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72候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月2-5日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2月18-20日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3月5-7日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3月20-22日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4月4-6日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4月19-21日立夏:夏季的开始。
5月5-7日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5月20-22日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6月5-7日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6月21-22日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7月6-8日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7月22-24日立秋:秋季的开始。
8月7-9日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8月22-24日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9月7-9日秋分:昼夜平分。
9月22-24日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10月8-9日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0月23-24日立冬:冬季的开始。
11月7-8日小雪:开始下雪。
11月22-23日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12月6-8日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12月21-23日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1月5-7日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1月20-21日72候一月(正月)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
三侯,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
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
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
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
三候,草木萌动。
是为可耕之候。
二月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
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
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
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
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三月清明:初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
二十四节气排序正确的时间
二十四节气排序正确的时间
二十四节气的排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春季
立春: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春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公历4月19-21日交节。
2、夏季
立夏: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芒种: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公历7月22-24日交节。
3、秋季
立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公历9月07-09日交节。
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4、冬季
立冬:公历11月7-8日交节。
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公历1月5-7日交节。
大寒: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 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一、立春1.介绍: 立春,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春”表示季节,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直到1913年,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3、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二十四节气含义及来历
二十四节气含义及来历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
二十四节气各节气详解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农业应用、注意事项和民间说法1.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在农业方面,立春是开始准备春耕的时间。
农民们会开始清理田地、准备种子和农具。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春季流行病的发生。
民间有咬春的习俗,吃春饼、春卷等。
2.雨水:表示降水量逐渐增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农民们会根据雨水情况来安排灌溉和施肥。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范雨水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
民间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认为雨水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3.惊蛰:意味着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在农业方面,惊蛰是开始春耕的好时机,也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预防害虫的滋生和疾病的传播。
民间有吃梨的习俗,认为惊蛰吃梨可以润肺止咳。
4.春分: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此后白天渐长,黑夜渐短。
在农业方面,春分是种植春季作物的关键时期。
农民们会抓紧时间播种、施肥和灌溉。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天气变化,防范倒春寒的影响。
民间有春分立蛋的习俗,认为春分这天可以把鸡蛋立起来。
5.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有扫墓祭祖的传统。
在农业方面,清明是春耕春种的重要时期。
农民们会继续进行田间管理和作物的移栽。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火,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民间有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6.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在农业方面,谷雨是谷类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范强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
民间有喝谷雨茶的习俗,认为谷雨茶有清火明目的功效。
7.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在农业方面,立夏是管理田间、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暑降温,及时给农作物浇水。
民间有吃立夏蛋的习俗,认为立夏吃蛋可以强身健体。
8.小满:小满节气意味着麦类等夏熟作物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
在农业方面,小满是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简介一、春1、1立春立春就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自秦代以来,古人就以立春作为春季得起点,甚至新年得开始。
春归人间,温风解冻,草本先知,大自然与人类一起希冀着春天得来临。
1、2雨水雨水时节,鸿雁北归,雨雾初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润物无声得好雨过后,烹茶燃香,临窗小坐,微微凉意中已能嗅到大地回暖得气息.1、3惊蛰惊蛰古称“启蛰”,后来为了避汉景帝刘启得名讳而改为“惊蛰”.此时春雷乍响,草间蛰虫潜出,万物生长得时节开启了帷幕。
北方迎来春耕农忙,人们正用辛勤劳作换取年尾得收成。
1、4春分仲春时节,繁花似锦,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煦暖得春天.汉代《春秋繁露》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线上,昼夜长度相等。
玄鸟梁间,春与景明里,人们重又活跃在田野河畔。
1、5清明“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与节气共通得就就是“清明”.在此时祭祖扫墓得风俗,相传就是来源于古代帝王得“墓祭之礼”。
天朗气清,桃花盛开,正就是踏青插柳、游园赏花得好时节。
1、6谷雨谷雨就是春季得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是牡丹花盛开得季节。
在明代《群芳谱》中写道:“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此时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得滋润,因此有“春雨贵如油”得说法。
二、夏2、1立夏《吕氏春秋》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此时北斗七星得柄指向东南方.在“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得暮春初夏,开启了虫与草得时节,大自然正蓄积着能量,等待热情得释放。
2、2小满小满未满,就是麦类作物开始灌浆,尚未成熟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丽日暖风之中,或许清粥小菜、桃李瓜果即可带来小小得满足。
3、3芒种“芒种”二字所反映得就是农业物象,此时正就是有芒类作物成熟,亟待抢收得季节。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24节气
《春分 七绝》·苏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交节时间在阳历4月5日前 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 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 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 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 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 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 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的好 时节。
《立春》·左河水 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雨水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 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 (阳历2月18-20日),太阳黄 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 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 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 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 般从阳历2月18日或19日开 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 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 气。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 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 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 30°;于每年阳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是"雨生百 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 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 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 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 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 茁壮成长。谷雨时节,在中 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 多雨。
《大雪》·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小满》·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芒种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 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 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 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 达75°,于每年阳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 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 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 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 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 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农 历说:“芒种,此时可种有芒 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 种也”
24节气歌以及解释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
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
一年中第四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 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 (约15.2天), 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 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 (或21日)。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交点也称为春分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为二分点。 春分点系天文学名词,全球通用;但南半球的春分点指东经180°与赤道的交点,太阳在9月23日 (或24日)经过此点。中国文献中指的春分点,通常指黄经0°与赤道的交点。春分点的确定,始 于商代(约在公元前18一20世纪)。 古代的春分分为三候: “一候玄乌至,二候雷始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 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月令七十二候 集解》有:“二月中,分者 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之篇》有:“春节者,阴阳相半 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好。”此日阳光直射赤道,几乎全球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点位置北移,北 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昼短而夜长。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春季开始。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 越冬 作物进入春 季生长 阶段。华中农谚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京地区,山桃、加 拿大杨、连翘、杏树、玉兰等树木相继开花。春分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春分时节,在中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 乍暖还寒。根据近几年来对沙尘这一地区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 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 卷起的扬沙 、高空飘来的浮尘 ,特别是沙尘暴 对大气 造成的污 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立夏节气
二十四节气表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来历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 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 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 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 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 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 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 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 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 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 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节气日期速算法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 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 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这 么简单。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 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 立冬之日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 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来年,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完整)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
一、二十四节气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9、是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二十四节气时间顺序表
二十四节气时间顺序表一、春季1、立春:公历2月3-5日交节。
2、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3、惊蛰:公历3月05-07日交节。
4、春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5、清明:公历4月04-06日交节。
6、谷雨:公历4月19-21日交节。
二、夏季1、立夏:公历5月05-07日交节。
2、小满:斗公历5月20-22日交节。
3、芒种:公历6月05-07日交节。
4、夏至:公历6月21-22日交节。
5、小暑:公历7月06-08日交节。
6、大暑:公历7月22-24日交节。
三、秋季1、立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2、处暑:公历8月22-24日交节。
3、白露:公历9月07-09日交节。
4、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5、寒露: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6、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四、冬季1、立冬:公历11月7-8日交节。
2、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3、大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4、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5、小寒:公历1月5-7日交节。
6、大寒:公历1月20-21日交节。
扩展资料立春习俗:1、立春祭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
2、籍田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
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二十四节气
•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 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
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 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 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
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 气。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后继
• 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 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 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 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 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 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又称 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 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 冬小大寒。
一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 差一两天。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 年逢八、廿三。
•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 蛰,春分,清明,谷雨。
•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 种,夏至,小暑,大暑。
•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 露,秋分,寒露,霜降。
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 太阳到达黄经春分0°。春分的意
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 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
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 中,平分了春季。
•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 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 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 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 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 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 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老百姓说“春分春 分,昼夜平分”就是这个道理。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只按阳历算出来的。 •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 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 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 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 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 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 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 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 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 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 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 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 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 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 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 变化三种。
二十四节气
动植物与节气
•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 蝉惊蛰始鸣,白露绝鸣; 蟋蟀清明初鸣, 秋分终鸣;大雁清明始现,秋分绝见; 蟾 蜍清明出现,寒露不见;青蛙春分初鸣, 秋分终鸣。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 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 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为另一个 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 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 冬、大雪
古朗月行 【唐】李白
• • • • • • • •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 气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可谓细致,所以人 们又总结到: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 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冬至大白霜, 来年谷满仓。冬天有浓霜,必有好太阳。 春霜不隔宿,隔宿就要赖。三朝迷日可求; 晨雾不收,细雨不休。大雾不过三,过三 十八天。露水重,天气晴。霜夹雾,旱得 井也枯。霜后南风连夜雨………
• 有关动物物候的谚语也不少:狗猫换毛早, 冬季冷得早。画眉多藏粮,大雪下得长。 麻雀囤食要落雪。狗进灶,雪就到。 猪衔 草,寒潮到。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布谷布谷,种禾割麦。 黄鹂唱歌,麦子要 割……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蚯蚓爬 上路,雨水乱如麻。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 天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蚂 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鱼跳水, 有雨来。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 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村和阴阳历相辅而行的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时令名称。
从太阳黄经 270 度冬至开始,在黄道上顺着太阳周年视运动方向,每隔黄经 15 度,时间顺序约差 15 天,结合地面上气候物候的演变顺序,用非常简练的词汇给各节气命以专名,就形成了家喻户晓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 6 日、21 日前后,下半年在 8 日、23 日前后。
但是每个节气的到来时间应是在某日的某个时刻,而不是该日的任何时刻。
二十四节气内容丰富,有反映季节变化的,有表示气温高低的,有反映农事活动的,有反映降水情况的。
具体名称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夏穗头齐大雪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