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5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洵

1、简介:苏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2、文学成就: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精辟。苏洵提倡学习古文,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不同写法和共同要求。他特别善于从作品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与艺术特色。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三、人物事例汇总:

1、思考人生(适合作文主题归类:哲理思辨(思考);成长历练(成才,成长);学习探索(以身作则))

苏洵不到20岁就结婚了,娶眉山富豪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为妻。程夫人系出名门,知书达礼,以程氏之富下嫁到清寒的苏家来,已是委屈,而夫婿又不知上进。她是个非常要强

的妇人,虽然不说什麼,心里总是抑郁不乐,只好把家事一手承担下来,上事翁姑,下教子女,终日勤劳不息,希望有一日她的夫婿能够自己觉悟过来。苏洵二十五岁那年,被史彦辅和陈公美两人拉着,把峨嵋山玩个里外透彻。游山途中,他们听说西北数百里外的岷山也很壮美,于是再去岷山游历,一转悠又是半年。饱览岷山秀色之后,苏洵回来歇了几日,这才发现妻子面带忧虑,只是不愿形诸言表苏洵从她对孩子认真管教上,看出了自己的顽劣和不足,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如若继续散漫下去,将来可能会落到让儿子们耻笑的境地,这才认真琢磨起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镜头法改造素材1:

夕阳西下,屋舍内烛光闪闪,一名少妇正站在书桌前认真地教导孩子诗书。一青年长衫加身,倚门而立,眉宇深锁,神情凝重,似乎陷入了深思。他就是我们熟知的一代文豪苏洵。

苏洵不到20岁就结婚了,娶眉山富豪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为妻,程夫人系出名门,知书达礼。她生性要强,因夫婿不知上进而抑郁不乐,只好把家事一手承担下来,终日勤劳不息,希望有一日她的夫婿能够自己觉悟过来。苏洵二十五岁那年,被史彦辅和陈公美两人拉着游历峨嵋山,接着又去西北数百里外的岷山游历,一转悠又是半年。饱览岷山秀色之后,苏洵回来发现妻子面带忧虑。苏洵从她对孩子认真管教上,看出了自己的顽劣和不足,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如若继续散漫下去,将来可能会落到让儿子们耻笑的境地,这才认真琢磨起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苏洵的幡然悔悟和涅槃重生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归于其妻程夫人,一个贤良淑德的女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夫君。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苏洵夫妇的故事恰巧验证了这句话的合理性。

2、发奋读书(适合作文主题归类:成长历练(机遇,成才,成长,奋斗);学习探索(兴趣爱好,勤奋刻苦,好奇心))

苏涣问苏洵:“三弟啊,你游历了那么多的名山大川,能不能写点文章,让我看看这纸上山川如何雄秀奇美啊?”这一下真的把苏洵难住了,他觉得满肚子都是锦绣河山,却不知如何将它吐到纸上,想画画不成,想写写不出,急得他满头是汗。苏涣见状一笑,略转话题:“三弟,你别着急。哥哥我有一件心愿,想请三弟帮助圆了。”苏洵忙问:“什么心愿?”“我们苏家先人原是很有一些来历的,可自大唐以来,我们只知眉州刺史苏味道是我们的先人,往后就语焉不详了。从下往上推,也只知道祖父叫苏杲、曾祖叫苏祜。三弟既然喜欢周游,何不找些老人聊聊,再去查查别人的族谱,把我们苏家族谱编出来呢?”苏涣慢慢说道。苏洵一听,觉得这件事做起来蛮有意思,便一口应诺下来。眉山的程家、史家都是亲戚,苏洵一经询问,他们都拿出族谱和先人的往来书信,再加上眉州府里还有些陈年案卷,很快苏洵便追根溯源,查到了唐朝刺史苏味道的名字,可惜这位先人事迹,让他看了脸上发烫。再往前,查到了汉代的苏建和苏嘉、苏武、苏贤三兄弟,还有先秦的苏秦和苏公。这时苏洵的兴趣越来越浓,为了弄明这些人的来历,他为自己列下了长长的书单,把《史记》、《汉书》、还有更早的《左传》、《国语》、《战国策》都罗列到床前案头,读了个通透,一直读到二哥“丁忧”期满,离家上任,这时的苏洵已是欲罢不能,他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发愤读书,才能将心中所思,形诸文字——这年他已二十八岁。

镜头法改造素材2:

古圣人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的重要性。一代文豪苏洵到二十八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希望能将自己心中所思形诸文字。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涣建议苏洵在周游的时候找些老人聊聊,再去查查别人的族谱,

把苏家族谱编出来。苏洵一听,觉得这件事做起来蛮有意思,便一口应诺下来。苏洵先后查到了唐朝刺史苏味道、汉代的苏建和苏嘉、苏武、苏贤三兄弟,还有先秦的苏秦和苏公。这时苏洵的兴趣越来越浓,为了弄明这些人的来历,他为自己列下了长长的书单,把《史记》、《汉书》、《左传》、《国语》、《战国策》都罗列到床前案头,读了个通透,欲罢不能,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发愤读书,才能将心中所思,形诸文字。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正是兴趣促使苏洵不断的学习进步,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3、焚稿奋发有为(适合作文主题归类:成长历练(理想与志向,奋斗,成才);学习探索(勤奋刻苦,进取心))

有一天,苏洵在书房里整理他以前写的书稿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连自己也感到不满意,又怎能让它们在世上流传呢?于是他将这数百篇书稿统统抱出屋去,放在一个空地上,点上一把火,化为灰烬。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坚定从头做起的决心。焚稿后,他如同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更加轻松愉快地刻苦学习了。苏询有时在家闭门苦读,有时奔走四方,求师访友,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以致后来他两个儿子的学习要靠他妻子教导。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既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又同时对古今是非成败的道理进行探讨,使自己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智,再写起文章来,往往到了“下笔顷刻数干言”的程度。他写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论文,受到了家乡学者的倾慕,他自己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镜头法改造素材3:

台灯静静地散发着昏黄的光晕,茶杯里的热气袅袅升起。夜凉如水,万籁俱静,守着一盏孤灯,细细抿一口清茶,苦涩中带着清香的感觉缓缓在味蕾间蔓延。慢慢翻阅苏洵的那些诗稿,遐想那些如烟岁月……

有一天,苏洵整理他以前写的书稿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他将这数百篇书稿统统抱出屋去,放在一个空地上,点上一把火烧为灰烬。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坚定从头做起的决心。焚稿后,他如同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更加轻松愉快地刻苦学习了。苏询有时在家闭门苦读,有时奔走四方,求师访友,一年到头忙个不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既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又同时对古今是非成败的道理进行探讨,使自己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智,再写起文章来,往往到了“下笔顷刻数干言”的程度。

台灯依旧散发着淡淡地光晕,绿茶的清香还在鼻尖跳动,我仿佛看到一个身着青衫的青年就坐在我面前伏案苦读,他的勤奋,他的努力,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他是苏洵,他用勤奋为自己代言。

4、三苏成名(适合作文主题归类:成长历练(机遇,成才,成就);品味生活(个性,命运))

嘉佑二年(西元1057年),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梅圣俞参与其事。他们看了苏轼的试卷,“以为异人”;对苏辙也颇欣赏,“亦以谓不忝其家”,於是兄弟俩同第进士高等。苏轼当时二十二岁,苏辙十九岁。由於苏氏兄弟一起高中,还曾引起一场风波,落第的考生们有表示不服的,甚至怨谤纷纷。但三苏却因此很快的成名了。苏辙兄弟就正是这样在“士人”的“怨谤”中脱颖而出。这时欧阳修又特别赞赏苏洵的文章,誉为“孙卿子之书”,并献诸朝廷。於是,“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许多考生,争读他们的文章,甚至学习他们朴实高古的风格。当时有谚语说:“苏文生,吃菜根;苏文熟,吃羊肉。”是说精熟三苏的文章,就能登科及第,享有富贵,足见三苏文章受世人重视的程度。据说,苏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