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
骨伤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
2、蘭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
:5、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其次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马上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临床诊查1、行痹:表现为游走性关节难受;痛痹:难受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着痹:关节酸痛,重着,痛有定处;热痹:患部灼痛,得冷稍舒,痛不行触。
2、肌力的测定标准:(6级)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Ⅰ级:肌肉有稍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Ⅳ级:能抗地心吸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反抗阻力(轻度瘫痪);Ⅴ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反抗肯定的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Ⅵ级:能反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难受麻木者为阳性。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还论述了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用,总结了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如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2.损伤的分类(1)根据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根据具体受伤部位还可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
(2)根据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3)根据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2~3周以内的损伤。
(4)根据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指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或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根据受伤程度分类:分为轻伤与重伤。
(6)根据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分为生活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交通性损伤、运动性损伤等。
(7)根据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分为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学损伤等。
3.骨病的分类:中医骨病分为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骨痈疽(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梅毒等)、骨痨(骨与关节结核)、骨痹、骨萎(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骨蚀(骨缺血性坏死、骨骺炎)、骨肿瘤、地方病与职业病。
4.损伤的病因(1)外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外界因素):①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②外感六淫;③邪毒感染(2)内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内在因素):①年龄;②体质;③解剖结构;④先天因素;⑤病理因素;⑥职业工种;⑦七情六伤5.肝主筋、主藏血;肾主骨、主生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心主血;肺主气6.损伤的局部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①畸形②骨擦音③异常活动④关节盂空虚⑤弹性固定7.望局部:①望畸形(如肩关节前脱位有方肩畸形,四肢完全性骨折会因重叠移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和缩短,桡远骨折可出现“餐叉”样畸形)②望肿胀、瘀斑③望创口④望肢体功能8.闻诊:①听骨擦音②听骨传导音③听入臼声④听筋的响声⑤听啼哭声⑥听皮下气肿音9.问诊—十问歌(新版):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第一篇: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手法运用原则:早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小,痊愈快,功能恢复好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注意体位适当准对局部解剖、伤病性质、移位方向确切掌握,动作要准确,用力适中,避免不必要动作巧手法要轻柔,以省力有效为度。
切忌粗鲁,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手法的作用:整复移位、消肿止痛、活络舒筋、保健强身功能锻炼的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骨折合并伤和并发症:合并伤:1.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并发症:1.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ARDS,MODS 2.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关节僵硬骨折愈合:1.血肿机化期 3周内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3.股价改建塑性期8周后骨折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在解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min,下肢能徒步行走3min,并不小于30步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为临床愈合日期骨性愈合:1.具备临床标准的条件2.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年龄2.健康情况3.骨折断面的接触4.断端的血运5.损伤的程度6.感染7.治疗方法的影响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锁骨骨折整复及“8”字绷带固定法整复方法: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腹伸肩。
固定方法: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绕过患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8~12层,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要点(1)外伤史(2)关节活动痛(3)弹响与交锁(4)麦氏征阳性(5)MRI等影像学诊断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Ⅰ型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干骨折移位方向:1.上1/3骨折:近端屈曲、外旋、外展,远端向上、向后、向内2.中1/3骨折:近端外展屈曲,近端向内上方移位,故多向前外突起成角3.下1/3骨折:远端向后。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中医骨伤科学就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得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首次使用竹片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就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得最早记载3、《吕氏春秋·季春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为后世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了基础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得分层缝合,正确包扎5、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与功能锻练得治疗大法。
6、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7、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得破坏,及其1、损伤得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诊断一.损伤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二.骨病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3.望诊望局部:①畸形②肿胀、瘀斑③创口④肢体功能4.闻诊①听骨擦音:骨擦音就是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
无嵌插得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得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中医骨伤科学就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得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首次使用竹片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就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得最早记载3、《吕氏春秋·季春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为后世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了基础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得分层缝合,正确包扎5、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与功能锻练得治疗大法。
6、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7、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得破坏,及其1、损伤得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诊断一.损伤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二.骨病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3.望诊望局部:①畸形②肿胀、瘀斑③创口④肢体功能4.闻诊①听骨擦音:骨擦音就是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
无嵌插得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得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中医骨伤学重点笔记
中医骨伤科学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①按损伤部位:外伤和内伤②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③按受伤时间:新伤: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陈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④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2、外力伤害性质的不同可分类:(会根据具体损伤各自分类)(1)直接暴力: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2)间接暴力: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3)肌肉强烈收缩: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髌骨骨折。
投掷手榴肌肉收缩引起肱骨干骨折。
(4)持续劳损:单一长期弯腰引起慢性腰肌劳损。
长期步行引起跖骨疲劳性骨折。
3、骨折常发生在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
如桡骨远端骨折。
4、人体是由皮肉、筋骨、脏腑、经络、气血与津液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5、伤气——气滞、气虚、气闭、气脱、气逆。
气滞的特点: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广泛,体表无明显压痛点。
中医骨伤科 重点笔记 总结
一、小题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撰《正体类要4<6>.清.·吴谦..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等著《医宗金鉴5<9>.损伤的分类.....: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118倾情巨献,圣诞快乐名词解释:1. 骨擦音:骨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征,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相互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骨擦音出现即为骨折处,经治疗后消失,表示骨折已连续或骨折处出现嵌插。
2. 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多见于骨折脱位或韧带断裂。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马尾神经等,产生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发病人群的80%,男性多于女性,下腰部椎间盘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率约占总发病人数的98%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仅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5. 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疾病。
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隐痛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后为全骨痛。
骨折时,患部有明显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6. 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发生在关节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属“关节流注”范畴。
临床症状为全身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等;局部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皮肤发红灼热。
7. 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构成的角度,正常值:110°~140°。
颈干角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
8.前倾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面形成的角度,正常值:12°~15°9. 掌倾角:桡骨远端与腕骨(月骨与舟状骨)形成的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故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10. 尺倾角:桡骨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其内侧常1~1.5cm,故其关节面还向尺侧倾斜20~25°11. 肘后三角: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一.小题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损伤的分类:1.)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9.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10.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整理总论部分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1.※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2.《五十二病方》载有52种疾病—破伤风的最早记载。
3.《吕氏春秋》为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基础。
4.晋.葛洪《肘后救卒方》—1、世界上最早记载了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2、首先记载竹片夹板固定骨折3、论述了开放性伤口早起处理的重要性4、烧灼止血法5、首创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5.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病理专著6.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
7.元.李仲南《永类钤方》—1、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2、创制了手术缝合针“曲针”8.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9.明代《金疮秘传禁用》记载了骨擦音作为骨折的检查方法。
10.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11.钱秀昌《伤科补要》—髋关节后脱位采用屈髋屈膝拔伸回旋法整复12.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损伤的分类A部位分类:外伤——皮肉筋骨脉损伤,可根据具体部位分为骨折、脱位、筋伤。
内伤——脏腑损伤和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B 性质分类急性——急骤暴力引起慢性——体位不正确或者劳逸失度,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病症C时间分类新伤——2-3周内损伤或者发病之后立即就诊者陈伤——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D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开放性——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闭合性——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与黏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E程度分类:轻伤和重伤严重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性质、强度、作用时间、受伤部位及面积、深度等F职业特点、G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2.损伤的病因一外因(一)外力伤害A直接暴力——所致的外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B间接暴力——所致的外伤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分C肌肉强烈收缩D持续劳损(二)外感六淫;(三)邪毒感染二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明代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和”说明:人体的皮肉筋骨在遭受外力损伤时,可进而影响体内,引起气血、营卫、脏腑、等一系列的功能紊乱,外伤与内损、局部与整体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
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
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11.12.下1/3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常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位成角、内旋移位。
骨伤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史1、西汉名医淳于意首创“诊籍”,纪录了两例完整骨伤科病案:一则是堕马致伤;一则是举重致伤。
2、《肘后救卒方》晋代·葛洪所著。
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位整复方法;最早使用竹夹板固定骨折;开放创口处理法;首创了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卒死病人。
3、《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等编著。
我国首部病理书;提出清创四要点。
4、《仙授理伤继断秘方》-唐·蔺道人。
现存最早的伤科专书。
5、《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
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6、《跌损妙方》-明·异远真人。
是现存最早的伤科少林派著作。
7、《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吴谦等。
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第二章损伤分类和病因病机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根据外力的性质可分为:1、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部位2、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远离暴力作用3、肌肉强烈收缩部位4、持续劳损第三章临床检查局部症状体征分析1、疼痛伤处(损伤) 放射、游走性。
加重因素(骨病)。
压痛: 直接、间接2、肿胀伤处挫伤(组织水肿),关节肿(积液) 皮下出血(瘀斑) 张力水泡(回流)水肿(压迫、内科)3、功能障碍主动活动,被动活动,神经损伤(被动),肌(腱)肉断裂殊症状体征分析畸形骨折脱位,先天性骨病......损伤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骨病肌萎缩(神经损伤),筋肉挛缩(前臂缺血后遗症),肿块(肿瘤、关节炎),疮口与窦道(TB 、骨髓炎)闻诊1、听入臼声2、听筋的响声(1)关节摩擦音(2)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3)关节弹响声骨与关节检查法肌力分级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1级: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接近瘫)2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3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4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阻力(接近正常)5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特殊检查法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对抗牵拉椎间孔神经根滑动碰椎间盘,放射痛麻木感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通过直腿抬高,使坐骨神经受到牵拉,若腰椎管内病变,坐骨神经有压迫或粘连,通过牵拉,即引发腰腿痛拾物试验:小儿直立弯腰拾物为正常。
中医骨伤科重点
1.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2.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颞颌关节脱位复位,论述开放性伤口早期处理重要性。
3.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骨伤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证型,提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4.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5.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6.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暴力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
7.急性损伤是指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慢性劳损是指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损伤。
8.外伤四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9.病机:①气滞:多见胸部屏伤或挫伤。
特点是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较广,体表无明确压痛点。
②血瘀:血瘀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疼痛性质如针刺刀割,痛点固定不移,是血瘀最突出的一个症状。
10.肝主筋(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肝藏血,肾主骨。
11.颈部: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胸腰背部:直腿抬高试验;肩部:搭肩试验(肩关节内收试验);膝部:挤压研磨试验。
12.骨伤初期:伤后1-2周内;中期:伤后3-6周期间;后期:伤后7-8周后。
——13.夹板固定适应证:①四肢闭合性骨折;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14.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②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③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④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发生再移位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15.骨牵引:又称为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
中医骨伤学重点
中医骨伤重点名词解释:一、骨折特征:1畸形:骨折时常因暴力作用、肌肉或韧带牵拉、搬运不当使断位移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而产生畸形。
2骨擦音:由于骨折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而产生,一般在局部检查时用手触摸骨折处而感觉到。
3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同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动,又称假关节活动。
二、缺血性肌挛缩:是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产生的严重后果。
上肢多见于肱骨髁上骨折或前臂双骨折,下肢多见于姑姑髁上或胫骨上端骨折。
上、下肢的重要动脉损伤后,血液供应不足或包扎过紧超过一定时限,前臂或小腿肌群因缺血而坏死。
由于神经麻痹,以及肌肉坏死经过机化后形成瘢痕组织,肢体逐渐挛缩而形成特有的畸形——爪形手、爪形足,可造成严重的残废。
三、脂肪栓塞:为少见而严重的骨折并发症。
成人骨干骨折,骨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脂肪侵入血流,形成脂肪栓塞堵塞血管,可以引起肺、脑等重要脏器或组织的缺血,因为危及生命。
四、坠积性肺炎:下肢和脊柱骨折,须长期卧床,致肺功能减弱,痰涎积聚,咳出困难,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老人常因此而危及生命,故患者在卧床期间应多作深呼吸,或主动按胸咳嗽帮助排痰,注意练功活动。
五、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定义: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没有脱位。
临床三型:(一)伸直型比较常见,多发生儿童。
肘关节伸直或过伸位跌倒,前臂旋后掌心触地。
作用力顺肱骨传向下前方,先造成尺骨斜形骨折,残余暴力转移于桡骨上端,迫使桡骨头冲破,滑出环状韧带。
向前外方脱位。
骨折断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
成人直接暴力打击造成骨折,骨折为横断或粉碎型。
(二)屈曲型多见于成人。
肘关节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触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横断或短斜型骨折,并突向背侧、桡侧成角,桡骨头向后外方滑出。
(三)内收型多发生幼儿。
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上肢略内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内方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处横断或纵行劈裂骨折,移位较少,而桡骨头向外侧脱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伤科学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 “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 (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6>.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 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9>.损伤的分类: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 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 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 ,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 )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 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 人体内部变化 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 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 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20>.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9<21>.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10<21>.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11<22>.骨病的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肿块、疮口与窦道、肌肉萎缩、肌肉挛缩。
12<23>.伤科局部望诊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功能。
13<29>.测量肢体长度时,应将肢体置于对称的位置上,而且先定出测量的标记,并做好记号,然后用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四肢长度具体测量方法如下:1. )上肢长度:肩峰一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2. )上臂长度:肩峰一肱骨外上髁3. )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一桡骨茎突 或 尺骨鹰嘴一尺骨茎突4. )下肢长度:髂前上棘一内踝下缘 或脐一内踝下缘(适于骨盆骨折和髋部病变时)5. )大腿长度:髂前上棘一膝关节内缘6. )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一内踝下缘 或腓骨头一外踝下缘14<30>.测量肢体周径时,两肢体取 相应的同一水平 测量,测量肿胀时取 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 肌腹部。
15<30>.中立位0 °法测量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为:见表 16<35>.各部位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见表2。
17<134>.伤科疾病/骨折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 贯彻 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的治疗原则。
18<48>.伤科的药物治法分为 内治法和外治法。
19<48> .伤科内治法的初期治法有:下法(攻下逐瘀)、消法(行气消瘀)、清法(清热凉血)、开法(开窍活血) 1。
•中医伤科学•■ K JH j.B H r<1 -* 墀x.粘帯为枪鴨20<56>.骨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是:手法、固定、药物、练功。
21<56>.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有:明确诊断、密切注意全身情况的变化、掌握复位标准、抓住整复时机(伤后30min>伤后4~6h>伤后7~10d)、选择适当麻醉、做好整复前准备(人员和器材)、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切忌使用暴力、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避免X线伤害。
22<58>.正骨手法包括:拔伸、旋转(适用于旋转畸形)、屈伸、提按(适用于侧方移位:前后侧/上下侧/掌背侧)、端•中医伤科学• 挤(适用于侧方移位:内外侧/左右侧)、摇摆(适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触碰(又称叩击,适用于需要使骨折部紧密嵌顿者)、分骨(适用于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折顶(适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回旋(适用于背向移位的斜行、螺旋型骨折,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蹬顶(适用于肩、肘关节脱位、髋关节前脱位)、杠杆(适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
其操作要领[看书]。
23<58>.骨折断端常见的移位有重叠、旋转、成角、侧方移位,对抗牵引下,一般先矫正旋转和成角移位。
24<72>.夹板固定的适应症:1. )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股骨干骨折需配合持续牵引(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
2. )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
25<72>.夹板固定的禁忌症:1. )严重开放性骨折。
2. )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
3. )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
4. )肿胀严重伴水泡者。
5. )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动、静脉损伤者。
26<73>.夹板固定垫(压垫)种类及适应症:1. )平垫:肢体平坦部,多用于骨干骨折。
2. )塔形垫:肢体关节凹陷处,如肘、踝关节。
3. )梯形垫:肢体有斜坡处,如肘后、踝关节。
4. )高低垫:锁骨骨折,尺桡骨骨折。
5. )抱骨垫:尺骨鹰嘴骨折,髌骨骨折。
6. )葫芦垫:桡骨小头骨折/脱位。
7. )横垫:桡骨下端骨折。
8. )合骨垫:下尺桡关节分离。
9. )分骨垫:尺桡骨骨折,掌骨骨折,跖骨骨折。
10. )大头垫:肱骨外科颈骨折。
27<74>.夹板固定垫(压垫)的放置方法分为一垫固定法(用于压迫骨折部位)、二垫固定法(适用于侧方移位)、三垫固定法(适用于成角畸形)。
28<75>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1. )抬高患肢,消除肿胀。
2. )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尤3~4天内)。
3. )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防止压迫性溃疡。
4. )经常调节扎带松紧度(一般在4日内)。
5. )定期进行X线检查(尤2~3周内)。
6.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29<78>.牵引疗法分为皮牵引、骨牵引和布托牵引。
30<89>上肢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手的功能下肢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保持各关节的稳定性31<89>.功能锻炼的原则:动静结合。
32<89>.身体各部的功能锻炼方法:1. )颈项: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前伸后缩。
2. )腰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回旋,五点支撑,飞燕点水。
3. )肩肘:前屈后伸,内外运旋,叉手托上,手指爬墙,弓步云手,肘部屈伸,手拉滑车。
4. )前臂腕手:前臂旋转,背伸掌屈,抓空握拳,手滚圆球。
•中医伤科学•5. )下肢:举屈蹬腿,股肌舒缩,旋转摇膝,踝部屈伸,足踝旋转,搓滚舒筋,蹬车活动。
33<95>.近年来,急救医学把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合并成为现场急救的五大技术。
■34<111>.弓I起创伤性休克的病因有失血、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组织破坏。
35<111>.正常成人总血量为4500~5000ml,失血量达总血量的25% ( 1250ml)时,为轻度休克;失血量达总血量的35% (1750ml )时,为中度休克;失血量达总血量的45% (2250ml )时,为重度休克。
36<114>.肢体外部受压,肢体内部组织肿胀和血管受损会导致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37<123>.引起骨折的外因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38<123>.引起骨折的内因有年龄和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39<124>.骨折的(基本)移位方式有以下5种。
临床上常合并存在:成角、侧方、旋转、短缩、分离。
40<123>.骨折的分类:1. )按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骨折、开放骨折。
2. )按骨折的损伤程度:单纯骨折、复杂骨折(有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脏器损伤),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有无完全中断,前者多无位移)。
3. )按骨折线形态:横断骨折(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斜形骨折(与骨干纵轴成锐角)、螺旋形骨折、裂缝骨折(又称骨裂)、粉碎骨折(>3块,骨折线呈“ T”形/ “ Y'形时又称“T”型/ “ Y”型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青枝骨折(儿童)、骨骺分离(儿童、青少年)。
4. )按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稳定骨折(裂缝、嵌插、青枝)、不稳定骨折(斜形、螺旋形、粉碎)。
5. )按骨折后就诊时间:新鲜骨折(伤后2~3周内)、陈旧骨折(伤后2~3周后)。
6. )按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外伤骨折、病理骨折。
41<126>.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为骨折的特征,以上三者只要出现其一即可初步诊断为骨折。
42<128>.肱骨髁上骨折可合并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腓骨小头上端骨折可合并腓总神经损伤。
43<132>.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为具备临床愈合标准,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44<137>.骨折的畸形愈合指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
45<137>.骨折的迟缓愈合指骨折经处理后,愈合速度缓慢,已超出该类骨折正常临床愈合时间较多,骨折端尚未连接,患处仍疼痛、压痛、纵向叩击痛、异常活动现象,X线照片上显示骨折端产生骨痂较少,股这些不消失,骨折端无硬化现象而有轻度脱钙,但骨痂仍有继续生长能力,只要找出原因,作针对性治疗,骨折还可连接。
46<137>.骨折的不愈合指骨折愈合时间再三延长后,骨折仍没有愈合,断端仍有异常活动,X线照片显示骨折断端互相分离,骨痂稀少,两断端萎缩光滑,骨髓腔封闭,骨端硬化。
47<137>.锁骨生理解剖:锁骨架于胸骨和肩峰间,连接肩胛带与上肢和躯干。
有两个弯曲:内侧端前凸,附着胸锁乳突肌和胸大肌;外侧端后凹,附着三角肌和斜方肌。
锁骨骨折多发生在中1/3,尤幼儿多见。
48<138>.锁骨骨折移位:内侧段,因胸锁乳突肌牵拉而向后上方移位,外侧段,因上肢重力和胸大肌牵拉而向前下方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