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

高中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

地球与地图一、地图三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1)在多数地图上,一般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2)在带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指示的是北方,与之相反的方向是南方,作指向标的垂线,可表示东西方向。

(3)在带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 (1)定义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2)表示方式①直线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例如:②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成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③数字式: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可表示为1∶10000000或100000001或一千万分之一。

(3)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通常所说的比例尺的大与小,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间比值的大与小。

比值越大,比例尺就越大;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

一般来说,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小,地图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大,地图内容越简略。

3.地图的图例和注记图例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4)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 A .比例尺的缩放将比例尺放大到原来的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将比例尺缩小到原来的1/n,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将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B.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1放大到原比例尺N倍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N平方2 缩小到原比例尺1/N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1/N平方二、等高线与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上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图的基本概念;2.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3. 理解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绘制方法;4. 能够运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构造;2.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2. 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绘制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2. 工具: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地球仪,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地球和地图的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地球的基本构造(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地球的基本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以及地球的内部构造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理现象的影响。

3.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生动的比喻,讲解地球的形状为近似椭球体,地球的周长和直径的测量方法,并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由此造成的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测量和模拟实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4. 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绘制方法(30分钟)介绍地图的基本元素,包括比例尺、方位角、图例等,并通过实例讲解地图的绘制方法,如等经纬度网绘制、等高线绘制等。

鼓励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提高他们的地图阅读和绘制能力。

5. 运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25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和实地考察,指导学生运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如找出某个地点的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和方位等。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归纳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地球和地图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和实践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图、绘制地图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地球和地图教案(一)

地球和地图教案(一)

第一讲地球和地图第1课时地球基础知识【学习要求】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了解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重点】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学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经纬网(1)列表比较经纬线的基本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特征经线纬线形状半圆圆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南北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互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同一经线圈上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经度纬度经度划分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由赤道(0°纬线)向南、向北各划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西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东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北极点为90°N;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南极点为90°S2)几条重要的经线和纬线①重要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度界线;20°W经线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划分界线。

②重要纬线: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划分界线;23°26′是热带和温带界线;66°34′纬线是温带和寒带划分界线;30°纬线是低、中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经纬网的具体应用1.类型:2.应用(1)定“方向”基本思路:①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断方位时,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基本方法:①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地球与地图教案

地球与地图教案

地球与地图教案教案标题:地球与地图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 掌握地球上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名称。

3. 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

4. 学会使用地图进行定位和导航。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 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名称。

3. 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幻灯片。

2. 地球仪和世界地图。

3. 学生练习册和地图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各个大洲和海洋。

2. 提问:你能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名称吗?二、讲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15分钟)1. 使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基本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2. 介绍地球的特征,如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特征如何影响地图的制作和使用。

三、学习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名称(15分钟)1. 使用地球仪和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个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名称。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示,用手指或笔指出地球仪上的各个大洲和海洋,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四、介绍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15分钟)1. 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位角、图例和经纬度等。

2. 使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并解释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定位和导航。

3. 分发学生练习册和地图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要素进行实践操作。

五、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和地图练习题上的任务,巩固对地球和地图的理解。

2.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地球和地图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 进行课堂小结,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资料,进一步了解地球和地图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和地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球与地图的相关知识。

高三地理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三地理地球与地图(教案)
大小与范围、 内容
的关系
图幅相同
比例尺越大,图上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相同实地范围
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反映的内容越简略
缩放
计算
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 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原比例尺放大 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
【答案】2.B 3.C 4.B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1.本题应当熟记经纬线的特点,能够在经纬网上进行应用。设向正东方、正西方前进200千米经过的经度数分别为a,b,向正南、正北方向前进200千米经过的纬度数分别为c、d。根据两纬线间的经线段长度相等,可以推断c=d,即某人在南北方向上前进200千米,经过的纬度数相同;根据两经线间的纬线段长度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递减,可以推断由M点向正东方前进200千米,比在最南部纬线上向正西方前进200千米,经过的经度数多,即a>b,所以最终位置应该在M点的正东方,故答案B正确。
(2)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就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3)自南向北数值增大为北纬,数值减小则为南纬。
(4)同一经线上纬度相隔l°,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
2. 经度的判断
考点精讲 2 地图三要素
方向
一般情况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高一地理《第1章 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一地理《第1章 地球与地图》教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发言稿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在地球仪上认识地轴、南极和北极、经线和纬线,比较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地球上五带的纬度划分,认识高、中、低纬度,根据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或标注)某地点的方法。

根据生活实际需要选择常用地图的方法,在指定地图上查找所需地理信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2)掌握地球上五带的纬度划分,认识高、中、低纬度。

(3)掌握在平面图或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比例尺量算的方法。

理解等幅地图中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4)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判读两点间的方向(方位)的方法。

(5)掌握在经纬网地图(不含极地投影地图)上判读两点间的方向(方位)的方法。

(6)掌握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等高线值、等高距的判读的方法。

(7)了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或局部地形判读的方法。

(8)理解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1)掌握根据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某地点的方法(3)掌握根据生活实际需要选择常用地图的方法,在指定地图上查找所需地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感,加强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根据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经纬度位置,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某地点2.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距离之间的关系。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1.实际操作法学生动手绘制经纬网,再现基础知识2.练习教学法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复习效果(二)学法分析1.自主学习课前复习本节主要内容2.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地球与地图”教课方案课标要求教课大纲领求广东考试说明的内容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认识地球运动的基本信息。

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绘地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绘地球的大小。

球的大小。

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 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绘地球的大小。

”,对标准的掌握须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辨识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区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质地理问题。

3.地方时、区时实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二、教材剖析《考试说明》提到文理科基础地理考试内容还包含与高中地理必修内容有关的《整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内容。

而地球、地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内容贯串于高中必修内容的一直,因此紧紧掌握这部分内容才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固的基础,这是基本的地理修养。

此外处理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是地图的延长,因此在这一课里也简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内容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②、东、西半球的区分,南、北半球的区分,高、中、低纬的区分。

③、娴熟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质地理问题。

④、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区分,地方时、区时实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限,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指引下, 经过读图、比较、推理、议论争辩等学习活动, 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 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教课要点1.正确辨识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区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质地理问题。

3.地方时、区时实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五、教课过程( 设计 )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2.地球的均匀半径是、赤道千米,赤道周长约的不规则球体。

千米。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球与地图》教案该教案旨在对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球与地图》教材进行系统化教学规划,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与地图的相关知识内容。

教案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引入活动、知识讲解、综合应用和拓展延伸。

一、引入活动
1.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一段关于地球与地图的精彩视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人们将地球图形展示在地图上?",引导学生思考与地球与地图相关的问题。

二、知识讲解
1. 介绍地球的基本属性,包括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内容,并配以图示进行解释。

2. 解读地球的地理分区,包括大洲、大洋和地理带等,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空间结构。

3. 讲解地图的制作方法,包括地图投影和地图符号等,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

4. 解读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如水系、地貌和经纬线等,帮助学生掌握地图的阅读技巧。

三、综合应用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设计一张地图展示自己所在城市的地理特征。

2. 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和指南针等工具,在校园
内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练习,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实践能力。

四、拓展延伸
1.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地理材料,扩展对地球与地图的了解,并结合
现实案例进行深入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地球与地图的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绘制独特的地图
作品,展示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创意。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地球与地图的相关
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
认知水平。

高中地理《地球仪与地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仪与地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地球仪与地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考纲要求,要求学生明确地球的大小,经纬网的地理意义,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相对位置、距离。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二、教学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地球仪展示经纬网的相关特点,解决考试中不会读经纬网图、不会定位等问题。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一课时)
少千米?
2、甲和乙分别向东和向北走,保持方向不变,都能回到起点吗?学生集体思考,分
析问题,并总结原

进一步明
确东西关
系的相对
性,南北
关系的绝
对性。

PPT 出示合作探究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确定M、N 两点的地理坐标。

(2)若某人从M 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 千米,则其最终位置位于M 点的什么方向?
(3)图中甲、乙、丙三个区域的图上面积相等,请比较三者实际范围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

1、小组站立讨
论。

2、判断经纬度
说出坐标。

3、明确两条经
线间的距离,
由赤道向两极
递减。

打破课堂
布局,利。

用图来分
析经纬网
的特点利
用合作的
形式,加
大学习效
率。

探究小结学生根据总结了解
经纬线的特点
明确本节
的重点内
容是经纬
观察经纬网图,观察图片,分析经
习题巩固课堂总结。

高中一年级地理课堂教案:地球与地图

高中一年级地理课堂教案:地球与地图

高中一年级地理课堂教案:地球与地图一、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课程作为学生初步接触地球知识的一门课程,在高中一年级地理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高中一年级地理课程的教案进行探讨,重点介绍地球与地图的教学内容安排。

二、地球与地球结构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其形状略微偏扁。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

2. 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通过图表或模型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层次结构,并明白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和作用。

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坐标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导学生观察日出日落的现象,并运用实例来说明自转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引起太阳的视位置的变化等。

2. 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通过图表或模型,展示地球公转的轨迹和对季节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性。

3. 地理坐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纬度和经度,并学习如何通过纬度和经度来确定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掌握使用地理坐标的方法和技巧。

四、地球的地貌与水文1. 地球的地貌:介绍地球的不同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并通过地图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地貌的分布和特征。

2. 地球的水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水文循环过程,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并通过实验或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水文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五、地球的气候与生态1. 地球的气候带:介绍地球的不同气候带的概念和分布,如寒带、温带和热带,并通过气象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带的气温、降水等特征。

2. 地球的生态系统: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概念和构成,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等。

通过实地考察或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保护重要性。

高二地理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难点
等值线的判读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一、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梳理
形状:两极、赤道的椭圆形球体
大小:平均半径km,周长km(坐地日行里)
梳理
总结
回顾知识
能力培养
迁移应用
经纬网的应用
经线
纬线
划分半球
20。W~0。~160。E为东半球,
160。E~180。E~20。W为西半球
(2)梯田: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梯田等高线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3)岱崮(方山)地貌:“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外表呈圆形或方形,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3.看等值线疏密
4.看等值线的延伸和弯曲方向
二、等高线的运用
1.判读方法——“四看”
①看等高线的间距——判断地面起伏
②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度
③看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地形类型
④判读等高线的数值——同线等高,等高距相等
2.计算:悬崖和闭合区域计算
3.通视问题
4.引水线路:自流(高处向低处),且线路尽可能短,减少投资。
(4)蘑菇石:蘑菇石是由于基岩岩性的差异常被侵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5)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沙丘迎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凹而较陡。
第四环节
教学反思
活页练习,评析、总结

地理知识教案 地球与地图

地理知识教案 地球与地图

地理知识教案地球与地图【教案】地球与地图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地图的种类和使用方法;2. 能力目标:掌握使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 理解地图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地球结构的理解;2. 学生对地图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幻灯片;2. 地图册、地理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使用投影仪展示世界地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大小、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30分钟)教师通过教材和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运动等内容。

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地球为什么被称为蓝色星球?为什么地球有四季变化?3. 地图的种类和使用方法(45分钟)教师将不同类型的地图展示给学生,如政治地图、物理地图、气候地图等,并结合教材讲解地图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教师可以使用实例向学生演示如何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测量距离、判断方位等。

4. 练习与讨论(2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地图寻找特定地点、判断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等。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拓展任务,如查找更多类型的地图、了解地图的制图原理等。

六、教学延伸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地理实践活动,例如带着学生使用地图找到学校周边的地标建筑,提升他们对地图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使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同时,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完】。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教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教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教案标题: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教案 - “地球与地图”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培养其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方法,学生将能够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运动、地球的三维结构以及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技巧。

教案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公转等;2. 掌握地球的三维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3. 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技巧,包括地图的分类、比例尺、图例等;4. 发展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抽象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时间: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询问他们对地球和地图有哪些了解。

二、概念解释和讨论(时间:15分钟)1. 解释和讨论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解释和讨论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公转等,并通过图示或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探究(时间:30分钟)1. 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学生使用现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帮助他们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2. 地球的三维结构:使用PPT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地球的三维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学生可以参与制作分层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结构。

四、小组合作活动(时间: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使用地图册或互联网等资源,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

2. 每个小组制作一份小型地图展示,包括地图的绘制、比例尺的标注和图例的制作。

小组成员分享他们的工作成果并交流彼此的发现。

五、知识总结和评估(时间:10分钟)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关键信息和概念,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测验,以评估他们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拓展延伸(时间:可选)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材料,如地球影像资料的分析和解读,进一步挖掘地球与地图的更深层次的知识。

地球与地图章复习(第1课时)参考教案

地球与地图章复习(第1课时)参考教案

《地球和地图》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参数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经线与经度图、纬线与纬度图,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利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三、教学策略地球和地球仪部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学会判读经纬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内容。

其中,地球的形状、大小较易理解和掌握,而经线、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判读较为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应借助图像、地图、地球仪等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经纬网判读、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流程示方向、形状、长度、数量、相互关系等任务四:纬度的划分说出纬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任务五:经度的划分说出经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环节三:攻克难点任务一:认识经纬网的构成——经纬线【小组讨论】利用前面所学的经、纬线知识,找出经纬网中的经线与纬线,总结经纬网定位的原理。

通过不同形式的经纬网,学会经纬网定位任务二:学会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1.方格状经纬网2.侧视经纬网3.俯视经纬网读图,写出A、B、C、D、E、F点的经纬度。

环节四:试题精炼发布针对不同知识点的易错题及中考真题练习。

讲评完成练习通过习题巩固所学五、当堂练习1.小明同学绕地球最大周长行走一圈,每天走50千米,你认为他最少需要多少天才能走一圈( )A.80天B.160天C.800天D.1600天2.读图,填空:(1)人们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在图中用字母表示,约_____千米;赤道在图中用_____表示,约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约______平方千米;(2)地球围绕______自转,它与地球表面最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与地球表面最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教案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地球的大小是多少?2. 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以及赤道和极半径的差异。

3. 地球的转动引起的形成地球的不规则形状。

4. 中国地区的经度和纬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椭球体形状以及大小。

2. 掌握地球赤道半径、极半径的概念和数值。

3. 理解地球的不规则形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4. 了解中国地区的经度和纬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地球的椭球体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2. 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形状不规则化的认识。

3. 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1.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2. 利用教材、多媒体等展示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3. 小组合作,进行问题讨论和答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提问学生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知。

2.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地球的椭球体形状和大小,并解释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以及两者的差异。

3. 原因分析:讲解地球不规则形状的原因,引入地球的自转概念,并解释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4. 练习与讨论: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和解答,激发学生思维,同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 经度与纬度:通过地图展示介绍中国地区的经度和纬度,并解释其作用和重要性。

6. 总结归纳:通过讲解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概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教案二

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教案二

本文是一份地理教案,针对的是中学的地球与地图教育,包含了关于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一些实用的应用。

本教案适合初中乃至高中的地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和地图,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积累必要的素养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学习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2.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转动的基本特征;3. 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4. 掌握地图的基本形式和制图方法;5. 学会使用地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6.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也是自然界中唯一已知的能够孕育生命的行星。

要深入了解地球,需要了解地球的组成结构。

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层组成,其中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转动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形的行星,但受到地球自转以及地球表面上的地形和海洋的影响,使得地球的形状并不完全规则。

地球的平均直径为12756.2公里,表面积约为510072000平方公里。

地球以大约每天15度的角速度自转,这一自转又引起了昼夜交替和赤道区域的涡旋流动,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自然景观。

3. 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地球是一个复杂而又细密的生态系统,由气候、地貌、动植物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

地球的气候分布呈现出多样性,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有时甚至是截然不同的。

这种差异性不仅来源于地球的地形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也和大气层的成分和运动有关。

生态系统是由环境与各类生物相互作用的生命系统。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种类繁多,包括着陆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等等。

4. 地图的基本形式和制图方法地图以平面图形反映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是人们认识和利用地球的有力工具。

地图的形式各异,常见的有地球仪、平面等距正投影图和普通墨水线图等。

地图的制图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分为等经纬线制图法、等面积投影法和等距投影法等。

地球与地图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

地球与地图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

地球与地图知识梳理《考试说明》提到文理科基础地理考试内容还包括与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内容。

而地球、地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内容贯穿于高中必修内容的始终,所以牢牢掌握这部分内容才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基本的地理素养。

另外地理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是地图的延伸,所以在这一课里也简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内容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仪二、地图纬线②纬线和纬度地球仪纬度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º~30º为低纬度30º~60º为中纬度60º~90º为高纬度③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都是半圆弧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经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度数划分:自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分别称为东经度(E)和西经度(W)东西半球划分:东半球:20°W —0°—160°E西半球:160°E —180°—20°W经度④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①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②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③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赤道上经度1°和经线圈上纬度10的长度(或可说球面上的大圆圆弧1°所对应的弧长)约111千米。

④地球表面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形状与大小①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都是圆且互相平行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指示东西方向度数划分:自赤道向北、南各分90°,分别称北纬(N)、南纬(S)赤道——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分界线,纬度0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形式:有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大小比较及运用:比例尺大小是通过分母大小来比较,分子为1,分母越大表示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粗略;分母越小表示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地球和地图教案

地球和地图教案

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节地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2).了解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3).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和在地图上辨别方向4).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2、能力目标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2).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科学发展的意识。

科学发展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2、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三、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时数: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地图的基本要素一)、情景设计导入新课1.导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2.揭示课题:第二节地图二)、读书识图讨论交流活动1:了解地图的用途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地图的用途?2:带着以下问题读书识图:①地图有什么用途?②你见过什么样的地图;③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3课件解读4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5小结:①.地图是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②.交通图:以展示交通线路为我们提供行进路线。

③.旅游图:展示旅游景点,提供旅游信息。

④.行政图:明确行政区划活动2:了解地图上的方向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地图的方向识别方法2:带着以下问题读书识图:①地平面方向表示方向的方法;②利用经纬线识别方向;③地图上的指向标。

3课件解读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小结:1)可用指南针2)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3)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5)利用植物生长状态4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5小结:①.地平面方向表示方向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经线方向:指向南北;纬线方向:指向东西;③.指向标:由指向标定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考试说明》提到文理科基础地理考试内容还包括与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内容。

而地球、地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内容贯穿于高中必修内容的始终,所以牢牢掌握这部分内容才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基本的地理素养。

另外地理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是地图的延伸,所以在这一课里也简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内容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①、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②、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③、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④、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过程与方法2.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四、教学重点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纬线及纬度1.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由赤道(0°纬线)至南北纬度为低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纬度为中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极点为高纬度。

两半球(如下图)、.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4三、经线及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1.经线(亦称子午线).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____;形状均为____。

2经线为东经度,东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3 经线向东至.经度的划分:由经线向西至经线为西经度,西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值。

;由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经线向东至东经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经线向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四、经纬网及意义: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难点解析:1.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经度、纬度的划分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亦称本初子午线),其它经线的度数皆以0°经线为起点来确定。

如右图:M所在经线的度数是如何确定的呢?M所在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平面,该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和地轴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两面角α,α≤180°),即为M所在经线的度数。

若两面角α为90°,则M所在经线的度数为90°。

由于M所在经线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故M所在经线命名为东经90°经线(90°E);如果M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则为西经(W)。

纬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国际上规定,把赤道定为0°纬线,其它纬线的度数皆以赤道为起点来确定。

图中M点和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线面角β),即为M点及其所M°,由于45点及其所在纬线的纬度为M°,则45在纬线的纬度。

若线面角β为位于赤道以北,故M点及其所在纬线确定为北纬45°(45°N);如果M点位于赤道以南,则为南纬(S)。

.北半球纬度与北极星的关系(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2点观测北极星的高度,可以推断出A 右图中δ为A点的纬度,φ为在φ,即在北半球某点观测到的北极星的高度,近似地看着该地的纬度。

δ=.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右图) 3111=千米,则AB⑴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两点间水平距离约为111 )(KM×3030111×千米,则°的两点间水平距离约为111BC=⑵赤道上经度相差1111°的纬线长度约为KM);其他纬度上,如其纬度为β,则经度相差1(°。

30×cos30AD×cosβ千米,如之间距离为111×⑶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的点之间的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可求22 +B之间的距离为A的平方根。

出其近似距离。

如图中ACD) 4.确定地心对称点的经纬度(如右图A、°20(40°N,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图中A 160°E)DW)与(40°S,经典例题:地的经度A、右图中的圆表示某一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若例1 B为20°W,同地的经度为E A.170°W°.170BE 130°C.W130D.°例、在下列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2A.①和④ C.③和④ D.①和② B.②和③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⑴~⑵题。

3、例千米,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⑴若某人从M 则其最终位置点A.回到M B.在M点正东方 C.在点正西方M 点正南方D.在M 点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为⑵处在地球另一面,与ME °SN A.60°,80°E B.60°,100W °C.30S,100°E D.6080°°S,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例4°N)的东南方向,且与北京的经度差较小的是40116⑴图中四地中位于北京(°E,C.① B.②.③ D.④ A ⑵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A B.②所在方格.①所在方格.④所在方格C.③所在方格 D oo380读图回答⑴~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另一半球为“水半球”所示为以N、。

“陆半球”(图例5、2 ⑵题。

⑴“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南半球、西半球D ⑵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A.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D.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C 最大值例6、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位纬⑴经度置。

丙;位⑵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位于寒带的有。

于温带的有某方向。

方向,丙位于甲的⑶甲位于乙的向航,行合适的路,甲飞机由飞往乙沿最短线飞为2222.2,其最短距离应(小于、等于、大于)千米。

(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⑷丙、丁之间的距离第二课时一、比例尺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距离比.概念:表示1. 2.公式:比例尺= 3.表现形式: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千米。

式:如图上100①1式:1/10000000或1②︰ 10000000③式:4.比例尺的大小①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用比值大小(即分数值大小)来衡量,分母越小,比例尺愈;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

例:比例尺A是1:20000;比例尺B是1:5000000 则 A>B②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内容详略、图幅四者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区范围越、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内容。

●表示同一实际地区范围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内容;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内容。

●同一比例尺,范围大、图幅大,范围小,图幅小,二者详略相当。

注:比例尺扩大1倍,图幅面积变为原来倍☆☆练一练☆☆1.图1中甲、丙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1︰1000万B.1︰10000万C.1︰500万D.1︰5000万2.下列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9° 10° 133° 72° 68° 135°60° 62°N 60 °24 °10 3042°′°34 8°N°10 20°35° 41′°30 6° 16°DBAC~4题。

3读经纬网图,据图判断.在3段的区间段内太阳能直射的范围约占bdbd1/4 .1/3 BA.1/5.C1/2 D. bdE°110ac.若4经线为、cd、bdab,则E°120经线为、ac、四段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cd>ab<bd<ac.ab>cd>ac=bd B.A.bd=ac>ab=cdac>bd>ab>cd DC..日光照图上,有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同一时刻位于甲乙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226月.在一幅5,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36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甲乙两地在图上球面距离是44.4 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A30千米.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24000000 B ..六十万分之一 D千米060 120C 的某幅地图,表达的范围不变,图幅放大为原图的100,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6.将00014:20000 1.A:.比例尺不变 B.1:50000 DC.1:250007.绘制一幅简单的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比较适宜的是A.1:2000 B.1:100000C.1:20000 D.1:4000000二、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地图(指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的地图):上下,左右。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情况箭头指向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方法指导: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东西方向的判断(1)两个地点同是东经:经度数值大的在,小的在。

(2)两个地点同是西经:经度数值大的在,小的在。

(3)两个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时,分下列三种情况讨论:①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东经度的地点在,西经度的地点在;②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西经度的地点在,东经度的地点在;③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两地位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此种情况不能比较出东西方向。

2、经纬网地图判别方向——先画出方向坐标系(1)圆弧形经纬网图: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纬度数值向南递增的为;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经度数值向西递增的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