都不知道他们正在接受哪种处理,以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
2. 随机样本: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招募研究对象,以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3. 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来研究感兴趣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4. 科学观察:通过观察现象或事件来收集信息和数据,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5. 统计推断: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根据样本数据得出总体的概率推断。
6. 实证研究:基于实际数据和观察研究,通过科学方法验证或确认理论、假设或预测。
7. 实地研究:直接观察和收集数据的研究方法,通常涉及到对自然环境的实地考察。
8. 学术对话:通过与其他学者的交流和辩论,进行学术问答和知识分享,以推动科学的进步。
9. 归纳法:通过观察和收集特定事实或案例,得出普遍性规律或理论。
10. 推理法:根据已知事实和逻辑关系,推导出未知结论的方法。
11. 模拟实验:使用模型、计算机程序或其他模拟工具来模拟实验条件和结果,以替代实际实验。
12. 纵向研究:通过在一段时间内跟踪同一组被试,观察他们的变化和发展,以研究长期影响。
13. 横向研究:对一组不同年龄或不同群体的被试进行研究,以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
14.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并分发调查问卷,收集被试的观点、看法和经验。
15. 实验组与对照组: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的结果,来确定处理的效果。
16. 单变量分析:研究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通常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17. 多变量分析:研究多个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包括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
18. 追溯研究:通过回顾历史记录、文献和档案等来源,研究过去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19. 归因理论:寻找和解释特定事件或行为的原因,以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
20. 空间分析:研究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以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和原因。
21. 因果推断:根据因果关系的规律和逻辑,推断一个事件或行为是另一个事件或行为的结果。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把原来一维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变为三维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且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目标改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物理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
这种教学目标的改革与学科特点的结合,决定了学生掌握物理学方法是学好物理的一种有效途径之一。
一、物理方法的重要性识记在学习掌握物理知识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机械”地记住物理知识绝不等于学会物理。
因为物理理论具有的抽象性、简洁性决定了仅从字面上记住物理知识是无用的,只有真正理解了它的内涵才能在众多习题中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的使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是在扭转学生的抵抗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们不防在授课的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首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然后,在讲授知识时多列举一些实例,并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主要方法,而且控制变量法贯穿初中物理教学的始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对实验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说说自己初浅的看法。
二、控制变量法内涵大多数情况下,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往往不是单一、孤立的一个物理量,而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多个物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物理学中对于多个物理量的问题常采用控制变量的办法来研究,即人为的把多变量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变量的问题,研究过程中,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物理量,而固定其它物理量,然后再改变另一个物理量,固定其它的物理量,依此类推,通过分析得出哪些物理量影响研究结果,具体是怎么影响的。
三、实施控制变量法的步骤控制变量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应用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所研究的物理量是否可以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这是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首要条件。
由于初中生接触物理学科时间不常,对物理的研究方法还不是很熟悉,比如,接触过的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还有控制变量法等学生还不能很好的区别与应用,往往在实际探究问题时不知道采用哪种物理学研究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研究某个物理问题时知道此问题应该运用控制变量法呢?关键是让学生抓住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表现形式,即研究对象的结果可能由诸多物理量决定时,我们就要想到应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2019“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鉴于大家对中考物理名师指点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9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一文,供大家参考!
2019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最常见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解决实验探究题时,运用控制变量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解决。
一、在实验设计题中的应用
例1. 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的实验。
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评析:当探究的问题为一个因素与几个因素的关系时,同时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必须利用控制变量法。
这种方法在实验设计题中经常用到。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要探究是否与速度有关,需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观察滑动摩擦力变化的情况,从而探究出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
物体运动速度可以通过拉物体的快慢解决,物体选用木块,滑动摩擦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
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块、木板。
实验步骤:(1)将木板水平放置,木块置于其上,通过细线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以再大、更大的速度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F3;(3)分析实验数据F1、F2、F3,得出结论。
在探究过程中习得“控制变量法”
在探究过程中习得“控制变量法”作者:周怀远田春阳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04期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笔者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中的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掌握“控制变量法”这一教学重难点。
一、联系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猜想日常生活经验能引发学生的猜想,让学生有探究的兴趣。
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现实问题的驱动下猜想,并根据原有知识经验合理推测,使学生的思维聚焦到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上来。
课堂上,筆者出示两张图片(一张为木头在水中漂浮,另一张为铁块在水中下沉),并提出问题:“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了浮力的影响。
图片中的木头和铁块却一个漂浮一个下沉,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一名学生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有关。
木头密度小,受到的浮力小,所以漂浮在水上,铁块密度大,受到的浮力大,所以沉到水里。
密度小的物体浮力小,密度大的物体浮力大。
”笔者肯定了该生的看法,继续出示两张变化了的图片(将木头的体积扩大10倍,木头依然在水中漂浮;将铁块体积缩小10倍,铁块依然在水中下沉),然后请学生思考:“你现在有什么猜想?说说你的理由。
”另一名学生提出:“木头虽然密度小,还是漂浮在水上,但它的体积那么大,受到水的浮力应该大;铁块虽然密度大,在水中还是会下沉,但它的体积那么小,受到水的浮力应该小。
因此,浮力的大小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的密度无关。
”以上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两组木头、铁块浸在水中的真实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控制变量,剔除不合理猜想在上面的教学中,学生尚未认同“浮力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这一猜想,所以,笔者用实验帮助学生剔除不合理的猜想。
以实验为抓手,用控制变量法激发学习兴趣策略例谈
2012.No13 0在科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出现一个科学量的变化与多个量的变化有关的问题,运用“控制变量法”可以使科学量的变化简化为分别与各个单变量的变化有关的问题,通过逐一分析、解决,就会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并有利于进一步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科学实验,作为科学探究的中心环节,在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教学时如果借助实验创设学习情境,把实验和科学的理性思维有机结合,就会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运用能力,最终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后继人才。
那么,如何借助实验开展控制变量法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 做好控制变量法的演示实验激发兴趣七上科学第四单元安排了“汽化和液化”的教学,在向学生提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的问题后,我让学生打开门窗,拿起两个分别盛有酒精和水的香水瓶,在黑板上同时洒上等量的一片水和一片酒精,告知学生留心观察水和酒精谁先干,从而说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接着我在黑板上两个相近的地方各洒一片大小相同的水,再用吹风机对着其中的一片水吹,观察两片水谁先蒸发完,从而得出液体蒸发与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有关。
接下来,我又在黑板上洒上两滴水,把其中的一滴水用玻璃棒摊开,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
我还请两个学生分别用湿毛巾蘸冷水和热水在黑板上划出面积差不多的两条水痕,请学生观察两条水痕谁先消失,又说明了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在这几个实验中,每步实验都只有一个变量,在多次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探究实验中学生获得了乐趣。
在授课情境中,学生特别感到新鲜的是黑板这一仅被老师用来板书画画用的工具也被用作了实验器材,而且,实验安排紧凑,时间不长,现象明显可见,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实验基础上,学生会归纳出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以及液体的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种类有关”的结论。
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家们在进行研究时,通过控制某些变量的影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针对其中的某些变量进行控制,以使得其他变量的影响可以在实验中得到更好的观测和研究。
具体而言,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观察与提取变量在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时,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需要观察的变量。
我们需要观察哪些因素在实验中会产生重大差异,然后提取出来作为我们所控制的变量。
例如,在研究植物生长时,我们需要关注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其中,我们可以选择光照和水分作为我们要控制的变量,以探究这两个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确定控制变量在控制变量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实验中其他变量的影响。
确定后,我们需要控制指定影响,使得实验结果可以更专注于我们要探究的变化。
如果不能正确地控制变量,实验的结果就不能有效的呈现我们所希望的结论。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了解相应的影响因素,然后进行有效的控制。
例如,在研究植物生长时,我们可以在控制光照和水分的同时,可以控制温度、土壤、养分等因素,使得植物在这些方面的受影响尽可能小。
三、返回结果的科学解释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控制的变量数量,其次,我们还需要能够读懂实验结果,并且正确进行解释。
成功的控制变量实验结果,反向证明了我们对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所做的假设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与我们的假设不符,那么我们可以继续地改进实验,以更好地控制变量并解释结果。
对于实验结果的解释,我们需要清楚的描述实验过程,说明控制变量的方法和所控制变量的数字。
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楚的了解观测到的变化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从而使得结果的解释更加科学、有效。
总结:控制变量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在科学研究领域中。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需要遵循上述三个原则:选择要观察的变量;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并且站在科学的角度解释实验结果,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等等,但这些知识都散布在初中物理课本各处,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下面就此做一个汇总。
1 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就是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物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时,为了明确这个物理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往往需要先控制其它的另几个因素不影响被研究的物理量的方法。
举例:(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物理量有关;(2)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5)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 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举例:(1)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特点,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另外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2)确定物体的重心,把重力的作用点看作在重心上。
(3)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4)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5)用排液法测物体的体积。
3 建立模型法建立模型法就是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摒弃次要条件,突出主要因素,从而方便对物体本质的研究。
举例:(1)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
(2)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的“磁感线”;(3)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4 转换法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根据控制变量法来表述结论时常用表达方式是:
在控制变量一定时,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的关系
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有关
注意:(能具体则具体,描述时因果不要倒置)
例1、小明在体育课上打排球时,发现每次排球落地的远近不同。于是,他沿水平方向击打排球,对球落地的情况做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
C
评价实验方案存在不足之处,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想一想:
变量是否控制好 是否设置对照组,样本是否充足,是否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 等方面进行评价。
例3、下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①实验中要求必须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分析甲、乙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③分析乙、丙两次实验现象,能否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为什么? 。④分析甲、丁两次实验现象可说明滑动摩擦力与 的关系。
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 >F2,那么(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 (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 )
蜥蜴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跟温度有关
研究对象(结果)
【解答】:
温度对蜥蜴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有影响
温度跟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有关
典型错误——因果倒置
2----学会猜想与假设
建立假设一般模式: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有关(或无关) 实验变量对研究对象有影响(或无影响)
实验变量(原因)
例3: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油漆过的木块和一杯水进行探究。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记录数据如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北师八上 第2章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控制变量法 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本周教学内容:北师八上第2章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控制变量法教案【学习过程】一.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控制变量法(一)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第一要素:提出问题,其实质就是探究什么。
第二要素:猜想与假设,其实就是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要素: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第四要素: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第五要素: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的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从而将实验结论升华为物理概念和规律。
第六要素:评估,就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方面内容。
第七要素:交流与合作(二)控制变量法:两个以上的因素影响一个变化过程的现象在自然界十分多,在物理学中这种问题则采取控制变量法,也就是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变化,而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考察这个变化的因素与这个变化过程的关系。
【典型例题】例1:阅读并回答问题探究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科学探究都要经历一个基本的过程,下面短文中叙述了小明同学探究灯泡熄灭的原因就经历了这些过程。
阅读短文后,将文中反映探究过程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并在其旁边注明探究步骤的名称。
一天晚上,小明在房间看书,台灯的灯泡突然熄灭了,电灯为什么会熄灭呢?他根据自己以有的一些知识和经验,小明提出了可能引起灯熄灭的原因,可能是小区停电了;可能是自己家的保险丝烧断了;可能是灯丝断了:可能是灯头里的电线与螺丝连接处松了;…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电灯熄灭的呢?需要找有关的证据。
小明首先从玻璃窗观察窗外的情况,发现邻居家中的电灯仍然亮着,路灯也是亮的,于是他判断问题出在家里。
他走到另一个房间,打开开关,电灯亮了,于是他判断家里的保险丝没断,问题可能出在灯泡上。
他拿了一只手电筒,爬上椅子照着灯泡,观察发现灯丝完好,于是他断定问题出在灯头里。
第二天,小明爸爸请来了一位电工师傅,师傅打开灯头,发现灯头里有一根铜丝与螺丝已经断开,铜丝和螺丝都有被烧过的痕迹。
小学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法的实践探索
小学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法的实践探索*控制变量的科学思维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领会控制变量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控制变思维,为科学探究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应充分认识到控制变量法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该方法的应用,充分发挥控制变量法的优势和作用,使其更好的为教学以及学生的发展服务。
1.小学科学探究的含义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法实现一步到位,只能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逐渐发展。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既可以开展全过程探究活动,也可以进行部分探究,探究的过程应包括问题的提出、猜想和假设、实验验证、分析得出结论。
在整个探究实践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控制变量法的含义控制变量法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总体来讲,控制变量法应是借助已知量来提升估计未知量的准确性的方法。
在小学科学探究过程中,会涉及到多变量问题,这便需要借助控制变量法来解决问题,通过控制变量法将多变量转化为单变量,并通过探究最终解决问题,这便是控制变量法。
新课标提出小学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其探究能力,而树立控制变量意识,合理应用控制变量法则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基础。
3.小学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意义随着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阶段的教育工作都实现了创新变革,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工作也要充分掌握课程改革中的动态,并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从而更好的应对新课程改革给当前教育工作带来的考验,满足学生教育发展需求,从而培养出新时期发展的人才。
然而从小学科学教育科目来看,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学科,在新时期教育部组织研究中,要求我国当代学生教育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就包括科学探究与科学推理,而科学探究也是学生从小培养思维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关键途径。
与控制变量法有关的科学探究教案
与控制变量法有关的科学探究教案教案标题: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教学目标:- 了解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学会设计和实施一个科学实验,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一个特定的科学问题。
-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例如,不同品牌的肥皂、水、温度计、计时器等。
- 实验记录表和数据分析工具。
-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
- 视频或图片展示相关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科学探究的概念,并解释为什么控制变量在科学研究中很重要。
2. 提出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例如:“不同品牌的肥皂是否对手部细菌的杀灭效果有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变量,并解释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设计(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来回答上述的科学问题。
2. 鼓励学生提出独立的想法,并指导他们选择适当的变量进行控制。
3. 强调控制变量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记录他们的实验设计和理由。
实验实施(30分钟):1. 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2. 指导学生按照一致的步骤进行实验,确保他们控制变量并记录实验细节。
3. 鼓励学生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20分钟):1.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使用数据分析工具(例如图表、图像)来展示和比较不同品牌肥皂的杀菌效果。
2.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提出结论。
3. 鼓励学生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并提出可能的解释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总结与评估(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并总结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2. 提出一些评估问题,以检查学生对于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实验过程的反思。
3.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实验设计的建议,并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更复杂的科学实验,涉及不同的变量和控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实验与控制变量法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这里明确提出了物理课程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并把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要探究的物理问题(或物理量)与几个因素都有关系时,我们要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研究物理量和它的关系,再控制别的因素不变,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研究物理量和它的关系——这种分别控制逐一研究的方法称之为控制变量法。
应用控制变量法,可以把探究的物理问题与多因素的关系转化为单变量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准确地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现行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比较典型的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实验有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等因素的关系;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粗糙程度的关系;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实验。
这些探究活动,从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到分析数据概括结论等环节都离不开控制变量法。
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上,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体的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
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
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
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
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让它们保持不变,这样,一个多因素的探究问题就转化为三个单因素的探究问题:
1 保持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改变导体的长度,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 保持导体材料和长度一定,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3 保持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改变导体的材料,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在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数据)、概括结论上,具体做法是确定控制不变的变量,找准发生变化的变量,通过现象或数据信息得出研究对象与发生变化的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在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中,闭合开关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ab、电流表、开关组成闭合电路,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比较实验2和3(或6和7)可知:
比较实验2和6(或3和7)可知:
这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现象、概括结论。
题中要探究的问题是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表格中列举的变量有开关的断开与闭合(电路的通断)、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等三个变量因素。
比较实验2和3(或6和7)可以看出,保持了开关都闭合与磁场方向这两个因素不变,改变了导体运动方向,可见这是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与导体运动方向的关系。
因此结论是:在磁场方向一定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切割磁感线运动(或与磁场方向垂直的运动)方向有关;比较实验2和6(或3和7)可以看出,保持了开关都闭合与导体运动方向这两个因素不变,改变了磁场方向,可见这是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因此结论是: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一定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处理具体问题,让学生在应用中领悟控制变量法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