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万献初笔记

合集下载

万献初 训诂学概述

万献初  训诂学概述

训诂学概述万献初训诂学,是传统语言文字学(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的一个分支学科。

就学科性质而言,训诂学是探讨文献语义、释读古代训诂材料的一门语言文字学学科。

训诂学属于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是古籍释读之术。

释读古籍须从字词句入手,达到弄懂文本旨意的目的。

训诂学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根据文字的形体、声音来解释文字的意义,也涉及古文的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训诂学偏重於研究古代字词的意义,尤其注重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字词的意义。

训诂学重在词义训释,但涵盖面广,不简单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词义学或语义学。

一、训诂与训诂学先秦两汉时期,训诂体式的名称已有很多,一个字的名称有“传、故、诂、说、训、解、记、义、序、微、注”等,两三个字合称的有“章句、训诂、解诂、解故、解说、故训、古训、注训、故训传”等,后代以“训诂”一词最为通用。

单用的“训、诂”兼具动词和名词两义,合用为“训诂”一词,也兼具动词与名词两种功用。

注解古籍称“训诂”,是动词;古籍的注解也称“训诂”,是名词。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训即顺,也就是理顺词义的训释;用现代语言解释古代语言叫“诂”,诂即故、古,也就是训释故言或古语。

“训、诂”并用,初见于春秋鲁国人毛亨的《诗》注释,其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

“训诂”合用为一词,始见于汉代的典籍。

“训诂”,首先是一种注释古籍的工作。

训诂工作,就是对某种古籍进行注释,一般工作程序有:标点、校勘、作序、解字、标音、释词、解句、补释、分析语法、说明文例、串讲、翻译、图示、考辨疑误、阐发要旨、发凡起例、考补史料等,这些工作都是具体操作而富于实践性的。

不一定每部书的注释都要用到全部的训诂工作项,有时只涉及其中一两项,但这些项目都是训诂工作,都可称为“训诂”。

“训诂学”,是一门人文科学的学科。

研究对象是一切现成的训诂资料,包括一般训诂材料与著作,还有训诂工具书等。

训诂学的主要任务,是探讨训诂理论与方法,总结相应的特点与规律,写出专门论著,指导各类训诂工作。

说文解字笔记2上部

说文解字笔记2上部

(胡雅切。Xia 4)
説文(注1): 底也。指事。 新證(注2): 底也。在底之物。
甲骨文作1、2,以长畫代表中介,以短畫指示其部位。西周金文承襲甲骨字形,春秋晚期則加一竪畫, 這就成為後世“下”字的標準字形。楚系文字則在字形上部加一短橫畫,繁文。
筆記(注3):
旁、溥双聲。膨,俗,本作倗,即旁(溥)。溥、博音義近。《漢書》“方聞”即博聞,方即旁之假 借。“膀脹(膨胀)”当作旁。
我注:
旁字甲骨文“从凡从方”。“凡”为表示范围的符號,“方”为地理標志(旗杆)。旁字的本義即 “旁邊”。《説文》释為“溥”,誤;以“雱”為“旁”的籀文,誤。
请对比旗杆与【方】字
(都計切。Di 4)
説文(注1): 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上,棘(半)聲。
新證(注2): 蒂。一说束柴燎祭上帝,尚無定論。
《说文》以“帝”为“王天下之號”,不可從。顧頡剛曾指出,王天下之號,夏稱后,商稱王,西周 稱王或天子。胡厚宣指出武丁時帝為天神之專稱。至于某些殷王稱,甲骨文中稱之為帝,其實是“嫡” 字的假借,與“庶”義相對,并非王天下之號。 王國維以為“帝”即“蒂”,象花萼全形。叶玉森、朱芳圃以為象束柴燎祭於上帝。 但無論如何,甲骨文“帝”字看來是個獨體字,不可分解為“从上,棘(半)聲”。。”
“一察焉以自好”-《庄子 天下篇》
(時掌切。Shang 4)
説文(注1): 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 新證(注2): 高也。比其他東西高的位置。
甲骨文“上”字作1、2。以长畫指示上位。西周早期金文承襲此形作3,但因為这個字形和數字“二” 容易混淆,所以東周文字多半加豎筆作“上”形。11加“尚”聲。15用為“上溯”義,加行动符号, 强调它屬於一種動作。
(步光切。Pang 2)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史料新考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史料新考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史料新考董婧宸【摘要】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记录的《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是了解章太炎早年国学讲学的重要资料.从新近刊布的钱玄同和朱希祖日记及《笔记》相关史料来看,章太炎的两次《说文》课程,分别以大成中学、民报社为主要授课地点,在时间和地点上始终错开,第二次课程约结束于1909年3月.就笔记而言,朱希祖的笔记是三次不同授课的课堂记录,钱玄同的两套笔记则均据第一次讲课,并作了整理、校勘.“钱一”的整理来源,是朱宗莱汇录后的五人笔记,“钱二”则直接据朱希祖第一次笔记整理.还原章太炎国学讲课的史实、梳理笔记的源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章太炎早年的国学思想.【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6页(P109-114)【关键词】章太炎;《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国学讲学;钱玄同;朱希祖【作者】董婧宸【作者单位】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01908年4月起,章太炎先生在日本东京为留学生讲授《说文解字》,这是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2008年,《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整理出版,收录了钱玄同、朱希祖、鲁迅三家七种笔记,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章太炎早年的《说文》授课情况。

主持《笔记》整理的王宁先生,在《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王宁:《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中,详实地介绍了《笔记》的整理经过,并结合章门弟子的回忆,从章太炎的生平、革命思想与学术特点,梳理了《笔记》的相关背景和学术价值。

参与整理的万献初曾撰文记述《笔记》的原始面貌*万献初:《章太炎说文解字讲授笔记的梳理及学术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增刊。

,此外,汤志钧、周振鹤、侯桂新等学者,也围绕章太炎及章门弟子的交游、讲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关考察*参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

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摘抄加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摘抄加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摘抄加读书笔记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摘抄加读书笔记1最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自朱自清先生逝世已62年,看了这本书,书中字里行间都闪现出他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追怀不已,并为其短暂的生命而惋惜。

书中从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出发,对《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十多种中华文化经典和诸子百家思想,以及诗、文、赋等文学体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为广大青年解读中华文化经典开启门径。

语言简洁明快,把握精髓,是难得的'导读精品。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阐述了何谓经典,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中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

然后说明经典都包括哪些书籍,这些书籍共有十三种。

这十三种书籍的作者,产生的原因,书的内容,及该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分别逐一地作了介绍,这种夹叙夹议的过程就构成了全书的内容。

这本书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书,因为朱先生在书的序言里说,经典训练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项目之一。

他的这一主张得到当时教育部的认可和教育界许多人士的赞同。

如果把接触经典的人比作游客,那么朱先生很像一位向导。

当游客想要参观一个岩洞时,他先在洞外给讲说一番,让游者心里有个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

他可真是个好向导,自己在里面摸熟了,知道岩洞的成因和演变,能按真际讲说,绝不会说这儿是二龙戏珠;那儿是八仙过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并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迎这样的向导。

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摘抄加读书笔记2《经典常谈》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说文解字笔记

说文解字笔记

说文解字笔记第一节导论一、姓氏。

(一)百家姓举例。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二)姓氏定义。

1、段玉裁注《说文》“氏”下:“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

2、《左转·隐公十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祚之土而命之氏。

”3、(1)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从女,从生,生亦声。

《春秋传》曰:‘天子因生而赐姓。

’”姓字写法:。

“生——姓”(2)氏,shì,“,巴蜀名山岸脅之旁箸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象形,乁声。

杨雄赋:響若氏隤”氏——石。

氏的写法:命氏之初,其氏族始祖的特点往往与命氏所用之字意义相关。

(3)。

陈字写法:(4)(5)(6)二、文和字。

(一)文,“,错画也,象交文。

”文的写法(二)1、字,“,乳也。

从子在宀下,子亦声。

”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人生子曰字”。

字:生子出嫁、怀孕、哺育养育治理、教育文字能单独画出来称为文,文文结合称为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汉字整体系统是文和字构成的。

2、《说文·绪》“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3、《说文》540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31部、自然界类37部、器用类180部、数目类34部。

第二节“人”类基础字形讲析一、各类“人”的字形。

1、人,“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此籀文,象臂脛之形”。

人的写法:2、仁,“亲也。

从人从二。

,古文仁从千、心。

,古文仁或从尸”。

仁的写法:3、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

周制一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的写法:4、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

立的写法:5、竝,“併也,从二立”。

并的写法:6、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兩亦之形”。

亦的写法:7、夭,“屈也,从大,象形”。

说文解字读书笔记

说文解字读书笔记

说文解字读书笔记【篇一:中国文字学读书笔记】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汉字进行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在诸多介绍中国文字的著作中《中国文字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文字学》是一部用新的观点系统地研究汉字字形的理论性专著,是作者继《古文字学导论》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文字学的著作,全书共分上下两篇,论述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确定古文字学的范围并叙述其历史;(2)由最近研究古文字的所得推论汉字的构成和形体的演变,纠正旧时文字学上的错误,并建立新的理论;(3)阐明研究古文字的方法和规律。

全书共三十节,分为五个部分:(1)文字学的范围及新领域,评述了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过程;(2)“文字的产生”部分,首先推测中国原始语言的概貌,然后剖析了关于中国文字产生的种种传说,追溯了汉字的起源;(3)“文字的构成”部分,这一部分是全书的重点所在,在这一部分中唐兰先生着重提出了“三书说”;(4)“文字的演化”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唐兰先生论述了汉字演化的原因与过程;(5)“文字的变革”部分,这一部分对汉字从古文字、大篆、小篆、到隶书、草书、行书、正书、甚至简俗字、新文字等的发展变化,做了详细而系统的论述。

纵观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唐兰先生的《中国文字学》为中国文字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了中国文字学的名义,明确了中国文字学的研究对象;(2)批判了“中国语言低级、文字原始”的错误观点,确立了中国语言、文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使上的地位;(3)解决了中国文字的起源问题;(4)进一步批评传统的“六书说”,论述所创立的“三书说”;(5)系统论述了汉字演化、变革的历史。

我们可以看到唐兰先生对中国文字学的论述是相当完备的,在书中他对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的文字学研究状况都作了介绍,可以说做到了详略得当、仔细完备。

万献初:《尚书》概说

万献初:《尚书》概说

万献初:《尚书》概说清·张之洞《书目答问》:“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曾国藩:“读书以训诂为本”。

《尚书》文字古奥,佶屈聱牙,需要从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入手,才能读懂经文,进而阐发义理。

章太炎《菿汉微言》:“学术无大小,所贵在成条贯。

制割大理,不过二途:一曰求是,再曰致用”。

《尚书》号称“王者之学”,先从小学入经,求是求真;再阐发义理,通经致用。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战国时期总称《书》,孔安国传解释为“上古之书”,故称《尚书》。

汉代《尚书》成为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书”原是纪录的意思,書,就是手(又)持毛笔写字(聿-書)。

许慎《说文解字·叙》“著于竹帛谓之‘書’”。

元吳澄《書纂言》:“ 者,史之所记录也,从聿从者。

聿,古筆字,以筆画成文字,载之简册曰書,者,谐声。

”大约初时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记录案而已,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

一、《尚书》体裁、编排与内容《尚书》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所载内容都与政事有关,是上古的政事史料汇编。

《荀子·劝学篇》:“《书》者,政事之纪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

”即论“王道”的书。

《尚书》的基本内容,是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作者是史官。

我国“史官文化”很发达,上古就设专门的史官记录君王的言行。

《礼记·玉藻》谓“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即所谓“右史记言,左史记事”。

《说文·史部》“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甲骨文作《尚书》概说粹一0一,象手持文件袋(中)的史官形。

有关《尚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可能在先秦就已有了定本。

传说孔子曾经编纂过《尚书》,但这个说法不可靠。

一般认为,流传至今的《尚书》多为伪书,较为可靠的是其中汉代伏生所传的28篇。

《说文解字》研读的笔记

《说文解字》研读的笔记

《说文解字》研读的笔记《说文解字》研读的笔记转载▼《说文解字》研读的笔记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shen 四声)编著我国首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收字共9353个,基本字根400多个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归并为14大类。

形声一边形一边声姓的由来陶姓祖先做陶器,刘姓祖先杀猪或杀人,张姓祖先打仗,(开弓谓之张,放了是弛,一张一弛谓之道)李姓祖先种果树。

南郭即祖先最早住在南城墙旁郭:城墙城:从土成声。

成:戈与丁组成丁即是钉子最早是木钉,钉代表扎实,盖棺定论。

成就是打完仗,结果就是成。

池:是护城河。

内城为城,外城为郭。

城的四周是望楼。

亭:十里长亭五里短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路邊的亭高是因為亭是郵驛,是标志,简化后只留下两边的。

只留两边的情况很多,如韋。

城圍起來后需要加動作,加止(腳趾頭,脚板,寫的時候五個指頭簡化則成了止)腳即是士兵在巡邏。

城很大,所以中間口大,範圍大,加個單人旁就是偉,加框就是圍。

造字生活经验形成对文字的理解具象的浓缩到字形里左耳旁就是阜,是把山立起来,高低坎坷。

左耳旁表示高高的,比如艰难险阻右耳旁都是表示封邑比如郑国的郑,右边是封邑,左边是奠,上面是酒,下面是两只手,两只手拿着酒去祭祀。

活人对死者的敬仰哀思为奠说文的构件即字根。

(540个),汉字由字根按一定规则构成。

姓郑的祖宗是住在河南郑封地。

2.文:错画也,象交文。

交错的花纹侧站为人,双人(向左)为从文最早为纹身,战争时作为区别,拓展开来,用绘画方式把想法记录下来,后来成为文字。

文引申文章(字与字组合,组出篇章,形成一段段)文又引申识字、懂道理的意思《说文》中,单独画一个图像,独体为文字:乳也。

从子在宀下。

乳即生孩子抚养孩子宀即房子子就是婴儿。

在房子里有孩子即生养孩子古代姑娘未出嫁就是待字闺中。

出嫁后十年没生孩子即十年不字。

《诗经》: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牛羊用乳汁喂养,最后成为了后稷,周的祖先从母体分化出来即为字。

《说文解字系传》笔记

《说文解字系传》笔记

《说文解字系传》阅读笔记目录一、前言 (2)1.1 作者简介 (2)1.2 作品背景 (3)1.3 书籍目的与价值 (4)二、版本与流传 (5)2.1 主要版本介绍 (6)2.2 传承过程 (7)2.3 校勘与注解 (9)三、主要内容 (10)3.1 字形分析 (11)3.1.1 汉字形体演变 (12)3.1.2 字形结构解析 (14)3.2 字义阐释 (15)3.2.1 字原义与引申义 (17)3.2.2 字义关系网络 (17)3.3 词源探讨 (19)3.3.1 词源与字义 (20)3.3.2 词源研究方法 (21)四、学术思想 (23)4.1 训诂学理论 (24)4.2 音韵学应用 (25)4.3 词汇语义学视角 (26)五、现代价值 (27)5.1 对现代汉语研究的启示 (29)5.2 对汉字教学的参考 (30)5.3 对古籍整理与出版的意义 (31)六、结语 (32)6.1 《说文解字系传》的地位与影响 (33)6.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34)一、前言《说文解字系传》乃东汉经学家许慎所著,为“五经无双”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字学、训诂学影响深远。

此书以说解《说文解字》兼采传记、方言等材料,对每个字的解释包括字形、字义、字音、字用四部分,全面展示了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其条理清晰、阐释详尽,对于理解古汉语词汇和文字构造有着极大的帮助。

许慎在书中提出的“六书”更是揭示了汉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和探究汉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说文解字系传》还体现了古代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我认为将这本书推荐给广大语言文字爱好者和研究者,相信他们也会从中受益匪浅。

1.1 作者简介《说文解字系传》是一部研究《说文解字》的权威著作,作者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

许慎(约58年约147年),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

万献初先生 说文部首讲解

万献初先生 说文部首讲解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万 献 初汉字数量巨大,今天能搜集到的汉字字形在十万以上,《汉语大字典》收56000多字,清代《康熙字典》收47035字,宋代《集韵》收53525字除去异体实收32381字,南朝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

《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不管汉字总量什么时候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

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乛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况与反映,据研究者统计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

许慎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至今仍然如此。

所以,段玉裁在《说文》“一”字下注云:“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汉字构形分析上,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大意是:“文”是按事物形貌勾画线条而成的,“字”是由两个以上的文组合再生出来的;“文”即六书中不可拆分的独体“象形、指事”之文,“字”即六书中含两个以上构字部件(文)的“会意、形声”类合体字。

《说文》部首原则上用“文”不用“字”,章太炎《文始》从中提取出近五百个“初文、准初文”用以“孳乳、变易”出众多的“字”,日语的假名、民国初的注音字母都选用《说文》部首为注音符号。

所以说,《说文》部首就是生成数以万计汉字的字根,要想读懂《说文》并学好汉字,首先必须熟悉、掌握、运用这500来个字根,会写,会读音,明了其构形意图,掌握其合成新字的取向与规则。

(完整word版)说文解字笔记

(完整word版)说文解字笔记

说文解字笔记第一节导论一、姓氏。

(一)百家姓举例。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二)姓氏定义。

1、段玉裁注《说文》“氏”下:“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

2、《左转·隐公十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祚之土而命之氏。

”3、(1)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从女,从生,生亦声。

《春秋传》曰:‘天子因生而赐姓。

’”姓字写法:。

“生——姓”(2)氏,shì,“,巴蜀名山岸脅之旁箸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象形,乁声。

杨雄赋:響若氏隤”氏——石。

氏的写法:命氏之初,其氏族始祖的特点往往与命氏所用之字意义相关。

(3)。

陈字写法:(4)(5)(6)二、文和字。

(一)文,“,错画也,象交文。

”文的写法(二)1、字,“,乳也。

从子在宀下,子亦声。

”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人生子曰字”。

字:生子出嫁、怀孕、哺育养育治理、教育文字能单独画出来称为文,文文结合称为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汉字整体系统是文和字构成的。

2、《说文·绪》“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3、《说文》540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31部、自然界类37部、器用类180部、数目类34部。

第二节“人”类基础字形讲析一、各类“人”的字形。

1、人,“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此籀文,象臂脛之形”。

人的写法:2、仁,“亲也。

从人从二。

,古文仁从千、心。

,古文仁或从尸”。

仁的写法:3、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

周制一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的写法:4、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

立的写法:5、竝,“併也,从二立”。

并的写法:6、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兩亦之形”。

亦的写法:7、夭,“屈也,从大,象形”。

说文解字——说说“王字旁”

说文解字——说说“王字旁”

说文解字,说说“”
“”应该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汉字偏旁,但凡识字的人都认识它——“王字旁”,因为学校里老师都是这么教的。

老师之所以这么教,是因为现行小学教材及相关规范用书都把它称为“王字旁”。

其实“”不应该叫“王字旁”,而应该叫“玉字旁”或“斜玉旁”(武汉大学万献初教授在《<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系列讲座中就提到“”应该叫“斜玉旁”)。

笔者这样认为,根据有三。

其一,带“”的字绝大部分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根据汉字的造字法的规律,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有时兼表义)。

然而带“”的字跟“国王”的“王”意义几乎都不沾边,倒是跟“玉”有着某种关联。

如“珍”,本义指珠玉之类的宝物,引申为宝贵的或宝贵的东西;“珠”,本义指蚌壳体内所生的珍珠,引申之可指似珠的宝石,又引申为珠状之物;“玩”,本义指手拿着玉石把玩,引申之可指供赏玩之物;“琢”,本义专指对玉器的制作加工……
其二,翻开《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更是可以直观地看到带左偏旁“”的字都归在玉部,“玉”为其部首。

玉部所属的字都从玉(凡玉所属皆从玉)。

其三,再看看《红楼梦》,曹雪芹老先生起名很有讲究。

贾宝玉的兄弟们的名字都带“”,如贾珍、贾珠、贾琏、
贾环(上一代贾敬、贾赦、贾政、贾敏等名字都带右偏旁“”,下一代贾蓉、贾蘭,名字都带“艹”),而贾宝玉的名字不带“王”,带的是“玉”,正是因为“珍”、“珠”、“琏”、“环”等字皆是从“宝玉”的“玉”。

曹雪芹老先生断然不会将王部的字与玉部的字混用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给“”正名为“玉字旁”或“斜玉旁”。

说文解字史记第八读书笔记

说文解字史记第八读书笔记

说文解字史记第八读书笔记The "Shuowen Jiezi" is a renowned Chinese dictionary and the earliest known comprehensiv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It was compiled by Xu Shen 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contains over 9,000 characters with detailed explanations of their origins, meanings, and pronunciations.《说文解字》是一部著名的汉语字典,也是迄今为止对汉字最早的综合研究。

它是在东汉时期由许慎编写的,包括9000多个汉字的详细解释和它们的起源、意义和发音。

The "Shuowen Jiezi"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tudy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ts meticulous analysis of character structure, component radicals, and ancient variant form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later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lexicography and philology.《说文解字》对于汉字的研究和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汉字结构、部首和古代异体字的细致分析奠定了后来汉语词典和文字学发展的基础。

In addition to its linguistic significance, the "Shuowen Jiezi" also hol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The explan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provided in the text shed li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writing systems, and ancient beliefs.除了语言学意义之外,《说文解字》还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转载]万献初

[转载]万献初

[转载]万献初整理《说⽂解字注》出版(中华书局2013)原⽂地址:万献初整理《说⽂解字注》出版(中华书局2013)作者:万献初整理《说⽂解字注》出版(中华书局2013)万献初前⾔東漢許慎撰《說⽂解字》(後世簡稱《說⽂》),博采通⼈,信⽽有徵,敘錄篆⽂,合采古籀,辨別異體,疏通形義,彙集整理通⾏⽂字,成為體現當時漢字規範的系統⽽精審的完備字書。

《說⽂》的主要貢獻有:清理和規範了當時漢字的字⽤系統,創⽴五百四⼗部⾸據形繫聯的編排體系,闡明“六書”理論且⽤以分析字形結構,分析說解漢字的構形本義⽽得以形義統⼀。

《說⽂》對中國⽂化、學術的影響極為深遠,故⿈侃在《⽂字聲韻訓詁筆記》中評述:“《說⽂》者,⼀切字書之根柢,亦即⼀切字書之權度也”;⼜云“《說⽂》⼀書,於⼩學實主中之主也”。

《說⽂》簡古精煉⽽奧義幽深,成書後千餘年傳鈔刊刻⼜多⽣譌誤,須後⼈考究闡發之處甚多,故歷代研究《說⽂》的著述極為豐富,僅清末丁福保所編《說⽂解字詁林》就收列⼆百餘種。

其中,清代段⽟裁《說⽂解字注》名列⾸位,對閱讀和研究《說⽂》最為典要。

段⽟裁(1735—1815),字若膺,號茂堂,江蘇⾦壇⼈,乾隆舉⼈,嘗於貴州、四川等地任知縣。

⾃幼好聲⾳⽂字之學,早年師事戴震,精通經籍考據,尤⾧於⾳韻訓詁,⼀⽣著述三⼗餘種,《說⽂解字注》是其代表之作。

段⽟裁先承顧炎武、江永之學⽽精研古韻,於乾隆四⼗⼀年(1775)撰成《六書⾳均表》,次年著⼿編纂資料⾧編性的《說⽂解字讀》,歷⼗九載乃成。

在此基礎上精研覃思,經⼗三年加⼯精煉,於嘉慶⼗⼆年(1807)寫成《說⽂解字注》。

⼜過⼋年,於嘉慶⼆⼗年(1815)才得以刊⾏。

從屬稿到刊⾏,歷時四⼗年之久。

書刊⾏作者即辭世,然很快就備受推崇,影響廣泛,陳慶鏞《說⽂解字義證敘》謂當時“綴學之家,幾於⼾置⼀冊”。

《說⽂解字注》的主要貢獻為:精確闡發《說⽂》原書的體例,校正《說⽂》傳本的譌誤,詳盡疏證許慎的說解,深⼊研究《說⽂》字系的形⾳義系統。

说文解字读书笔记

说文解字读书笔记

说文解字读书笔记说文解字读书笔记(精选13篇)说文解字读书笔记篇1伫立窗前凝神远望,思绪落在故乡的怀中,轻轻演奏树叶沙沙的节拍,悬着飘渺的纱,每一次抖动都飘起父母温柔的呼唤,甜蜜的情感如抵不住玄妙朦胧的溪,流出对故乡无限的眷恋。

故乡的窈窕倩姿,停留的不仅仅是时间的久远,更烙下有限时间里的一幕幕回味无穷的乡情。

淳朴的自然滋味渗透原汁原味的清泉剔透,吸引着迷离的眼神。

读起故乡洁白如雪的清纯,一腔思绪在清香四溢的洗涤里彻底净化,美丽的底色汩汩舞动杨柳依依的缠绵,掀起心灵驿动的波浪,串起的美妙音符和季节的火热一起升温。

曾卧在软软的草地上扎根的绿色的梦,倾诉着母亲语重心长的话语,长着翅膀相伴;曾攀越过的巍峨的高山,耸立着父亲饱含哲理的脊梁,警示着人生的导向;一遍遍轻盈玉立的热土,历经世事的沧桑,染成天空的蔚蓝,凝结出父老乡亲的深情关注。

划过梦一般的情怀,轻踏岁月的足迹,柔和的风吹着思绪翻滚,抚摸着醉人的记忆,拎着动人的旋律,默默重温故乡的轻声细语,心热热的,眼湿湿的,赤裸的脚踩出无声的乡音,凝神细听,涓涓流淌,和风细雨永无止息。

这纯净的光辉明艳照人,在我的睡梦中随风起舞,飘出儿时梦幻般的魅力,在这种魅力的光泽中,拟起友谊的彩虹,一直穿梭在时空的天际,慢撒轻走,点缀生命里最精彩的记忆,充斥在血液里的思念拉起悠悠的离别长线,系着未曾相离的心。

想起小手握紧灯心草系出的游戏,才感觉,无情的时光已经拉开相思成天各一方,而错落有致的回归,在互相探问彼此相约的.日子中依旧。

城市的节奏,紧凑而单调,一眼繁华如云烟,满街都是陌生的面孔,喧闹的表面藏着太多的无奈,平时已经习惯这种生活的馈赠,闲下来,品味故乡的声音,亲切如初,只是因为故乡的热土上曾经演绎动人的旋律:亲情,友情,乡情时时刻刻提升心的温度。

这温度,散发在激情的正午,炙烤得花儿增艳,树叶添绿,美丽的风景一一呈现,释放四季最执着的记忆,在茉莉花的香波里,浮现出故乡的微笑,永远地,温柔地,渗入我的心底……说文解字读书笔记篇2对语源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拿这本书作为闲暇读物。

姜亮夫讲说文解字课程笔记

姜亮夫讲说文解字课程笔记

姜亮夫讲说文解字课程笔记“汉文字的一切规律,全部表现在小篆形体之中,这是自绘画文字进而为甲文金文以后的最后阶段,它总结了汉字发展的全部趋向,全部规律,也体现了汉字结构的全部精神。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了《说文》,后人才得以认识秦汉的小篆,并进而辨认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的古文。

利用《说文》考释甲骨文金文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比较法”,即通过已识字和未识字的字形对比来考释古文字。

宋人释读金文就是从“比较法”开始的。

“因为周代的铜器文字和小篆相近,所以宋人所释的文字,普通一些的,大致不差,这种最简易的对照,就是古文字学的起点。

一直到现在,我们遇见一个新发现的古文字,第—步就得查《说文》,差不多是一定的手续。

“比较法”在运用过程中被逐步发展完善,一开始只是笼统粗略地对照未识字和已识字的字形,以后认识到应该从文字可以分解为偏旁的角度去进行字形的分析比较。

这种偏旁的比较不仅使字形的对比变得精密合理,而且在释读古文字时能够起到举一反三以简驭繁的作用。

如果要进行“偏旁分析”,就必须熟悉小篆的形体结构,就必须熟悉《说文》,因为《说文》的旨趣就在于“说文”、“解字”,即一方面阐述每个独体字的字形的含义,一方面解析每个合体字的构成情况,指明合体字由哪些偏旁构成,以及第个偏旁在记录语词汇的音和义中起什么作用。

在考释古文字的时候,有《说文》的正篆或重文可资对照,那么释读起来就确凿可信。

如果是《说文》中没有的字,哪怕已经认清了古文字的偏旁结构,甚至已经可以确定它的意义,比如说是人名、地名或祭名,但是音读不明,还不能说完全认识了这些字。

如果说,小篆不如甲骨文金文更能体现原始的造字意图,这是《说文》的劣势的话,那么甲骨文金文缺乏大批有影响的文献语言做根据,而《说文》的字义说解来自古代的经传典籍,这又是《说文》的优势。

所以,如果要解释古书上的疑难字词或者进行古汉语词汇研究,还要把《说文》作为主要依据。

《说文》之学是根柢之学,它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词典学以及文化史上都占有显著的地位。

《说文解字注》“浅人”说研究述评

《说文解字注》“浅人”说研究述评

《说文解字注》“浅人”说研究述评薄路萍【摘要】《说文解字注》作为研究《说文解字》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原文考察发现其中段氏有300多处“浅人”之词.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一是涉及“浅人”的专著,二是对“浅人”进行系统研究的论文.【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4页(P92-95)【关键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浅人”【作者】薄路萍【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61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这部划时代的著作问世后,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学问。

《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为段玉裁的毕生心血凝聚而成,其语言文献学价值毋庸置疑,为学界共识。

《段注》一出,使得其他“说文学”专著黯然失色。

王念孙誉之为“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1]但这毕竟是一人之力,各方面不免会存在一些不足。

王筠在《说文释例序》也指出:“段氏武断支离时或不免,则其蔽也。

”[2]即段氏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随意改动自认为不合《说文》原文之处,并指出为“浅人”所改。

随后便涌现出了刊谬补缺《段注》的一些论著、论文,这些丰富详实的材料为语言文字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3]而这些论著、论文中关注到《段注》中“浅人”的并不多,至今还留有大片空白。

《段注》中段氏大量提及“浅人”这一固定用语,这里姑且把“浅人”称为“术语”。

翻阅词典发现,在《汉语大词典》把“浅人”解释为:“谓言行浅薄的人”。

《孔丛子·抗志》:“有龙穆者,徒好饰弄辞说,观于坐席,相人眉睫,以为之意,天下之浅人也。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治细辨于稠众。

非其人而尽言者,浅人也。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犹之论交,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